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是什么时候
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第四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XXXX41
产权模糊造成的后果:(我国传统企业存在 的问题)
一是效率低下
二是亏损严重
三是资产流失严重
1995年统计,国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达 35、5%,亏损额为540、61亿元,1997年国有大 中型企业亏损企业为6599户,2001年11月国有大 中型亏损企业达4391户,占66、5%。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深层次原因是产 权不清晰造成的。国有资产人人所有, 但无人负责。所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建立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 产权不清问题。
案例分析: 为什么花了600亿元却没有效果?为什么
河流总是被污染? 产权理论认为,造成河流这样的公共资
企业自身责任: 实现企业创新和发展;
企业对出资人的责任: 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实现资产保值增殖。
(2) 出资人的权利和责任:
出资人的权利 根据投资额享有所有 者权益,即资产收益、 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 的权利。
出资者的责任: 只以向企业的投资额 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为什么停工? 据调查,这是一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 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件,也是一 起超越权限事件,同时也是政府对企业违 法行为监管不力事件。
无行 政级 别
责任制 权利制约 不同 不同
对上级 企业内部无 负责 制约
对资产 权利分工和 所有者 制约 负责
第 一,厂长负责制是一种个人负责制, 实际上就是“一长制” 。而公司治理结构中 的权力机构,股东会是全体股东或股东的代 表,董事会和监事会都是委员制,将集体决 策和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第二,企业领导人产生方法不同。
【热荐】国有企业改制何时开始的
02
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时间点
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面临着 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进行改制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财政压力与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长期依赖财政补贴,财政压力逐渐增大,改制成为减轻财 政负担的一种途径。
提高企业效率与竞争力
改制有助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提升
改制后,企业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等方式,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利润分红与回报
改制后的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通过利润分红等方式回报股东,包括国家股东,实现国有资产 的增值。
05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的挑战与 前景
改制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
产权界定困难
股权分置改革
03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推动企
业股权结构多元化。
2000年后的加速推进与全面深化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国有资 产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 有资产安全。
国际化战略与“走出去”:国有企业改制后,积 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参与全球竞争。
管理层激励制度的改善
改制过程中,通常会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使得 管理层利益与企业长期利益更趋一致,激发管理层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1)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一、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国企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
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
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
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
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
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2.国企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通知2002-02-05 1998年7月22日国烟法〔1998〕4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大连、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为深化烟草行业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步伐,国家烟草专卖局确定在行业内选择一批企业,按照《公司法》及有关法规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一、试点的目的和原则(一)试点的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烟草行业是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行业,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对烟草行业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研究探索既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又坚持烟草专卖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烟草行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烟草企业改革的方向。
烟草行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具体目标是:寻求实行垄断经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政企职责分开的路子,理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形式与渠道,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试点,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大中型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
(二)试点的原则烟草行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烟草专卖制度,遵守《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各项规定,发挥烟草行业垄断经营的优势。
2.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从烟草行业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制度创新与规范化运作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改革、改制、改组与加强内部管理相结合,并重在加强管理。
试点企业要采取新机制、新办法,坚持制度创新。
4.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把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与组建跨省区域性集团和全国性专业化集团、规范地区性集团及原有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企业兼并联合工作结合起来。
5.实行点面结合、分类指导。
充分发挥省级局(公司)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动面上的工作。
试点企业按照工厂制企业、商业企业和配套工业企业三种类型分类进行。
工作重点放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上。
二、试点内容烟草行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1.完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
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
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1、产权清晰所谓“产权清晰”,主要有两层含义:(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
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
2、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
权利。
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则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
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对由各个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拥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以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责任。
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
严格意义上说,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
要做到“权责明确”,除了明确界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外,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
90年代国企改革评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所采取的兼并、并 购、破产、股份制合作、出售、租赁和承包经 营等措施都起到了促进企业逐渐退出市场的作 用。 五、“抓大放小”的方针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负 担,而且为改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效率创新了 条件。
三、局限性
一、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问题的争议(管理层 收购或是全部回归给人民)。 二、国有企业的破产,由于涉及到职工安置问 题以及银行债务问题,在操作方面困难远比企 业兼并大,对其配套制度建设也十分迫切。 三、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社会稳定,破产更成为 直接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一个诱因(1999年辽宁本溪
1990年代国企改革的评价
改革概况图
国企改革的第二 阶段:由“放权 让利”的改革思 路转向“制度创 新、结构调整” 的改革思路,方 向是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2-1997)
落实“抓大放小”的 改革方针,对寻求国 企退出机制和途径的 初步探索(1995-1997)
(1992—1997)
煤矿关闭职工聚集上访事件;2002-2005年大庆油田数千名“买断 工龄”职工大规模长时间聚集上访,阻断公路交通事件)。
四、总结
但总的来说在1992-1997这一段时间的国 有企业改革是3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 中的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和 路径多种多样,措施卓有成效,这样为 十五大的召开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 有企业改革思路、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奠 定了基础。
一、改革的重点 二、改革的突破点 三、改革的局限性 四、总结
一、重点
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从过去维 持原有制度框架不变进行利益关系 调整转到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质的要求,着力于变更生产关 系,明晰产权,进行企业制度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xx年后的今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呼声日见高涨,有其深刻的背景。
现代企业制度绝不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时髦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肯定会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分量。
难关不突破,改革没希望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当人们“摸着石头过河”过了xx年之后,上上下下终于对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达成共识:政企不分,自主权难落实也好;缺乏约束,经营观念落后也好;历史包袱沉重,效益低下也好,统统是因为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组织制度不合理。
我国国有企业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产物,这种旧体制的突出特征就是政企不分,权力高度集中。
搞企业出身的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曾给旧体制画了一张像:“全国通过一本计划来调度指挥整个经济活动,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工厂,国家是千万个国有企业唯一的经营者。
每个企业都有和政府相对应的机构和职能,就像一个小政府,管理着一个小社会。
由此,政府部门理所当然地要管企业,反过来企业也理所当然地要依赖政府,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的低效率,国家的低效益。
”通过xx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颁布,确立了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地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14项经营自主权。
但是,国有企业名义上虽有法人地位,却没有法人所必须具备的独立的财产支配权。
它所使用的资产都是属于国家的,企业的盈利上缴国家,亏损由国家补贴,企业负盈不负亏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这几年国有企业开始面向市场了,但由于产权代表没有进入企业,企业上什么项目,生产什么产品都无法自己决定,只好“抱着红头文件进市场”。
更由于企业领导人的乌纱帽都攥在政府手中,进一步使企业难以伸拳展脚。
难怪许多厂长经理在谈到《条例》时公开申明,有些权力他们不想要,因为虚设的权力不如不要好。
产权不明晰,又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第三章 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
国有企业战略性 改组
1996年起开始实施“抓大放小” 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国 方针,可以认为是战略性 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逐 改组的前奏; 步深化,范围逐步扩 2001年国家选择20户基础较好 大 、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企业 集团进行战略性改组。
第三章 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及其类型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保证
一、企业制度的涵义及基本构成
第 一 节 企 业 制 度 及 其 类 型
2、组织制度
指企业所选择采用的组织形式 (如三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个人业 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以及建立 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组织结构的设计 原则。
一、企业制度的涵义及基本构成
第 一 节 企 业 制 度 及 其 类 型
3、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理念、生 产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财务 制度、人事制度、科研、开发制度 和破产制度等,这是保证企业适应 生产力发展和市场变化需要以及与 生产关系方面相关的各项准则和要 求。
一、企业制度的涵义及基本构成
第 一 节 企 业 制 度 及 其 类 型
4、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及管理 制度的关系
(1)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 (2)组织制度和产权制度是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管理制度 (3)管理制度是产权制度的外在表 现。
二、企业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 一 节 企 业 制 度 及 其 类 型
三、企业制度的基本类型
第 一 节 企 业 制 度 及 其 类 型
所谓 “刺穿公司面纱”认为:
成熟市场经济的经验表明,要防 止内部人尤其是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利 益的损害,仅靠传统的董事会、股东大 会等公司治理措施是不够的。为了保护 投资者利益,强化约束机制。必要时需 突破对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保护性 限制。追溯股东(个人或公司)的无限 责任,让那些通过操控公司并损害公司 利益以谋取私利的公司股东和高管们为 公司债务承担个人责任。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05.16•【文号】国经贸企[1998]284号•【施行日期】1998.05.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8〕2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经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并报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关于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六日关于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意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1998年和明后两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任务。
这一时期的工作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998年是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实现三年目标的第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国有企业改革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力争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有新突破,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市场开拓有新举措,经济效益有新提高。
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推进特困行业的解困扭亏工作(一)把纺织工业作为实现三年目标的突破口,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8〕2号),全面贯彻落实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方针,以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为手段,以国有纺织工业企业集中的城市的结构调整为重点,妥善分流安置下岗职工,坚定不移地走“压锭、减员、调整、增效”的路子,切实抓好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更多信息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部分的重点内容需要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特征。
1.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形式:个人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1)产权清晰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2)权责明晰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企业依据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3)政企分开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管理科学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除了全面理解和把握以上四条基本特征外,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继续推进政企分开;②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④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篇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国有集团公司两权分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知识讲解
完善公司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现代公司治理中的(股东资本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经营权的关系, 更多地表现为两权分离, 伴之的是公司产权制度的改革, 即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的各种权力相互制衡。
本文主要从两权分离的角度, 来探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国有集团公司的治理模式。
一、从国资委改革试点说开去早在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同年出台的《公司法》, 规定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框架。
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要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 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2004年开始, 国务院国资委陆续在19家国有大型独资企业推进这项改革试点, 其主要做法是引入外部董事, 建立外部董事制度, 使除总经理以外的大多数董事不在执行层兼职, 不负责执行性事物, 从而把企业的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 董事与经理人员不重合, 董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行使表决权, 从而保障董事会真正实现集体决策, 并管理经理层, 更好地代表出资人利益。
以试点企业宝钢集团为例(注:宝钢集团列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2位, 世界企业500强第307位, 宝钢集团公司董事会由9人组成, 其中有5位外部董事, 超过了董事会全部成员的半数。
5位外部董事中, 有两位境外大型公司的董事长、知名的企业家(冯国经: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利丰集团董事局主席; 李庆言:新加坡航空公司主席; 两位中央大型企业原负责人(吴耀文: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1位国内会计学院的领导、教授, 也是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高级专家(夏大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盐城改革开放30年巨变
盐城市,位于北纬32.85°~34.2 ° ,东 119.57°~120.45° ,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接壤,西南 与扬州市,泰州市为邻,西与淮安市相连,北隔灌河和连 云港市相望。是江苏省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市。市辖区面 积1779平方公里;市辖区158.65万人(亭湖区83.90万, 盐都区74.75万)。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 物产富饶,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盐城大多数人口是历 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传统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状态都属于 传统的江南文化范畴。盐阜大地人杰地灵,名人数不胜数, 有过南宋丞相陆秀夫,也是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 乡。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强大动力,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实行改 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 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 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日中国的 沧桑巨变。当我们品尝着小康生活的甜美滋味, 当我们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当我们倘佯 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当我们往返于四通八达 的通衢大道,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给工作、 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再来回顾全国解放前人 民大众的悲惨生活,回顾改革开放前经济短缺的 窘迫日子,人们在感慨万千之余,自然会情不自 禁地赞叹“改革开放好”!
盐 城 五 星 汽 车 客 运 站
盐城火车站
盐 城 南 洋 国 际 机 场
江 苏 沿 海 特 大 中 心 城 市 初 步 建 成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告别温饱,迈向现代化的富足生活
结语
二、三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然而,
也就是这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盐城从一 个县城集镇,一下子发展成为我国东部沿海 新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座1983年撤地建 市的年轻城市处处充满活力,欣欣向荣。
1998—2000年国企改革的回顾
1998—2000年国企改革的回顾作者:石建国来源:《百年潮》2017年第01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围绕着“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当时称为国营企业)进行改革。
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产生一些历史借鉴意义。
一、国企改革之前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在农村和城市经济中,各种形式的改革开始酝酿并兴起。
城市中国营企业改革最初是从放权让利开始的。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上刊登了四川省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资料的广告。
广告见报后不到两个月,宁江厂就签订了1300多台机床的合同。
宁江机床厂的“自主权”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自主钱”。
宁江机床厂的变化只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情况下,1984年10月下旬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个《决定》,被邓小平称为“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文件明确指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企业“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
“两权分离”的提出,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施行和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
从此,“包”字进城,承包制开始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
这一时期,浙江海盐县衬衫总厂与河北石家庄造纸厂的承包改革闻名全国,两位厂长步鑫生与马胜利开风气之先,被媒体称为“南步北马”,成为当时企业改革的代表人物。
1987年秋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改革思路。
企业承包制继续得以推行。
但不久以后,由于“价格闯关”失败,我国进入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作者:黄金平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07期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探索,上海国有企业通过“放权让利”,在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活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国企改革局限于经营权,没有资产处置权,留利、承包不规范,因此激励有限。
传统国有企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总体上局限于计划经济下一般生产流通服务职能,全面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困难重重。
因此,要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必须实行企业制度的创新。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提出了要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决策。
上海国企改革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以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核心,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抓大放小”、进行国企的战略性调整等,取得良好效果。
(一)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上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率先进行了股份制试点。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电声总厂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飞乐音响。
但是,由于对股份制理论的认识不一致,姓“资”姓“社”的问题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又没有相应的配套法规,因此股份制试点工作进展缓慢。
据统计,到1991年底,全市只有8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股本总额4.2亿元。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充分肯定了股份制试点,使上海股份制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扩大股份制试点作为1992年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先后4次共批准了53家股份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本总额为110.72亿元。
与以往的8年相比,股份公司的数量增加了6倍,股本总额增加了26倍。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上海的股份制企业积极稳妥地发展。
到2001年底,上海含国有股的上市公司共有88家,国有股本达196.14亿股。
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公司制、业主制、合伙制。
(1)业主制。
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
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
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
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
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
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
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
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
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
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台与形成。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过程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伴随开放的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中的地位不亚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以此为标志,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不再限于经营权的调整,而是深入到产权制度层面,它的主流是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
从承包制为主的改革发展到以股份制或以公司制为主的改革,也不是突变。
早在1986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就决定在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制的同时,在少数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到1991年底,全国约有322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股份制试点,其中大部分是职工内部持股。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与步骤,并将现代企业制度特点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此国有企业改革进入转机建制、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199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以此为标志,国有企业建立公司制度的试点在全国正式推开。
该方案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
公司制企业以清晰的产权关系为基础,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核心,以有限的责任制度为主要特征。
”《方案》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着重解决:企业法人制度。
即国有出资人按照持股比例依法享有股东权利,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企业对出资人承担资产保值责任。
明确试点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主体。
按照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原则,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是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依法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行股权管理。
确立企业改建为公司的组织形式。
生产一般产品的企业可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一般应为国有独资公司。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05.24•【文号】国资企发[1996]44号•【施行日期】1996.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八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03年1月30日实施日期:2003年1月30日)宣布失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1996年5月24日国资企发[1996]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国家科委、建设部、电力部、煤炭部、电子部、冶金部、化工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内贸部、外经贸部、国家旅游局、轻工总会、纺织总会、国家建材局、国家医药局、船舶总公司、兵器总公司、航天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化总公司、有色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国有企业改革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既是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为更好地支持企业改革,探索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结合一年多来试点工作的实践,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起草制订了《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并请你们将试点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和建议及时告诉我们,以便为试点工作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件: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抄送: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国家工商管理局。
附件: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向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做好试点企业产权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一)做好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
国企改革历史进程
国企改革历史进程、存在问题与国际经验借鉴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承包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个改革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国企改革之路并不顺畅,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的矛盾尚未解决,因此如何借鉴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调整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和战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企改革;历史进程;国际经验一、我国国企改革的进程与存在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国企的改革历程己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
国企改革的历程,按照主要形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年一1984年)1978年和1979年期间,国家选择了多家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试点工作得到许多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拥护。
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等五个文件,要求地方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办法选择少数企业试点。
1981—1982年在公交企业实行的经济责任制,以及从1983年开始试行的利改税试点,都是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的。
1984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规定扩大企业10项自主权。
1985年9月,国务院又批转了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制定的《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继续扩大企业自主权。
其主要措施是:以增加工资、发放奖金、实行利润留成等方法,刺激职工和企业家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并给予企业以人、财、物等方面的部分自主经营权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但人们很快意识到,初步放权让利无法改变企业行政附属物和计划工具的地位。
加上利润留成缺乏合理依据,造成政府与企业的利益摩擦,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而国家的财政收入难以保证。
国家和企业间的权利分配起伏不定,导致企业经营者只关心短期利益,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资本积累的积极性,把注意力集中到与国家在利润分成问题上讨价还价,国企的改革已经陷入了胶着状态。
1993现代企业制度
1993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国实施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目的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在1993年的企业制度改革中,中国开始实行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鼓励和规范各种形式的企业经营。
具体措施包括:
1. 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2. 推出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包括分设公司、转制为股份制、实行员工持股等。
3. 推行企业法人注册制度,取消了企业单位的行业界限,支持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平等参与经济活动。
4. 收回已基本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进一步推进企业产权和绩效约束机制的建立。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和规范的经营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公司制、业主制、合伙制。
(1)业主制。
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
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
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
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
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
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
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
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
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
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台与形成。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过程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伴随开放的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变化一方面为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方面使国有企业处于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之中。
面临这种挑战,国有企业原有单一的国有这种产权形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同时,国有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企业冗员、企业债务、社会保障等问题,使企业在日益加剧的竞争局面中深陷困境。
人们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制度创新,即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
这要求国有企业改革沿着这一方向推进,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制度。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4年,国务院选择了100户不同类型的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试点内容包括7个方面: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健全企业法人制度;建立、明确国有产权运营主体;建立和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新的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制度;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
同时,企业分别按3种类型改制:多元股东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国有投资控股公司。
但是,单纯的企业制度创新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原有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
1989年以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亏损面与亏损额急剧上升。
一段时间中,人们对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产生怀疑。
这种情况预示着单纯从体制与制度的角度,是无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国有经济也是无法真正搞好的。
有鉴于此,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新思路。
即在坚持国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缩小国有企业的范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其控制力。
这一思路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始跳出单纯的体制与制度改革的窠臼,开始强调国有经济本身规模、布局与结构的调整。
1997年,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3年的时间使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在此基础上,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
1997—1999年间,主要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兼并破产、减员增效、抓大放小、增资减债、技术进步、市场开拓、加强管理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1997、1998年间,这些措施没有立即产生明显成效。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滑坡。
1999年上半年情况开始改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上述状况表明,单纯的体制与制度改革是难以从根本上搞好国有经济的,必须推向结构调整、数量收缩、组织改组与内部管理等方面。
搞好国有经济,必须既立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更要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这正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推向新阶段的历史背景。
篇二: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5-05-20 00:00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运作战线;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切实转换运行机制。
简单地说,就是结构调整、制度创新。
下面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企业制度一般而言,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历史上出现最晚,且占统治地位的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三种。
公司制在历史上出现最晚,且在相当多的国家占统治地位。
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公司法人制度,其典型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它是“上世纪末以来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发展和形成起来的现代公司制度”。
它包括明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的组织领导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有生命力的文化制度。
各项制度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运动,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框架。
产权制度。
它是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源泉。
明晰的产权制度,即企业资产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明确,且发生分离。
产权的明晰化为企业之间资产的流动重组创造了前提,也为社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创造了条件。
组织领导制度。
公司制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领导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法人治理结构。
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企业管理正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建立起严格完善的市场营销制度、人力资源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文化制度。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全体员工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体系,是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反映。
它凝结着企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现代企业制度文化选择应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提出来的,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也是相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而言的。
它既有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共性,也有本国的个性。
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产权明晰化。
现代企业的终极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是明晰的,彼此分离的。
2.企业地位法人化。
企业不应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而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法人资格,有独立支配的法人财产,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3.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
在现代企业中,组成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形成比较规范的关系,彼此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4.出资者责任有限化。
当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以其出资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5.管理制度科学化。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调节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关系,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正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的特征和优越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到2010年,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深入总结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经验,认真研究当前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妥善地加以解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是从1984年开始的。
1991年以后,试点工作出现了高潮,并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1998年、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用三年时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十几年来,在进行股份制试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明确界定了国有资产产权;二是试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三是建立了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
但是,在进行股份制试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降低了企业制度创新的效果。
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上,即政府与企业。
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政府层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关于政企分开的问题。
1994年以来,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并不是很成功的。
其重要原因是大多数试点企业都转为国有独资公司,主管部门仍然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不能自主经营,政企分开仍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解决的问题。
实行政企分开要明确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作为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职责。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要负责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监督。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对国有企业享有出资人的权利,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是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不能搞内部人控制,不能损害所有者的权益。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不能躺在政府身上“等靠要”,欠息欠税逃债。
这是要明确区分清楚的。
(2)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的问题。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系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
这几年普遍存在的国有企业老板不到位,对国有资产无人负责,“内部人控制”,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探索国有资产是一级所有还是多级所有的问题。
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国有资产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授权地方政府管理地方的国有资产。
这是一种很不完善的制度。
试想全国几千个县市,其资产要归国务院统一所有,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另外也与现行的分税制和分级财政相矛盾。
所以,理论和实践上都只能实行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其中中央一级所有占大头是必然的。
实行分级所有、分级管理的最大好处是产权清晰,有助于各级政府对其所有资产关心负责,从而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运营体系?目前试行的是两种做法:一是授权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经营国有资产;二是象上海、深圳市那样,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然后在下面原专业局基础上形成几个或十几个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从事国有资产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