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和冷鲜肉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内肉制品的发展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经济增长,引起食物消费和食物结构的变化,其最大特征就是肉类产品消费增加。
参照发达国家的肉类行业发展轨迹,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前,肉类行业都将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过去的10年肉类产品年产量平均递增6.7%。
行业从市场中得出的结论是:80年代有产品就有市场,90年代有广告就有市场,21世纪,有信用、有品牌才有市场。
在未来的3-5年,肉类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肉制品增长空间巨大
据专家预测,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习惯的转变,肉制品将成为未来肉类消费的主流,产品结构将向冷却保鲜肉、低温肉制品、保健功能性肉制品等方向倾斜,到2010年中国肉制品产量将达1200万吨左右,肉制品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到2010年,国内肉制品人均年消费量将达10公斤,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将上升到13%左右,但也只达到目前发达国家肉类转化率1/3的水平。
2.买方市场形成
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质量的提高和品种多元化正在成为肉类发展的主方向,制约肉类供给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消费者选择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已初步形成并有迅猛发展的势头。
然而,由于后续深加工落后,国内肉食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种单一,品质欠佳。
这些情况从反面说明了中国的肉类市场还没有完全进入成熟期,蕴藏无限发展潜力。
3.产品结构优化
作为产品差异化很小的行业,肉类产品的卫生、安全、营养、质优已成为消费主流,肉类市场的品牌化发展趋势凸现。
肉类产品结构向多元化、高档次发展,城乡市场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随着肉类消费品种的改善升级,畜牧业和肉类产品的结构也将进一步得到优化,禽羊牛等节粮型、食草型动物及其肉类产品的产量和比重将继续上升,生猪的产量虽有增长,但相对比例下降。
世界的猪肉消费比重从80年代的39%下降到90年代的35%,在中国猪肉的消费比重也由1992年的77%下降到2005年的65%。
而牛肉和羊肉所占比重则分别由5%和13%提高到9%和19%。
猪肉年产量平均递增速度为5.1%,牛羊肉的平均递增速度在8%。
4.以冷链方式销售肉类产品渐成新的发展趋势
冷链流通、连锁经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营销手段对中国肉类工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将是中国加入WTO后肉类行业最感兴趣的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冷链方式销售肉类产品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冷鲜肉销售集中在少数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城市,数量仅在10万吨左右,只占肉类商品量的0.3%,远低于发达国家4%的比例。
目前国内大型肉类加工企业都把冷冻冷鲜肉类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熟肉制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向小康的迈进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我国肉制品的生产与消费将保持持续发展的势态。
据有关部
门预测;到2010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 亿,全国人均收入将在现有的水平上提高一倍,肉类消费每年平均递增3%—5%。
肉制品产量将增加一倍(由200 万吨发展到 400 万吨)。
可见,我国的肉制品需求总量增长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这对我国肉制品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良机。
我国肉制品将向着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方向发展。
1.中国传统肉类制品走向现代化
中国传统风味肉禽制品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制作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数千年而长盛不衰,证明它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它曾为中华民族带来过光彩和荣耀。
但是目前,我们自己却守着这一宝库而很少发掘、利用,把注意力都投到西式肉品上。
这在发展初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
因为引进西式肉制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同时,也引进了新的科学理念,新的方法。
但随着肉制品市场的发表,消费者难以满足于风味缺乏变化的西式肉制品。
因此,我国的肉类科技工作者及相关的企业家,从现在起应注意力转移式调整,通过发掘和精选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自身的内涵,利用现代科技理论和西式肉制品的加工技术与之进行“整和”、“交联”,着手于中式肉制品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开发,使其在营养成分、包装及货架期等方面体现时代气息。
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增加西式肉制品的品种
西式肉制品中有许多被欧美各国人民所喜好的品种,除在我国已
流行的种类香肠、火腿肠等得到推广和普及,已成为我国肉制品消费的主导产品。
然而还有许多类型的西式肉制品正在被认识或尚未认识,如培根类、色拉米香肠类、波马火腿类、肉糕、肉冻类、肉串类等、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嗜好,生产多品种、富营养的西式肉制品非常必要。
3.发展低温肉制品
我国肉制品生产中以高温加热的火腿肠为主要产品,多达40 多万吨,占肠类制品的绝大部分。
高温加热、货架期较长,可以在高温下存放半年之久,故可不依赖冷藏链而进行冷藏、运输和销售,它特别适合我国当前国情,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尚不具备冷藏链的中小城市。
但经高温加热后的产品其风味、口感、营养等品质方面会受较多的损失。
据悉,一种正在国内逐渐兴起的低温肉制食品有望取代传统的高温火腿、香肠等肉制品。
这种低温肉制品的特点是:改变传统的蒸煮加工方式,将精肉经过松软处理后,在75%—90%低温下蒸煮,因此可基本保留肉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及肉类完整的纤维组织,肉类细嫩,口感好。
这种低温肉制食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流行了60 个年头,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其作为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营养食品,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4.发展禽肉制品
由于家禽的饲养周期短、饲料转换率高、其肉又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肉类,加工(剥离分布在皮下的脂肪)可制成几
乎不含脂肪的肉制品,不仅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而且也能满足特殊人群(冠心病人群或老年人)的需求。
目前,中国家禽肉的总产量已超过1000 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8.2%。
家禽肉制品由于健康和价格方面的原因,很受消费者青睐。
大力发展禽肉制品不仅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也能极大促进畜禽业的发展。
5.保健肉制品悄然崛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拥有健康又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人们在吃饱吃好的同时,努力追求具有高品质和功能性兼具的食品。
因此,市场随之涌现各类独具特色功能食品。
肉制品类也在百花争艳、纷繁众多的食品中不甘落寂。
功能性肉制品(如低脂、低胆固醇肉制品、低钠盐肉制品、低硝酸盐肉制品、含膳食纤维肉制品、复合功能肉制品)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又具有营养功能和感观功能,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轻松享受美味与健康。
三、冷鲜肉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中国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呈现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从热鲜肉到冷鲜肉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鲜肉甲天下”的格局。
同时,因消费市场的变化,也带动了中国肉类加工业的顺势变化。
2004年中国高、温肉制品及冷鲜肉占猪肉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仅为6.58%、3.51%和2.19%,而传统的室温肉和冷冻肉所占份额高达87.7%。
我们相信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我国猪肉行业存在着由低温肉制品和冷鲜
肉取代传统生鲜肉的巨大的消费升级机会。
此外,我国不同收入城镇居民和城乡人均猪肉消费量存在差距,未来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提高推动的需求增长也是行业增长机会所在。
1.冷鲜肉是生肉消费的发展方向
发达国家的超级市场里基本上都是冷鲜肉。
中国少数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已经觉醒,如双汇、金锣等已经开设肉类连锁店,大批量生产销售冷鲜肉,冷鲜肉经济、实惠、方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有放心肉之称,市场反映强烈,发展势头迅猛,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肉消费的主流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其中热鲜肉、冷冻肉和冷鲜肉是生肉消费的三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