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比较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对比

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对比

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对比作者:高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5期摘要:佛教与基督教由于所处地域环境与历史背景差异,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

当今世界是逐步走向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都是如此。

宗教在文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中西方宗教的起源、发展就更加重要。

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中西方宗教在历史背景,主要发展过程和体现思想意识上的异同,并取最能代表中西方宗教的佛教和基督教作为论述对象。

关键词:对比思想意识佛教基督教[中图分类号]:K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216-01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人类思想的依托。

了解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尤其是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今天,宗教作为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体现,在人类社会中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西方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1、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早在秦汉初期,中印文化交流便已出现,阿育王时,佛教盛行印度,他派遣佛教徒云游四方,传播佛教。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有史可据是西汉元寿元年至东汉永平年间。

东汉末期统治阶级腐化无能,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致使老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爆发了黄金大起义,从此中原地区陷入连年混战局面,广大农民苦不堪言。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佛教所主张的“人生无常,众生皆苦”的思想便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至此佛教正式流传于中国。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传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罗马帝国犹太省的犹太人群中。

第一世纪结束前逐渐发展到叙利亚,并扩及希腊及意大利地区。

《圣经》上记载:犹太人耶稣在30岁开始在犹太省传道,并在罗马取得成功。

准确的说,基督教的产生及发扬与当时罗马帝国混乱的政治现实息息相关。

从2世纪末起。

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人们从动荡不安的现时中逃离。

投身宗教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与此同时,统治阶级也急需为即将破灭的罗马王朝寻求思想支柱,这为基督教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从此,基督教进一步一步迈上了西方社会统治的最高峰。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中东最早的宗教是犹太教,而西方的最早宗教是古希腊的多神教。

古希腊人认为各个区域有相应的守护神,并且经常给这些神祭祀。

犹太教则是唯一的神,没有其他神可以崇拜,并且在圣经中明确规定了每年要遵循的节日。

后来,基督教在西方逐渐兴起,并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教徒们必须信仰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且遵循圣经中规定的道德准则。

基督教根据教义进行礼拜,其中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仪式。

而天主教与基督教分离,强调圣职人员的权威地位,并且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然而,在中国有一系列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强调修持,提倡“解脱”和追求人的内在平静。

道教注重个体内观与自修,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伊斯兰教则是中国最年轻的宗教,强调对真主的信仰和对先知穆罕默德的顺从。

回族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戒律。

在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宗教信仰:西方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国则以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西方人注重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宗教仪式: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礼拜有固定的仪式,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

而中国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内在的祷告。

3.教义和教义解释:基督教强调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在几个教义上有固定的规定。

天主教则更注重圣职人员的权威,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而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注重个人体验和理解教义。

4.圣地和圣物:基督教有耶路撒冷和梵蒂冈等重要的圣地,信徒会去朝拜。

天主教强调圣物的重要性,认为圣物具有神圣的能力。

而佛教和道教则没有特定的圣地和圣物,他们认为信仰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5.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基于基督教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建立的。

宗教在西方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法律中得到相应的保护。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代表第五组的成员来给大家展示我们组关于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讨论结果。

马克思曾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宗教能给人们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帮助,因此,人们信仰宗教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什么是宗教信仰呢?宗教信仰则是以宗教的某些理论学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并把宗教的创始人作为崇拜的对象。

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而中国人主要信奉的是佛教和道教。

西方人一出生就会接受宗教洗礼,从一些欧美电影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宗教的虔诚。

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我将重点给大家展示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

首先,中国宗教的大众信仰具有多元化的信仰特征;而西方宗教的群体信仰则具有一元化的信仰特征。

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是以“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为崇拜对象,认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因此要求“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这一信仰格局是从秦汉以来逐步形成的,以后成为中国宗教信仰的特征,无论任何外来宗教,要在中国汉民族地区生根、开花、结果都必须纳入这一宗教信仰模式之中。

这就是中国宗教多元化信仰特征的理论基础。

对于一般信教大众来说,心中并不明确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而是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自己所崇拜的神。

例如:从商者崇拜财神赵公元帅也有崇拜关羽为武财神;求子者尊奉子孙娘娘;从文者奉孔子为至圣先师;从武者尊关帝为武圣;从农者供奉土地公和灶王神.....概括起来,中国的宗教信仰,其崇拜对象有天地崇拜、圣贤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等;其信仰形式,主要根据信仰者自已的需要、可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在心目中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神。

俗话说的好:‘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体现了中国大众信仰有极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

因此,对于中国汉民族一般的信教大众来说,没有严格的教界之分,大多是既拜佛教的菩萨,又拜道教的神仙,还拜民间俗神和供奉自己的祖先,呈现出一种跨越教派的多元信仰特征。

中西方宗教的对比

中西方宗教的对比

浅谈中国和西方宗教的对比宗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东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存在的文化现象。

宗教最初的产生是人们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的精神寄托,简单来说即是对神灵的崇拜,而神则是人的外化。

引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创造了神。

而对于不同的文化地域,其所产生的宗教文化也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也不例外。

本文结合了部分书籍和我自己的了解,简单谈谈中国与西方宗教的对比。

一、天生之神与人身成神——神的形成在西方的宗教体系里,上帝是唯一的神,而这个神是天生的,由他创造了世界,而耶稣则只是他在人间的使者,代理他在人间传道,而耶稣也只不过是肉体凡胎,只因为他是耶和华之子,“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

”上帝是永恒的,他居住在天国,是一个超脱于整个世俗的净土之地,远离人世,高高在上。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在早期也曾有过“天帝”、“上帝”的传说,但那不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人格神,而只是指某种外在于自己的神秘的自然的或社会的力量。

中国的大多数神显得“亲民”得多,他们大多是有名望、有过巨大功绩的或是有大智慧的人,经过一代代中国百姓的传说,逐渐被捧上了神坛。

例如,道教所尊奉的太上老君的原型就是老子,他是春秋是一位有名的智者;佛教中所传的大肚子弥勒佛的原型就是五代时一位布袋和尚。

此外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杰出的人物在后来也由于各种原因成了神,享受百姓的祭祀和侍奉,例如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商代的名臣比干都被尊奉为神,而且受到历代从皇家到黎民百姓的虔诚祭祀。

在中国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所尊奉的“祖师爷”,在老一辈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的眼中,如果不尊重自己的祖师爷,那就是欺师灭祖的行为,是很严重的罪行。

这种“祖师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神,比如工匠行业的鼻祖鲁班,戏曲行业的鼻祖唐玄宗等,都可以被奉为他们所在行业的神灵。

二、一家独大和三教并存——一元的西方宗教和多元的中国宗教西方的基督教从罗马帝国灭亡起就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唯一的宗教,因此基督教认为自己世界上唯一合法的宗教。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1.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宗教信仰。

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这些宗教强调的是集体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2.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是价值观的核心。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家庭和传统价值观更重要。

3.教育: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中国教育重视纪律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4.礼仪:中国和西方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尊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5.家庭观念: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核心,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父母的地位。

而在西方,个人独立和自主性较为重要,家庭更多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单位。

6.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西方人通常会尽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中国人对时间可能会更加灵活,他们注重与人的交流和关系。

7.食物和饮食习惯: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荤素搭配,重视米饭和粥类食品。

而西方人更强调肉类和面食,蔬菜和主食的比例可能较低。

8.婚姻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看法也有差异。

中国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西方,个人选择和幸福感更重要,婚姻更多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教育、礼仪、家庭观念、时间观念、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也是两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产物。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是相当显著的,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信仰的对象和信仰方式上,还体现在宗教对社会、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影响上。

本文将从信仰对象、宗教理念、宗教组织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信仰对象上。

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体系,其核心信仰是对耶稣基督的崇拜。

而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主要的宗教体系,分别代表着修行、信仰和道德伦理的不同方面。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西方注重个人的救赎和灵魂的拯救,而东方强调修身养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宗教理念上。

在西方,宗教被认为是个人信仰的私事,个人有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

而在中国,宗教往往与家庭、社区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是一种集体意识和社会认同的体现。

中国人更倾向于将宗教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西方人更关注个体的信仰体验。

此外,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宗教组织方面。

在西方,教会在基督教社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宗教组织有明确的等级结构以及行使宗教权威的方式。

而中国的宗教组织更为灵活,有时会与传统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等融为一体,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同时,在西方,宗教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而中国的宗教组织通常与国家密切相关,受政府管理。

最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可从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上得以体现。

在西方,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信仰者的人数不断减少,宗教已不再是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

相反,中国宗教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还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着重要影响。

尽管国家对宗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信仰对象、宗教理念、宗教组织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之间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西方国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差异。

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何异同?

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何异同?

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何异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变得更加频繁。

在这种大环境下,宗教信仰也成为了人们交流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悠久、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习惯和宗教文化。

那么,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宗教信仰方面有何异同呢?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分析。

1. 宗教信仰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首先,中西方文化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主要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而在中国主要的宗教信仰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藏传佛教等。

在西方,宗教信仰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在中国,宗教信仰通常是以个人为主导的,也有许多旅游团体会组织前往寺庙拜谒的活动。

2.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生活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各种文化和信仰都极其丰富,中国的传统信仰非常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例如,道教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则强调“因果报应”,不让人们做出伤天害理之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节日和仪式,例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不仅传承着历史,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和信仰的精神内涵。

3. 宗教信仰在文化交流和旅游中的影响现代社会,人们游历世界或者进行跨国交流已经变得极其常见。

在旅游和文化交流中,不同宗教信仰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许多旅游景点和度假区都会根据当地文化和宗教信仰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

在西方国家,教堂和教义围绕着宗教信仰的社区通常都能被游客和教友们参观和观赏。

在中国,境内的佛塔和寺庙也受到了众多外国游客的热捧。

总之,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上,在宗教信仰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进行跨国文化交流时,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内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各异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报告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报告
起于人文崇拜 神是人性的 权力源于神
中国宗教
起于自然崇拜 人神分离 权力高于神
诗人对美好、伟大的向往
...... 开放包容 人本 ......
贵族思想专制
...... 开放包容 人本 ......
中西方国民宗教
西方国民宗教的发展
1800BC:古犹太教形成 1400BC:摩西建立犹太教
30AD:基督教诞生
灭亡。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
后一个阶段,包括《荷马史诗》 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 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西方宗教的起源
1100BC-800BC :黑暗时代,荷马时 代 1300BC,青铜时代末期左右,“海 上民族”席卷了东部地中海地区,希腊
半岛和爱琴海诸岛灿烂的迈锡尼文明
被毁灭。在紧随”海上民族“之后,多 利亚人趁迈锡尼诸邦全面衰落之时,
中国儒释道的发展
春秋战国:儒家诞生 汉朝:儒家独尊,佛教传入,
茅山道、天师道、太平道
魏晋:儒教衰落,玄学盛行 隋唐:佛道并重,先老后释
宋明:理学发展,
中国国民宗教的特点
佛教:汉朝:佛教传入,提出灵肉分离,神不灭,追求灵魂不朽
隋唐:大乘佛教盛行,慈悲普度,众生平等众生亦可成佛,救度一切众生为目的之本怀
力。人有意志自由,因而可以独立作出选择和决断。但是,人也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基督教:信、望、爱。 信(自己是个罪人,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宝血能洗净自己的一切罪过,因而死后可以去没有
罪的天堂),望(无论遇到疾病失业还是死亡,都相信神的看顾保守,都可以祷告、都有盼望),
爱(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耶稣基督就为我们死了,因而我们活着要好好去爱神同时爱人如己、 荣神益人、传福音) 新教:人人皆祭司,无需神父,每个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沟通

比较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的异同点分析

比较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的异同点分析

比较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的异同点分析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是世界文明的两个重要分支,具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对比两者的特征与不同点,既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些文化的本质,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本文将就此作出一些简要分析。

一、宗教信仰的异同西方古代文化中,基督教信仰占据了重要地位,强调信仰、爱和仁慈。

信仰的影响甚至溢出到日常生活中,在社会和个人中居于核心位置。

与之不同,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尊重自然和敬畏祖先。

古代的中国人信奉多神论,相信天地万物都有灵性。

将祖先视为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们相信祖先的形象和传说等具有描绘人性,并在崇拜中努力传承祖先的智慧。

二、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不同中国古代文化强调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相互交融,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传佛教之后,中国文化后来的历史上也强调修行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然而,传统的西方文化似乎将时间和空间分开看待,强调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并始终试图描绘不同对象之间的精确关系。

三、家庭、婚姻和性别的角色传统的中国社会,家庭和婚姻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并强调男女之间的平等。

在中国,女性既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也参与并贡献于社会和政治生活。

相反,传统西方文化中,家庭和婚姻看起来并不像中国文化中那样重要,而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

四、伦理和道德的观念两种文化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表达和强调的方式各有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道德伦理”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概念以孔子的儒学思潮为背景,注重道德信仰,并在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

虽然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思想,但它们更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尤其是在性和人权等领域。

五、知识和技能的角色传统的西方文化强调知识和科学,并无时不刻地试图描绘和解释自然和社会世界。

这种文化把智慧和技巧视为核心,看重因果关系,强调接受和驾驭自然界的规律。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偏爱智慧和技巧,但更注重以德治国。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经过一个学期对中西文化的学习,我深刻地被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不同所吸引,通过课上认真地听取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以及课后查阅课文书籍所获得的知识,我确定在期末论文上对该差异进行一个探讨。

宗教自古以来对我们中西方的文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的宗教差异,说到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本论文就佛教和基督教进行对比,主要分析两者发展过程和文化上的差异,旨在更好地了解西方和西方宗教文化。

中西方的宗教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生产方式和水平的限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由此发展出了拥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中西方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差异二.1、佛教传入中国早在秦汉初期,中印文化交流便已出现,佛教盛行印度,国王派遣佛教徒云游四方,传播佛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产生《圣经》上记载:犹太人耶稣在30岁开始在犹太省的犹太人群中传道,并在罗马取得成功。

从2世纪末起,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人们从动荡不安的现时中逃离,投身宗教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与此同时,统治阶级也急需为即将破灭的罗马王朝寻求思想支柱,这为基督教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从此,基督教进一步一步迈上了西方社会统治的最高峰。

由此可见,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于民众的情感空虚之时,盛极于统治阶级的推崇与利用之下。

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方式差异 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存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佛教在中国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汉化佛教:此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为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中西方文化价值比较----第六章

中西方文化价值比较----第六章

第六章此岸与彼岸——中西宗教文化比较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

“人的宗教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们对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则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和核心的一部分。

”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至今仍然是构成不同地域和民族独特文化形态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深刻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就不能不关注这个领域。

了解属于人类精神现象的宗教,认清其在不同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比较文化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西方文明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宗教形态,拥有不同的宗教观念和宗教经验。

按照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观点,人类迄今已形成了东西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包括东方系列的印度教与佛教和西方系列的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事实上,这一概括并不能涵盖中国汉民族的信仰状态。

由于历史、民族、文化传播与影响等诸多因素,每个文明内部都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态度和宗教体系,所谓高级宗教也包含不同的教派,致使这个领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

鉴于此,本章只能将比较的目光集中于东西方在宗教这一神秘且复杂的精神领域表现出的一些具有倾向性的典型特质,选取的样本则是中国和西方文化各自所孕育出的对构筑现今人类精神世界发生过巨大作用的具有不同的观念体系和信仰体验的几大人文宗教。

第一节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均证实,现代形式的宗教是在原始泛神信仰和巫术仪式基础上逐渐成熟的,究其核心应是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灵和偶像的膜拜与信仰,和在灵魂上寻求超脱现世生存状态,突破生命限制的境界——中国所谓“脱去俗胎而为仙子”的努力。

人类对宗教的依赖中还包含着对摆脱现实痛苦的救赎的期待,追求灵魂净化的祈祷,精神上对生命本源和意义的追索,对某种基本真理的终极关怀。

人类宗教的发展,都经过一个从非理性的巫术与迷信向成熟的不排斥理性的文明宗教演进的过程,即由原始的非理性化的宗教走向理性化。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基础,而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为主。

这两种宗教文化的差异在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以下是关于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一些主要观点。

首先,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在于宗教信仰的根源。

在中国,宗教信仰主要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之上。

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思想强调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主张通过遵循道德规范和思考人生意义来达到灵性上的满足。

与之相反,在西方,基督教的宗教信仰是以神为中心的,并强调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文化认为人类的存在和目的是为了敬拜并遵循上帝的旨意,通过信仰上帝来达到灵性上的满足。

再次,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在于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体现。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道德和伦理观念是通过儒家的“仁爱之心”和佛教的“舍己为人”来体现的。

这种观念认为道德行为是为了培养个人的美德和修养,同时也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基督教文化中,道德和伦理观念是通过《圣经》中的戒律和教义来传达的。

基督教强调的是爱的原则,即爱上帝和爱邻舍。

最后,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在于对宗教艺术的态度。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对宗教艺术的态度较为宽容开放。

中国的庙宇、佛塔、石刻、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和自然的敬意和崇敬。

而在基督教文化中,对宗教艺术的态度较为保守。

在天主教教堂和东正教教堂中,壁画、雕塑和装饰品旨在向信徒传达宗教故事和义务。

综上所述,中西方宗教文化在根源、仪式和礼仪、道德和伦理观念以及对宗教艺术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宗教文化差异是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一步。

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表现及比较

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表现及比较

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表现及比较选题意义:宗教自古以来对我们中西方的文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最大的两个教派莫过于佛教与基督教。

佛教分为大乘教与小乘教。

在宗教不断发展中佛教为中国艺术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敦煌的莫高窟,云岗石窟,等等的雕刻的佛像以及复制的壁画不计其数。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

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马龙派统称基督教中西方宗教在其社会文化历史上都有着主要的地位。

当基督教在欧洲有了重要的社会地位时,宗教意识得到了最完满的发展,教会为了广泛的传播宗教思想通过诗章,颂词,灵歌教导教徒。

唱歌赞美上帝从而成为了基督教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督教音乐由此便欣然产生了。

罗马帝国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大的音乐中心.无论是佛教还是宗教对其社会的贡献及影响都是深远的。

佛教与基督教由于所处地域环境与历史背景差异,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

当今世界是逐步走向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都是如此。

宗教在文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中西方宗教的起源、发展就更加重要。

本文取最具代表性的中西方两大宗教——佛教与基督教进行对比,旨在探寻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具体剖析它们两者之间在教义上的差异,以及与节日关系上的异同,和各自文化上的联系,以及两者在充当统治阶级统治工具时的区别。

通过比较宗教建筑、宗教智慧等,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研究内容:前言:概述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西方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1、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及西方社会后的主要发展阶段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主要发展时期。

三中西方宗教所信奉的神明的思想意识1、中国佛教所信奉神明的思想意识及教义。

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是源自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下面将从宗教信仰、宗教实践和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在于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西方的主要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等东方宗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西方宗教。

东方宗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心灵与肉体的统一,强调个体的内心修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和谐。

而西方宗教强调个人与神的关系,注重信仰和敬畏神灵,强调信仰的个人选择权和神圣的法律。

因此,东方宗教更加注重个人修炼和自我提升,西方宗教更加注重个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和信仰的规范。

其次,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宗教实践方式上。

东方宗教的实践方式注重思考、冥想、打坐、禅修等个体修炼的方式,强调个体意识的觉悟和心灵的修养。

而西方宗教的实践方式强调信仰的具体行为和仪式,例如参加礼拜、祷告,守节日等。

西方宗教更加强调宗教仪式和制度的规范性,东方宗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我修炼。

最后,中西方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东方国家,宗教文化往往与国家和社会相融合,宗教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例如,佛教在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具有广泛的信仰群体和庞大的文化影响力。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和宗教往往保持一定的距离,宗教往往被视为个人和私人生活的一部分,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但是,西方宗教在社会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实践方式的差异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差异。

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中西方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国家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就以礼仪、孝道、忠诚、信义、和谐、道德、礼仪等社会价值观念闻名于世。

西方国家以欧洲为主要地域,其文化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等,以个人主义、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为主要特征。

中西方文化之比较:一、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传统宗教主要是儒教、道教、佛教,其中儒、道两教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深远广泛的,但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信仰不是一种宗教的教条式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哲学性的精神信仰,一个方式德性和思维。

西方主要宗教是基督教,除此之外,还有天主教、东正教等,基督教的大上帝观和救赎观的理念,深深影响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艺术创作及个人精神生活。

二、社会制度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至今没有彻底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变革与制度转型,晚清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民族耻辱感”。

而西方尤其是欧洲社会制度的变革,起源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运动,推动了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从一种宗教政权到政教分离,从地主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变革。

西方社会在自由权利、平等机会和法治民主等制度上取得了重大进步。

三、价值观念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道德理念及礼仪观念,强调敬老尊贤、重亲宗尊师德,强调良知、孝道、忠义、礼仪、礼仪、博爱等价值观念。

而西方文化更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尊重个体的独立尊严,提倡追求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文化,建立在个人力量的基础之上,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

西方文化是一种相对性文化,是一种相对灵活而自由的人生观。

四、审美观念方面:中国文化是以“情义几何”的审美理念得到的尊重,强调内心的启蒙和灵魂的觉醒,提倡向心灵深处探索。

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论文(2)

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论文(2)

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论文(2)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论文篇二从宗教中灵魂的归属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摘要: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政治隔绝以及文化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使得东西方交流日益密切。

宗教作为影响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从精神层面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笔者从东西方宗教开端,教义的形成对比分析东西方对灵魂的描述,进而阐述不通文化背景下宗教对于灵魂归属的差异。

关键词:东西方;宗教;灵魂归属引言: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由人而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随人的演进而演进,虽然历经启蒙理性、科学技术等多次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一份宝贵的牢固的位置,即便是在人类已经迈进信息时代的今天也是如此,这足以说明宗教对于我们的世俗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重要。

西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以____最为典型,东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中以佛教最受到欢迎。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两种宗教中都有对灵魂归属的描述,但它们的描述本身又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笔者在本文中,既是要通过比较这两种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描述上的差异,来窥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一、东西方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的描述东西方宗教中――比如西方的____,东方的佛教――都有对灵魂以及灵魂归属的描述,下面就让我们让这些描述分别列举出来。

1.西方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的描述西方宗教以____最为盛行,并且取得了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而基督____重要的经典就是《圣经》。

在《圣经》中,我们的灵魂将会归于何处呢?(1)《圣经》中关于天堂的描述《圣经》是西方____最为重要,也是唯一的经典。

在《圣经》里,人死后都是有灵魂的,而人死后的灵魂只有两个去处,一个天堂,一个是地狱。

首先,根据《圣经》的说法,人因为偷了禁果,所以生来就是有罪的,在人世生活的时间,要尽量的赎罪。

在人世间能够皈依上帝并虔诚赎罪的人,都能得到上帝的谅解,那么他死后的灵魂就会升入天堂,反之就会堕入地狱。

中西方宗教比较

中西方宗教比较
中西方宗教比较
——佛教与基督教


佛 教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 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 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 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 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 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 又自有其殊胜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 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 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 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 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总的来说,中方宗教以自力信仰为主--以见为 基础--偏重于理性--不畏惧思辨--信者与教主可以 最终平等。西方宗教以他力信仰为主--以信为基础-偏重于感性--不崇尚思辨--信者与他力不能最终平 等。总之,无论是东方宗教或是西方宗教,在经过 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 化。
宗教文化在文化交流、哲学和语言领域结出 的丰硕的果实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新时代的宗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 调整,以适应世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宗教中唯 心的和虚幻的东西将会逐渐被人们抛弃,宗教中 积极的科学的成分仍将为人们所保留和继承,并 与社会进步的伦理道德相融合,成为推进社会文 化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些都是中西方宗教文化的 共通点。
信和行 基督教首先强调的是“信”。基督教虽然也讲 “行”,但是,“行”是次要的。“圣经”很明确: 没有人能够因为自己的行为“上天堂/得永生”,不 管你怎么努力,你都是罪人,“圣经”讲:“一个义 人都没有”。基督教最核心的教义就是“因信称义”, 因为“信”,所以被算作了“义人”,可以“上天堂 /得永生”了。信的人上天堂得永生,不信的下地狱, 这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我有专门的帖子详细的 论述了这一点的“圣经依据”。 佛家强调的是行,修行修行,不“行”还修什么 行?不管你信不信,自己的言行,自己背这个因果。 当然,光是“行”还不够,最根本的还是心灵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1-14作者简介:李佑明(1969-),男,湖北监利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宗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窥见人类社会以及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的文化状况。

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以及同各国联系和交流的增加,宗教交流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等等,也有利于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

西方人大多数都信仰基督教,因为正是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使得中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的任何一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基督教的气息。

而中国人长久以来深受儒教的影响,汉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融合佛教、道教及其它民间宗教的混合形式。

从文化策略上看,宗教文化可以团结人群、增强思想凝聚力和行为的一致性;从政治作用上看,宗教文化有助于统治阶级顺利实行统治、维护既有秩序;从宗教意义上看,宗教文化为人们的精神提供幻想性的安慰。

可以说,在宗教的目的论上,中西宗教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宗教精神之异同及其对各自的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又会发现它们有极大的不同。

一、中西宗教精神之比较宗教文化体现着一个时期内人的情感、思想和信仰,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期内其所在地区的政治和文化理念。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今天,宗教作为政治工具的时代已经逝去,它重新成为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体现,在人类社会中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中西宗教文化在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个体自觉承担俗人救世之责任方面,颇有相近之处,但也稍有差别。

所以,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西文化之差异。

1、中西宗教精神中神人观之比较神与人的关系是任何宗教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认为,基督教的一切理论都是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它的核心是对神的本质的论述和对神人关系的思考。

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创造自然万物、时间空间,他存在于自然之外而不是自然之中,为自然立法,制定自然界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上帝也是人类的创造者,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而且还创造了人类的历史,进入到人类的历史之中,为人生和人类历史确定目的。

因为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并且关怀着人类,用自己亲生子的血为人类赎罪,因此人应该服从上帝。

在这样一种神人关系模式之下,犯罪感与忏悔成为圣经的永恒主题。

人类的最大幸福就是修复与上帝的父子般的关系,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

人类修复与上帝的关系,靠他自己单方面的力量是万万不能的,要靠上帝的恩典,基督的救赎,还要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他人,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与基督教不同,中国宗教关注的中心是人,主张“神人合一”。

中国的神人观摈弃了基督教神人之间的“启示”中介,直接切入天命的内涵,把生养宇宙的主宰和宇宙万物的价值源泉皆内在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比较李佑明(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等。

文章分析了中西方宗教在目的论上的一致性和在宗教精神上的主要区别,阐述了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对各自文化生活的影响,重新审视了中西方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期能使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中西方宗教文化;跨文化交际;宗教精神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54(2008)02-0078-03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2期(总第75期)2008年4月出版JournalofNanchangCollegeNo.2(Sum75)Apr200878第2期于宇宙万物的本性之中。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神人观不强调用独立于自身之外的上帝来启示自己,而是强调用省察克制、修德养心来体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彻悟自己是宇宙本源之一部分,强调“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提倡“尽其道而死”的生死观和从天道引悟出人道的价值观,从而期望从中获得最大的超越性归属感,达到最高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2、中西宗教精神中价值观之比较不同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不了解,可能会导致误解,小的误解使人感到不舒服,而大的误解可能铸成大错甚至引起兵戎相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观念又与双方的宗教信仰与所处的宗教环境有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期处于农业宗法社会,以家庭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在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逐步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本位,以忠、孝为核心的价值观,虽然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诸如儒家的道德价值观、道家的自然主义价值观、墨家的兼爱功利主义价值观、法家的权势功利主义价值观等等,但从中国传统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价值观均未超出以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为基础、以“三纲五常”规范体系为核心的封建主义价值观,它们整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而基督教是一种哲学化的宗教,它的神学教义建立在哲学和逻辑的基础上,与中国的宗教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区别。

在西方宗教文化中,基督教教义的许多具体成分被扬弃之后,其核心价值经过人类理性的整理和发展之后,形成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即拯救与博爱精神。

这样的基督教道德价值核心在文化深层次中维系着西方社会的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和共存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群体存在及发展所必须的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提供了道德保障,但是同时也形成个人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中西价值观与宗教观的不同。

二、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对各自文化生活的影响1、对语言交际模式的影响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宗教文化就会对交际模式产生影响。

许多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崇尚自我和自身利益当先等,这些行为决定了他们的语言交际模式。

而中国人一直以来深受儒教的影响,重视集体主义,讲究仁、义、礼、智,并在交际过程中考虑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尊老爱幼、朋友彼此忠诚这些基本道德条例。

这些法则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的语言交际模式,也决定了两种语言中许多表达方式的差异。

英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

在西方语言体系中,用于赞美、感叹、诅咒发誓、表达愿望或形象描绘时,宗教色彩也比较强烈。

西方人总是用“God”这个字眼,而中国人则表现出复杂多样的信仰内容。

如西方人常说“ByGod”!(凭上帝发誓!),中国人说“老天爷作证!”;西方人说的“Godblessme”(上帝保佑!)相当于我们的“菩萨保佑!”等。

我们时常还会看到一些带有特定的宗教含义的词语,如果不了解其相关背景而只按字面理解,就往往会导致交流的障碍。

例如“EndoftheWorld”,对中国人来说,看到这个字眼往往会联想到“大难临头,人类即将毁灭的世界末日”,但对西方英语世界的人来说,它只是表示有朝一日现世即将终结,所有人都将接受上帝的最后审判,好人升天堂,坏人下地狱,与汉语里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类似含义。

宗教文化同样对中西方的词汇、习语等方面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出自佛教的语言,它们主要来源于佛经的译作,还有一些汉语成语虽不是直接出自佛经但却是受佛教思想或佛教活动的影响之后产生的。

如“天花乱坠”。

相传佛说法时,天人感动,飘散香花作为供养。

又相传梁武帝请云光法师在南京讲经,天花乱坠。

今多含贬义,指说话动听,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而在西方国家信仰基督教的同时,基督教的语言和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英美国家社会生活和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

《圣经》中的典故、比喻、谚语、俗语等习语却广为世人所接受和使用,成为英语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在人类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中,文学和宗教恐怕是历史上最能潜移默化大众心灵的两种形式。

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交融和影响。

从《圣经》到《红楼梦》,从荷马到托尔斯泰,文学里边都有宗教;从佛教的梵经和变文到基督教的赞美诗和圣剧,宗教里边也有文学。

更重要的是宗教的一些观念源远流长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从而使文学因李佑明: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比较79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受不同宗教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众所周知,欧美文学来源于两大系统,即具有人文主义内涵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系统和来源于具有唯灵主义内涵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系统。

基督教文化认为,人因生而有原罪,这种导致西方人们对世俗人生永远保持一种清醒的反省精神和批判态度,心灵陷入不断的矛盾冲突的动态之中。

忏悔和反思自身的罪孽,成了拯救灵魂、解脱心灵痛苦的一个有效途径。

所以,西方文学中表现忏悔意识的作品比比皆是,从弥尔顿的《失乐园》到莫泊桑的《一个儿子》、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都表达了深深的自我忏悔。

而西方许多重要文学观念的实质性转折,也都同基督教有关。

西方人通过忏悔去呼唤人们追求道德完善,通过心灵冲突的不和谐去呼唤人们追求和谐。

而中国的儒道思想中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仁道精神。

中国人通过自省与教化去希望人们与自然、社会达到和谐,并涵养一种博大的人格修养。

自孔子开始,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作家屈原、陆游、陶渊明、曹雪芹等等,一直到现代、当代的许许多多的作家们都是在立言之前先立德。

孟子所说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成为古今文学艺术家们的信条。

在文学作品中追求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心所欲不逾矩”,严格规范自己。

而中国人复杂的宗教观念在中国古典名著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影响也是广泛而且长久的。

如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把宗教文化作为谋篇布局的辅助手段。

《红楼梦》中由一僧一道将一颗通灵宝玉带到了尘世间,后来贾宝玉又随一僧一道飘然出世。

三、对中西方宗教文化现代价值的重新审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

它不仅具有社会文化所具有的结构和形态,而且包含人类文化所包含的各种类型,具有重要的思想、伦理、审美和知识价值,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和利用。

但是长期以来,尤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人们都对宗教采取敌视的态度,宗教常常被认为是虚无飘渺、反动和落后的东西。

基督教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作用,如信仰的偏执狂热,迫害异教徒,宗教裁判所,许多宗教教义对人性的束缚等等。

自19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股研究宗教的热潮。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宗教这一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对宗教的作用给予了肯定。

众多学者都认同一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导致宗教的消亡,宗教将会长期存在,并继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