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的诊治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胆道系统的肿瘤侵犯,导致胆总管梗阻而引起的黄疸。
这种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发展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一些最新进展。
一、内镜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治疗技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内镜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支架植入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经括约肌切开术(ES)等。
1.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是指通过内镜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到梗阻的胆管中,以扩张梗阻部位,恢复胆汁的通畅。
目前,随着支架材料和植入技术的不断改进,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之一。
支架植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镜将造影剂注入胆管和胰管,以清晰显示胆管和胆道系统病变并可进行部分治疗的方法。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ERCP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胆管中的病变,尤其对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内镜下经括约肌切开术(ES)内镜下经括约肌切开术是指在胃镜和X线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指导下,通过切开括约肌进入胆总管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措施。
ES术主要用于治疗胆管下端狭窄、胆总管结石等疾病,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介入放射治疗是指经血管插管将放射性颗粒或药物直接注入到肿瘤组织内,达到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有力的武器。
1.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通过导管经肝动脉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到肿瘤血管内,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外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肝、胆管和胰腺等部位的癌症患者。
患者常常出现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的不断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在不断完善和增进。
一、内镜下黄疸引流术内镜下黄疸引流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规方法之一。
通过内镜技术,在患者体内引流管置入专用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将梗阻部位的胆汁引流至肠道中,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内镜下引流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镜下引流术还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
通过透皮技术将支架置入梗阻部位的胆管中,扩张梗阻部位,恢复胆汁的通畅。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术方法之一。
三、经肝或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患者,特别是早期诊断的患者,经肝或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梗阻部位的癌症组织或异位组织,恢复胆道的通畅,从根本上解决梗阻性黄疸问题。
经肝或外科手术治疗需要患者身体情况良好,手术风险低,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
四、辅助放射治疗辅助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放射治疗可以缩小梗阻部位的肿瘤组织,减轻梗阻的程度,从而恢复胆道的通畅。
辅助放射治疗在不适宜手术的患者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辅助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
五、药物治疗除了手术和放射治疗外,药物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处理原则毛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00730)梗阻性黄疸依不同的原因可发生在肝内和肝外,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梗阻性黄疸不但要做出程度的诊断,而且要对部位及性质做出诊断。
以便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可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所见中得出: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胆囊肿大,小便成浓茶样,大便成陶土色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肝外胆管结石或炎症所致的黄疸可表现为黄绿色。
肝肿大多见于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
胆囊肿大一般出现在胆总管或胰头病变。
黄疸程度的诊断:血浆总胆红素和直接及间接胆红素检查。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在梗阻性黄疸中明显高于正常。
一般来说总胆红素小于171μm ol/L为轻度黄疸,超过340μm ol/L为重度黄疸。
A LP在结石梗阻时常低于30U/L,而肿瘤则常大于30U/L。
在原发性硬化性肝硬变可高达100U/ L以上。
5’2NT正常值2~15U/L。
其临床意义与A LP相同,但特异性较A LP为高。
对鉴别肝细胞性黄疸或梗阻性黄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2G T正常人血清中其值<30U/L。
r2G T的升高在肝外梗阻比肝内梗阻明显。
胆道恶性肿瘤梗阻此值大于良性梗阻,可高达400U/L。
黄疸部位及性质的诊断:常用的有B超、CT、ERCP、PTC、MRCP等。
但由于各自均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故在临床中多采用几种方法的组合检查,以取得最佳的结果。
B超多作为梗阻性黄疸常规检查的首选方法,可检出1~2cm占位病变,并可对梗阻部位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B超不受病人黄疸程度的影响,可多次重复检查。
在肝外低位梗阻时,不但可较清楚地显示出扩张的胆总管、胆囊等,而且可发现扩张的肝内胆管。
在肝内梗阻性黄疸中,因肝内小胆管狭窄或闭锁不易检查出III级胆管,仅可显示出左右肝管。
但普通超声检查易受到肠道内气体的干扰。
对胆总管下端病变的检出率只有50%左右。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摘要】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从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总结。
随着技术和医疗的不断进步,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中包括创新的手术技术、进步的内镜治疗、精准的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新型药物的应用以及综合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等。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将会更加个性化和精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模式,展望。
1. 引言1.1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概述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模式等方面,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治疗方法的新进展,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2. 正文2.1 手术治疗的进展手术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手术方法的不断创新,手术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胆道橡胶支架植入术、经皮胆道引流术、肝内外胆管吻合术等。
胆道橡胶支架植入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狭窄的胆管内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部位,帮助恢复胆管通畅。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能够快速缓解黄疸症状。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白发黄。
梗阻性黄疸是指由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常见原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和肿瘤等。
针对梗阻性黄疸,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1. 胆道引流术胆道引流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之一。
通过引流胆汁,可以减轻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症状。
这种方法适用于胆道狭窄或部分梗阻的患者。
胆道引流术可以通过内窥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来实施。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插入导管并通过导管引流胆汁,以恢复胆道的通畅。
2. 内外引流联合治疗对于完全梗阻或胆汁引流困难的患者,内外引流联合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内外引流联合治疗包括内窥镜逆行胆道造影引流(ERCP引流)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引流)的结合应用。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先行ERCP引流,如果ERCP无法成功,再行PTCD引流。
内外引流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梗阻性黄疸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3.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适用于胆道结石等梗阻性黄疸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腹腔镜插入胆道,清除胆道梗阻物,恢复正常的胆汁流动。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用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胆道扩张剂、抗感染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胆道扩张剂可以通过扩张胆管,帮助胆汁顺利流出。
抗感染药物可以预防或治疗胆道感染。
肿瘤化疗药物则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缓解胆道梗阻。
总结:梗阻性黄疸是由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梗阻性黄疸,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以上介绍的胆道引流术、内外引流联合治疗、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和药物治疗等方法,都是目前常用的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因此建议患者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的阻塞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而引起的黄疸。
这种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胆囊结石、肝内或肝外胆管肿瘤、胆总管炎症或胆道寄生虫等。
针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病因和病情的不同。
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在一些早期而且与特定原因有关的梗阻性黄疸病例中,可以尝试使用药物来解除黄疸。
例如,胆道炎症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并恢复胆管通畅。
治疗方案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通过在内镜辅助下插入导管到胆道系统,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胆道的情况,并在需要时进行治疗。
在ERCP过程中,医生还可以通过导管引导下的取石、球囊扩张和放置支架等操作,解除胆管梗阻并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
治疗方案三:外科手术在某些梗阻性黄疸病例中,药物治疗和ERCP可能效果不佳或不适用。
这时,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外科手术的具体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而定,例如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手术来解决,而肝内或肝外胆管肿瘤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胆道重建手术。
治疗方案四: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PTBD) 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选择性方法。
通过在皮肤上穿刺胆道,将导管插入到胆道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
PTBD适用于那些无法进行手术或ERCP的患者,也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案的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来决定。
一些梗阻性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非常重要。
除了治疗方案本身,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的恢复和日常照护。
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康复。
此外,定期的随访和检查也是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总之,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不同病因而定。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杨小周;张灵强;王晶晶;王凯强;杜飞;樊海宁;阳丹才让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22(44)7
【摘要】黄疸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代谢胆红素异常或者胆汁排出受阻而引发的胆红素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中沉积而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黄疸根据病因主要分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三大类。
其中胆汁淤积性黄疸又称为梗阻性黄疸,其发病原因最为复杂,治疗手段最为多种多样,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内镜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法。
本文系统性回顾和总结了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和进展,以便于在临床中对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总页数】5页(P1083-1087)
【作者】杨小周;张灵强;王晶晶;王凯强;杜飞;樊海宁;阳丹才让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青海省包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4
【相关文献】
1.动物实验了解梗阻性黄疸不同时期肝脏氧化应激指标并抗氧化免疫营养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观察
2.氧化应激在梗阻性黄疸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3.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4.125I粒子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
研究进展5.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及处理原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梗阻性黄疸
病 因
十二指肠 乳头癌
临 床 症 状
黄疸进行 性加重 肝肾功能 恶化
皮肤瘙痒
腹水加重
1
发展历史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传统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原则: 1、求通过有效的姑息性减黄术使梗阻的各级胆管得到充分引流; 2、防止肝功能逐渐恶化和胆管感染。
2
发展历史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发展历程 1935年,Whipple就意识到黄疸会增加患者的手 术风险。研究认为,血胆红素等于或高于170340μ mol/L为手术高风险指标。 20世纪60年代中期,Molnar及Stocknm共同创 造了一种非手术的胆道外引流方式------经皮肝穿刺 胆道引流术〔PTCD〕诞生了。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技术的发展,胆道内引流也开始逐步应用临床 。 1988年,新型的自膨式金属支架进入人们的视野 。其管径较粗、通常时间长、阻塞率低、并发症少, 但费用较昂贵。
适应症
良性胆道狭窄但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等
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光动力治疗、细胞学检查等
PTCD
适应症及禁忌症
1 2 3
4 5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脓毒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大量腹水
禁忌症
终末期患者
肝门以上多支肝内胆管阻塞,无法有效引流
PTCD
操作方法
PTCD
预后及相关文献
PTCD
预后及相关文献
ERCP
适应症及禁忌症
支架置入
适应症及禁忌症
目录
发展历史
传统治疗
治疗弊端
新的尝试
治疗弊端
传统方法的弊端及处理原则
重新放置支架、单纯外引流 血培养、胆汁培养、抗生素 止血、补血等对症处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是由于肝外胆管的阻塞而引起的黄疸。
常见原因是胆道结石、胆管癌、胆囊癌、胰头癌等。
MOJ患者严重程度参差不齐,病情发展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
治疗MOJ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某些患者,还需要探索和改进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对于MOJ患者,应优先采取基础治疗。
包括清除内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营养平衡、防止感染等。
此外,为了预防胰腺炎和急性胰腺坏死的发生,可以使用胰酶抑制剂,减轻胰腺的分泌功能。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治疗胆道梗阻的有力工具。
对于MOJ患者,内镜治疗通常包括放置胆道支架和行胆管引流术。
放置胆道支架是通过胆道内镜将支架放到梗阻部位,以保持胆管通畅。
行胆管引流术则是通过胆道内镜将导管插入胆管,并排空胆汁,以减轻黄疸和疼痛。
外科治疗对于不能通过内镜治疗或内镜治疗无效的MOJ患者,外科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包括胆管憩室切除、胆管狭窄切除、胆管部分切除、肝切除等。
或者更常见的是Whipple手术,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评估,以确定患者的手术可行性。
新兴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MOJ的方法。
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和医用影像学设备,将导管放入肝动脉,输送肝内化疗药物和放射性微粒,直接杀死肝癌细胞。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可以有效治疗MOJ患者。
总之,MOJ是一种常见、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基础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梗阻性黄疸是一种由于肝胆系统的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引起的黄疸症状。
这种疾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的治疗非常重要。
在治疗梗阻性黄疸时,首先需要明确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结石、胆囊炎、胆管狭窄、胰腺炎等。
一旦明确了病因,医生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在梗阻性黄疸的早期,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痉药、消炎药和抗生素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2.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它通过将内镜引入消化道,然后在胆总管和胰管开口处注射造影剂,以清晰地显示胆管的梗阻部位。
在诊断的同时,医生可以通过ERCP进行治疗,如拔除结石、放置支架等。
3.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GBD):对于无法进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的患者,可以选择PTGBD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引流管引入胆囊或胆管,以排除胆汁,缓解黄疸症状。
4. 胆囊切除术:如果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是胆囊结石或胆囊炎,那么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胆囊,可以彻底解决胆囊相关的问题,缓解黄疸症状。
5. 胆管重建手术:对于胆管狭窄或胆管切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胆管重建手术。
这种手术可以通过重建胆管的通道,恢复胆汁的排泄功能,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增加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规律作息等。
总结起来,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确定。
药物治疗、内镜逆行胆管造影、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胆囊切除术和胆管重建手术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此外,患者还需要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
然而,在进行治疗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并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姑息治疗进展 梁 张
4 6 7
>!
Ý|Þß|àá+âãäå*R!æ
梁㊀ 张,李德卫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外科,重庆 4 0 0 0 1 6 )
a g n o s e dw i t hm a l i g n a n t o b s t r u c t i v e j a u n d i c e h a v e l o s t t h e o p p o r t u n i t y o f r e c e i v i n g r a d i c a l s u r g e r y d u e t o i t s i n s i d i o u s o n s e t , s o s u r g i c a l p a l l i a t i v et r e a t m e n t i s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d v a n c e dm a l i g n a n t o b s t r u c t i v e j a u n d i c e . T h i s p a p e r e l a b o r a t e s o nv a r i o u s c u r r e n t m o d a l i t i e s o f s u r g i c a l p a l l i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m a l i g n a n t o b s t r u c t i v e j a u n d i c e .A p p r o p r i a t e m o d a l i t y o f s u r g i c a l p a l l i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d v a n c e dm a l i g n a n t o b s t r u c t i v e j a u n d i c e .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肝脏功能衰竭和其他并发症。
治疗进展通常包括对梗阻的治疗、黄疸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放置支架来解除梗阻。
手术通常是选择肝切除术或胆管手术,而介入放置支架则是通过内窥镜或X射线引导下将支架插入梗阻部位来维持胆汁流动。
梗阻解除后,患者可能会需要进一步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和抗炎药。
黄疸的管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症状的改善。
一旦梗阻解除,黄疸通常会逐渐减轻。
对于严重的黄疸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以帮助消除体内的胆红素和其他代谢产物。
对于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包括液体管理、营养支持和防治感染。
由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可以导致体内液体丢失和蛋白质分解,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补液和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和肠外营养。
患者可能还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主要包括解除梗阻、黄疸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梗阻的性质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尽早诊断和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非常重要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 )多因肝癌、胆管癌、转移性癌以及胰腺癌对左右肝管主干、肝总管以及胆总管造成压迫或者侵犯,引发胆管狭窄,最终导致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的一系列症状,在临床各类难治性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往往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害[1]。
据相关研究发现[2],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能够接受姑息性引流治疗者约为80%,剩余患者即便可以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也极为低下,据统计为5%~8%。
基于此,该研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如下,希望为临床诊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所指导。
1患者机体病理生理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响分析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而言,其通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继发性感染、肝肾功能受损以及免疫功能障碍,若缺乏及时救治,患者往往会因癌肿广泛转移而死亡,或者因病情恶化导致全身性病理生理损害,最终丧失生存机会。
①凝血功能障碍:有学者[3]研究发现,阻塞性黄疸时机体凝血活性升高、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血小板粘附能力提高、代偿性抗凝能力提高均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
②肝细胞受损:肝细胞会受到来自胆色素以及胆汁酸所产生的细胞毒作用,抑肝再生因子表达会随之增强,肝细胞再生因此出现障碍。
③肠道屏障受损:对于内毒素或细菌移位而言,肠粘膜因梗阻性黄疸影响而受损是关键,当肠道细菌繁殖以及内毒素分别不再受到胆汁胆盐的抑制效果以及中和降解作用后,肠道细菌就会开始过度繁殖,由此使内毒素量增高。
有学者[4]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进行10d 后门静脉血样采集,检测其中的内毒素水平,并对其小肠组织实施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血液样本中内毒素指数上升,肠黏膜变薄,绒毛密度下降,说明阻塞性黄疸会破坏肠黏膜屏障并导致内毒素血症。
④免疫功能障碍:与体液免疫功能障碍相比,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后果更为严重。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姑息性治疗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姑息性治疗进展摘要】: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是指因恶性肿瘤压迫、浸润导致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胆汁排出受阻一组疾病。
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多数患者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外科姑息性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内镜及介入技术发展较快,MOJ外科姑息性治疗获得了较多进展,以姑息性胆汁引流技术为主的外科术式获得了较大成功。
本文对传统姑息性引流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内镜及介入技术入手,重点分析了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TBS) 、内镜胆管金属支架引流 (EBMSD)两种主流术式治疗进展,旨在为MOJ外科姑息性胆汁引流治疗提供一些临床参考资料。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外科;姑息性治疗;肿瘤人体肝内胆管解剖结构极为复杂,密布血管,而MOJ发病位置多毗邻肝门动、静脉等重要血管,因而对于MOJ患者而言,根治性手术基本无实施价值,姑息性胆汁引流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治疗方法。
MOJ患者胆道被肿瘤压迫或浸润,因而造成胆汁淤滞,大量胆红素入血,可直接引发内毒素血症和重要脏器损伤,因而需尽快引流胆汁,控制血液中胆红素和胆汁酸盐水平,减少对心血管、消化系统及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近年来,外科常规开腹减黄手术逐渐被各类内镜及介入技术介导的微创术式所替代,MOJ外科姑息性治疗进展较快,现报道如下。
1开腹胆肠内引流治疗进展传统姑息性外引流胆汁减黄治疗,不仅手术创伤性大,而且患者需长期配置引流管引流胆汁至体外,易引发机体内环境改变,引流管易脱落,患者生活质量较差,逐渐被胆汁内引流术式所替代。
开腹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是MOJ外科姑息性治疗常用方法,对于无根治性指征的MOJ患者,可直接行胆肠吻合内引流姑息性治疗,采用胆总管-空肠 Roux-Y (Roux-en-Y正确写法)吻合术,解决梗阻问题。
对于恶性肿瘤广泛侵犯肝脏及胆管组织者,左右肝管均部分受累者,本术式较为理想,可采用胆管-空肠侧侧吻合方法,术后再次堵塞或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好,生存期大大延长[1]。
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吴志勇;张斌
【期刊名称】《腹部外科》
【年(卷),期】2009(022)006
【摘要】@@ 临床上造成梗阻性黄疸的原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炎症,胆管肿瘤,胆管蛔虫症,胰腺炎,胰头癌,壶腹癌,十二直肠乳头癌,先天性异常等.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肝内胆管梗阻,肝门胆管梗阻,胆总管梗阻(胰上段、胰腺段),壶腹部梗阻等.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如胆汁淤滞型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药物性肝炎等)是肝内胆小管的弥漫性病变所致,即肝内梗阻性黄疸而无明显肝外胆管阻塞,临床上称为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属内科梗阻性黄疸,仅占梗阻性黄疸的2 %~3 %,不宜手术.
【总页数】3页(P327-329)
【作者】吴志勇;张斌
【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和CT诊断的影像学比较 [J], 龙湘党;赵康
2.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超声显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J], 张晓林
3.梗阻性黄疸的Bus诊断及与CT,ERCP诊断方法的比较分析 [J], 高磊;白锦
4.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及处理原则 [J],
董蒨
5.肝内胆汁淤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J], 邹刚;袁光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梗阻性黄疸的诊治进展
1 0: 产后处理 新生儿娩出后 , 做好 现场的紧急复苏工作 , 及时将新生 儿转 运到有 相 应抢救能力的新生 儿科 作进 一步处理。 综上所述 , 胎膜早破发生后尤其是 未足 月胎膜早 破对 母亲 、 胎儿 、 新 生儿有 极高 的 危险 , 可导 致一系列严重的母儿并发症 , 需 要产 科医师 确切诊 断 , 并 与新 生儿科 医师 密 切合 作 , 充分估 计期待治疗或立即结束 妊娠 的利弊 , 尽可 能减少 母儿并 发症 , 提 高新生 儿存活率 。
3—6 .
[ 9 ] 李玮 , 漆洪波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围产 医学杂志, 2 0 0 9 , 8 ( 1 ) :
5 7—5 9
[ 1 ] 乐杰 , 妇产科学【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 社。3 5 4 — 3 6 1 . [ 2 ] 程 国梅 , 张曦 , 崔世红.胎膜 早破 并发胎盘早剥 的临床分析 [ J ].中国实用妇产 科
参 考 文 献
[ 6 ] F a r o o q i A , H o l m g r e n P A, E n g b e r g S , e t 1. a S u r v i v a l a n d 2 一 y e a r o u t c o m e w i t h e x p e c t - a n t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e c o n d t r i m e s t e r r u p t u r e o f m e m b r a n e s[ J ].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 1 9 9 8 , 9 2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 2 0 1 4 ) 1 1 — 0 7 9 5一 【 ) 1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1.严格遵循治疗方案,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和疗程。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3.定期复查肝功能、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治疗效果。
4.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方案旨在为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遵循治疗原则,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1.确诊病因:明确梗阻性黄疸的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联合治疗:内外科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与营养支持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预防并发症:积极预防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
三、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1)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减轻肝脏负担。
4.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
三、治疗方案
1.病因诊断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明确梗阻性黄疸的病因。
-针对不同病因制定相应治疗策略,如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等。
2.药物治疗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性疾病,如胆管炎,选择敏感抗生素。
-利胆药: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汁淤积。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第1篇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是由于肝脏内外胆管阻塞,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进而引起黄疸、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措施,以期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二、治疗原则பைடு நூலகம்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
《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篇一一、引言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因胆道系统恶性病变导致的胆汁排泄障碍,进而引发的黄疸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我院近五年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分为四组:内镜下胆道引流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胆道支架置入组及外科手术治疗组。
2. 治疗方法(1)内镜下胆道引流:通过内镜进行胆道扩张及支架置入,缓解胆道梗阻。
(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通过经皮肝穿刺途径插入引流管,缓解胆道梗阻。
(3)胆道支架置入:通过介入手段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放置于狭窄或梗阻的胆道内,以恢复胆道通畅。
(4)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判断,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
3. 数据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1. 治疗效果各组患者经不同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中,内镜下胆道引流组和胆道支架置入组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在解除梗阻、恢复胆道通畅方面效果较好。
2. 预后分析(1)生存时间:各组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相对较长。
胆道支架置入组和内镜下胆道引流组次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生存时间相对较短。
(2)并发症:各组患者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内镜下胆道引流组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感染、出血等。
胆道支架置入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并发症相对较少。
3. 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内镜下胆道引流:优点在于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适用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缺点在于可能诱发感染、支架移位等并发症。
(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适用于无法进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可迅速缓解胆道梗阻。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2.07.030·综述与讲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杨小周 张灵强 王晶晶 王凯强 杜飞 樊海宁 阳丹才让项目来源:青海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20-ZJ -Y01);青海省卫生计生委一般指导性课题(编号:2018⁃wjzdx -118)作者单位:810016 西宁市,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青海省包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阳丹才让 E⁃mail:yxz150********@ 【摘要】 黄疸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代谢胆红素异常或者胆汁排出受阻而引发的胆红素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中沉积而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黄疸根据病因主要分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三大类。
其中胆汁淤积性黄疸又称为梗阻性黄疸,其发病原因最为复杂,治疗手段最为多种多样,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内镜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法。
本文系统性回顾和总结了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和进展,以便于在临床中对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关键词】 胆红素;梗阻性黄疸;外科手术;内镜治疗【中图分类号】 R 4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2)07-1083-05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YANG Xiaozhou ,ZHANG Lingqiang ,WANG Jingjing ,et al.Department of Liver Gall Pancreas Surgery ,Qinghai ,Xi ’ning 810016,China【Abstract 】 Jaundice is a serie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aused by the disorder of bilirubin metabolism or bile discharging obstruction ,including yellow staining of the sclera and skin as well as itching.Jaundice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causes :hemolytic jaundice ,hepatocellular jaundice and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which ,the cause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are the most diverse.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treatment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clinical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Key words 】 bilirubin ;obstructive jaundice ;surgery ;endoscopic treatment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是由于肝内外胆管受到病变压迫,从而导致肝内胆管或者胆总管狭窄,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受阻,大量直接胆红素逆流入血液系统,引发的多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染、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梗阻性黄疸的诊治进展
梗阻性黄疸主要是指因肝外胆管、肝胆管及肝内毛细胆管的机械性阻塞,而造成皮肤、粘膜、巩膜因胆红素沉着所导致的黄染。
虽然他们的共同表现是黄疸,但是因为阻塞的部位及病变不同,临床治疗方法、表现特征及预后也不尽相同。
所以,更好地掌握鉴别、诊断、治疗梗阻性黄疽的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1 梗阻性黄疸的分类
发生胆道系统周围及整个胆道系统内的任何部位病变均能引发胆道梗阻。
依据解剖特点可以将病变部位分为肝外、肝内两部分,又可以将这两部分分为胆道外、胆道内病变;而肝内不论是由胆管内炎性狭窄、肿瘤、结石引起的病变,还是由脓肿、肿瘤等胆道外肝脏病变对胆道形成的压迫,只要患者的肝脏胆汁引流受限超过50%时,均可表现为黄疸。
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梗阻性黄疸病变多位于肝外,梗阻性黄疸主要引发原因是肝外胆管内的十二指肠乳头炎症、继发胆道癌栓、原发性胆道肿瘤、蛔虫及结石等导致的肝外胆道梗阻;而一些先天性解剖变异、胰头部肿瘤、肿大淋巴结、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血管瘤及肝等对肝外胆管的压迫也是引发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另外,腹部外伤、医源性损伤等引发的损伤性梗阻性黄疸也较为常见。
可以将梗阻性黄疸定性地分为恶性、良性两类。
炎症、蛔虫、结石等归为良性黄疸;胆道内外各种转移病灶、原发的恶性肿瘤等引发的胆道机械性的受压、堵塞及狭窄属于恶性黄疸。
2 诊断
当前常使用MRI、CT、彩色B超等方法检查肝内胆管是否出现扩张。
其中判定肝内胆管的扩张范围及程度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的第一步。
2.1.1 有助于鉴别梗阻性黄疸的存在
鉴别内、外科黄疸的最准确依据是胆管扩张,患者的胆道远端一
旦有出现梗阻,胆道近端的胆管就会扩张,临床诊断中发现尚未出现黄疸时患者的胆管已能够扩张,换句话说,如果证明胆道未出现扩张,则不可能属于梗阻性的[1,3]。
2.1.2 有助于判断梗阻的部位及性质
通常可以依据肝内胆管扩张是否对称来判定梗阻部位在肝门部胆管分叉以上或者以下。
肝内胆管的不对称扩张会伴随有肝实质的不对称改变,病变肝脏部分的门静脉血液肝内转流,会使肝脏出现肥大、萎缩二联征,该种现象会在肝管分叉部位以下相继发生梗阻,而当肝内胆管系统表现出全部扩张时,仍会保持不变;CT观察胰腺段胆总管,可以更好地区分胆总管胰头、壶腹部、下端的梗阻性病变;需要鉴别诊断或者诊断不明时,需要选择性地联合使用影像学等诸多方法,这样能不断提高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如果无特异性发现,可以借助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刮取胆管组织、纤维胆道镜检查钳取病变组织活检及切取转移组织或肿瘤等方法进行确诊[2,4]。
2.2 血液学
⑴ 肝功能:间接和直接血清胆红素均增高,同时出现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r-谷氨酰转酞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异常增高;⑵C EA (癌胚抗原):正常人的CEA值是18Lg/L,患胰腺癌时多超过25Lg/L,CEA水平通常与肿瘤扩散范围、大小有关,动态观察能够估计恶性黄疸病人手术后的预后效果;⑶ CA 19-9:CA 19-937 U/ml作为标准参考值,80.3%的胰腺癌病人血清中的CA 19-9会超过参考值,这和肿瘤的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和病人生存期呈现显著负相关。
3 治疗
3.1 术前减黄
手术前梗阻性黄疸病是否需要减黄已经成为近些年的热点话题之一。
整体来说,在手术前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一定的胆汁外引流,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肝脏的功能状态;但是胆道引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因其技术要求高,必要设备和经验相对缺乏,危险性会高于益处;胆汁外引流还可以引发电解质、水紊乱,当患者体内的血清胆
红素恢复正常时,黄疸对机体的影响及肝功能恢复的逆转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史海安等人认为术前胆道引流并不能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3,4]。
3.2 胆管结石
当黄疸呈现出波动性时,可以考虑是胆结石,一旦超声发现结石即可确诊,伴随着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技术的不断成熟,近些年联合使用了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等对胆囊结石继发胆管结石进行了治疗,使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病人的微创治愈率高达95%以上;该种方式可以很好地确保胆道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手术后的正常生理功能,不仅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发病率,还能很好地体现微创外科的优越性[1,4]。
3.3 胆管良性狭窄
手术损伤常会引起胆管良性高位狭窄,慢性胰腺炎常会出现低位狭窄,狭窄部位通常存在于胆管的胰腺段。
当前,手术血管损伤、间接热损伤、直接损伤等与90%以上的胆管良性狭窄有关。
部分手术损伤并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多数是在手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时接受MRCP检查或彩超后才能得到确诊;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完成后,若怀疑存在医源性损伤,可以进行超声协助诊断;如果胆系不扩张而在腹腔内或者肝下出现积液,可以出现胆漏,进行ENBD能够避免胆汁性腹膜炎;如果狭窄较为严重,无法用ERCP显示近端胆管,可以使用内镜超声提高确诊率,必要时还可以进行PTC,但是该法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果MRCP检查或者超声可以解决问题,则不必施行PTC[2,5]。
3.4 胆道恶性狭窄
胰腺癌引发远端胆道梗阻时,判断是否可以切除的步骤如下:首先应确定切除区域意外是否存在转移灶,先使用Kocher切口查看下腔静脉、胰头是否浸润,接着将胃结肠韧带打开,然后找到门静脉,于肠系膜根部往上探查门静脉与胰腺背侧的关系,如果肿瘤没侵及到门静脉,则可以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些年,高位胆管癌手术的
切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手术中使用超声有利于了解肝门解剖,当需要切除肝门或半肝部肝实质时,可以用超声刀或氩气刀,然后利用空肠与形后的肝内胆管吻合以重建消化道,同时可以使用纤维蛋白胶进行吻合口封闭,以降低发生吻合口漏的几率;不能由手术切除的高位胆管癌患者,仅能借助姑息性引流解除患者的胆道梗阻,所以,合理选择姑息性引流术式非常重要[3,6]。
综上所述,梗阻性黄疽的发病因素较多,鉴别和诊断方法非常重要,由于生化检查指标缺乏一定的特异性,而影像学改变在鉴别外科性或者内科性黄疸,判定梗阻的病变性质及部位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应该在诊断确定的基础上把握相应的治疗原则及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