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分析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分析廖丽衡(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以湖南省及其辖区内14个市(州)2007~2018年间旅游收入等数据为基础,运用区位熵理论,对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趋势以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湖南省旅游产业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化现象,总体上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保持稳定,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仍处于一个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对此,文章针对提升湖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均衡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聚;区位熵;湖南中图分类号:F592.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01-0054-02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Hunanprovince based on location quotient theoryLiao Liheng(College of Tourism,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Abstract:Based on the tourism income data of Hunan province and its14cities(states)from2007to2018,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location quotient.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has appeared obvious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on the whole,a certain scal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has been formed,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not changed greatly.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whole province is in a state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unan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various regions of Hunan province.Key words: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location quotient;Hunan产业集聚是区域产业组织的一种特定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基于熵值法的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基于熵值法的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作者:陈红秀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8期为给长株潭城市群A级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时序提供决策参考,本文综合分析该地区A 级景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以及景观网络热度等因素,依据熵值法理论,使用ArcGIS技术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区主要分布在长沙湘潭中心城区和株洲“三水间”地区。
据此提出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都市休闲娱乐区以及驾游游览观光区等建议,促进城市群旅游业发展。
引言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旅游消费水平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同时,由于空间竞争日益加剧,长株潭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发展同质化、经济转换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当前亟需对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充分挖掘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指导旅游业全面发展。
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区空间分布、旅游规划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等方面,缺乏对旅游资源影响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相关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与熵值法相关理论,对长株潭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展开分析研究,为该地区潜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一、景区开发潜力影响因素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划分成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本文选取自然地理因素中的植被覆盖度、高程及河网密度等指标,人文社会因素中的人口密度、人均GDP、行政中心、路网密度等指标,同时依据网络大数据增加景观网络热度指标,综合考虑上述8个指标对长株潭地区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进行评估。
(一)自然地理因素对景区开发潜力的影响1.植被覆盖度因素运用ArcGIS软件将长株潭城市群NDVI栅格图层与A级景区矢量图层进行叠加,可得基于植被覆盖度的景区空间分布。
在景观类型方面,人文类景观主要分布于行政中心附近植被覆盖度较低处,自然类景观则分布于植被覆盖度较高处。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识别与形成分析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识别与形成分析王兆峰;杨卫书【摘要】The tourist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border areas of Hunan, Hubei, Sichuan, and Gui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ourist industry clusters by overall location entropy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cluster formation,which is beneficial to make tourist industry the pillar industry in those areas and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业已呈现地理空间高度集聚现象,采用整体区位熵等方法判断和识别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现象,分析了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为打造旅游支柱产业提供理论参考,从而加快旅游富民的步伐.【期刊名称】《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107-111)【关键词】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识别;形成【作者】王兆峰;杨卫书【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湘鄂渝黔边(简称边区)旅游业已呈现地理空间高度集聚现象,边区旅游产业之间联系增强,区域合作与跨区域旅游合作逐渐频繁.湘西州各县市旅游业高度合作,已开发出连接各县市的旅游线路;张家界与湘西州旅游的旅游合作也逐渐频繁,已开发出跨州市的旅游线路;边区跨省域的旅游线路也已形成或正在酝酿制定之中.因此,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现象日趋明显.但是,简单现象分析只能说明边区旅游产业有着高度的集聚趋势,但却不能确认边区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笔者对边区旅游产业集群进行识别,并在识别的基础上对边区已形成的旅游集群现象的形成进行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旅游者、旅游企业向边区主要旅游目的地集聚,形成了许多诸如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湘西凤凰古城旅游区、怀化洪江古商城、铜仁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渝东南武隆芙蓉洞等风景名胜区,促进边区经济发展.边区旅游产业因资源禀赋差异、发展基础不同,呈现出不同程度地理空间集聚,并逐渐演变发展为旅游产业集群.那么,如何判断及识别边区旅游产业集群已变成研究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的首要问题,亟需解决.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和《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会,它们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得出产业集群存在的2个最基本的判断依据:一是特定产业领域内大量的企业和其它支持性组织地理上集聚;二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物质互动和非物质上的知识、信息联系,即“空间聚集”和“产业联系”.这两个判据仍然是用来识别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标准,这两个标准,也说明了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产业集群的不同之处,集聚是集群的基础.王今、张建华,张淑静等人总结出产业集群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类定性识别法(又叫产业理解法IPM)和定量识别法.定性识别法包括区位熵法、波特案例法等;定量识别法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元聚类法、图论法等.山东学者宁奉菊曾用区位熵(LQ)作为衡量旅游业空间聚集的指标,计算出山东泰安市的旅游业区位熵,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考虑到边区旅游数据的难以获得性,笔者借鉴学者宁奉菊的识别方法,计算边区旅游景点资源区位熵LQ1,边区旅游收入区位熵LQ2,并计算其均值LQ=(LQ1+LQ2)/2.若LQ>1,则意味着该区域的旅游产业相对专业化,大于1.12即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在产业集群识别中,LQ大于1就可认定产业集群形成[2-3].但是,仅仅依据一个地区的LQ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存在集群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进一步计算产业内的联系.在旅游产业内,旅游行业协会的建立,增强了旅游产业内的联系,可以作为计算旅游产业联系的重要依据;旅游产业新的线路的开辟需要旅游“六要素”部门的协作,新的旅游景点的开发与推出也需要诸多企业和部门,如旅行社、广告公司等合作,也可以作为计算旅游产业联系的重要依据;另外,大型的旅游节事与营销活动需要众多旅游企业与部门的参与,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产业联系的重要依据.考虑到统计资料及文章篇幅的有限性,选取了产业区位熵值大,产业聚集水平高的地区进行分析.依据边区集群识别标准,对边区旅游产业区位熵整体情况作初步的计算,以此来判断边区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在计算边区旅游产业区位熵的整体水平时,选取边区A 级以上国家旅游区作为计算边区旅游景点资源区位熵LQ1的依据,原因在于A级以上国家旅游区的数量代表了旅游资源的丰度,也代表了旅游资源的质量,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计算边区旅游收入区位熵LQ2,考虑旅游数据的可得性问题,选取边区湖南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市,贵州铜仁地区,渝东南的黔江区,湖北的恩施自治州2003—2007年及同期的全国旅游数据为样本,进行各地区旅游区位熵计算,并取各地区计算结果的均值作为LQ2 值,其其中:ei表示某区域旅游产业的某项指标数;Ei表示整个国家旅游产业的某项指标数.(1)边区旅游资源区位熵计算.对边区A级及以上的国家级旅游区进行统计,计算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用公式Di=n/Ai,n是指各类旅游资源的个数,Ai表示i地区的面积;计算Da=N/A,其中Da是指该旅游资源的全国平均分布密度,N是指各类旅游资源总数,A是全国国土面积;最后计算该类资源的区位熵,即LQi=Di/Da=(n/Ai)/(N/A),并对其加总平均便得到LQ1.区旅游资源区位熵见表1.(2)边区旅游收入区位熵的计算.对边区各地的旅游收入区位熵LQ21,LQ22,LQ23,LQ24,LQ25,LQ26 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平均,得出边区旅游收入区位熵LQ2的值,其数据来源于各地历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数据.各地区及边区旅游收入区位熵变化趋势见表2~8.(3)计算边区旅游区位熵.将计算得到的旅游资源区位熵LQ1=1.078与旅游收入区位熵LQ2=3.013,进行平均,得到LQ=(LQ1+LQ2)/2=(1.078+3.013)/2=2.045 5,因此,边区的旅游区位熵为2.045 5,远远大于1,可初步得出边区已经存在旅游产业集群的结论.上面的计算可以知道渝东南黔江区旅游收入区位熵均值为0.600 2,最高值为0.763,因此下面的集群进一步识别中不予考虑.对边区各地旅游收入区位熵进行进一步计算,来判断边区各地产业聚集水平.这里判断的依据是:分别计算每个地区旅游产值占该地区GDP比重与该地区所在省旅游产值占该省GDP比重的比值LQpi及与我国旅游产业占GDP比重比值LQci,如表9~13所示,数据来源于边区各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社会与经济发展公报.如果LQpi、LQci都大于1,则可初步认定该地区存在旅游产业聚集水平高,是边区产业集群重心;如果LQpi,LQci 中有一项大于1,则可认为该地区存在产业聚集现象,产业集群还在形成之中,仍需进行集群培育,才能形成旅游产业集群.通过对边区旅游产业整体区位熵及边区各地旅游产业集群区位熵的计算,笔者发现:边区旅游产业整体区位熵LQ=2.045 5>1;边区张家界市旅游收入区位熵LQpi、LQci的9年均值分别为7.4和8.5,且历年区位熵值都大于1;边区湘西州旅游收入区位熵LQpi,LQci的8年均值分别为1.34和1.59,且于2004年前后,区位熵值开始大于1;边区怀化市旅游收入区位熵LQpi,LQci的7年均值分别为0.716和0.887,且从2005年至今,LQci的值都大于1,但LQpi值均小于1;边区铜仁市旅游收入区位熵LQpi,LQci的5年均值分别为0.409和1.072,2006年至今,LQci均大于1,但LQpi值一直小于1;边区恩施州旅游收入区位熵LQpi,LQci的5年均值分别为0.472和0.616,但从2006年至今,LQci均大于1,从2007年开始,LQpi均大于1.因此,边区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了地理空间高度的聚集现象,张家界旅游产业聚集水平最高,是边区旅游产集群的重心;湘西旅游产业聚集水平提高快,是边区旅游集群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们在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它地区旅游产业聚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集群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相关文献】[1]MICHAE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90.[2]符正平.论产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0-26. [3]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王兆峰.旅游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82-83.(责任编辑陈炳权)。
《2024年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范文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则成为了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本文以湖南地区为例,探讨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现状、特点及其对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现状湖南作为我国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
其典型表现包括多个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大量文化企业的空间集聚、文化资源的高度集中和有效的空间布局。
湖南在电视、出版、电影、戏剧等文化产业领域表现突出,如长沙的马栏山片区已经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影视文化集聚区。
三、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特点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集群效应:在地理位置上,文化企业和文化活动倾向于集中在一些特定区域,如湖南的文化园区和文创产业街区。
这些集群在规模、组织和管理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2. 资源共享:集聚区的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的机制,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共享,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3. 产业链完善:文化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内容创作到产品开发、销售和推广等环节都有相应的企业参与,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四、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湖南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地区文化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其次,空间集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物流等,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还为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升了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五、结论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地区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现状和特点,可以看出其对于提高地区经济实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引言:旅游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南省作为中国内地的一个典型省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然而,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如何,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以湖南省为例,探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一、湖南旅游资源与区域经济湖南地处中国中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橘子洲、岳麓山、张家界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湖南省还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如岳阳楼、长沙孔庙等。
这些旅游资源的存在为湖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二、湖南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湖南旅游产业是该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首先,旅游业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都会受到旅游业的影响,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也为相关产业创造了就业机会。
其次,旅游业的兴起使得湖南的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例如,湖南的张家界国际歌剧艺术季和橘子洲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为湖南的文化和艺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旅游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当地的基础建设。
例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湖南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提高了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三、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虽然旅游产业对湖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利用不均衡。
湖南省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但有些县市的资源利用率却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发展机遇被浪费了。
其次,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程度不高。
除了旅游业以外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旅游业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再次,旅游业的发展导致了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大量的游客涌入导致了景区过度开发,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破坏。
四、提升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为了提升旅游产业与湖南省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基于区位熵的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以湖南省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㊀2019,31(4):117 122ActaAgriculturaeJiangxi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http://www.jxnyxb.comDOI:10.19386/j.cnki.jxnyxb.2019.04.22基于区位熵的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以湖南省为例刘娜,喻瑶∗㊀㊀收稿日期:2018-10-29作者简介:刘娜,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房地产经济㊂∗通讯作者:喻瑶㊂(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㊀要:以湖南省为例,选取了经济㊁人口㊁农业和城市化中的12个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了湖南省2005 2016年耕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耕地变化的作用机制;其次运用土地利用弹性系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对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为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了依据㊂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变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其中2008 2009年间增幅最大㊂(2)在耕地变化的12个影响因子中,灰色关联度值最高的是农业人口㊂(3)自2009年后湖南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低㊂(4)湖南省14个地级市中,长沙㊁湘潭㊁岳阳3个城市区位熵值介于0 1之间,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影响较小㊂关键词:耕地变化;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区位熵中图分类号:F301.2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1-8581(2019)04-0117-06RelationshipbetweenCultivatedLandChangeandEconomicDevelopmentBasedonLocationEntropy:ACaseStudyofHunanProvinceLIUNa,YUYao∗(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Abstract:Atotalof12factorsrelatedtoeconomy,population,agricultureandurbanizationwereselected,and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cultivatedlandchangesinHunanprovincefrom2005to2016wereanalyzedbyusinggreyrelationdegreemod⁃el.Therelationshipbetweencultivatedlandchangeandeconomicdevelopmentwasexploredbymeansoflanduseelasticitycoeffi⁃cientandlocationentropy.Theresultsindicatedthat:(1)thechangesincultivatedlandofHunanprovincedecreasedfirstandthenincreased,anditsincrementduring2008 2009wasthebiggest;(2)amongthe12factorsaffectingcultivatedlandchan⁃ges,theagriculturalpopulationhadthehighestgreyrelationdegree;(3)sincetheyear2009,theintensityoflanduseinHunanprovincehasbeenrelativelylow;(4)in14prefecture-levelcitiesofHunanprovince,thelocationentropiesofChangsha,Xiang⁃tanandYueyangwerebetween0and1,showingthattheeconomicdevelopmentinthesecitieshaslittleinfluenceonthechangesincultivatedland.Keywords:Cultivatelandchange;Economicdevelopment;Greyrelationdegree;Locationentropy㊀㊀耕地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还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任[1-4]㊂科学合理推进耕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是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5]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人口数量日趋增长,耕地资源处于紧张态势[6]㊂经济快速发展与耕地急剧减少之间的矛盾尖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将是影响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㊂我国学者对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7-8]㊂学者们普遍认为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诱因之一是经济发展,表现出耕地面积随经济发展而减少的趋势㊂有学者认为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有学者对部分地区的研究显示,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指数递减趋势[9]㊂也有学者认为,耕地面积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出类似于库茲涅茨的倒 U 形曲线特征,如曲福田等[10]对天津和山东㊁杨桂山[11]对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耕地面积流失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验证了类似库茲涅茨曲线的存在㊂如何在保障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障耕地红线,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12]㊂本文以湖南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了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㊁土地弹性系数,探究了耕地利用的集约度㊁区位熵探讨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保护耕地资源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应参考㊂1㊀研究区域概况湖南幅员辽阔,地处东经108ʎ47ᶄ 114ʎ15ᶄ,北纬24ʎ39ᶄ 30ʎ08ᶄ,位于长江中游㊁洞庭湖以南,是我国东南腹地㊂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1位㊂地貌以山地㊁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㊂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㊂全省辖13个市㊁1个自治州㊁122个县(市㊁区)㊂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822.0万人㊂其中,城镇人口3598.6万人,城镇化率52.75%,比上年末提高了1.86个百分点㊂2016年末地区生产总值为31244.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78.4亿元,增长了3.3%;第二产业增加值13181.0亿元,增长了6.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85.3亿元,增长了10.5%[13]㊂湖南省因矿产丰富㊁矿种齐全,素有 有色金属之乡 和 非金属矿之乡 之称㊂2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㊀数据来源本文所需数据主要包括湖南省及湖南省下辖14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数据㊂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 2017年‘湖南统计年鉴“㊁‘湖南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网站㊂2.2㊀研究方法2.2.1㊀灰色关联分析(GRA)㊀灰色关联分析属于邓聚龙教授首创的灰色系统理论,其主要思想是依据特征序列与关联序列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判断因素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反映曲线间的关联程度,对系统的发展态势进行动态量化分析[14]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特征序列和关联序列的确定㊂文章的特征序列为耕地面积,各影响因素为关联序列,分别用Y0和Xi,i=1,2, ,12表示㊂(2)原始数据标准化,又称数量的无量纲化,本文采用极值法计算㊂采用极值法计算时,应先辨别关联序列的正逆指标,即第i个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为Xij,则标准化公式为[15]:当指标呈正效应时,公式为:Yij=Xij-minXijmaxXij-minXij(1)当指标呈正效应时,公式为:Yij=maxXij-XijmaxXij-minXij(2)式中:minXij为指标的下限值,maxXij为指标的上限值㊂当Y=1时,指标代表的项目达到最佳状态;相反,当Y=0时,达到最差状态㊂(3)计算关联系数㊂表征两个被比较序列在某一时刻的紧密程度,其范围为(0,1),引入系数ζ㊂公式为:Z0i(k)=Δmin+ζΔmaxΔi(k)+ζΔmax(3)式中:ζ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0,0.5],本文分析中取值为0.5;Δmin为各数列与参考数列值的差的最小值,Δmax为各数列与参考数列值的差的最大值,Δi(k)为各数列与参考数列值的差(绝对值)㊂(4)灰色关联度的计算㊂公式为:r0i=1nðnk=1Z0i(k)(4)式中:r0i为特征序列X0与关联序列Xi的关联度㊂(5)指标灰色关联度排序㊂根据各影响因素与耕地面积之间灰色关联度r0i的大小排序,衡量耕地面积变化与各因素之间的密切关联程度㊂灰色关联度值越大,表明关联程度大,反之,越小㊂2.2.2㊀土地弹性系数㊀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变动的敏感程度㊂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16]㊂本文主要研究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采用耕地面积年减少率与GDP年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来反映土地利用集约性和可持续性的变化情况㊂土地利用弹性系数Z的计算公式:Z=(ΔX/X)/(ΔY/Y)ˑ100%(6)式中:Z为土地利用弹性系数,X为耕地减少总量,ΔX为耕地年减少量;Y为GDP增加总量,ΔY为GDP年增加量㊂2.2.3㊀区位熵㊀区位熵用于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811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1卷空间分布情况㊁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体现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16]㊂本研究将区位熵运用于分析湖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程度㊂LQij=Xij/ðni=1XijYij/ðni=1Yij(7)式中:Xij为第i个市第j年耕地减少量,Yij为第i个市同时期GDP的增加量;LQij代表第i个市第j年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区位熵值㊂3㊀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1㊀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如图(1)所示:湖南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同步增长或递减趋势㊂总体特征为先减少后增加,最后逐渐平稳的状态㊂2005 2008年,耕地面积由381.60万hm2减少至378.95万hm2,共减少2.65万hm2㊂2008 2015年,耕地面积由378.94万hm2增长至415.35万hm2,共增长36.41万hm2㊂其中,2008 2009年间耕地面积增长迅速,变化最为强烈,由2008年的378.95万hm2增加到413.50万hm2,共增加34.55万hm2,占总增加面积的95%㊂其余年份仅有小幅度增加,耕地变化整体呈平稳状态㊂湖南省自2007年7月1日起进行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由于调查标准㊁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得到的数据更加全面㊁客观㊁准确,因此,耕地面积相对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变化幅度大,数量增加多㊂人均耕地面积在2009 2010年间下降幅度较大㊂图1㊀湖南省2005 2016年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3.2㊀湖南省耕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3.2.1㊀影响因子选取㊀经济发展㊁城市化进程加快㊁人口增长以及开发区建设等多种因素使得湖南省耕地数量减少,但由于增减挂钩等多项耕地保护政策的实行,耕地面积有小幅增加㊂因此,综合湖南省具体情况和相关研究成果,依据行文思路与要求,指标数据可得性㊁灵敏性和可量化原则及客观反映区域耕地变化的趋势和问题,将人均耕地变化量(Y)作为因变量反映耕地数量的变化,选取总人口㊁城市化率㊁GDP等12个与耕地变化相关的因子来研究其对耕地变化的影响㊂影响因子如表1所示㊂表1㊀湖南省耕地变化影响因子目标层指标名称人口因素总人口X1/万人农业人口X2/万人经济因素GDPX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X4/元第三产业增加值X5/亿元城市化因素建成区土地面积X6/km2城市化率X7/%农业因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8/元农业机械总动力X9/万kW农业总产值X10/亿元粮食总产量X11/t农作物播种面积X12/万hm23.2.2㊀基于GRA的耕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㊀湖南省耕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增加年份较减少年份持续时间长,故本文中划分正负效应指标主要考虑对耕地面积增加所产生的影响,正效应指标表明指标值越大影响越大,负效应则相反㊂在12个影响因子中,其中正效应指标:农业人口㊁农业机械总产值㊁农林牧渔总产值㊁地区生产总值㊁固定资产投资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㊁农作物播种面积㊁粮食总产量;负效应指标:第三产业总产值㊁城市化率㊁建成区土地面积㊁总人口㊂通过公式(1)㊁(2)㊁(3)㊁(4)的计算,得到表2中12个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值㊂一般而言,关联度值在0.6以上才能说明两者具有关联度㊂由表2可知:与耕地变化具有关联度的共有8个因子,其中:农业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㊂科技的发展㊁收入的增加使得大多农户愿意投身于农业活动中㊂同时,我国推行相关政策保护农民的权益,加强对农业相关知识的宣传,鼓励大家从事农业活动,给予农户更多的帮助与扶持㊂4㊀湖南省耕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与耕地变化关联度排名911㊀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娜等:基于区位熵的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 以湖南省为例前3的为农业人口㊁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林牧渔总产值,三者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耕地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对耕地变化的影响仅次于农业人口㊁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林牧渔总产值,其关联度值达0.713,所以本文着重研究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表示)与耕地变化的相互关系㊂表2㊀耕地变化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度值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度值农业人口/万人0.727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0.723农林牧渔总产值/亿元0.714地区生产总值/亿元0.713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0.70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691农作物播种面积/万hm20.659粮食总产量/万t0.655第三产业产值/亿元0.458城市化率/%0.432建成区土地面积/km20.412总人口/万人0.4114.1㊀耕地年减少率和GDP年增长率的关系湖南省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在总体相关的背景下,还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㊂受宏观经济背景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用于非农业建设,其经济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后才能体现,即具有一定的时滞性㊂因此,以GDP变化率和耕地变化率为主要分析指标具有一定的说服力㊂湖南省耕地年变化率波动最大的年份是2008 2010年,其余年份处于平稳状态,而GDP增长的波峰期出现在2007和2010年,年增长率均为0.228(图2)㊂由表3可知:2005 2008年,湖南省土地利用弹性系数变化基本为0,说明耕地锐减的势头基本得到基本控制㊂2009 2016年,土地利用弹性系数从0.695下降至-0.012,其中2011和2015年土地利用弹性系数虽回跌至0,但总体而言,湖南省土地利用弹性系数波动较明显,这表明耕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较低㊂图2㊀耕地年减少率和GDP年增长率的关系表3㊀湖南省2005 2016年土地利用弹性系数变化年份耕地年减少率/%GDP年增长率/%土地利用弹性系数200500.17402006-0.0070.166-0.042200700.2280200800.226020090.0910.1310.69520100.0010.2280.004201100.227020120.0020.1270.01620130.0010.1120.00920140.0010.0990.010201500.06902016-0.0010.082-0.0124.2㊀湖南省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区位熵文章通过区位熵的计算,探讨湖南省14个地级市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㊂本文将研究时长划分为3个时段,分别是2005 2008年㊁2009 2012年㊁2013 2016年;将区位熵计算结果划分为3种类型,即区位熵ɤ0㊁0<区位熵<1㊁区位熵ȡ1㊂2005 2008年各城市的区位熵均为正值(表4)㊂其中区位熵介于0 1之间的有5个城市,按区位熵大小依次排列分别是常德市㊁株洲市㊁湘潭市㊁岳阳市和长沙市;这表明经济发展并不是以牺牲耕地面积为代价;5个城市区位熵均值为0.861,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下;区位熵ȡ1的共有9个城市,按区位熵大小依次排列分别是张家界市㊁湘西自治州㊁益阳市㊁郴州市㊁邵阳市㊁怀化市㊁永州市㊁衡阳市和娄底市㊂区位熵值最大的是张家界市,区位熵值为4.103㊂经济的飞速发展㊁耕地利用的非农化造成耕地面积的大幅减少,这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也较大㊂2009 2012年间湖南省耕地面积总体上升,但部分城市因发展经济不得不占用部分耕地,故区位熵呈现正负两种状态㊂区位熵ɤ0的城市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长沙㊁湘潭㊁张家界市,这4个城市的区位熵均为负值,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新修道路㊁扩建城市以及其他基础建设不得已的占用了一些耕地㊂区位熵介于0 1之间的只有郴州市,区位熵为0.365,这表明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基本影响程度不大㊂区位熵ȡ1的有10个城市,分别是湘西自治州㊁益阳市㊁怀化市㊁永州市㊁娄底市㊁岳阳市㊁常德市㊁株洲市㊁邵阳市㊁衡阳市㊂其中区位熵值最大的是湘西自治州,区位熵值为5.102,远远超过其他6个城市的区位熵㊂2009021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1卷2012年14个城市区位熵均值为1.442,故经济的发展对耕地面积的影响较大㊂2013 2016年这一研究时段较其他2个研究时段,耕地变化处于较平稳状态,耕地面积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小㊂区位熵ɤ0的共有5个城市,分别是衡阳市㊁岳阳市㊁张家界市㊁益阳市㊁永州市㊂区位熵最小的是张家界市,区位熵值为-4.215,说明这5个城市在4年间经济的发展对于耕地面积的增加有推动作用㊂0<区位熵<1的有且只有长沙一个城市,区位熵值为0.975㊂区位熵ȡ1的共有8个城市,分别是株洲市㊁湘潭市㊁邵阳市㊁常德市㊁郴州市㊁怀化市㊁娄底市㊁湘西自治州,这些城市大都位于湖南西边,经济发展速度较东边城市缓慢,后期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二三产业较第一产业发展快,经济发展阶段不得不占用相应耕地,故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较大㊂由图3 图5可知:长沙市㊁岳阳市以及湘潭市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影响较小,经济的发展虽消耗了大量的耕地资源,但增减挂钩及其他耕地保护政策的推行使得耕地变化基本不受影响㊂而邵阳市㊁怀化市㊁娄底市和湘西自治州区位熵值一直保持ȡ1且数值较大,表明这4座城市经济发展对耕地影响程度一直较强㊂区位熵小于0的城市分布不是很稳定且在研究后期2013 2016年间存在城市较多,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注重耕地的保护㊂表4㊀2005 2016年湖南省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区位熵地区区位熵2005 2008年2009 2012年2013 2016年湖南省1.0001.0001.000长沙市0.635-0.340.975株洲市0.9271.5592.991湘潭市0.915-1.0573.170衡阳市1.0571.246-1.537邵阳市1.2141.5332.014岳阳市0.8791.591-0.808常德市0.9511.5391.170张家界市4.103-1.810-4.215益阳市1.5643.251-2.178郴州市1.4680.3653.108永州市1.1382.345-3.393怀化市1.1732.5994.965娄底市1.0392.2652.878湘西州2.0025.1024.8025㊀结论与建议(1)2005 2008年耕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且在2008 2009年间呈急剧增加态势㊂这是因为湖南省自2007年开始进行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数据比以往更加精确㊁全面,故数量增长比率快㊂图3㊀2005 2008年湖南省区位熵分布图4㊀2009 2012年湖南省区位熵分布图5㊀2013 2016年湖南省区位熵分布㊀㊀(2)在湖南省耕地变化12个影响因子中,有8121㊀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娜等:基于区位熵的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 以湖南省为例个因子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关联度程度由高到低为:农业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㊂经济因素和农业因素是影响湖南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㊂随着湖南省经济的发展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耕地减少现状得到一定的改善㊂(3)包括省会城市长沙在内的湘东一些较发达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㊁政策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能兼顾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而湘西一些较不发达城市,如怀化㊁娄底㊁湘西自治州,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得不占用部分耕地,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强㊂(4)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湖南省农业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㊂采取耕地保护措施,使耕地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是十分必要的㊂(1)政府通过对‘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提升全民耕地保护的自觉性㊂(2)加大耕地补偿机制,对农户进行政策㊁技术㊁资金等多方式补贴,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㊂(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旱㊁抗洪能力;同时,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管道系统等固定设施在农田装备中的比重,提高劳动生产率㊂参考文献:[1]张冠华,张平仓,张晓峰.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7,38(5):47-51.[2]曹银贵,周伟,乔陆印,等.青海省2000 2008年间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40-46.[3]黄馨乐,周兴.区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贵港市辖区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4):123-127,133.[4]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63(6):553-558.[5]FritzS,SeeL,MccallumI,etal.Mappingglobalcroplandandfieldsize[J].GlobalChangeBiology,2015,21(5):1980-1992.[6]谈明洪,吕昌河.城市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52-58.[7]潘佩佩,王晓旭,杨桂山,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质量时空变化格局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4):65-70.[8]王忠俊.西安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3,59(3):197-199.[9]李兆富,杨桂山.湖州市50年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2):128-131.[10]曲福田,吴丽梅.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J].资源科学,2004(5):61-67.[11]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启示[J].地理学报,2004,59(增刊1):41-46.[12]高金兰,马晓群,张庆国,等.安徽省粮食单产趋势变化及主要经济因素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08-115.[13]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14]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空间[J].模糊数学,1985(2):1-10.[15]张凤太,苏维词,周继霞.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8(7):1249-1254.[1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7]张佑印,顾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4):155-159,172.(责任编辑:管珊红)221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1卷。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以湖南省为
例
旅游产业集聚度是指在特定地区或区域内,旅游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
它反映了旅游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程度和影响力。
对旅游产业集聚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旅游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1.数据收集:收集湖南省内各地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例如旅游企业数量、旅游从业人员数量、旅游综合收入等。
同时也需要收集地理空间上的数据,例如地理位置、区域面积等。
2.构建指标体系:根据数据收集的结果,构建适合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指标包括企业密度、从业人员密度、收入密度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重的确定。
3.计算区位熵:根据指标体系,计算各地的区位熵。
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
H = -∑(pi * log(pi))
其中,pi 表示第 i 个区域的相对指标值。
4.制图展示:将计算得到的区位熵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使用地图形式显示各地的集聚程度。
颜色深浅可以反映集聚程度的高低,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湖南省各地旅游产业的集聚情况。
5.结果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结果分析,找出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和集聚度较低的地区。
分析其原因,如是否有特定的旅游资
源、政策优惠、产业链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能够通过量化指标的计算和可视化展示,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旅游产业在湖南省内的集聚情况,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提供方法的借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熵评价研究
摘要:湘西州作为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本文利用区位熵计算公式,运用2010-2019年湖南省各地级市第三产业的区位熵值,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湘西州和湖南省其他市级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性提出了促进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第三产业; 区位熵值 引言第三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第三生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有效的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市场活力,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从“一、二、三”模式发展成为“二、一、三”,进而又发展到“三、二、一”模式,2018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探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大量涌现。
早在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律,这一定律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最开始集中在第一产业最后会依次转移到第三产业上。
库茨涅茨在配第和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二十多个国家的数据,对第三次产业产值在GDP 中的比例关系和劳动力分布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陈望学(2017)基于因子分析得出对湘西州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2] ;王润球(2002)对湘西州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出应使旅游业和生态农业成为湘西州的支柱产业,使围绕发展旅游及其相关服务的第三产业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3];赵阳(202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湘西州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并且第三产业对贫困地区湘西州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4]。
梁庆文(2000)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了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保持经济适度经济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就业增长”的结论[5]。
杜传忠、李建标(2001)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认为“现阶段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供给大量增加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合理选择产业李 能 雷亿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熵评价研究项目基金:研究生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dy20070) 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TLV2010)作者简介:李能(1998—),男,汉族,湖南湘乡人,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通讯作者:雷亿辉(1980—),女,汉族,湖南娄底人,博士,副教授。
基于熵权TOPSIS的湖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熵权TOPSIS的湖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边奇峰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6)003
【摘要】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
系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包括旅游核心竞争力和旅游基础竞争力2个一级指标,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接待能力、经济竞争力、城市文化氛围竞争力、交通及通信业竞争力、环境质量竞争力7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利用熵权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通过TOPSIS法利用逼近理想解的技术确
定评价对象的排序,划分为三级梯队,对湖南省14个市州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
评价,并提出发展策略.
【总页数】6页(P43-48)
【作者】边奇峰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湖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J], 赵先超;周跃云;张旺;郭任
2.基于PCA的山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J], 邓椿;董洁芳;郑晶晶
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广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J], 李加军;吴雅骊
4.基于熵权TOPSIS的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J], 刘杨; 张敏; 马远军
5.广西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研究——基于熵权TOPSIS方法 [J], 赵文超; 曾弋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产业集群视角研究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力作——读王兆峰教授新著《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
旅 游 产 业结 构 升级 优 化 的模 式 , 出旅 游 产 业 集 群 主 要 依 靠 指
其 核 心 动 机 制 、 内部 动 力机 制 和 外 部 动 力 机 制 推 动 旅 游 产 业 结 构 的升 级 优 化 ( 中 , 心 动 力 机 制 是 产 业 集 群 知 识 溢 其 核
出 的创 新效 应 , 内部 推动 机制 是 集 群 规 模 效 应 所 形 成 的 市 场 效 应 和 品牌 效 应 , 部辅 助 动力 机 制 是 集 群 社 会 资 本 所 带 来 外
二 、 证 严谨 周 密 。 方面 的变迁 解 述 旅游 产 业 结 构 变 迁 的 实 现途 径 : 析 分
了影 响 旅游 产业 结 构 变 迁 的 因素 , 就 旅 游 产 业 结 构 出 现 失 并
调 和 老 化 的状 况 , 面 、 全 系统 地从 产业 集 群 的角 度 , 究 得 出 研
竞 争 力对 比状 况 , 并具 体 就 湖南 省 的旅 游 产 业 发 展 态 势 进 行
了剖 析 。为 湖 南省 尤 其 是 湖 南 湘 西 地 区 的 民俗 风 情 旅 游 品 牌的提升, 为将 旅 游产 业 集 群理 论 落 实 到 湘 西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道 路 之 中 , 出 了基 于产 业 集群 的旅 游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优 化 的 提 对 策 有很 强 可 操作 性 。
一
额 分 析法 (S 对 张 家 界 旅 游 产 业 的 结 构 效 益 进 行 实证 分 S M)
析 , 其 是基 于 遗 传算 法 的 理 想 区 间 评 价 模 型 、 E 等 方 法 尤 D A 是 本 著作 在 方 法 上 的一 大创 新 。运 用 数 理 实 证 方 法 使 用 了
基于熵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熵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摘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当前热点问题之一,利用熵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持续性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基于熵理论,本文从旅游产业集群中表现出的熵的具体形态入手,认为坚持开放性是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此结合当前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熵旅游产业集群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而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创建旅游产业集群并发挥集群效应,逐渐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旅游产业集群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作为旅游相关企业及机构的空间集聚现象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郭峦,2009)。
本文将熵理论引入到旅游产业集群系统中,为实现旅游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熵理论概述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于1865年在热力学研究中首先提出了熵的概念。
熵是描述热力学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系统的混乱程度即无序程度的量度(沈小峰等,1987)。
后经普里戈金(Prigogine)将熵的概念引入耗散结构理论并建立了熵的变化表达式,即:dS=deS+diS (1)式(1)反映了整个系统的熵变情况。
其中dS表示系统的总熵;deS表示熵流,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所引起的熵的变化;diS表示熵产生(也称为熵源),是由系统内部不可逆过程产生的熵。
整个系统的熵变化就是熵流与熵产生两者之和。
按照克劳修斯的熵增加定律可知:孤立系统的熵因与外界无相互作用,系统的不可逆过程总会引起熵产生(热力学原理保证熵产生为正,diS≥0),即熵增加而引起系统的无序度增加。
对于孤立系统而言,熵流的值为零,对于非孤立系统而言,熵流的值可为正也可为负;当熵流为零时,系统的总熵就等于熵产生,系统内的熵产生大于零而使系统无序度增加,当熵流为负时,可使系统的总熵减少,从而使系统的有序度增加,反之则会使系统的无序度因总熵增加而增加。
《2024年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范文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篇一一、引言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空间集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交流与传播,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湖南地区为例,对其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历程、特征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据此提出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二、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背景与历程湖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
从最初的零散分布到现在的集中发展,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优化升级阶段。
三、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特征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整合能力强,各类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二是产业链完善,形成了一系列文化产业链,涵盖了创作、制作、传播等多个环节;三是集聚效应显著,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四、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其次,部分地区文化产业人才短缺,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再次,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不够深入,影响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促进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对策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加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四是强化区域合作,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六、结论通过本文通过对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资源、促进了交流与传播,还提升了文化竞争力。
《2024年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范文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篇一一、引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不仅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湖南地区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其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特性和规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以湖南地区为例,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湖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湖南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以长沙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
三、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内涵与特征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指的是在特定地理空间内,相关文化产业集中分布、相互关联的现象。
其特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地域集中、产业集群的内部关联性、资源的高度整合等。
空间集聚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现状分析湖南地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现象明显,以长沙为中心,形成了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多个子产业的文化产业集群。
这些子产业在地域上相互靠近,形成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同时,湖南各地市也根据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如湘西地区的旅游文化、湘南地区的民间艺术等。
五、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因分析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
政策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需求推动了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技术创新则提高了文化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人才集聚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六、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问题与对策在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过程中,湖南地区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舒敏(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一、引言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产业发展必经的过程,是提升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19世纪韦伯的著作《工业区位论》。
国外学者率先将产业集聚理论运用到旅游研究领域,S Nordin 等(2003)研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认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与旅游产业集聚紧密相关[1]。
Kalnins 等(2001)通过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有利于企业提高绩效[2]。
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从研究内容看,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旅游产业集聚概念、特点及形成机制研究。
冯卫红(2008)提出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是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3]。
赵华和于静(2016)基于研究数据测算分析了山西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和经济效应[4]。
第二,旅游产业集聚测量、评价及分析。
学者多使用定量方法测算某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结合定性分析评价其集聚水平和发展现状。
如史文斌等(2007)使用AHP 法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相关指标模型和评价体系[5]。
邓宏兵等(2007)使用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法探讨了中国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问题[6]。
曲景慧(2016)、谢露露等(2018)、邴振华等(2010)、晋秀龙等(2017)分别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产业基尼系数、钻石模型、区位熵方法进行产业集聚效应相关研究[7][8][9][10]。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区域合作对长三角四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效应的研究,但较少关注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度时空差异。
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熵方法,测量安徽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同时对比分析长三角区域四省市旅游产业集聚差异,对安徽省内16个地市旅游产业集聚现状进行动态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区域概况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濒江近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自然资源。
基于区位商的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度评价
和竞争力情 况 , 可 以 作 为 湖 南 省 旅 游 产 业 发 展政策 、 产 业 布 局 和 结 构 升 级 优 化 的 重 要 依
据之一 。
总收 入 高 达 2 2 3 4 . 1亿 元 , 以2 0 0 5年 为 基 期 , 2 0 1 2年 旅 游 业 收 入 增 长 率 高 达 3 9 2 . 5 0 %。 湖南 旅 游业 收 入 的 增 长 从 侧 面 反 映 出 随 着 湖
南社 会经济 的发展 , 旅 游产业 发展态势强劲 。
考价值 。
二、 区位 商模 型 构 建 与 数 据 来 源说 明
( 一) 区位 商 理 论
L Q=
L ) / L )
, 其中 i =1 , …, m; j =1 , …, n
上 式 中 , L Q为 区位 , 产 业 一 基 于 区 位 商 的 湖 南 省 旅 游 产 业 集 聚 度 评 价 阎 友 兵商 文 小 连 地区 i 鞋
域; 省 内旅游产 业集 聚水平 不均衡 ; 张家界 、 湘西 、 长沙 、 湘潭、 益 阳、 郴 州 的旅 游产业集 聚度高 , 为 区域旅
游产 业集聚 区。最 后提 出相关建 议 , 以促 进湖南省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旅游产 业;集聚度 ;区位商 ;竞争态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1 0 1 2 ( 2 0 1 4 ) 0 3 _ 一 0 0 8 3 _ _ 0 6
一
、
背 景
测 度 区域 产 业 结 构 , 并 实 证 研 究 陕 西 省 产 业
基于区位熵的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实证研究:以云南为例
— 55 —基于区位熵的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实证研究:以云南为例[摘 要]集聚发展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提高要素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利用区位熵的研究方法,以云南省为例,对2000年~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现状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指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波动周期短、产业竞争激烈、集聚发展的空间差异化明显、高等级景区与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关联等特征。
相关启示:利用产业规划以平抑波动和促进均衡、探索区域发展的“竞和模式”、增加高等级景区以有效提高旅游产业集聚度,增强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区位熵;空间差异[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82(2018)04-0055-06一、引言近年来,各地纷纷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积极扶持,加快发展。
截至2016年,全国31个省市均提出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支柱产业,客观上促使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产业是一个涵盖食、宿、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各个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不但能够满足旅游者全方位的需求,而且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进而增强旅游者的满意度,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以云南省为代表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发展起步早,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但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教育水平较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云南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利用旅游产业自身所具有的强综合性和关联性的特点,从增强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回顾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回顾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一般是指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出于资源禀赋、节省成本、共享市场等原因在某个地区集中在一起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率,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1]。
产业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人地关系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对产业集聚的研究源于企业集中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 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产业集聚问题 的研究产生于 19 世纪末,韦伯在 《工业区位论》 中就开始使用聚集的概念,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空 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国外学者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产业集聚 的概念。他们认为旅游产业集聚是指旅游产业高度 集中在一个特定地域内,旅游产业要素在这个范围 内不停聚集的一个过程。近年来,随着对区域旅游 产业的研究不断深入,产业集群和集聚理论越来越 多地被运用到研究当中。学术界对旅游产业集聚的 研究始于 20 世纪末,Porter 曾在“集群与新竞争经 济学”中提出,旅游业是最适合集群化发展的行业 之一。国外学者多以州或国家为案例对旅游产业集 聚进行实证分析。Jackson (2005) 以澳大利亚为 研究对象,对该国 4 个城市的旅游产业进行了实证 分析,认为集聚化发展可以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 力。Julie. F (2006) 以南非为例进行了旅游产业集 群竞争力强度分析,Julie. J (2006) 以及 Scoot .N (2008) 等分别以中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研究了旅 游 产 业 集 聚 的 内 部 竞 合 关 系 和 联 系 网 络 。 Chung (2001) 以美国德克萨斯州为案例地,对旅游企业 的集聚度与产业经济进行评价分析。国内关于旅游 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基 础理论研究。邓冰、俞犧和吴必虎 (2004) 对旅游 产业的集聚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马晓龙等 (2014) 以嵩县白云山为例,对旅游产业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进行测量。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
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是衡量
一个地区要素空间分布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特定空间中
要素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一个地区在高层次地区
集聚的概念、动力以及实践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 旅游产业集聚在概念与内涵上和工业产业集聚存在 较大差别,对旅游产业集聚的定义必须脱离工业产 业集聚强调产业纵向联系的认识范畴。第二,旅游 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研究。张河清等 (2010) 基于广 东省 21 个城市对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 势进行比较分析。冯卫红 (2009) 认为,旅游产业 集聚的形成是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 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及测度研究。王兆峰 (2009) 通 过量化分析从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系两个方面构建旅 游产业集聚识别方法体系。王凯 (2013) 以 31 个 省区为例,利用基尼系数、E-G 指数等对区域旅游 产业聚集与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谢燕娜、朱连奇 等 (2013)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四 种不同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区位熵指数法 在旅游集群的产业集聚度判定中应用广泛,邴振 华、高峻 (2010) 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 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研究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 聚水平,针对长三角区域旅游集聚发展提出建议。 何学海 (2017) 以贵州省各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 过运用区位熵理论和竞争态势模型,对贵州省旅游 产业集聚度及竞争态势进行了测算。本文运用区位 熵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湖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程 度,确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以后湖南 产业未来发展和优化提出参考。
的地位和作用。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
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分析旅
游产业在湖南省所处的地位,计算出的熵值越大,
则说明集聚效果越好,产业地位也就越高。
旅游区位熵指数计算公式:
LQi
=
eij ei
Ej E
其中,eij 表示 i 行业在 j 区域的产值;ei 表示 i
行业在整个区域的产值;类旅游企业的某项观测指
年、2010 年和 2015 年的旅游总收入、旅行社营业
收入、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旅游景区营业收入、湖 南省 GDP 以及全国 GDP 等作为研究数据。
三、区位熵计算与分析 (一) 湖南省旅游产业区位熵分析 本文通过选取湖南和全国的旅游总产值和 GDP 指标来进行旅游产业区位熵分析,结果详见 表 2。 从表 2 来看,2005 年、2010 年和 2015 年湖南 省旅游产业区位熵指数均大于 1,说明湖南省旅游 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有比较优 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人们的出行 欲望较强烈,这一趋势推动了湖南省旅游产业的发 展。湖南近几年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客流量大 增,旅游收入也随之增加。旅游总人数从 2005 年 的 7181 万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47331 万人,人数上 翻了 5 倍;旅游总收入从 2005 年的 453.57 亿元增加 到 2015 年的 3712.91 亿元,收入上翻了 7 倍。旅游 产业规模扩大,A 级景区总数从 2005 年的 68 家增 加到 2015 年的 292 家,增长了 3 倍;旅行社总数从 2005 年的 530 家增加到 2015 年的 835 家,增长了 57.55%;星级酒店从 2005 年的 388 家增加到 2015 年的 498 家,增长了 28.35%。 (二) 湖南省旅游产业各行业区位熵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湖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 本文将构成旅游产业的 A 级景区、星级酒店、旅行 社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各行业营业收入和湖南和全 国 GDP 为计算指标,计算各行业区位商指数。 1.A 级景区区位熵分析。本文选取湖南省和全
2018 年 4 月 总第 573 期 第 04 期
经济论坛 Economic Forum
Apr. 2018 Gen.573 No.04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
——以湖南省为例
文/蒋 倩
【摘 要】 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湖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以及旅游产业各行业的集聚程度, 挖掘湖南旅游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湖南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 键 词】 区位熵;旅游产业集聚;湖南省 【作者简介】 蒋倩,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地理。
的界定,统计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
文根据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中的统计,选取旅行
社、星级酒店以及旅游景区三项指标作为旅游企业
经济指标,选取旅游总产值和旅游各行业营业收入
作为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指标,选取 GDP 作为
经济发展总体指标,具体如表 1 所示。
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 2005
标的总体水平;Ej 区域 j 的生产总值;E 表示整个
区域的生产总值。LQi 值越大,表明该行业在区域
的集聚程度越高,当 LQ≥ 1 时,表明该区域的旅游
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形成了优势产业;当 LQ< 1
时,表明该区域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不高,与其他
强势产业相比没有竞争优势。
(二)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旅游产业的概念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