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体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古代文体表
古代文体表
示
古代文体主要有“道家文体”、“儒家文体”、“后汉文体”、“原汉文体”、“小说文体”、“诗歌文体”等。
1、道家文体:具有淡泊、自然、谦虚的“道家”文体,其特点是没有太多的修辞,倾向于客观的记录。
2、儒家文体:儒家文体中,不仅赋有智者的观念,其文体也重视仪式和容貌。
3、后汉文体:“后汉文体”关注思想观念和格言警句,但也强调文章的层次感、对比性、修辞意象等,注重文章的层次感。
4、原汉文体:“原汉文体”是唐代乃至五代以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文体,素以明达、气势磅礴、形式洒脱而著称。
5、小说文体:小说文体是以具体且生动的文字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心机和言行,极具色彩感和情节性,借助艺术夸张、想象和抒情以推动文章的发展。
6、诗歌文体:诗歌文体的特点是它的语言优美、有节奏性,同时也思想深刻,强调了情感、色彩和造型。
赋、记、表、说等文体总结
赋、记、表、说等文体总结
古代文体有论,铭,记,赋,表。
1、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3、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4、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
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5、“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古代文体知识总结
古代文体知识总结1.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
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
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中国古代文体划分
中国古代文体主要可以划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大类。
1.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等。
其中,诗又
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比较自由,近体诗在格律上有严格要求。
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2.骈文,即骈俪文,是一种讲究对仗的文体,全篇以双句(俪句、
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3.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不讲究押韵
和对仗,包括古文、记、叙、议、论、说、表、书等。
其中,古文是指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是相对于骈文而言的。
除了以上三大类文体,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其他文体,如小说、戏曲、传记、奏疏、日记、书信等。
古代文体知识
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
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古代的文体
④原。这种文体始于唐朝。 这种文体始于唐朝。 韩愈《原道》皮日休《原谤》《原刑》 》《原刑 韩愈《原道》皮日休《原谤》《原刑》 清黄宗羲《原君》《原臣》 》《原臣 清黄宗羲《原君》《原臣》 探源。对于一种理论主张、 原:探源。对于一种理论主张、政治制 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讨,考察。 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讨,考察。 ⑤寓言。柳宗元《蝜蝂传》《三戒》 寓言。柳宗元《蝜蝂传》《三戒》 》《三戒 ⑥书信。 书信。 韩愈《答李翊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 韩愈《答李翊书》王安石《 书》
①论。论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 论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 文心雕龙论说》 原夫论之为体, 《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 所以辨正然否。”“论为析薪 论为析薪, 所以辨正然否。”“论为析薪,贵能破 理。” ②说。游说之文。 游说之文。 特点: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 特点: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 ③辩(辨)。 特点是驳证一个错误的论点或辩证某些 事实。韩愈《讳辩》 事实。韩愈《讳辩》。
③杂记文 杂记文以叙事为主,杂文以说理为主。 杂记文以叙事为主,杂文以说理为主。 杂记文分为两大类: 杂记文分为两大类: 甲:山川景物人事记 山水景物: 郦道元《水经注》柳宗元《 A-山水景物:如:郦道元《水经注》柳宗元《永州 八记》 八记》 人事记,如方苞《狱中杂记》 B-人事记,如方苞《狱中杂记》
古代的文学体裁
古代的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体裁有赋、骈文、原、辩、说、序、奏议、赠序、铭、祭文、杂记、游记、传说、寓言、民间故事、传奇、论、词等。
1、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
2、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3、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4、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5、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6、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古代文体
古文,文言文体裁有神话、寓言、传、序、文、记、论、疏、书、赋、说、表、铭、散文、骈文等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能够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能够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能够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能够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
这类文章,内含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
语言雕琢、精炼。
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中国古代的五种文体是指什么
中国古代的五种文体是指什么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受到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发展出了多种独特的文体。
这些文体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脉络。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五种主要文体,分别是:诗、词、赋、文、曲。
一、诗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文体。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多以五言、七言为主。
五言古诗以其简练、含蓄、意境深远而广为流传,代表作有《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七言古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作者的豪放和抒情,如《长恨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诗体,如绝句、律诗等。
二、词词是古代汉族文人的艺术瑰宝,主要用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词的创作形式比较自由,常常采用七言或五言的句子,以及多种韵脚。
古代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他们以自己纵横捭阖的人生经历和浓烈的感情,写出了许多动人心魄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三、赋赋是古代文人在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研究与吸收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创见和想象进行表达的一种文体。
赋的形式多样,但最典型的还是骈文体,将两句比为一句,追求繁杂华丽的句式和修辞。
古代著名的赋作家有司马相如和杨雄。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是古代赋作的经典之作,杨雄的《答谢茅瑁》则展示了赋的骈体和华丽的语言。
四、文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文体。
它的内容包括议论、叙事、记事等多种形式。
古代文的写作追求直接明确的表达,力求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特点,如汉赋、魏晋风度文、唐文等。
五、曲曲是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代表,主要分为杂剧、元曲和南戏。
杂剧流行于唐代,以《白茅词》《汉宫秋》等为代表,它在内容上注重情节的紧凑和曲折,以及形式上的音乐伴奏。
元曲是元代的重要剧种,包括传统的四大名剧《长生殿》、《汉宫秋》、《荆钗记》和《贵妃醉酒》。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古代诗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时间。
阅读古代诗文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就古代诗文阅读中的文体常识进行了梳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体的分类古代文体主要有五种:诗、赋、楚辞、散文和文言文。
在这些文体中,又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例如,诗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律诗等不同的形式,散文又可以分为随笔、志怪、议论等不同的风格。
二、古代文体的特点1、诗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押韵的文学形式,它在结构和语言上都有着很高的严谨性。
古代的诗歌往往是通过传唱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因此在韵律和节奏上都非常优美,用字也十分简练精致。
2、赋赋是中国文学中较为开放的一种文体,它具有较高的抒情性和叙事性。
赋的文章长度通常都比较长,而且用语华丽,结构也比较灵活,具有很强的意境。
3、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独特分支,它以音乐讴歌为载体,是一种兼具文学和音乐性质的艺术形式。
楚辞通常采用直白的语言,表现出浓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
4、散文散文是一种没有押韵和固定节律的散文形式,它的语言和结构更加灵活。
散文既可以抒情、叙事,也可以议论和随笔,形式多样,适合表达各种不同类型的意境和情感。
5、文言文文言文又称“古文”,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文体形式。
文言文的书写方式具有很高的规范性和正式性,其通过书写和口头传承来维系。
文言文通常用于叙事和文章的记述,比如古代的历史名著。
三、古代文体的鉴赏阅读古代文体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准则。
首先,我们需要对文体的形式、清晰的表达以及行文的灵活性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引入上下文和了解相关的文化、历史等知识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体的内涵。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诗歌的韵律,了解文章中字句的褒贬和修辞表现,以及文章叙述的逻辑关系。
四、如何学习古代文体想要更好地学习古代文体,我们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名著,注重文体、形式和语言节奏的感受和理解。
文言文体裁
1、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等。
2、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3、表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4、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
5、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得形式。
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
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
还有一种状物记事的杂记,如我们学过的《核舟记》。
6、传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
7、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
8、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赞扬、鉴戒之意。
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古代文学体裁近体诗和古体诗:唐朝以前的格律不严的诗称为古体诗;律诗和绝句形成于唐初,称为近体诗。
词:词是古体诗歌体裁之一,起于唐,盛于宋,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子长短依曲调而变,故又称“长短句”。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一)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quot;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二)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三)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多大异。
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
如《少年中国说》《马说》《黄生借书说》《师说》《捕蛇者说》。
(四)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五)疏。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六)表。
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七)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
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八)序跋。
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quot;。
这类文章,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古代文体说的概念
古代文体说的概念古代文体是指古代文学作品在形式、结构和语言风格上所呈现的特点和规范,是文学发展阶段中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
古代文体丰富多样,包括诗、赋、曲、文、辞、章等。
首先,诗是古代文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早出现的文体之一。
古代诗歌往往以约定的音律、节奏和格律为基础,通过押韵、平仄等形式美化文辞,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抒发抱负。
其中,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等不同的字数,比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长恨歌》等,都是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
其次,赋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是一种较为自由的骈文体。
古代赋以形容、夸张、比喻等手法描写事物,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早期的赋以纪实性为主,后来逐渐演化为艺术性较强的骈文。
赋的代表作品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苏轼的《洞庭赋》等。
再者,曲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古代曲以音乐伴奏为特点,辅以作者自己的歌唱,用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叙述故事。
古代曲可以分为乐府民歌和宫廷歌曲两大类,其中乐府民歌以《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为代表,宫廷歌曲以《霓裳羽衣曲》、《汉宫秋》等为代表。
古代文体中的文,是指文章,是古代文学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文往往不限定诗的格律或赋的定式,有着较大的自由度,以叙述、议论、抒发喜怒哀乐等方式展现作者的意境和感情。
文的代表作品有刘备的《出使东吴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
辞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形式,也是言辞的意思。
辞在古代主要是指辞章,是古代士人在各种场合中以文言文的形式所写的言辞,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抒发抱负或进行辞让等。
辞的代表作有李白的《赠汾阳王倜文》、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古代文体还包括章,是古代文体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是各种文类的总称。
它既包括要旨明确的文章(如書簡、奏薦、刑獄狀等),也包括行文細膩的長篇書(如《紅樓夢》、《水滸傳》等)。
章的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施耐庵的《西游记》等。
综上所述,古代文体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原则和表达方式。
古代传统文学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鉴赏
古代传统文学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鉴赏一、文体特点1.古诗:以五言、七言为主,注重平仄、押韵,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2.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结构严谨。
3.散文:以儒家经典为代表,注重文辞、章法,抒发作者情感。
4.赋:以铺陈叙述为主,讲究排比、对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5.骈文:以六朝骈文为代表,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富有音乐性。
6.小说:以唐传奇和明清小说为代表,具有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描写细腻等特点。
7.词:源于唐代,兴于宋代,以抒情为主,注重音律、格律。
8.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以元曲为代表,具有口语化、通俗化、抒情性强等特点。
二、风格鉴赏1.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追求理想境界,如《离骚》、《西游记》等。
3.唯美主义:注重艺术表现,追求形式美,如唐代诗歌、宋代词等。
4.儒家中庸之道:强调道德教化,注重人际关系,如《论语》、《大学》等。
5.道家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如《道德经》等。
6.佛教因果报应:强调命运轮回,提倡慈悲为怀,如《金刚经》等。
7.儒家经典传承:注重传统价值观,强调道德修养,如《诗经》、《尚书》等。
三、古代传统文学的价值1.文化传承:古代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丰富的民族精神。
2.审美教育: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3.道德教化:古代文学作品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中学生的品德修养具有积极作用。
4.历史借鉴:古代文学作品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中学生了解历史、增长知识具有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古代传统文学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鉴赏,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唐代诗歌的特点。
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唐代诗歌的介绍,提取关键信息,如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总结。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中国古代文体发展顺序
中国古代文体发展顺序一、古代文体的起源中国古代文体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为主。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经》为代表,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0多首诗歌,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
二、古代文体的发展1. 散文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学表达的要求逐渐增加,散文作为一种新的文体逐渐兴起。
散文以散发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不受格律的限制,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先秦时期的散文以《论语》、《孟子》等为代表,它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对人性、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 历史文学的繁荣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文学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历史文学以史实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它们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和分析。
3. 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在古代文体发展的过程中,诗歌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以乐府诗为代表的新体制。
乐府诗以民间音乐为基础,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主流。
4. 文言小说的兴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小说文体也逐渐兴盛起来。
文言小说以叙事为主,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描写,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人生百态。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它们以深刻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5. 戏曲文学的繁荣戏曲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舞蹈为表现手法,通过演员的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中国古代的戏曲文学主要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它们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三、古代文体的继承与创新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不仅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小说。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铭等。
韵文是讲究格律的,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的结尾,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韵文文体。
周、春秋流行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歌。
战国、楚汉流行辞、汉赋、骈文、古诗、乐府,唐代以唐诗、乐府流行,宋代以宋诗、宋词流行,元以元曲流行,明清以戏曲、赋流行。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文化宝库。
古代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现已形成了各种新的文体,如散文诗、叙事性散文等。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小说是古文学体裁的一种,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上古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下面对这四种文体择其重点予以浅谈。
一、韵文1、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唐朝人把产生于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又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包括这几种格式:四言古诗,如《诗经-关雎》五言古诗,如曹植的《白马篇》七言古诗,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引”、“行”、“曲”、“吟”、“歌行”等名称。
近体诗:始于南朝的齐、梁,形成于初唐,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称为“近体诗”,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字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
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整齐,节奏更和谐,但限制更多。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
根据字数多少又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律诗一般是八句,如40字称五律,56字称七律,八字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有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首尾两联外,一律对仗,故称排律。
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一般是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又称绝诗、截句,每首四句。
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
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
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首先古体诗在句子和字数上是多种形式的,有三言古诗、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称三古、四古、五古、七古,七言以上的称杂言古诗。
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从句数上看,古体诗最短的只有两句,多的如屈原的《离骚》全诗就有372句,2400余字,是流传至今最长的诗。
而近体诗则限定为四句或八句,只有长律可以超过八句。
2、辞、赋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而大盛于汉代,故有汉赋的专称。
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到了汉代,许多作家,兼擅二体,如战国时代的荀子与宋玉,再加上两人都是楚国人,因而出现了“辞赋”并称的情况。
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景帝不好辞赋”,《屈贾列传》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到了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多次以赋称辞,并在《汉书·艺文志》中,把辞与赋混编在一起,统称为赋。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但总的说来,西汉虽有学者把“辞赋”并称,但二者的区分是清楚的,辞是指楚辞,赋是指赋体作品。
刘向在编辑《楚辞》时,标准也是分明的。
后来赋向多方面发展,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
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
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不同的是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鲍老儿》、《滚绣球》、《一煞》、等都是曲牌。
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是音乐的一种调式。
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二、骈文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
所谓“文”,就是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
所谓“笔”,就是表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
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
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
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五四运动”开始“衰落”,目前有很多学者在推广该文体,并成立“骈文学会”。
三、散文古代散文种类很多,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1、论说文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阐明事物问题的义理文。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例如《师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等。
有“原”、“论”、“辩”等文题形式。
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发表看法。
(1)、原原,是推究本义的意思,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等。
(2)、论论,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的解释,论的定义应该是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
论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采,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3)、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种错误论点,或辩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等。
2、奏议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日奏。
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日章,以谢恩;二日奏,以按劾;三日表,以陈情;四日议,以执议。
”奏议包括疏、表、对策等分支。
①“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②“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③“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3、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的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等,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4、赠序古代送别时常以诗文相赠,所送的文字,称为赠序。
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5、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6、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灵时所写的文章谓之祭文,其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祭祀死者的祭文的内容主要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7、史书体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②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③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④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⑤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通史》。
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要线索,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南宋袁枚的《通鉴纪事本末》。
8、杂记文杂记文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章,它包括较广,书画杂物记、名胜山水游记、山川草木自然之景、历史掌故、遗文遗事、社会风俗杂谈、读书杂记等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文范围很广。
这类文章手法灵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
如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