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
关于古代科举考试题目及答案
![关于古代科举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8ca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1.png)
关于古代科举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答案:A3. 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A. 状元B. 举人C. 秀才D. 贡生答案:B4. 科举制度在哪个朝代被废除?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答案:B5. 科举考试中,会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A. 状元B. 会元C. 探花D. 进士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包括哪些?A. 经义B. 策论C. 诗赋D. 算术答案:ABC7.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些是考试的阶段?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国子监考试答案:ABC8.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些是考生的称谓?A. 秀才B. 举人C. 进士D. 状元答案:ABCD9.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些是考官的称谓?A. 主考官B. 副考官C. 监考官D. 阅卷官答案:ABCD10.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些是考试的地点?A. 贡院B. 书院C. 国子监D. 皇宫答案:A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______朝,终于______朝。
答案:隋,清12.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乡试,会试,殿试13. 科举考试中,通过乡试的考生被称为______,通过会试的考生被称为______。
答案:举人,贡士14. 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是______,获得者被称为______。
答案:殿试,状元15.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______,以充实国家的______。
答案:人才,官僚体系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它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性。
科举试题及答案
![科举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7b8c6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d.png)
科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2. 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中,哪一级是最高级别的考试?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省试答案:C3. 科举考试中,以下哪个科目不属于科举考试的科目?A. 诗赋B. 策论C. 算学D. 绘画答案:D4. 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______。
答案:隋文帝2. 科举考试中,被称为“三元及第”的是连续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的考生,其中殿试第一名被称为______。
答案:状元3. 科举制度中,负责主持乡试的官员被称为______。
答案:主考官4. 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______和探花。
答案:榜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打破了世袭制和门阀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性,同时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 描述一下科举考试的一般流程。
答案:科举考试的一般流程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
首先,考生需要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考生获得秀才资格;然后,秀才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考生获得举人资格;最后,举人参加殿试,殿试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进士及第,其中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四、论述题(20分)1. 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因为科举考试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这促使了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其次,它改变了社会结构,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不再完全依赖于出身和财富。
此外,科举制度也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因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考试成绩,而不是财富或地位。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95779c9e3143323868934a.png)
答:1)、既讲德才也,按长相。尤其是京城官员,才能与金銮殿相配,在外交场合也能为王朝争光。地方官员气宇轩昂,才能让老百姓佩服。如宋朝真宗皇帝观看考生长相,看中蔡齐,冯京钦点为状元。明惠帝见考生王艮相貌丑陋将其从第一名改为第二名,将长相好的胡广由第二名提到第一名,点为状元。
9、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状元( A )所作。
.A、吕溱B、文天祥C、梁启超D、康有为
10、清代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考生(AB)的欧体字写得好,被钦点为状元。
.A、邹忠倚B、张謇C、孙承恩D、梁启超
11、历代状元中,成为大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是(D),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6、对中国茶道研究贡献最大的状元是(A),他是(A)代人。
A、张有新B、张謇C、翁同和D、梁启,大实业家”的状元是( B ).。
A、翁同和B、张謇C、康有为D、梁启超
8、诗句“九霄离海峤,一夕过天池”是状元( A )所作。
.A、吕溱B、张謇C、康有为D、梁启超
8、“进士”一词,始见于《礼记·王制》,指可以进授爵禄之人,至隋朝开始成为取士科目,后为历代沿用。清代举人中式后即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者,称进士。
9、清代科举考试除文科外,还有武科,在紫禁城箭楼前广场举行。
10、从唐朝开始,科举考试分为文试和武试,分别选拔文武官员。
据考证,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6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咖开始,到11、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止,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的状元为777人。
.A、张孝祥B、王十鹏C、杨慎D、王维
14、古代帝王在选人用人上讲究德才兼备。清代顺治皇帝选人用人更重德,因其弟是罪人,被皇帝特地破除“家中有罪人,不能高中”的常规。这位状元是()。
高中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中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ef6e4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5.png)
高中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封建制C. 行省制D. 宗法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其中哪一科是选拔文官的主要科目?A. 明经B. 进士C. 武举D. 明法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贸易往来D. 探险发现答案:A4. 清朝乾隆年间,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字狱”?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嘉庆答案:C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谁被选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A. 孙中山B. 黄兴C. 宋教仁D. 陈独秀答案:A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一战结束D. 新文化运动答案:A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哪一块是最大的?A. 陕甘宁边区B. 晋察冀边区C. 苏北抗日根据地D. 东北抗日联军答案:A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的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A. 1949年B. 1950年C. 1954年D. 1956年答案:C9.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A. 土地改革B. 人民公社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集体化答案:C10. 1997年,中国恢复对哪个地区行使主权?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西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2. 明朝的首都最初设在______。
答案:南京3.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
答案:溥仪4. 五四运动爆发的日期是______。
答案:1919年5月4日5. 1950年,中国进行的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影响。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e51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7.png)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请解释“夏商周”时期的含义。
答案:夏商周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即夏朝、商朝和西周。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2. 请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含义。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是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的重要时期。
3. 请解释“科举制度”的含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明清。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史书,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
4. 请解释“四大发明”的含义。
答案: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项重要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请解释“三国演义”的含义。
答案:《三国演义》是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三国魏、蜀、吴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
答案:夏朝2. 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孔子3. 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孟子、荀子4. 科举制度的最高级别考试是______。
答案:殿试5. 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最早用于______。
答案:军事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C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A. 孙武B. 白起C. 韩信D. 诸葛亮答案:B4. 以下哪个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答案:D5.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朝代属于封建社会?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属于战国时期的军事家?A. 孙武B. 白起C. 韩信D. 诸葛亮答案:A、B、C、D4. 以下哪些发明属于四大发明?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E. 活字印刷术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E. 清朝答案:B、C、D、E五、判断题1.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历史读书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读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59680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3.png)
历史读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种文字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答案:C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请问科举制度是在哪位皇帝时期正式确立的?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标志着中国航海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请问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几次?A. 5次B. 6次C. 7次D. 8次答案:C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废除科举B. 推行“摊丁入亩”C. 建立“养廉银”制度D. 推行“一条鞭法”答案:A5.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答案:刘邦2.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3. 宋朝的都城是________。
答案:开封4.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__。
答案:溥仪5.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________。
答案:陈胜吴广起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的统一措施有哪些?答案: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主要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建长城、推行郡县制等。
2. 请简述唐朝盛世的成因。
答案:唐朝盛世的成因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对外交流频繁、科举制度的推行等。
3. 明朝的“海禁”政策对国家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明朝的“海禁”政策限制了海上贸易,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减少,科技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略埋下了伏笔。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利弊。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689b116294dd88d1d26bb0.png)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解答本题时先理解“金榜题名”这一名词,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中国历经了1300多年,隋朝诞生,唐朝完善,清末废除,隋炀帝时正式确立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科举制度2.每年6月份的高考、中考倍受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察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内容。
为了改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而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的状况,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让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C项符合史实;A、B、D 都与材料无关;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3.隋唐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局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是什么?(2分)(2)隋朝时在桥梁工程方面拥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是谁?其突出成就是什么?(4分)(3)各民族平等友好是我国的那一项基本政策。
请举出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2分)(4)隋唐的时代特点是什么?(3分)【答案】(1)科举制度(2分)(2)李春,设计并建造赵州桥(4分)(3)文成公主入吐蕃(或者金城公主入吐蕃)(2分)(4)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9dbeb92e3f5727a4e962a4.png)
1.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以下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项羽B.骞C.蔡伦D.华佗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以下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3.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以下哪项史实表达了上述特点()A.靖难之役B.雅克萨之战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4.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运用这一思想很好地处理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
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子D、非子5、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6、以下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进行了迁都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7、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和七下西洋D、在设立十三行8、中医是中国的国粹。
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容。
以下医学成就总属于时珍的是()A、制成“麻沸散”B、写成《伤寒杂病论》C、写成《千金方》D、写成《本草纲目》9.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4a071516fc700abb68fc8d.png)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试题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卷,你会做几题?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会试试题第一场(史论5篇)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翻译:周唐指的是周朝和唐朝。
外重内轻——周朝实行诸侯分封制,最后造成诸侯做大,周天子靠边站。
唐朝则实行藩镇制,导致藩镇做大,形成事实上的藩镇割据。
秦魏指的是秦朝和北魏,中央集权制使权利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权力过小。
请比较下两者各有哪些可取之处?)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
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翻译:贾谊针对当时的匈奴提出了制约对策,就是五饵三表之说。
五饵就是要用中原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游牧民族,三表就是向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对游牧民族实行同化。
班固讥笑贾谊五饵三表之说是书生之见,但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用怀柔大棒征服了在其北方的西戎游牧部落,中行说这个人本来是汉朝的官员,被皇帝强行派到匈奴做使者,结果此人怨愤,投靠匈奴王,为匈奴对抗汉朝出谋画策,基本意思就是要对抗贾谊五饵三表之说,保持游牧民族的原生态,以免被中原文化同化。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翻译:申商——就是战国时期的申不害和商鞅,以变法著名,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意思是诸葛亮不是法家,但使用了法家的治国方法,王安石也是使用法家的理论来实行变法,但属于只做不说的类型。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翻译:裴度是晚唐时期的宰相,是个好官。
他向皇帝报告要招揽四方贤才和参谋在自己家里聚会讨论。
皇帝是最怕手下的重臣结党培植自己的势力,历史上很多例子,因为重臣结党营私,败坏朝纲的。
但裴度做的很好,没有结党反而为朝廷推荐了许多人才,象平定蔡洲的李朔就是他推荐和扶持的。
题目意思是要探讨同样的行为导致不同的效果。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翻译:宋朝的皇帝的确是比较糊涂的。
唐朝“科举制”巩固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唐朝“科举制”巩固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993594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d.png)
唐朝“科举制”巩固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1.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2.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 唐朝时,面对考生众多而又要选拔人才的情况,主考官专挑那些生僻、容易混淆的偏题、怪题进行考查。
“今之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
据此可知,当时的帖经考试()A. 提高了参加科举的门槛B. 降低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C. 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效度D. 加深了考生对经典的理解4. 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
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A. 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B. 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C. 君主专制制度正发生变化D. 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5. 虽然唐代文人可以通过科举、门荫、军功等多种方式为官,但只有科举成为文人为官的最体面方式,且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
这实质上反映出唐代()A. 地方割据势力走向没落B. 士族势力难以影响国家政治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D. 文人社会地位逐渐超过武将6. 下表为唐代关于科举进士科的部分言论。
这些言论反映出()言论出处(692年谏官薛谦光疏称)炀帝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故后生复相仿效,《通典》卷17皆以浮虚为贵。
(763年礼部侍郎杨绾奏称)至高宗朝……进士加杂文,明经填帖,从此《旧唐书》卷119积弊,浸转成俗。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682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4.png)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的朝代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朝 - 汉朝 - 唐朝 - 明朝B.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朝 - 汉朝 - 唐朝 - 宋朝C.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朝 - 汉朝 - 唐朝 - 清朝D.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朝 - 汉朝 - 唐朝 - 宋朝 - 明朝答案:B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崛起?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成立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C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A. 抗日战争胜利B. 新中国成立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 文化大革命开始答案:B4.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与“五四运动”有关?A. 辛亥革命B. 二战结束C. 井冈山会师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A5.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A. 唐朝B. 五代十国C. 南北朝D. 清朝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封建等级制度、严格的等级区分、封建农奴制经济、皇权至上、儒家思想主导等。
封建社会以皇帝为中心,通过封爵和官职等手段控制各个等级的贵族阶层,使得社会分化明显。
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成为地主和官府的附属劳动力。
此外,封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家族、礼仪、忠孝等传统道德观念。
2.请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源自唐朝,但在宋朝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在县级范围内进行的考试,通过乡试者进入会试。
会试则是在省级范围内进行的考试,通过会试者进入殿试。
殿试是在京城进行的考试,最终确定考生的名次。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选拔人才、提拔官员的作用,使得社会上层有机会参与政治事务。
3.请简述中国近代的百年变革。
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35a4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7.png)
历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封建社会中,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
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厚照答案:D3.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是()。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A. 外争国权B. 内惩国贼C. 反对帝国主义D. 支持君主立宪答案:D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A. 1920年B. 1921年C. 1922年D. 1923年答案:B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规模最大的是()。
A. 晋察冀边区B. 陕甘宁边区C. 东北抗日联军D. 华中抗日根据地答案:B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
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B. 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C.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D.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四人帮”成员?()。
A. 江青B. 张春桥C. 姚文元D. 邓小平答案:D9. 改革开放后,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A. 上海B. 深圳C. 厦门D. 海南答案:B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主要承诺?()。
A. 降低关税B. 开放市场C. 增加国有企业的比重D. 保护知识产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答案:A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发动百团大战C. 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D. 与国民党合作答案:A、B、C13. 新中国成立后,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广东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
![广东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783471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f.png)
广东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一、中国古代某个朝代,开创了科举制度,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这一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它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
秦朝实行军功授爵制,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唐朝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
二、中国近代史上,某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这次运动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朝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
三、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某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B.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 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 洛川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A(解析)八七会议确实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虽然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是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胜利。
瓦窑堡会议确实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而不是洛川会议。
四、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 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实现了与所有国家的建交D. 积极参加亚非会议,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实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积极参加亚非会议,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6b4087a26925c52dc5bfca.png)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明朝,终结于秦朝。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一科。
考中进士的是天子门生,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为“登龙门”。
发榜之后,新科进士可以参加国宴,接受皇帝的召见,还要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
这种荣誉被古人称为人生最得意一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2.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职官制度,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风吹金榜落风尘,三十三人名字香③“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考试的相关史实。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是何时才能有结实的大房子无数,可以让天下所有穷苦人都住进去,都开心呢?与科举考试无关。
而ABCD每个选项都是三点,也就是只有一点与科举制度无关。
故此题选择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隋朝时期,读书求学的人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的史实。
最有可能造就这些读书人的政策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官员推荐D.科举考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45d0d0cfc789eb162dc845.png)
初三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科举选拔官员的的依据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1分)(3)科举制已经废除,但是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流传至今,是什么方法?(1分)(4)对待古典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1分)【答案】(1)隋唐;才能;(2)八股取士,钳制思想;(3)分科考试;(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通过材料,我们可判断出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隋朝时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选拔官员的的依据是:才能;所以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隋唐;才能。
(2)本题考查的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发展的知识,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通过对材料中的关键句:“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我们可概括出顾炎武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是: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3)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虽然说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但是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流传至今,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实际上就是通过考试的办法,根据才能和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所以这种流传下来的方法就是分科考试的方法。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待古典文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吸收、利用古典文化中的精华,学习古典文化中积极的成分,对于不好的,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采取吸取精华、弃其的态度,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继续前进。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2.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
关于科举制的历史论述题
![关于科举制的历史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c587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1.png)
关于科举制的历史论述题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它起源于隋朝,兴盛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废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
它的产生是为了选拔人才,确保政府能够得到具备儒家经典教育背景的官僚。
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儒家经典和文史知识。
考取进士称为“及第”,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榜眼、第二甲探花、第三甲状元,从而可以担任各级官职。
科举制的实施使得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考试来进入仕途,提供了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
然而,科举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举制造成了人才过于注重文学修养,而忽视实践经验。
官员普遍缺乏实际执政能力,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其次,科举制造成了人才选拔过于注重记忆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科举出身的官员在政府内部的决策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此外,科举制也容易导致腐败和贿赂现象的产生,有些考生通过行贿等手段来获取高分以进入仕途。
尽管科举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科举制的实施使得社会流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地方权贵的垄断力量。
科举制也培养了大批重视儒家价值观念的官员,使得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科举制也间接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发展,促进了儒家经典的传播和研究。
总的来说,科举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尽管有一些问题和弊端,但它成为了推动社会流动性和文化发展的一种制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逐渐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最终在清朝被废除。
中国科举制度与高考利弊分析-历史试题
![中国科举制度与高考利弊分析-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cd549b168884868662d6b2.png)
中国科举制度与高考利弊分析-历史试题---------------------------------------一、科举制度及其演变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因分科取士而得名。
其以"怀牒自投"为主要特征,以试艺好坏为取弃的主要依据,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注意研究选拔人才的国家之一,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选士、贡士的办法。
但是,作为封建皇朝从知识分子中选拔人才担任官吏的一种制度,是在西汉以后逐渐形成的。
西汉政府是以"察举制"作为任用官吏的基本制度。
魏晋时又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这些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依赖地方官吏发现和推存人才,选才授官的大权掌握在士族地主手中,一般庶族地主难以出仕从政,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和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隋文帝时取消了"九品中正制",设立"秀才科",考试成绩优秀者称之为"秀才",可任用为官。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设进士科,士人可通过地方官推存参加考试,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开始。
从此以后,历代封建政权对人才选拔就由荐举制一变而为考试制,这是统治阶级选拔人才制度的一个历史进步。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明,至清末〔1905年〕被废除,在中国沿用了1300余年,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唐朝于进士科外,增设明经、秀才、明法、明算、明书等非常设科目,其中惟明经、进士科为士人所趋。
武则天时设武举。
宋初因袭唐制,后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发生多次变化。
宋太祖时确定殿试之举,科举考试遂定为三级,殿试及第者即行授官;英宗时定为每三年一试,为后世相袭。
宋代扩大了及第名额,提高及第待遇,并建立糊名、誊录制度,严格考试规定。
元朝规定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出题,用朱熹《四书章名集注》作答。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acd3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8.png)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礼B. 乐C. 射D. 算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多久?A. 1000年B. 1500年C. 1300年D. 1600年4. 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A. 孔子B. 荀子C. 墨子D. 韩非子5. 清朝末年,哪项教育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A. 废除科举B. 建立新学C. 推广白话文D. 实行义务教育6.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教育主张?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文言文C. 强调科学教育D. 维护旧礼教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D. 教育要面向世界8.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A. 普及基础教育B. 发展职业教育C. 推进高等教育D. 促进教育公平9.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哪一项战略?A.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B. 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C. 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D. 建设区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0. 21世纪初,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实现教育现代化B. 实现教育国际化C. 实现教育信息化D. 实现教育均衡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1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A. 重视道德教育B. 重视文学教育C. 重视实践教育D. 重视等级制度13. 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哪些?A. 选拔人才B. 促进社会流动C. 维护封建统治D. 推动文化发展14. 新文化运动期间,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废除科举B. 推广白话文C. 提倡科学教育D. 强调民主与自由15.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A.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 推行素质教育C.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D. 促进教育公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1d98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a.png)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科举制C. 推广儒家思想D. 建立太学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导致官僚体系的腐败D. 减少了文官的数量答案:A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得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A. 寻求贸易伙伴B. 传播中国文化C. 宣扬国威D. 寻找新的领土答案:C解析: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展示明朝的强大,同时也有寻求贸易伙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A. 统一了全国B. 推行了科举制C. 进行了土地改革D. 建立了清朝的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通过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等军事行动,成功统一了全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推翻了封建制度B. 建立了民主制度C. 促进了民族觉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制度,促进了民族觉醒,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戊戌变法答案:A、C解析: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重要战争,它们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2.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加速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答案:A、B、D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速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
(某大学政史系历史教研组)
(关于科举考试章节考试题型设计为填空题,选择题,回答题,论述题,总分120分。
)
一、填空题(将所填内容填入空白处,每空2分,共60分)
1、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
2
3
二甲赠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登第后即可授官。
4
5
理学观点指导作文。
6
文字,限定字数,故称八股文,又名制义、时文。
7
8
士科目,后为历代沿用。
清代举人中式后即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者,称进士。
9
10、
11、
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状元总数为777人。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30分)
1、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居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的武举状元()。
A、李光弼
B、郭子仪
C、张宗昌
D、魏征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是南宋状元()。
A、文天祥
B、戚继光
C、秦雷鸣
D、王寿彭
2、清代对中国政治局势齐国重大影响和作用的状元是( ).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
3、清代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状元是( ).,他曾经1895年从事实业活动。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
4、因为诗文写得好,字迹出众更能得到皇上赏识而高中状元的是()。
A、柳宗元
B、张謇
C、吕蒙正
D、梁启超
5、清代对作为帝师的状元是( )。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
6、对中国茶道研究贡献最大的状元是(),他是()代人。
A、张有新
B、张謇
C、翁同和
D、梁启超
A、唐
B、宋
C、元
D、明
E、清
7、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的状元是( ).。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
8、诗句“九霄离海峤,一夕过天池”是状元( )所作。
.A、吕溱B、张謇C、康有为D、梁启超
9、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状元( )所作。
.A、吕溱B、文天祥C、梁启超D、康有为
10、清代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考生()的欧体字写得好,被钦点为状元。
.A、邹忠倚B、张謇C、孙承恩D、梁启超
11、历代状元中,成为大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是(),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
园派”的代表。
.A、李白B、杜甫C、白居于D、王维
12、历代状元中,被绘画界推崇为“南宋绘画之祖”的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于
13、历代状元中被称为“神童”的是(),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A、张孝祥B、王十鹏C、杨慎D、王维
14、古代帝王在选人用人上讲究德才兼备。
清代顺治皇帝选人用人更重德,因其弟是罪人,被皇帝特地破除“家中有罪人,不能高中”的常规。
这位状元是()。
.A、孙承恩B、王十鹏C、杨慎
15、下边哪为书法家是状元()、
A、柳公权
B、欧阳询
C、颜真卿
D、米芾
三、回答题:武状元是怎样选出来的?(15分)
四、论述题:列举皇帝特别钦点状元的案例:(15分)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 分)
1、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
甲赠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登第后即可授官。
点指导作文。
定字数,故称八股文,又名制义、时文。
取士科目,后为历代沿用。
清代举人中式后即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者,称进士。
名状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的状元为
777人。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30分)
1、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居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的武举状元( B )。
A、李光弼
B、郭子仪
C、张宗昌
D、魏征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是南宋状元(A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秦雷鸣
D、王寿彭
2、清代对中国政治局势齐国重大影响和作用的状元是( A ).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
3、清代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状元是( B ).,他曾经1895年从事实业活动。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
4、因为诗文写得好,字迹出众更能得到皇上赏识而高中状元的是(A C)。
A、柳宗元
B、张謇
C、吕蒙正
D、梁启超
5、清代对作为帝师的状元是( A )。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
6、对中国茶道研究贡献最大的状元是(A ),他是( A )代人。
A、张有新
B、张謇
C、翁同和
D、梁启超
A、唐
B、宋
C、元
D、明
E、清
7、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的状元是( B ).。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
8、诗句“九霄离海峤,一夕过天池”是状元( A )所作。
.A、吕溱B、张謇C、康有为D、梁启超
9、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状元( A )所作。
.A、吕溱B、文天祥C、梁启超D、康有为
10、清代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考生(AB )的欧体字写得好,被钦点为状元。
.A、邹忠倚B、张謇C、孙承恩D、梁启超
11、历代状元中,成为大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是(D ),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A、李白B、杜甫C、白居于D、王维
12、历代状元中,被绘画界推崇为“南宋绘画之祖”的是(C )。
.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于
13、历代状元中,被称为“神童”的是(ABC ),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A、张孝祥B、王十鹏C、杨慎D、王维
14、古代帝王在选人用人上讲究德才兼备。
清代顺治皇帝选人用人更重德,因其弟是罪人,被皇帝特地破除“家中有罪人,不能高中”的常规。
这位状元是( A )。
.A、孙承恩B、王十鹏C、杨慎
15、下边哪为书法家是状元( A )、
A、柳公权
B、欧阳询
C、颜真卿
D、米芾
三、回答题:武状元是怎样选出来的?(15分)
答:武状元的选定变数相对文状元小,因为武术考试虽然考文化水平,但要求低,达到合格标准就行,并且只算部分成绩,考试的重点是武艺,即比力气的大小和舞刀弄棒、骑马射箭的水平,以武艺论高低,并且是在文武大臣和公众场合的观看下公开比武。
透明度很高。
这就限制了皇帝选人的随意性。
皇帝大多数是在年龄、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等基本条件都合格的考生中挑选武艺最好的钦定为状元,因而没有太大的变数。
四、论述题:列举皇帝特别钦点状元的案例:(15分)
答:1)、既讲德才也,按长相。
尤其是京城官员,才能与金銮殿相配,在外交场合也能为王朝争光。
地方官员气宇轩昂,才能让老百姓佩服。
如宋朝真宗皇帝观看考生长相,看中蔡齐,冯京钦点为状元。
明惠帝见考生王艮相貌丑陋将其从第
一名改为第二名,将长相好的胡广由第二名提到第一名,点为状元。
2)、从迷信观念考虑,皇帝挑选状元时也考虑到考生的姓名,如姓名好容易考中以图吉利。
如1544年大考时,考生“吴情”音同“无情”而与状元无缘。
明代嘉靖庆皇帝说:“无情岂宜居第一”,这时候给一个叫秦雷鸣的考生带来机会,因为当时旱灾,雷鸣是来雨的好兆头,于是把他从二甲升到一甲。
清代慈禧太后时,有一个叫王国君的人名有“亡国君”之嫌,而将其名往后压。
并指令吏部发往边远当小吏。
3)、注意地区选拔,如乾隆皇帝启用江浙一带的官员居多,为照顾北方人士的情绪,在一次科考中特意将排在第三名陕西的考生王杰提到第一名。
4)、有时皇帝为了安抚年纪大的考生特意的点年老的考生为状元。
5)、其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