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

合集下载

看懂血液流变学检查化验单有多难?

看懂血液流变学检查化验单有多难?

4 、 红 细 胞 变形 性
红 细胞 变形性是 由细胞膜 的粘弹性 、
血脂 、血液病及头晕 、头痛 、头胀 、耳鸣、 健忘 、眩晕 、乏力 、倦怠 、肢体麻木 、视 力减退或模糊人群更是要做这项检查 ,对
结果异常者及时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胞浆的粘度、细胞的几何形状等 因素决定 , 评价指标除了红细胞 变形指数和高切变率
其组成成份 的流动与变形规律 的科 学我们 就称之为血液流变学 ,与之相关的检测就
称为血液流变学检查 ,包括血液 的粘度 、 凝集和变形指数等多项指标 。虽然很多医
院的化验单上在这些指标的后面都 附有正
性差 ,放盐或糖后不容易搅拌浑匀。其它
常参考值 ,但要真正理解这些指标 的意义
园——一
等有形成 份和血浆组 成 ,具 有一 定 的粘
度 ,其 中红细 胞对 粘 度 的影 响最 大 ,它 的
血液黏稠度 ( 简称血粘度)明显高 了,这 种情况很危险 ,可能是脑卒中 、心肌梗塞
等发 生 的早 期报 警 信 号 ,需 要及 时 治疗 和 改 变不 良生 活 方式 。经过 一段 时 间 的治 疗
医疗 技 术
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 ,被病友们认为是最难
看 懂 的 化验 之一 。下 面 就让 我 们 一起 走 近
这 些指 标 。
刚性 指 数越 大 ,说 明 红 细胞 的膜 越 硬 ,不
易通过微血管 ,导致微循环障碍。高血压 、 高血脂 、冠心病 、糖尿病等均可使红细胞 的变形能力下降。
状 出现 之 前 ,就 可 以观察 到 明显 的 血 液 流 变学 指 标 异 常 ,甚 至 有 可 能通 过 血 液 流 变
学的研究 ,结合其它检查达 到预测 、预防

如何看血流变分析报告单

如何看血流变分析报告单

如何看血流变分析报告单
血流变分析仪检测的报告单一般有2个低切粘度,1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指标。

各项指标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

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增高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一般分为五种亚型,血液高浓稠型:多见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等。

血液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白血病等。

红细胞的聚集增强型,血沉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如:脑梗塞、心机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红细胞的刚性增强型,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指
数增高,如:镰状血红蛋白症、酸中毒症。

血液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增加。

(二)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降低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低粘滞综合征。

如: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许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往往已引起若干血液粘滞因素增高,这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

通过血流变分析仪指标异常进行综合分析,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时,进行跟踪检查,尽可能查出潜在的疾病,进行早期防治。

山东海力孚血流变。

手把手教你看化验单

手把手教你看化验单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男:0.42~0.47 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男:7.16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L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最新如何看懂化验单

最新如何看懂化验单

如何看懂化验单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 女:5.8~8.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 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5~17.4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 女:12~21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5~17.4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如何看懂血流变化验单

如何看懂血流变化验单

如何看懂血流变化验单血流变,又称作血液流变,使用血流变测量仪对人们的血液粘度进行检测,其化验单能够反映出血液动力学的变化,都在化验单上的曲线中有所反映。

一般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烧伤等疾病中,都会出现血流变在性质方面的变化。

通过血流变检查以及其他方面的检查,能够更及时的发现与之相关的疾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在血流变检查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是最常见的指标。

一般血液的流速越低,血液粘度越强,两者之间是反比例的关系。

全血粘度以及血浆粘度,其指标应该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果比固定值高,就表示全血粘度过高,如果偏低,就是全血粘度较低,在区间之内的是正常值。

从医学方面来看,全血粘度越高,就证明其血液的流动受到的阻碍越大,血液的流动性变差。

如果红细胞的变形程度比较低,那么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就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患脑梗疾病的概率。

一、全血粘度血液本身在流变学方面的特点就是带有流动性和变形性。

血液粘度能够很好体现出血液在流动中受到的阻力,粘度越大,则证明阻力越大,因此流动性也比较差。

在血流变化验单中,有高、中、低三种全血切值来表现血液粘度值,这也是血液粘度最大的特征,会随着切变值的变化出现改变,换句话说血液是非牛顿流体,意味着在不同命切值下,粘度也是不同的。

所以,观察全血粘度的结果,首先要确定高、中、低三种全血切值的值。

全血高切值(cp)的参考值范围是4.118-5.008,全血中切值(cp)的参考值范围是4.625-5.648,全血低切值(cp)的参考范围是7.985-9.485,一般在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疾病中,因为红细胞聚集性提高,使得全血粘度变高,在贫血、肿瘤、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中,则会出现全血粘度降低的情况。

二、血浆粘度血浆,是全血的一种介质,影响着全血粘度,血浆的粘度越高,全血的粘度也会升高,主要是由血浆蛋白、糖类、脂肪类等高分子物质来决定的,特别是纤维蛋白的浓度。

血流变学检验

血流变学检验

体检-血液流变学检验解读:主要检测指标为血粘度,它是一项综合的物理指标,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浓度和其他一些成分都会对其测定产生影响,血粘度各项指标存在着年龄和性别差异,而且不同型号和厂家的仪器,其正常参考值也有所不同,因此请参考你所检查的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参考范围。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它是血浆粘度、血细胞压(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是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及其他条件而表
红细胞聚集指数:男性:5.165~9.857,女性:5.075~9.846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肺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周围血管病等。

提示:红细胞聚集性增高时体内微循环障碍、血液瘀滞、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红细胞电泳时间:男性:15~20.025秒,女性:14.338~18.075秒
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冠心病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一、全血粘度:表示血液总体(包含血细胞和血浆)流动性的指标。

全血粘度增高表示血液粘滞性增加而流动性降低。

由于血液在不同的流动状态(切变速度)下所表现的粘度是不同的,因而一般测定由高到低几种不同切变速度下的全血粘度,用以大致反映血液在体内不同粗细、不同压差的血管中的流动性。

1、高切全血粘度:是指血液在高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

高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接原因依次是:(1)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浓度增加;(2)血浆粘度增加;(3)红细胞刚性增加(即变形能力降低)。

2、低切全血粘度:表示血液在低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

低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接原因依次是:血细胞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二、全血还原粘度:是除去血细胞浓度这个影响因素后的全血粘度。

本指标反映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本身性质对血液流动性的影响.它包含下列二个指标:1、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高(变形能力降低)。

2、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三、全血相对粘度:是指除去血浆粘度这个影响因素后的全血粘度,它反映血细胞浓度和血细胞本身性质对血液流动性的影响,它也有二个指标: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细胞浓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高(变形能力降低)2、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细胞浓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四、血浆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或大分子球蛋白增加,或血脂显著增加。

五、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或比积):它是血细胞浓度的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血流变指标,本指标增加时全血粘度各指标都可能增加.六、红细胞沉降率(又称血沉、ESR):它是表示血液在静止状态下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的沉降速度.影响血沉快慢的直接因素是红细胞聚集性(正相关)和红细胞压积(负相关)。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6.36 — 8.16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8.78 — 11.68
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
0.65 — 0.91
红细胞聚集指数
1.02 — 1.4
红细胞刚性
4.17 — 5.69
血小板粘附率(%)
31 — 39
血液流变学临床诊断意义
血粘度增高:会出现缺血性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肪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
1.48 — 1.54
粘附前血小板数(10E9/L)
100 — 300
粘附前血小板数(10E10/L)
69 — 183
体外血栓长度(mm)
8 — 22
体外血栓干重(mm)
7 — 23
体外血栓湿重(mm)
10 — 50
血沉方程K值(%)
14 — 94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4.75 — 5.69
全血中切还原粘度
血小板粘附率增高:创伤或手术后1—2月明显增高、急性感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栓性静
脉炎、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雷诺氏症。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血小板无力症、胶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先
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坏血病。
血栓长度和重量偏高:易产生血管栓塞及肿瘤等病症。
血液流变学检测动态分析报告单
检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门诊号
住院号
病历号
日期
实验编号
科别
医生姓名
检测项目
检测值
结果
参考范围
血细胞压积(%)
37 — 43
全血粘度(高切)(cp)
4.42 — 4.78
全血粘度(中切)(cp)

如何看血流变化验单

如何看血流变化验单

如何看血流变化验单血流变测量仪是一个新型检验仪器,主要测量血液的粘度情况,反映的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是血流变检测两个重要指标。

所有的检测指标最后都反应在化验单底部的曲线上。

表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实线应该在粘度范围虚线之间。

超出其上线为“全血粘度”偏高,超出其下线为“全血粘度”偏底,在上下虚线之间为正常。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讲,全血粘度偏高,提示血液流动阻力增大,流动性差,挟氧能力减弱。

红细胞的变形性差,通过细小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

从临床角度上讲患脑梗塞的病人多为全血粘度严重增高且长时间得不到缓解的人。

一、全血粘度(一)概述血液作为一种含有细胞的悬浮液系统,其流变学特性首先表现为具有一定流动性和变形性。

血液粘度为表征血液流动阻力的主要参数,血液粘度大表示流动时阻力大,即流动性差;粘度小表示流动性好。

血液粘度的最大特点是,它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血液为非牛顿流体。

因此,为正确反映血液的流动特性,必须选用切变率确定、连续且范围较宽的粘度计。

本测量系统报告单打印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观粘度值。

低切变率: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体越强,血液粘度越高,因此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高切变率:血液的非牛顿性是由于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换言之,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全血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

全血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其流变学意义不十分明确。

(二)临床意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是全血粘度升高。

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

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血液分析报告单是医生通过化验分析血液样本得出的结果,可为我们提供有关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解和解读这些报告单可能相当困难。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介绍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一步:检查个人信息在阅读报告单之前,首先要检查个人信息的准确性。

这包括您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日期等。

确保这些信息是正确的,以避免任何混淆或错误的诊断。

第二步:了解参考值范围血液分析报告单中的每个项目都会列出相应的参考值范围。

这些范围通常是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平均值确定的。

参考值范围将告诉您您的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您的结果超出参考值范围,这可能意味着您的健康状况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第三步:观察血细胞计数血液分析报告单中通常会提供关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信息。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您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白细胞计数表示白细胞的数量,而血小板计数则表示血小板的数量。

这些计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您的血液状况,例如贫血、炎症或出血倾向等。

第四步:分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红细胞压积(HCT)则表示血液中红细胞的体积百分比。

这两个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贫血和其他血液相关疾病的风险。

第五步:检查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分类提供了关于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信息。

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通过观察白细胞分类,医生可以判断您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炎症程度。

第六步:了解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是评估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

血小板计数表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而平均血小板体积则表示血小板的平均大小。

异常的血小板计数或平均血小板体积可能表明出血倾向或血栓风险。

第七步:分析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血液分析报告单中还会提供有关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指标。

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

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

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1.全血黏度测定正常参考值:毛细管法男性3.43~5.07毛细管法女性3.01~4.29临床意义:增高:①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中风、心力衰竭。

②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④休克、脱水、严重烧伤。

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降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以及出血性疾病、部分出血性中风等。

2.血浆黏度测定正常参考值:1.46~1.82。

临床意义:增高:①原发性高球蛋白血症,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

②继发性高球蛋白血症,如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③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3.红细胞比积测定(Ht)正常参考值:男性0.40~0.50(40%~50%),平均0.45女性0.37~0.48(37%~48%),平均0.40临床意义: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肺心病、矽肺、法洛四联症、高山病等,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脱水、严重烧伤等。

降低:各种贫血等。

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简称血沉)正常参考值:(1h后)成人男性0~15mm女性0~20mm儿童12mm以下临床意义:增快:①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急性细菌性炎症如肺炎、化脓性胆囊炎、乳突炎、输卵管炎等。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克山病等。

③各种原因所致高球蛋白血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肝硬化、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④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⑤贫血时,血沉可轻度增快。

减慢: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血液电解质检查1、钾(K)[正常参考值]3.6-5.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血液检验报告单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结果,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因此,了解如何正确地读懂血液检验报告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血液检验报告单的各项指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医学检查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血液检验报告单中的血红蛋白(Hb)指标。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携带着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进行气体交换。

血红蛋白的测量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程度,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之间。

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就可能提示贫血的存在,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其次,我们要关注的是白细胞计数(WBC)指标。

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它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病菌和病毒的侵袭。

白细胞计数的测量值可以反映出人体内炎症和感染的情况,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就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或炎症,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另外,血小板计数(PLT)也是血液检验报告单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片段,它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计数的测量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的情况,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就可能提示存在出血倾向,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最后,我们要关注的是红细胞比积(HCT)指标。

红细胞比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和程度,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比积在35-45%之间。

如果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范围,就可能提示贫血的存在,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报告单中的各项指标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读懂血液检验报告单,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

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发布时间:2023-06-16T11:50:47.64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池郁兰[导读]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池郁兰(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83)很多人都做过血液检验,但是,拿到血液检验报告单却看不懂,又期望能看懂报告单,这样有助于提前评估和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或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血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现在医院提供的血液检查报告单,基本都会列出检验指标对应的结果值和参考值范围,如果检验指标结果值在参考值范围内,表示该项指标正常,如果检验指标结果值在参考值范围边缘,也不用太过紧张、焦虑,因为很多时候检验值处在参考值范围边缘状态的意义不大,并不一定提示机体存在某些疾病,也有可能是一些生理因素造成的,只要检验指标结果值未明显低于或高于参考值范围,就不需要担心和焦虑。

拿到血液检验报告单,主要是看每项检验指标对应的结果值和参考值范围,看其是否在参考值范围内,在参考值范围内,就提示该项指标正常,若不在,要看该项检验指标是增高还是降低,然后,根据该项检验指标的增高或降低情况来判断自身的健康状况。

1.白细胞数目(或白细胞计数)高于参考值范围多提示机体存在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低于参考值范围多提示存在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风疹、肝炎、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中性粒细胞高于参考值范围多提示机体存在中耳炎、扁桃体炎、阑尾炎、肺炎、白喉、猩红热、丹毒、败血症、急性风湿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粒细胞白血病、心肌梗死、血管栓塞、恶性肿瘤等,低于参考值范围多提示存在流感、伤寒、副伤寒、麻疹、乙肝、疟疾、脾功能亢进、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嗜酸性粒细胞高于参考值范围多提示机体存在支气管炎、过敏性肺炎、药物性皮疹、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低于参考值范围多提示存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等。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进行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血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整体血液流动特性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全血血液流变学概述、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解读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方法,并详细解读和分析不同参数的异常情况。

同时,我们将讨论这些异常参数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建议。

最后,我们还将展望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在未来临床诊断中的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以上为“1. 引言”部分的内容描述。

2. 全血血液流变学概述2.1 血液流变学简介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特性和相关参数的科学,它关注着血液的黏稠度、弹性、塑性等物理特性以及红细胞聚集、变形等生理特性。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血液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黏稠度和弹性,以确保其在体内循环时能够有效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器官,并排出代谢产物。

然而,当血液中的黏稠度增加或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时,可能导致血流阻力增加、供氧不足等问题。

2.2 全血血液流变学的意义全血血液流变学是对全血进行检测与分析,可以客观评价人体循环系统功能状态和机体疾病情况。

通过全血的流变学检测,可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血流变学检测可评估人体微循环功能状态。

微循环是指从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的这一段血管网,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细胞,并清除代谢产物。

全血流变学检测可以提供有关血液在微循环中的流动能力、黏稠度和微血管完整性等信息。

其次,全血流变学检测还可评估人体循环系统整体功能状态。

通过分析全血的黏稠度、弹性等参数,可以了解血液在大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进而判断心脏和血管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怎样看血流变检查报告单

怎样看血流变检查报告单

怎样看血流变检查报告单1血液流变学是通过八项指标来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

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1)反映血液浓稠性红细胞压积:它反映血液中血细胞与血浆间的比例。

意义: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除脑血管病外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薄,全血粘度也相应下降,意味着机体有失血或贫血。

(2)反映血液粘滞性、粘度是流动性的倒数,即粘度愈大,流动性愈差;粘度愈小,流动性愈好。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受红细胞压积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来说红细胞压积高的,全血粘度高。

意义:全血粘度增高提示血细胞压积或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

它的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脑血管病、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链状血红蛋白症、白血病等。

血浆粘度反映体内生物大分子(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对血细胞粘度的影响。

意义:增高,除脑血管病外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

其他意义同全血粘度。

(3)反映血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电泳时间:时间愈短、则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多,红细胞间愈处于分散,聚集性减少;反之,若时间愈长,反映其表面电荷愈少,则红细胞愈趋向聚集,使红细胞之间互成串状、堆状、使全血粘度增大。

意义:电泳时间延长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髓病、红斑狼疮、高脂血症等。

血沉:与血浆比重,粘度,红细胞间聚集力有关。

血沉方程K值:因血沉受到血球压积的依赖性较大,血球压积高者,血沉多正常,血球压积低者,多为血沉快。

故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排除血球压积影响的血沉K值。

(4)血液凝固性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呈正比关系。

血液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聚合物,在纤维蛋白内部之间有“搭桥”现象。

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血液粘稠 学看化验单

血液粘稠 学看化验单

血液黏稠就会得病吗?
一般人都知道,血液太黏稠容易引起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于是,不少人在抽静脉血化验时,看见自己的血液流入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的速度较慢,并且呈深红或暗红色时,就会问护士:“我的血是不是太黏稠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血液变深红或暗红,抽血时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高。

但仅靠肉眼通过观察血液的性状来判断血液是否黏稠是不准确的。

血液的黏度属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内容,所以一些医院将血液黏度及其有关检查统称为血液流变学检查(简称血流变)。

目前,检验科常用黏度计来测量血液黏度,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液黏度的影响因素,还需要同时测定红细胞比积(反映红细胞数量和体积变化)、红细胞变形性(反映红细胞在血流中发生形态变化的能力)、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试验项目。

如果血液黏度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并且间隔15~30天复查仍增高,提示有高黏滞血症。

持续性高黏滞血症提示身体处于一种病变状态,可能是血栓病发生的早期表现,也可见于一些易导致血栓栓塞的前期疾病,如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压病、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等。

一旦出现持续性高黏滞血症尤其是伴有一些症状(如头晕、视物不清、手指或脚尖发麻)时,应及时去医院查明病因,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这对防止或延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塞(缺血性中风)等发作有重要意义。

血流变检测报告单

血流变检测报告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血流变检测报告单篇一:怎样看血液流变学检查报告单怎样看血液流变学检查报告单血流变报告单一般有2个低切粘度,1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指标。

各项指标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

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增高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一般分为五种亚型:(1)血液高浓稠型:多见红细胞压积增高;意义: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等。

(2)血液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意义:常见于下列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白血病等。

(3)红细胞的聚集增强型:血沉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如:脑梗塞、心机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红细胞的刚性增强型: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增高;如:镰状血红蛋白症、酸中毒症。

(5)血液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增加。

(二)血液低粘滞综合征: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降低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低粘滞综合征。

如: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一般来说,低切粘度和高切粘度的变化是平行的,但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可以有相反的变化,如全血粘度正常,血浆粘度偏高,建议医生让病人加查纤维蛋白原,血脂及其它血浆蛋白项目,以明确原因。

如果低切粘度高,让病人加查红细胞聚集,血小板及血浆蛋白指标。

如果是单纯的粘度增加,使用活血化瘀,输液等治疗方法。

与血压、血脂、血管硬化度等指标相比,血液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是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学科,主要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以下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解读:1.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反映了血液的流动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1~4.9 mPas。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纤维蛋白原含显等因素有关。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有关。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反映了血浆的粘滞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4~1.8 mPa-s。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含虽有关。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3.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变形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0.9。

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有关。

4.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反映了红细胞聚集的程度,正常参考值-般为1.5~2.5。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小板活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反映了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0~100%。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有关。

总体来说,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和诊断恨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但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制表:审核:批准:。

怎样看血流变化验单

怎样看血流变化验单

怎样看血流变化验单
郭美琪;刘明洲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质及其变形规律的科学。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肺心病、恶性肿瘤以及血液病、烧伤、休克等疾病都伴有血流变性质的改变。

检查血流变再配合其它实验室检查,有利于对这些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血液流变学最常用的几项指标有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郭美琪;刘明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 [J], 小通
2.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J], 杨凯艳
3.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J], 杨凯艳
4.看血脂化验单,这些误区你有吗 [J], 陈红
5.看血脂化验单,
这些误区你有吗 [J], 陈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教你看化验单:血液流变学检测1.全血黏度测定正常参考值:毛细管法男性3.43~5.07毛细管法女性3.01~4.29临床意义:增高:①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中风、心力衰竭。

②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④休克、脱水、严重烧伤。

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降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以及出血性疾病、部分出血性中风等。

2.血浆黏度测定正常参考值:1.46~1.82。

临床意义:增高:①原发性高球蛋白血症,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

②继发性高球蛋白血症,如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③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3.红细胞比积测定(Ht)正常参考值:男性0.40~0.50(40%~50%),平均0.45女性0.37~0.48(37%~48%),平均0.40临床意义: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肺心病、矽肺、法洛四联症、高山病等,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脱水、严重烧伤等。

降低:各种贫血等。

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简称血沉)正常参考值:(1h后)成人男性0~15mm女性0~20mm儿童12mm以下临床意义:增快:①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急性细菌性炎症如肺炎、化脓性胆囊炎、乳突炎、输卵管炎等。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克山病等。

③各种原因所致高球蛋白血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肝硬化、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④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⑤贫血时,血沉可轻度增快。

减慢: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血液电解质检查1、钾(K)[正常参考值]3.6-5.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2、钙(Ca)[正常参考值]2.1-2.6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

3、钠(Na)[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4、血清磷[正常参考值]0.87-1.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

减低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

5、镁(Mg)[正常参考值]0.8-1.2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

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

6、铁(Fe)[正常参考值]男:8.95-28.64μmol/L;女:7.16-26.85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治疗时。

减低缺铁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痔疮、溃疡病、子宫功能性出血、饮食中缺铁或铁吸收障碍、恶性肿瘤等。

7、锌(Zn)[正常参考值]7.65-22.95umol/L。

[临床意义]减低青少年可产生生长迟缓、贫血;成人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乙醇中毒性肝硬化、慢性感染、胃肠吸收障碍、肾病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白血病、长期多汗、反复失血等。

增高见于急性锌中毒、溶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8、铜(Cu)[正常参考值]男:10.99-21.98μmol/L;女:12.56-24.34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风湿热、白血病、贫血、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肾脏病透析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肝硬化、各种感染等。

减低见于肝硬化、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肾病综合征所致的低蛋白血症、脑组织萎缩。

9、汞(Hg)[正常参考值]用原子吸收光谱法:<0.25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汞中毒。

10、硒(Se)[正常参考值]用荧光法:1.27-4.32μmol/L。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贫血、心肌损害、恶性肿瘤等。

增高见于硒中毒、白内障、肝硬化等。

血脂检查1、血清总胆固醇(Tch)[正常参考值]2.9-6.0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胆总管阻塞、胆石症、胆道肿瘤、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

减低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恶件贫血、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固醇合成减少等。

2、血清胆固醇酯(CE)[正常参考值]2.34-3.38mmol/L。

[临床意义]减低见于肝脏实质性病病变,并提示病情发展,预后不良。

3、血清磷脂测定(pL)[正常参考值]1.10-2.10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

减少见于甲亢、溶血性贫血等病。

血清酶学检查1、丙氨酸转氨酶(ALT)速率法(酶法):5-35I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肝坏死、肝癌、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化学毒物、药物等因素致肝损害。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速率法(酶法):10-36I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变、心肌炎、心肌梗塞、肾炎、胆管炎、皮肌炎等病症。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速率法:50-170I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胆道结石症、胆管癌、肝癌、纤维性骨炎、佝楼病、骨折修复愈合期。

4、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速率法:55-135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炎、心肌梗塞、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贤病综合征、休克、溶血性贫血等病症。

肝功能检验1、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咖啡因法:0.3-1.Omg/d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等病。

2、直接胆红素(DBIL)盐酸法:0-0.35mg/d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胆石症、胆管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3、间接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0.3-0.7mg/d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等疾病。

4、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正常参考值]0-6u。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等病。

临床免疫学检验一、免疫功能检验:1、免疫球蛋白G(IgG)[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6-16.6g/L。

[临床意义]血清IgG增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萎缩性门静脉性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温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IgG型骨髓瘤、某些感染性疾病、IgG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

血清IgG,减少见于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非IgG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某些白血病、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等。

2、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00-2000mg/L。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肝脏病、膀胱纤维化、海洛因成瘾者、冷凝集综合征、疟疾、放线菌病、支原体肺炎等。

减少多见于原发性丙种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胃肠病、烧伤、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10-350mg/L[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三联综合征、IgA型多发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膀胱纤维此、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脂泻病等。

减少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无丙种球蛋臼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瘤等4、免疫球蛋白D(IgD)[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0-80m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胶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IgD型骨髓瘤、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减少多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各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5、免疫球蛋白E(IgE)[常参考值]单扩散法:100-3400μ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寄生虫感染、肺支气管曲霉病、药物过敏、IgE型骨髓瘤、肝脏疾病、系统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减少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6、补体免疫学检验A.补体成分Clq[正常参考值]血清Clq:58-72m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痛风、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减少见于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脉管炎及肾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

严重营养不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狼疮综合征等。

B.补体成分C2[正常参考值]血清C2:28±6(ISD)mg/L。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减少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肾炎、关节疼痛、反复细菌感染等疾病。

C.补体成分C3[正常参考值]免疫比浊法:800-1500m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组织损伤、炎症、感染、胆道梗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淀粉样变性、传染病早期。

减少见于脂肪代谢障碍、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化脓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D.补体成分C4[正常参考值]免疫比浊法:130-370mg/L。

[临床意义]高多见于硬皮病、皮肌炎、感染、各种恶性肿瘤等病。

减少多见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肾移植排斥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烧伤、胃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

E.补体成分C5[正常参考值]51-77mg/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减少见于狼疮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等病。

F.补体成分C6[正常参考值]48-64mg/L。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减少多见于脑膜炎球菌感染、营养不良、蛋白大量丢失、反复淋病等。

G.补体成分C7[正常参考值]49-70mg/L。

[临床意义]降低多见于反复淋病、脑膜炎球菌感染、雷诺现象、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