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优秀典型案例集
课程思政优秀典型案例集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为了展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果,以下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涵盖了思想道德、社会实践、品德表现等方面,展现了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积极向上、奉献社会的精神。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
这位学生曾在中学时代存在着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不爱学习,喜欢打架。
但经过了大学思政课的教育,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他开始认真学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
他的思想触角逐渐展开,世界观、人生观也得到了更新,他从一个急于求成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有思考能力、有责任感的青年。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表现。
这位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到贫困地区支教。
在他的服勤中,他深刻了解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改善社会贫困现象贡献力量的信念。
回到学校后,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校内募捐活动,为贫困地区捐赠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希望为他们带去一丝温暖。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学生在品德方面的表现。
这位学生是一名学生干部,担任班级的班长职务。
在其任职期间,他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关心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同学们解决困难、提供帮助。
他始终保持着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态度,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
他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表现,也使他成为了全校的表率。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学生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习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从个体到社会的意识逐渐增强,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相关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获得了全面的成长,他们在思想、实践和品德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功能,许多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以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二、案例概述某高校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情况:1. 实践主题:红色之旅2. 实践对象:全校大一、大二学生3. 实践时间:每年暑假4. 实践地点:全国红色教育基地5. 实践内容:(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延安革命圣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红色历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践准备阶段(1)制定实践方案:学校成立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包括实践主题、实践对象、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内容等。
(2)选拔指导教师:选拔政治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组织学生报名:通过班会、年级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实践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实践实施阶段(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讲解,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一、课程教学目标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敬畏自然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意图一、课程导入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一)课程导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
课程标准优秀思政案例
课程标准优秀思政案例优秀思政案例:《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文化多样性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本案例以民族音乐为例,探讨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理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案例内容1. 民族音乐简介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等形式。
民族音乐不仅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民族音乐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族音乐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许多年轻人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认为它过时、老土;另一方面,一些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和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导致传统音乐的传承受到影响,也使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威胁。
3. 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理念(1)利用课堂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播放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和魅力。
同时,可以结合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2)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除了课堂教育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如民族音乐会、民间艺术节等。
通过亲身体验传统音乐的演出和制作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和技艺。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传统音乐表演技艺,如吹奏乐器、演唱民歌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和乐趣。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探索。
以下是一篇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教学对象:2019级本科学生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6.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
(5)课后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4.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
四、经验与启示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一)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蕴含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上古神话这一章节彰显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百折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
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1.了解并掌握上古神话所反映的广泛社会内容及其所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2.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课程思政内容挖掘学习上古神话这一章节,从古人智慧中汲取智慧力量。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古人留下的经典文论是一面镜子,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
(四)课程思政教学融入五千年来口耳相传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我们延续至今、不曾割断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所在。
每个神话故事无不铭刻着特定的时代烙印,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上古人类认知和想象的作品,蕴含着浓厚丰富的原始思维。
以神话故事中奇异的形象和奇特瑰丽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抗争、不怕输、更不服输的民族精神。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一)案例名称上古神话(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上古神话所反映的广泛社会内容及其所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2.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一、课堂讲授(一)神话及其产生1.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则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于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2.“万物有灵”观“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身长千2 里。
在无之东。
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山海经·海外北经》3.“图腾”观。
原始人基于物我无别的万物有灵观,往往将某种动物、植物视为本氏族的来源、亲族、祖先神,并以此作为氏族名称。
学科思政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任务。
本案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教学内容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主义”为例,选取“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介绍如岳飞、文天祥、杨靖宇等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2)讲解重大事件: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分析典型案例:以“中国女排”、“港珠澳大桥”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故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祖国做贡献?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典型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典型教学案例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典型教学案例,供参考: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与责任课程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和责任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影响。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伦理问题。
教学内容: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影响。
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的培养。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思政元素:本课程中融入了多个思政元素,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
通过这些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科学家的期望和要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案例分析:假设某公司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生成回复。
但是,该公司在算法中加入了一些不道德的内容,导致机器人会恶意攻击用户。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人工智能中的伦理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人工智能技术的利弊,以及如何保护用户的权益。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最后,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发现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发现需要更加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影响。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计算机科学家。
思政课 精选案例
思政课精选案例思政课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课程。
精选案例是思政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一些思政课精选案例: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这个案例可以用来介绍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等价值观。
通过介绍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中国梦的提出与实践”:这个案例可以用来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
通过介绍中国梦的提出背景、内涵和实践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案例可以用来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成就。
通过介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这个案例可以用来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民族精神。
通过介绍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和行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扬这些精神。
5.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这个案例可以用来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创新,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现代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选择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定。
同时,使用案例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一、案例主题。
“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看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奋斗精神”二、案例背景。
三、案例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企业。
掌握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思政目标。
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们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认识到在困境中坚持探索和奋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案例实施过程。
# (一)趣味导入:“国货之光”的故事。
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你们现在都爱穿运动鞋吧?知道回力鞋吗?那可是曾经风靡全球的‘国货之光’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回力鞋可是代表着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其实啊,回力鞋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近代。
”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都好奇回力鞋在近代的故事,也对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 (二)历史脉络梳理。
1. 我通过PPT展示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图片,如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等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同学们,想象一下,那时候中国就像一个大蛋糕,列强拿着刀叉蜂拥而来,把咱们的传统经济体系搅得乱七八糟。
但是呢,就在这一片混乱中,民族工业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2. 接着,我详细讲解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的“黄金时代”以及之后的曲折发展。
在讲解每个阶段时,我都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
比如讲张謇,我就像讲一个老朋友的传奇经历一样:“这个张謇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本来是个状元,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他却放弃了仕途,投身实业。
他创办了大生纱厂,就像一个孤胆英雄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2023年度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2023年度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一、《人工智能与社会》该课程以人工智能为主题,通过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应用场景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案例引入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该课程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学习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保护政策和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引入了国内外环境保护成功案例,如北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以及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如农村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行动。
三、《社会公平与公正》该课程以社会公平和公正为主题,通过讲解社会结构、社会不平等现象和公正原则,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平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案例引入了国内外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案例,如教育公平、就业歧视等,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现状和挑战。
四、《创新与创业》该课程以创新和创业为主题,通过学习创新理论、创业案例和创新创业政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案例引入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如科技企业的创新模式、创业者的创业经历等,以及创新创业政策的讨论,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发展》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发展为主题,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引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公民道德建设、青年成长教育等,以及相关政策和实践案例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
六、《法治与公民权益保障》该课程以法治和公民权益保障为主题,通过学习法治理论、法律法规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案例引入了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如反腐败斗争、司法改革等,以及公民权益保障的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激发学生对法治和公民权益保障的思考和行动。
思政实践教学道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思政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某高校开展了以“关爱他人,传递温暖”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
以下是该活动的具体案例。
二、案例经过1. 活动策划该校思政教学部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关爱他人,传递温暖”这一活动主题。
活动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活动时间:一个月。
(3)活动形式: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
校内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关爱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等。
校外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等地开展关爱活动。
2. 活动实施(1)校内活动1)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卫生清扫、关爱流浪动物等志愿服务活动。
2)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到社区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3)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学生到农村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关爱等。
(2)校外活动1)社区关爱: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关爱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伴他们聊天等。
2)敬老院关爱: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关爱活动,为老人提供陪伴、表演节目等。
3. 活动效果1)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懂得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活动期间,许多社区、敬老院等单位的负责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活动有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案例启示1. 思政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从而提高道德素养。
2. 活动策划要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只有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使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3. 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根据活动主题和目标,设计多种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融入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融入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标题:融入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探析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案例一:语言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课程简介:语言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学基本理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政融入:在讲解语言学理论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强调语言与文化、民族认同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
具体做法:通过分析汉语成语、谚语等,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同时,对比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特点,促进民族团结。
案例二:专业使命教育在工科课程中的应用课程简介:工科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工程素养的培养。
思政融入: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工程伦理、社会责任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使命。
具体做法:在讲解工程案例时,引入我国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通过讨论工程事故案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案例三:辩证思维在哲学课程中的应用课程简介:哲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思政融入:教师可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具体做法: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如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发展等,让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四个自信”。
案例四:历史文化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简介:历史文化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思政融入:教师可通过讲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具体做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同时,通过讲述英雄人物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结:以上案例表明,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1. 小车演示:可以通过一个小车模型来教授“传统道德与现代
社会”的思政课。
通过给小车模型设置各种道德选择,例如道
路上有行人时是否停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的道德问题。
2. 网络言论案例:以“网络言论与公民道德”的思政课为例。
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网络言论,让学生分析并评价这些言论,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言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
3. 励志故事案例:以“人生价值观与励志故事”为例。
选择一些励志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如何通过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努力实现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和目标的重要性。
4. 科学伦理案例:以“科研伦理与科学精神”的思政课为例。
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科学实验或科研行为,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伦理对科学社会的重要性。
5. 社会公益案例:以“社会责任与公益行为”的思政课为例。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益项目或公益组织,并分析其中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上仅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的一些示例,具体案例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课程主题和学生群体来灵活调整。
课程典型思政案例
课程典型思政案例在物理课上,讲到牛顿这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时候,就有一个超棒的思政融入点。
大家都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那可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传说中,牛顿是因为被苹果砸了脑袋才灵感乍现。
但其实啊,这背后是他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我就会和学生们说:“同学们呐,你们想想牛顿那时候。
他整天就对着那些星星、月亮,还有各种物体琢磨。
要是他是个轻易放弃的人,被苹果砸了可能就骂一句‘这倒霉苹果’,然后就把苹果吃了,啥事也没有。
可是人家牛顿不是这样啊!他就像个超级侦探,一个问题不弄明白就不罢休。
这种坚持就像咱们在生活里遇到困难一样,不能轻易就举手投降。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有没有遇到那种想放弃,但是坚持下来就成功了的事儿。
有个学生就说,他练习长跑的时候,每次跑到一半就感觉自己要死了,但是他想着要参加学校运动会,为班级争光,就咬着牙坚持,最后真的跑得越来越快,还在运动会上拿了名次呢。
我就接着说:“你看,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牛顿坚持探索科学真理,你坚持练习长跑,都收获了成功。
咱们国家在很多方面也是这样,比如说航天事业。
一开始咱们什么都没有,技术落后,可是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就像牛顿一样,不怕困难,坚持钻研,才有了现在咱们的神舟飞船上天,嫦娥奔月。
这就是告诉大家,无论做什么,只要坚持,就像小水滴不断地滴,也能把大石头滴穿呢。
”这样一来,物理课就不仅仅是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理了,还能让学生们从牛顿的故事里学到坚持的品质,同时也让他们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感到自豪,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当我读到文中描写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去给儿子买橘子的那段,我就会特别投入感情地去读。
读完之后,我就看着同学们说:“同学们啊,你们看这个父亲,他的动作可能有点笨拙,他也没有说什么华丽的话,但是这满满的都是对儿子的爱啊。
这种爱是不是很纯粹,很感人?”同学们都会点头。
然后我就开始引申:“在咱们生活中啊,很多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爱就是这样,默默的,不声张的。
课程思政优秀典型案例集
课程思政优秀典型案例集课程思政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课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课程思政优秀典型案例集就是挖掘出一些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实施了课程思政的先进事迹,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下面将介绍一些优秀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
案例一:《计算机算法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某高校计算机学院在《计算机算法设计》课程中,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实践。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强调了算法设计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和方法,而不是机械的技术操作。
同时,教师引用了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算法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课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专题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多种方式,在课程中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责任感,提升了学生对计算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思政实践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实践。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强调了学生要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认识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引用大量的经典文献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学院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和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提高了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逻辑性。
案例三:数学课程思政实践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强调了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与实际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例如防疫问题如何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有效预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数学与社会联系的角度,这种语言的说服力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与启迪。
结语课程思政实践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水平。
《操作系统》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操作系统》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操作系统》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 背景介绍在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应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专业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操作系统》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施和优化。
本案例通过一等奖的评选,充分证明了其在教学效果和思政教育融合方面的卓越表现。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 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利用项目驱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自主研发。
-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尊重知识产权。
3. 教学内容3.1 理论教学- 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和分类。
- 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基本原理。
3.2 实践教学- 操作系统实验环境搭建。
- 进程创建、调度和同步等典型实验。
3.3 思政元素融入- 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历程与现状,激发民族自豪感。
- 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
4. 教学方法4.1 讲授与互动- 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4.2 实践操作- 安排丰富的实验项目,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4.3 过程评价- 注重过程考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 定期反馈,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5. 教学效果通过实施本教学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操作系统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有了显著提升。
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国产操作系统的认知度和自豪感明显提高,同时,他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6. 总结本案例表明,在《操作系统》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中职语文课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中职语文课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卢扬一、案例名称中职语文古代诗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渗透二、案例基本情况1.案例主题以《咏怀古迹·其二》为例探究中职语文古代诗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渗透2.结合章节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代诗词诵读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找出诗歌的眼神,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文史结合,分析诗歌借古还今的写作手法。
思想政治思想目标: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歌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要点:掌握从意象、意境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查阅史料,了解历史典故;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4.案例意义中职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代诗文,能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华文化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进一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史融合”的方式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恰当的将历史知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在爱国诗篇的学习中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这也是中職语文课程标准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的要求。
本文通过《咏怀古迹(其三)》教学实例分析,总结了“文史融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三、案例解析1.教学思路学生对历史背景认知的模糊,是完成本课学习的难点。
本课涉及到两个历史知识点,一是“昭君出塞”的典故,另一个是“安史之乱”的背景。
传统语文课中,通常是语文老师照着教参,简要介绍一下相关历史背景后,着重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从当代人才培养走向看,多学科结合、跨学科交融是一大趋势,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文化,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根。
所以我们要通过诗词鉴赏的指导,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民族之魂。
《课程名称》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课程名称》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个《课程名称》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示例,供参考:案例名称:《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课程介绍:《统计学》是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思政元素融入点:1.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解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时,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讲解统计学的历史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的统计学思想和成就,如《数书九章》、《天工开物》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讲解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时,可以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统计学的应用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数据和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施方式:1. 课堂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引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或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4. 教师引导: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统计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总结: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等重要品质。
同时,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阿司匹林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阿司匹林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一、课程导入中的思政元素。
在阿司匹林这一章节的课程导入时,我会这样开始:“同学们啊,咱们今天要讲的阿司匹林,那可真是药物界的超级明星。
就像生活里那些默默付出、影响深远的小人物一样。
你们看,阿司匹林从1899年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还一直活跃在舞台上,这得多厉害啊。
”这时候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坚持和耐力的重要性。
“阿司匹林能一直被广泛使用,靠的就是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改进和坚持。
咱们做人做事也是这样,不要轻易放弃。
就像咱们国家在发展科技的道路上,遇到了多少困难啊,但科研人员就像那些研究阿司匹林的前辈一样,不断钻研,才有了今天很多领域的突破。
这阿司匹林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榜样,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就有可能创造出伟大的价值。
”二、阿司匹林的发现历程与创新精神。
讲到阿司匹林的发现历程,那简直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同学们,阿司匹林最初是从柳树皮中发现的有效成分水杨酸的衍生物。
这事儿啊,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候的希波克拉底就知道用柳树皮来给人治病,缓解疼痛和发热。
但是呢,水杨酸这东西对胃的刺激性太大了,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伙伴,虽然能帮忙,但是也会带来麻烦。
”然后我会眉飞色舞地讲述科学家们是如何改进的。
“这时候啊,德国的拜耳公司的科学家们就登场了。
他们可没有因为水杨酸的这个缺点就放弃,而是绞尽脑汁去改进它。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就像咱们解数学题,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不同的解法,终于合成出了阿司匹林。
这个过程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啊。
咱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这种创新精神,不要害怕失败。
就像咱们国家现在鼓励大家创新创业,就是希望大家能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把那些看似不完美的东西变得完美,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
”我还会举例说:“就好比咱们现在看到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像剪纸啊、刺绣啊,它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就像阿司匹林从原始的水杨酸变成现在的模样,适应更多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课教师
童相彬
案例四:高薪背后的付出
电力安全技术
案例意义
学生中普遍存在对高薪的期望,然而对现实和如何实现这个期望却不甚了 解。通过此案例,使学生明白努力拼搏和付出是实现期望、体现自身价值的一 个重要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积极向上、努力 进取的思想。
案例描述
通过讲述已经毕业的同专业我校学生张仲翔现在月薪一万的例子、风光互 补大赛学生努力训练学到知识技能并大赛获奖的例子、马云和刘强东等成功人 士艰苦创业的例子,教育学生。张仲翔虽然是我校高职学生,但通过自己不懈 努力,其能力不亚于普通研究生;风光互补大赛上届学生训练之刻苦,绝对可 以做楷模;马云和刘强东创业时的坎坷经历和努力拼搏,也是非常好的榜样。 这些案例要么是学生身边可见可闻的,要么是众所周知的,说服力强,教育效 果好。
4
任课教师
童相彬
案例五:做最好的自己
电力安全技术
案例意义
大学正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确立并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 矛盾纠结困惑迷茫的阶段。不盲目攀比,根据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确立正 确的科学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案例讲述的学生 从迷茫到走入歧途,又经过帮助重新确立三观,回归积极向上的人生,这个过 程对于学生启示意义很大,帮助学生渡过困惑,树立正确三观。
案例描述
小A,两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大学。来到大学后非常爱学习,就如高中 一样刻苦。然而,尽管他努力学习,在周围与自己水平都相当的大学里,高中 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再也找不到了,他觉得周围的同学都比自己强,吃得 好穿得好,有钱有胆识,很多方面超过自己……他渐渐的形成了一种自卑感,慢 慢的他迷恋上了网游。面对这种情况,辅导老师对他进行了“特殊照顾”,在老 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A逐渐增强了自信心,整个人也变得积极、开朗了。到大 二下学期,他真正远离了网游,端正了学习态度,合理的运用网络工具为学习服 务,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成绩突飞猛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案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 数在150-200字。)
案例实施方式
讲授
案例资源列表
课程名称
电力安全技术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 √职业技术课 技能训练课 职业任选课 公共任选课
学时 授课对象 案例名称 案例所属的教学内容
46
学分
4
17年级电力专业
4
任课教师
童相彬
案例三:雷电巨人特斯拉
触电的防护措施
案例意义 案例描述
不安全用电的危害非常大,但不能因为电的危险性而一味恐惧用电,尤其 是电力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电也是有规律的,科学合理的用电,电就不但不 会伤害人,而且可以为人所用。特斯拉案例正是这个道理的一个最有力证明, 通过此案例使学生对电不恐惧,同时懂得科学合理用电,培养学生讲科学的精 神。
案例描述
本案例也是本人亲身经历,2009年左右,本人在电厂运行值班期间,接 到“倒厂用”的工作任务,就是将主电源退出,备用电源投入。该任务操作中 有一个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要“先退后投”,规范使用操作票制度可以有效 的保证这个顺序。但在实际写操作票时,本人先在草稿纸上写好,拿去给值班 班长审核没有问题,再抄写到正式操作票本上。在抄写过程中,漏抄一行关键 的操作,如果按抄错的票操作执行,就会发生“未退即投”,就会导致事故发 生,事故的结果设备肯定会损坏,最可怕的是有可能因此而伤及人身安全。好 在操作执行是我本人带队去干的,在去的路上我发现了票的问题,避免了事故 的发生。此事我每次想起就后怕,非常具有警示意义。
安全可靠的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是电力系统的核心任务。作为电力系统自动 化专业的专业课,电力安全技术首先要明确电力安全的重要性,此案例从实践 经历向学生传了电力安全的重要意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 工作的方针。强化学生电力安全的重要性,为以后工作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职 业素养。
案例描述
本案例是本人真实经历,2007年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入职电厂的第一天, 上午十点多到达单位,厂人事科迎接和办理完我的入职手续后,告诉我去办公 楼二楼厂长办公室,说厂长要找我谈话。我诚惶诚恐又满怀期待的来到办公 室,厂长见了我,非常和蔼亲切,跟我聊了一些经历之类的事情,然后告诉 我:入厂第一天,给我提一个要求。我赶紧正襟危坐,厂长说:“你刚来,首 先的工作任务是要做到保证安全”。这句话到现在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 记忆犹新,老厂长说话时严肃的态度,以及几年的工作经历,都使我认识到电 力生产工作中,安全非常重要,安全是第一位的。
案例反思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 数在150-200字。)
案例实施方式
讲授
案例资源列表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对象 案例名称 案例所属的教学内容
电力安全技术
46 17年级电力专业
课程类别 学分
公共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 √职业技术课 技能训练课 职业任选课 公共任选课
尼古拉·特斯拉,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他 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并因主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系统而最 为人知。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相关专利以及 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特斯拉纪录片中关 于其制造人造闪电等实验的报道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以被人科学利用和掌 握的。另外,特斯拉一生对科学的追求、人格品质、奋斗精神等都是值得学习 的。
案例反思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 数在150-200字。)
案例实施方式 案例资源列表 任课教师:
讲授
专业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任课教师
童相彬
案例二:一次未发事故的惊险过程
电力工作许可制:操作票制度
案例意义
操作票制度是保证电力安全的重要组织措施之一,操作票强调操作顺序和 操作规范,本案例用一个操作票不规范操作险酿事故的事实告诉学生:电力工 作不可一丝疏忽,规范操作非常重要。以此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培 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水平。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对象 案例名称 案例所属的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电力安全技术 46
课程类别 学分
公共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 √职业技术课 技能训练课 职业任选课 公共任选课
4
17年级电力专业
任课教师
童相彬
案例一:一个电厂职工入职第一天的培训谈话
电力安全的重要性
案例意义
案例反思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 数在150-200字。)
案例实施方式
讲授
案例资源列表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对象 案例名称 案例所属的教学内容
电力安全技术
46 17年级电力专业
课程类别 学分
公共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 √职业技术课 技能训练课 职业任选课 公共任选课
案例反思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 数在150-200字。)
案例实施方式 案例资源列表
视频演示加评点 尼古拉特斯拉纪录片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对象 案例名称 案例所属的教学内容
电力安全技术
46 17年级电力专业
课程类别 学分
公共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 √职业技术课 技能训练课 职业任选课 公共任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