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急性下肢缺血 (1)
流行病学 (2)
病因 (2)
症状 (3)
检查 (4)
诊断 (5)
治疗 (5)
预后 (7)
日常 (7)
饮食 (9)
预防 (9)
就医指南 (10)
急性下肢缺血
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下肢血供突然减少,而导致的血管急症。本病常由于各种栓子随着血流冲入并停留在口径与栓子大小相似的动脉腔内,造成血流阻塞所致。本病临床症状取决于缺血的严重程度,特点是起病急骤,病史短于2周,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严重,须积极处理。
英文名称
acute limb ischemia,ALI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下肢
常见症状
下肢疼痛、无脉、皮肤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变凉
主要病因
因栓子脱落堵塞血管所致
检查项目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造影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CTA、MRA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
总述
急性下肢缺血主要是由于各种栓子随着血流冲入并停留在口径与栓子大小相似的动脉腔内,造成血流阻塞所致。其中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如心房颤动造成的栓子。
症状
总述
急性下肢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5P”,即疼痛(pain)、无脉(pulsele ssness),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此外,还可有肢体变凉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1、疼痛
疼痛程度严重而顽固,常由肢体远端向栓塞部位逐渐发展,如股动脉栓塞首发症状为足趾疼痛,逐渐累及肢体,轻微的体位改变可致剧烈疼痛,故患肢常处于轻度屈曲的强迫体位。
2、无脉
栓塞及动脉痉挛,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近侧动脉搏动反而加强。
3、苍白
缺血肢体呈苍白色蜡样外观,随病情进展,出现皮肤发绀、花斑,如不及时治疗将发黑、坏死、蜕皮。
4、感觉异常
感觉神经缺血出现肢体麻木,麻木可能掩盖疼痛症状。
5、麻痹
运动神经缺血和肌肉缺血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是病情恶化的标志,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提示肌肉与神经缺血不可逆,肢体即将发生坏疽。
6、肢体变凉(poikilothermia)
肢体因供血不足皮温降低,变温带的平面一般比栓塞平面低约一手宽的距离。
7、特殊类型的急性下肢缺血
(1)主动脉骑跨栓:腹主动脉分叉处栓塞,起病急骤而严重,表现为双下肢突发运动、感觉障碍,变温带约在双侧大腿和臀部,病死率高。
(2)蓝趾综合征:心脏壁或血管壁小班块脱落,栓塞末梢动脉,导致单个或数个足趾或手指缺血甚至坏死的综合征。疼痛、发凉局限于病变趾(指),呈现蓝紫色,而足或手的其他部位血供正常。
并发症
本病有可能导致患者下肢坏死。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下肢疼痛、无脉、皮肤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变凉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让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造影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下肢的皮肤状况,有无苍白、溃疡。
2、触诊
触诊动脉搏动的强弱,注意皮温有无升高。
3、听诊
听诊下肢动脉血管是否有杂音。
影像学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本检查可了解栓塞部位,以及下游动脉通畅情况、是否同时存在其他血管病变及外压性病变等。
2、动脉造影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
本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3、CTA
本检查可以了解栓塞部位,栓子形态,下游远侧动脉是否通畅,侧支循环状况,有否继发性血栓形成等情况。
4、MRA
本检查可以提供肢体动脉的全貌,但需计算机辅助处理,耗时较长。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疾病史,以及下肢疼痛、无脉、皮肤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变凉等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可通过药物、手术、微创、溶栓等方式进行治疗,以解除栓子堵塞,恢复血液灌注。
对因治疗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症治疗
出现高血钾、酸中毒、肌红蛋白尿、少尿、无尿等情况,应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
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
一经确诊,需立即开始抗凝治疗,手术或溶栓后仍须继续抗凝治疗。常用药物为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2、抗血小板治疗
此类药物可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如阿司匹林、5-HT受体阻滞药等。
3、其他
还可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以解除血管痉挛。
相关药品
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手术治疗
1、手术取栓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取栓应争取在6h内进行,一般不要超过12h。但肢体耐受缺血的能力实际上取决于血供和氧耗的平衡,因此手术的时间期限并不绝对。
2、如果出现下肢动脉栓塞,如术中发现膝下动脉堵塞,可考虑采用术中灌注溶栓。
3、术后患肢肿胀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及时做骨筋膜间隔切开术。
4、必要时需做截肢术。
其他治疗
1、溶栓治疗
分为静脉溶栓与导管溶栓,目前,介入下动脉导管溶栓是溶栓治疗的主要手段。
2、微创治疗进展
经皮机械取栓与经皮抽吸取栓是治疗本病的新方法,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