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导学案 长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唐诗五首

一、关于作者

1.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传说他幼年聪明过人,6岁能文。曾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曾任沛王府修撰(担任写作和编纂的官)。在他20岁的春夏之交,诸王子斗鸡游嬉,王勃写了一篇《斗鸡檄》,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看了这篇檄文,大为震怒,认为是挑拨诸王子,于是被赶出沛王府。26岁时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为“勃文章巨丽,为四杰之冠”。在诗歌创作上,王勃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能针砭时弊,有感而发,给人以刚健质朴之感。他擅长骈文,现流传下来文20多篇,诗90多首。明人集为《王子安集》。

2.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他一方面支持武则天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对武则天的不合理的弊政也屡次提出尖锐的指责。他曾在26岁、36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后一次出塞,因为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到排斥打击。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风格高昂清峻,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但有些作品表现出人生无常和向往神仙、隐逸的消极思想。为文也反对浮艳,重视散体。有《陈伯玉集》。

3.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在唐政府有效管辖之内),李白出生于此。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抱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但在当时无法实现。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荡不羁,不到二年被谤,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希望为平乱出力,但唐肃宗怕永王争他的帝位,消灭了他弟弟永王的军队,

李白也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

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4.韦应物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天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永泰时任洛阳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他在历任官职中都想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

5.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家道统而提倡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乱》《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其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有《韩昌黎集》。

二、整体感知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代表作,是王勃在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做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同是宦游人”的赠别,心情本来是复杂的,但诗人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开朗壮阔的诗句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变悲凉为豪放,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抱负。

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迥然不同的是,它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开篇写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接着对友人进行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之后进一步宽慰友人,使对方不因和挚友分别而感到孤凄。虽然天各一方,只要朋友知心,保持着真

挚的友情,就好像近在咫尺。这就使人心胸开阔,一扫离愁别绪。最后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态,语壮而情深,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全诗情调高昂,气象开阔。这首诗给初唐的诗坛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这种精神发展下去便直接影响了“盛唐气象”的产生。

2.《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即燕昭王所筑蓟丘黄金台,亦称蓟北楼。蓟丘,唐时属幽州,故称幽州台。这是一首怀古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悲怆慷慨的情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思是说: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起宇宙茫茫,天长地久,我却生不逢时,不由得独自伤心流泪。旧时代,有许多骚人迁客与诗人遭遇相似,因而诗人失意的寂寞、苦闷、悲哀,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的艺术魅力远不止于能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诗篇所描绘的意境极其壮阔:旷野无边,天宇茫茫;而于这高天阔地之间,荒台之上,却有一人仰天叹息,怆然流涕。这就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宇宙是多么的浩荡,而个人是多么的渺小。然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圣贤不可待,又何须空等待!任何个人的存在,都是无可替代的,不管是圣贤,或是凡人。当读者陶醉于诗的意境时,体验到的往往不仅是客体的浩渺,更有主体的存在。于是,在“怆然流涕”之后,往往不是颓然崩溃,而是抗争、进取。

诗作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立功的积极精神。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怨的气氛: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杨花,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两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准备。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既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思乡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李白这两句诗和它们相比,这首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