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形象塑造在周成龙古筝重奏作品中的探究

合集下载

戏曲元素在筝乐中的运用初探——以《夜深沉》为例

戏曲元素在筝乐中的运用初探——以《夜深沉》为例

7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4板一眼”(2/4拍),“一板三眼”(4/4拍)、“有板有眼”以及“无板无眼”等板式变化体,类似于西方的“变奏”“重复”等作曲手法。

戏曲音乐中的快板、散板、流水板等不同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在旋律和节奏上做出不同变化,每个板式都各具特点。

作曲家在创作《夜深沉》时,创造性的借鉴了京剧不同板式的曲调变化,从节奏、和声、旋律等多方面来进行变奏。

在京剧唱腔中,散板为主要的抒情段落,速度随唱腔内容、情绪的发展而变化,都是由一板三眼构成。

在乐曲的高潮、间奏、尾声等部分都有散板板式的元素,乐曲中的慢板部分采用不同的节奏型以及不同的演奏技法(滑音、轮值、刮奏等),突显出不同节奏节拍的对比。

为刻画虞姬人物内心矛盾,渲染戏剧性的音乐奠定了基础。

尤其模范京剧“紧拉慢唱”的效果,节奏的伸缩变化也是其中不可过缺的因素。

散板一开始就有一种张弛有度的感觉,更能体现出京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三)旋律唱腔的吸收腔调是体现戏曲的魂,而腔调的基础又是语言。

戏曲元素体现在器乐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唱腔设计,把当地语言的旋律性融入到戏曲旋律当中,戏曲唱腔则会体现出跌宕起伏。

作曲家将其移植到器乐中,使其夸张化,具有京味的旋律性自然会特别强。

古筝以韵补声独特的演奏技术,通过对技法的运用来表达古筝声腔化的效果。

王中山先生在改编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装饰音来表现京剧腔调,其京剧腔调的韵味主要体现在慢板的左手按音上。

1、在筝曲《夜深沉》中,运用了大量的倚音技巧,主要体现在慢板部分在谱例中运用了十一处倚音技巧,其作韵技巧意在模仿京胡的拉弦的滑音以及京剧“迂回”的唱腔,使得旋律婉转动听,从而更加深刻的体现京剧韵味。

在京剧的演唱中倚音所表现的效果与古筝的演奏效果类似,都是对主音进行修饰,将时值较短的小音穿插在主音之间,在演奏时需明确时值,不可托后面主音的时值打乱节拍。

2、滑音技巧也贯穿在整个乐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筝曲《夜深沉》的艺术特性及演奏分析

筝曲《夜深沉》的艺术特性及演奏分析

曲的调式开始不断变化,到58小节时,音乐的强度也开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也让人感到音乐充满了不确定性与轻飘感。

直到62小节,出现一组琶音让不稳定的和弦得到了解决,推动了音乐的高潮,为后续的快板部分起到了铺垫作用,让音乐呈现自然流畅的连贯性。

3、快板部分(65-123小节)快板部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65-98小节(小快板)第二部分是98-123小节(快板)。

前者的65-72小节以重复两次的不同演奏技法的主旋律为主,加上左手的三和弦作为重音,在轮指和鼓击的配合下,将速度、情绪和气势快速提升。

接下来的73-92小节中,大鼓停止,古筝开始独奏,音乐从角音转向羽音,快速指型和旋律的渐进推动情感叠加,快速下滑加强了京剧的韵味。

42和43小节以交替的拍子变换和语气的逐渐加强为特点,节奏不断上升。

接着的92-98小节中,大鼓回归,十六分音符迅速打鼓边,不断推进音乐节奏。

99-102小节中旋律的重复,前两个单音重音突出并强调,引领整个106小节开始,接着进入了快板,所有旋律都是重音,速度不断上升,并一直持续,相似的乐句运用快速指型反复循环,将整个曲子推向高潮。

4、急板部分(123-136小节)乐曲的收尾部分是急板,快板的旋律再次出现,开头和结尾重复出现的扫弦技法使音乐充满了坚定的感觉。

在结尾处,双手刮奏,右手往外甩,同时左手扫弦弹奏主和弦,音乐以激情的方式结束。

它再现了战争最后的惨烈场景,同时也给整个乐曲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二)旋律特点筝曲《夜深沉》的慢板中包含了8个乐句,每个句子的旋律都是基于开头曲调的自由变化和发展而来的。

第一句的旋律是整个乐曲性格的决定因素,比曲牌多4个小节,使用了十六分音符、附点等复杂的节拍,右手多次使用三指轮技法,左手则使用快按慢放等技法,使得音乐效果更加丰满。

第二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并运用了“换头”手法,两个句子的旋律主题不同,但是以相同的几个音符做结尾。

第三句重复了第二句,运用了“换尾”的手法,以相同的几个音符引出第四句。

探析古筝音乐在川剧乐队中的运用策略

探析古筝音乐在川剧乐队中的运用策略

16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4完成转调。

如下图所示,我们以D 调为基础调性和以图标的上一个调进行转调:调式名称D 调基础上转音以上一个调为基础转调弦序(由低到高)G 调升高每个音区的3升高D 调每个音区的35、6、1、2、3C 调升高每个音区的3、6升高G 调每个音区的32、3、5、6、1F 调升高每个音区的3、6、2升高C 调每个音区的36、1、2、3、5降B 调升高每个音区的3、6、2、5升高F 调每个音区的35、6、1、2、3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调式之间的关系,在转调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在转调过程中由于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音箱下有话筒扩音,那么音准如何保证。

这个就要用到像我们在专业曲目中临时转调需要调音的方式,用黑色的笔在琴弦上做标记。

这时需要先将21根琴弦全部调准为开场音乐调式442的音高,然后将转调需要用到的筝码留出足够的空间,先在D 调原位的筝码上打上黑点,然后再将调音后的位置打上黑点,再转回开场音乐需要的调式。

这样在整场川剧音乐需要时可以迅速调整筝码轻松完成转调,演奏员也可以通过每部川剧上百次的排练演出熟练掌握各个调式的弦序,注意在每一次的乐队校音时要留好足够的时间提前完成。

(二)如果一首乐曲片段需要进行一个或两个调式的转调或者只有一两句转调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将其他调式的音移调至现有的调式进行演奏,具体方法是由于在川剧伴奏音乐中同时需要双手配合演奏炫技的方式较少,我们就可以利用左手按弦至因未转调而琴弦上没有的音高来进行补充,这就需要演奏员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

比如川剧《诗酒太白》第四场第九曲李白在殿上趁着酒意让高力士为其脱靴的片段中,同样的音乐旋律不断反复没有停歇,但是进行了从G 调到D 调又到C 调的变化,如果古筝不能及时转调只有放弃这个音乐的演奏。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左手按弦的方式完成转换,我们用G 调演奏D 调的音乐片段时,本来的弦序5、6、1、2、3就变成了1、2、4、5、6,通过左手在2上按出3的音高来填补没有移动筝码而不存在的音3;G 调转到C 调也是同样,用移调的方法来看,也是将本来的弦序5、6、1、2、3转化成2、3、5、6、7,1音就需要在7上按出来完成。

浅论古筝演奏中“形”与“神”的统一

浅论古筝演奏中“形”与“神”的统一

浅论古筝演奏中“形”与“神”的统一作者:涂颖颖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4期【摘要】在古筝的演奏中,演奏技巧和音乐情感是相辅相成的。

在扎实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和分析乐曲的思想内容,并在演奏中充分表现出来,做到“形”与“神”的统一,才能完整的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关键词】技巧;情感;演奏升华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传统筝曲。

在近现代,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加入到了古筝乐曲的创作中来,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有一些乐曲打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排列,例如《幻想曲》、《西域随想》等等,还有一些古筝协奏曲,例如《临安遗恨》、《云裳诉》等,这些乐曲无疑扩展了古筝的表现力。

还有一部分古筝演奏家也加入到了古筝乐曲的创作中来,使得古筝的演奏技巧不断的创新和突破,例如《云岭音画》、《春到湘江》等等。

那么如何将这些乐曲演奏得优美动听,并能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如何将古筝的演奏达到“形”“神”兼备,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古筝演奏中的“形”古筝演奏中的“形”是指古筝的演奏技巧,就是运用古筝独特的演奏手法将乐曲的音符演奏出来。

其中包括右手演奏技巧、左手演奏技巧以及双手配合同时演奏的技巧。

(一)古筝的右手基本演奏技巧古筝的右手演奏技巧通常包括:托、劈、抹、勾、打、撮、摇指、刮奏、花指、扫弦、轮指等指法技巧。

托是拇指向外弹弦;劈是拇指向内弹琴弦;抹为食指向内弹琴弦;勾为中指向内弹琴弦;打为无名指向内弹琴弦;撮为大指和拇指同时向掌心方向弹两弦;小撮为食指和拇指同时向掌心方向弹两弦;摇指一般分为大指摇和食指摇,即用弹弦指快速持续的弹奏琴弦;刮奏即用食指做上行的五声音阶连续弹奏或拇指做下行的五声音阶的连续弹奏;花指则是指用拇指中快速的连续下行弹奏两个音以上;扫弦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快速向外扫弦;轮指是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在同一根琴弦上循环弹奏。

除了以上较为单一的演奏技巧形式外,还有需要各个手指配合的演奏技巧,例如:快四点,也称为套指,即中指、食指和拇指的轮流配合演奏,演奏形式为勾托抹托;此外还有单手琶音,即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按顺序演奏琴弦,速度通常要求中快速。

论如何提高筝曲《夜深沉》的演奏表现力

论如何提高筝曲《夜深沉》的演奏表现力

2020-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论如何提高筝曲《夜深沉》的演奏表现力王晓丽(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湾井镇中心学校,湖南永州425000)摘要:正确的音乐表现力能让演奏者有创造性地塑造音乐形象,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音乐表现力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

改编曲《夜深沉》是一首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它在兼顾新型演奏技术的同时还具有中民族特殊的韵味,能深入普通大众,产生共鸣。

结合本人的演奏心得,文章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和肢体动作、心理素质状态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做到提升演奏表现力。

关键词:古筝演奏;音乐表现力;演奏技术;心理素质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81-01一、前言筝曲《夜深沉》是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根据京剧曲牌《夜深沉》改编而成。

该乐曲通过精心的编排,将弹拨乐器古筝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是现今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音乐表现力越强,这首乐曲中所表达的内容就越丰富,其音乐也越具有感染人的力量,使演奏者在有限的音乐中表达出无限的感情。

下面结合本人的演奏心得,对如何提高筝曲《夜深沉》表现力的见解陈述如下。

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积累古筝相关的知识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知识和哲学素养对我们来说是认识作品的必要基础。

《夜深沉》是以昆曲《思凡》中《风吹荷叶煞》曲牌为基础,经过京剧琴师的加工改编而成,后由王中山先生改编成筝曲《夜深沉》。

经过改编的古筝独奏曲,包含了大量古筝左手的“按、揉、吟、滑”等技巧。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高质量的音乐表演不仅需要专业的音乐技能还需要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故演奏者应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看不同演奏家演绎的《夜深沉》吸取他们的精华,从而提高在音乐中的创作能力;也可以观看《夜深沉》的京剧牌子曲,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加深对曲子的理解。

根植传统,融通中西——浅谈古筝曲《秦土情》对陕西筝乐的继承与发展

根植传统,融通中西——浅谈古筝曲《秦土情》对陕西筝乐的继承与发展

根植传统,融通中西——浅谈古筝曲《秦土情》对陕西筝乐的继承与发展发布时间:2022-01-06T01:11:16.8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第24期作者:杨新月[导读] 古筝曲《秦土情》由著名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筝传人周展先生于2008年外出香港工作期间创作的,是他满怀着对故乡热土的思念,由心而发的创作。

杨新月北京市潞河中学附属学校 101121古筝曲《秦土情》由著名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筝传人周展先生于2008年外出香港工作期间创作的,是他满怀着对故乡热土的思念,由心而发的创作。

此曲旋律娓娓道来,扣人心弦,一经首演便引起热烈反响,现已是各类古筝赛事、音乐会上演率极高的作品之一,得到了业界同仁的认可和广大筝友的喜爱。

在古筝新作品百花齐放的时代,《秦土情》的成功推广与传统音乐界同仁们始终求索的“传统音乐该如何继承与发展”这一话题息息相关。

本文着眼于《秦土情》对陕西筝乐的继承与发展这一视角,试图分析《秦土情》如何传承并发展陕西筝乐以及分析该乐曲为民乐新作品带来的种种思考。

(一)陕西筝乐的历史背景一、秦筝的起源秦筝起源于秦地,是秦人的伟大创造,秦丞相李斯所写的《谏逐客书》一文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最早关于秦筝的文字描述。

关于它的创制者,先后有夔说、钟子说、蒙恬说等;关于时间,也有尧舜说、殷整甲时说、春秋说、战国说、秦时说等,其时间跨度达两千年之久。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公元前5世纪《乐记》中记载的殷整甲时一说。

秦筝具有光辉的历史,它形成于秦地民间,西北黄土高原丰厚的土壤哺育它成长。

唐代是秦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秦筝的制艺也得到高度发展,不仅出现了十三弦、十二弦筝、云筝、轧筝等不同形制的乐器,还侧重于追求形体上的美感,那时的秦筝成为了一种工艺品。

秦筝也成为文人雅士们争相歌颂的对象,唐诗中有近百位诗人的百余首作品提到秦筝。

诗言志歌咏言——周龙其人其乐

诗言志歌咏言——周龙其人其乐

一、周龙素描2011年4月18日,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脚本作者为瑟瑞斯·林·杰考布斯),荣获第95届普利策音乐奖,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华人作曲家。

普利策音乐奖,给周龙带来了令人瞩目的荣耀,为他丰硕的成果再添一抹金色的光环。

然而,早在普利策音乐奖获得以前周龙已是享誉海内外的华人作曲家。

他的音乐作品先后三十余次获得国际音乐奖项。

国内外乐评家总不吝啬笔墨来评论周龙及其音乐。

《洛杉矶时报》音乐评论家Mark Swed把周龙的作品描述为“光彩照人”,“色彩和意象令人叹为观止”。

《聚光灯杂志》编辑Elke Mermis评论:“他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中,是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惯用的声音和技巧传递给现代西方乐器和乐队的先驱。

他的创作视野造就了一种音乐,使西方乐器向东延伸,中国乐器向西延伸。

金湘先生在议周龙新作《迭响》时这样评价他的音乐:“龙的传人”!其作品既带有典型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兼容并蓄的风格,又扎根于非常厚实的东方诗言志歌咏言——周龙其人其乐■周杏理性主义传统之中;既含有中国老庄式的古典抽象美,又融入了西方近现代乐派某些审美意识。

我们从许多非常东方式的元素(诸如音色、节奏、旋法等)之奇妙的重新组合中,感受到了唐乐古风,又在庞大缜密的织体、精巧安排的音色、对比强烈的音响中看到了马勒、里盖蒂的影子,奇妙!这一切看似互不相干甚至互相矛盾,时间、空间差距甚远的种种,竟十分自然地融合为一,它就是这一个独特的周龙。

解瑂对他的音乐发出如此之感叹:“周龙一只耳朵能‘见到’颜色”,“他的音乐坚守着中国古典之精髓,用他的中国色彩抹出东方韵味。

”的确,对周龙人与音乐的评价都离不开“中国”二字,这不仅是地域的概念,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故土依恋的情怀。

中国,是周龙音乐灵魂的底色,“她”根植在周龙的每部作品中。

二、北大荒暴风雪中走出的青年周龙,1953年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艺术工作者,父亲是画家,中央戏剧学院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到上海将其父请到北京,创立舞台美术专业。

古筝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结合研究

古筝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结合研究

古筝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结合研究
左佩璇
【期刊名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1
【摘要】古筝作为我国典型的传统民族乐器,其相关音乐作品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类影视作品的重视,并将其运用到多种影视作品的实际场景中,在影视行业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相对于其他乐器,古筝的音色具有较强的独特性,这也是古筝音乐受到大众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

但是,就目前影视作品对古筝音乐的运用方式来看,影视作品与古筝音乐之间的结合情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对该现状的考虑,本文就古筝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结合进行研究,做好对古筝音乐自身特点、应用价值的把握,推动实现古筝音乐应用合理性的提升,从而在影视作品中更好地发挥出古筝音乐作品的价值。

【总页数】4页(P0028-0031)
【作者】左佩璇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
【相关文献】
1.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音乐与节奏有机结合的手段研究
2.论古筝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结合
3.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之r——中国传统乐器"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4.论古筝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结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戏曲元素在四首古筝作品中的应用及其艺术特色

戏曲元素在四首古筝作品中的应用及其艺术特色

戏曲元素在四首古筝作品中的应用及其艺术特色戏曲元素在四首古筝作品中的应用及其艺术特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戏曲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古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一员,也不乏将戏曲元素运用其中的优秀作品。

本文将介绍四首古筝作品,探讨其中戏曲元素的应用,并探究其艺术特色。

首先,我们将从古筝曲《梅花三弄》中探索戏曲元素的应用。

《梅花三弄》是一首流传广泛的古筝名曲,该曲描绘的是一个传统戏曲剧目中的故事情节,通过音乐表达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曲子激昂有力,华丽瑰丽的编曲手法将戏曲角色的悬念与情感衬托得淋漓尽致。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通过演奏技巧,将各个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情感状态准确地表达出来。

熟练的演奏者能够通过音色的转换,使乐曲更加生动逼真,令人陶醉其中。

其次,我们来探究古筝曲《夜深沉》中的戏曲元素。

《夜深沉》是一首意境深远的曲子,通过古筝的琴音,将人们引入一个寂静的夜晚,观众仿佛在戏曲的舞台上,感受到剧目中的悬念和情感。

曲子整体氛围沉稳厚重,音乐结构严谨,演奏者需要注意正确地表达出戏曲中突然变化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演奏者需要借助运指、指法等技巧,使得乐曲有层次感、有张力,将戏曲元素在音乐中得以体现。

第三,我们将研究《梁祝》这首以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而命名的古筝曲。

这首曲子在传统的古筝演奏中,运用了丰富的戏曲元素。

演奏者需要通过特定的演奏技法,将剧目中的角色和情感表达出来。

所以,《梁祝》在表现手法上更为丰富多样。

曲子中运用了各种技巧,如颤音、溜尾、泛音等,使得乐曲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令人感受到戏曲剧目中的浓厚情感和角色的命运纠葛。

最后,我们将分析古筝曲《牵丝戏》中戏曲元素的运用。

《牵丝戏》是以中国古代著名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场景为题材所作的古筝曲。

曲子中的筝音和弦音将小说中的剧情与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演奏者能够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将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和情感状态准确地表达出来。

梦回临安古筝重奏简介

梦回临安古筝重奏简介

梦回临安古筝重奏简介
梦回临安古筝重奏是由陕西筝派代表人、著名古筝演奏家周展老师带领翡翠筝团进行的一次表演。

这首乐曲以岳飞的故事为线索,以江南音乐为素材,以古都临安为背景,描绘了江南烟柳画桥,战场金戈铁马等一幅幅历史画卷。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以手指轻拂古筝琴弦,通过变化的音乐节奏和音色,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表达。

周展老师借此乐曲向我们讲述了重奏的意义和对重奏这一现代演奏形式的展望。

他强调了左手按音在现代音乐中的重要性和对于拓宽古筝表现力的突出作用。

同时,他也从西方交响乐团的角度谈现代筝团,表示相信在以后,古筝乐团也可以发展成与交响乐团相当的规模。

总的来说,梦回临安古筝重奏是一种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意境的演奏风格,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氛围的营造。

同时也可以通过重奏的训练来提升乐感和演奏技巧。

古筝曲《春到湘江》作品分析

古筝曲《春到湘江》作品分析

古筝曲《春到湘江》作品分析《春到湘江》由引子、如歌的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几部分组成。

该曲以湖南地方花鼓对音调为基础进行创作,富有地方特色,旋律带有典型的花鼓戏特点,是一首五声性乐曲,表现了春天来临时湘江两岸秀美的春色,表达了湘江两岸人民对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以及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幸福场景。

标签:春到湘江;曲式;调性一、作品简介1976年,宁宝生先生以湖南花鼓戏音乐为素材,创作了竹笛作品《春到湘江》。

作品以其鲜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色,时而优美流畅,时而激情如火的旋律,引起了音乐爱好者的特殊青睐。

中国著名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尝试运用古筝的特有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手法移植改编了这首作品。

乐曲旋律优美,湖南音乐风格浓郁,描写了湘江两岸美丽如画的景色和人们幸福愉快的心情。

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秀丽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壮志豪情。

引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波光粼粼,烟雾迷蒙的美丽景色。

如歌的行板,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的低回,时而激扬高唱,甚为柔媚动人。

中段由羽调式到宫徵调式,意境清新。

欢腾的快板富有湖南花鼓戏的韵味,热烈中隐有鼓声点点,又有深情交融、奔放洒脱、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在乐曲中,几番递升的旋律把乐曲层层推向高潮。

演奏时要把深深的情意富有神韵地呈现出来。

二、乐曲节构作品的调式、调性为#F羽调——E徵调——#F羽调。

《春到湘江》由引子、如歌的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几部分组成。

此曲的“速度布局”为“散板——慢板——快板——散板”,這种结构布局使音乐跌宕起伏,有似迂回婉转、荡气回肠的气韵。

引子为散板乐段,旋律优美流畅,展现了一幅波光粼粼的湘江美景。

《春到湘江》的引子在演奏时要求大气而连贯,体现出一种跌宕之美。

第四小节第一拍la的延长音,应尽可能地拉长,并注意音量的变化:从特强后突弱再渐强,以表现一种湘江的辽阔之情,第三、四拍高音do的颤音,要使用大颤,演奏得生动而富有朝气,以体现湘江的浪花之美。

论周龙《琴曲》中对古琴音色及其空间韵律的探究

论周龙《琴曲》中对古琴音色及其空间韵律的探究

论周龙《琴曲》中对古琴音色及其空间韵律的探究作者:周杏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周杏[1][ 内容提要]“我还是喜欢中国乐器,即便是以西方乐器为载体,无形中还是中国乐器的语言。

”这句话阐述了作曲家周龙的音色观。

在其创作中,西方乐器在声音表达与乐思基本形态设计上直接是以中国乐器声音转化为目的的。

古琴厚重的底蕴及细腻的音色深受作曲家青睐,在周龙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均可寻其对古琴艺术借鉴与引用的踪迹,对古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拓展一直贯穿其创作。

本文以作曲家学生时代最早借鉴古琴元素创作的弦乐四重奏《琴曲》为例,从基础乐器选择、中西音色对接、空间韵律初探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作曲家运用弦乐器仿真古琴音色及其音色空间的实现手法。

[ 关键词]《琴曲》/《渔歌》/ 古琴音色/ 空间韵律/ 音色仿真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7)02-0101-9一、基础乐器的选择古琴属于中国传统乐器中的弹拨类乐器,其发音方式是由弦振动与面板振动结合,通过面板振动来带动龙池凤沼的空气式振动[2],而这种发音原理与西洋管弦乐器中弦乐组的发音原理相似。

“提琴组乐器属于弦鸣类乐器,琴弦是他的发音体。

但提琴琴弦的振动发声音量较小,需要经由低音梁、琴马及音柱等传导到琴身上,形成共鸣箱体的板振动以及共鸣箱内的空气振动,从而使它的音量大为扩展并增加,丰富了谐波的振动,使音色得以改善。

”[3]古琴有效弦长100cm-113cm,音域C-d3,跨度达四个八度之多,多以正调(F 调定弦),七弦音高依次为C、D、F、G、A、c、d。

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属于低音弹拨乐器。

西方乐器中就乐器构造、音域、音色而言,当属弦乐组中低音乐器大提琴与古琴最为贴合。

大提琴总长为124cm, 共鸣箱76cm, 音域(C - e3/f4)四个八度之多,它以C、G、D、A四音定弦,其IV、III、II 弦与古琴中的一、四、七弦同音。

浅谈古筝曲《秦土情》的技术技巧与气韵

浅谈古筝曲《秦土情》的技术技巧与气韵

11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4土情》中,运用了大量的苦音,更好的烘托了这份思念之情。

苦音又被称之为“哭音”,是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比较特别的音调,常常出现在民间戏曲或是乐器、曲艺中。

在我们演奏或欣赏这首乐曲时,会发现这首乐曲大部分的F 和B 都是运用微升F 和微降B,更能凸显悲伤、思念的情绪。

陕西省与内蒙相邻,在黄河和长江的孕育下土地肥沃,地灵人杰,有鱼米水乡的美誉,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所以豪爽大方的性格造就了陕西的筝曲风格。

《秦土情》大多是苦音与颤音的结合,它表现为深情、哀怨、委婉、凄凉忧愁之情,在引子即将进慢板时运用了下行级进,其中苦音的运用从一开始就表达了这首作品的苦闷,伤感的情绪,为慢板做了铺垫。

在陕西筝曲中,为了突出乐曲的悲凉之情,通常会运用苦音结合下行级进来表达。

(二)颤音与滑音的运用颤音在古筝中的运用颇多,它是表现性较强的一种左手的技法之一,在弹奏中,起伏大时有一种高大的形象,如幽谷高山,狂涛巨浪;而起伏小时表现的十分细腻,像潺潺溪流一般,也可根据演奏者演奏出不同的情绪。

在演奏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手型,左手要放松,颤动弦时手腕上下连续颤动,把动力运用到手指上,使音饱满又有跳跃感,灵动自如。

在弹奏《秦土情》中,颤音起伏小,表现细腻,给予人一种凄凉的气氛,逐渐带动情绪走向乐曲高潮。

这种运用可以将古筝的“以韵补声”的特色更好的展现出来。

颤音是可以深入到音乐的最深得层次,去表现乐曲的内涵,颤音的深浅处理是一种技巧,一首乐曲体现的内容,可以通过演奏者的内心感受去表达,他们相互贯通,相互联结,它源于生活,源于感受,更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

曲中多运用的是重颤音。

颤音分为两种:重颤音与轻颤音。

轻颤音起伏较小,使得音乐更加细腻流畅,重颤音起伏较大,会给予人一种凄凉之情,它通常会模仿人的哭腔,《秦土情》中体现较多。

同时在F 和B 的弹奏中加入颤音,可以更好的贴近作者的所思所想,形象生动的去表达出这种悲伤,思念之情,体现作者不断变化的情绪。

筝曲《层层水澜》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法研究

筝曲《层层水澜》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法研究

筝曲《层层水澜》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法研究1. 引言1.1 筝曲《层层水澜》的背景介绍筝曲《层层水澜》是一首具有悠长悲怆之美的传统古筝曲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传统。

这首曲目曲调婉转悠扬,旋律上行下行跌宕起伏,如层层水澜,波涛汹涌。

据说,这首曲目是一位古代筝曲大师为了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创作的,曲调中融入了大量水墨画的意境,表现出了山水之美和人文情怀。

筝曲《层层水澜》一经问世,便得到了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目不仅在演奏技法上要求细致娴熟,更需要演奏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才能真正体现其深刻内涵。

通过对这首曲目的研究和演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2000字】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层层水澜》是一首著名的筝曲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筝曲的音乐特点、演奏技法、曲调结构、表现手法以及演奏技巧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独特之处并探讨其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意义。

通过对《层层水澜》的研究,可以帮助音乐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音乐作品,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探讨《层层水澜》的演奏技法,有助于筝曲演奏者提升自身演奏水平,丰富表现技巧,提高演奏质量。

研究《层层水澜》这一经典筝曲作品,对于推动古典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演奏技法,可以为筝曲创作和演奏提供借鉴和启发,推动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挖掘和传承《层层水澜》这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为古典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筝曲《层层水澜》的音乐特点筝曲《层层水澜》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结构上。

在旋律方面,该曲采用了丰富多变的音调变化,使整体音乐旋律更加富有层次感。

曲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筝曲的音阶和音律,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魅力。

在节奏方面,筝曲《层层水澜》的节奏变化灵活多样,旋律与节奏相互交织,使整个曲目节奏感强烈而生动。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及演奏探析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及演奏探析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及演奏探析作者:谢艺宁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17期摘要: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因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和演奏技法华丽而深受人们喜爱。

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不断更新变化,衍生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筝派,陕西秦筝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筝派之一。

本文对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进行研究,并对其多样的演奏技法进行剖析,以帮助演奏者们了解作品内涵、分析曲目情感,体会《秦土情》作为秦筝代表曲目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秦筝;筝曲;《秦土情》;演奏技巧;创作特色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古筝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

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秦筝的拓荒者周延甲先生推广了“秦筝归秦”的主张。

为了创作出更具陕西地域独特风格的筝曲,作曲家们在演奏方法、风格、理论、编曲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了秦筝。

1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背景《秦土情》这首筝曲充分展现了陕西筝派婉柔抒情这一特殊情感表达方式。

周展先生2008年身处中国香港,内心思念着陕西的故土,有感而发、情感所至,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古筝曲《秦土情》。

在演奏技巧和情绪处理上,其将凄凉、忧伤、激动的浓厚情感色彩表现得痛快透彻,表达了对陕西这片故土的浓浓想念和深深热爱。

在《秦土情》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将传统的演奏技法和现代技法相融合,使曲目更富有生命力与表现力。

其听觉效果巧妙新潮,形式丰富多样,整体富有对比感。

2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特色陕西地区的秦筝文化凭借大胆独到的旋律线条、富有地域文化的创作背景和细腻直接的情感表达,广受业界人士喜爱。

在陕西筝曲不断向前迈进的道路上,众多筝乐作曲家广泛吸收民族文化精髓,不断为秦筝曲目的创作增添新的元素。

他们推动了秦筝的发展,使筝曲艺术不断发光发热。

2.1 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入筝曲《秦土情》融入了陕西地方戏曲元素,鲜明地体现了陕西地域特色,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大众化与民族化:文艺作品的生命源泉——以1980—90年代的筝曲作品为例

大众化与民族化:文艺作品的生命源泉——以1980—90年代的筝曲作品为例
本 身之音 乐 ” 的强烈 追求 。
( 展开 ) 激 动 的广 板 ( 现 ) 、 再 四部 分 组 成 , 宏 大 的 其
结构 , 已大大超越 了传统筝曲和之前的创作筝曲 , 使 音乐 描述 更加 完整 和 丰满 。从 衍 展 手 法来 看 , 每一
部分 的段 落扩充 都较 多地运 用 了重 复或 变化重 复 的

滚 风 ”不 同的音乐 风 格 接踵 而 至 , , 大众 首 先 从 歌 曲
开 始 , 验 了音乐 的流行 趋势 。随之 , 体 在器乐 领域 涌
现 了一股 被称 为 “ 民乐 ” 新 的创新 潮流 ,即以 民族 音
乐元素为主轴, 用现代理念 、 手段进行创作和演绎的 音 乐新 形式 。人们 从新 民乐 中感 受到 传统 民族音 乐
与 爵士 、 摇滚 等西 方 音 乐元 素 融 合 所 带来 的奇 异 效
果, 同时也 接 纳 了用 不 同 方 式 对 民族 音 乐 的 诠 释 。
彩 。这是 一首 非传 统 五 声 音 阶音 位 排 列 的 作 品 , 作
者 采用 了多调 性连 环 叠 置 定 弦 , 次 转调 中没 有 移 三
名古筝 四重 奏 、 晓谷 以傣 族音 调 创 作 的 筝 三重 奏 朱
的作曲技术和较高的艺术水准。作者大胆运用原生
态 的苗族 音乐 元素 , 将 它 与 现 代 创作 手 段 巧 妙 结 并 合, 使作 品呈 现 出浓 郁 的 民族 风 格 和 强烈 的现 代 气 息, 在传 承 民族音乐 的同时 , 充分展 示 了 当代 古筝 音
旋律 手法 , 层层 深 入 , 乐 动机 的 陈述 充 分 而 细致 。 音
乐 曲虚幻 、 空灵 的 意境 , 具有 苗 族 舞 蹈 特性 的 节奏 , 充满 活力 的旋 律和 强 劲 的 和声 , 无一 不 展 示 出新 锐

音乐形象塑造在周成龙古筝重奏作品中的探究

音乐形象塑造在周成龙古筝重奏作品中的探究

音乐形象塑造在周成龙古筝重奏作品中的探究一、周成龙的音乐形象塑造方法1、形象互补周成龙在作品中常常将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进行形象互补,在音乐中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又具有张力的艺术效果。

例如他的作品《山水之间》将山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将古筝演奏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呈现出一种自然而又现代的音乐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美的自然世界之中。

此外,他的作品《春之声》则将春天自然元素与情感主题相结合,用音乐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2、音乐情感化周成龙在作品中通常采用情感化的手法来塑造音乐形象。

他笔下的音乐形象有着鲜明的情感特征,其音乐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他的作品《思秋》将秋天的自然元素和人们的感情联系在一起,通过音乐表现出情感上的思念和怀旧,让人产生浓厚的情感共鸣。

同样,他的作品《雨过天晴》则将雨天的自然元素与祈享美好的情感主题相结合,用音乐表现出情感上的喜悦和期待。

3、音乐效果化周成龙在作品中经常采用音乐效果化的手法来塑造音乐形象。

他通过音乐手法的运用来表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让人们产生强烈的视听感受。

例如他的作品《山鸟》通过古筝演奏手法的运用,表现出了一种鸟儿飞翔和啁啾的音乐效果,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

此外,他的作品《流水》则通过音乐的速度、节奏、音高等要素来展现出流水的音乐效果,让人感受到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周成龙在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塑造凸显了他的音乐才华和艺术追求,也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音乐感受和美的享受。

他的音乐作品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创新性强周成龙在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塑造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他通过音乐元素的运用和形象手法的探索,创造了许多能够唤起人们共鸣和体验的音乐形象,让人们产生深刻的感悟和体验。

2、表现力强周成龙的音乐形象塑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人文情感等方面来表达音乐形象,用音乐传递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听体验。

筝艺提高班主讲嘉宾成莉古筝专场音乐会完美落幕,精彩视听抢先看~

筝艺提高班主讲嘉宾成莉古筝专场音乐会完美落幕,精彩视听抢先看~

筝艺提高班主讲嘉宾成莉古筝专场音乐会完美落幕,精彩视听抢先看~青年古筝演奏家成莉介绍音乐会曲目安排2016年1月3日晚,盛世琼花·筝行天下——莉质天成·成莉古筝专场音乐会在扬州音乐厅隆重举行!音乐会现场,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国古筝网“筝艺提高班”、“新曲推介”主讲嘉宾成莉共演奏了8首作品,将她现今为止的学筝生涯做一个总结,精彩的演出让现场的观众在新年之际享受到了一场视听盛宴!青年古筝演奏家成莉演奏《高山流水》音乐会在山东筝曲《高山流水》中拉开帷幕,同时也是成莉学筝生涯的起点,5岁习筝,恩受于山东筝派大师——韩廷贵先生启蒙。

演奏中右手劈、托、抹、挑、花配以左手的按、滑、颤等技法,或缓缓倾诉,或对答别致,或书韵隽永,在平淡中引出深邃的意境,俏皮中深现丰富的感情。

青年古筝演奏家成莉演奏《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青年古筝演奏家成莉演奏《望秦川》接着,成莉演奏了由陶一陌先生作曲的乐曲《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观众随着音韵流连于飘飘之间,沉醉于舞动之时。

根据陕西同州梆子音乐创作而成的《望秦川》,音调悲怆而又深情,表现了浓浓的乡情与亲情。

青年古筝演奏家成莉与'1+1古筝基础教学法”导师王怡萱共同演奏《TICO TICO NO FUBA》音乐会上半场最后一首乐曲是2013年成莉于北京成功进行大陆首演的《TICO TICO NO FUBA》,古筝二重奏与钢琴共同演绎,精确地捕捉到了小鸟们的心态,旋律非常活泼有趣。

青年古筝演奏家成莉演奏《筝之灵》稍作休息之后,音乐会下半场在乐曲《筝之灵》的旋律中精彩继续,该曲是由马来西亚作曲家赵俊毅先生作曲,通过这部作品,作曲家企图表现古筝的精巧灵敏的技术及演奏技巧外,从中还想表达合奏音乐最重要的意图,即角色之间的交流。

青年古筝演奏家成莉演奏《案山子考》青年古筝演奏家成莉与'1+1古筝基础教学法”导师王怡萱共同演奏《山水》“案山子考”意为稻草人,乐曲《案山子考》选自《筝谭诗集》中的第四集“秋”。

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简介

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简介

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简介一、出处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著名的电影《闪闪的红星》。

这首曲目是由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创作的,他在电影中运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江西民歌《映山红》作为主题曲。

古筝重奏版本的《映山红》则是根据傅庚辰的原版改编而来。

二、作者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的作者是傅庚辰,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电影音乐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歌曲《映山红》最为著名。

三、时间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

当时,《闪闪的红星》电影在全国上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傅庚辰将《映山红》改编成了古筝重奏的形式。

四、意义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的意义在于它以古筝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重新诠释了这首经典歌曲的主题。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力。

通过古筝的演奏,这首曲目传达了人们对红军的崇敬和革命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展示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

五、作用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二是通过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歌曲的情感表达,加深了人们对《映山红》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三是通过古筝重奏的形式,为传统音乐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六、曲目结构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歌曲主题的呈现,古筝以悠扬的旋律奏出熟悉的旋律,让人瞬间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

第二部分是古筝重奏的展开,演奏者们通过精湛的演奏技巧,展现了古筝的独特魅力,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是曲目的高潮,通过激昂的旋律和演奏者的激情演绎,将整首曲目推向了高潮。

七、演奏技巧与表现力在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中,演奏者们运用了各种古筝的演奏技巧,如快速指法、滑音、泛音等,以展现出古筝丰富多彩的音色。

同时,通过力度和节奏的变化,表现了歌曲中的情感起伏,使整首曲目充满了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形象塑造在周成龙古筝重奏作品中的探究
作者:成莉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24期
【摘要】本文以古筝二重奏《弥渡山歌》为例,通过对音乐形象的分析、音乐形象在作品中的体现以及音乐形象在演奏中的诠释等三方面的研究,探究作曲家周成龍先生在古筝重奏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塑造特征。

【关键词】音乐形象;周成龙;弥渡山歌
【中图分类号】J614;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古筝二重奏《弥渡山歌》是由著名作曲家周成龙先生创作。

周先生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副团长,现为国家一级作曲家。

周成龙先生在作曲艺术上执着追求新颖而又严谨的风格,在作曲技法上努力创新尝试,表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富有中国音乐的神韵、气质,是为当代中国音乐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音乐家之一[1]。

一、《弥渡山歌》的音乐形象
古筝二重奏《弥渡山歌》改编自云南同名民歌,其轻快的音乐风格、委婉优美的旋律和精致的编配,生动地刻画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歌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乐曲以二重奏的形式,恰对民歌中青年男女的两种形象。

通过音域和音色对比,和声和复调的编配,古筝的特色技法,形象地展现了青年男女中纯洁、淳朴的爱情。

二、音乐形象在作品中的体现
(一)曲式结构
乐曲为ABA快-慢-快三部曲式,沿用了原民歌中五声羽调式,保持了旋律回环起伏的特点。

乐曲由欢快热烈的齐奏开始,刻画出云南青年男女充满生命力的形象,经过两个声部相互的配合、交融、对话之后,进入到优美委婉的歌唱性慢板,互诉衷肠,深情婉婉。

随即,慢起渐快,转入再现快板,音乐较之前更加热情,充满活力,在热烈激情的旋律中结束了全曲。

这种三部曲式结构常见于周成龙先生创作的古筝重奏作品中,首尾呼应,具有回归之感。

通过速度的快慢变化不断深化强调主要音乐素材,塑造出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音域对比
作品中不同的音域对应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例如在乐曲第9小节开始,筝I在中高音区域,明亮、高亢的音色对应青年女子;筝II在低音声部,低沉、有力的音色对应青年男子。

而在42小节开始,声部角色进行了转移。

声部I转为低音声部,而声部II转为高音声部,所对应的角色也进行了互换。

通过音域的高低变化进行音乐形象塑造,也是周先生在古筝重奏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且每个声部并不是一直持续、僵化于一种音乐形象,而是多次进行转变,这种转变使一个声部有了不同角色变化,在声部的相互交错、融合中丰富了音乐形象的塑造性。

(三)节奏的变化
节奏的长短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在快板中,作曲家则是选用了大量X XX 和XX 0X这两种节奏类型,马蹄式的X XX 节奏律动感展示出音乐形象的活力感。

XX 0X的节奏多是出现在两种状态中:一是作为旋律的伴奏织体,为旋律增加了俏皮活泼的动感;二是作为具有推动性的旋律时,往往出现在大段落转换或者是慢起渐快时,八分空拍的巧妙加入,使音乐情绪向上进行时增添活力之感。

(四)多声部写作手法
一是齐奏:一般出现在乐曲的开始或者是音乐情绪升华的高潮部分,像是一群青年男女一起在户外唱歌、跳舞。

无论是出现在快板还是慢板,都起着对音乐情绪和状态的点睛之笔。

二是主调性织体:由一个声部作为主旋律,另一个声部进行伴奏式的织体走向。

例如乐曲第9-24小节采用的就是这种写作方式。

次要声部通过各种音型形成各种织体的伴奏。

作曲家常用于这种写作手法在古筝重奏中,一主一次,一前一后,一重一轻,将音乐形象立体化,加大音乐表现的空间感。

三是复调性织体:山歌一般是在山野、田间的演唱。

由于是户外这样的开放环境,所以一般是用喊话的方式来演唱,给人感觉比较自由、高昂、奔放。

这类民歌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2]。

这种对唱的形式,通过作曲家用创作手法巧妙地融入到乐曲中。

如第32-41小节中,两个声部进行复调走向,像两位男女在各自诉说,在42小节之后,又重新回到主调织体中来;另一方面,作品中多次运用呼应式复调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山歌式的对唱。

如44和45小节,主旋律在二声部进行之后,一声部在低音区马上进行了一次呼应。

这种应答增加了音乐的画面形象感,
三、如何通过古筝演奏对音乐形象进行诠释
(一)不同音域中的音色变化
在演奏中高音区时,为展示出音乐形象中少女的俏皮感,触弦应干净、快速,触弦深度不易过深,突出音乐的灵巧之感。

此时,应着重于手指、手掌和手腕的发力。

演奏区域也应靠近
琴弦的右侧,展示出明亮的音色。

在演奏中低音时,为展示出音乐形象中男子的稳重、阳刚之气,触弦角度应略深一些,使音色更加饱满。

触弦角度尽量与琴弦保持90度,避免杂音的出现,演奏区域也应靠近琴弦的中部。

(二)关注表情记号,找到声部主次变化
周成龙先生的曲谱中,表情记号标记非常清楚,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于表情记号的重视度。

通过乐谱,可以了解作曲家在写作上的意图,尤其是在重奏作品中,表情记号对于理解作品声部的主次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演奏时,一定要分清乐句,读懂表情记号,找出声部在乐句中的主次关系。

如在17小节,虽然声部I在高音声部,但表情记号是mp,而声部虽在低音声部,表情记号是f,通过表情记号我们就可以读懂这一乐句的主次关系,是在低音主导的声部II中,而低音代表着阳刚的男性,便理解了音乐中主要是要刻画男性的形象。

(三)滑音的演奏
这首作品由民歌改编为器乐化作品,其中运用了很多古筝本身的特色技法。

在歌唱中小的韵味和转弯,便需要通过古筝中的滑音来展现出来。

在乐谱中,可以看到有两种滑音的表示方式:一种是装饰音形式的滑音。

这种类型的滑音多出现在快板段落中。

例如第75小节中声部II出现的滑音,强调的是mi音,也就是主音,从re到mi进行滑动时,速度要快,突显音乐的灵巧之美。

而在快速演奏时,既要准确地滑动到指定的音高上,还要有速度的要求,是不容易的,需要演奏者借助手腕和手臂的力量反复练习对琴弦按滑深度的把握;另一种是常规性滑音,这种滑音往往出现在悠缓、自得的旋律中,它所强调的不是突出主音,而是整个滑动的过程,所展现的是滑音的美感。

在演奏这种常规性滑音时,首先气息要缓,要感受旋律的韵味和美感;其次,要在所占节奏时值中,恰当地把滑音展示出来。

只有把握好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滑音,才可以将乐曲中细腻的韵味变化展现出来,才能更有效地塑造音乐形象。

四、结语
在古筝重奏作品中,正确深入理解音乐形象,对于演奏和排练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曲家周成龙先生作品中对于音乐形象的把握和塑造,是十分生动且准确的。

演奏者可以通过对音乐形象的体会,构建多声部、多元化的音乐立体形象,有助于理解作曲家的思路和意图,使其对作品的演绎更加流畅,生动,丰满,更具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史文靖.琵琶协奏曲《西双版纳的晚霞》演奏特色刍论.[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3-04-01.
[2]王诗颖,马志祥.钢琴小品改编——《弥渡山歌》[J].戏剧之家,2017(1下):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