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a53cd8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f.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在故乡摇桂花、赏桂花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选择了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散文这类文学体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方面仍需指导。
此外,学生对故乡的情感体验可能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课文内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3.理解课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欣赏散文:分析课文语言特点,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5.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故乡的美好时光,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894f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e.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第【1】篇〗《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欢迎阅读参考!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_-《桂花雨》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_-《桂花雨》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61858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7.png)
《桂花雨》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字词,提升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整体理解和深入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桂花雨的意象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在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3)桂花雨的意象分析:理解桂花雨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桂花雨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4)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从课文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举例: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谐共生。
4.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通过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然美、艺术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6.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01e5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6.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第【1】篇〗《桂花雨》说课稿一、说教材《桂花雨》是人教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7课。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
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与阅读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6dd70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4.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第1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桂花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成3个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
第三到第六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七到第八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内容,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学过程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文的过程中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课文中的新词语。
1、激趣导入。
用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课题读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组织与同学交流,把课文读得更好,并将自己的疑问和同学互相探讨。
3、检查初读情况,学习字词。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说课稿(精选8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说课稿(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4606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3.png)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说课稿(精选8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说课稿1一、说教材《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第11课。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妙生活的眷恋。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爽,质朴淡雅,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课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尝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依据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问实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摇花乐”。
2、过程方法目标:以插图,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体会思乡情。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采纳“以读促讲”的方式,以“读——赏——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赏读文中美丽的句子,积累内化。
坚持为学生供应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引导学生采纳“自读、自悟、合作探讨、想象、沟通”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真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桂花雨》_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桂花雨》_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2f835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6.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桂花雨》中表达的基本情感和描写手法。文章通过描写桂花飘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这种表达手法是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情感的抒发来实现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作者如何通过“桂花雨”这个形象的语言来展示桂花的美丽和家乡的温馨。
此外,我还发现,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对课文中的文化传承和审美鉴赏部分较为感兴趣。这让我深感欣慰,说明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举例:分析课文中“桂花雨”的描绘,理解作者为何用此来形容桂花飘落的景象,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3)创意写作:学生学会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创意写作,培养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举例:模仿课文中对桂花的描绘,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创意写作,如:“雪花飘落,如同洁白的羽毛在空中起舞。”
2.教学难点
(1)课文结构分析:学生需要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不同段落表达对桂花的赞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语理解与运用: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桂花”、“飘落”等,并能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
举例: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桂花飘落”的意思,并能用这个词组描述类似的场景。
(2)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抒情等手法表达情感。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771e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a.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第【1】篇〗细细花香中悟真情——《桂花雨》第二课时说课稿《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以“桂花雨”为题,读起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美好的遐想。
这篇课文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满着浓浓的桂花香气,第一次读时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篇课文,于是选择了这篇课文作为我公开课的课文之选。
下面我主要从课标要求、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来谈谈我这节课是如何来设计的。
说教材:这篇抒情散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对“摇花乐”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点出了“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有着迷人的香气味;第二至四段着重描述了“摇花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
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点题。
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分享到“摇花乐”。
说学情: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此时他们还是处在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
所以这篇课文的理解上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透彻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思乡情,教学中老师还要多引导,让孩子们不同方式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课标对于中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的要求主要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能体会这些词语在文本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可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课标要求与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感受作者摇桂花的“乐”,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感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反复朗读课文精彩片断,感悟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
”的深刻含义。
其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66a787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b.png)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公开课的教材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桂花雨》一课,这是一篇以描写桂花盛开、飘香的情景为主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桂花的产地、特点以及桂花的花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对美的欣赏和珍惜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桂花的特点和花语。
•难点: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桂花盛开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桂花的图片或幻灯片,带领学生感受桂花的美丽,并收集学生对桂花的感受和认知。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桂花雨》,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热爱。
3.解读(15分钟):解释生字生词,分析课文结构和表达的情感意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4.感悟(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对桂花的感悟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绘制桂花盛开的场景并配上诗句,展示学生的描绘能力。
6.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桂花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欣赏美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桂花这一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声音等多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提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实地观察桂花,从亲身体验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本次公开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桂花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热情。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386f1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0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童年时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家乡桂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摇桂花时的欢乐。
通过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作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为重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感情,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诗意,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桂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桂花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桂花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桂花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理解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描述了哪些关于桂花的情景?(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品味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感悟课文中蕴含的诗意。
如:“桂花盛开时,作者用了哪些形容词来描绘桂花的美丽?(答案:金色的海洋、香飘十里)这些形容词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视觉和嗅觉感受?”5.欣赏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桂花盛开的场景中,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
3《桂花雨》(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fa9c1b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4.png)
《桂花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自读、默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桂花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修改”和“Array”造句。
3. 了解作者琦君,激发学生阅读作者其他作品兴趣。
过程与方法:1. 以读促悟,读中感悟景物描写的美好,以读促情,读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感情。
2. 学会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回忆了童年时帮着摇桂花、收桂花、享桂花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课文插图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桂花吗?谁来说说。
b. 图片展示:欣赏桂花。
c. 简介作者。
d. 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b. 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理解并掌握字词的含义。
c. 说说桂花给你的印象。
3. 品读课文,理解感悟a. 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关于桂花的事?b. 讨论交流: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关于桂花的事?c. 随机出示句子:①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② 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总是让我魂牵梦萦。
d.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e. 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a. 品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用“许多”而用“数不清”来形容桂花的数量?b. 出示句子:① 一条规律:物多用“数不清”。
② 桂花盛开,香飘十里。
c. 讨论交流。
5. 品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 出示句子:① 母亲说:“es是花,es是蕊,幽香吹散了,es也谢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8bb04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3.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童年时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赠桂花等生活片段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也会适当的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的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的词语和句型。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乡愁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同时也会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讲解: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
5.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五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精品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精品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19d5b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c.png)
部编版五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帮着摇桂花、收桂花、掩埋桂花、泡桂花茶、晒桂花茶等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
文章语言优美、细腻,情感真挚、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旨在通过感受桂花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情感感悟、语言表达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品味语言美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散文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桂花的印象,引出课文《桂花雨》。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析散文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023年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精选7篇)
![2023年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f7d4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3.png)
2023年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精选7篇)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1(1663字)一、说教材内容《桂花雨》这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的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乐和桂花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计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四、说教法学法1、直观教学法:由于对桂花的了解人们很陌生,带领学生亲自找到桂花树让学生对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理解重、难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有效的语感培养。
3、启发诱导法: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7、桂花雨)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出示插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看《桂花雨》的插图,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感知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三)朗读体会重点句段:1、自由朗读(2—6)自然段,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给同桌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af461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第【1】篇〗一、说教材内容《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通过桂花寄托个自己和母亲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生字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积累好的语段会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师怎样表达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质疑问难,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三、说教学重难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以读代讲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快读、浏览、默读、有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2、启发诱导法。
我努力做到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质疑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获得个性的体验。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我努力实践着以学定教,鼓励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并通过课外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学法: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从学生最初接触最初质疑开始层层推进,理解课文。
2、读、思、记、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因为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已经烂熟于胸,因此我就通过复习旧知,把学习的切入点定在了什么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思念家乡的什么上。
桂花雨 说课稿(3篇)【五上部编】
![桂花雨 说课稿(3篇)【五上部编】](https://img.taocdn.com/s3/m/52c8fe3e1ed9ad51f11df252.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3篇)《桂花雨》说课稿首先说教材。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为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并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13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设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通过疑问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思乡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
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15ceb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6.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教法】我通过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主要通过展示,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场景,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自制力较差。
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
如果学习只是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说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授1.第一部分的教学,我在上课一开始就引入了课文的作者,琦君的资料: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身在他乡,他却十分思念自己的故乡的桂花,从而引出。
作者在课文开头的一句话“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一部分的教学也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而引出桂花香和摇花乐,两个教学板块。
(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教师授课时往往许多学生的注意力没随着教师的思路动,而是无意识的想别的事情去了。
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过多的分散。
这时需要老师当机立断,简洁高效地找准切入点进行教学,减少学生由于过多的分散注意力而影响学习效果。
)2.感受桂花香,我主要是采用品味两句重点句子,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和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重点抓住“迷人,浸等”感悟桂花的香气。
这里我采用让学生看着课件出示的提示(自读要求),进行自读,自己划句子,品读。
(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分散了学生的精力,也降低了注意力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恰当的适合,运用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方法,提高注意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72983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e.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童年时摇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的美好体验为主线,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他们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亲情的伟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感受亲情的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桂花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主要情节。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4.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分享感悟:选取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情感教育。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ce03b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5.png)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家乡的桂花雨,以及人们对桂花的喜爱。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桂花的香气和人们在桂花雨中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的课文,他们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和深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想象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欣赏课文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桂花雨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桂花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桂花的印象,引出课文。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桂花雨景象。
3.讲解课文: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桂花雨。
6.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桂花雨为主题,突出桂花雨的香气和人们在桂花雨中的欢乐。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读、讨论、写作等表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
![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cf75e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d.png)
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桂花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作者琦君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家乡摇桂花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和摇桂花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文中还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文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反复朗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摇桂花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理解文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本文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
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
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十
分重视朗读。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
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因为原因是什么呢?
(二)精读感悟课文2—6自然段
第一步:质疑问难,直奔重点。
1.课件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学生抓住“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写下有思考价值、牵一而动全身的问题。
(怎样摇?摇桂花的心情如何?摇桂花的“乐”在哪里?是怎样的桂花雨?为什么叫桂花雨)。
(三)精读感悟,自主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2、3、4自然段。
要眼到、心到、手到。
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交流的要点: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理解“浸”,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读出桂花的芳香。
2)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①提出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急切的心情?
②教师和学生分角色读读母亲的对话,互换角色读。
③体会摇桂花的快乐。
首先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评议,听出快乐吗?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者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学生看图想象边表演边说摇桂花的动作,和
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
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大家一起喊。
分组读,评议。
④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3、4自然段。
(四)突破难点,升华感情。
1.重点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学习小伙伴讨论、交流。
接着进行说话练习:
外地的环境好,还是()。
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然后抽生读5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
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六、说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3.桂花雨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