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点心得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一、学校教育是中心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因此,班主任应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外,充分利用班级黑班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拓宽德育途径。如我校本学期开展的“孝行、雅行”系列活动教育在引导学生在成长中学会感恩,增强爱国情感、责任意识、成才信心,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中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演讲、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和各种知识竞赛,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使学生养成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
二、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的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众多家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缺乏良策,存在若干困惑与苦恼。在与家庭联系中,发现: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代价,一心为了养育孩子,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然而,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造成的。如我校一个姓陈的学生,经常迟到,多次缺交作业,甚至于考试作弊。其父母双方对他的教育就有严重失误,一方是过分溺爱怜惜,甚至包庇袒护其缺点错误;一方是过分简单粗暴,经常以打骂代替教育。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得不请其父母双方一齐到学校,多次与他们座谈,从分析该生存在问题入手,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的不协调造成的严重后果,希望他们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协调一致,才能有教育效果。最后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该学生有了明显进步。这充分说
明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学生家长会上,学校应该根据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失误,专题讲述如何搞好家庭教育问题,如:家庭教育如何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讲究科学方法;家庭教育应注意能力培养,加强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家长要关心爱护孩子,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等,努力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严爱相济的过程。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爱护、教育、鼓励应该持之以恒。随着孩子的成长,勤学上进理想的确立,家长的重要责任是多鼓励,使其感到自己逐渐成熟了。这样,孩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经受磨炼,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三、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社会应在下述三方面有所作为。第一,坚持正确导向。必须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弘扬高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第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关在吸引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曾看过一份以“中学生的社会意识”为主题的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富有冒险精神,但又缺乏艰苦思想。2、敢于参予和创新,但缺乏主动精神。3、内心存在自我矛盾意识。4、缺乏个性,他们对成年人有很大程度上的模仿性。5、思想波动性大,易走极端化。6、具有逆抗性,普遍带有反传统心理。7、缺乏全面、合理性的认识观,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过高估计自己。善于客观待人,主观待我。8、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又有强烈的自悲感存在。9、对社会的态度:疾恶如仇,反对腐败,反对不健康的社会风气,拥护和支持新生事物,强烈赞同并参予好人好事行为。但有时在真正面临问题时又成为一个旁观者。10、对家庭,普遍有一种过高的要求和不合实际的心理。11、崇拜英雄、明星、成功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追求时尚,但常常带有盲目性。12、早恋、吸烟等。
从调查数据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中,我认为,中学生对社会现状和影响程度非常敏感,而且在认识程度上也从单一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学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有多半的学生对问题都有积极的选择,但很多问题上近30%的消极反应也令人堪忧,仅从负面的角度分析,至少有四点:对社会快速的发展感到不适应,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受到多方面的干扰,影响了正常的思维和行为判断;过于现实和人本化,理想与奉献精神淡化;实践能力低,缺乏生存竞争意识等。前面涉及的诸如此类问题成因很复杂,有生理、心理和思想素质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有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因素,但社会教育以及学校与社会教育二者关系的脱节是极重要的一环。有人说:现在学校老师把学生教育成才需要一个月,而社会上某些不良环境把学生教育成虫只要一天。“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种说法不管是否夸张,但是环境影响的负面效应是公认的。现在充斥于社会的非价值取向、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浸染、安全诚信问题、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对学生构成了严重冲击和危害。由于涉及社会的综合各方面,要消除这些现象有很大的难度,加上学生家长们受教育的程度及素质有区别,故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及效果也因人而异。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