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牟唐徐的新儒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内圣如何开出新外 王?即由道德理性(良知)的自我坎陷开出民 主与科学。
唐君毅其人其学
•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
• 唐氏哲学以“心之本体”为核心观念,综摄中 西印日韩等思想并与之对话,而以儒为宗,并 结合自身对生命存在的现实的与理想的体验, 构建出一个道德理想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
• “道德底形上学” (Metaphysics of Morals) 。
“道德”是主词。表示对道德作形上学研究, 从而形成道德哲学。是具体性质的哲学,而不 是纯哲学。
• “道德的形上学” (Moral Metaphysics)。
“道德的形上学”是以“形上学”为主词,由 “道德的进路”入形上学,是纯哲学。
牟氏新儒学的现实关怀
——内圣开出新外王
•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主要体现为道 德生命。其全体大用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儒家 的内圣外王之道即正德利用厚生。正德是修己, 是内圣;利用厚生,是安人,是外王。
• 中国缺乏科学与民主之故:“有道统而无学 统”,“有治道而无政道”。此乃中国文化的 根本症结所在。
• 主要著作有:《道德自我之建立》、《人文精 神之重建》、《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中 国哲学原论》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 国文化之花果飘零》等。
心之本体——生命之真的追寻
• “心之本体”的涵义。
内部之自己,即是我心之本体。心之本体应是 恒常的、真实的 、至善的、完满的。心之本体 即世界之主宰,是无限渗贯于有限。心之本体 是充内形外的精神实在。“性道一元”。

是是意心
格良之之
物知动体
三向九境论
客观三境:个体、类、功能 万物殊散境,依类成化境,功能序运境。
主观三境:感觉、观照、实践 感觉互摄境,观照凌虚境和道德实践境。
超主客三境:耶、佛、儒 归向一神境,我法二空境,天德流行境。
徐复观其人其学
•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后 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1943年,徐复观40岁, 这一年对徐复观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他不仅因受到蒋介石的器重而在仕途 上得以顺达,此时已是陆军少将军衔,而且在 学问上因结识熊十力而得到了名师的指点。
• 在无执的存有境界,执是不存在的,而在执的 存有论中,执是绝对需要的。
• 执与无执是就主体言,同是一心,执著就是识 心,不执著就是无限心。
• 智的直觉何以可能。承认人可有智的直觉,使 得中国哲学得以可能。
“两层存有论”结构图
本体界—无执的存有论—良知—本心—道德本体 良知的自我坎陷
智的直觉 现象界—有执的存有论—知性—识心—道德行为
生命存在的“三向九境”论
• 转识成德,由渐入显。心本体论的思辨的形上 学型态。
• 三向九境哲学的前提:我感故我在。
• 心灵为主体,境界为客体,心灵之感通为境。 以心境感通关系为主线,系统剖析了客观境、 主观境、超主观超客观境的层位及其内在关联, 建立了心不离境,境不离心,以心为本,心境 互涵的哲学系统,将传统哲学关于心境关系的 探讨推向了新的高度。
• 1946年以陆军少将军衔志愿退役。次年,在 南京创办《学原》杂志。49年正式离开政界, 完全投入到中国文化的现代疏释中来。
• 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 史》、《中国艺术精神》等。
政治哲学
• 1、学术与政治之间
• 把现实政治问题与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思考, 使儒家政治思想与西方民主政治相接相合,从 而建构起现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学,是徐复观新 儒学思想的一大特色。
• “道德的形上学”亦区别于同为纯哲学的古希 腊的“知性的形上学”,两者进路不同。
对“道德的形上学”的哲学史考

• 牟氏认为儒家哲学的发展史就是“道德的形上学” 形成、发展和充分展开的历史。
• 先秦儒家自孔子始就函有此一走势。(孔子讲仁, 践仁以知天;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本心即性; 《中庸》讲天命之性;《易传》讲三才之道,穷 理尽性。)
• 心本体论的展开——人生道德哲学。
人生之本在心。人生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人 生智慧在童心。人为万物之灵。人生与道德
道德自我的展开 ——一种文化哲学
• “一切文化之精神,都是人文精神”。 • 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或创造。 • 文化是道德理性的分殊表现。 • 文化的地位及其兴衰皆依于“本心”。 • 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牟宗三其人其学
•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1933 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主要师从熊十力。1949年赴台。
• 其学从逻辑学、知识论、哲学史出发,融贯儒佛道,会 通中与西。主要着力于哲学理论方面的创造,谋求儒家 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 主要著作有《道德的理想主义》、《现象与物自身》、 《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等;译有康德三大批判。其哲学 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
• 2、政治之道——民主政治构想:(民主)政 治的内容与(民主)政治的形式
• 建立民主政治,“首先是要努力建立民主主义 的政治形式,其次即是在此一政治形式之下, 来发挥各人的政治主张。”政治形式是“体”, 政治内容是“用”。形式必求其同,内容则不 妨其异。
消解形而上学
• 1、“心的文化”
• 此“心”乃哲学意义上的作为人生价值根源的 “本心”。
第十讲 第二代现代新儒家 牟唐徐的新儒学思想
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
本讲目录
• 一、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 牟氏对“道德的形上学”的建构 牟氏新儒学的现实关怀——内圣开出新外王
• 二、唐君毅的心本体论 心之本体——生命之真的追寻 道德自我的展开 生命存在的“三向九境”论
• 三、徐复观对形而上学的消解 政治哲学 消解形而上学
• 至宋明儒学,道德的形上学得到较充分的完成。 (论孟庸易通而为一而无隔,完善“成德之教”。 王阳明四句教)
• 牟氏的工作是沿宋明儒学之理路融摄西方哲学, 尤其是康德哲学,继续开发、拓展、光大之。
“两层存有论”
——“道德的形上学”的结构
• 牟氏一再指出,真正完备的道德的形上学应含 有两层存有论:即本体界的“无执的存有论” 和现象界的“执的存有论”。此两层存有论, 上通本体界,下开现象界,是全体大用之学。
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 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牟氏对“道德的形上学”的建 构
• “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底形上学”。
• 对“道德的形上学”的哲学史考察。
• “两层存有论”——“道德的形上学”的 结构。
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底形上学
• “底”字表所有格,“的”字表形容词。
• 此“心” 是人身生理构造的一部分,是“形而 中”的“心”。
• 2、“天的人文化”
• 徐氏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不具有 由信仰或思辩建立起来的形而上学性格。这一 性格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徐氏把 这个过程称为“天的人文化”或“宗教的人文 化”。




为知有无 善善善善

去知有无 恶恶恶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