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曾湘泉)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第三版)自制课件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1、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 息就越有限。 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亲戚的 交通问题有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 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上升。 2、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迁出地收入水平越低,越容易促使人们迁出;迁 入地收入水平越高,越吸引人迁入。
结构的持续改善。如今,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城市化率从17.9%提高到57.4%,民营经济占国内
生产总值60%以上。
中山 杨富云
回顾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把人口红利从一个潜 在的经济发展条件,转变为真实的经济增长泉源, 主要是解决了三个问题。 第一就是退出的问题,劳动力如何从剩余状态,从 生产力低的部门推出; 第二就是流动的权利,过去农户不能流动,现在可 以较为充分的流动; 第三个权利就是进入权,最初农民工只能在乡镇企 业工作,90年代末打破了这个界限,国企改革,下 岗分流,农民工进城。
中山 杨富云
托达罗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移民人数猛增,这主要 是城乡预期收人差异扩大的结果。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城乡 预期收人差异越大,迁移到城市的人口越多,城市失业水平 越高,所以开创城市就业机会无助于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根据这个模型,托达罗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控制人口从 农村向城市流动,这对于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促进城市经济 和社会稳定发展,以及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有足够劳动力都有 重要意义。为此,应减轻城乡经济机会不均等现象;适当控 制工资补贴和政府雇佣人员的数量;不宜不-恰当地过分地扩 大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中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强调农村 和农业部门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随着对人口流动管制的日益开放,中国农民被允许离 开自己的家乡和土地,到收入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市 地区工作居住,劳动者可以更自由的在不同城市、产 业、地区间选择更符合自己的职位工作。
结构的持续改善。如今,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城市化率从17.9%提高到57.4%,民营经济占国内
生产总值60%以上。
中山 杨富云
回顾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把人口红利从一个潜 在的经济发展条件,转变为真实的经济增长泉源, 主要是解决了三个问题。 第一就是退出的问题,劳动力如何从剩余状态,从 生产力低的部门推出; 第二就是流动的权利,过去农户不能流动,现在可 以较为充分的流动; 第三个权利就是进入权,最初农民工只能在乡镇企 业工作,90年代末打破了这个界限,国企改革,下 岗分流,农民工进城。
中山 杨富云
托达罗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移民人数猛增,这主要 是城乡预期收人差异扩大的结果。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城乡 预期收人差异越大,迁移到城市的人口越多,城市失业水平 越高,所以开创城市就业机会无助于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根据这个模型,托达罗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控制人口从 农村向城市流动,这对于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促进城市经济 和社会稳定发展,以及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有足够劳动力都有 重要意义。为此,应减轻城乡经济机会不均等现象;适当控 制工资补贴和政府雇佣人员的数量;不宜不-恰当地过分地扩 大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中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强调农村 和农业部门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随着对人口流动管制的日益开放,中国农民被允许离 开自己的家乡和土地,到收入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市 地区工作居住,劳动者可以更自由的在不同城市、产 业、地区间选择更符合自己的职位工作。
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第三、四章 课件
(2)图示: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
30
(一)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3) 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点: ) 第一,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 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负 “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 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这样,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 工作时更好,产生了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 (4)结论 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 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二)劳动力的分类
(2)劳动力的构成 劳动力由就业者与失业者构成。 就业者:指正在受雇佣的劳动力,具体包括:“正在工作” 的人与“有职业但并未工作”的人。 失业者: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4周内曾做过 专门努力寻求工作,而在调查周内又适于工作的一切人;没 有工作又适于工作的临时解雇后正等待召回的人;没有工作 又适于工作,正在等待且等待时间达30天后,可到工资不同 的新岗位上报到的人。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
32
3、由于多数税收变化既影响边际税率也影响平均 税率,因而会同时导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动供给(闲暇 比较便宜些);收入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因为 比以前相对更穷了)。减税时的两个效应恰好相 反。 5、减(增)税对边际税率的影响比对平均税率的 影响越大,就越可能增加(减少)劳动供给。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
15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 2)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 )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凸向原点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 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 不会相交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 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件第四章
“库兹涅茨之谜”:美国在经济增长同时,净资本
形成却在减少,即更多的产出是用较少的资本生产 出来的。
16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对“经济之谜”的一些解释: 经济之谜”的一些解释:
贝克尔 贝克尔指出,解决这两个谜的最大进步是认识到劳动
并不能用人时衡量,因为与其他人相比,经过训练的 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由于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并非 同较高质量的劳动力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和更高的生 产效率,而较高质量劳动力需要教育和培训,这种投 入也就成为真正的投资。 丹尼森 丹尼森的研究表明,在1929年-1957年期间,美国的 经济增长中有五分之一是来自教育,由于工人受教育 水平提高,使劳动力的平均质量提高0.97个百分点, 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0.67个百分点,占实 际国民收入增长的23%。
11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
“ 这一学科研究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 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 这种活动 就叫做人力资本投资。 ——贝克尔 就叫做人力资本投资。” 贝克尔
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
各级正规教育; 各级正规教育; 在职培训活动; 在职培训活动; 健康水平的提高; 健康水平的提高; 对孩子的培养; 对孩子的培养; 寻找工作的活动; 寻找工作的活动; 劳动力迁移。 劳动力迁移。
13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加里 贝克尔 他将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力资 加里贝克尔
本投资研究,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分析框架。其代 表作为《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 观点如下:
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到将来的收益,也要考虑
到现在的收益 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 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 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 间的收益率差别。 信息的收集也是人力资本的内容,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36
1>、需求无弹性 2>、需求无限弹性 3>、需求单位弹性 4>、需求富有弹性 5>、需求缺乏弹性
37
三、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WORD补充内容) 1、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 弹性越大 2、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30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决定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 数量即L0点。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W,MLC
W1 W0
E
MLC
W(L)
L0
31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供给与需求曲线
29
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2、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VMP=MLC a、在买方垄断条件下,VMP=MP·P。 b、 MLC为劳动的边际成本。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必须支付给增加的那些工人的工资,第
二部分是必须支付给所有其他工人现在已经变得较高的工资。
M [ L L W ( L ) ] C W ( L ) L d ( L ) W /dL
22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23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1、卖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a、由于企业在劳动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 b、但由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其产品价格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取决于产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变 量。因此,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
1>、需求无弹性 2>、需求无限弹性 3>、需求单位弹性 4>、需求富有弹性 5>、需求缺乏弹性
37
三、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WORD补充内容) 1、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 弹性越大 2、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30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决定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 数量即L0点。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W,MLC
W1 W0
E
MLC
W(L)
L0
31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供给与需求曲线
29
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2、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VMP=MLC a、在买方垄断条件下,VMP=MP·P。 b、 MLC为劳动的边际成本。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必须支付给增加的那些工人的工资,第
二部分是必须支付给所有其他工人现在已经变得较高的工资。
M [ L L W ( L ) ] C W ( L ) L d ( L ) W /dL
22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23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1、卖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a、由于企业在劳动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 b、但由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其产品价格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取决于产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变 量。因此,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
5.劳动经济学讲义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很少。
▪ 职业之间:劳动力的居住地并未发生变动,但是职业发生了变
化.、
▪ 岗位之间 :劳动力依然从事以前所从事的职业,而且居住地也没
有发生变动,只是从一个单位换到另一个单位,或是从原来的单 位的某一个工作岗位换到了另一个工作岗位。
1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4.2 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1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3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较高的教育水平有较高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教 育 水 平 在 同 一 州 内 部 的 各 县 在 各 州 之 间 迁 移 的
( 年 ) 之 间 迁 移 的 人 员 比 例人 员 比 例
❖ 劳动年龄人口跨地区流动方向主要是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 在省际迁移的劳动者中间,从省际迁出率和迁出人口的绝对数量两个
方面看,一些省份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另一些省份则是人口净流出省 份; ❖ 迁移的出发地和流入地在城镇就业上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差异; ❖ 城镇本地劳动者与外来劳动者在失业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 ❖ 保留工资不同可以通过劳动者进入的行业、职业和劳动时间特征侦测 出来;
1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5.2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政策分析
改革措施:
❖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 加快城市化进程。 ❖ 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 ❖ 城市剩余劳动力应尽快从政府的保护中解脱出来,转变
就业观念,与外地或农村进城劳动力进行平等竞争。完 善法律法规制度 ❖ 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流出是在农村实施适度规模经营 的契机
▪ 职业之间:劳动力的居住地并未发生变动,但是职业发生了变
化.、
▪ 岗位之间 :劳动力依然从事以前所从事的职业,而且居住地也没
有发生变动,只是从一个单位换到另一个单位,或是从原来的单 位的某一个工作岗位换到了另一个工作岗位。
1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4.2 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1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3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较高的教育水平有较高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教 育 水 平 在 同 一 州 内 部 的 各 县 在 各 州 之 间 迁 移 的
( 年 ) 之 间 迁 移 的 人 员 比 例人 员 比 例
❖ 劳动年龄人口跨地区流动方向主要是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 在省际迁移的劳动者中间,从省际迁出率和迁出人口的绝对数量两个
方面看,一些省份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另一些省份则是人口净流出省 份; ❖ 迁移的出发地和流入地在城镇就业上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差异; ❖ 城镇本地劳动者与外来劳动者在失业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 ❖ 保留工资不同可以通过劳动者进入的行业、职业和劳动时间特征侦测 出来;
1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5.2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政策分析
改革措施:
❖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 加快城市化进程。 ❖ 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 ❖ 城市剩余劳动力应尽快从政府的保护中解脱出来,转变
就业观念,与外地或农村进城劳动力进行平等竞争。完 善法律法规制度 ❖ 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流出是在农村实施适度规模经营 的契机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件第六章
曲线为D2时,不存 在补偿性差额,这 说明有些员工不讨 厌工作A,他们愿意 在相对工资水平为1 的 时 候 工 作 。
29
二、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5、非货币特征变化的效应
• 分析:如果一种工作的有关
特征发生了变化,例如变得 不很危险了,补偿性工资差 别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这 种分析的基本机制是供给曲 线的移动。例如曲线S2表示 不愉快的工作特征有所减少, 相应的均衡工资也降到 (WA/WB)2。
21
二、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
5、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
– 潜在替代物可能是机器,也可能是人。例如,用机 器来代替劳动力;以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妇女或临时 工作者代替在职工人。
6、产品需求弹性
–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化对企业的产量产生决定性的 影响,这种产量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工资 水平。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产量受需求影响程度就 越大,由此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也就越强烈。在 需求大的企业一般都实行浮动性的工资制度。
22
第三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3.1 工作的非货币特征 3.2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 – – – – 补偿性工资理论的三个前提 偏好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 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 工人偏好不同时不存在补偿性差别的可能 非货币特征变化的效应
23
一、 工作的非货币特征
1、工作的非货币特征:就是工作的社会声誉特征, 例如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名声的高低,它是一种 工作评价要素。
27
二、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3、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
• 分析:假设所有的员工都
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 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 员工对A工作的供给曲线 将向上倾斜,如图所示。 曲线开始处相对工资大于 1,其幅度刚好达到满足 那些对A工作讨厌程度最 低的员工。
29
二、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5、非货币特征变化的效应
• 分析:如果一种工作的有关
特征发生了变化,例如变得 不很危险了,补偿性工资差 别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这 种分析的基本机制是供给曲 线的移动。例如曲线S2表示 不愉快的工作特征有所减少, 相应的均衡工资也降到 (WA/WB)2。
21
二、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
5、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
– 潜在替代物可能是机器,也可能是人。例如,用机 器来代替劳动力;以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妇女或临时 工作者代替在职工人。
6、产品需求弹性
–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化对企业的产量产生决定性的 影响,这种产量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工资 水平。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产量受需求影响程度就 越大,由此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也就越强烈。在 需求大的企业一般都实行浮动性的工资制度。
22
第三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3.1 工作的非货币特征 3.2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 – – – – 补偿性工资理论的三个前提 偏好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 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 工人偏好不同时不存在补偿性差别的可能 非货币特征变化的效应
23
一、 工作的非货币特征
1、工作的非货币特征:就是工作的社会声誉特征, 例如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名声的高低,它是一种 工作评价要素。
27
二、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3、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
• 分析:假设所有的员工都
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 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 员工对A工作的供给曲线 将向上倾斜,如图所示。 曲线开始处相对工资大于 1,其幅度刚好达到满足 那些对A工作讨厌程度最 低的员工。
劳动力流动优秀课件
33
四、增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旳政 策措施?(论述题)
•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者素质。
• A、转变人们旳思想观念; • B、大力推动一般教育旳发展; • C、发展职业教育; • D、实施职业资格推入制度
• 5)加紧城市化进程。 应加紧我国有潜力、有前景旳
大中城市旳发展。
34
主观题
1. 劳动力流动,是指?P112 2. 劳动力流动旳条件?P113 3. 劳动力流动旳原因分析?6方面,P114-116 4. 劳动力流动旳主要形式?P117 5. 劳动力流动旳规律性?P118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 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 动力旳流动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旳 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流动会 发生相应旳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 还要付出心理上旳代价。但人们由 此预期在长久内取得更高旳收益。 所以,又能够说,劳动力流动是一 种对人力资本旳投资。
4
劳动力流动旳基本假设 • 1、自愿性; • 2、自由选择性。
• 拉尼斯、费景汉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农业劳
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 • 第二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小于零,
但不不小于农业劳动力旳平均收入水平,或者 说,不不小于不变制度旳工资。
• 第三阶段: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不小于零,
且不小于农业劳动力旳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说 ,不小于不变制度工资。
• 1、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旳利用; • 2、增进经济增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 3、有利于提升劳动者旳地位; • 4、能够确保劳动力市场旳活力和效率。
29
三、我国劳动力流动目前及存在 问题
• 书P131-133
30
•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旳某些问题和障
四、增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旳政 策措施?(论述题)
•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者素质。
• A、转变人们旳思想观念; • B、大力推动一般教育旳发展; • C、发展职业教育; • D、实施职业资格推入制度
• 5)加紧城市化进程。 应加紧我国有潜力、有前景旳
大中城市旳发展。
34
主观题
1. 劳动力流动,是指?P112 2. 劳动力流动旳条件?P113 3. 劳动力流动旳原因分析?6方面,P114-116 4. 劳动力流动旳主要形式?P117 5. 劳动力流动旳规律性?P118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 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 动力旳流动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旳 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流动会 发生相应旳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 还要付出心理上旳代价。但人们由 此预期在长久内取得更高旳收益。 所以,又能够说,劳动力流动是一 种对人力资本旳投资。
4
劳动力流动旳基本假设 • 1、自愿性; • 2、自由选择性。
• 拉尼斯、费景汉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农业劳
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 • 第二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小于零,
但不不小于农业劳动力旳平均收入水平,或者 说,不不小于不变制度旳工资。
• 第三阶段: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不小于零,
且不小于农业劳动力旳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说 ,不小于不变制度工资。
• 1、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旳利用; • 2、增进经济增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 3、有利于提升劳动者旳地位; • 4、能够确保劳动力市场旳活力和效率。
29
三、我国劳动力流动目前及存在 问题
• 书P131-133
30
•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旳某些问题和障
劳动经济学课件5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
2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三节 工作调整和工作搜寻
二、工作搜寻(Job Hopping)
(一)工作搜寻模型
劳动经济学
2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三节 工作调整和工作搜寻
二、工作搜寻(Job Hopping)
(二)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劳动经济学
2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重要概念:
劳动力流动、随同定居者、随同迁移者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二)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1. 私人收益(private profit)
直接收益、间接收益、心理收益
2. 社会收益(social profit)
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劳动力 地位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经济学
1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PVH 0, PVW 0, PVH PVW 0
劳动经济学
1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二、劳动力流动的家庭决策
1000
B C
家庭的最优决 定与单个人的最优 决定不一定相同。
A
1000
1000
D
妻子的私人 收益(PVW)
劳动经济学
E
1000
PVH PVW 0
丈夫的私人
收益(PVH)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1.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
2. 社会成本(social cost)
对他人财产价值的影响、对社会公共管理资 产的影响、对社会公用服务成本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市场歧视:在劳动市场上对劳动者与生产效率无关的个人 特征的评价。
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雇主无法获得外来劳动者有效 信息或信息搜寻成本较高。这样,当雇主难以根据外来劳动者的有效信息作出 具体判断和评价,但又必须与其发生经济往来和作出决策时,便可能自发通过 各种歧视性手段来增加外来劳动者的流动成本,从而起到甄别劳动者、降低决 策风险的作用。
➢ 职业间的流动
它包括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主要取决于劳动者个人的职业选择意愿。水平流动是在技术 水平、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大体相同的职业之间的流动。垂直流动是在技术水平、收入水平、 社会地位存在明显差别的职业之间的流动,它又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两种形式。
➢ 案例四
王先生选择了到可口可乐公司上海分公司任人力资源副经理。
企业组织内部的流动 、职业间的流动 部门或行业之间的流动 、劳动力的产业流动 劳动力市场间的流动 、地区之间的流动 就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 、角色转换流动
(一)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企业因素
➢ 企业规模 ➢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 ➢ 企业的组织文化以及领导风格等
(二)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劳动者因素
➢ 劳动者的年龄 ➢ 劳动者的受教育和工作经历 ➢ 劳动者的家庭
➢ 劳动力流动与一般商品流通 前者是人,后者是物;商品叫流通,劳动力称流动;一般的商品流通会发生所有
权与使用权同时转移,而劳动力流动只让渡自身的使用权,并不让渡自身的所有权。 ➢ 劳动力迁移与劳动力转移
前者改变常驻地户口,后才不一定改变常驻地户口;前者流向是单向性的,后者 是多向性的;前者常驻时间和常驻地是一致的,而后者既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分 离的。
市场歧视并不仅像通常所认为的是一种不合理的偏见,更重要的 是它是一种在无法获得完全有效信息时的信息甄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