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
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下肢动脉疾病可有多种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截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同时也可能存在心脏和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
有明确的证据证实,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MI)和缺血性卒中。
多项指南将包含下肢动脉疾病在内的周围动脉疾病定义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血脂异常和血压控制的治疗目标等同于冠心病患者。
已有研究表明,识别下肢动脉疾病并给予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
一、下肢动脉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下肢动脉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龄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和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疾病的影响最明显。
下肢动脉疾病的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瘤、血栓栓塞、炎症或创伤、囊肿、筋膜室综合征或先天异常。
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取决于研究人群的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及伴随的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情况(如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
调查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问卷的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脉搏检查和踝臂指数(ABI)等。
根据间歇性跛行估测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率不敏感,低估了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率。
在30~44岁年龄段,男性间歇性跛行的年发生率为6/万人,女性为3 /万人。
在65~74岁年龄段,男性间歇性跛行的年发生率升高到61 /万人,女性升高到54/万人。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检测下肢动脉疾病敏感性同样较低。
仅根据异常的肢体脉搏诊断下肢动脉疾病可高估其发生率2倍。
使用ABI较使用问卷调查可使下肢动脉疾病的检出率增加2~7倍。
以客观的无创检测方法ABI 为依据,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为<5%,60~69岁的人群中为5~10%左右,大于70岁的人群中为20%左右。
年龄≥70岁或年龄在50~69岁有吸烟和/或糖尿病史的患者中。
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29%。
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热点问题——实践与思考
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热点问题——实践与思考杨硕菲;张岚【摘要】重症下肢缺血(CLI)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度期表现,膝下动脉闭塞是导致CLI重要原因,保肢、提高生活质量是CLI治疗目标.随着技术和器械发展,腔内治疗成为膝下动脉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膝下动脉独特的解剖特点、治疗难度大、再狭窄发生率高,一系列争议性问题产生;首选腔内治疗还是传统旁路手术,膝下动脉治疗靶血管如何选择,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入路如何选择,腔内治疗术式如何优化等.本文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治疗经验,就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上述热点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作一阐述.%Critical lower limb ischemia(CLI) is a severe manifestation of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extremity,infrapopliteal artery occlusion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CLI.Both limb salvage and life quality improvement ar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CLI.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endovascular treatment has become the main means for infrapoplite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s.Because of the unique anatomic features of infrapopliteal artery,great therapeutic difficulty and high incidence of restenosis,a series of controversial issues have been emerged.The main controversial issues are as follows:(1) Which should be taken as first choice of treatment,endovascular therapy or traditional bypass surgery? (2) How to select target vessels in treating infrapopliteal artery occlusion? (3) How to select optimal access in perform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frapopliteal artery? (4) How to optimize the endovascular surgical method for infrapoplite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Based on the latest advance in evidence-basedmedicine and 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concerning the above mentioned hot issues in clinical practice as well as in academic consideration abou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frapoplite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s.【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5页(P481-485)【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重症下肢缺血【作者】杨硕菲;张岚【作者单位】2001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2001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重症下肢缺血(crictial limb ischemia,CLI)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度期表现,可导致患者截肢和死亡。
中国成人经股动脉VA-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和护 理技能,提高家属的照护 能力。
康复期锻炼指导与随访安排
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
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随访安排
建立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随 访,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健康宣教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 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下肢缺血原因分析
01
动脉插管因素
VA-ECMO治疗时,动脉插管会阻断股动脉血流,导致下肢缺血。插管
的直径、插入深度、插管时间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下肢缺血的发生。
02 03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管状况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下肢缺血的风险。 例如,老年患者和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更容易发生下肢缺血 。
治疗相关因素
VA-ECMO治疗期间的抗凝治疗、血压控制等也可能影响下肢缺血的发 生。抗凝不足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下肢缺血;而血压控制不佳 则可能加重下肢缺血的症状。
下肢缺血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随着 缺血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下肢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加强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建设
下肢缺血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建设,未来需要加强相关学科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下肢缺血的防治水平。
提高患者和公众的认知度
加强患者和公众对下肢缺血问题的认知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防治工 作,也是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目的阐述
本共识旨在规范经股动脉VA-ECMO 治疗期间下肢缺血的防治策略,提高 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讲解
2023-11-06•疾病概述•检查与诊断•治疗方法目录•疾病预防与控制•相关资源与支持•相关研究与最新进展01疾病概述定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慢性缺血性病变,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
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感,如畏寒、发凉等。
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皮温降低、感觉异常等表现。
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坏死、溃疡等。
定义与症状发病原因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血管危险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
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形成斑块,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病变多从内膜开始,逐渐发展为纤维斑块、钙化,最终导致血管完全闭塞。
发病原因与机制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指存在高危因素,但无临床症状;中期指出现间歇性跛行等明显临床症状;晚期指出现静息痛、溃疡、坏死等严重表现。
分期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可分为A型(股动脉以下)、B型(髂动脉)和C型(髂动脉以上),其中A型最为常见。
分类疾病分期与分类02检查与诊断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伴随的不适症状等,以及家族史、既往史等。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触觉、足背动脉搏动等,以判断下肢血液循环情况。
询问病史常规检查VS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评估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通过CT扫描和造影剂显影,可以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的形态和狭窄程度。
CT血管造影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评估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磁共振血管造影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血压检查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心血管风险。
血液流变学检查通过检查血液的黏稠度、凝固性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流动情况。
03治疗方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血管扩张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斑块形成。
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血管,改善下肢缺血症状。
Angiosome理念指导下糖尿病足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分析
Angiosome理念指导下糖尿病足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分析潘仕省;闫波;苏少飞;李全成;马瑞;伍卫东【摘要】目的分析Angiosome理念指导下糖尿病足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60例使用Angiosome理念指导下血管腔内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各临床治疗指标水平、白介素-35(IL-35)和核因子kB(NF-kB)水平。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0.0%;同组内比较,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各临床治疗指标和IL-35高于治疗前,NF-kB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各临床治疗指标和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F-k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患者实施Angiosome理念指导糖尿病足血管腔内治疗,临床治疗效理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期刊名称】《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Angiosome理念;糖尿病足;血管腔内【作者】潘仕省;闫波;苏少飞;李全成;马瑞;伍卫东【作者单位】[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1;[2]宁夏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宁夏银川750001;[2]宁夏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宁夏银川750001;[2]宁夏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宁夏银川750001;[2]宁夏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宁夏银川750001;[2]宁夏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宁夏银川7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并发症,致病因主要为患者足部神经出现病变,导致下肢功能衰退,足部血管出现病变后,会导致动脉血管灌注不足,影响机体循环的正常功能,损伤下肢骨骼、血管、皮肤等,使其组织出现坏死、肢体功能出现障碍,糖尿病足属于慢性进行性病变,主要由于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致使足部遭受机械高压,使足关节及软组织受损[1]。
下肢重症缺血治疗中血管区域概念运用进展
文献综述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3-0251-02下肢重症缺血治疗中血管区域概念运用进展李喆,张纪蔚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血管区域;下肢重症缺血Keywords angiosome;critical limb ischemia1987年Taylor初次提出血管区域(angiosome)概念,即特定血管支配特定皮肤区域及皮下组织,并用于整形科的皮瓣移植。
近年来血管区域概念已扩展运用于评估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术前情况、诊疗方法、远期预后。
本文就血管区域概念及其在CLI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1血管区域概念的发展历史早在1889年Carl Manchot首次通过大体解剖观察描述了全身皮肤的起源血管和分布范围,当时已有少数外科医生将其运用于整形科皮瓣设计。
1936年Michel Salmon通过对尸体采用氧化铅-明胶灌注显影技术重新评价Manchot的工作,更系统地展示皮肤内血管结构,且皮肤内显示血管的数量上和质量上优于Manchot的大体解剖观察。
1987年Taylor等通过向新鲜尸体及离体组织注入有色物质,结合解剖、放射学等方法,研究出人体表皮及表皮下深层组织的血供来自于三维立体的血管网,特定皮肤区域及皮下组织对应受到特定血管的支配(源血管),即为血管区域概念的起源。
1998年Taylor等[1]对下肢血供进行了为时2年的详细解剖学研究,通过对12条新鲜下肢标本的研究,描绘了下肢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膜的血供,并将受到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腓动脉血供的组织及其受支配的血管对应标记。
得出与上肢相同的结论,而且发现皮肤、骨、大多数肌肉组织由不只一支的源血管供应。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小腿前部及足背的皮瓣由单一的动脉供应。
此项研究对下肢缺血病变对应血管的靶向重建有重大的启示,从而深化了血管区域概念在下肢重症缺血治疗上应用的观点。
202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指南附表(全文)
202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指南附表(全文)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专家,历时二年,撰写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指南主要分成7个主要部分:卒中组织化管理、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脑出血临床管理、SAH临床管理、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和卒中康复管理。
以下主要为指南节选版中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部分的管理流程图。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 出JtL 阴性 出血性率中管理出皿阳件称忌題%邢¥担门權氏.苦不仝診致葩已斬#滞栓时间i 料通功能知ft 址餡刼、延渥仙话,可癖曲打头烦翠CLH 或MRMRA 、若可ffj(&起料可評理特缶劝能诀蝎) 是翎盘n-球抬拧捋SL 在43时剛世内圮否町暗刊—J &書打rt-FA 静flliS 瞬嶽>24li♦建立曲牛静肚通减,以便箱药 • JK>LROmm H R 或ftfJt.:K 》LOSnimHg,kumftni.第-tz4HT 降溯 *血畴制柱AIQHlKwkt•轴F L P A 静彌桂(挥准治打片赛,«硼寻求会逡血切泉延般曲揪) * rt-PAlF 魅阵牡匸£测血管内诒疗if 怙fT^^IUCTA,若钊方影偉学检程卡犹得和应信息写虑转湖1灿吿血野円耕疗亲淋f 氐院m?r他訂谥疔 肾苗治拧 其他治疗 冶功治疔规范内科治疗启动血管评价芨挤接血管内治疗完善溶栓前影像检查(推荐普通CT )溶栓前临床、化验及影像评估 符合溶栓标准it-PA 静脉溶栓怀疑急性大血管闭塞者溶栓标准不符合溶栓标准完善溶栓前抽血化验(若无特殊病史,仅有血糖为溶栓前必须获得结果)溶栓后24h,复査头颅影像,lil 调罄后续治疗方案确认初步诊断及发病时间(Vh,3^4.5h )可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症溶栓过程监测]图1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图2发病4.5h 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 )血管内救治流程图3AIS 血管内治疗救治流程否是否是否是神甕觸味魏学檢査骨选呵创收止衆虑淫,也诩愼用抽啞取栓或超合球饗歸引护北中何导管黑装骨首冰T 揶劇血无创齡像檜査有无廩内大Mm.结合时间慚选择卷燦评佶方案是杏齢静關擀性忖间宙*是否TI 静脉帮栓怏忌J酬要点」并翌症处理AEh 内皿警内治疔标准: •卒中前mRSiiBbl 井•莎見由颈内动脱近罐大脑中动脉帕段闭塞引起*年齡歹1E 岁• MHSS 评分刮汾• ASPECTS 评分窘分•計冉廿始洽芬(股劭脉穿剧)>6-16h ;DAWN/DEFUSE 3标准 >16*24htDAWN 掠准推荐餅机精取栓治疗坡病24h 内符合指南标椎的急性前舖环尢(1曾闭罪性耶中机械取拎的麻醉方第我个怵化.尽就戦取栓延迟*术中柚据情况便用押救摘施.如球囊观宜禎曲解•根娜闪、病变、术中撫惟制订抗橙泊疗策略ff 养血甘内洽疗患者术后置干禅缠症监护病臥24h 内困台头朋CT 和訓库博像检査朮全面歸檢査大血管闭发匍h 内叫HS3评分A 呀壶发病点b 内WHSS 评分*4比丁分时”斷存在知1普闭隹:血管内泊疗后頃内出H 可参考AIS 瞄出血曲化赴顾则。
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
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是指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最具严重症状者,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等,病变程度相当于Rutherford 4~6级或FontaineⅢ~Ⅳ期。
对于CLI,无论是介入治疗或外科旁路转流术,对挽救肢体至关重要。
Angiosome概念最初是由Taylor和Palmer于1987年提出,早期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治疗;Angiosome概念表现为一个三维血管的“复合单位”,其对应区域为特定血管供应的相关组织和皮层,国内有学者译成“血管区域”。
Taylor和Palmer特别定义了小腿Angiosome概念通过开通特定的血管和侧支血管供应的Angiosome来帮助伤口或截肢残端愈合。
因此,应用Angiosome概念提高了保肢率、愈合率和截肢无病生存率。
胫前动脉:供应小腿前肌间隔区,远端汇入足背动脉,供应足背和足趾背面,与腓动脉及胫后动脉存在交通;腓动脉:供应小腿后外侧区域、外踝和足跟后外侧,并通过踝上侧支与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交通;胫后动脉:供应小腿及内踝区域,跟骨侧支供应足跟区域,远端汇入足底内侧、外侧弓,供应足底区域。
Angiosome概念就是当下肢缺血性溃疡,根据溃疡部位对应的血供区域进行选择性血管开通,达到溃疡愈合。
需要强调的是,合理和充分的血管重建以及理想的术后通畅率对下肢重症缺血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CLI患者行血管再通术时,如果病在膝下,闭在膝上,只要开通膝上血管,症状就能明显改善,不要强求开通膝下病变,带来不必要的并发症。
对于膝下CLI,尽可能通过直接血供(DR)来实现溃疡的早期愈合;对于无法进行直接血供开通者,间接血供(IR)亦能提高保肢率。
Angiosome理念在糖尿病足及下肢重度肢体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Angiosome理念在糖尿病足及下肢重度肢体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滕玲;覃建阳;周佳;张庆雨【摘要】目的研究Angiosome理念在糖尿病足以及下肢重度肢体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例糖尿病足患者以及48例下肢重度肢体缺血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与B组,均采取Angiosome 理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发现两组大截肢、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复发后再截肢发生率较B组高(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iosome理念在糖尿病足以及下肢重度肢体缺血患者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安全性较高,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1【总页数】4页(P188-190,242)【关键词】效果观察;糖尿病足;Angiosome理念;下肢重度肢体缺血【作者】滕玲;覃建阳;周佳;张庆雨【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彩超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病变,牵连下肢功能衰退,血管病变后使动脉灌注不足,从而造成机体循环功能障碍,产生溃疡或者坏疽等症状。
临床症状表现为足部溃疡、脓肿、水肿、感染以及肢端缺血事业不断发展,李先涛提出采取Angiosome理念进行治疗效果更好,有效改善病情,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5-6]。
2024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全文)
2024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全文)卒中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千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
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rt-PA溶栓。
对静脉溶栓随机对照试验的荼萃分析证实发病4.5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
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通过其获益的患者不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3%,同时其治疗效果依然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自2014年底开始,一系列相关研究相继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经过筛选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
基千主要针对可回收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6项机械取栓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2015年国内外相关指南对特定人群急诊血管内治疗给予了最高级别的推荐。
2015年至今,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在多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血管内治疗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新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血管内治疗的适宜人群,基千这些最新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反复征求建议并讨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的基础上,根据新发现和新证据进行了推荐和建议的更新,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旨在总结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适合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方法。
建议临床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影像评估方案对千经筛选发病6h以内、ASPECT S评分<6分、拟接受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或发病超过6h、拟接受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建议完成CTP 检查以明确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
2021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临床治疗进展(全文)
2021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临床治疗进展(全文)中国卒中发生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卒中正成为中国居民的严重负担。
现有的卒中患者高达1300万人,每年新发患者200万人。
70%~80%的卒中患者因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首次卒中半年内为高复发期。
五年内的复发率高达30%以上。
中国脑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374.52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6.52%和5.6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小刚教授在2020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分享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四大进展。
1、溶栓时间窗的研究进展在临床中什么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需要血管再通治疗?所有致残性卒中都应考虑立即治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广泛应用于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评估。
NIHSS评分0~42分:0~5分提示小卒中;6~15分提示中度卒中;>15分提示严重卒中。
一般来说,>5分就需要考虑急性溶栓治疗。
但在评分较低的情况下(小卒中),则应综合考虑患者病前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以及病后可能的残疾,充分衡量溶栓带来的风险和获益。
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既简单又复杂。
简单来说,始发事件是颅内或颈部血管阻塞,阻碍流向大脑某一部分的血流,导致由该血管供应的大脑部分脑组织梗死。
复杂的是缺血性脑损伤的过程,因为当脑血流量(CBF)显著减少或缺失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脑细胞后果:缺血级联反应。
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靶点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靶点是缺血半暗带。
梗死的核心是指梗死区的神经元迅速缺血坏死,不可治,不可逆;而缺血半暗带则是可以挽救的脑组织,在及时恢复血流中是可以逆转为正常功能的神经元,是卒中治疗的目标。
目前判断缺血半暗带可以通过缺血时间、影像学检查,也可以通过临床-弥散成像不匹配(CDM)方法诊断。
发病4.5 h内的缺血性卒中大多数存在缺血半暗带。
CDM是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可以在有扩散成像,但没有PWI成像的MR的医院用来识别缺血半暗带。
卒中的严重程度用NIHSS评分来衡量,与低灌注的组织范围(PWI异常)相关。
基因治疗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应用(全文)
基因治疗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应用(全文)目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面临的难点下肢缺血性疾病是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下肢缺血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原因引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并导致血液供应不足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典型的症状有初期的足部皮温下降、间歇性跛行,到重症期的静息痛、溃疡或坏疽等。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报道,中国患有下肢缺血疾病的患者数量达到4530万。
与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相似,我国因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风险因素的控制不佳,下肢缺血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将处于上升阶段。
然而,该领域却面临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问题,尤其是疾病进展到重症阶段以后,目前只能通过腔内介入或搭桥手术的方式进行血运重建治疗,传统的抗血小板或血管扩张等药物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很难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而且,因自身合并症及血管条件不适合血管重建术,或者术后再次的狭窄/闭塞等患者将直接面临截肢甚至是死亡的风险。
重症下肢缺血不仅在我国,全球范围内都成为重大的健康问题及治疗难题,建立充分的侧枝循环是治疗的核心,临床上急需新的治疗方式的出现。
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经历了近30年的磨练与不断尝试,基因治疗正迅速发展为治疗人类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
美国FDA预计,每年将有200多个新的基因治疗申报临床试验,到2025年,FDA每年批准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有望达到10~20个。
目前,欧美日已批准上市了9项基因治疗产品,针对的适应症大多为肿瘤或遗传性疾病。
直到2019年,日本有条件批准了首个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促进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药-Collategene,该药是日本上市的第一个基因治疗药,也是欧美日范围内批准的首款治疗心血管领域疾病的基因治疗药物。
但该产品临床研究病例数较少,还需根据日本监管当局要求,完成后续研究后才能获得正式批准,不过此类治疗性血管生成机理药品的临床应用可行性获得了初步验证。
治疗性血管生成(Therapeutic angiogenesis)新的血管生成是人体内众多促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协调作用的复杂过程,正常情况下两类因子处于平衡状态,通过此平衡的调节,可实现新血管生成的促进或抑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2021 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21年卫生部公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21 )及2021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根底上,参考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202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中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
(二〕定义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间歇性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病变肢体血液供应缺乏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2.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病症,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的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前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1mmHg=0.133kPa)或趾收缩压<30mmHg 等。
5.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称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由于血管钙化严重及侧支血管形成较差,病症与体征可能更严重。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中层硬化:前者引起动脉狭窄和闭塞:后者使血管形成坚硬的管道。
Angiosome理论指导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Angiosome理论指导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滕玲;覃建阳;周佳;张庆雨【摘要】目的研究Angiosome理论指导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均采用Angiosome理论指导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术后ABI、TcPO2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症状评分显著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FBG、PBG以及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Angiosome理论指导膝下动脉成形术,能够达到较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糖得到下降,在临床中具有较高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09【总页数】4页(P207-209,254)【关键词】Angiosome理论指导;膝下动脉成形术;糖尿病足;生活质量【作者】滕玲;覃建阳;周佳;张庆雨【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彩超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糖尿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其影响患者代谢功能,造成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其中糖尿病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截肢率高,截止后死亡率高达50%,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受到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由于下肢血管病变或感染导致的结果,常见于溃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下肢重症缺血的血管区域性(Angiosome)治疗(全文)
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是指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最具严重症状者,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等,病变程度相当于Rutherford 4~6级或FontaineⅢ~Ⅳ期。
对于CLI,无论是介入治疗或外科旁路转流术,对挽救肢体至关重要。
Angiosome概念最初是由Taylor和Palmer于1987年提出,早期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治疗;Angiosome概念表现为一个三维血管的“复合单位”,其对应区域为特定血管供应的相关组织和皮层,国内有学者译成“血管区域”。
Taylor和Palmer特别定义了小腿Angiosome概念通过开通特定的血管和侧支血管供应的Angiosome来帮助伤口或截肢残端愈合。
因此,应用Angiosome概念提高了保肢率、愈合率和截肢无病生存率。
胫前动脉:供应小腿前肌间隔区,远端汇入足背动脉,供应足背和足趾背面,与腓动脉及胫后动脉存在交通;
腓动脉:供应小腿后外侧区域、外踝和足跟后外侧,并通过踝上侧支与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交通;
胫后动脉:供应小腿及内踝区域,跟骨侧支供应足跟区域,远端汇入足底内侧、外侧弓,供应足底区域。
Angiosome概念就是当下肢缺血性溃疡,根据溃疡部位对应的血供区域进行选择性血管开通,达到溃疡愈合。
需要强调的是,合理和充分的血管重建以及理想的术后通畅率对下肢重症缺血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CLI患者行血管再通术时,如果病在膝下,闭在膝上,只要开通膝上血管,症状就能明显改善,不要强求开通膝下病变,带来不必要的并发症。
对于膝下CLI,尽可能通过直接血供(DR)来实现溃疡的早期愈合;对于无法进行直接血供开通者,间接血供(IR)亦能提高保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