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3 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寒食》《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泣、盈、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迢迢牵牛星》这两首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说说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导语:同学们,在前两课中我们主要了解了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一些习俗,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能从中了解古代人们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形式之一的古诗词中也有许多与节日习俗有关的佳作。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元日》(教师出示诗歌《元日》及配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元日热闹、欢乐以及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学们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吧,大家来说一说,分享给同学吧!(学生自主发言。)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学习《寒食》一诗。

1.学生齐读《寒食》,教师简介寒食节。

(1)学生明确“寒食”即“寒食节”。

(2)教师简介“寒食节”。

寒食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2.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他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3.初读古诗,读通诗句,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预设:学习这首诗需要学会“侯”这个生字。“侯”要和“候”区别开,这两个字相似度高,仅有一竖之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形似字组词的方法来识记。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易读错的字。

◆易读错的字:

“翃”读作“hónɡ”,不要读一半,读成“yǔ”;“御”读“yù”,不要读成“xiè”。

◆多音字:

“传”在这里读“chuán”,另一个读音是“zhuàn”,组词“传记”;“散”在这里读第四声“sàn”,另一个读音是“sǎn”,组词“散文”。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尝试划分节奏。

朗读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朗读指导:朗读时,前两句语调轻松、活泼;后两句语调略低沉,“汉宫”“五侯”读出轻蔑的语气。

(4)学生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理解诗句。

5.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刚刚同学们采用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等方法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诗句,这为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打下了基础。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诗句抒发的情感。

(1)春城无处不飞花

①这句诗中哪些字词点明了时令?(“春城”“飞花”点明了是暮春时节。)

②这句诗中的“飞”字好在哪里?(“飞”字意蕴深远。一方面,“飞”字具有强烈的动态感,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飞花”即落花随风飞舞,是典型的暮春景色,巧妙地点明了时间。)

③“无处不飞花”即“处处飞花”,诗人为什么不用后者?(“无处不飞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强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2)寒食东风御斜柳

①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春风、柳树。)

②这两种景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春风轻拂,柳树随风舞动。写柳树是为了写春风,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柳枝斜来间接感知。)

③第一句诗写的是整个京城的景色,这一句写的是哪里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一句写的是皇城里的景色,从“御”字可以看出来。)(3)日暮汉宫传蜡烛

①这句诗中点明时间、地点、事件的词分别是什么?(“日暮”点明时间,“汉宫”点明地点,“传蜡烛”点明事件。)

②诗人为什么写“传蜡烛”这件事?

预设:这个问题是理解本诗的一个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这个问题时要结合前面介绍的有关寒食节禁烟火这一习俗来体会此时“汉宫传蜡烛”的特殊情形。

明确:“汉宫传蜡烛”是寒食节里的一个特殊情形:寒食节本应该家家禁火,然而皇家却享有特权。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③诗人明明看到的是唐朝的京城,为什么说“汉宫”?(这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借汉喻唐,讽刺寒食节时许多权贵豪门享有特权的黑暗社会的本质,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结合注释并查找资料理解“五侯”的意思。(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

宠幸宦官,以致宦官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这里的“五侯”指的就是天子宠幸的这些宦官,泛指权贵豪门。)

②说说你从“轻烟”一词读出的意味。(“轻烟”在这里含有讽刺的意味。)

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诗人通过对京城寒食节风光一般性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暮春时节的美妙图景,充满诗情画意。后两句诗以“日暮”转折,主要写夜晚景象,用“汉宫传蜡烛”这一寒食节里的特殊情形讽刺黑暗的社会现实。这是诗人写作意图的体现,抒情含蓄而意蕴深刻。

6.朗读全诗,背诵积累。

(1)整首诗赛读,背诵积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指名背诵。注意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味。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迢迢牵牛星》。

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吧!他们的感人故事在我国流传久远,历代文人借助这个传说创作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请同学们采用学习《寒食》这首诗的方法自学《迢迢牵牛星》。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预设:学习这首诗需要学会“章”“泣”“盈”“脉”四个字。“泣”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立”上横短,下横长而托上;“章”是翘舌音,由“立”和“早”构成,“立”要扁平,“早”末笔竖画为悬针竖;“盈”是后鼻音,上下结构,上面部分不要写成“乃”,下部的横长,要托住上部;“脉”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首诗中读“mò”,可以组词“含情脉脉”,另外一个读音是“mà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