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家乡历史古迹的调查报告

——江苏溧阳

前言: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溧阳建郡县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漫长的历史,悠久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产,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十多处。地上地下文物丰富,上黄水母山的4500万年前古动物化石证明了当时古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沙河出土的旧石器生产工具及新石器生产工具比比皆是;旧县出土的先秦及秦汉时期钱币;杨庄沙涨的元代墓葬等足以证明溧阳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溧阳史前文化及文明时代物质文化。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对于教育全市人民认识家乡历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

溧阳的文物古迹有如下几处:

一:淳化阁帖石刻

溧阳甓桥镇虞氏的一间平房墙壁上,镶嵌着举世闻名的《淳化阁帖》刻石。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出秘阁所藏历代书法,并派人到民间购摹古帝王名臣手迹,再命侍书学士王著将所有名迹编次,摹勒于枣木板上,拓赐大臣,这就是《淳化阁帖》的由来。共十卷。第一帖为历代帝王书法,第二至第四卷为历代名臣书法,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第六卷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法,第九、第十卷为王献之书法。到了明代,原拓本大都残佚,而甓桥虞氏珍藏本保存完好。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通令全国残存的阁帖拓本送京会审,重新摹刻上石,史称“肃本”。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四起,虞氏族人将刻石分而护之。之后返回者十不到五。现存刻石刻石完整者47块,破损的71块。共118块。分上下六层。刻石每块均高4.32米,长0.6~1米不等。“淳

化三年十一月四日奉圣旨横勒上石”等原题刻五处仍在。

二:高静御石

“高静御石”正对高静园大门,巍然屹立。高静园的园名就因“高静石”而得之。据溧阳地方志记载,相传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一生搜集民间各种奇石怪岩,数量之多,不可估量,待宋高宗(赵构)继位,迁都临安时,就把徽宗最爱之三块湖石,亲笔题词后御赐给丞相赵癸(宋代溧阳人),一是“苍云”,二是“高静”,三是“忠义”。“苍云”此石象一朵灰白色厚云,姿态柔软,润光,有饱经沧桑,圆润老成之象征;“忠义”此石厚实、稳重,千疮百孔,有忠臣义士之象征,这两石都在时代变迁过程中遗失,有人谓在运输途中翻入长江中沉没,有人谓日本侵略中国时被毁了,甚至也有谓之在政治运动中被敲碎,埋入地下等,唯有“高静”而尚存,多经移置,流传至今,仍完好无损。“高静”形似乌云密布,黑压压之势,呈万般俱寂状。象征深静无底,深不可测的功底。高静石重达11.36吨,高2.53米,宽5.31米,厚0.95米,可谓一枚巨石,真乃形态奇特,洞壑怪异,能充分体现出太湖石之四大特征:通、透、皱、漏,是园林界不可多得的一块“宝石”。

三:古村落——沙涨

沙涨村坐落在溧阳市溧城镇北郊。村子不大,方圆约一公里,村里住着170多户、600多人口。绝大多数人家依然住在几十年的老屋里,新造楼房屈指可数。成片的老屋,斑驳低矮,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村里有两个“多”,一是古树多,一是石刻石碑多。高大蓬勃、浓荫密布的榉树、朴树随处可见,一两抱粗的不下十棵。村里大大小小的通道上铺着巨大光洁的青石,据说,解放初青石数量更多,大道上铺得相当平展。房前屋后,不时可看到刻着模

糊字迹的石碑,横七竖八地躺卧着,成了老人小孩蹲坐小憩的“凳子”。

在漫长的时光里,大树林一直是个森然神秘的所在。抗战时期,日寇进村扫荡,树林成了村民的避护所,鬼子来了,村民就躲进树林深处,鬼子在树林外转几圈,始终不敢进。等鬼子走了,村民又安全回村。大人小孩只知道这里是“祖坟”,至于这片墓地的主人到底是谁?谁也说不清。

对于村民来说,与墓地之谜同样不可解的还有他们共有的姓氏——偰姓开启沙涨村秘密的,是一个重要的文物遗存:一块元代墓志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村民在大树林里发掘出一副保存完整的墓志铭,认出其中有一个“偰”字,知道是祖先之物,便砌于墙中藏匿保护起来。改革开放后,墓志铭由县文化馆保存。限于条件,墓志铭存入库房,没有人加以考证。九十年代,溧阳筹建博物馆,开始整理清点库存的石刻件,墓志铭引起了溧阳市文物工作者的注意,经过对碑文的仔细研读,确认其年代为七百多年前的元代,墓主人名“合剌普华”。随着这块墓志铭的被解读,文物工作者锲而不舍,追根求源,终于解开了关于村落、关于偰姓、关于偰氏家族的一连串千古之谜。原来,他们的祖先有许多是为国征战沙场、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远在唐以前,他们祖先的身份就是“皇亲国戚”,他们的祖上曾经代为国相,一门八进士、两尚书。

在当地文物部门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沙涨村被列入“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沙涨村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伍员山

又名伍牙山、护牙山,位于溧阳天目湖风景度假旅游区的最南端,海拔440米。传说伍员(子胥)有一口漂亮牙齿,逃避楚军追捕到此地,恐被人

识破,打算碎牙,后因受山神保护而把牙齿保护下来。山上伍相寺只剩下遗址与断垣残壁。

五:投金濑

史贞女义救伍子胥遗址在溧阳南渡镇西南三里。伍子胥伐楚得胜后于此投金瓜子入濑水以示报答。溧阳文物展览中可见金瓜子之貌。

史贞女墓在镇北的木杓兜村,已湮没。

六:孟郊迎母处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淅江德清人,进士,晚年任溧阳县尉。唐贞元十七年(801),孟郊到溧阳任县尉。他一到溧阳就把母亲裴氏迎来奉养。慈母三次送他赴京应考的情景为《游子吟》诗中所述。

游子吟——迎母溧上作

慈母手中丝,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迎母处在南渡古城村,晋朝时为平陵县治所在地。孟郊曾三次赴长安应试,前两次都名落孙山,直到公元795年他45岁时才榜上有名。他欣喜若狂,当即写下《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七:侯庙

溧阳埭头的侯庙,始建于汉朝,为史崇墓地。史崇投入光武帝军中,破王寻,打败赵王,降伏刘盆子,立有殊功,被授为右将军,青冀二州剌史,加骠骑将军,封溧阳侯。史崇到溧阳后,“问百姓疾苦,治尚宽简,注重教化,发展农桑,兼顾渔猎”。史崇的教化,对溧阳地区文明发展极有影响。现侯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