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语言,文化]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教学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教学

外语教育语言学中的语言与文化摘要:本课题根据笔者十多年来对外语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参考国内外专家在大学及中学外语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细致的研究:文化的概念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教学概念的内涵,文化教学的作用,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相互关系,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的原则,文化教学的步骤,文化教学的方法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等。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一关于“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

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

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

庄智象2011年在温州大学的学术报告上说文化的定义已经达到200多个。

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

就外语教育语言学而言,对文化概念和范畴的界定需紧紧围绕目的语的特点,目的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影响目的语学习、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要素来进行。

这就是说,外语教育语言学所研究的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文化。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外语的文化性与外语教学

外语的文化性与外语教学

1— 3。 也 就是 说 , 人们 讨论 的焦 点 2 1) 当今
不 再 是 文 化 该 不该 教 , 是 怎 样 教 , 什 而 教 么 。从 理 论 上 讲。 是如 何 解 决 文化 教 学 就 的 内容 与 方 法 向题 。探 讨 文 化 的 内涵 及
其层 次 可 以作 为我 们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的 突

什 么 是文 化 教 学 ? 文化 教 学 的 概念 和 内 涵 是 什 么? 文 化 教学 有 广 义 和狭 义
现 象 为外 语 的外 在 文 化 性 。 外 语 学 大 纲 的 思 想性 要
之 分 。所 谓 广 义 的 文 化 教 学 指 与 目的语
也 离 不 开它 所 处 的 历史 ,社 会 及 文 化 背
景 。 国诗 人爱 默 生 的一 句 简 单 的话 “ 美 语 言 是历 史 的 资料 库 ” 括 得 恰到 好 处 。 概 语 言 与文 化 的 关 系 问题 也 成 为 古 往今 来 语 言 学 家 , 会 学 家 , 史 学 家 , 类 学 家 社 历 人
的认 识 不 断 深 化 。 文 化 已不 再 被 单 纯 地
文化 史 等 。狭 义 的 文 化教 学 就 是 我 们 将
文化 教 学 的 概 念 和 内 涵严 格 限定 在 外 语 教 学 本 身 范 畴 内 , 是 因 为 : 语 教 学 不 这 外
容 的 推理 过 程 的 参 与才 能 顺 利 实现 。 实 ”
外语的文化性与外语教学
邓 琳
( 黑龙 江省 教 育 学院 ,哈 尔滨 1 0 8 5 0 0)
【 要】 摘 语言与文化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存在共性与个性。在外语教学中, 应特别重视文化与语言的独特性,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影响着语言教学与学习。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建立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因素语言交际能力一、语言与文化文化的概念曾有许多种解释,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统计,文化的定义在世界上正式出版物中有160种之多。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

”布朗(d.b.brown)指出:“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这一切大致为占据着特定的地理区域的人们所共有。

”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化:文化是同人们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相联系的,是后天获得的。

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使用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某种文化承诺。

获得某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某一套概念和价值。

因此,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习语,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

不同民族的语言“棱镜”所折射的世界是很不相同的,那些差异点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看待世界的不同样式。

据人种学家研究,火地岛上的居民对太阳、月亮甚至望月都取了两个名称。

在非洲的某些语言里,时间的区别不是依据客观标志,而是依据“吉利”,“不吉利”,这就是不同部族语言的特殊分类法。

加利福尼亚的约基部落把所有事物分为两类:约基部落的成员;其余的整个世界。

英语、汉语、日语中都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而塔加洛吉语则分为雨季和旱季。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民族越是重要的东西,该民族对它的“语言分割”就越细密。

如汉语中只有“骆驼”一个词,它相当于英语中的camel,也可细分为dromedary(单峰骆驼)和bactrian camel(双峰骆驼)。

但据说,阿拉伯语中有四百多个词表示“骆驼”,因为它曾经是大多数阿拉伯人的重要交通工具。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近十年来,学术界和教学界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种关系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被强调。

为了突出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开展以文化为内容的英语教学活动,由此可以深入挖掘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很复杂,语言是表达文化的一种工具,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它的学习不仅是语言能力的获得,更是文化背景的传承。

语言的学习必须以文化素养为重要课题,结合语言学习,教师应该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社会文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发现有趣的文化事实,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熏陶。

其次,文化也是语言学习所必不可少的,英语是一种文化语言,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除了要懂得母语文化外,还必须懂得语言所承载的英语文化,有效地掌握用英语表达文化知识。

将文化知识融入英语教学,可以拓展学生对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根据英语句子,联想到相应的文化背景。

此外,实施文化教学也有助于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知识,提高英语的读、写、说能力,与传统的单纯的语言学习相比,文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思维创新,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兴趣爱好。

一旦学生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持续学习的强烈欲望,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最后,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也体现在学习方法方面,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英语来发现不同文化的异同,用不同的方法获取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对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就要学会思考,探究,理解他们所学到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努力去传承和发现文化信息,让自己不受文化的限制,学会去欣赏,欣赏不同文化带来的丰富多样性。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学中英语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从长远看,形成良好的文化认知能力,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

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

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人进行交流,然而仅仅靠掌握语言纯正的发音,大量的词汇和准确无误的语法知识,而不对其文化和习俗做深入的了解就往往会令人啼笑皆非,产生许多误解。

因而语言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尤其在英语语言的初级阶段,让语言和文化既讲形式更重内容。

那么,英语应怎样才能搞好语言和文化的教学呢?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

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众多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

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录像,欣赏格调高雅的外文歌曲等各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得意趣横生。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同时并举、紧密结合后者要为前者服务,而不是取而代之。

因此,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必须优先考虑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

例如:要学生们知道在街道上或商店里看见外国人就问:"Hello!Where do you come from?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你从哪里来,你叫什么,你多大了?)"是不礼貌的。

外语教学与语言文化(全文)

外语教学与语言文化(全文)

外语教学与语言文化对外语教学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记忆宝库,同时也意味着作为文化之XX中的动物的人不得不生存在语言文化之XX中,受到语言文化之XX的制约,语言也因此而成为陷阱和桎梏。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进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GJ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外语是外国文化的载体,外语的传授过程含有丰富的文化教育的因素。

因此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不了语言。

一、语言与文化每种语言都反映了它所归属的文化异同,民族色彩。

不同文化背景,持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

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持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因此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别的意义。

二、外语的文化性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语言教学以语用为目的,必定会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

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也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

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

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

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外语教学是一个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不仅仅关注语法和词汇,更是与文化交流紧密相关的。

在如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外语教学更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而是为了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为此,外语教学必须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外语教学应积极鼓励学习者了解和欣赏目标语言所属国家的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只有真正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语言。

通过教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导学习者观看相关的电影、阅读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

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了解英国的习俗、美国的历史和文化等,让学习者通过语言学习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其次,外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意味着学习者能够超越自己的文化背景,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的差异,并主动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习者参与国际交流等方法来加强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比如,通过与国外学校的学生进行视频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可以培养学习者的直接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

此外,外语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更是体现在学习者能否遵循目标语言国家的社会准则、习惯和礼仪。

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文化教育和培训,让学习者了解目标语言的社会规范和礼仪,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交际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习者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以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进行跨国交流和合作。

最后,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还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来实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来让学习者亲身体验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

论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

论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

论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
论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语言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价值观和习俗•通过语言学习可以了解和体验其他文化
2. 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关系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
•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方式、词汇和语法结构
•语言也会影响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3. 语言在文化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语言是了解和适应目标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语言可以体验其他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语言学习培养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能力
4. 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融入文化背景的教学内容,提供文化参考和背景知识•学生应学习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5. 语言与文化教学的现实挑战
•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学生需积极参与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相辅相成
•跨文化沟通中的误解和冲突需要及时解决
6. 总结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和作用
•语言学习应注重文化的了解与体验
•英语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关于“论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简述。

通过这样的文章格式可以清晰地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重视语言和文化的融合。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
外语教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文化教学,因为学习语言只有掌握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背景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学好。

因此,本文将对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紧密相连。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文化背景的话那么语言也将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在学习一个外语的时候,往往是同时学习语言和文化的。

比如学中文的人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然而学习中文之外还应了解其语音、语法、和表达方式等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学习外语不是仅仅可以说简单的让学习者掌握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这些文化背景的本质和特点,加深对语言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这也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把掌握的语言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最后,文化教学对外语学习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一个文化背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也能更好的增强学生对外语和文化的理解。

文化教育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帮助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的了解和应对其他文化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总之,文化教学和外语教育的关系紧密相连,两者不能单独存
在。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需要打破单纯的语言交流模式,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的形成跨文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注重文化教育力度,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的交际与合作能力。

英语教学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会语音、词汇、语法等各种语言技能,还要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也就是英语的语言文化背景。

这就是说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语言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符号所承载的约定俗成的东西,并在语言交流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内实施。

英语学习对于国人来说就是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进行交流,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

但语言和文化又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创造的,因而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

对已经掌握了本民族语言,形成了一套本民族文化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也同时是学习、习惯并逐渐接受英美民族文化的过程。

一、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

而语言作为在文化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在其中得到直接和迅速的反应,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首先也是通过词语显示出来的。

(朱其智。

2006)1.1英语文化中有一句话“词本无义,义随人意”(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people have meaning for words),因此英语中往往一词多义。

而汉字的产生和汉文化的发展决定汉语词义严谨、具体,“固形忘义”是汉语的特点,也就是“形”对“义”的制约很大。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在用英语表达时被汉语思维影响滥用类比,常常犯错误,他们认为,“兄弟院校”对应的英语就应该是“brother schools”,因为兄弟一词在汉语中只有一种意义,但实际上应该是“sister schools”,还有他们把“红眼病”对应到“red-eyed”上。

1.2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

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第一篇: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

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

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

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文化教学,是指开展系统专门的课堂教学、讨论等实体教学形式,使学习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知识教学同语言教学是两种相互并列的教学形式,文化知识教学强调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语言教学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化因素教学。

吕必松提出:“影响语言理解和使用的文化因素隐含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

”即文化因素需要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文化因素教学应在语言教学中进行,实质上是借助语言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

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借助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中内含的文化因素,在能够完成基础语言教学与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习者吸收目的语文化。

语言是红花,文化是绿叶——浅议英语教学中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红花,文化是绿叶——浅议英语教学中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1 A:Wh t’ S o r n me . a y u a ?
B:My n e s Li o g a i H n . m
321 . . 教师要转变观念 我 国目前的外语教学 ,多半只在课堂上,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
用。如果教师 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 词汇教 学上 ,学生就难学会语言的
直 象芝麻酱煮饺子。”这个 比喻很生动别致 ,中国朋友笑 了,但外 国
朋友显 出一副茫然不解 的神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 ,常
3 13餐 饮 习俗 方面 的 冲 突 ..
热情好客是我国优 良传统 。在酒席上,主人有时会往客人的碗里
说 I a a kd lk ad n s塞得象沙丁鱼罐头一样, tw sp ce ie sr i e ( 拥挤不堪 ) 夹菜,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 国家,人们讲求 尊重个人权 。 中、外两国说法不同,表达 的却是 同一个意思,可见文化教育是语言 益和个人隐私 .绝不会硬往 你碗 里夹菜 ,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更
交 际的关键。 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g . 化在 交际倍 言教 学中的 重要 性 g文
语 言 是文 化 的一 部 分 , 语 言 受 文 化 的影 响 。要 想 掌握 一种 外 语 就
英诗教学中厶何培养跨文化薹际能力,避毛文化冲突 :
事实说明在中西方的交际过程中,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跨文
实际运用,也难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转交观念, 切实认识到文化冲 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 ,以达到语言教
2. A:Wh r r y u g i g ee a e o o n?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学习交际教学原理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教学。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外语教学原则的沟通,语言和文化关系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同时全面的精神和许多具体部分的代表性和教学要求也体现了沟通的原则。

与以前的大纲相比,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们的外语教学社区在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上的理解深化的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并实践了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

n结构主义理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方法中强调认知语言的内部结构;而我国近十年来开始普及的教学方法强调社会交际功能的语言和功能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中都是相应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强调实用能力的形式使用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具有特殊的意义的在教学中,一些对交际教学,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模糊理解和理解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首先,中学(初中和中学)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语言知识的语言准确性,词汇扩展,语法和句子知识的教学等);另一点是,目前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文化教学不能进行。

本文将讨论在交际语言教学中处理文化与语言之间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并提出语言是交际工具的功能视图。

语言教学的目的和目的也被修订。

n外语是了解世界文化科学以及获取信息和国际联系的重要工具。

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口头和书面沟通英语的能力。

在教学目标和要求纲要的第二个目标中,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辅助教学目标,都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言能力的精炼标准沟通技能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它与文化教学有什么关系?n交际能力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语言 - 指掌握语法知识; 2.功能 - 指使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3.上下文 - 选择适合其所在语境的话语; 4.沟通者之间的关系 - 根据他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情况来说话; 5.社会和文化知识 - 语言第一是一种社会实践。

试论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试论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试论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是紧密相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知识,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和兴趣。

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文化元素,能够增添学习的情趣,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外语的实际应用场景,并且增强对外语学习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其次,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外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通过学习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词汇和语法结构,使外语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再次,文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和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技能,从而提高跨文化交往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对于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外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语用规则等,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学生在接触和了解目标语言文化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的外语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运用外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文化教育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且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在外语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英语教学中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因素现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相当普遍,从而使相当多的老师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注重的只是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是否正确或语言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意学生跨文化条件下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很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要想做到英语运用得体、恰当,就必须通晓英语相关的文化。

重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使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范畴,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总和。

一门语言文化的衡量标准不是要看对于这门语言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对这门语言运用熟练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是以应试背诵为主,这些学习英语的学生不停地背诵单词、短语,每天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做题,而不是在生活去运用英语。

观察外国人的日常生活,扩展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和认识。

帮助他们积累生活,从而在无形中积累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使学生们感受目的语文化中特有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标准以及在此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习惯,了解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为他们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更好地驾驭外语,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创造条件。

语言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之中产生的。

语言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文化素养。

外语教学的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语言应用能力是获取跟多文化知识的基础和手段,反之,有了一定语言知识及运用能力后,获得更多得文化知识又是更进一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前提。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

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教学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与不大理解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初、高中)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另一点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

本文将结合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断加深认识,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语言教学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修正。

《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大纲》第二大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中,不论是一级教学目标,还是二级教学目标,都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细化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

那么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是什么关系,它与文化教学又是什么关系呢?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

的培养 主要包括 : 一是让 学生 了解外国语言 中的文化内涵 ; 二是使 学生认识 由于民族文化差异 而形 成的汉语 和英 语在思维方式 及语 言表达 习惯 上的差异 ;三是培养学 生具备排 除母语 文化及汉语 思 维方式 的干扰 , 习惯英美人 的思维方式 , 同时 还需要引导学生 不要 盲 目吸收不适合中 国国情 的外来文化。在学生 的一般意识中 , 对英 美文化与 中国文化的差异认识往往局限于艺术 、 音乐 、 服装 、 时尚等 流于表面的东西 , 更深层的西方文化特质却未能被学生所注意。由 于人们的行为规则、 思维方式 、 处世哲学、 道德标准等无不受其 价值 观的制约和影 响, 不同的社会 , 人们 的言谈举止都恪 守着各 自的风 俗习惯 , 并反映其 价值观念。 因此 , 注重 培养学生对 目的语文化所 蕴含的价值观念 、 理想 信仰 、 社会规约 等方面差异意识应 是文化意
由于语 用的迁移现象 , 人们 在使用第二语 言或外语交 际时 , 尽 管语 言能力很强 , 常常会 遇到各种失误 , 但 包括言语 功能 、 言语行为 的实施 ( 尤其表现在 问候 、 恭维 、 感谢 、 抱歉 、 拒绝 等言语行为方面 ) , 篇 章结 构、 交际风格 、 交际方 略 、 交际规则 、 礼貌原则等方 面。这就 需要结 合语言教学 向学生介 绍和传授相关 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知 识 的传授 的内容是多样 的, 可以从与课文 内容相关 的西方文化价值 观( 价值取 向、 处世哲学 、 行为规范 )语境 ( 际双方 的社会地位 、 ; 交 熟 悉程话语所体 现的得体性 、 礼貌 原则 ) 以及交 际者的非言语 因素等 方 面开展讲解 。但是一个 民族发展历 史过程 中积淀的文化知 识浩 如烟海 。 在外 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 的传授不应带 有随意性 , 因为 外语教学 中文化教学毕竟是为语言学习服务的。因此 , 外语教学中 文化知识传授应着力 把握 以下几个 方面的 问题方 可有 利于提 高教 学功效。 一是关联 性。 堂中讲 授的文化知识 点应与课 文内容密切 课 相关应 对与外语课文 相关 的历史背景 、 物生平概要 、 人 情景交 际中 的社会关 系、 词语 的文化功能进行讲解 , 与课文关 联不大的内容 , 可 简略不提 。二是适度性 。语 言教学 中的文 化知识传授应分清主次 , 以语言教学为主 、 文化为辅 , 切不可喧宾夺 主 , 满堂灌输文 化内容 。 三 是实 用性。外语课文 中所 出现的对于语 言交际实用价 值大的文 化点应突 出讲解 , 授课 时力求讲得 清楚 、 入 , 高学生对语言 中文 深 提 化现象 的理解力 。 四是综合性 。 化是综合 的, 文 在外语教学过程 中, 应将课堂教材 内容( 句子 、 语篇 ) 日常交际方式( 、 包括非言语交际行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外语教学-精选教育文档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外语教学-精选教育文档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谈外语教学一、引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特征之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传递文化的方式,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本身所具有的诸如语音系统,文字系统和特殊的语法结构等特征,即可被看成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掌握一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文化进行相对全面详尽的解读。

事实上,这种有关文化的教学,即便没有特意安排,无意中也会有涉及。

本文从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为起点,旨在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二、文化从词源来看,“文化”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culture”,包含拜神和耕作两层意思。

处制土地开垦、植物栽培;后来扩充为表示对于人的身心、尤其是艺术和道德能力的培养;进而泛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司联合,2001)。

文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诸如组织、学校等,而且包括非物质的东西诸如思想、语言等。

戴炜栋和何兆熊编著的Course on General Linguistics中,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对于泛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而狭义的定义是侧重指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

是指在一定的共同体范围内生活的人们不同程度上共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趋向和性格特征等等(129)。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语言文字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其中即有历史的文化积淀,又是现实的文化镜象(张汝德,2007)。

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征,包括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和社会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应该提高跨文化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插入文化图片、录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的知识。
2.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民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社会文化的文学作品,如西方国家的节日和活动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的社会文化,或者欣赏经典的影视作品。这样学生既可以轻松地积累文化知识,也可以提高学习动机。
三、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为了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入文化教学。从语言的结构看,英语中包含大量的俗语、谚语、俚语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中国语言学习者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社会文化信息只能通过课堂获得。如果课堂学习中只注重词汇、语法等知识,学生就难以理解语言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想让学习者了解文化知识,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文化的创造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同时,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沿海一带的人们,他们的语言也多与水相关。而阿拉伯的游牧民族则与沙漠和骆驼不可分。汉语中“天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欧美人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类学家马林若夫斯基就提出一个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出现的语境。比如,在句子中This year many companies have made great fortunes and the company run by my neighbor are well in the black ,too.“in the black”中的black是黑色的意思吗?根据语境可得出“in the black”的意思是公司赢利而不是黑色的意思。由此可知,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知道单词的字面意思,还要了解它的深层含义。
参考文献: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英语活动。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交际,只有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和实践才能准确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学生可以经常去英语角或收听BBC和VOA等节目。
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学习和运用英语必须了解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学习语言同学习文化密不可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语言知识,也要注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扫除文化上的障碍。
1964年Eugene Nida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也非常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他认为,要做好跨文化交际,必须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社会文化习俗是在日常生活和交际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同样的一句话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时不仅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还会造成误解。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而西方人则是若想要,就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因此,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交往时,若按照各自的原则行事,产生误解是自然的。
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摘 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语言都是用以表达其背后潜藏着的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历史、风俗、社会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英语。
关键词:语言;文化;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
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因此,要想成功地在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我们必须要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比如,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在英语语言中也有很多关于“狗”的短语大多为褒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立功者受奖)。然而,在中国,与狗有相关的短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皮膏药,狗头军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