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肝纤维化生物学指标的回顾与展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创肝纤维化生物学指标的回顾与展望

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进展

王贵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100034)

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多种因素参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包括肝脏形态学、肝脏功能、血液动力学以及肝细胞再生等。肝纤维化和肝病预后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Yano等人在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中发现(1),基线时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可影响10年后肝硬化的发生率。Neal 等人(2)在一项大规模前瞻性慢性丙肝队列研究中,发现肝纤维化可作为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同样,在酒精性肝病研究中,显著肝纤维化是重要的预后决定因素(3,4)。肝活检是检测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标本误差以及判读的误差,更重要的是,肝活检无法用于动态肝纤维化的观察,因此,研究生化学,影像学等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技术是临床亟需。

生化指标用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近年来有了诸多进展,包括常用生化指标获得的评价模型如APRI,Fibrotest和Fibrometer等,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弹性成像系统,核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新近开发的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等,大大丰富了肝纤维化诊断的方法,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不足,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

FibroTest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评价肝纤维化的模型,全球数千例丙型肝炎研究结果显示(5),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显著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0.73~0.87)。Myers等(6)研究发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T能准确地预测显著纤维化(AUC,0.78±0.04),可以使46%的患者避免进行肝活检,并能保证92%的诊断准确率,且诊断准确率不受种族、HBV DNA载量和是否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我国学者分别应用FibroTest模型,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FibroTest可使45.5%-68%的患者避免肝脏活检,并

保证87%-87.5%的诊断准确率(7,8)。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是新近开发的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的方法,其机制是检测肝脏组织的弹性,其弹性值越高则肝纤维化越明显,这种测定不受操作者影响,可重复性好,被认为是一种无创、无痛苦、快速、客观定量检测肝纤

维化的方法Castera 等(9)应用Fibroscan对18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同时与FibroT est 和APRI进行比较,验证了该定量测定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同时发现Fibroscan和FibroTest联合应用诊断效率最高,可使84%~95%的慢性肝炎患者避免肝穿。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对介于S2和S3之间的纤维化难以有效判定,同时对有脂肪变性或有腹水的患者判断受影响,对ALT明显升高者也有误差。我国已经引进该设备,并初步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验证,获得较好的诊断率。

此外,磁共振(MR)弹性成像和螺旋CT等无创性检查评价肝纤维化也有较好的符合率,但价格昂贵。比利时Huwart等学者的研究显示(10),MR弹性成像可对肝纤维化进行准确分级,优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检查。

螺旋CT可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及分布,西班牙学者Romero-Gómez等的研究发现(11),螺旋CT可用于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不仅可以确定肝纤维化分期,还可以显示纤维化的分布。

近年来,有人用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作为新的评估指标,发现HVPG 可以预测临床结局。在肝移植和慢丙肝的人群中,大于6mmHg的HVPG比肝活检能更有效的预测临床结局(9)。大量研究应用HVPG评估瞬间弹性成像技术(12)的可靠性,显示HVPG评估无创性生物学指标具有良好前景,同时也要注意到,肝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坏死炎症反应和脂肪变均可影响HVPG的检测(13,14)。

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定期规律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可以帮助调整肝病的治疗策略,因此,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系统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Yano M, Kumada H, Kage M, Ikeda K, Shimamatsu K, Inoue O, et al. The

long-term pathological evolu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C. HEPATOLOGY

1996;23:1334-1340.

2. Neal K, Irving WL. Excess mortality rates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hepatitis C virus: a prospective study. Gut 2007;56:1098-1104.

3. Chedid A, Mendenhall CL, Gartside P, French SW, Chen T, Rabin L.

Prognostic factors in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VA Cooperative Study Group.

Am J Gastroenterol 1991;86:210-216.

4. Marbet UA, Bianchi L, Meury U, Stalder GA. Long-term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J Hepatol 1987;4:364-372.

5. Ngo Y, Munteanu M, Messous D, Charlotte F, Imbert-Bismut F, Thabut D,

et al.A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biomarkers (FibroT es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Clin Chem 2006;52:1887-1896.

6. Myers RP, Tainturier MH, Ratziu V, et al. Prediction of liver histological lesions with biochemical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J Hepatol 2003; 39: 222-230.

7. 赵连荣,许德军,陆忠华,赵鸿,窦晓光,郎振为,王贵强*。综合预测模型Fibro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中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