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后期复习的几点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后期复习的几点建议

1、密切关注考纲,在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和传达。

2、“死读”“读死”,把能够把握的东西尽量掌握牢固。

3、合理安排时间,适当激发兴趣,主动占领阵地。

4、既要做好事后诸葛,又要敢于对作文进行猜想,学会关注自我。

5、注重书写,不做无谓牺牲。

6、对现代文阅读不抛弃、不放弃。

7、成套练习与短平快练习相结合。

2015届高三语文科冲刺阶段备考建议和相关材料

一、备考建议

1. 冲阶段语文复习应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多看旧题错题,少做新题,在温故知新中牢固掌握应考常规:细心读文、正确审题、规范答题。

2. 帮助学生查找非智力因素失分情况,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3. 指导学生按应考常规应对考卷的题型微变化,沉着冷静,仔细答题。

4. 加强个别辅导和心理暗示,排除考场非智力因素的情绪干扰。

5. 指导学生考前再做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卷,对照评分标准自评,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强化细节意识。

6. 指导学生考前强化识记类考点的复习,力争名句默写不失分,字音字词少失分。

7. 指导学生考前适当进行课外阅读,找回语感。

8. 让学生反复默读或朗读作文素材,独立思考感悟,学习抓取材料的关键点,之后再参看相关“运用指导”“运用方向”。

二、2017年语文学科备考建议

今年全国高考已降下帷幕,广东回归全国统考模式。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试题是教学的风向标。透过并卷后的这一份试题,我们可以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思路,找到新一年备考复习的方向。

㈠夯实语文基础,探索备考新策略

高三教学与复习要扎扎实实,不能好高骛远,一味用高难度的训练题难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足够的重视,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和规律掌握好了,学生的成绩就会稳步提高。知识点、技能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如今年的第15小题,涉及关联词的理解运用,不少学校在备考时就完全没复习到。近年全国语文课标卷有些考点是必考点,如病句;有些考点是轮考点,如古代诗文阅读题中的文言实词、文言断句及文言信息是轮考点,复习时应当注意全面备考。我们也反对急功近利,反对过分地迷信专家,以一种浮躁的心理对待备考。扎实备考,使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较大提升才是高三备考的王道。

要坚持以考纲为本, 提升学生的语文品质。备考不要抱任何投机心理、侥幸心理。要深入研究近六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点及变化,讲究教学实效,突出板块知识的重点,有所侧重地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但如果缺乏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为往年没考的,今年也不会考,自以为备考有针对性,自以为把握住了全国语文卷的命题方向,其实是像下赌注一样,如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要求考生阅读漫画进行写作,导致很

多人措手不及,无所适从。2016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旨在告诉我们,语文试题的命制是动态的,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坚持以考纲为本,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把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品质上,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要积极借鉴各地先进的语文备考经验。一些省份比较早地使用了全国语文课标卷,他们对课标卷的备考策略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全面,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及特色,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我们也应该主动通过网络及报刊等途径,了解、学习那些省份先进的语文备考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及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性地使用和借鉴。

㈡立足课内,用好教材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材就是一个资源库。用好这个资源,不但可以更好地节约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这个资源的利用是多样的,又是源源不绝的。

1. 恰当的选用教材诗歌进行复习

诗歌鉴赏全国新课标卷是11分,复习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教材熟悉的优势,进行有效复习。除进行诗歌基本知识的建构外,可从教材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深度的复习。比如可用《雨霖铃》《赤壁怀古》《山居秋暝》《从军行》等为例,进行诗歌题材分类训练,使学生明白送别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的区别,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训练;同时也可借《雨霖铃》《赤壁怀古》这两首诗歌中虚实用法,把握好虚实的特点。可用《登高》为例,进行写景方法的复习,借助这一诗歌,进行动静、点面、听觉与视觉多角度写景的训练。可用《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把握诗歌用典特点。可用《扬州慢》为例,把握对比在诗歌运用中的特点。恰当的选用教材诗歌进行复习,会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2. 掌握好教材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高考的命题原则应该说还是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基础和标准,命题者绝不会脱离课本随意选取课外的偏题、怪题来拟题考核。说到底,高考测试就是课本知识向课外的迁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或者说,题目在课外,而答案在课内。文言文的考核内容无外乎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理解等方面,只要把课本上出现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掌握好了,那么对于高考中的这些知识点的考核也就不难解决了,对于高考中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也就容易了。

比如《宋史·曾公亮传》第5小题“首相”“建储”“有司”“契丹”都不难理解,说到有司,“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其实就相当于有关官员。诸葛亮《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现过“有司”这个专用词语。翻译句子中“锡宴不赴”中的“锡”为通假字,应为“赐”。刘禹锡字梦得,锡同赐,禹锡为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只有重视课本文言词语及文化常识的积累,才能提高应变能力。

3. 做好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复习中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很重要的,主要是根据全国新课标卷的考试特点与体现的价值取向而言的。一是教材的收集与整理。琢磨教材与考试的联系——把准考题与教材的对接。比如梳理文中相关文化知识,增强链接历史知识的意识。二是现实生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可以从报刊杂志收集,从优秀文章中积累,也可以从社会热点和生活细节中挖掘,力求丰富、鲜活,也可以适当关注流行文化。只要用心,就能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素材储备。㈢注重现代文训练的四个“兼顾”

全国新课标卷在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和材料选择的范围上更加全面,多样兼顾。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兼顾。一是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传记)阅读兼顾,不只押在一两种文体上;二是选材内容多方面的兼顾(如文化类、精神成长、生命感悟、人文关怀等),熟悉不同类型的材料;三是不同地域材料的兼顾(国内、国外文章),高考材料往往不限于某一区域,地域跨度很大;四是文章不同风格、不同时间的兼顾,避免材料陌生化。这样全面兼顾,就不会在考试之后留有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