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查研究审批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
查研究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查研究
绪论
近年来,与城市中出现许多大龄剩女,晚婚不婚现象日趋平常相反的,农村青年早婚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而由于农村青年早婚直接间接导致的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深入研究农村青年早婚现象;找出早婚原因;了解早婚影响,对于预防和消除农村青年早婚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青年早婚现象
研究背景
笔者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早婚现象也是见怪不怪。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本人就参加了我刚满22周岁的堂哥和他刚满20周岁的妻子的婚礼。而就在席间,笔者还见到了堂哥的同龄好友的妻子(已经怀孕5个多月)。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八十年代以来,曾经一度大幅度下降的早婚早育正在回升,并且有如下特点:1、回升势头猛、幅度大、速度快;2、男性早婚急剧增长。回升中,男性早婚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女性;3、城乡差别显着。城市早婚人口占同龄人的比重为2.47%,平均每40人中有一人早婚。乡村则占6.81%,平均每15人中就有1人早婚;4、早婚早育向法定婚龄集中。越是接近法定婚龄,早婚早育的人中比重越高。
由此,笔者对农村青年早婚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青年
从现实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出发,当前我国青年的年龄界定应确立为16-25岁
2、早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所谓“早婚”是指男女青年未达到法定婚龄,不依婚姻法规定进行结婚登记,而依当地风俗举行结婚仪式,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一方或双方未到法定婚龄即行结婚的,是无效婚姻,法律不予承认。)
(2)相对于晚婚而言,男女双方刚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进行结婚登记。(此类早婚属于法律承认的婚姻)
(二)早婚原因
根据对国内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笔者总结出如下观点
1社会原因
一是受传统婚恋观念的影响严重。“早栽秧子早打谷,早接媳妇早享福”被一些农村青年视为人生准则,十六、七岁就谈婚论嫁;二是听信谣言,说是婚姻法要改以后法定结婚年龄要增大;三是互相攀比,谁早结婚就意味着谁有本事,谁有钱,其父母、亲朋好友也光彩体面。四是少数犯罪分子拐卖少女,强迫成亲。
2父母原因
一是父母包办婚姻,急于抱孙子;二是有的父母年迈体弱,家里缺少劳动力,想早点娶回一个帮手;三是女方家庭困难,嫁出女儿以男方彩礼,缓解经济困难;四是多子女父母压力大,早日婚嫁一个,早一点完成任务。
3自身原因
一是部分青年缺乏文化修养,法纪观念单薄;二是生活水平提高,条件好了,草率结婚;三是与兄弟姐妹相处关系紧张,想早日找个心上人一起生活;四是胸无大志,陶醉于儿女情长的小天地。
4.农村青年接受教育的程度低
新的观念对她们的影响很小,且他们接受新观念的可能性也低,这就为早婚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条件。
5有关部门的监督
由于农村宗族关系复杂,执法者和违法者很可能有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导致执法成了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也就导致了早婚的普遍性成为可能。
(三)早婚影响
根据笔者对国内文献的阅读分析,做出如下总结
1对当事人自身的危害:
首先,影响了当事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早婚造成的早育,其产妇的死亡率,要比正常年龄的死亡率要高。其次,早婚现象加重了青少年在成长期间不思进取的心理。
2就整个社会而言
首先早婚现象加快了我国人口的增长;其次,早婚现象现象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早婚造成的私婚、童婚、换亲、转亲以及拐卖妇女等社会恶习现象逐渐加强,对社会治安构成了重大威胁。
参考文献:
科学界定青年年龄的基本标准中国青年网
我国八十年代早婚早育回升的心理成因分析--兼与冯生商榷(严梅福)农村男青年早婚成因——以华北T村为例聂建亮金银
农村青年早婚的原因与对策
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青年早婚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