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6课-人教部编版(共30张PPT)
三、学习《诗经·郑风·叔于田》 (一)解诗题
《郑风·叔于田》共三章,每章五句,巧妙地运用 设问、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位英俊、 勇敢而又仁慈的青年猎人形象。古代学者一般认为 诗中的“叔”特指郑庄公之弟共叔段,现代学者则 多以为“叔”是泛指,认为这是赞美一位青年猎人 的诗。
(二)正诗音 1. 初读《诗经·郑风·叔于田》,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 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洵、狩 3. 标注入声字: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2.5 1.文白对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 为孔子赶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 ‘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 说:“父母活着时,要依照礼节来侍奉;父母过世了,要依 照礼节来安葬和祭祀他们。”
阿哥去狩猎,巷里没了饮酒的人。 岂是真的没人饮酒? 是不如阿哥能豪饮,他真是貌美又好心!
阿哥到田野打猎,巷子里没有驾马的人。 岂是真的无人驾马? 是不如阿哥能驾驭,他真是貌美又英武!
2.字词释义。 ①叔:对男子的称呼。于:往。田:打猎。 ②巷:居里中的小路。 ③洵:确实。 ④狩:冬猎为“狩”,此处为田猎的统称。 ⑤好:指品质好,性格和善。 ⑥武:英武。
2.素解文意。 点拨:这里的意思是说:仅仅供养父母是不够的,还要尊敬 父母,对父母和颜悦色。孟懿子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有人说,这是孔子在因材施教。其实, 将孔子对“孝”的几种阐释结合起来,才构成他关于孝道的 完整理论,即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 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链接:《礼记》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 能养。”孝的最高层次是立德立功,为广大民众谋福利,使 父母因自己的行为而得到他人、社会的颂扬和尊重(一说是 言语、内心和行为都能尊重父母);中间层次是守规矩,明
部编版7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
能随心所欲。
矩。”
规矩,规范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文句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 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 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
(表修饰)
(8)不义而富且贵
(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问题探究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个人修养: 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wèi yòu hào fú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一二章 文意疏通:讨论重点词,进 行文句口译,标示出不清楚 的地方。 共同解决解释和翻译中的疑 难问题。
老师提示。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学而》章 时常,经常 不也是
部编版教材∙7年级语文上册
一起学《论语》2.1为政篇——为政以德
一起学《论语》2.1为政篇——为政以德一起学《论语》2.1为政篇——为政以德【为政篇导读】钱穆曰:孔门论学,最重人道。
政治,人道中之大者。
人以有群而相生相养相安,故《论语》编者以《为政》次《学而篇》。
《论语注疏》曰:《左传》曰“学而后入政”,故次前篇也。
此篇所论孝敬信勇为政之德也,圣贤君子为政之人也,故以“为政”冠于章首,遂以名篇。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白话】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德行,就像天上的北辰,安坐其处,众星绕向它而旋转。
”【释词】为政:治理国家,实施政治。
以德:治国者要以德行为根本来治理国家。
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而不失,谓之德性。
为政者当以己之德性为本。
譬如:比如。
北辰:即天枢、天心,天之中,也叫北极,居北方。
北辰是无星处,不当视作“北极星”。
“凡天之无星处曰辰”。
古人认为天体圆,北辰天心此为最高处,名“赤道极”,称“北极者”,对南极言之;成周洛阳之地为地之中,在此处观北极处地36度,南极入地亦36度,中国在赤道北,只见北极。
居其所:安坐其处。
所,处所。
共:即“拱”,环拱围绕。
朱子曰: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
治国者,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修养自己,方可治国平天下,以自己之德行,为其下之表率,为天下之表率,以德服人,以德化人,有如众星之围绕归向于北辰而随之旋转。
之:指北辰天心。
【先贤精义】王夫之曰:辰非星,星非辰也。
北极有其所而无其迹,可以仪测而不可以像观,与南极对立,而为天旋运之纽。
秦蕙田曰:北极,天之至中。
谓之辰者,无星而有其位也。
北极正相对为南极,二极之中纮古今皆谓之赤道。
……“赤道”云者,赤犹“空”也;空设此道,以判南北七政不附丽而行也。
北辰,今谓之“赤极”,言其为赤道之极耳。
俗言“赤手、赤贫”,皆取“空”义也。
李惇曰:天行至健,其南北两端不动处,如门之枢。
雷学淇曰:北极亦非不运动,但居其所而不移耳。
犹之圣人治天下,但见其垂衣裳而天下治,不知“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其劳心者无已时也。
02论语-为政篇
“为政府”包括24章。
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孔子的“以德治国”思想、为官之道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维的关系、孔子学习与修养的过程、借鉴以往经验的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道、孝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2.1孔子说:“以德治国,北辰居其位,众星共四。
”[笔记](1)以德治国: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应该以德治国,即“以德治国”。
(2)北辰:北极星。
(3)机构:场所、位置。
(4)总计:相同的拱门,周围的含义。
[翻译]孔子说:“周君以德治国时,他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星星会围绕着他。
”[评论]这段话代表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
这意味着,如果统治者实行德治,官员和人民将自动围绕着你。
这强调了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倡以德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有价值的一部分,它表明了儒家的基本原则是以德治国,而不是以重刑治国。
[原文]2.2孔子说:“诗300 (1),一句话(2),说:“思无邪(3)”。
"[笔记](1)诗300:诗指《诗经》。
这本书实际上有305篇文章,300只是一个整数。
(2)全部:一般含义。
(3)天真地思考: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话,这里的“思考”是思想上的解决办法。
清白,一个解为“纯”,一个解为“直”,后者更合适。
[翻译]孔子说:“《诗经》中有300篇文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纯思想’。
”[评论]在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
《诗经》经孔子整理加工后作为教材使用。
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他把它概括为“天真无邪”。
《论语》对《诗经》的解读是基于“无邪”的原则。
[原文]2.3孔子说:“道(1)治,气(2)惩,人避(3)而不要脸(4),道是贤德,气是谦恭,还有羞耻和尊严(5)。
”[笔记](1)陶: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导”;第二个是“治理”。
前者更合适。
(2)齐:整洁而内敛。
(3)回避:回避,回避。
(4)羞耻:羞耻。
(5)案例:有两种解释:一是“到”;第二个是“积极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PPT(9)
冷水 弯着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章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 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 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 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 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 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
几个人
在其中
优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就
善者而改之。”(《述而》)
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 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 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 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 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 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古代盛饭用
啊
的圆形竹器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颜回,孔 子弟子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能忍受
章解: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 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 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
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贤哉,回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饭疏食,饮水
(古)粗糙。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今)包括冷、热水。
(三)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 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 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逐章学习前六章内容,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 句意。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 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 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等。东汉列为“七经”之 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 表示程度极深。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 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开始走向成 熟。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论语》十二章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述而》章
虚指,几个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学习
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
选择 优点,长处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句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 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改正。”
这类词要多领会,留心,记忆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也—— 焉——
相当于“了”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6.虚词:
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 可利用图片、文字史料、语音、视频等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导入
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 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相传曾修《诗》 《书》,订《礼》《乐》(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孔 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 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 子为师。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 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论语为政篇.ppt
❖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者虚心学习。不能不懂装懂,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要让下属各尽其才。
❖ 对世家公子孟武伯,孔子就说的比较直了,只担 心父母疾苦就好了。希望未来的为政者能视天下 人如父母,要晓得中下层社会老百姓的苦痛在哪 里。——劝孟武伯做人民公仆啊!
❖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 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 以上是谈“君道”。
❖ 2·9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 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 愚。”
❖ 这是谈“臣道”。做下属的,不能唯唯诺诺, 一味接受服从,有了接受、服从的修养,还 要补充发挥,这才是为政的好人才。
❖ “君道”“臣道”合起来才是为政,即为民 众服务,教化民心向善。
❖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 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 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 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
❖ 孟懿子,即孟孙,是鲁国大夫。孟武伯,是孟懿 子的儿子。问孝,就是问政,问怎么样让百姓忠 于自己。对孟孙,孔子比较含蓄,只说不要违背, 自然是为政者不违背民心。
❖ 2·3 子曰:“道(1)(导)之以政,齐(2)之 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5)。”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课件(共69张PPT)
孔门文学科的高材生。 ②色:脸色、态度。色难:子女侍奉父 母把做到经常和颜悦色作为难事。 ③弟子:年幼者,此指子 女。 ④先生:年长者,此指父母。馔(zhuàn):饮食吃喝。 ⑤ 曾:副词,竟然,难道。
【语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对父母行“孝”最难在脸色。
【解读】 本章谈以己之心推人之心的孝道。 本章文字,注释颇多分歧。分歧的原因,关键在代词“其”,一
般说代词,应有先行词(或词语),或先行句子,或一定的语言环境。 这个句子先行词语模糊,语境不完整,所以让历代注疏家犯难。
A说:“其”指的是“子女忧父母之疾”; B说:“其”指的是“子女”,意思是“父母忧子女之疾”。 A说符合问“孝”的本意;B说此“孝”当以己之心推父母之心, 可理解为:“你把父母为你疾病担心忧虑的心情,反过来,用于对待 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孔子 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最大的不孝。借武伯问孝之机, 婉转教育并训诫武伯。 “…唯…之…”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与“…惟…是…”的结构 一样。
后人将此则作为孔子一生的年谱研究。孔子自述一生,不论授业 还是出仕,唯以学为重,并善始令终。三十有“立”后,十年便订 一个奋斗目标,激励自己十年上一个台阶,不断进取。事实上孔子 同时也给我们规划了人生目标,提出了言行准则,成为人们规范自 身的德行标准。
【原文】 2.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樊迟御②,子告之曰:
【解读】 本章是孔子给“孝”下的比较完整的定义。 养而不敬,无异于养犬马,非孝也。孝的核心是“敬”。“养”
是“敬”的表现形式,也是“敬”的起点。孔子教育子游不单要对 父母履行赡养的义务,不能满足于“正在做”,而要反省自己: “做”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敬爱之举,是否用“做”来表达自己的崇 敬、感恩之心,是否是用“做”来申明自己明父母之志、承父母之 愿的决心。唯有这样的“敬养”才能与养犬饲马的“宠养”加以原 则上的区别。
20《论语·为政篇》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 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得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得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得道理, 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 于法制得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得“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得,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 得作用。 这里犯了空想家得错误,统治者要管理奴役百姓刑律在建国之初就必然存在,而孔子只是进行政治改良, 对政治现实作出建议和开药方。他并不是以国家制度得肈建得身份对刑律表示歧视。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
支配得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得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得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得过程。就 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得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得阶段, 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得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得规则融合为一得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 最高得境界。孔子得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得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得事,不能一下子 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得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得过程。第二,道德得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 行得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得。
父母爱自己得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得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
一起学《论语》2.4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起学《论语》2.4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起学《论语》2.4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白话】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学有所立;四十岁时,心中通达而不再疑惑;五十岁时,能够知晓天命;六十岁时,我听到别人说的话就能通达人的心意;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也不会超出规矩法度之外了。
”【释词】十有五:有,同“又”。
《白虎通·辟雍篇》云: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大学何?以为八岁毁齿,始有识知,入学学书计;七八十五阴阳备,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术。
志:心之所之(即心所欲往),谓之志。
志于学,则心在学,念念不忘且为之不倦。
钱穆曰:孔子之所志所学,当通读本章自参之,更当通读《论语》全书细参之。
能志孔子之所志,学孔子之所学,乃为读《论语》之最大宗旨。
于:《论语》古书一般写作“於”,现代简化为“于”;而此处,古书亦作“于”,前辈疑为“乎”之误写。
学:所学为大学之经术,即大学之道也。
立:所学之经术学业完成而有以自立。
学有所成,不退不转,内心能有以自守。
刘宝楠曰:诸解“立”为“立于道”、“立于礼”,皆统于学,学不外“道”与“礼”也。
皇侃曰:古人三年明一经,从十五至三十,是又十五年,故通五经(代指诗书礼乐)之业,所以成立也。
《汉书·艺文志》曰: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
不惑:内心通达,不疑惑。
到此境界,知之明而居之安,不仅有立有守,而且能通权达变。
苏辙曰:遇变而惑,虽立不固;四十不惑,可与权矣。
知天命:知晓天命。
命者,受之于天,而立之于己。
刘宝楠曰:《说文》云:“命,使也。
”言天使己如此也。
君子知命之原于天,必亦则天而行,故盛德之至,期于同天。
圣人之德能合天也。
能合天,斯为不负天命;不负天命,斯可以云“知天命”;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
耳顺:耳闻其言,心已知其意。
朱子曰: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A.颛臾(zhuān)
社稷(jì)
柙槛(xiá)
千乘之国(chénɡ)
B.躬稼(jià)
必偃(yǎn)
靓妆(jìnɡ)
前仆后继(pū)
C.虎兕(sì)
溃浓(kuì)
D.后羿(yì) 刷白(shuà) 狭隘(ài) 叱咤风云(chà) 解析:A.乘—shènɡ;B.无错音;C.溃—huì;D.
咤—zhà。 答案:B
B.说起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8名我国维和人
C.中国足球反假反赌风暴终于卷至中国足坛 高层,随着揭查打击行动的不断深入,所 暴露出的假赌黑等违法犯罪行为真是耸人 听闻。中国足球肌体上的毒瘤有望被切除。
D.连日来,“谷歌事件”不断成为西方舆论 关心的话题,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到希拉 里,再到奥巴马,纷纷出面对中国兴师问 罪,其实在所谓“谷歌事件”的背后,包
孔子认为,对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 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就失 去了作为统治者最根本的条件。这体现了 孔子的民本思想。“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这句话是说“信”是最重要的。这 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 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样的国家也就不 能存在下去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
名 句 赏 背(学生用书P3)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 3.既来之,则安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
自主积累
词句整合
shù
1.z易huā错n 音
jì
sì
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爱人,使民 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 虎,倡议“为政以德”,他追求的是道德 至上的理想社会。 孔子的德政手段包括富民、教民、举善、正
论语为政篇课件ppt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①,不违,如愚。退而 省其私②,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又称颜渊。鲁 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一说,公元前511年), 卒于公元前480年。是孔子早年最忠实的弟子,被 孔子器重、厚爱。比孔子小三十(一说四十)岁。 ②省(xǐng醒):观察,考察。
【2·20】季康子问①:“使民敬,忠以劝②,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③,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 能,则劝。”
【注释】①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 “子”,是尊称。鲁哀公时,任正卿(宰相),政治 上最有势力。② 以:连词。而。 劝:努力,勤勉。 ③ 临:对待。
【今译】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对我尊敬,对我忠实而 又努力干,应该如何办呢?”孔子说:“你要用庄重严 肃的态度来对待,人民就会尊敬你;你[倡导]对父 母孝顺,对众人慈爱,他们就会忠实于你;你选拔任 用善良优秀的人,又教育那些能力差的人,人民就会 互相勉励而努力干了。”
【今译】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 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 智的。”
【2·18】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②,慎言其馀, 则寡尤③;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 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① 子张:姓颛(zhuān专)孙,名师,字子张。 陈国人。孔子晚年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八岁。生于公元 前503年,卒年不详。 干禄:求仕,谋求做官。“干” 求,谋。“禄”,官吏的俸禄,官职。② 阙:空,缺,有 所保留。 ③ 寡:少。 尤:过错,错误。
【今译】 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 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
【2·7】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第二章为政-课件
甚明,不能以后世门户排挤心理推测圣人。
然孔子时虽无今之所谓异端,而诸子百家之
说则多萌芽于此时代,原壤之老而不死,则
道家之长生久视之术也。宰我短丧之问,则
墨家薄葬之滥觞也。樊迟学稼之请,则农家
并耕之权舆也。异端虽训为执两端,而义实
可通于杂学。
07-Nov-11
27
《中庸》引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 述焉,吾弗为已矣。”子夏曰:“虽小 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 子不为也。”所谓素隐行怪,所谓小道, 即异端也。君子止于不为,若夫党同伐 异,必至是非蜂起,为人心世道之害, 故夫子深戒之也。
07-Nov-11
6
云:“善道有统,故殊涂而同归”者, 正经是善道也,皆以忠孝仁义为本,是 有统也。四术为教,是殊涂也,皆以去 邪归正,是同归也。异端之书,则或糠 尧、舜,戕毁仁义,是不同归也。殊涂 同归,是《易•下系辞》文也。
——邢昺《注疏》
07-Nov-11
7
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 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 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 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 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 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 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
攻乎异端,戒在害己。 ——《晋书·索紞传》
DǍN
异端之害道,在所攻矣。圣人且不攻之 者,非不攻之也,攻之则害尤甚也。
——宋·罗泌《路史发挥》
07-Nov-11
17
攻者,攻击之攻。溺于偏识,暗于正理,皆 所谓异端。节谓君子在明吾道而已矣。吾道 既明,则异端自熄,不此之务而徒与之角, 斯为吾害也已。
——宋·蔡节《论语集说》
止(《示儿编》)。程树德说,《论语》中
论语-为政篇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献: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六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乐经》。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4)人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师 焉 ”一句
表示应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提高学习效率的 句子是“ 逝 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昼 夜 ”。
命令。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 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理解课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表转折。译为“却”“可是”或“但是” 表并列。译为“而且”“并且”
问题探究
《<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
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为 政 以 德课件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 论主要思想: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基本手段有 “富民”(13.9、12.7、12.9)、 “教民”(2.3、13.9、12.19 2.20)、 “举贤”(11.17、2.20)、 “正己”(12.7本则的“信”,这里解释为
“百姓的信任”、1.5、16.1、13.6、 12.9、2.20、14.5)等。
• 小子(后生们):“非吾徒,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 不守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有 道”,作宾语,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 就: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 ③即使。
• 举善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不能” 指能力差的人。
为政以德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 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 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 “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 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 “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 ⑤分崩离析: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
裂瓦解,不可收拾。 •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
事。 •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
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
通假字
•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第二章 论语为政篇
第二章论语为政篇zǐ yuē wéi zhèng yǐ dé pì rú běi chén jū qí suǒér zhòng xīng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gǒng zhī拱之。
【注释】北辰:北极星。
共:即“拱”,环绕,环抱。
【大意】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群星环绕着它。
”zǐ yuē shī sān bǎi yì yán yǐ bì zhī yuē sī wú xié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诗》三百:《诗经》有305篇,人们常用“《诗》三百”这一整数的说法来指代《诗经》。
蔽(bì):概括,包盖。
【大意】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zǐ yuē dǎo zhī yǐ zhèng qí zhī yǐ xíng mín miǎnér wú chǐ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dǎo zhī yǐ dé qí zhī yǐ lǐ yǒu chǐ qiě gé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道:同“导”,引导。
一说,治理。
齐:整治,统一,约束。
免:免罪,免于刑法,免祸。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
格:纠正。
【大意】孔子说:“用行政法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并非认识到犯罪可耻;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心,并且会自觉改正错误。
”zǐ yuē wú shí yòu wǔér zhì yú xué sān shíér lì sì sh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ér bú huò wǔ shíér zhī tiān mìng liù shíér ěr shùn qī shíér cóng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xīn suǒ yù bù yú jǔ心所欲,不踰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7】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①子游:姓言,名偃(yǎn演),字子游吴国 人。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孔子的弟子。比 孔子小四十五岁。
【今译】子游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 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却是很不够的,因 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做 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 呢?”
【2· 3】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 无耻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注释】 ①道:同“导”。治理,引导。 ②齐:整治, 约束,统一。 ③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无耻:做 了坏事,心里不知羞 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④格:正,纠正。
【今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 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 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 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注释】① 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 志)。是前 一章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 ②其:代词, 指父母。此句意思是:唯忧父母疾。一说,“其”,指子 女。“疾”,指品德行为上的毛病。意思是:父母唯忧其 疾。做父母的就是担心子女的品行不好。所以,孝顺父 母,就要自己品德好,不要使父母担忧。另说,“其”指 子女,“疾”指疾病。“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 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 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朱熹《四书集 注》) 【今译】 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 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
【2· 21】或谓孔子曰①:“子奚不为政②?”子曰:“《书 》云③:‘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④。’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⑤?”
【注释】① 或:代词。有人。 ② 奚:疑问词。何, 怎么。 ③ 书:指《尚书》。是商周时期的政治文告 和历史资料的汇编。孔子在这里引用的三句,见于伪 古文《尚书· 君陈》篇。 ④ 施:推广,延及,影响于。 有:助词,无意义。 ⑤ “奚其”句:“奚”,为什么 “其”,代同,指做官。“为”,是。“为政”,参与政 鲁定公初年,孔子没有出来做官,所以,有人疑其不为 政。
【2· 18】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②,慎言其馀, 则寡尤③;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 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① 子张:姓颛(zhuān专)孙,名师,字子张。 陈国人。孔子晚年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八岁。生于公元 前503年,卒年不详。 干禄:求仕,谋求做官。“干” 求,谋。“禄”,官吏的俸禄,官职。② 阙:空,缺,有 所保留。 ③ 寡:少。 尤:过错,错误。 【今译】子张学习如何谋求做官。孔子说:“要多听[各 种意见],把觉得可怀疑的地方避开,谨慎地说出其馀 的,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各种情况],把觉得 有危险的事情避开,谨慎地去做其馀的,这样就能减少 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谋求官职的机会就在 其中了。”
【2·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①,曰: ‘思无邪②。’” 【注释】 ①蔽(bì 毕):概括,包盖。 ②思无邪: 出自《诗经· 鲁颂· 駉》篇。孔子借用这句话来评论 《诗》。 【今译】 孔子说:“《诗》三百[零五]篇,用一句 话来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正, 没有邪恶的东西。’”
【注释】①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鲁国卞(今山东省平邑县东北)人。是孔子早年的弟子。 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 死于卫国内乱。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 0年,比孔子小九岁。 ② 诲(huì 会):教导,教育, 诱导。 女:同“汝”。你。 ③ 知:前五个“知”字,是 知道,了解,懂得。最后“是知也”的“知”,同“智”。 智,聪明,真知。 之:代词。指孔子所讲授的知识、 学问。 【今译】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 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 智的。”
【2· 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樊迟御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 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①孟懿(yì 意)子:姓仲孙,亦即孟孙, 名何忌“懿”是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氏、季孙氏 共同把执鲁国朝政。他的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 要向孔子学礼。 ②樊(fán凡)迟:姓樊,名须, 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曾与冉(rǎn染)求一起为 季康子做事。生于公元前515年,卒年不详,比 孔子小三十六岁。 御:赶车,驾车。
为政篇(共二十四章)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2·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②。”
【注释】①北辰:北极星。距地球约782光年。 由于太远,从地球上看它似乎不动,实际仍在高速 运转。 ②共:同“拱”。环绕。 【今译】 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 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 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注释】① 攻:指学习攻读,专治,钻研。一说,攻击。 异端:不同的学说、主张。 ②斯:代词。这,那。 已:语气词,表慨叹,相当“矣”。一说,停止,完毕。 则此章的意思是:攻击那些邪说,祸害就没有了。 【今译】 孔子说:“去攻读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
【2· 17】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
【2·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①,不违,如愚。退而 省其私②,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又称颜渊。鲁 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一说,公元前511年), 卒于公元前480年。是孔子早年最忠实的弟子,被 孔子器重、厚爱。比孔子小三十(一说四十)岁。 ②省(xǐng醒):观察,考察。 【今译】 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问一整天,他都不提 不同的意见,好像是很愚笨。[可是,]课后我考察他 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对我所讲的课能充分发挥,颜回 并不是愚笨的。”
【2· 10】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 人焉廋(sōu)哉③?人焉廋(sōu)哉?”
【注释】 ① 以:根据,原因,言行的动机。一说, “以”,通“与”。引申为与. ,同. ,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② 由:原由,走的道路。指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方 式方法。 ③ 焉: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 廋(sōu):隐藏,隐瞒。 【今译】孔子说:“[了解人,要]看他言行的动机, 观察他所采取的方法,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这样 去了解,]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人怎么能隐瞒得了 呢?”
【2·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 其劳②;有酒食,先生馔③,曾是以为孝乎④?”
【注释】①色:脸色。指和颜悦色;心里敬爱父母, 脸面上好看。 ②弟子:晚辈。指儿女。 【今译】子夏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 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做到]有了事, 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但是, 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难道能算是孝吗?”
【2·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思:思考,思维。罔(wǎng网):同“惘”。 迷惑,昏而无得。一说,欺罔,蒙蔽,受骗。另说,“罔” 即无,无所得。 ②殆(dài代):危险。一说,没有信心。 【今译】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 [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 16】子曰:“攻乎异端①,斯害也已②。”
【注释】① 信:讲信用,说了算数。 ② 輗(ní 尼): 古代大车(用牛拉,以载重)车辕前面横木上揳嵌的起 关联固定作用的木销子(榫头)。 ③ 軏(yuè月): 古代小车(用马拉,以载人)车辕前面横木上揳嵌的起 关联固定作用的木销子(榫头)。 ④ 何以:以何,用 什么,靠什么。
【今译】 孔子说:“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就好比]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它靠什么行 走呢?”
【今译】孟懿子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不违背[周 礼]。”樊迟为孔子赶马车,孔子对他说:“孟孙氏问我 怎样做是孝,我回答他:‘不违背[周礼]。’”樊迟说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按周礼 侍奉他们;去世了,要按周礼为他们办丧事,按周礼祭 祀他们。”
【2· 6】孟武伯问孝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2·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①有:同“又”。表示相加。“十有五”,即 十加五,十五岁。 ②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 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 多重含义。 【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 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 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 也不会超出规矩。”
【2· 13】子贡问君子①,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①君子:古代有学问有道德有作为的人, 人格高尚的人,或有官职、地位高的人都可称“君子”。
【今译】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 先去实行,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 【2·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②。” 【注释】①周:同周围的人相处得很好,合群,团结。 比(bì 毕):本义是并列,挨着。在这里有贬义: 为私情而勾结,拉帮结伙,结党营私。 ②小人:不正派、不道德、人格卑鄙的人。古代也称 地位低的人。 【今译】孔子说:“君子能[在道义上]团结人但不 [以私情而]互相勾结;小人善于笼络勾结而不[在 道义上与政治呢?” 孔子说:“《尚书》里有句话说:‘孝啊就是孝敬父母, 并以友爱的态度对待兄弟。倡导孝悌的道理推广到政 治方面。’这也算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做官才算是 参与政治呢?”
【2· 22】子曰:“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②, 小车无軏③,其何以行之哉④?”
【今译】鲁哀公问:“怎样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 回答说:“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 人民便服了;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 上,人民就不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