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公开课教案(重力、 弹力、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力与物体的平衡
重力、弹力、摩擦力
授课时间:2012年9月21号
授课班级:高三(5)班
授课老师:缪成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定义,力的性质,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知道重力的产生,重力的大小,知道重心的含义及其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掌握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掌握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4、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掌握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学生体会到在交流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弹力的产生,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摩擦力的产生,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
【四】教具
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阅读课本理解和完善下列知识要点
一、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_______或使物体发生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________而独立存在.
(2)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只要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对应的________.
(3)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________.
(4)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运算遵循________定则,或________法则.
(5)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产生,________变化,
________消失的.
3.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力的图示:力可以用带________的线段来表示.线段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它的箭头指向表示力的
________,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
(2)力的示意图:只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无标度).粗略地表示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
4.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等,按力的作用效果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重力
1.概念:由于地球的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与万有引力的区别)
2.大小:G=________.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测量。g与
________、________有关。
3.方向总是________向下.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位置的理解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位置在它的几何中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
(3)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三、弹力
1.形变
(1)定义:物体________或________的变化。
(2)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_______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产生条件:(1)物体相互________;(2)物体发生________.
4.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_,几种典型的弹力的方向如下:
(1)压力: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________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________的物体.
(3)细绳拉力:沿绳指向________的方向.
(4)轻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大小
(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F=________.
式中的k被称为____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它由
_______________.决定;式中的x是弹簧的_______________。
(2)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弹力的有无判定
(1)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有无的判定方法——假设法.
假设两接触面之间没有挤压,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不存在挤压,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接触面之间存在挤压,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例1:分析下列各图中A、B间是否有弹力作用(水平面皆为光滑)
A
B
⑴
A
B
⑵
★弹力的方向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