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农村金融几种主要理论-
我国农村金融理论的新思考
入而不断变化 。
党 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 中的相关 内容对农村金融 服务 创新提 出了新 要 求 。政策指 明了土地改革 的新方 向,也指 明农村金融应 紧跟土地 改革的 脚步 ,探索发展符合 当前形势 的各类农村金融业务 。我 国农村经济发 展 进程不断深入 , 目前 的农村金融制度 已无法适应 当前农 村环境 ,需要 立 足于 当前形势进行 改革 与创新 。国务 院总理 李克 强在 今年 正在 召开 的 “ 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 : “ 让金 融成 为一 池活水 ,更 好地 浇 灌小微企业 、‘ 三农 ’等 实体经 济之树 ” 。因此 ,农 村金 融多年 来一 直 是学术界研究 的热点 ,同时一直具有较强 的现实意义 。 就 目前我 国的实情 出发 ,不完全竞争理论与局部知识 论对农村金 融 的研究具有较强 的指导意义 ,能较好地指导农村金融改革实践工作 。
二 、局 部 知 识 论
导作用 ,而不是直接推行相关金融政策 ,具体 做法包 括限制政府补贴 信 贷政策 、加强农村金融新政策宣传力度等。( 6 )政府可适当建立市场秩 序框架 ,鼓励特色化风 控体 系 ,鼓励 相关 机构 实行安 全制 度创新 与 推 广 ,以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 三 、个人的理解与看法 从农村金融改革的宏 观层面上看 , 不 完全竞争理论 和局 部知识论更 贴近我国农 村 目前的金融环境 ,所 提 出的政 策建议 也更具有 实际意义 。 因此未来我国农村 金融体 系指导理论应更 多的注重不完全竞 争论与局 部 知识 论的结 合。 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 到不完全竞争理论与局部知识论在理 论基础上 的差 异。不 完全竞争 理论针对金融危机进行反思 ,提 出政府在 维护金融 稳定方 面有着 不可替代 的作用 ,且通过 间接控制 的方式弥补农 村市场本 身存 在的不 足。这点对 于当前我 国农 村金融 实情具有 重大 的启 示意义 。 而局部 知识论 的主要观点是 政府干 预无法完全 解决不 完全信息 的问题 , 因此 国家 的相关政策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 的效果 。尤其是某些 地区官员 的错误政绩观 ,以及用强行摊派指标的方式完成相关改革进程 , 反 而破 坏 了农村金融市场 的稳定性与合理性 。 因此 ,结合我 国农村金融环境 的实情 以及两个理论 的矛盾 点 ,我们 应树立 以下观点 。 第一 ,由于竞争机制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完善。因此局部知识论 可 以 很好地运用于我 国农村金融市场 ,应在特定情形下充分发挥局部知识 的 作用 。 第二 ,我 国农村金融市场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因此 ,政府部 门的 监管必不可少 。尤其是以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尚不规范 ,非正规金融 在 农村盛行 ,亟需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规范农 村金融市场 。 第三 ,政府的监管政策应真正做到结合实际 ,从小 处人手 。切忌 泛 泛而谈的无效对策。在某些情况下 ,某些 非正式 的金融 制度安排也许 能 取得奇效。就农村的小额金融服务而言 ,合适 的金融体 系必须适应农村 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农 户 的小额信 贷需 求的 特性。在 贷款 的返 还机制 上 ,依靠社区的道德约束力量或者 团体贷款成员 的连带 担保责任 ,即所 谓 “ 社会制裁 ” ,可能 比传统意义上 的法律 制裁更 有效果 。农村 普遍存 在的利 率较高的借贷 现象也不 能统一看作盘剥 性质 的 “ 高 利贷” 。在农 村金融 制度不完 善的特殊 时期 ,农村借贷是 由供需 以及成本 收益的综合 考量所决定 的 , 从这个层 面上说 ,私下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存 在的意 义。政府应从制度上加 以引导 ,实现农村借贷的规范化 ;同时 。应严格 把 控借贷 的风 险,避 免出现 由于 资金链 的断 裂导致 农村 信用 体系 的崩 溃。只有把一些现 在法律 不允 许 的、地下 的借贷 行 为合法 化 ,转 为地 上 ,才能实现竞争 ,并通过竞争将利率控制合 理 的范 围之 内。 ( 作者单 位 :中央财经大学 )
农金专题(5):农业政策性金融
• 弊端:代理粗放;转嫁风险;公开寻租。
9
(2)信贷业务自营阶段 (1997.1-1998.4)
• 1996 年7 月,国务院决定增设农发行分支机构:在总 行和省分行增设营业部,地市设分行,1995 年底贷 款余额5000 万元以上的县设县支行,不足5000 万元的 国家贫困县,由农发行地市分行派驻信贷组,其他县仍 由农行代理。截止1997年4月,机构增设完成,总数达到 2290个,对97%的信贷资产实现自营。
20多人仅负责1个国有粮库的贷款,还有的县支行
近3年没放过一笔贷款。
14
(4)业务转轨与扩展阶段(2004.7~)
2004年7月,除履行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外 ,农发行得以允许拓展业务领域,形成“一 体两翼”业务格局: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 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 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 充。
专题讲义(5)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 能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张乐柱 备稿 2015.3
1
1.农业政策性金融概念及特征
1.1概念: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指为贯彻政府社
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不以商业性标准为 原则,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在农业及相 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支持、保护农业 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业收 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金融活动。
结论:(1)农发行的政策性体现在资金投向于准公共领域
,但它必须基于市场机制,享有贷款对象和贷款项目的 自主选择权,遵循信贷资金的严格程序。(2)可持续发展 的条件是其收益能够覆盖成本并有余,不足部分必须有 利益的补偿渠道——财政的支持:资金或政策。
18
(2)农业发展银行市场定位的再探讨
农大 农村金融学 在线作业2
农村金融学_在线作业_2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道小题,总分值10分)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 C)年正式开业。
(5分)A 2005B 2006C 2007D 20082.下面对小额信贷描述错误的是(B)。
(5分)A小额信贷是指通过融资中介,按照组织化、制度化、商业经营原则,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中低收入阶层提供无须抵押担保的小额、短期、连续、简便的信贷服务。
B小额信贷的创立起源于为了解决在一般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高收入群体进入正规金融市场困难而产生的。
C小额信贷本质上是一种信贷方式,但因它在一些地区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有效的信贷服务,同时实现信贷机构自身的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被众多发展援助机构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视为一种缓解贫困的有效工具和有效的扶贫方式。
D小额信贷可以由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组织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也可由专业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18道小题,总分值90分)1.农村金融政策的实施目标( ABCE)。
(5分)A农村金融政策的功能在于修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缺陷B弥补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弱质性C引导涉农服务资金流向D以上都不对E利用金融产品,贯彻实施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2.农业保险的主要特点有(ABDE )。
(5分)A农业保险展业难度大B农业保险受多重风险制约C以上都不对D农业保险涉及的范围大;E保险经营投入大、赔付率高3.担保合同的种类( ABDE)。
(5分)A抵押合同B保证合同C以上都不对D定金合同E质押合同4.邮政储蓄小额贷款的业务品种(ABCD )。
(5分)A农户联保贷款B商户小额贷款C农户保证贷款D商户联保贷款E以上都不对5.正规金融机构包括(BC )。
(5分)A农村合作基金会B非银行类金融机构C银行类金融机构D民间私人借贷组织6.农村金融的特点(BCD )。
(5分)A以上都不对B政策性强C管理较难D涉及面广E风险较低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相互关系( BCE)。
农村金融学复习
第一章:引言:方法论与框架制度性歧视工农业剪刀差、新圈地运动系统性负投资->二元结构的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意义:改善二元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城镇化的内涵:消除二元经济对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资源要向农村转移;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
●二元结构下的单向资源配置:农村金融体系——为工业化和赶超战略提供农业剩余;国有金融体系和城市金融体系——国家工业化的载体;资金由前者向后者单向流动。
●农村合作金融:原教旨主义: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非盈利性、社员服务原则;修正主义:商业性、市场化、股份制、社区银行目标、盈利性;共识:超越原教旨主义.●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特点:多层次(规模);多元化(产权);多类型(保险、银行、公司、资本市场);广覆盖(可及性);可持续(财务)。
●机制设计的一些问题:农业保险机制农产品期货市场抵押和担保机制土地流转问题:土地的抵押农村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型金融机构与微型机构的对接机制●农村金融学研究对象及其与一般金融学研究对象的区别:农村金融学是一门以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资金借贷行为和各类金融组织资金运作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工具的社会科学学科。
“各类金融组织”,不仅包括正式金融组织,还包括非正式金融组织。
正式金融组织是指那些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的金融组织,织是指那些未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未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因而其经营处于地下状态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种资金互助会、农村合作基金会、地下钱庄、典当业等,我们一般也称为民间金融组织.着重于农村社区中的农民和农户的行为的研究;农民和农户的储蓄和投资行为不能简单套用一般的主流经济学框架去理解和解释;尤其关注农村金融组织(包括正式金融组织和非正式金融组织)与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给农村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 例:农民与农村金融组织多次动态博弈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信用的知识,有助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和有序发展.●方法论的基本理念:视角(perspective)(如经济人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等经济学基本假定);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即为研究真实世界而提供的非真实的高度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如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德布鲁定理);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即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农村金融学》.ppt
第一章 农村金融概论
农村金融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农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农村金融活动的特点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一 农村金融的的研究对象
阅读教材Page1-2 概念: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它是以资金
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 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
农村金融作用的实体是资金。 农村金融采用的手段是信用。 农村金融表现的形势是货币
二、农村金融的类型和特点
共3类——Page3-4 根据职能、法律地位、生成机制分类
– 农村行政性金融与农村业务性金融
农村业务性金融又分为盈利性金融与非盈利性金融 盈利性金融也称为商业性金融,产业性金融,包括正规的商业性金融、保
农村、农民问题,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 13. 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理论与来自扶贫合作社的经营数
据,孙若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 14.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金融
出版社,2001
检索中文数据库相关资料 (阅读量直接相关文 献25篇以上)
张杰、蔡则祥、江春、史清华、王国生、王维强、 温铁军、雅荣、易先容、殷德生、张学春、周殿 昆,冉光和等
8. 农村金融学 ,王曙光,乔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参考书目(续)
9. 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1 月版
10. 王曙光,金融发展理论,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6月 11. 白钦先,各国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9月 12. D.盖尔.约翰逊著,林毅夫等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
紧密结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农村生产关 系的变革进行农村金融学的研究
紧密结合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国家制定的 农村经济政策与法规来进行农村金融学的研究
农村金融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农村金融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金融活动。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金融资源相对匮乏,金融服务相对不完善,因此农村金融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农村金融市场研究:农村金融市场是指农村地区内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总体情况。
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情况,包括金融机构的类型、数量和分布,金融产品的种类和特点等。
同时,还可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情况,包括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偏好,以及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满意度等。
2. 农村金融需求研究: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与城市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农民在生产经营、消费和生活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具有独特性。
研究农村金融需求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政府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和产品,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需求的研究内容包括农民的融资需求、储蓄需求、支付需求和保险需求等。
3. 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农村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
研究农村金融服务可以评估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和覆盖率。
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的服务渠道、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等。
4. 农村金融风险研究:农村金融风险是指在农村金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农村金融风险的研究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政府识别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农村金融风险的研究内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5. 农村金融政策研究:农村金融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农村金融问题制定的各类政策和措施。
研究农村金融政策可以了解政策的目标和效果,评估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农村金融政策的研究内容包括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导向、政策工具和政策效果等。
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风险和农村金融政策等。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 ) 一 农业信贷补贴论( 或农业融资论 ) 农 业信贷补贴 论是2 世 纪八 十年代 以前处 于主 导 0
地位的农村金融理论 。 该理 沦强村信贷体 系的低效 能问题 , 而通过 主张利率 自由化 又能否使小农 户充分地得 到正式金 融市场 的贷 款, 仍然值得怀疑( 肖雪 ,0 7 。 20 )
2 世纪九十年代后 , 0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是代表性理 论。 该理论认为 , 了补救市场 的失效部分 , 为 有必要 采用
+ + 。+ 。十 十 十 十 — 一。 十
+
- 十
- + - +
一 +
- +
- +
- + - + —-
价, 各方均 不确认损益 , 以账面价值计量 的前 提下 , 在 不 计算 补价带来 的损益 , 因而较为简便 , 于实务操作 。 便 在 交易双方满足交换 具有 “ 业性质 ” 商 和换 出或换 人资产 的公 允价值 能够可靠计量 的前提下 , 非货 币性 资产交换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 , 由此交换而产生 的差异确认 为当期 损益 , 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之 间差 额 换 越大 , 则影 响当期损益 的差额越大 , 而会对 当期资产 从 构成 、 资产 、 净 所得税费用和净利 润产 生较大 的影响 。
到 广泛 关 注 。
这个理论本身及其施 行效果是失败 的。 ( ) 二 农村金融市 场论 ( 或农村金融系统论 ) 2 世纪八十年代 以来 , 村金融 市场论逐渐替代 了 0 农
农业信贷补贴论 ,该 理论完全依赖 市场机制 的作用 , 极 力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 曲 , 为非正规金融 市场 认 具有合理 性 , 不应 一概取 消 , 当将正规 金融市场与非 应 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 来。 但是 能否消除那些 目前影 响发
最新-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1 精品
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篇一:农村金融体系完善文献综述专业文献综述目名院业级号建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综述曹青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金融09231309428潘辉职称副教授2019年4月14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题姓学专班学指导教师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综述曹青指导老师:潘辉摘要:农村金融体系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的运行和发展。
从理论内容上讲,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如银行信贷、结算、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理财等。
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有效调节农村资金、满足新金融需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5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系统也有较大发展,但现在农村的金融资金还不够庞大,不足以支撑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制的对策,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新农村建设金融支农’:’,,,,,,,56’-,’从理论内容上讲,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如银行信贷、结算、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理财等;从地域上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指县及县以下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或金融活动。
因此,综合农村金融体系的理论内容和地域界定,农村金融体系范畴是指,在县及县以下由若干银行业金融机构或活动组成的为农村经济发展融通资金的金融组织体系(李保颖,20194)。
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与金融体系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是把储蓄者和投资者根据环境、基于自身偏好所分散做出的分散化金融决策加总为社会集中的金融决策,从而使现代化经济发展成为可能,主要功能包括转移经济资源、聚集和分配资源、便利清算和支付、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和激励功能(张微娜,肖诗顺,2019)。
农村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农村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村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提高他们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政策。
3. 熟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运营。
4. 探索农村金融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5. 培养学生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农村金融概述1.1 农村金融的定义和特点1.2 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比较1.3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2. 农村金融市场2.1 农村金融市场的组成和功能2.2 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2.3 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发展3.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3.1 农村金融产品的分类与特点3.2 农村金融服务的设计与运营3.3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发展4. 农村金融政策与制度4.1 农村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2 农村金融制度的建设与改革4.3 农村金融政策与制度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5. 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5.1 农村金融创新的机遇和挑战5.2 农村金融创新的实践案例与经验5.3 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农村金融学的理论体系。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在农村金融领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演示:通过小组讨论和演示,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地考察与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金融的实际运作和问题。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农村金融学导论》2. 参考书目:-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政策与农村金融创新》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等。
农村金融学复习
《农村金融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总论1.农村金融的含义及主要体现(1)含义:即为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和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是指在农村地区以及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各个领域中,以信用手段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而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
(2)主要体现:——领域是农村、采用信用手段、表现形态是货币;——农村金融具有的功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与减少农村贫困。
2.农村金融体系3.农村金融的特点(1)涉及面广:涉及农村地区的农业、涉农工商业等各个领域;(2)管理较难:农村金融需求的差异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很差;(3)政策性强:对农业补贴性的信贷支持、对贫困借贷者的信贷支持;(4)风险较高: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关联风险;4.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村经济及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的货币流通、信用活动与资金运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1)研究以信用为手段筹集、分配与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研究这种活动所反映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及其内在联系;(2)研究如何按照内在联系组织好农村中的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
5.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农村金融是农村金融活动、农村金融部门和农村金融企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①农村金融活动——是农村经济运转中的能动触媒;②农村金融部门——是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导向产业;③农村金融企业——是农村经济网络中的枢纽组织。
(2)作用:①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②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村贫困;第二章农村金融理论基础1.金融抑制论的概念金融抑制是这样一种金融现象,即由于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以及未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得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扭曲,利率和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
2.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关于金融抑制的理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金融市场价格扭曲;(2)信贷管制;(3)金融市场的分割;(4)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不发达;(5)高准备金率和通货膨胀。
农村金融理论
主要理论前提
• ( 1) 农村居民以及贫困阶层是有储蓄能力的, 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 • ( 2) 低利政策妨碍人们向金融机构存款, 抑 制了金融发展; • ( 3) 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的外部依存度过高是 导致其贷款回收率低的重要因素; • ( 4) 由于农村资金拥有较高的机会成本和风 险费用, 所以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是理所当 然的事。
二、农村金融学的相关理论
• 农村金融学涉及的理论相当丰富。包括金融学、 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 选择理论等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 较为成熟的农村金融理论包括(重点学习前3个)
• • • • • 农业融资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论 农村金融约束论 农村局部知识理论 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理论
农业融资理论(具体分析见教材Page20,重 点掌握)
农村金融市场论主要政策主张
农村金融机构的角色是中介 利率市场化 经营上的自主经营 无须特殊贷款制度和优惠 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
该理主张对传统农村金融理论实行 改革, 主要措施包括:
• ( 1) 农村金融机构的最大作用在于农村内部的金融中 介( 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贷借中介) , 而储蓄动员则是关键的关键。 • ( 2) 为了实现储蓄动员、平衡资金供求, 利率必须由 市场决定。实际存款利率不能成为负数。 • ( 3) 计算融资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是困难的。农村金 融的成功与否, 应当根据金融机构的成果( 资金中介量) 及其经营的自立性和可持续性来判断。
(最新整理)农村金融概述
2021/7/26
1
第二章 农村金融概述
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理论流派 第二节 农村资金运动与信贷资金供求 第三节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021/7/26
2
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理论流派
一、农业融资论(农业信贷补贴论) 1.产生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农村金融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学说 2.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农村面临的是资金不足的问题 农业不可能成为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 有必要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
村镇银行:金融机构发起创办的小型商业银行。
小额信贷公司:只贷不存
2.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战线 1997年,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日渐收缩
县及县以下机构(3万余)。除了农村信用社外,县以下中小金 融机构的发展极为缓慢。
2021/7/26
29
(四)农村民间金融 1.概念 狭义:农村居民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活动 广义:正式金融机构之外的所有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
2021/7/26
10
(二)非农产业发达条件下农村资金运动的新特 点
1.对资金的依赖性增强
2.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3.资金运动的空间范围扩大
4.资金运动的风险性扩大,盈利性增强
5.资金运动的季节性减弱
2021/7/26
11
二、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
(一)农村信贷资金需求的主体与种类
1.农村信贷需求的主体 普通农户、种植和养殖大户 乡镇企业等经济组织。
2.农村信贷需求的种类 (1)生产性借贷 简单生产性 扩大再生产 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消费性借贷 主要是农户因为盖房、看病、婚丧嫁娶、子女教育而产生的借款需求。 农户20是21/7生/26产单位和消费单位的统一体,有多样性的信贷资金需求。 12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1.农业生产理论:农业生产理论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和技术来最大化农产品产量和效益。
主要关注因素有土地利用、农业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等。
2.农业市场:农业市场研究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供求关系受到行业特点、季节性因素、需求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农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价格支持、补贴政策、农业信贷、农产品贸易等。
4.农业劳动力市场:农业劳动力市场研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收入和劳动力流动情况。
主要关注农民工问题、农民就业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
5.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如何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
主要关注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等。
6.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在保持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主要关注农业环境污染、农田水利和农业生态系统等。
7.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研究农业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
主要关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
8.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研究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9.农业对外贸易:农业对外贸易研究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农产品贸易的条件和限制,以及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10.农业风险管理:农业风险管理研究如何应对农业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包括天气灾害、价格波动和政策改变等。
以上是农业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农业经济的运行规律,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村金融学
农村金融学第一章农村金融学引言:方法与框架【农村正式金融组织】那些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类国家正式承认的商业性金融组织、政策性金融组织和合作性金融组织。
【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那些未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且未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因而其经营处于地下状态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种抬会、农村基金会、地下钱庄等,我们一般也称为民间金融组织。
◆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研究对象与一般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有何区别?农村金融学是一门以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资金借贷行为和各类金融组织资金运作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工具的社会学科。
在这个定义中,所谓“农村各类经济主体”,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和农户,也包括农村各类中小企业组织以及各类农村基层行政组织,而且随着农村产业机构和运作机制的转型,农村的中小企业、基层行政组织以及各类专业性的合作组织的资金运营规模迅速提升,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定义中的“各类金融组织”,不仅包括正式金融组织,还包括非正式金融组织。
其中正式金融组织是那些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类国家正式承认的商业性金融组织、政策性金融组织和合作性金融组织;非正式金融组织是指那些未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且未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因而其经营处于地下状态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种抬会、农村基金会、地下钱庄等,我们一般也称为民间金融组织。
就农村金融学的研究范畴而言,其社会科学性质决定了农村金融学在研究对象方面不可能脱离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
具体而言,农村金融学着重于农村社区中的农民和农户的行为研究。
由于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农村社区的农民和农户具有其他经济行为主体不具备的特征,其储蓄和投资行为不能用一般主流经济学框架去理解和解释。
同时,在探讨农村金融学的时候,特别关注农村金融组织与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给农村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
农金专题(2):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其次,基于市场机制的金融资源配置才是具有效率的, 而具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可持续的。
27
(4)多元适度竞争的才具有效率和偿还性
32
• 一是在农村弱势群体微小资金的自助性联合基础
上培育发展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 二是大力发展民间资本组建的小型或微型农村商
业性小额信贷组织,允许其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
务;
• 三是对于一定规模且规范化发展的民有金融组织,
可以规范化为民营银行;
• 四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适时探索农村民间
• 三是构建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30
4.2需求导向的多元竞争性社区农村金融体系构 建的路径选择
• 4.2.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 (1)深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提高其服务农村的深 度和广度——解决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服务农村问题
强化农业银行为农服务职能,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 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尤其加大政策性金 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 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在保持县(市)社 法人地位稳定的基础上深化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改革,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
17
• 然而,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不能满 足需求:
• 农业保险: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工具, 200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51.8亿元,承保农作 物2.31亿亩,大小牲畜5771.39万头(只),家禽3.25 亿羽(只),仅能为农业生产提供1126亿元风险保 障。
2010年《农村金融研究》要目
睡置I 一
一
张云 宋洪远 项俊波 朱洪波
_0. ) ( 1 1 1
( 1 2) 0. 1
( 4 2) o. 0 ( 4 3) 0. 0 ( 4 8) 0. 0 ( 4 9) 0 0
努力探索稳睦而= 寺 刨 色的商业银行发蓐 鹚 推进统筹 喊乡发展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瞄准国际—流标杆 打造优秀上市银行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助推新农业技术革新
7 农 村金 融研 究 I E E B R2 1 6 C M E 0 0 D
关于上市后农业银行面I葛 l 研 缶 思考 大型 t 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及其对农行的启示 拓展碳金融业务 提升银行竞争力 碳金融发展前景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碳金融澜 低碳经济的杠杆
刘永强 张新英 丘永萍 连平 周蕊 青 陈柳钦
( 1 8) 3. O ( 5 8) 3. 0 ( 7o 0 .9) ( 20 1 .9) ( 70 1. 9)
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我 国的路径选择 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银行市值管理的}, 清新且得到广泛认可的战略 亥 : 大型上市银行市值管理问题研究 大型 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理论及实践 大型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评价问题研究 大型 E 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研究 我国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关系经营效率实证研究 上市银行危机管理问题研究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关于城镇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 与壮大县域经济
2 年 《 0 1 农村金融研究 》要目
啪
茌新的起 点 E 远航 以前瞻性的经营策略应对形势与政策变化 现代商业银行 : 唯有精细或可卓越 资金互助 普惠民生 让所有人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 灾害频发呼唤农业巨灾保险 后危毛 刖 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兀 弋 打遣优秀上市银行 : 新起点 E 的新使命 发展碳金融 助推低碳经济 市值排名 : 上市银行竞争新标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制度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制度变迁理论与观点概述。
以科斯和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最初动力是制度需求,制度供给的异动应以制度需求为依据。
所谓制度需求是指制度服务的接受者的需求或社会需求,人们对制度的需求,源于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潜在利益。
如福利经济学从效用理论角度提出“当预期新的制度能使人们实现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实现的潜在利益时,便产生了对新制度的内在需求动机”。
戴维·菲尼(P22)从影响制度需求外在变量的角度、拉坦(P22)从强调新的制度收益的角度、科斯从产权安排的角度、诺思(P27)、舒尔茨(P19)从制度变迁预期净收益与预期成本比较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制度变迁的动因及达到制度均衡的“帕累托最优”。
(P27,含义)几种典型的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的金融发展理论,这些理论主要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所应采取的金融发展策略,其中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有:1、金融发展模式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帕特里克(P32)提出了“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和“供给领先(supply-following)”两种模式,需求追随模式强调的是金融需求引致金融发展,其传导机制是:经济增长→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
供给领先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供给方的供给总是先于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调金融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传导机制是:金融机构扩张→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元化→金融需求增多→投资增长→经济增长。
这种金融发展摸式论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金融策略的制定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P34)麦金龙和肖在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干预过多而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抑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金融与经济的相互挚肘,恶性循环,因此他们主张消除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
“金融深化”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要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放松利率和汇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放松市场化准入,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取消政府信贷配额等。
由此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这种完全放开金融市场,解除政府管制的金融抑制模型和金融深化理论,其政策主张过于激进,对发展中经济或转型经济来说,尚不可取。
事实上,这一结论没有得到无论是处于发达国家之列的日本、韩国还是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的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亚经济的支持。
而另一方面智利、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实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导致银行体系脆弱性增加。
3、金融约束论。
基于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批评和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P36)为代表的新凯恩斯经济学家从不完全信息市场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用于分析政府在金融部门发挥作用的新的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约束论”,主张适度的市场化和政府对金融部门有选择性地干预。
他们认为农村金融市场也要基于市场经济的办法,即农村金融组织提供的服务必须建立在获取正常利润的基础上,那么才有可能实现农村金融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和金融服务的高效率与可持续性。
赫尔曼、穆尔多克等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农民不仅可以承担足够高的利息率,而且,农民的还款率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低,农民对较高利息的承受和较好的履行借贷合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信贷需要转向市场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是,国家通过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和供给必要的金融政策来保证金融市场竞争秩序,依靠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来规范金融组织行为,并促进金融服务供给。
4、金融功能观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兹维·博迪和罗伯特·默顿提出了“金融功能观”理论,又称“功能范式”(functional paradigm),是从金融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系统目标出发,选择能满足系统环境对金融功能需求的金融形式和功能实现机制,即根据外部环境对金融的功能需求,探究何种载体来承担和实现其功能需求,遵循的是“外部环境→功能→结构”的思路。
在金融“功能观”看来,执行金融功能的载体可以是各种经济组织,一项金融业务可以是几种功能的组合体,同一金融功能也可以由不同的金融产品来实行。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农村金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受到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政策主张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理论主要有三个流派。
1、20世纪 80年代以前, 农业信贷补贴论是农村金融理论界的传统学说, 该理论认为农村居民没有储蓄能力, 是慢性资金不足问题, 而商业银行出于利润动机不可能为农村提供所需资金, 因此政府需要从外部注入低息的政策性资金, 以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该理论关于农民没有储蓄需求的前提假设不具有普遍性, 而且由于贷款的用途可替换, 所以低息贷款政策也难以实现促进农业生产和向穷人倾斜的收入再分配目标。
2、20世纪 80年代以后, 农村金融市场论逐渐替代了农业信贷补贴论。
该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与市场自由论相呼应,认为农民阶层有储蓄能力, 农村内部的金融中介应该动员居民储蓄, 利率应该由市场决定, 非正规金融具有合理性, 应该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结合起来, 该理论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曲。
3、20世纪 90年代后, 人们认识到为培育有效率的金融市场, 仍需要一些社会性的非市场的要素去支持它。
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论(Stiglitz, J. and A. Weiss,1981)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借款方只掌握贷款方的不完全信息, 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 政府有必要适当介入金融市场,斯蒂格利茨的结论是国家干预论。
在实证研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体制,如美国的复合信用型模式、法国的国家控制金融模式、日本的合作金融主体模式等。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是,国家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增加金融主体供给和提供必要的金融政策来保证金融市场竞争秩序,依靠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来规范金融组织行为,并促进金融服务。
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和泰国创建了农村非政府金融机构:格莱明银行(GB,即为穷人设立的特殊银行机构)和各种微观金融组织(MFO,即向低收入人提供包括信贷、存款、保险等金融服务的金融组织),到90年代,微型金融组织经过理论论证和实际经验积累后,逐渐发展成熟,也为我国金融供给的多样化和维持金融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这些理论和经验对于我们探索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建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在进行农村金融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林毅夫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学者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认为我国政府对农村金融体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属于从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自下而上的诱发性制度变迁,这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相悖(杨瑞龙、黄少安、金祥荣、周少安P30-32)。
学者何梦笔、冯兴元、何广文于2002年运用哈耶克 ( Hayek,1968-1969)的局部知识论来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认为应通过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多样性来解决由局部知识带来的农村金融信息不完全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德国维滕大学合作的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的研究,他们认为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金融需求,但供给严重不足,增加有效供给是当前农村进一步发展的保障,但以何种形式、如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仍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有学者围绕农村金融组织的合作性和非赢利性、农村资金的内部循环,以及国家的政策优惠等等进行研究,但没有触及农村金融组织行为规范、竞争绩效与制度适应性等深层次的问题。
因而,无论是与国外的研究还是与国内的实践相比,已有研究存在明显不足,这也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留下了空间。
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是根据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而建立的,即建立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表面上看来,政策是完善的、可行的,但是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实际运作来看,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偏离甚至背离其预期轨道。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决议》指出:农村金融是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党的会议和决议精神给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和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体系。
二、研究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成为经济的核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农村金融是从现代金融体系中分化出来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相对的金融产业,其基本职能在于为农业的产业成长提供资本融通及其相关服务,农村金融支持效率的高低成为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和产出增长的关键因素。
但我国农业历来是一个“弱质性”产业,这种“弱质性”使得其在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博奕”中处于一个弱势地位。
农业的低吸储力和低吸融力使农业金融资源配置严重缺失,金融支持效应十分低下,且已严重阻碍着农业产业的成长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因此,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制度的改革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是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1、理论意义。
我国农村金融理论在近二十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以“供给视角”和“机构视角”指导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一直没能解决农村资金需求的巨大缺口。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完备的、高效的、视角更精准的农村金融供给理论的指导。
国外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历史较长,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建立了成熟的理论模型。
但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其前提假设和国情农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建立符合中国转型经济特征的需求导向型的融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于一体,具有主体多元性、结构多样性、分工合理性、适度竞争性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力求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型。
而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理论模型的构建有利于丰富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理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2、实践意义:本课题拟进行的针对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需求(需求主体、需求类型、需求特征和需求原因等)的广泛调查,将为我们基于“制度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提供新的、有现实意义的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