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观内涵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质量观内涵探究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
的工作重点放在提升质量上的战略部署[1],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
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等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引导为
主要抓手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
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
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2];高等教育在
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故此,质量工程对于引导和带动本科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对高等教育
不同产品的不同期望形成各不相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反映了人们对
高等教育的不同认识,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3]。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不同视角分析有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观、高等教育人
才质量观、高等教育功能质量观、高等教育价值质量观等[4]。随着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教育质量观已经突破了过去的单一模式,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潘懋元先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一文中将大众化教育阶段质量观与精英教育阶段质量观作了比较,提
出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由
全面素质质量指标和多规格、多层面质量要求构成,对大众化教育阶
段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作了科学的分析[5]。
一、质量工程的质量观
教学质量观说白了,就是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和意识,体现为人们对教
学质量高低优劣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对教学质量内涵的不同理解与价
值判断,制约着人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追求。
质量工程的基本要求是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树立优质的教学质量观
是发展优质高等教育、实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础。
1.资源质量。优质教学资源是实施质量工程的基础[6]。优质的教
学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保障优质教学的实施,而且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先进齐全
的教学实验设备、充足的教学经费、丰富的图书资料、完善的校园网
建设,等等。同时高校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在优质资源基础上重点
扶持,沿着分批次、分层次、整体推进的思路,促进学科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增强共享资源建设,努力创建精品课程、名牌专业等优质
教学资源。
2.过程质量。过程质量是优质教学的核心。优质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
积淀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包含范围很广,如课外环节的配合
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等方面。质量要想有保障,就必须增强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只有那些对学生有高度责任感、高
业务能力、拥有高思想水平的教师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学质量问题,落实优质教学;要端正学习态度,培育准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7];狠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心态等,所有这些都是优质教学保证的关键因素。
3.保障质量。教学质量保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教
学管理的中心和重点。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通过督
导制度、听课制度等多渠道、多层次来监控教学质量;建立教育教学
工作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领导机制和考评机制,从而充分调动改
进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和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展现自我
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自主发展的潜质,逐步建立由行政管理为主导向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转变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二、质量工程的内涵
质量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培养人才也是高等教
育最本质的要求。树立准确的人才质量观是推进质量工程的本质要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随着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
的办学形式的持续出现,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也必将成为新的趋势[9]。
1.以特性发展为根本。人才培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生产,其特殊
性在于人与人的潜质的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世界上不会有相同特点和成才轨迹的人。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长处,以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为前提
和人才特色为根本,推动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充分关注学生不同需
求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10]。根据学生个性的本质特征和独创性
组织实施教学,并以课堂为主,实行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和集中与
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为多
样性人才培养创造条件。注重综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建立以
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得到增强与
提升,从而实现主体人的转型[1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让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和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
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分工的高度专业化,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日趋多样化,不仅需要从事基础研究
和应用研究的学术性、研究性人才,而且需要懂得技术和管理的应用
型人才,还需要掌握职业技能的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12]。就大众
化进程中一般本科教育的社会职能看,不同本科院校的职能不尽相同,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是否满足服务地区
经济和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欢迎,应当是最主要的质量标准。在人才
培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始终了解发展趋向,把握现代社会与经济
活动的最新动态,使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时代的发
展特征。将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13]增强与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
积极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类似综合的自主创新实践机会要创造条件
为学生广泛的提供,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