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油画风格在陶瓷装饰的应用
油画入瓷对瓷器绘画发展趋势的影响

111油画入瓷对瓷器绘画发展趋势的影响摘要:油画大多要求写实,栩栩如生,而把写实的油画风格融入瓷器则发源于清朝雍正年间,兴起于清末。
到当代,写实的瓷器油画更是出现了很大的突破,在技法,情感和材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在,手绘陶瓷画的发展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对油画入瓷的技术发展有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写实油画;油画入瓷;趋势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06—111—(03)The Influence of Oil Painting Used in Porcelain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rcelain Painting0引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引领世界。
其中,瓷器最能代表中国的刻造技术。
“以瓷为纸,将画入瓷”,近年来,瓷器上绘画逐渐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瓷画变得更加多元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取材上更加多样化,花鸟、山水、人物等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将二者相融合,同时兼顾西方油画绚丽的色彩和中国古典的风韵写意,不仅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同时也融入了西方绘画的特点,将油画与水彩等运用在瓷板画上,并在清康熙晚期开始风格转型,萌生出写实油画风格釉上彩瓷画艺术。
人物画题材是景德镇瓷上绘画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创造性地将写实油画和瓷上人物画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当代写实油画风格瓷器人物画风格迥异,既有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又有对新时代的创新和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对油画入瓷进行深入研究。
1油画入瓷的源流介绍1.1国外油画风格的发展 提起油画,就不得不提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盛行蛋彩画,蛋彩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是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绘成的画,多画在表面敷有石膏的画板上,为画家重要的绘画技巧,到16世纪后,逐渐被油画取代。
海上丝绸之路与明清外销瓷纹饰流变

海上丝绸之路与明清外销瓷纹饰流变摘要:早期的西方人在中国采购的外销瓷主要是以试制订制为主,在中国传统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的陶瓷品种中挑选,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的追求,也让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
由于中国和国外的陶艺交易日益增多,大批的西洋彩绘从中国各地的窑场涌进,以来样订制的生产模式,丰富了中国的瓷器装饰,使得明清时期的出口瓷具有了一种奇异的色彩,并对国外的审美趣味、装饰艺术乃至人们的生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关键词:丝绸之路;明清;外销瓷纹饰演变中国陶瓷从出现开始,就一直在影响着全世界。
从唐朝起,陶瓷经海上贸易途径远销全球,到明朝中叶以后,更有大批的瓷器流通到欧洲。
清朝以后,陶瓷出口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跃而上,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瓷器”也就成了中国的代称。
笔者在2022年参观了福建海丝外销瓷博物馆举办的“瓷航万里——福建外销瓷展”,展览集中展了示100件以上的出口瓷,从餐饮、盥洗、照明、文具等陶瓷,到陈设使用的花瓶、瓷塑等,到陈设使用的花瓶、瓷塑等,丰富多彩,不乏精品。
文章以本次展出的优秀出口瓷器为例,简单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对清代瓷器出口的深远影响。
一、明清海洋陶瓷贸易的发展明朝初期,朱元璋下令禁止“一块木板不得出海”,实行了严格的海关封闭管理。
明代早期的瓷器交易是由朝廷主导的。
这些瓷器被明朝政府当作礼品或者赠予日本、朝鲜等邻国,并在郑和出海后,被送到东南亚,南亚,中东,乃至东非海岸。
郑和下西洋与葡萄牙和意大利等欧洲各国开通了新的航海路线。
葡萄牙人在1517年首先越过了好望角,并在印度洋海岸到达中国。
葡萄牙商人受到高额利益的驱动,冒险与本地的海盗进行贸易,他们在中国沿岸的不同港口里找中介和代理商,暗中定购瓷器。
随后,西班牙人又通过美洲,穿越太平洋,建立起一条商业贸易路线,把欧洲,美洲和亚洲联系起来。
直到1567年,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开设了月港,才使民间对外的商业活动得以合法化。
泼彩技法在当代陶瓷釉上彩山水画中的运用

泼彩技法在当代陶瓷釉上彩山水画中的运用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泼彩技法在现代陶瓷釉上彩山水画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它的主要特征是:国画性、油画性和水彩画性等,这对现代陶瓷釉上彩山水画的突破程式、创新变革、观念更新等都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泼彩技法;陶瓷釉上彩山水画;当代;运用在创新和变革的大趋势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其中就有泼彩技法。
泼彩技法在陶瓷釉上彩山水画中的运用,是将釉上彩颜料以泼洒的方式施于釉面上,自然形成具有丰富肌理变化的各种山水形态,然后加以修饰、完善和补充,使之成为完整的山水画面。
泼彩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方法,在绘画中的应用,与其它绘画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1泼彩技法在当代陶瓷釉上彩山水画中的运用状况泼彩法最初是一种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人们通常以为它是张大千在1960年代创立的,但其实它并不局限于传统的中国画,而且还被广泛地应用于陶艺。
泼彩法起源于唐朝长沙窑时代,到了现代,泼彩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陶瓷釉上山水绘画中。
陶瓷釉上彩山水画是陶瓷山水画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釉上彩颜料色彩丰富、艳丽,使用起来很容易,而且它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它很适合于泼彩技法的运用。
现代泼彩手法在陶器釉上彩山水画中的大量应用,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陶器釉上彩山水画艺术家们在自由、开放的创作氛围中,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产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陶瓷釉上彩山水画画家不再满足于程式化的创作表现,而是利用釉上彩颜料的材质特点,借鉴中国画泼彩技法和西方现代油画、水彩画技法,开始将泼彩技法用于创作,这是当代陶瓷釉上彩山水画发展中引人注意的一种现象。
因为陶瓷釉上彩山水画是在光滑的釉面上展开绘画,所以在使用泼彩技法的时候,它很容易到处流淌,而且很难对它进行控制。
所以,陶瓷釉上彩山水画艺术家们都是在经过了多次、不断地实践之后,才慢慢地对其运用技巧进行了掌握,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虽然很难,但因为泼彩手法可以让陶器釉上彩山水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所以还是有很多陶器釉上彩山水画画家投入到这一领域,并创造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陶瓷釉上新彩的审美初探

陶瓷釉上新彩的审美初探摘要:作为陶瓷艺术品的重要装饰技法而言,陶瓷釉上新彩的工艺方法具有多样化的审美表现形式。
陶瓷彩绘应结合陶瓷外观器型而装饰,这样才可以使得陶瓷艺术品得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陶瓷承载了我国古代悠久的民间文明演变发展进程,其中新彩作为一门年轻的装饰手法,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本文主要探讨了陶瓷釉上新彩的常见艺术表现形式,深入剖析陶瓷釉上新彩蕴含的工艺审美价值。
关键词:新彩;表现形式;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10—138—(03)Study on the Aesthetics of Xincai0引言在陶瓷工艺品的绘制加工阶段,陶瓷釉上新彩作为一种装饰技法,得到了现代人的大力推广和采用。
我国传统的陶瓷彩绘艺术具有较为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现阶段的陶瓷装饰技法日益呈现了多样化以及融合性的发展趋向。
1陶瓷釉上新彩的演变发展历程1.1陶瓷装饰技法的发展进程陶瓷釉上新彩的重要装饰技方法主要体现在绘制陶瓷表面的彩色颜料图案,采取红炉的加工手段来使陶瓷表面的彩绘图案形成,其中红炉的温度应当限定在700℃左右的烧制温度。
[1]陶瓷制作工艺的釉上新彩技法最早诞生于我国古代的清朝时期,属于舶来品的釉上新彩工艺技法融合了日本以及德国等西方国家的烧制工艺。
进入到上世纪的中期以后,釉上新彩的工艺技法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创新发展,成为了陶瓷装饰的又一重要装饰技法。
用于制作形成陶瓷新彩的常见原料目前呈现出种类丰富多样的显著发展趋势,其中典型的陶瓷新彩制作成型工艺原料应当包含青花原料以及各种形式的陶瓷釉彩。
近些年来,陶瓷彩绘工艺技术逐渐实现了较大程度地演变发展,客观上促进了陶瓷制品的釉上新彩技术手段实现更加普遍地采用[2]。
1.2陶瓷釉上新彩的艺术价值陶瓷装饰开始要设计装饰方案,在美化陶瓷外观的基础上增加陶瓷色彩搭配设计构思的吸引效果,让陶瓷欣赏者能够喜爱陶瓷装饰效果。
油画元素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表现

油画元素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表现 摘要:油画起源于15世纪以前欧洲,凭借着它丰富的表现力而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绘画形式,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绘画种类。
与西方油画不同,陶瓷绘画虽未普及,但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陶瓷绘画种类。
在现在信息互通的艺术大环境下,跨界交流已成为一种方式,各个绘画艺术门类边缘开始模糊,画家开始探索各个画种之间的元素或技法的融合,为艺术创新了一个更加自由包容的平台。
在此作者浅谈当油画语言介入陶瓷绘画的艺术表现,在两种艺术的多层对比中为陶瓷油画探索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希望对陶瓷绘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油画;陶瓷绘画;创新;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10—156—(03)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oil Painting Language in Ceramic Painting0前言 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景德镇陶瓷出现了一个可谓是陶瓷绘画百花争艳的局面,釉上与釉下颜色空前繁荣,例如粉彩、古彩、红绿彩、颜色釉、青花、青花釉里红等。
宫廷画家在景德镇的白瓷胎上融入了西方绘画技法,绘制了蔚为壮观的珐琅彩瓷,使作品洋味十足,这也是陶瓷绘画引入西方技法的开端。
1油画介入陶瓷绘画的可能性 距离今天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出现了彩陶器。
古人在陶器单一的造型基础上进行了美化,人们开始在陶器上绘画了动物纹、农民的劳动生活场景等。
黄河、长江流域、西域辽河在内多个区域都有丰富的彩陶。
彩陶是我国最早进行的陶瓷绘画,是人们依据器型进行抽象的,带有装饰效果的陶瓷绘画作品。
那时的绘画题材大多都跟定居的农业生活密切相关。
在历史的长河里,陶器不断发展已成为必然,瓷器源于陶器,笔者顺着时间的脉络来梳理一下陶瓷绘画的发展。
据记载最早的商代,就有瓷器的出现。
东汉时期有大批的瓷器生产,釉面较单一,主要由青色为主。
隋唐时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
浅析油画作品中的中国瓷器——以乔凡尼·贝利尼《诸神之宴》为例

州 1{『代 .人约 公 【 I 6
『坷代 l
j『J],巾 1 f 丸 创造 j1j j l 的瓷 , . 川 商代 的 j 朗遗" 中 .… t‘r-]I:L“ 雨I1 ”,这
ii  ̄]ii' ̄tlg驯 形成 r个…饶 制的 【jI心— —
“1时 的 瓷器 ?H{;-ri9 形 I }:州 ,[1J见当
连 勃 发 ,iq 以烧 制 i 瓷 乃 北 方 以烧 制
( .)】}I阳瓷 器f 入
十 六 }忡纪 ,彻 绚 人 率先 引进 r人批 的 lI】
瓷 为t 7 l[J],往 ‘ 健镇 烧制 … rI瓷
f
: :时 代 ,瞅 洲
近 尔 转 获 {I瓷 剑 『]己的 I咏还 邻 m ,I J Ll ̄]l!纤… 十 {1
意 ,于 是 ,大量 的 中国瓷 器流 入 西方 .影 响 了西方 的 审 美意识 ,并推 动 了西 方的 美 学思潮 ,为欧洲 文学 、艺术 的创 作提 供 了新的 素材 ,于是 西方绘 画 大 师开始 把 中 国瓷 器融 入到他 们的绘 画 刨作 当 中,本文 主要 以 贝利尼 的《诸 神之 宴 进 行 分析 关 于中 闰瓷 器在西 方绘 画 中的 运 用 ,这 币1f中西融合 达 到 了一利’独特 的画 面 效果 ,升 华 了绘 画 的主题 与精 神层 1葡,反映 了中 国瓷 器在 欧洲 的盛 行 .从 而引起 了一 场 中国瓷 器的 炙化革 命
【 )r上乔凡 ·lJ』刊 』 《 }l{】之 宴》为
洲埘 瓷 的收 械 、 驯 f『j删 .构 利一
“0 艾化 钍”,这 利·』 啄 辽 、 、岂术 儿 ……
反映 …柬
l6 l 删 ,J戎 义 荚 水 人川J
论油画元素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论油画元素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作者:陆军陈晨来源:《景德镇陶瓷》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油画艺术与现代陶艺的关系,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对油画元素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油画元素现代陶艺引言油画元素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见。
油画是一种用视觉符号传达艺术家思想的一种载体,它依靠视觉语言在作品中的结构关系,形成了其特有的表达方式,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内容与画面的构成形式传递作品的内涵与灵魂。
现代陶艺中以油画元素的应用概括的来讲会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油画元素在现代陶艺形态中的运用;另一种是油画元素在现代陶艺装饰中的运用。
一、油画的起源与元素油画作为绘画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期的特征多以写实性和自然性为主。
油画600年前起源于欧洲,大约1 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
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
画家通过此方式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
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油画作为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
油画中的元素主要表现在艺术家通过画面的色彩、肌理、造型等方法和手段来体现其情感。
色彩的象征性加强了油画的装饰性,使人们在欣赏它的同时自然地联想到它背后的深意。
色彩的象征范围涉及到人对某种色彩的喜好或厌恶,它与民族、地理、空间、文化、习俗等因素密不可分,更与人们审美观念、情绪情感和文化素养直接有关。
油画的肌理和底材、笔法、调和剂等因素有关,干燥后会形成独立于底材的有厚度的色层,表面会有一定的起伏和质感,就形成表面肌理。
油画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的造型的象征性,画家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以简洁的造型来体现他们想表达的内心思想。
画家可以从自己对自然的主观感受出发,把其内心的情感用自己的风格表现出来。
釉下彩创新工艺陶瓷油画探索

釉下彩创新工艺陶瓷油画探索自人类文明出现陶瓷以来,人们就开始有了装饰、美化陶瓷产品的追求。
从而提高陶瓷产品的美观价值。
从远古陶瓷单一的点染条纹到如今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陶瓷艺术作品。
千百年的历史,凝炼出历朝历代能工巧匠在陶瓷艺术上的辉煌。
如今陶瓷绘画已经不仅仅是装饰陶瓷制品锦上添花的画面,陶瓷本身已经成为艺术家表达思想,张扬个性,创作艺术作品的载体。
它有着宣纸和油画布无可比拟的永久不变性,有多变形状的观赏性。
更有陶瓷艺术作品经历1300多度高温烧制时,由于画面材质产生化学变化的不可控性所产生的自然纹理。
亦如巧夺天工,自然天成的美感。
但弱点也正是这陶瓷颜料材质的不可控性,导致大多数作品不尽人意,成为废品。
这也是陶瓷艺术作品颜料表现力远不如油画颜料和国画颜料在其画布与宣纸上表现的可控性和深入性。
油画颜料它是直观不变的,可反复描摹加减、重叠,呈现给观者的是画面最外层的效果,国画颜料虽以透明料为主但不可以减法作画,但重叠是可行的。
什么时候看着满意,什么时候停笔,且呈现给观者的仍是以最外层画面为最终效果,所以,油画和国画颜料在造型艺术中色彩的丰富性、准确性是很高的。
那么,高温釉下陶瓷颜料的表现基底是泥坯,陶瓷颜料是用水调合颜料表现在泥坯上,靠颜料的厚薄产生层次深浅差别,最好是一次性一笔到位。
重复叠加次数多了,画面表面难以分清深浅,颜料过厚又会产生锈斑料刺且不同的坯要施用相匹配的釉,烧相应的温度才能达到尽可能好的效果,还有些颜料在烧制过程中上下层颜料与混合的其他颜料产生化学反应,或者温度烧的不合适都会使某种颜料挥发掉。
入窑时,画面色彩微妙,冷暖色彩变化丰富,出窑时画面几乎成了单色令人沮丧,等等许多不稳定因素使陶瓷颜料在釉下的表现让众多艺术家无法施展才华,望而却步。
釉下陶瓷上的绘画由于材料表现能力的限制,与历史人文传承的因素影响。
釉下陶瓷上的绘画多以勾线填色装饰瓷器为主,更多地体现了陶瓷工艺上的能力,尤其是在釉下的空间造型、色彩、光线、立体关系、质感的表现更是难于上青天。
西方瓷器花纹特点

西方瓷器花纹特点
1. 人物题材装饰纹样:西方人物题材装饰纹样瓷器常将神话、宗教故事中的人物或内容居于瓷器中央,周围圈饰中国传统纹样的开光。
这种融合使外销青花瓷器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中西文化的交融。
2. 园林山水纹样:山水楼阁纹是一种典型的外销青花瓷器纹样,它受到了欧洲贵族审美的影响。
乾隆中期之前,山水楼阁纹样构图疏朗、简洁,画面留白较多,具有水墨山水画的韵味。
而乾隆中期后,为迎合欧洲市场,这些纹样变得更加繁复,构图紧密,注重画面明暗关系。
3. 花卉题材:内销传统青花瓷多以缠枝莲纹装饰,而外销青花瓷则以雏菊纹最具代表性。
雏菊纹样常以点散式或重复连续的放射状围绕盘身中心作为开光装饰,与繁杂的缠枝莲纹不同,具有清新自然的韵味。
总之,西方瓷器花纹特点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人物、山水、花卉等各个题材中。
西洋绘画的构图形式对清代雍、干时期粉彩装饰的影响

从广义上 讲
,
是 指 形 象 或 符 号 对 空 间 占有 的
一
使人联想到蛇 形运 动
,
宛然盘旋
,
或者是来 笔者对 西
。
狭义上 讲
,
构 图是 画 家 为 了表 现
,
定 的思 想
、
意
自人 体 柔 和 的扭 曲
有
,
一
种优美流 畅 的感觉
、
。
情感
在
、
一
定的空间范围内
运 用 审美 的原则安
洋 绘 画 的考 察 中可 见
、
于 给人 感觉 复杂
富于魅 惑力 而 很美
形线为最美
,
。
。
简单说来
,
,
结
国家 绘 画 的 统 称 素描
、
它包括有油画
,
水彩画
。
、
水粉 画
、
论是世界上
的见识
“
S
”
这种看法
虽不能说
珐琅
有 充 分 的科 学根据
。
却 只 有 艺 术 家才 能想 到 的那 种 奇 特
,
构图 状况 境
种天衣 无缝 的
空 间深 远 的形 态
,
透
力求通 过 构 图方 式 的具 体化
。
恰 到好 处 地 在心 灵 构 图是 西 洋 文 艺 复
”
出无 限广 阔 的幽深 意 味
达 到 飘 渺 天 倪 的虚 幻 境 界
、
。
同
与 物 质 的 碰 撞 中达 到 完 美 的 交 融
兴 时期
,
”
时
,
它 能产 生
一
威廉·卡尔夫静物画中的瓷器

12016.6期17世纪,荷兰静物画在欧洲绘画史上,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题材得到认可,其造型、色彩、技法使得这种作品达到巅峰的地位。
同时期杰出的画家威廉•卡尔夫,以其高超的技艺在同类画家中成就显著。
而这时中国输往荷兰的陶瓷数量巨大,品种丰富,为卡尔夫的静物画创作提供了极好的描绘对象。
一、卡尔夫生活时期的荷兰静物画与瓷器贸易1、荷兰静物画的出现及其地位静物画起源于欧洲,与风景画、人物画构成西洋绘画的三大表现题材。
早在古罗马[1]时期就曾出现过此类绘画作品,但当时这种题材的绘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地位也不高。
17世纪,荷兰画家改变了这种局面。
1609年,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文化昌盛,经济繁荣,新教盛行。
市民们尤其热爱这种和平富足的生活,他们享受美味充裕的食物,追求考究精致的餐具,同时还注重美化生活环境,正是对于这种生活要求的满足使得荷兰静物画繁荣发展起来。
在静物画作品中,总能看到新鲜的水果、中国的瓷器、异域的食物等,画家们是在有意识地展现荷兰全球贸易的成果,是在对其殖民地统治取得的优势地位进行炫耀。
荷兰的静物画非常朴素温馨,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现。
17世纪荷兰静物画的发展趋向成熟。
纵观静物画的历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出现纯粹的静物画作品都晚于荷兰[2]。
画家通过作品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荷兰帝国经济、文化的大致面貌。
荷兰静物画数量众多,此类绘画随着荷兰的崛起而日渐辉煌,从以往的陪衬地位转变为独立的画作种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其光鲜亮丽的色彩、精准的造型、高超的技法,在欧洲绘画史上达到了一个华丽的高峰。
为西方绘画的丰富多彩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以其丰硕的成果影响和震撼着后人。
2、卡尔夫的油画作品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威廉•卡尔夫(W i l l e m K a l f 1619~1693),身处17世纪荷兰绘画艺术大变革时期,1653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后,成为最著名的静物画家之一。
西洋绘画对清代雍、干时期粉彩装饰的影响

1 6
景德 镇 高 专 学 报
20 0 9年
西方先进 的技术 , 比如珐 琅彩 , 它的釉料最早来 自西洋 , 并将 其 改造为适合于作瓷器 彩绘的粉彩 , 与此 同时 , 在迎合 欧洲 海外市场 的同时 , 西洋的审美风格 , 画技法 , 绘 在不 自觉的情
观念 , 他极力学 习、 努力适应 中国的文化 传统 。在 《 代 院 清 画》 一书 中写到 , 郎世宁在学 习了中国笔墨 、 颜料 、 纸绢和 中
雍、 乾时期粉彩装饰的影响及原 因。
一
、
“ 康乾盛世" 的对外开放政策
主, 如山石花鸟 、 瑞兽动物、 人物故事 、 仕女婴戏等 , 器形上也 多沿用同时代流行 的的造型。其次 , 由欧洲画师提供 画稿 ,
再 由景德镇瓷画艺人照本临摹 , 复制到瓷器上的带有典型西 方文化特色的纹样 , 按照欧洲宫廷 、 军队和贵族要求 定制的 , 带有不同专属盾徽 、 纹章的瓷器 , 有表现希腊神话 、 宗教艺术 和西洋人 物内容的瓷器 , 也有在瓷器上精细绘制出中国广州
现印象派为界线 , 西洋绘 画可 以划分为古典绘画和现代绘 画
两大阶段。本文主要从 以下三个方面 阐述古典西 洋绘画对
出的更适合普通工匠彩绘 , 因其色彩丰富、 淡雅柔丽 , 渐为世
人所爱 , 为景德镇彩瓷生产的主流产品 , 成 大量用于外销 。 清代外销粉彩瓷 的纹饰仍然是 以中国传统 文化 题材为
珠江 口岸穿梭往来的商船 , 和挂着各 国国旗的贸易洋行的景
致, 同时也从 侧 面反映 出当时欧洲对 华贸 易的兴盛 。清 代 雍、 乾时期的粉彩外销瓷 , 不仅瓷质优 良, 面洁 白莹润 , 釉 其 精湛的彩绘不仅有明快炫 目的艳 丽 , 又有素雅怡情 的柔美 。
关于瓷板油画创作之浅见

关于瓷板油画创作之浅见作者:于旭光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7期陶瓷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财富。
其中,瓷板油画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艺术种类,是近代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与传统陶瓷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陶瓷艺术,还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代表。
一、以瓷为“纸”铸就不朽瓷板画历史悠久,往前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明代开始逐步成熟,清中期走向繁荣。
瓷板油画以瓷为载体,其色彩丰富,语言独特,形式多样,瓷板平整光洁,便于艺术家挥毫创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怕潮湿霉变,既是瓷又是画,被称为是“不朽”的作品。
二、独特的艺术门类瓷板油画使用的颜料是新彩。
我国传统的陶瓷绘画工艺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大类,具体还包括釉下或釉中的青花、五彩、高温颜色釉或釉上粉彩、古彩等。
新彩属于釉上彩,清末民初才从欧洲传入中国,因此被定名为新彩。
新彩的色彩稳定,色彩间还可以相互调配。
由于这种颜料经高温煅烧过,所以画完后再进烤花炉,前后变化不大。
而粉彩、五彩等为生料,在烧制前后有较大变化,这就在工艺上增加了难度。
与新彩相比,浅绛彩赋彩较薄、涩,又是低温烧制,易磨蚀、污损和脱落。
而新彩可厚可薄,工艺简单,色彩稳定,因此被许多陶瓷画家认可。
三、陶瓷世界的色彩魔术师无论传统陶瓷彩绘还是新彩都讲究陶瓷上的色彩表现。
新彩在这方面更进一步,它能将丰富的色彩在陶瓷上表现的变幻万千,既要求形体结构的严谨,更要求色彩淡雅中的丰富艳丽。
淡雅并不是色彩单一,而是既要统一和谐又要有各种变化,丰富艳丽并不是如印象派油画一样厚积,而是吸取西画的绘画思想和理念,用油画的表现形式,把固有色、环境色、背景色巧妙结合,处理出物体的质感、光感、空间感、明暗变化、远近透视关系等,这也是瓷板油画的追求目标。
四、物质媒介的交融新彩材料兼容并蓄,能和各种工具配合,如普通毛笔、油画笔、刮刀等交替使用,能表现出许多肌理效果。
陶瓷装饰中粉彩的运用分析

( 一) 画粉彩 画粉彩分为打图、制图、拍图、勾线和彩料五步。打图即是在瓷 器胚体 E 用淡墨结合瓷器形状打好草稿;制图是先用浓墨把瓷器 E 用 淡墨已经起好的稿子再勾描—遍,然后用不太湿的纸把勾描好的墨稿 从瓷器上拓印到纸上;拍图是相对复杂的,将拓下来的原图稿晾干, 然后再用浓墨重描,然后再打湿,用吸水纸将图纸上多余水分吸出, 最后将潮湿的图纸扑在白色瓷体上,用手轻轻拍打,然后将图纸揭下 就会有清晰的纹路印在瓷器表面;勾线是对印到瓷器上的样稿进行如 同国画仓 J l 怍中的落墨工作,即 “ 画料”。粉彩画料是用油调制而成, 因此必须把握好油与彩料的比例,过多过少都不适宜;彩料是画粉彩 的最后一步,在粉彩勾线工序完成后要用浓淡、湿度不同的墨晕染出 层次。 ( 二) 填粉彩 粉彩是由油调制而成的,因此必须等到油料干后才可以上色 , 这样用水调制而成的上粉彩的颜色才不会出现线条脱落现象。首先要 用干净棉球蘸上紫色锅灰清理瓷器上污迹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完成利 于水制颜料进 入 空挡线条;接着就是 匕 色工序了,—般礁循先填水颜 色,再用油渲染的原则。将填色笔蘸 E 清水与颜色搅拌 ,黏稠适中, 然后按图案要求一笔一笔地压 人 填平 ,最后在填了玻璃白底色的地方 进而: 各种颜睦. 的渲染 , 位雍 蝴 阳向背关系具 撼 。 三、粉彩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粉彩装饰历经 几百年仍享有盛誉在于其多变的风格特征。在粉 彩最初发展之际,多是生活气息浓郁的风格 ,至 日 后随着不I g r  ̄ 3 , 来风格,其原本的风格特征也随之改变,直至现今文 ^ 、 墨画融 人到陶 瓷装饰中,使得陶瓷装饰在粉彩装饰粉润 、富丽的风格基础 匕 更添清 丽、雅致的格调特征 ,粉彩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展现着不同风格的 美。 四、结束语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分广受世人喜爱 ,是传承博大精 深的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生活中极具艺术特色的装饰工艺 品。它之所以能在新兴装饰品层出不穷的现代仍占有广阔的市场,原 因就在于其将粉彩装饰的魅力发挥出了时代特色。粉彩应用于陶瓷装 饰并不只是单纯古代技艺的机械复制 ,而是融 入 现代元素的再创造。 人们 的审美枥 隹 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陶瓷装饰也必须紧跚 干 步 伐,将粉彩装饰在现代审美切 椰 仓 上 『 新,发挥粉霰 的现代魅力。 总而言之,粉彩装饰在颜 运 用、图案选择、风恪特征 匕 都深深地影 响着现代的陶瓷装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其艺术魅力,运用现代设汁 理念、设计技7 I I J 造出具有时代『 生的现代陶瓷装饰品,把粉彩和陶瓷 的支- 化内涵继续发 i 光_ 大。
浅析陶瓷油画审美特征

程度更胜于之前 , 在面对拥有西方 才华 的外国传教 士时 , 所采
油画创作推至 一个新的高度 。
1 . 3 陶瓷油画的分 类
取的态度是更加宽容和开放 , 在统 治阶级 的推动下 , 以郎世宁
1 陶瓷 油 画的创 作 概 况
1 . 1陶瓷油画创作起源
作内容多直接以西方油画为蓝本, 内容也多以西方宗教人物 为题材 , 其创作多属直接复制 , 在 技法上并 未真正成熟 。 发展 至乾隆时期 , 随着瓷器 出口量的增加 , 越来越多 的瓷器 出口到
国外 , 受西方文化 的影 响, 带有西方油画风格的陶瓷装饰品特
油画艺术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 首次传入东方 进 入中国人 的视野始于明代。 明代外国传教 士进入 中国 , 带来
别受到亲睐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 了陶瓷油画的创作发展 。 了西方文明的同时 , 也带来了西方的油画艺术 。 色彩逼真的油 发展至清代末期陶瓷油画的创作进入了暂时的低潮期, 直至 画艺术给久以习惯中国千年写意水墨的国人以最直接视觉刺 种新的陶瓷颜料 —— 新彩的 出现 , 进一步推动 了陶瓷油画 激, 也正是此时 , 在大众为形象逼 真的油画艺术所惊讶感叹之 的发展 。新彩颜料 属于釉上 彩颜料 ,较之 前的陶瓷釉上彩颜 时, 勤劳智慧的陶瓷艺人便已经开始了将中国陶瓷艺术与西 料, 色彩更加丰富细腻 , 且可多次调和料性, 类似于西方的油
中国 陶瓷 工 业 2 0 1 3年 8月 第 2 O卷 第 4期
CHI NA CE RAMI C I NDUST RY Au g. 2 0 1 3 Vo 1 . 2 0 , No . 4
广彩瓷中西人物装饰纹样研究

广彩瓷是以景德镇产的白素瓷为胎,在广州加彩烧烘而成的釉上彩瓷。
它始于清康熙晚期,清雍正、乾隆时期逐渐形成风格,成熟于清嘉庆、道光时期,形成绚彩华丽、构图紧密、金碧辉煌的风格,一直是历史上重要的外销瓷品种之一。
三百多年来,广州作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唯一通商港口,成为中西交流的对话窗口。
在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之上修建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展示十三行从辉煌到终结的贸易口岸近百年历史的景况,馆内收藏上千件广彩瓷器,为研究广彩文化提供珍贵的实物史料。
“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广彩瓷随着客户的订货需求而生产,花样款式随之而变。
广彩瓷装饰纹样题材广泛,本文聚焦在中西人物纹之中,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方法和对比分析法等三种方法,研究中西人物纹样的美学价值和当时西方对广彩瓷的兴趣转变,从人物纹中看广彩瓷中西艺术文化交融的趣味互动。
广彩人物纹有中国人物和西洋人物两大类,是广彩瓷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
按画面人物构成分为三组,一是单独中国人物为主;二是单独西洋人物为主;三是二者均在画面之中。
中国人物纹样多描绘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娱乐、宴饮等热闹场景(图1-2),以人物组合为主题,园林山水风景作为辅助渲染,人物神态和动作富有生动意趣,营造出和谐欢愉的生活状态。
西洋人物纹样的题材大多数为神话故事和宗教故事,还包含具有浪漫情调的日常生活场景,家族聚会、出行游玩、肖像记录等等(图3-4)。
显然地,人物纹样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观念的人的需求而单独定制。
广彩属于釉上彩瓷,釉上彩是在烧好的光亮白瓷表面上进行彩绘而成,被世人赞誉广彩瓷为“万缕金丝织白玉,春花飞上银瓷面”。
装饰纹样的设计、色彩的应用和工艺的掌握相当重要,主要步骤包含前期设计、描线、填色、积金填绿、封边斗彩、烧制和质检。
每道工序都需要层层把控,在笔墨技法方面,彩绘技法依旧继承以国画画法为主,讲究技巧,笔工精湛,应对于不同题材都能够表现其独特趣味。
在色彩运用方面,受铜胎和珐琅颜色的影响,康熙中晚期至雍正、乾隆时期,广彩的瓷绘色料逐渐增多,颜料不仅来自景德镇,还有广州工匠们自行调配和创新传统色料,丰富原有的广彩瓷器用色。
透过油画看青花

透过油画看青花作者:李希尚张越高珊赵超来源:《设计》2012年第02期摘要:今天我们看画中的瓷器,大多以克拉克瓷为主,可见克拉克瓷器是明代外销瓷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而在这些瓷器中又以盘碗的入画几率最高,且特征明显,风格典型。
关键词:油画克拉克青花瓷出口一、中国瓷器出现在西方绘画中的历史背景中国瓷器出口历史悠久,随时代不同而风格多样。
真正的瓷器对外输出始于隋唐,唐宋时期无论是越窑青瓷、邢窑定窑的白瓷、还是龙泉窑青瓷,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口,但都是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为主,和销往内地的瓷器并无两样,其外销的目的,始终以宣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为宗旨。
从元代开始贸易用瓷的风格有所改变,其销往国外的瓷器开始注重销往国的风俗习惯,器型纹饰呈现出波斯特点,特别是作为大宗产品的元青花瓷。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今天研究以前的出口瓷大都以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为主,没有古代图录的记载和佐证。
时至明代,政府曾一度实行海禁,使外贸受到一定影响,但瓷器的出口从未停止过,永乐以后瓷器输出的途径变多,除海外贸易外还有政府对外馈赠,郑和远航贸易等。
因此明朝的瓷器不仅畅销亚洲各国,更是大量销往欧洲。
尽管如此,在西方早期的油画作品中几乎难觅中国瓷器的踪影,究其原因是西方绘画早期多为宗教服务,题材上多是宗教神话。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肯定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当时的艺术开始关注和表现人的生活和生活环境,于是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在17世纪再度兴起并正式成为西方绘画的重要样式。
到17世纪,静物画在意大利和北欧(主要是荷兰、佛兰德斯)渐趋普遍。
此时的静物画技法纯熟,写实性强,严谨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
使画中的瓷器贴近原型。
17世纪的静物画以荷兰画派最具成就,不仅静物题材多样,而且描绘细腻、华丽、精美、质感极强。
主要代表画家有海姆、克拉斯、考尔夫、贝耶林等。
如果说瓷器出现在西方油画中并非偶然,那么大量出现青花瓷就值得考虑了。
据国外资料不完全统计,仅荷兰公司从万历三十二年到顺治十三年(1604—1656)销售到荷兰的瓷器就达三百万件,平均每年六万件。
浅谈陶瓷绘画中点、线、面的表现

浅谈陶瓷绘画中点、线、面的表现作者:廖志英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3期摘要:在绘画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构成,而在陶瓷绘画中,为了提升陶瓷产品的艺术性,经常也用点、线、面来构建优美的画面。
本文就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入手,对陶瓷绘画中点、线、面的表现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陶瓷绘画;点;线;面;表现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一些艺术品的追求热情也在逐渐上涨,陶瓷就是当前较为主流的一种艺术品。
目前的陶瓷主要是作为装饰使用,在瓶身上通常会绘制很多漂亮的图案,以此来提升陶瓷的可观赏性与艺术魅力。
在陶瓷绘画中,经过运用点、线、面,可以在瓷身上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在这其中的一个点、一根线条以及一块面,都是极其重要的构成元素。
因此,对陶瓷绘画中点、线、面的表现进行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
1 陶瓷绘画中点的表现要完成一副完整的绘画作品,点、线、面是不能缺少的三个元素。
在传统的国画中,以点来绘制树叶,以线来绘制树干的绘画方式十分常见,而面则是由线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集点成线,扩点为面。
因此,在绘画作品中,点是最重要的核心元素。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收藏陶瓷艺术品,或者是购买来放置在家中以及公共场所中,将其作为一种装饰物,丰富室内空间,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而装饰物要想赏心悦目,最重要的是有漂亮的画面,所以陶瓷绘画十分重要。
在陶瓷绘画过程中,运用色釉可以呈现出不规则的点,依据点形成或者是产生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形式,分别是有意为之和无意为之,也就是非偶然性以及偶然性。
其中的非偶然性是陶瓷绘画者将色釉作为颜料的一种代替品,在陶瓷上作画。
经过使用呈现非偶然性的釉料,流动性十分稳定,画师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掌握点的布局与形状。
比如在一些比较高的陶瓷花瓶上,经常会使用一些山水画来进行装饰,有山水就必定有树木丛林花草,画师在绘制这些场景时,会使用点来刻画树木的枝叶。
在这其中,点就受到画师的控制,多大多圆或者是朝上朝下,这些都可以进行控制,进而画出预期的效果。
西洋画技法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运用

用 了 大 量 西 方 油 画 技 法 , 是 中 国 陶 瓷 油 画 的 最 早 源 头 。 珐 琅 彩 瓷 在 乾 隆 时 期 达 到 高 峰 , 乾 隆 朝 珐 琅 彩 瓷 中 有 大 量 直 接 临 摹 西 方 油 画 的 作 品 , 包 括 西 洋 风 景 画 、 西 洋 人 物 肖 像 画 等 等 , 陶 瓷 油 画 技
清 末 时 期 , 一 种 新 型 陶 瓷 彩 绘 颜 料 一 一 新 彩 被 引 进 中 国 。 新 彩 用 油 调 和 绘 制 , 工 艺 简 单 , 一 经 问 世 即 被 中 国 瓷 工 大 量 运 用 于 陶 瓷 绘 画 之 中 。新 彩 , 瓷 器釉 上 彩 的 一种 。 旧称 洋 彩 , 出现 于 清 末 , 是 从 国 外 引 入 的 一 种 陶 瓷 装 饰 方 法 。 因 当 时 采 用 进 口 彩 料 , 画 面 具 西 洋 风 格 , 故 又 名 “洋 彩 ” 。 先 用 五 彩 颜 料 在 白 瓷 表 层 绘 以 各 式 画面 或 图 案 , 再 入彩 炉 烘 烤 ,这 种 瓷 器 ,称 新彩 瓷 。建 国 后 ,
大 量 直 接 模 仿 西 方 油 画 , 标 志 着 陶 瓷 油 画 产 品 的 大 众 化 。 清 雍 正 时 期 , 广 州 为 适 应 外 销 的 需 要 , 运 用 景 德 镇 所 产 白 胎 瓷 制 作 更 富 有 西 方 艺术 情 调 的 广 彩 瓷 ,极 受 西 方 客商 欢 迎 , 大 量远 销 海 外 。
艺 日 渐 成 熟 。 清 康 熙 末 期 , 在 珐 琅 彩 与 传 统 五 彩 的 基 础 上 出 现 了
粉 彩 瓷 。 粉 彩 瓷 也 借 用 了 大 量 的 西 方 油 画 因 素 , 与 传 统 五 彩 在 艺 术 风 格 和 工 艺技 法 上 大相 径 庭 ,粉 彩 瓷部 分 产 品 特 别 是外 销 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油画风格在陶瓷装饰的应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随着时间的推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而每一种艺术形式也随着环境以及时代的变化而变革。
景德镇自古以来以陶瓷闻名于世界,无论是工艺技能还是装饰效果都有着成熟的生产流程以及健康的发展。
当代景德镇陶瓷的传承以及发展早已脱离了传统的自身自灭任其生长的过程。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陶瓷名家纷纷来到景德镇这篇陶瓷热土,众多能人异士共同推动者陶瓷这一巨大的产业链发展。
近些年来由于人才的涌入,景德镇陶瓷市场已经逐渐形成更为宽容、开放的发展前景。
正是这种包容的发展环境,艺术家们纷纷创新,结合时代特征创作作品,其中融合西方油画技法的装饰效果也悄然应运而生。
1当代陶瓷装饰中的油画技法
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想要相互融合,就必须要找到彼此之间的切入点,找到权衡两者之间平衡的关系。
如果强行将二者结合,只会是给人一种生搬硬套且具有违和之感。
油画与陶瓷绘画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且二者之间产生的文化信息以及视觉感受之中也有关联。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大师冷军先生所绘制的油画作品可以说是当代油画家中的杰出代表。
其所绘制的超写实油画《小唐》给观者极大的视觉冲击感受,油彩层层涂抹的细腻质感给艺术家带来了极强的真实感。
这种超写实的油画技法是利用具象的艺术技法,往往可以传达艺术家更为深层次的思考。
近些年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也有很多也承袭这种写实的技法,创作出的作品都栩栩如生,这种陶瓷油画的画法在众多陶瓷艺术花园中开放的异常灿烂。
而国画与西方画法最为核心的不同,是中国画更为讲究内在的含义。
"意象";正是众多优秀中国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陶瓷艺术家参照油画的表现技法来提升其时代的特色。
每一次的创作对观者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触动,这种看似平静实则波澜壮阔的畅游,在观者有意或是无意之间感受到作者的笔触情感。
油画当中的意象给人的感悟就是其会传达一种"意境";给观者的大脑。
这种意境就是能够根据周遭的颜色、环境从而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陶瓷油画通过合理的营造情景,将之与观者实现互动,产生一种非常唯美的情感。
这正是艺术家借助油画技法这一方式,带给陶瓷艺术作品一种自我表达的优秀手法。
油画也好瓷画也罢,这都是利用色彩之美来感动观者。
这种色彩的把控是眼睛对画面所摄取的重要信息,所以色彩在形式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抽象的油画画法俨然成为了油画当中的主流,其色域广阔、表现力强的特点也深入人心。
陶瓷艺术家也希望借助这种独特的特点注入于陶瓷油画的内容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抽象绘画给人一种前卫的变革精神,这种变革在陶瓷油画的与当时我国的漫画有着相同指出。
但是,油画的表现技法很强,时常可以让人发挥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人以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就更大大增加了陶瓷装饰的魅力。
2油画表现技法与陶瓷装饰结合
油画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采用油性液体与颜料相结合,然后再在麻布等材质上进行
绘画创作。
但是这些材料相较之于陶瓷材料来说,无论是保质期还是发色等陶瓷材料都远胜于油画。
油画的表现技法在陶瓷装饰上经过高温的烧制,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
而在陶瓷上使用油画技法当时不会只是易于存放,更是在于陶瓷这一杰出的伟大发明,将油画运用于陶瓷载体之上,更是有种华夏文明包容世界艺术的情感。
油画风格的陶瓷绘画作品通过陶瓷这一载体实现了对油画艺术的传播与拓展。
从本质上来看,陶瓷油画当然还是依附于陶瓷绘画的范畴当中。
陶瓷油画就传统的陶瓷绘画比较,其更加填入更多的入画题材。
而陶瓷所具备的材质性、色彩性、绘画性等审美情趣,都是传统陶瓷所具备的特点。
但是如果需要表现透视或是光影等效果,传统的陶瓷技法很难表现出来。
而油画技法融合到陶瓷绘画中,更可以说是形成了突破,这在众多的优秀油画陶瓷作品中可以看出。
这种陶瓷油画色彩艳丽丰富且立体感极强,特定条件下更是要强于传统的油画。
另一方面,油画陶瓷更是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技法。
不管是青花、粉彩、古彩、新彩等,都是为了给陶瓷这一媒介进行装饰,使得其更加具备审美情趣。
而油画技法在陶瓷装饰上的成功展现,为陶瓷艺术装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是在目前的形式来看,油画陶瓷还未引起众多学者重视,但是这也已然不会影响到其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而单从陶瓷的创新角度出发,当代陶瓷艺术家愿意吸取其他姊妹艺术的养料,学习众家之长实现自身突破,这对陶瓷装饰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
两种不同每类艺术的融合,只要掌握平衡,定能产生全新的艺术语言,这种新的艺术门类又将诠释艺术创作以及审美情趣。
在油画领域中有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注意等等。
要想更好的融合这种艺术形式,一定要对两者都非常理解,如果对油画的基本属性掌握透彻了,也就很容易的可以将二者兼容。
3结语
世界上有众多艺术门类,其中油画更是西方艺术界引以为傲的艺术种类。
油画的色彩颜料有着极强的覆盖力以及透明性的特点,并且其绘制出来的艺术作品具备了设色丰富、逼真传神以及有极强的提及感。
近些年来,由于陶瓷装饰这一题材容易掌握,许多艺术家就尝试将西方油画表现技法运用于陶瓷之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效果。
油画陶瓷技法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传承,具有抽象、系统、生动的基本性质。
笔者也认为,中国画中所重视的意象在于人的内心,而需要通过思考对自身经历和感悟进行艺术表达。
陶瓷油画正式充满独特的艺术审美境地的艺术门类,对后世的陶瓷装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国画与陶瓷装饰的关系[J].李鹏来,谢勤.景德镇陶瓷.2008(03)
[2]探析陶瓷装饰设计中虚实空间感的表现技法[J].薛云.现代装饰(理论).2014(09)
[3]写生在陶瓷装饰中的必要性[J].申潞燕.艺术研究.2017(01)
《西方油画风格在陶瓷装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