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人力资源-三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他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 D:特定的某种或者某几种人员不属于劳动者(如国家公务人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等)。 总之,劳动者就是由用人单位所录用(雇佣)并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
围内的人员在劳动关系缔结之前,双方是平等主体,而劳动法律关系缔结就转变为隶属型主体 了。
4. 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 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劳动关系所反映 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 交换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 含义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 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 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 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 于前者体现了国家意志。
1、形式: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形式上分为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和附件(专项集体合 同)。
2、期限:1~3 年 3、内容: 1)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核心地位):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 等。这些可以直接作为劳动合同内容,上述标准不得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标准。 2) 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包括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限、解释、变更、解 除等。 3) 过渡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 4) 其他规定:一般作为劳动条件标准部分的补充条款,规定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间应当 达到的具体目 标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七) 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1、 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侵权行为出现,则劳动法将对劳动法律关系继续进行调整。
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1. 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2. 国家强制力是否立即发挥作用,取决于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性质。 强行性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受国家法律强制力的直接保障; 任意性规范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当其受到危害时,则需经权利主体请求后,国家强制力才会
劳动关系人力资源-三级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含义
1.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 (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 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 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关系的分离为其条 件的。
3.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 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而产生的 关系,即忽略个体间的具体差异的雇主与雇员 的关系。
当然,不局限于上述三种,注意"等组织"的表述。 2、内容: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种类
劳动合同关系(主要形态) 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事实
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产生、变更和消灭的 客观现象 分类
各类用工单位成为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有三类用人单位直接适用《劳动合同法》:
其一,企业; 其二,个体经济组织; 其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 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如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图书馆等。
出现。
构成要素
1、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与雇 员。 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法律把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16、 18) 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包括四层含义: A:他是被录用(雇佣)的人员; B:他是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
1、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 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2、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等。
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
从利益一体型向利益协调型转变 1、主体明确化(发展最突出,变化最大的) 2、关系多元化 3、利益复杂化 4、动态多变化 5、利益协调机制法制化
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原则
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
1. 劳动法律法规
基本特点为体现了国家意志,为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
2. 劳动合同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 志。
3. 集体合同
(一) 概念:
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由工会代表职工或职工 代表与企业签订。 (二) 特征: 1. 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 2. 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 3. 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 (三) 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 1. 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3.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 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四)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 主体不同:企业与工会或者员工代表 2. 内容不同: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 3. 功能不同:做为单个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4. 法律效力不同:为最低的劳动标准,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五) 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 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 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 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六) 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
1. 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
2. 存在着调整劳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关系的法律规范
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1. 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
2. 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二次调整: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后,若其运行出现障碍,如违约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