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问题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全球范围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股东;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c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066-02

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60年代,它的发展是一个从利益相关者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过程,这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给出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仅为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第二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给利益相关者下的定义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这个定义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正式将社区、政府、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

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第三阶段,到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对利益相关者定义进一步变化为: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利益相关者是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者,只有他们对其专用性资产拥有完整的产权,才能相互签约组成企业,这也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提供了可参考的衡量方法。

一、从概念上探讨有以下几点异议

(一)概念不清。对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利益相关者,不仅企业管理层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连理论界目前也还没有达成共识,理论界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有30种之多,其中最窄的定义是指只有那些在企业押了“赌注”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股东、员工、债权人、顾客和供货商五大群体。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并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例如临时性雇员和正式签约的雇员一样是利益相关者吗?已经退休的雇员呢?而最宽泛的定义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迷惑,因为按照这种定义,所有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被列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那么,除了上面说的五大群体以外,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企业所在社区等均在范围之内,有时竞争者也会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利益相关者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身份不确定,有时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由于基本概念界

定不清,利益相关者最大化财务目标如何实施?

(二)不可计量性。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并没有给企业的管理层指出,怎样才能知道各个利益相关者已经满意。其次,现代生活的国际化以及先进的运输、通信特别是网络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的影响范围。如果按照利益相关者最宽泛的定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影响的以及能影响企业活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地区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那么,管理者根本不知道共有多少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平衡,从决策理论模型上讲,他们根本就无法建立完整的联立方程组。再者,即使假定已经建立了包含所有目标变量的方程组,要管理层完成多个目标同时到达最优化的求解任务也是不现实的,因为除非这些变量是同方向单调变化的,否则答案是不存在的。例如,如果要求企业同时实现短期利润、市场份额、利润增长率最大化,只会让管理层不知所措,因为这些目标并非是同方向单调变化的。利益相关者最大化认为企业作为相互依存的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组织尽力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实际上就是给企业布置了一个并不是同方向单调变化的多变量的同时最大化问题。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既没有具体的标准来判断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标准是什么,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标准融入模型中,又很难把代表模型含义的联立方程组全部构建出来,更要命的是,同时实现多个目标的最大化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缺乏可操作性是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的致命缺陷。

二、对利益相关者概念范畴中两个特殊角色的理解

(一)股东。在谈及利益相关者时,人们常常首先想到的是公众、政府、企业的员工等,经常忽略股东在利益相关者概念范畴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将股东与利益相关者二者并列起来,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股东与利益相关者在逻辑上不应是并列关系,前者应作为后者的真子集,包含在后者当中。不仅如此,对于企业来说,股东掌握着巨大的权益势力,对于企业的财务活动有着重大影响,是利益相关者概念范畴中极为重要的几个角色之一,应当为企业的经理于分析和决策时所重视。

(二)竞争者。竞争者出现在前文给出的广义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当中。从形式上来看,把竞争者归入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范畴,并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似乎难以理解。其实,强调竞争者这一角色,主要是为了说明,企业的经理在实施经营或是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考虑友好的因素,也要考虑存在敌意的因素。一旦公司经理的行为影响到了竞争者的利益,竞争者便会作出相应决策来应对,这些决策所产生的后果,常常会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企业。从这个意义来说,企业的经理在作出一项决策时,对于这种由此及彼以及反馈回来的影响应予以充分考虑。

三、关于财务目标理论的研究视角

国外的相关研究,无论是股东理论,还是利益相关者理论,都是以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形式出现。一般说来,在各自的理论体系当中,并不对公司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内涵予以严格区分,因而在国外的相关理财文献当中,尽管可能论述的内容并无实质性差别。综观

国内财务目标的相关研究,普遍将侧重点置于对财务目标的具体化,通过比较不同财务目标合理与不合理的方面,来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财务目标。我们的观点是,不同的财务目标观点可能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因而在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需要注意观点的可比性。也就是说,这种比较应当在一定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若是脱离了各自的理论范畴来比较,则可能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前已述及,当前两种主要的财务目标研究模式,对应的是经济学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两种分析框架。经济学通过设立假设来对依据现实世界构建的模型进行简化,以此来把握问题的实质,因而对于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释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对模型的简化,使得经济学主要是以一种分析的工具,而非一部解决问题的指南为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框架,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实用的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为了提供一种哲学的或单一理论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对于传统财务目标可操作性的质疑,还是对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函数模型难以具体化的批评,都是不合适的。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的影响

各经济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要受到其他经济

利益主体的制约,不能无限度地任意扩展而侵犯其它经济利益主体的利益,否则合约所约定的条款就会遭到破坏,企业就会重新组合,签订新的合约,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利益主体。

股东在企业只是承担有限的责任(风险),而且股东所承担的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