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开发试点项目规划报告
晋陕黄河沿岸红枣丰产栽培技术
晋陕黄河沿岸红枣丰产栽培技术
晋陕黄河沿岸地区是中国红枣主要产区之一,其特点是三北防护林体
系覆盖、气候干旱,土壤瘠薄,且温差大,是适宜栽培红枣的地区。
以下是晋陕黄河沿岸红枣丰产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品种。
在晋陕黄河沿岸地区,适宜的红枣品种有:武威红枣、闫红、太谷早枣等。
这些品种生长力强,抗逆性能好,果实大,品质好,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2.培育优质苗木。
选用良种种子,采用保护生态、更新栽培等办法,
培育优质苗木。
苗木生长的初期应防止底部受水淹,培育抗病、抗虫苗木。
3.合理实施林果规划。
晋陕黄河沿岸地区平均多年的日照时间只有2500~2600小时,属于寒凉作物生长区域,而且气候干旱,适宜采用框架
立体形态、零陵式或舞狮式栽培。
4.合理施肥。
在晋陕黄河沿岸地区,以有机肥为主,宜控制施化肥量,以保证果实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符合市场需求。
冬季要施足底肥,春季可在
土壤中施用硝酸钾等肥料。
5.合理病虫防治。
晋陕黄河沿岸地区病虫害多,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防治方法、灭虫剂、药膜等方式控制病虫害,以保证果实品质
和数量,降低经济损失。
通过以上的技术措施,可以在晋陕黄河沿岸地区栽培出高产、优质的
红枣,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群众收入。
陕西省红枣产业分析
陕西省红枣产业分析一、概述红枣是陕西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陕北黄河沿岸、泾河沿岸和省东部洛河流域一直是陕西省的传统红枣产区。
陕西省有将近20个红枣品种,包括油枣、冬枣、水枣、木枣、骏枣、狗头枣、条枣和梨枣等。
主要用来制干和制作枣酱、蜜枣等休闲食品的品种有:油枣、狗头枣、骏枣、团圆枣和木枣等;而用来鲜食的品种有:水枣、梨枣和冬枣等。
梨枣:果实特大,近圆形,果面凹凸不平,皮很薄,但肉厚,淡红色,质地松脆,汁液多且味甜。
种植当年开花结果较少,三年进入丰产期,四年进入盛果期。
原产于山西运城老龙居乡东辛庄一带,近年来,陕西大荔县已广泛种植,为枣树中稀有的名贵鲜食品种。
木枣:俗称“滩枣,黄河流域两岸地带培育的大红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
特点是颗粒大而饱满,呈圆柱形,色泽如墨玉,果肉香甜软润,俗称“人参果”。
狗头枣:枣头紫褐色,针刺不是很发达,皮上的刺小而密,圆形凸起,不开裂。
枣股较大,圆锥形或圆柱形,树木高大,枝叶繁茂,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姿开张。
果皮中厚,深红色,果面平滑。
果点小,圆形,分布密。
果肉厚,绿白色,味甜,50年生产于陕西省延安市一带。
油枣:果实一般长的中大,长圆形或圆柱形。
果面平滑,果皮中厚,黑红色,外形较赏心悦目,果肉厚,绿白色,汁液较少,味甜,略带酸味。
5月上旬展叶,6月中下旬开花,7月到9月上旬为果实生长期,是需求雨水的高峰期。
10月上旬完全成熟,可以采收。
11月上旬落叶。
二、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红枣原产自于我国,发源地是黄河中游一带,陕西省红枣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陕西省的红枣品种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多样的品种为陕西省的红枣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陕西省枣果园面积达318.98万亩,较2019年增加了7.5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挂果面积为282.64万亩。
随着陕西省枣果园面积的增加,陕西省枣产量也随之增长,2020年陕西省枣产量达109.91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10.0万吨,同比增长10.0%,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富含许多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基于榆林市的区位概况,分析了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的优势,阐述了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快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榆林市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红枣;优势;发展现状;问题;对策;陕西榆林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319-03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红枣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和加工历史。
其气候条件适宜红枣生长,种植面积大,红枣品质资源丰富,贮藏、加工、销售企业都已初具规模,加工技术也日益成熟,已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国内及国际市场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但伴随着红枣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加工、销售产品的产量增大,各种制约因素也逐渐凸显出来,严重阻碍红枣产业的发展壮大,呈现出面积最大、而产量和产值不能同比例增长的局面。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准确定位、合理布局,从根本上解决红枣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是目前该市红枣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榆林市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7.9~11.3 ℃,1月平均气温-9.9~5.6 ℃,7月平均气温22.2~25.2 ℃,极端最高气温40.1 ℃,极端最低气温-32.7 ℃。
年均日照时数2594~2 914 h,无霜期平均134~169 d。
年均降水量316.4~513.3 mm,多集中在7—9月,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
气温、积温、无霜期在区内分布是一致的,以南部最高,东北部次之,西部最低。
1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优势1.1 政策支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指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目前陕西省林业总体上已进入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新阶段。
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一、总论1、项目名称新建大枣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2、承办单位概况3、拟建地点4、建设内容与规模新增大枣园10万亩,包括土地租用、平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增枣树1200万株。
成熟期挂果枣树总量动态保持在2410万株,大枣产量平均为2.5万吨(常年)。
新建高标准大枣示范园30个,面积为3万亩。
包括按照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
新建2座储藏能力为2000吨的保鲜库。
新建2个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左右的大枣深加工厂,主要产品为大枣饮料、大枣罐头、枣酒、枣脯、枣活性成分提取物、枣粉等产品。
新建1个大枣苗木繁育基地。
新建配套生产生活附属设施。
5、建设年限2011年至2015年。
其中2011年——2013年工作重点为枣园基础设施、繁育基地、大枣种植(嫁接),逐步形成枣树总量,加强成熟期枣树管理,稳定大枣总产量。
2014——2015年工作重点为大枣储存、深加工项目建设。
总体建设期为5年。
6、概算投资项目概算总投资初步估算为8亿元。
其中大枣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含土地流转费用、配套基础设施费用、苗木、员工工资等);大枣储藏库投资6千万元;苗木繁育基地(含基础设施、苗木、技术引进、科技人员工资等)5千万元;大枣深加工厂投资1.5亿元。
项目所需流动资金估算为5千万元。
7、效益分析直接经济效益。
经测算,枣农仅靠种植枣树一项就可直接增收1278元(人均)。
生态效益。
经测算,完成大枣规划栽种面积后,仅此一项就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12.8%,进一步加快了山区荒山治理和绿化步伐,加强生态建设。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初步估算可以安置1.5万多名城乡劳动力就业。
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二、项目提出依据1、项目所在地区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区域面积XX地处辽宁西部丘陵山区,属XX市东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3′——120°52′,北纬40°12′——41°12′,南与葫芦岛市XX 接壤,西北与XX县为邻,东北与XX市交界。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展 基础 、 强化龙 头企 业建设 、 创建 多元化投 资机制 和加 强技 术 宣传培训 的发展 对策 , 对指导 当地红 枣产业 的发展 、 增加农 民收入有 重要 意义 。 关键 词 红枣 产业 ; 现状 ; 存在 问题 ; 展 思路 ; 策 ; 发 对 陕西榆 林
中图 分类 号 ¥ 6 .; 3 61 6 51 E 2 .3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7 9 2 1 )9 0 7 — 2 0 7 5 3 (0 1 1— 3 3 0
展 现 代 特 色农 业 的主 导 产 业 来抓 圜 产 业规 模 曰益 壮 大 , , 效 益 日渐 凸 显 , 成为 促进 农 民增收 的支柱 产业 。
1 榆 林 市 红 枣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11 基 地 建 设 初 具 规 模 .
近年来, 榆林 市建 起 了 以县 级服 务 组 织为 龙 头 、 乡级服 务 组 织为 骨干 、 村级 服 务组 织 为基 础 、 他服 务 组织 为 补 充 其
近 年 来 。 市 委 、 政 府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 林 市 红 枣 在 市 榆 栽 培 总面 积 呈逐 年 扩 大 趋 势 。 1 仅 0年 , 建 枣 园面 积 即达 新 到 7万 h 2 目前 。 府 谷 至 清 涧 的黄 河 沿 岸形 成 1条 总面 m。 从 积 为 1. 06万 h 的 红 枣 林 带 , 东 西 宽 约 1 m, 北 长 m2 其 0k 南 3 75k 3 挂 果面 积 为 7万 h , 4 . mt ] 。 m2年鲜 枣总 产 量可 达 2 0万 一
枣 生 产相 关 的合 作社 。 林 市 目前从 事 红 枣 产 业流 通 的企 榆
业有 3 0多 个 , 销 售 总 量 可 达 56万 t其 在 全 国共 有 1 6 年 . ; 3 个 设 销 售 网 点 , 事 红 枣 转 运 购 销 环 节 的 枣 农 有 近 30 0 从 0 名, 国内外 市场 中红 枣投 放量 逾 9 %。 5
红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红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红枣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水果,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健康食品。
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益处,如补血养血、益气生津、缓解疲劳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红枣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在中国,红枣的生产和销售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红枣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红枣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红枣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据统计,中国每年红枣的消费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红枣的出口市场也在逐渐扩大,为红枣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 技术支持红枣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在中国已经比较成熟,各地都有大量生产红枣的基地和企业。
同时,红枣产品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生产出的红枣制品品质优良、口感鲜美。
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红枣项目的开展和生产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 竞争分析在红枣市场中,存在着很多竞争对手,如国内外的红枣生产企业和进口红枣产品。
但随着中国红枣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国内红枣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另外,中国的红枣产区地广人多,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为红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 成本分析红枣项目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金、种植成本、加工成本、包装成本和销售推广成本等。
在中小型农场的规模下,红枣项目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红枣项目的成本也会逐渐降低,提高了项目的盈利能力。
5. 风险分析红枣项目虽然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成熟且有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红枣的生长周期较长,要求种植者有一定的耐心和技术经验。
其次,红枣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需要不断提升,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精力。
再次,红枣产品的销售渠道较为复杂,需要加强市场开发和销售推广。
榆林市红枣产业如何走出困境
榆林市红枣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市发展研究中心、市林业局联合调研组榆林市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红枣产区之一,是中国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
全市红枣正常年景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近年受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红枣品质、产量连年下降,枣农收入锐减、信心受挫,红枣产业发展走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近期,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发展研究中心和市林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佳县、吴堡、清涧三个红枣主产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红枣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栽培发展历史悠久。
榆林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多年来,枣树与榆林沿黄土石山区人民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谊,被誉为“铁杆庄稼”“救命树”。
1995年,清涧县被列为全国100个特产县之一,并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榆林红枣产区涉及9个县区、100个乡镇、2470个行政村,枣农人口约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8%,其中佳县、吴堡、清涧三县属于红枣优生区,也是主产区。
目前,全市红枣种植面积170万亩(挂果面积135万亩),占到全国的10%和陕西的75%,枣农人均枣树2亩多。
从清涧至府谷的黄河沿岸,形成了一条南北长347.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
3.经济生态效益渐显。
2022年,清涧和佳县的枣业产值占到本县国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占到全县总税收的40%以上,两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到3000元。
佳县、吴堡、清涧三县50%以上的林木都是枣树,为该区域的生态绿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加工企业逐步成长。
全市红枣加工企业100多个、个体加工企业2000多个,季节性从业人数3万多人。
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市龙头企业36个,已形成“巨鹰”中国著名品牌和多个陕西省著名商标。
2红枣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一)自然灾害频发,“靠天吃枣”的现状难以改变。
永和县红枣产业化建设调查报告
永和县红枣产业化建设调查报告
0 任 冬 明
4 从事流通业的人数 3 0 0 余人, 全 山西省永和县地处晋陕峡谷 、 黄 扶 持 、个户经营的方式进行经 营生 2 人,
河中游东岸。 地理位置为北纬 3。1 63
 ̄
产 。历届县委 、 县政府把红枣产业作 县近 1 的人在从事红枣产业发展。 / 5
18 年 以前 。 92 永和红枣的发展主 渠道的建立 , 致使大量红枣形不成商 专门的营销¨市 ,虽然名声很大 , 但
产 品优势 。在临汾 、 太原等大城市没有 与沙壤土结构,以及花期高温干燥 、 要是农民 自己经营 ,因管理粗放 。 果期昼夜温差大的特殊环境 条件 , 造 量 、 品质都低 , 根本形不成商品优势 , 就了永和红枣个大 、 皮薄 、核小 、 味
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 , 从
3 o 6 , 经 l0 2 l0 4 间 。 6 5 东 l。 2~ 1。 9之
永 和 县现 有 红 枣林 栽 植 面 积
资金 、 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 使 1 0万 h 中挂果 受 益 面积 0 3 . 6 m ,其 . 9 全县 7个 乡镇 、 8 O个行政村 、1 34个 政策 、 产品质量不 万 h 主栽品种为永和条枣。 m, 该品种 自 然村。永和县位居黄河流域红枣起 当地红枣规模不断扩大 , 源带中心 ,红枣栽培历史极为悠久 ,
发意识 , 枣农现在积极性很高。目前 ,
等几个品种,年加工产品产值为 20 0
万元 。该 县 红枣 加工 多 属 初级 加 工 ,
全县红枣年产值达到 22 0万元 , 0 占
7 枣 现有设备 、 技术 比较落后 , 因而, 附加 20万株。20 8 04年全县红枣总产量为 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的 1%以 E,
陕北枣树科学管理措施
陕北黄河沿岸是枣树的适生区,红枣已成为陕北黄河沿岸诸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但伴随着近年来红枣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各种制约因素也逐渐凸显,严重阻碍了红枣产业的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上比较落后。
因此,应对陕北枣树进行科学管理,以达到枣树的丰产优产,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1枣园土肥水管理1.1土壤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土壤养分供应,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流失。
(1)翻耕:枣园翻耕在春、秋季均可进行,但以秋翻为好。
秋季翻耕伤根后容易愈合,结合翻耕进行秋季施基肥,有利于翌年枣树生长。
可拦蓄雪水、雨水,兼有消灭越冬害虫的作用[1]。
(2)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以破除地表板结,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肥料分解,起到保墒效果。
枣园一般全年中耕2~3次,中耕深度5~10cm 。
1.2肥料管理(1)秋季施肥:秋季施基肥,主要有厩肥、人畜粪便等农家肥料。
将肥料均匀撒在根系分布范围,以深耕为宜,数量应根据树体大小、土壤肥力状况而定。
(2)萌芽前追肥:此时追肥,不仅可以促进枣树萌芽,而且对花芽分化、开花坐果都非常有利。
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成龄枣园每株施尿素0.5kg ,施用时间以萌芽前10~15d 为宜。
(3)花期追肥:此期枣花量大,开花时间长,消耗营养多,以叶面喷肥效果较好,初花期喷0.3%尿素液1次,盛花期喷0.3%磷酸二氢钾2~3次,间隔8~10d 施1次。
(4)幼果期追肥:多在7月中旬,以磷肥为主,施少量氮肥,采用树盘内撒播法,也可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是提高果实产量、增进品质的关键[2]。
1.3水分管理枣树虽然比较抗旱,但过于干旱就会造成萌芽不整齐,枣头、枣股生长量减小,导致落花、果小、劣质[3]。
水分管理主要抓好花期和果实发育膨大期的灌水工作。
没有灌溉条件的枣园,应进行枣园喷水。
要搞好枣园的贮水设施,注意雨水的截留和贮备,利用地势截留雨水,采取一切可行的节水措施,以便在枣园需水期使用。
陕西红枣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可行性分析
陕西红枣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可行性分析作者:梁晓超冯俊华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03期[提要]通过对陕西红枣产业生产、加工、贸易现状深度剖析,指出其产品档次低、品牌建设不到位等问题,提出集群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陕西红枣;产业集群基金项目:陕西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2年12月4日一、陕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陕西红枣产业成为陕西果品业继苹果产业之后的又一大特色产业。
陕西省有5个红枣主产县,13个红枣重点发展县区,包括:佳县、清涧、绥德、吴堡、神木、延长、延川、府谷、大荔、临渭区、彬县、高陵、泾阳。
(一)红枣产业生产现状。
据统计,2005~2010年枣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
2010年种植面积突破200千公顷,占据总果园面积的1/4左右;产量从2005年的18.8万吨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50.0万吨,远远大于种植面积的增长比率。
另外,红枣的品种也不断丰富,全省现有133个红枣品种,其中优良品种28个,制干枣品种57个,鲜食品种45个,兼用品种30个,蜜饯用品种1个。
其中绥德林坪的黄河滩枣、清涧牛奶脆枣、延川狗头枣都颇有名气。
(二)红枣产业加工现状。
陕西红枣产业加工主要有贮藏保鲜和纯加工两大类。
贮藏保鲜主要以冷库、气调库为主,全省现有贮藏保鲜库253个,贮藏能力13万吨,产后分选线11条;纯加工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全省拥有红枣加工企业100多家,总投资规模约40亿元,加工能力3万吨左右。
(三)红枣产业贸易现状。
陕西红枣主要以国内销售为主,销售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上海、福建、湖南、湖北、江西以及陕西等省市。
近年来,陕西省红枣也逐渐涉猎国际市场,主要销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
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省红枣企业自营出口2.6万吨,与上年持平,创汇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
二、陕西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一)产品档次较低。
红枣产业分析报告(2024)
红枣产业的分析报告一、概要红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品种;红枣养分丰富,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用途广泛;传统中医认为红枣具有健脾、养胃、补血、护肝、益气、安神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是养生佳品。
我国有13亿人口,多有吃红枣的习惯,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红枣需求量将日益提高。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快速。
1982~2024年的30年间,我国红枣总产量增长了近7倍,其中2000年130.3万吨、是1995年的1.6倍,年增长10%;2024年,全国枣(干重)产量258.76万吨,是2000年的1.98倍,2024年我国红枣产量突破346.78万吨,比2024年增长34%。
红枣产地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与河南,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到2024年,六个产枣大区红枣(干重)产量为312.8万吨、占全国的90.2%,其中,新疆红枣产量占全国的26.49%,陕西20.27%,山西14.03%,河北13.11%,山东9.8%,河南6.48%。
另外,宁夏及相邻的甘肃,是西北红枣的重点产区,2024年,甘肃红枣年产量6.67万吨、占全国的1.92%,宁夏红枣年产量4.2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24%。
我们预料,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逐步进入挂果期、盛果期,将来几年红枣产量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红枣种植产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更。
红枣产业具有富农、生态、健康等重要意义,各主要产区均争先恐后做大红枣产业,近年来,红枣园、红枣产业带不断涌现。
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
包括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长市等晋陕黄河两岸跨省区的“峡谷红枣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红枣种植面积达45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20万吨以上。
目前,红枣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东亚、东南亚中华文化圈,其中95%在国内。
随着国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红枣产品的市场规模快速放大。
神木市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神木市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张亭;李振林【摘要】神木市枣树栽培历史悠久,红枣产业发展有地域优势.文章根据神木市红枣产业现状分析了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枣园老化、融资困难、加工能力低等问题,提出了神木市红枣产业发展对策.【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9(060)003【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红枣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作者】张亭;李振林【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林业局,陕西神木 719300;陕西省神木市林业局,陕西神木 719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神木市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年均降水量321.4 mm,年均气温8.5℃,海拔738.7~1 448.7 m,全年无霜期170天左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红枣生产适生区。
1 神木市枣产业发展现状神木红枣分布以黄河沿岸的万镇、马镇、贺川、沙峁等镇为主。
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拥有独特的地貌,是红枣的适生区,其枣树栽培已有千年历史。
神木红枣属于木枣系列,枣品种不优,颗粒较小,肉薄核大,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近年来,神木市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红枣产业发展,引进改良品种、枣产业链条延长、加强销售服务等,使枣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神木市目前枣树保存面积近1.67万hm2,其中挂果枣树面积1.53万hm2,正常年份鲜枣产量近5 000万kg,产值超亿元,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正常年份红枣收入可占到农民总收入的60%~70%。
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常常是轻灾小减产,重灾大减产,甚至绝收,枣农收入没有保障。
为了改良枣树品种,神木市已引进了梨枣、冬枣、骏枣、金昌一号、赞皇大枣、狗头枣等多个优良品种,但由于改良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目前还在试验阶段。
目前,神木市有红枣初加工企业16个,深加工企业3家,个体加工户187家。
每年可初级加工(熏、烤)红枣近1 500万kg,占总产量的30%左右,其余以鲜枣销售,因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枣产业发展进程艰难。
关于榆林市红枣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榆林市红枣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康文伟郭胜利狄龙现代农业的内涵是集约化、科学化、商品化、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规模化,由于我国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规模和经济规模都比较小,只能在农户进行自愿联营的基础上达到适度规模,走集约经营的产业化道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我市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主导产业推动、专业合作社引领、种养大户示范、龙头企业带动、基层组织协调、产业园区统筹等土地流转模式,对激活农村土地流转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近几年在红枣基地建设中,各地以土地流转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推广“孟岔模式”的批示精神,积极引导、指导枣区加快高标准红枣示范园建设步伐,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促进红枣规模化经营,带动全市红枣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枣业富民、强县,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但是在红枣产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为探索破解这些难题的途径,几年来我们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对红枣基地建设、加工企业、科技示范园、承包大户、产业化链条延伸等方面的跟踪调查,分析论证形成这一报告。
一、红枣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基本现状榆林市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红枣产区之一,是我国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我市红枣主产区涉及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米脂、子洲、榆阳等9县(区)的100个乡镇,2470个行政村,枣农人口72.58万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立枣为业、兴枣富民的思路,积极加快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销售服务体系,延长产业链条,红枣产业已成为我市黄河沿岸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成为全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枣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陕西省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陕西省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原双进;王新栓
【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黄河沿岸为陕西红枣的主要分布区及主产区.本文分析了陕西省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意见.【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原双进;王新栓
【作者单位】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安,710082;陕西省林产品经销公司,西安,7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5.1
【相关文献】
1.晋陕黄河沿岸有机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冯涛
2.陕西省红枣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J], 王鑫;吴晋峰;李蕾;郭峰
3.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J], 胡芸莎;白宝伟;王伟
4.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刘运超;余国新;闫艳燕
5.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陈红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枣是陕西省果业 四大支 柱产业之一 , 已形成陕北 丘 陵山区的干制枣 、 关中平原的鲜食枣 、 渭北 高原鲜干兼用 枣的区域布局 , 其 中鲜食枣和鲜 干兼 用枣约 1 0 0 0 0 h m 2 , 其余均为干制枣 。鲜食枣经济效益显著 , 尤其大荔冬枣 闻 名全国; 鲜干兼用 枣面积逐年减少 ; 干制枣是 陕北 贫困山 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 红枣 占家庭收入的 7 0 以上 , 面 积达 1 7 . 3 3万 h m 2 , 但 由于 自然灾害频发 , 面临“ 十年 九不 收” 的窘境 , 经济效益低下 , 极大伤害 了枣农 的积极性 , 造 成大量青壮 年劳 动力流 失 , 枣产 业“ 空 心化 ” 问题 凸 显 ;
陕西南北狭长 , 在独特 的 自然条 件下枣树生 产有 明 显的区域化特点。陕北黄河 沿岸 土石 山区干旱少雨 , 日 照充 足 , 昼夜 温差 大 , 是 干枣 的优生 区 和主产 区。生 产
第 一作 者 简介 : 王 长柱 ( 1 9 5 5 一 ) , 男, 本科 , 副研 究 员 , 现 主 要 从 事 枣
不 强
无论是 与其它果业相 比, 还是 与其它省份或地 区的
枣产业相 比, 陕 西 的红枣产 业 良种化程 度都 是最 低 的。 由于枣树研究起步晚 , 陕北 枣产业大发展 时没有对 品种
良种化 、 良种 区域 化 问题引起 高度 重视 , 而是 就 地取材
采用根蘖苗建园 , 导致 品种严重混杂 。据 在陕北枣 区调
丰富 , 尤 其大荔沙地种植 的冬 枣因成熟早 , 品质优 良, 抢
红枣深加工及红枣基地开发可研究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摘要1.项目名称:红枣深加工及红枣基地开发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XX红枣业有限公司3.法人代表:XX4.所有制形式:有限公司5.项目依托单位:XX省农业科学院保鲜所XX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6.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拟建设地点:XX市XXXX镇XX村建设期限:一年建设性质:新建建设规模与内容:新建年加工蜜枣3000吨,干制精品红枣10000吨,香酥脆枣、贡枣各1000吨;改造新建红枣、仁用杏、核桃基地共1.4万亩。
7.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为5203.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3801.76万元,占总投资的72.06%;流动资金为1401.71万元占总投资的26.94%。
8.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203.48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603.48万元,申请扶持资金3600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出版社编著的《农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5)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6)《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符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项目建设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平台,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的基地。
该项目建设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分流农村劳力,解决农村人口的失业问题。
项目建设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思路清晰,方案设计合理,可操性强,技术先进。
项目实施单位XX红枣业有限公司具有科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且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很好的组织好该项目的实施。
陕北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潜力与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9期23产 业 发 展陕北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潜力与措施高永强,蔡光军(陕西延安市延川县红枣生产管理办公室,陕西 延安 717200)摘要:红枣是延川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
陕北延川红枣多年来受气候因素影响,给红枣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该文分析了陕北干枣产区产业发展以及加工现状和产业持续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充分利用陕北资源环境、人才技术优势,并进一步拓展延伸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促进红枣、干枣、枣酱、枣泥以及枣类饮品等副产品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整体经济收益。
关键词:陕北;红枣;问题;品牌建设;发展措施高永强,蔡光军. 陕北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潜力与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6):23-24.红枣是陕西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陕北黄河沿岸、泾河沿岸和省东部洛河流域一直是陕西省的传统红枣产区。
近年来,随着全国红枣产区转移(东枣西移),产业转型升级,全省红枣产业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自新疆红枣的外部压力、源自优势产区和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以及巨大市场的拉动使全省红枣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陕西省红枣面积26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11.3%。
其中,陕北黄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制干枣产区约210万亩,主要包括榆林的府谷、神木、佳县、绥德、清涧和延安的延川6个主产县;关中东部鲜食枣产区约35万亩,包括大荔、阎良、高陵等县,大荔占90%以上,其他枣类占15万亩,主要在咸阳北五县。
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统计,2014年全省干果总产量92.7426万吨,其中红枣年产42.1297万吨,占全省干果总产量的45.43%,在全省干果类别中年产排名第一,占全国红枣产量的10.09%,全国排名第三[1]。
一、陕北黄河峡谷及其支流沿岸制干枣产区概况制干枣面积210万亩,挂果面积约100万亩,年产半干枣50万吨以上,正常年份产值20亿元,最高30亿元。
红枣产业化对陕北经济发展和开发西部的重要意义_贺宏年
红枣产业化对陕北经济发展和开发西部的重要意义贺宏年 陈锦屏(中国农丰优质农产品总公司 北京 100020)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我国西部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这一。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西部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
陕北在这一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收效,在西部脆弱区生态重建,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经过十年的努力奋斗,陕北以适宜当地发展的果业作为龙头产业,已在荒山绿化,生态重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红枣产业化发展在黄土高原典型脆弱生态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以供西部相似地区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参考。
1 红枣基地建设促进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重建1.1 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特点 陕北地处陕西北部,主要包括榆林、延安两个地区。
北靠内蒙,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邻宁厦、甘肃,总面积80290km2,总人口516万人。
该区系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
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区内海拔一般在480~ 1300m之间,年平均气温8.5~10.1 ,年日照2600~2960h,无霜期170~180d,年降雨量380~ 600mm。
气候特点为干旱少雨,土质为淤土、风化土、硬黄土、黄绵土等,属碱性土壤。
该区土地贫瘠,黄土层深厚,颗粒很细,土质松软。
椐考证,陕北曾也是青山绿水,由于历史上的滥伐滥垦,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遇水极易受到侵蚀、冲刷。
降雨稀少,分布不均匀。
夏雨集中,且多暴雨,致使大量水土流失,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地貌。
塬、梁、峁顶、沟壑交错分布。
除塬、梁、峁顶和河谷沟底有小而分散的较平坦的耕地之外,绝大部分耕地为10~35o的坡地。
地块狭小而分散,常因受旱,产量低而不稳,广种薄收。
为增加粮食,开荒扩耕,长期滥垦坡地,破坏了草地,林木植被,使水土流失进一步加重,结果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仅破坏了区内的农林牧经济结构,导致农村贫困,还造成下游河床於塞,洪患严重,从而构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少∀气候干旱∀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农村贫困!的脆弱生态特点。
山西红枣生产现状及质量安全管控建议
山西红枣生产现状及质量安全管控建议师颖;马利平;朱九生;郝变青;王静【摘要】对黄河流经的山西沿岸市县,即从山西吕梁的临县和柳林到运城的稷山和临猗县,再到晋中太谷的红枣生产县乡近50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不同生态区枣树生长现状、栽培管理情况、病虫发生情况、农药使用情况等调查,以明确山西省红枣生产现状,并在查阅资料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红枣质量管控建议.【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4页(P864-866,888)【关键词】枣;现状;质量安全;建议【作者】师颖;马利平;朱九生;郝变青;王静【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3红枣最早起源于我国,迄今已有8 000多年的栽种历史。
经测定,红枣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药用价值也较高,是“五果”(枣、栗、李、杏、桃)之一。
红枣除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等营养成分外,VB,Vc,VP和环磷酸腺苷成分含量也较高,其中,Vc含量在诸多果品中名列前茅,有补血养颜功效[1];该果品含量极多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长期食用能增强肌肉肌力、消除机能性疲劳、有效扩张血管、增进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给,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有十分令人满意的功效[2]。
近年来,随人们保健意识增强,红枣销路越来越广,市场拉动生产,故红枣在我国栽种面积也逐渐广大,尤其在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红枣占当地经济林木的比例也愈来愈大,特别在贫困山区红枣成为当地果农主要的经济来源及脱贫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开发试点项目规划报告(2011-2015年)延川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二0一0年十二月陕北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开发试点项目规划报告(2011-2015年)一、基本情况1、区域状况(1)延川县辖8镇6乡,346个行政村705个自然村,总户数4.4万户,总人口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总土地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58076亩,其中基本农田187402亩,总劳动力71681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力59859人。
(2)延川县位于XX市东北部,黄河西岸,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
2009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2.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4133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260元。
延川县是革命老区县,曾率领红军几经延川,召开重要会议,扭转了陕北战局。
延川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内贫困村集中连片,截至2009年底仍有3.8万低收入人口。
延川县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
天赐红枣富地,延川红枣久负盛名,清道光年间就有百里成林之说。
2、红枣产业发展现状(1)目前已累计发展到38.7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8.5万亩,年产量达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1380元。
红枣产业覆盖贫困户9400户、贫困人口3.3万人,贫困户人均红枣收入达1100元。
延川红枣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目前全县已有红枣品种50多个,分为鲜食、制干和兼用品种三大类,主要品种为狗头枣、条枣、大木枣、脆枣、团圆枣、梨枣、骏枣、赞皇大枣等10多个优良品种叫响国内外市场。
(2)为了提高红枣生产附加值,实行产业化推进,我县的锦春、资航、宏达、兴盛、延黄、巨金等6个红枣加工企业,通过扩规模、上设备、引技术、出精品,逐步发展壮大。
现年红枣加工生产能力已达到1.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7多亿元,税利2900多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800个,吸纳贫困人口600个,使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500万元。
(3)在市场建设上,主要实行“农户﹢协会﹢公司”的销售模式。
目前,已组建5个红枣专业合作社,开设6个省外销售窗口,建成3个红枣专业市场,培育红枣经纪人156人。
延川仅靠红枣红枣专业合作社,年可销售1.5万吨,销售收入可达6000万元。
(4)当前,全县发展红枣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群众投入困难,县政府财力不足,企业资金运转困难,红枣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是制约红枣产业开发的“瓶颈”,严重困扰延川红枣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1)项目区自然条件是红枣的优生区。
延川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日照时数2558小时,无霜期172天,常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红枣生长,项目区距远离城镇,污染较小,优良的环境条件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优生区。
境内土层深厚,光热资源丰富,温差大,属红枣最佳优生区。
(2)项目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优良的品种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延川有红枣栽培历史已有几百年,百年以上的红枣随处可见。
经过长期的栽培,已有独具特色的栽培品种,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
红枣因其适应性强,易成活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欢。
近年来,红枣价格稳中有升,群众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营销意识都有了进一步的高。
(3)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红枣产业。
县委、县政府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采取有利于发展红枣产业政策措施,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促进了红枣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4)红枣产业发展的市场优势。
红枣用途广泛,国际、国内市场一直销路旺盛。
一些红枣龙头企业所生产的红枣系列产品部分获得出口证书,目前红枣已出口美国、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国家,境内外市供不应求。
红枣是我国出口的传统商品,也是国际干果市场上一项重要的大宗商品,市场销路和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发展潜力巨大。
三、规划的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1、总体思路延川县委、县政府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明确提出“规模化建设、产业化推进、市场化经营”的红枣产业发展思路,提出“全县上下抓枣,村村户户有枣,干部群众人人懂枣,农民脱贫致富靠枣”的号召,突出抓好红枣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加工企业、科技推广应用和营销市场建设,提高红枣产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2、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依托当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加快发展区域优良品种,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2)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
以对低产园逐步改造,同时新建一批优质高效的红枣科技示X园,发挥示X带动效应,加快红枣基地建设步伐。
(3)坚持规模化与效益化优先原则。
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区域发展,科学管理,规模经营,效益优先。
(4)坚持标准化与市场导向原则。
以科技为支撑,推广应用优质红枣丰产栽培技术与山地微灌技术等科研成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值。
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区域优势品种。
(5)坚持产业化发展原则。
实施产业带动战略,积极发展红枣加工业,打造地方名优品牌,提高产业化水平。
(6)坚持贫困群众受益的原则。
积极探索和拓展“基地+协会+农户”、承包经营、农民合作经营等多种组织形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经营模式,努力使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四、规划目标任务及投资1、项目建设任务(1)基地建设。
①新发展枣园2万亩。
②低产园改造3万亩。
(2)扶持加工企业。
①扶持延川县锦春枣业XX,建1000吨冷藏库一个,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购置制冷设备2套;实施红枣深加工项目一个,新建生产厂房、库房等建筑3000平方米,购置红枣浓缩生产设备一套,配套水、电、暖工程。
②扶持XX资航工贸XX公司,建800吨冷藏库一个,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购置制冷设备2套;实施红枣深加工项目一个,新建生产厂房、库房等建筑2000平方米,购置红枣姜汤粉生产设备一套,配套水、电、暖工程。
(3)科技推广及应用。
①扩大繁育苗圃建设面积500亩。
②培训枣农17000人次。
③红枣新技术研发。
研发红枣抗裂果技术、优质红枣丰产栽培技术、山地微灌等三项技术,研发枣茶、枣粉等两个新产品。
④新建普通烤炉170座。
⑤新建自动化烤炉10座。
(4)营销网络建设。
①发展专业合作社30个。
②建设红枣专业市场5个。
③建设红枣信息网络平台10个。
2、项目投资(1)基地建设。
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330万元、地方配套110万元、自筹资金6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600万元。
(2)扶持加工企业。
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160万元、自筹资金34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500万元。
(3)科技推广及应用。
总投资82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70万元、自筹资金75万元、申请国家投资675万元。
(4)营销网络建设。
总投资25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675万元。
项目总投资317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400万元,占总投资的12.6万元;地方配套270万元,占总投资的8.5万元;自筹资金475万元,占总投资的15万元;申请国家投资2025万元,占总投资的63.9万元。
五、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2011年底,项目收益6450万元,当年投资全部回收。
项目建成后,到2015年底,项目收益25302万元,投资全部回收,实现产值50000万元,可实现利税850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红枣纯收入达5000元。
2、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把红枣主导产业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实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促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构建“和谐延川,魅力延川,富裕延川”提供了重要保证。
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推动当地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我省加速实现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有重大意义。
良好的生态条件又能够为投资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项目的实施,贫困户人均红枣纯收入可达4200元,使0.8万贫困户,2.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3、生态效益。
红枣基地实施后,红枣面积增加,可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枣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提高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六、保障措施1、组织领导。
县上成立延川县陕北红枣产业开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单位有扶贫办、枣业局、财政局、林业局、农行、信用社、科技局及各乡镇。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并研究解决红枣产业开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资金保障。
在资金投入上,实行多元化投资渠道,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尽其力”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实用。
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接受相关部门监督,保证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发挥应有效益。
3、技术保证。
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聘请专家、现场培训和外出学习的多种培训方式,学习掌握新的管理技术,特别在品种、整地、育苗栽植、修剪、施肥供水、保花保果、防治病虫、烘烤技术“八大环节”上要有新的突破,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群众参与。
群众既是项目的受益者,又是参与项目建设的主体。
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投工投劳,积极发展红枣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