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文科综合 历史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5月联考试卷

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5月联考试卷
材料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j蓄的胸怀。哪怕遭逢外来异质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干独断以致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A .民风日渐奢靡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 .商品经济发展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5.鸦片战争后,江两总督耆英在与英国交涉的奏折中曾明确提出:“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通盘考虑,以为永绝祸根之计”的外交建议,道光帝深以为然。可知清政府()
A .开始突破传统的夷夏观念B .对西方文明抵制与学习兼有C .主动寻求外交的近代转型D .对西方列强蔑视与恐惧并存
12.下表为:七国集团(G7)货物贸易总额及其占全球比重(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贸易总额
占比
出口额
占比
进口额
占比
2000
6.244
47.64%
2.940
45.57%
3.304
49.64%
2005
8.799
41.35%
4.048
38.55%
4.751
44.08%
2010
10.892
35.45%
5.082
——李金明《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
材料二:伊丽莎白时代( 1558-1603),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这是中世纪晚期英国社会诸方面因素交互影响的合力产物,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胚胎在英国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躁动所导致的那种经济必然性;同时,16世纪下半叶伊丽莎白女王政府解决对外贸易危机、开展对西战争的现实需要,以及该政府一系列重商主义外贸政策的贯彻实施也是促使此时英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
A .未具备革命成功的条件B .未与广大人民群众结盟C .通过暴力革命方式建立D .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1)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1)
11.以下图是漫画?美国两党是如何商讨解决方案 ?。该漫画反映了美国
A. 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B. 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 两党在对外政策上分歧大于共识D. 政党政治是国家稳定开展的根底
【答案】B
【解析】
【详解】漫画反映了美国的两个政党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达成一致的共识。依据美国的两党制可知,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都会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解决问题的方式到达一致。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党在面对问题时解决方式的一致性,没有反映出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A错误;材料说明在面临所有的问题时,两党都达成了一致共识,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两党处理问题会达成共识,政党政治是国家稳定开展的根底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应选B。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国家政治建构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所举十人中,其中两人因为‘有力于王室’,四人因为‘余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另四人那么‘以贤举’〞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此时出现了县制,以前的贵族世袭制度逐渐的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些有功之人和贤良担任统治阶层的状况,说明国家政治建构发生了变化。D正确;此时出现了县制,但尚未进行推广,A错误;材料未表达土地私有制确实立,B错误;秦朝郡县制的设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时间不符,C错误。应选D。
高三文科综合试卷
历史局部
一、选择题
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晋六卿灭祁、羊舌氏,于是“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任命十人为县大夫。所举十人中,其中两人因为“有力于王室〞,四人因为“余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另四人那么“以贤举〞。这反映出当时

2020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实行“世禄制”,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战国时期,官员大都实行俸禄制,发放粮食依量官职高低而存在等级差别,高者万石。

这一变化A. 减轻了土地兼并现象B. 调动了官员的工作主动性C.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D. 有利于君主集权制的形成【答案】D【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实行俸禄制,根据官职高低发放,这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D 正确;官员俸禄制度的出现和土地兼并之间并无因果联系,而且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刚刚确立,土地兼并现象并不突出,排除A ;俸禄制存在等级差异,对于官员工作主动性方面的调动有限,排除B ;C 中“瓦解”表述绝对,排除。

2.魏晋时期,蔡邕在《琴论》中提出“通理制性,恬淡清逸”的审美思想和“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功能观念。

这些理念的提出A. 表明古代音乐理论已经成熟B. 说明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已动摇C. 体现了理学思想影响的扩大D. 反映出儒、道艺术思想的交融 【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中“通理制性,恬淡清逸”的审美思想显示的是道家思想;“修身理性,反其天真”显示的是儒家修身观念。

这些理念的提出反映出当时儒家、道家艺术思想的交融,故选D ;材料不能说明音乐理论成熟,A 错误;儒家思想在汉以后一直处于主流地位,B 错误;理学在宋明时期影响扩大,C 错误。

3.《中国古代职官》中记载了两宋和明清时期的科举录取情况,具体见以下表格,这反映了科举制度A. 使门第观念淡化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 社会控制程度有所松弛【答案】B【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两宋和明清时期进士出身于下层的比重较大,说明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B 正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门第观念淡化的结论,没有涉及门第观念,A 错误;中国封建社会中等级森严,C 错误;材料与社会控制松弛无关,D 错误。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24.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25.旧的喜剧彻底地属于政治性,它在舞台上批评并讽刺城邦国家的生活;但新的喜剧则在私人和家庭生活里寻找资料,它表现在烹调、鱼价格、悍妻和庸医这些材料上。

”戏剧表现主题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后期A.城邦走向专制独裁B.人民群众普遍追求民生发展C.喜剧充分发挥了娱乐功能D.希腊物价暴涨、社会道德败坏26.“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B.“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27.美国史学界权威小阿瑟·施莱辛格教授在《自1776年以来美国与世界的碰撞》一书中把美国历史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评为“失败”。

把尼克松评价为“接近伟大/失败”。

把克林顿评为“平庸”。

其中因为这三位总统都曾被众议院提出弹劾,这主要体现了A.法律至上的原则B.分权制衡的原则C.两党政治的残酷D.联邦制的优越性28.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

2019-2020年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年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据此推断,宋初职官改革的主要意图是:A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B加强君主专制C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D 加强中央集权25.《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孙中山《与刘成禹对话》中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宜,制度则昭若日月”。

据材料可知:A 孙中山反对废除科举制度B 儒家文化已不符时代的需要C 八股取士推动明清人才辈出D 孙中山主张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2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27.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主要体现了A. 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B. 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C. 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D. 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28.1917年11月8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和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呼吁支持新苏维埃政府的联合声明》中记载:彼得格勒的工人们和士兵们就象他们赶走沙皇那样已逐走了这个政府,而逃出彼得格勒的克伦斯基妄图依靠前线的反动军队夺回失去的政权……各国的无产者,你们的根本利益和你们的生命正处在危险之中。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解析版)本试题卷共1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占卜显兆吉凶皆由他亲自制定,在甲骨文中的反映就是经常出现“王占曰”。

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 神权实际服务于王权B. 商王权力高度集中C. 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D. 君权神授思想盛行【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商王既是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负责吉凶的占卜,表面上看出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实质上是商王通过神权为王权服务的,故选A,排除C;商王实行内外服制度,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思想,D错误。

2.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2年),西汉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役;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为加强北方防御筑朔方城,“费数十百巨万”;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受皇帝赏赐,得“黄金二十余万斤”。

汉武帝时期采取的这一系列举措A. 维护了边疆稳定B. 改善了道路交通C. 加重了财政负担D. 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为加强北方防御筑朔方城,‘费数十百巨万’”“卫青受皇帝赏赐,得‘黄金二十余万斤’”可知西汉为了反击匈奴不但要花费大笔的钱进行修筑工事,进行战争,同时对于功臣的赏赐也花费巨大,说明对匈奴的战争加剧了汉朝的财政负担,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维护边疆稳定,A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匈奴的战争,没有明确在匈奴地加强统治,故D错误。

湖北省2020届高三5月调研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2020届高三5月调研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及解析)

第11页,总12页…………○…………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湖北省2020届高三5月调研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道小题。

1.下图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各类侯国数量的变化说明A.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说明匈奴问题已经解决 B .功臣侯国大量减少,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恩泽侯国数量增加,说明郡国并行基本结束 D 外戚侯国大量增多,说明西汉政治趋于腐败答案及解析:1.B【详解】由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可知,功臣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归义候数量明显增加。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说明地方割据势力大大减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B 正确;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说明归附的少数民族势力增加,但不能说明匈奴问题已经解决,故A 错误;郡国并行制度在汉代并未废止,故C 错误;外戚侯国的增多不能说明西汉政治趋于腐败,故D 错误。

答案第12页,总12页2.1944年11月,赫尔利飞赴延安与毛泽东举行了两天的会谈。

会后他表示:“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所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

”可见,赫尔利所指代的“原则”是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B.共同抵抗日本侵略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开辟东南亚新战场答案及解析:2.A【分析】【详解】1944年11月,在抗战即将胜利的背景下,赫尔利飞赴延安与毛泽东举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打败日本,复兴中国,建立联合政府,提倡进步、民主与自由等五项建议。

因此,会后他表示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分歧很小。

2019-2020年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

……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

下列言论代表了该学派主张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4.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是指A.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B.决策程序规范化C.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15.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

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

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

这反映了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16.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_1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_1

41.(25分)(1)特点:类型众多;管理规范;藏以致用;图书馆学研究成果显著;(6分)主要原因:历代馆阁建设奠定的基础;统治者对馆阁建设的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印刷术的进步。

(6分)(2)变化:政府的决定权从无到有;设立范围逐步扩大;对读者的限制逐步消除;(5分)简评:欧洲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工业革命的时代需要,有助于提升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3分)它反映出资产阶级政府对社会治理的加强,具有引导社会风气、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4分)为世界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建立提供借鉴。

(1分)42.(12分)作答方向:1.改革就是一场革命2.解放思想,勇于创新3.市场化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45.(15分)(1)特点:纪年方式与世界接轨;历书编写新旧杂陈;政治色彩浓厚;推行阻力较大;(7分)(2)影响:民国初年的纪年变革,构建了新的纪年体系,有助于加强民众对中华民国的政权认同;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使近代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6分)但是当时废除旧历、改用阳历,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致使其遭到民众的抵制。

(2分)46.(15分)(1)主要原因:借鉴先秦管仲的经济理论;汉初以来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武帝即位后国家财政日益困窘的现状;(6分)(2)评价:桑弘羊的经济思想,是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产物,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分)它打破了传统重农思想的束缚,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后来历代中央政府对商品经济的管理有重要借鉴。

(3分)但由于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不可能上升为国家的主导经济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之下形成的经济政策,对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3分)参考答案:12—17ABCCCD 18—23AACADC38.消费特点:消费总量大、品种多样;注重性价比;消费能力较强,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升级;网上消费方式增多;求异、从众和求实的消费心理对消费方式的影响较大。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5月16日9:00—11:30】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下期5月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4.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周襄王与各诸侯会盟于河阳。

《春秋》将这一历史事件记为“天王狩于河阳”(“狩”意为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

据此可知A. 晋文公恪守礼乐制度B.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 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D.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25.《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

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

这是由于A.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B.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C.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26. 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

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

这反映出唐代A.门阀士族逐渐衰落 B.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C.人地矛盾得到缓解 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27. 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

这表明上述地区A.租佃关系普遍化 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D.长途贩运贸易较活跃A.照搬西方,具有盲目性 B.机构杂陈,难有作为C.趋向近代,具有进步性 D.固守传统,维系专制29.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界》周刊。

陈独秀、陈望道等人经常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谋求解放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等观点。

这反映出,《劳动界》周刊的创办旨在A. 宣传俄国十月革命B. 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C.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D. 唤醒工人的斗争意识30.1937年7月下旬,拥有300余家工厂的中华国货联合会上书国民政府,表示国货联合会中各工厂愿为政府制造各种军需物资,要求政府尽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
12.下图为1986~2010年发展中国家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比重的变化情况(单位:%)。图中变化反映出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B.世界经济格局主体的演变
C.发达国家依然主导着国际贸易D.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格局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又颁行《济贫法修正案》,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的救济,对于申请救济的贫困劳工要求他们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
A.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君权,B.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国家政治建构的转变
2.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这一转变
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
3.唐代见于史志的羁縻府州有856个,“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同时,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由中央任命长史、司马等官员,负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唐代的这些举措
A.消除了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B.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导致了地方官员职权的混乱
这就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社会的济贫制度,不但明确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有工作能力的人不能享受济贫院之外的救助,接受救济的穷人的生活标准必须低,并向每一位居民土地所有者征收济贫税。在此基础上,1847年,英国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统一监督各联合济贫区的工作,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监督地方事务,包括济贫工作。

2020届湖北省高三5月调研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湖北省高三5月调研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湖北省高三5月调研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1941年)写道:“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作者认为A. 编撰历史的依据是文字记录B. 夏朝历史因无文字不可考证C. 厘清历史利于民族团结抗战D. 神话传说也是可信赖的历史【答案】C【解析】【详解】“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结合抗日战争的背景可知,张荫麟认为厘清历史对全民族团结抗战有利,故C正确;编撰历史的依据除了文字记录外,还有实物史料等,故A错误;作者并未认为夏朝历史因无文字不可考证,故B错误;神话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

2.荀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

分何以能行?曰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荀子强调“群”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B. 用礼乐规范行为,使人向善C. 反对苛政刑杀,建立一统国家D. 呼吁王道和仁义,以德治民【答案】A【解析】【详解】荀子认为,有了等级名分才有成社会群体,根据道义确定了等级名分,人们就能和睦协调、就能团结一致、力量就大、就强盛。

由此可知,荀子强调“群”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用礼乐规范行为,故B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反对苛政刑杀、以德治民,故CD错误。

3.下图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各类侯国数量的变化说明A. 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说明匈奴问题已经解决B.功臣侯国大量减少,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 恩泽侯国数量增加,说明郡国并行基本结束D外戚侯国大量增多,说明西汉政治趋于腐败【答案】B 【解析】【详解】由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可知,功臣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归义候数量明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级高三下期5月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历史部分24.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周襄王与各诸侯会盟于河阳。

《春秋》将这一历史事件记为“天王狩于河阳”(“狩”意为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

据此可知A. 晋文公恪守礼乐制度B.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 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D.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25.《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

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

这是由于A.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B.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C.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26. 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

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

这反映出唐代A.门阀士族逐渐衰落 B.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C.人地矛盾得到缓解 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27. 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

这表明上述地区A.租佃关系普遍化 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D.长途贩运贸易较活跃由上表可知,清末中央机构A.照搬西方,具有盲目性 B.机构杂陈,难有作为C.趋向近代,具有进步性 D.固守传统,维系专制29.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界》周刊。

陈独秀、陈望道等人经常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谋求解放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等观点。

这反映出,《劳动界》周刊的创办旨在A. 宣传俄国十月革命B. 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C.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D. 唤醒工人的斗争意识30.1937年7月下旬,拥有300余家工厂的中华国货联合会上书国民政府,表示国货联合会中各工厂愿为政府制造各种军需物资,要求政府尽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战时经济体制的确立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C. 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1.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

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A.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C.体现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D.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32.《十二铜表法》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这表明早期的罗马法A.具有个案经验式特点 B.源自于传统习惯法C.力图维护平民的利益 D.法律条文细密完备33.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

书中首先瞩目东方,肯定“东方给了西方一切”。

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欧洲的标准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欧洲必须学会从外部来审视自身”。

可见,《风俗论》的创作A. 改变了欧洲原有的世界观B. 反映了基督教文明的衰落C. 加快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 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观34.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将贸易决策权短时期内授予总统。

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互惠贸易协定,有权修改现行关税税率和其他进口限制。

这一法案表明美国A. 国会丧失贸易立法权力B. 倡导国际贸易的有序化C. 总统行政权力有所扩大D. 坚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35.据统计,1980年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输送援助资金24亿美元,1989年约为64亿美元,到1995年约为100亿美元。

有些国际非政府组织还帮助对方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在扶贫活动中逐步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这些举措A. 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B. 冲击了世界政治秩序的结构模式C. 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D. 改变了世界贫富差距扩大的局面41.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是以“馆阁”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

宋代的图书馆有多种类型,如官府图书馆、书院图书馆、私家图书馆。

宋太宗认为,“教化之本,治乱之源,无书籍何以取法。

”宋朝中央政府多次搜集天下图书,藏之馆阁,为皇帝宗室、名士重臣所用。

馆阁属“秘书省”统辖,职员“必试而后命”。

书院藏书主要供书院生徒使用,内设“管干”,对生徒借书进行规范管理。

私家藏书较前代更加普遍,收集、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

宋以前,馆阁藏书重藏轻用;宋代书籍流通之风日盛,官府藏书甚至建立了图书流通制度。

伴随着藏书日渐丰富,购书、藏书、书目目录等图书馆学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宋代成为中国古代馆阁建设成就极其辉煌的时代。

——摘编自葛光禹成明《宋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初探》等材料二 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法,开启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序幕。

该法规定,公共图书馆的设立,需在居民人数超过1万的市镇,且需经纳税人投票同意。

1855年,公共图书馆的设立点延伸至偏远农村。

1893年,地方政府拥有了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决定权,读者在性别、身份等方面的限制被逐步消除。

以英国为开端,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兴起建立公共图书馆运动。

公共图书馆开展讲座、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同时还设有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使民众有益地度过闲暇时间,避免赌博、酗酒等行为发生。

到20世纪初,欧洲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馆阁建设的特点,简析宋代馆阁建设成就辉煌的主要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生的变化,简评20世纪初欧洲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立。

(13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1978年10月,宁江机床厂成为四川省放权让利改革试点的6家企业之一。

为扩大产品销路,宁江机床厂产生了打广告的想法。

“上面没有宣布生产资料已经成为商品, 贸然把广告登出去, 很可能会犯政治错误。

”面对担心和质疑,厂长刘伦宝毅然决定:不仅要登广告,而且要登就登在《人民日报》上!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订货的广告。

这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一石激起千层浪。

广告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争论。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也有人认为,“产销直接见面是不可能的”,宁江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尽管广告引起了争议, 然而市场反响却十分良好。

不到两个月时间,宁江厂就签订了1300台机床的供货合同,生产状态从“吃不饱”一下子就变为“吃不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厂逐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

——摘编自刘伦宝《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材料提供了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诞生前后的相关信息,蕴含了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启示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自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年号纪年法,一直沿用至清末。

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推行纪年变革,即废除旧历,改用阳历;不再以年号纪年,而以中华民国纪年。

同时,重新编订历书,以“崇正朔,便日用”为原则,将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

纪年符号易改,而民众习俗却非朝夕能变。

民间依旧在旧历新年,“千家爆竹,万户桃符”。

但是,纪年改革在史学家陈旭麓看来,意义重大。

“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纪年变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纪年变革的影响。

(8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桑弘羊(公元前125—80年),汉武盛世财经政策的制定者与推行者。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扩张,内事兴作”,王朝财政日益困窘。

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工商业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工不出 , 则农用乏;商不出, 则宝货绝。

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他借鉴了管仲的“官山海”理论(国家对山海资源进行垄断),推行盐铁官营,认为“总一盐铁,可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

在盐铁官营的基础上,桑弘羊继而又推行均输平准法,政府设立均输平准机构,用“以贱泄贵”的方式,“平万物而便百姓”。

对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历史评价不一。

司马迁认为,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而司马光认为,其“不过设法以阴夺民权,其害有甚于加赋”。

——摘编自赵梦涵《论桑弘羊的经济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经济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的经济思想。

(9分)5月月考历史部分参考答案41.(25分)(1)特点:类型众多;管理规范;藏以致用;图书馆学研究成果显著;(6分)主要原因:历代馆阁建设奠定的基础;统治者对馆阁建设的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印刷术的进步。

(6分)(2)变化:政府的决定权从无到有;设立范围逐步扩大;对读者的限制逐步消除;(5分)简评:欧洲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工业革命的时代需要,有助于提升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3分)它反映出资产阶级政府对社会治理的加强,具有引导社会风气、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4分)为世界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建立提供借鉴。

(1分)42.(12分)作答方向:1.改革就是一场革命2.解放思想,勇于创新3.市场化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45.(15分)(1)特点:纪年方式与世界接轨;历书编写新旧杂陈;政治色彩浓厚;推行阻力较大;(7分)(2)影响:民国初年的纪年变革,构建了新的纪年体系,有助于加强民众对中华民国的政权认同;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使近代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6分)但是当时废除旧历、改用阳历,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致使其遭到民众的抵制。

(2分)46.(15分)(1)主要原因:借鉴先秦管仲的经济理论;汉初以来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武帝即位后国家财政日益困窘的现状;(6分)(2)评价:桑弘羊的经济思想,是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产物,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分)它打破了传统重农思想的束缚,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后来历代中央政府对商品经济的管理有重要借鉴。

(3分)但由于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不可能上升为国家的主导经济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之下形成的经济政策,对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