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73式太极拳拳谱 免费下

合集下载

传统孙氏太极拳拳谱(98式)

传统孙氏太极拳拳谱(98式)

传统孙氏太极拳拳谱(98式)第一节、懒扎衣01、无极式02、太极式03、懒扎衣04、开手05、合手第二节、白鹤亮翅06、单鞭07、提手上势08、白鹤亮翅、抱虎推山09、开手10、合手第三节、进步搬拦捶11、左搂膝拗步(左式)12、手挥琵琶(左式)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15、抱虎推山16、开手(右转)17、合手第四节18、右搂膝拗步(右转)、捋、挤19、懒扎衣20、开手21、合手第五节、倒撵猴22、单鞭23、肘底看捶24、左倒撵猴25、右倒撵猴26、手挥琵琶(右式)27、白鹤亮翅、抱虎推山28、开手29、合手第六节、三通背30、左搂膝拗步(左式)31、手挥琵琶(左式)32、闪通背(三通背)33、懒扎衣34、开手35、合手第七节、高探马36、单鞭37、云手38、高探马39、右起脚40、左起脚41、转身踢脚42、践步打捶43、翻身右起脚44、披身伏虎45、左起脚46、右蹬脚47、上步搬拦捶48、如封似闭49、抱虎推山50、开手(右转)51、合手第八节52、搂膝拗步(右式)53、懒扎衣54、开手55、合手第九节、野马分鬃56、斜单鞭57、野马分鬃58、懒扎衣59、开手60、合手第十节、玉女穿梭61、单鞭62、右通背掌63、玉女穿梭64、懒扎衣65、开手66、合手十一节、金鸡独立67、单鞭68、云手69、云手下势70、金鸡独立71、倒撵猴72、手挥琵琶(右式)73、白鹤亮翅74、开手75、合手十二节76、搂膝拗步(左式)77、手挥琵琶78、三通背79、懒扎衣80、开手81、合手十三节、十字摆莲82、单鞭83、云手84、高探马85、十字摆莲86、进步指裆捶87、退步懒扎衣88、开手89、合手十四节90、单鞭91、单鞭下势92、上步七星93、退步跨虎94、转角摆莲95、弯弓射虎96、双撞捶97、阴阳混一98、收式。

孙式太极拳73式慢动作 孙式太极拳精解(上)

孙式太极拳73式慢动作 孙式太极拳精解(上)

孙式太极拳73式慢动作孙式太极拳精解(上)第一节起式动作要领(1)两脚呈90度,身体直立,如平地立竿,不偏不倚,头部百会穴上顶,项竖直,但不行紧急僵硬。

身体其余部分完全放松。

手自然下垂贴在两腿旁。

此时身体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

(2)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旋转45度(向正前方),并随即向后拉至左脚后,以右脚的踝骨对着左脚的脚跟。

(3)重心移至右脚的同时,两手沿着左脚尖的方向向斜前上方缓缓抬起伸出,胳膊似直非直,不行过于弯曲,手指尖始终指向前方,抬至与肩平齐,稍停。

(4)重心仍在右脚,身体仍保持直立,腿渐渐弯曲下蹲(下蹲幅度视个人力量而定,初学者不宜过低,以下蹲5~10厘米即可),同时把手从原路拉回,收至小腹处。

轻轻贴住。

(5)左脚向脚尖方向轻缓迈出,脚跟先着地,随着右脚前蹬而逐次落满全脚掌,在右脚开蹬的同时,两手再向前伸出,回到原来的位置,一旦左脚踩实落上重心,即将右脚跟上(右脚跟步时脚尖要尽力向上钩起,而不要下垂),脚尖虚点在地放于左脚后,距离10厘米左右,两脚间的夹角仍是45度。

动作精解在孙禄堂老先生的著作中没有“起式”这一节,用的是“无极学”和“太极学”的名字。

而在孙剑云先生1997年版的新著中,把“无极学”和“太极学”合并为“起式”。

名称不同,而动作就是一个,即从两脚分开90度站立到右脚转45度止。

而据笔者的看法,以老先生的叫法似为更妥。

由于前者是如平地立竿,空空洞洞,没有动作,也没有动作的意念,当然是合于无极。

后者脚一转动,即是心念在动,有了意念和动作,从无到有,道自虚无生一气,便是太极了。

依笔者之见,应当保留“无极式”与“太极式”两节作为拳的起点,而不宜笼统地合二而一。

由于,虽然只是右脚转了45度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本质上的差别却极大。

依笔者之见,孙式太极拳的套路应起于“无极式”和“太极式”,在此之后应有“起式”为第三个动作。

在这里所说的“起式”跟孙剑云先生的又不一样,相当于他们二位的“懒扎衣”中的前三个动作。

武学经典孙禄堂《太极拳学》图片版,63幅高清图,喜欢的赶紧收藏

武学经典孙禄堂《太极拳学》图片版,63幅高清图,喜欢的赶紧收藏

武学经典孙禄堂《太极拳学》图片版,63幅高清图,喜欢的赶
紧收藏
孙禄堂的太极拳学自于郝为真,之后编创孙氏太极拳,民国八年(1919),孙禄堂《太极拳学》出版。

孙氏太极拳中重复动作较多,小编统计了一下,一共98个动作,除去重复的,有40个不同的势子。

开手;合手两个连贯的式子(重复了13次)
懒扎衣(重复了5次)
单鞭(重复了10次,包括单鞭下势、斜单鞭)
搂膝拗步(重复了5次)
手挥琵琶(重复了8次)
白鹤亮翅(重复了3次)
如封似闭(重复了2次)
云手(重复了4次,包括云手下势)
倒撵猴(重复了3次,包括左右势)
三通背(重复了2次)
高探马(重复了2次)
抱虎推山(重复了2次)
剩下的拳势分别是:无极学、太极学、提手上式、进步搬拦捶、肘下看捶、右起脚、左起脚、转身踢脚、践步打捶、翻身二起、披身伏虎、左踢脚、右蹬脚、上步搬拦捶、野马分鬃、右通背、玉女穿梭、金鸡独立、十字摆莲、进步指裆捶、上步七星、下步跨虎、转角摆莲、弯弓射虎、双撞捶、阴阳混一、无极还原等27个动作,每动1次。

孙禄堂《太极拳学》分上下两编,上编阐述了孙氏太极拳98式,下编讲了推手,还收录了李亦畬《五字诀》等经典太极拳论。

做图不易,喜欢的请珍藏。

孙氏太极拳36式动作说明(丁爱刚)2018.11

孙氏太极拳36式动作说明(丁爱刚)2018.11

孙氏太极拳三十六式拳谱1、无极式 2 、太极式3、懒扎衣4、开合手 5 、左搂膝拗步6、手挥琵琶7 、进步搬拦捶8 、如封似闭9、抱虎推山10 、开合手11 、右搂膝拗步12、懒扎衣13 、开合手14 、斜单鞭15、野马分鬃16 、懒扎衣17 、玉女穿梭18 、下势19 、更鸡独立20 、倒撵猴21、左搂膝拗步22 、手挥琵琶23 、三通背24、懒扎衣25 、开合手26 、单鞭27、云手28 、高探马29 、右起脚30、左蹬脚31 、践步打捶32 、翻身摆莲33 、弯弓射虎34 、双撞捶35 、阴阳混一36 、无极还原孙氏太极拳36 式动作说明2018 年根据丁爱刚孟小萍视频整理1. 无极式面南并步直立,两臂垂于体侧,手指自然伸直,贴垂于大腿外侧,目视前方;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外展各45 度,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中;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心静而体松,阴阳未判,清浊未分,一气浑然,此无极也。

要点:两脚尖外展各45 度。

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

2. 太极式一念起而阴阳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无极而生太极。

舌抵上腭,下颌内收,顶头竖项,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谷道上提,骨架拔领,筋肌松沉。

以头顶百会和脚跟连线为轴,右脚内扣至正前方(南方),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要点:以头顶和脚跟连线为轴,转身时整个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3. 懒扎衣两手向前向上抬起至与肩同高同宽,掌心相对如抱球,目视前方(东南);两腿微屈,两手随之回落至胯根处,坐掌;左脚迈步,重心前移,两手沿弧线上提至胸前,右脚跟步至左脚右后侧,两手前伸至三尖对齐,身体后靠,重心后移;扣左脚,旋掌,摆右脚,身体随之右转呈三体式;塌腰固胯,上身右转45 度,右手收回至虎口对准耳根,身体左转松沉;右脚上步,左脚跟步,右掌呈侧立掌从耳下推出至三尖对齐,重心后移。

要点:手往前伸,身体后靠,重心后移同步进行;鼻尖、食指尖、脚尖三尖对齐。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是清末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揭示武学的本质与基本规律,进而创立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具有柔顺中和、灵活巧变、整实猛烈三大特征,在武术界享有盛誉。

是现代流行着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孙婉容和孙宝亨,孙婉容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与姐姐孙叔容、弟弟孙保亨等合编《孙禄堂武学大全》、《孙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等书。

孙宝亨曾在《武魂》、《武林》、《体育与科技》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关拳术及运动医学方面的论文。

如今孙宝亨一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孙氏拳,正在制作自己的网站,并准备将孙氏太极的文献资料出版发行。

京派剪纸(申沛农)北京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遍布城乡,质朴而率真,时代感强,近现代以来已形成以申沛农(已故)剪纸为代表的流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靳鹤年,1944年生于北京,学习剪纸技艺至今已有30余年。

靳鹤年自幼喜欢绘画和剪纸,1975年参加西城区文化馆素描色彩学习班、美术创作组的活动,经庄平老师引荐,1975年拜申沛农先生学习剪纸创作理论和技术,逐渐从业余爱好转变为专业创作。

靳鹤年创作的京派剪纸一方面继承了民间剪纸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紧密联系时代,增加作品的时代精神。

靳鹤年创作的剪纸作品曾先后参加各类国内外剪纸大赛、展览及文化交流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业内享有盛誉。

泥塑彩绘脸谱脸谱的发展跟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隔的。

而京剧脸谱是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

经过几代著名演员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形成现在的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也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

北京的泥塑彩绘脸谱起源于清代末期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辛亥革命以后,泥塑京剧脸谱作为北京民间工艺品开始在京城流行,京剧泥塑脸谱迅速发展。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与身势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与身势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与身势身步二法是孙氏太极拳基本功之一例,其精微宏阔至简至妙、与道同符,其势水静流急、暗潮汹涌,其效能为其他各拳派所不具备。

此非笔者私许,得其一二者,皆能体悟其功效之高绝。

孙氏太极拳之身势以无极式、三体式规范之,而其步法变幻无穷,但基础步法有八,即跟步、撤步、横步、扣步、摆步、插步、圈步、碾步。

八步中又以跟步、撤步为基础中之基础,其法最为精妙。

孙禄堂先生示范无极式笔者示范的孙氏三体式孙剑云老师讲:“孙氏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那么怎样跟步,怎样撤步?要领为何?功效为何?今日知其规矩者甚少,因而出现错误者比比皆是。

以进步必跟为例,进步时,前足跟刚一落地,后足即要跟上,整个过程身体中轴平稳,前足脚底下有逆劲,跟步落地时,两足之间的对应关系要分毫无差。

笔者示范的孙氏太极拳太极式进步而错误的练法是:进步时,前足完全落稳,前脚掌完全着地后,后足才跟上。

这种跟步把进步必跟的劲意、劲势完全丧失了。

从劲势上讲已经失去了动静合一的状态。

这是常见的一种跟步时出现的错误。

第二种常见的错误是,跟步的过程中脚底下没有顺逆,跟步落步后,身体还有向前的惯性趋势。

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跟步过程没有抽提,抽胯、提脚尖。

第四种常见的错误是,跟步的落步位置与前足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没有形成三体式的六合之势。

第五种常见的错误是,跟步过程中,身势不得浑圆一气之意,身势或不整,即不符合六合之势,或整而不松,即丢失浑圆一气之意。

其病因是不知走架时整架虚搭之理,不知形成身势的对应点之窍。

故身上劲势不浑厚圆整。

以上是一个跟步中常见的错误。

撤步与跟步的要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相同点是,撤步时在撤步之足落地前,身体重心不动,这点与跟步时,在前足跟落地前,身体重心不动相同。

不同处是,跟步时,前足跟刚一落地,后足就要跟上,当前足完全着地时,后足完成跟步。

而撤步时,在后撤之足的前脚掌落地后,身体重心仍不动,同时后足含有向前的蹬劲,后足前脚掌蹬上劲时,前足及身体重心再后撤,后撤过程中,后足前脚掌暗含的蹬劲要与百会贯通成一线,脊椎命门要与前手及前小臂相对应。

太极拳拳谱大全

太极拳拳谱大全

太极拳拳谱大全八式太极拳拳谱01 卷肱势 02 搂膝拗步 03 野马分鬃 04 云手05 金鸡独立 06 蹬脚 07 揽雀尾 08 十字手十六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 02 左右野马分鬃 03 白鹤亮翅 04 左右搂膝拗步 05 进步搬拦捶 06 如封似闭 07 单鞭 08 手挥琵琶 09 倒卷肱 10 左右穿梭 11 海底针 12 闪通背13 云手 14 左右揽雀尾 15 十字手 16 收势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01 起式 02 左右野马分鬃 03 白鹤亮翅 04 左右搂膝拗步 05 手挥琵琶 06 左右倒卷肱 07 左揽雀尾 08 右揽雀尾 09 单鞭 10 云手 11 单鞭 12 高探马 13 右蹬脚 14 双峰贯耳 15 转身左蹬脚 16 左下势独立 17 右下势独立 18 左右穿梭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 转身搬拦捶 22 如封似闭 23 十字手 24 收势三十二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第二段8、右单鞭 9、右云手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第三段14、转体撇身捶 15、捋挤势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 21、肘底捶第四段22、倒卷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 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四十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锤9.如封似闭10.斜飞式 11.转身肘底看锤 12.左右倒卷肱(2次)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15.云手(3次) 16.单鞭 17.高探马 18. 右蹬脚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退步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白蛇吐信25.右拍脚 26.左右披身伏虎 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 29.进步指裆锤 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37. 进步搬拦锤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40. 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42式太极拳拳谱(国际竞赛套路):四十二式太极拳融合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太极拳等动作精华,并且以杨式太极拳为主线,动作严谨规范,气势舒展宏大,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独具综合性的特点。

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

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

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展开全文第1式起式动作1:身体直立,两手下垂,两肩放松;两足尖分开90度;眼向前平视,心静,稍停(图1)。

动作2:右足尖翘起,用脚跟做轴半面向左转与左足成45度;同时身体稍左转,面向左斜前方,眼平视(图2)。

要点:全身放松,塌腰,但不可僵挺,舌顶上颚,呼吸要自然。

第2式懒扎衣动作1:两臂向前上方慢慢举起,高与肩平,两手心相对内含,相距约18厘米,指尖向前如抱球状;两腿不动;眼看两手中间(图3)。

动作2:两手下落至腹前,同时两腿慢慢弯曲,左足跟随着慢慢提起(图4)。

动作3:左足向前迈步,足跟先着地;同时两手向上、向前慢慢伸出,两手仍如抱球状,胳膊略弯曲;右足随两手伸出向前跟步至左足踝内侧,相距约10厘米,脚尖着地;眼看两手中间(图5、图6)。

动作4:两手平着往右转动,转至面向正前方时,右手外旋,手心向上;左手内旋,手心向下扶着右腕向右转动;同时右足跟落地,左足尖翘起向右转动,右足尖随之向外略摆90度眼看右手(图7、图8)。

动作5:右手向右向后划一半圆,左手随右手转动,当右手转至右肩前,前臂直立,手心斜向上再转向前,左手扶着右腕一齐向前推出,两臂略弯曲;同时右足向前迈出,足跟领先着地;右足逐渐落实,左足随即跟在右足的后边,相距约10厘米,足尖着地;眼看右手,稍停(图9、图10)。

要点:动作要一气贯串,不可间断。

用法:懒扎衣由棚握挤按所组成。

1. 掤,即是架(不是死架硬顶)。

对方若用双手向我扑来,我双臂则向上粘住对方的手,向后坐腰撤左步,微微向右转腰,左手向右拍,右手向右挂,此时对方的力已化去,我应时而发。

拥法的奥妙在“粘”,不丢不顶两臂如弹簧一般,使对方按着若有若无。

拥可用双手,也可用单手,若用单手拥住对方的双手,则更为得势。

2.捋,对方以手击来,我以前手按其腕,向后引,后手迅速找其肘。

若对方来手高,则两手上托其臂向后、向下掘,亦可平着向侧后方掘。

3.挤,即将对方挤出。

意在前臂像锉一样搓住对方的胳膊。

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

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
53、手挥琵琶 54、懒扎衣 55、开手 56、合手
57、斜单鞭 58、野马分鬃 59、开手 60、合手
61、单鞭 62、右通背 63、玉女穿梭 64、手挥琵琶
65、懒扎衣 66、开手 67、合手 68、单鞭
69、云手 70、云手下式 71、金鸡独立 72、倒牵猴
73、手挥琵琶 74、白鹤亮翅 75、开手 76、合手
77、搂膝拗步 78、手挥琵琶 79、三通背 80、开手
81、合手 82、单鞭 83、云手 84、高探马
85、十字摆莲 86、进步指铛捶 87、退步懒扎衣 88、开手
89、合手 90、单鞭 91、单鞭下式 92、上步七星
93、下步跨虎 94、转角摆莲 95、弯弓射虎 96、双撞捶
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 15、抱虎推山 16、开手
17、合手 18、搂膝拗步 19、手挥琵琶 20、懒扎衣
21、开手 22、合手 23、单鞭 24、肘下看捶
25、倒牵猴左式 26、倒牵猴右式 27、手挥琵琶 28、手挥琵琶
29、开手 30、合手 31、搂膝拗步 32、手挥琵琶
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
---------------------------------------------------------------
1、无极学 2、太极学 3、懒扎衣 4、开手
5、合手 6、单鞭 7、提手上式 8、白鹤亮翅
9、开手 10、合手 11、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97、阴阳混一 98、无极学
--------------------------------------------------------------------------------

孙氏73式太极拳拳谱 免费下

孙氏73式太极拳拳谱 免费下

孙氏73式太极拳1.起势
2.揽扎衣
3.开手
4.合手
5.单鞭
6.提手上势
7.白鹤亮翅
8.开手
9.合手
10.左搂膝拗步
11.手挥琵琶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抱虎推山
15.开手
16.合手
17.右搂膝拗步
18.揽扎衣
19.开手
20.合手
21.单鞭
22.肘底看捶* 23.左倒卷肱24.右倒卷肱25.左搂膝拗步26.左揽扎衣27.开手28.合手29.右单鞭* 30.右云手31.高探马32.左分脚33.右分脚34.践步打捶35.翻身二起脚36.披身伏虎37.左踢脚38.转身右蹬脚39.进步搬拦捶40.如封似闭41.抱虎推山* 42.开手43.合手
44.左搂膝拗步45.揽扎衣46.开手47.合手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衣揽扎51.开手52.合手53.左单鞭* 54.左云手55.云手下势56.金鸡独立57.闪通背* 58.玉女穿梭59.高探马60.十字摆莲61.上步指裆捶62.活步揽扎衣63.开手64.合手65.左单鞭
66.单鞭下势67.上步七星68.退步跨虎69.转身摆莲70.弯弓射虎71.双撞捶72.阴阳合一73.收势74.。

孙式太极拳精解(1-3)——雷师泰

孙式太极拳精解(1-3)——雷师泰

孙式太极拳精解(1-3)——雷师泰第一节起式动作要领(1)两脚呈90度,身体直立,如平地立竿,不偏不倚,头部百会穴上顶,项竖直,但不可紧张僵硬。

身体其余部分完全放松。

手自然下垂贴在两腿旁。

此时身体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

(2)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旋转45度(向正前方),并随即向后拉至左脚后,以右脚的踝骨对着左脚的脚跟。

(3)重心移至右脚的同时,两手沿着左脚尖的方向向斜前上方徐徐抬起伸出,胳膊似直非直,不可过于弯曲,手指尖始终指向前方,抬至与肩平齐,稍停。

(4)重心仍在右脚,身体仍保持直立,腿慢慢弯曲下蹲(下蹲幅度视个人能力而定,初学者不宜过低,以下蹲5~10厘米即可),同时把手从原路拉回,收至小腹处。

轻轻贴住。

(5)左脚向脚尖方向轻缓迈出,脚跟先着地,随着右脚前蹬而逐次落满全脚掌,在右脚开蹬的同时,两手再向前伸出,回到原来的位置,一旦左脚踩实落上重心,即将右脚跟上(右脚跟步时脚尖要尽力向上钩起,而不要下垂),脚尖虚点在地放于左脚后,距离10厘米左右,两脚间的夹角仍是45度。

动作精解在孙禄堂老先生的著作中没有“起式”这一节,用的是“无极学”和“太极学”的名字。

而在孙剑云先生1997年版的新著中,把“无极学”和“太极学”合并为“起式”。

名称不同,而动作就是一个,即从两脚分开90度站立到右脚转45度止。

而据笔者的看法,以老先生的叫法似为更妥。

因为前者是如平地立竿,空空洞洞,没有动作,也没有动作的意念,当然是合于无极。

后者脚一转动,即是心念在动,有了意念和动作,从无到有,道自虚无生一气,便是太极了。

依笔者之见,应该保留“无极式”与“太极式”两节作为拳的起点,而不宜笼统地合二而一。

因为,虽然只是右脚转了45度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本质上的差别却极大。

依笔者之见,孙式太极拳的套路应起于“无极式”和“太极式”,在此之后应有“起式”为第三个动作。

在这里所说的“起式”跟孙剑云先生的又不一样,相当于他们二位的“懒扎衣”中的前三个动作。

孙氏太极拳73式拳谱

孙氏太极拳73式拳谱

孙氏太极拳73式拳谱孙氏太极拳习拳歌(刘振海2010年7月15日):身体须放松,头颈正不偏,两脚分虚实,动作腰引牵。

跟撤蚕蛹动,动作如纺棉,势停念不停,形断意不断。

01、起势02、揽扎衣03、04、开合手05、单鞭06、提手上势07、白鹤亮翅08、09、开合手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抱虎推山15、16、开合手17、右搂膝拗步18、揽扎衣19、20、开合手21、左单鞭22、肘底看捶23、左倒卷肱24、右倒卷肱25、左搂膝拗步26、左揽扎衣27、28、开合手29、右单鞭30、右云手31、高探马32、左分脚33、右分脚34、践步打捶35、翻身二起脚36、披身伏虎37、左分脚38、转身右蹬脚39、进步搬拦捶40、如封似闭41、抱虎推山42、43、开合手44、揽扎衣45、左搂膝拗步46、47、开合手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揽扎衣51、52、开合手53、左单鞭54、左云手55、云手下势56、金鸡独立57、闪通背58、玉女穿梭59、高探马60、十字拍脚61、上步指裆捶62、活步揽扎衣63、64、开合手65、左单鞭66、单鞭下势67、上步七星68、退步跨虎69、转身摆莲70、弯弓射虎71、双撞捶72、阴阳合一73、收势。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

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

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

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如今能至是者极少。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

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

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

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

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

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

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

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

三是体力不足。

四是意不知毒。

五是志不能坚。

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

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

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

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

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

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

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

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

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

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

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

陈氏太极拳第73式拳法

陈氏太极拳第73式拳法

陈氏太极拳第73式拳法陈氏太极拳第73式拳法
第一式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锥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金刚捣锥
第七式白鹤亮翅
第八式斜行
第九式搂膝
第十式拗步
第十一式斜行
第十二式搂膝
第十三式拗步
第十四式掩手肱捶
第十五式金刚捣锥
第十六式撇身捶
第十七式青龙出水
第十八式双推手
第十九式肘底看捶
第二十式倒卷肱
第二十一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二式斜行
第二十三式闪通背
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捶
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
第二十六式单鞭
第二十七式云手
第二十八式高探马第二十九式右擦脚第三十式左擦脚
第三十一式左蹬一跟第三十二式前趟拗步第三十三式击地捶第三十四式踢二起第三十五式护心捶第三十六式旋风脚第三十七式右蹬一跟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捶第三十九式小擒打第四十式抱头推山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二式单鞭
第四十三式前招
第四十四式后招
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鬃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七式单鞭
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第四十九式懒扎衣第五十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一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云手
第五十三式摆脚跌岔第五十四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五式倒卷肱
第五十六式白鹤亮翅第五十七式斜行
第五十八式闪通背
第五十九式掩手肱捶第六十式六封四闭
第六十一式单鞭
第六十二式云手
第六十三式高探马
第六十四式十字脚
第六十五式指裆捶
第六十六式猿猴探果第六十七式单鞭
第六十八式雀地龙
第六十九式上步七星第七十式下步跨肱
第七十一式转身双摆莲第七十二式当头炮
第七十三式金刚捣锥第七十四式收势。

孙式太极拳的步法和步式

孙式太极拳的步法和步式

孙式太极拳的步法和步式孙式太极拳的五种步法和步式孙氏拳的五种步法含有步式、步型、劲意三者。

分别简述之。

基本步型有五种,直、圈、摆、扣、插。

直是指身体重心进退移动能够成为直线,没有左右的晃动,这是快的基础,以前讲过练出这个能力最难,是孙氏三体式功夫的直接体现。

圈是指圈步,用于用小腿黏住对方的腿控制其重心,技巧性很高。

摆、扣用于身体方位的变化。

八卦拳就是以摆扣步为主要步式。

插有斜插、倒插等,斜插用于闪进,倒插用于指东打西。

孙式太极拳五种步式跟随、过步、交叉、三角、跳跃等。

跟随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前足进,后足跟在前足后。

后足退,前足随之撤至后足前。

过步后足越过前足,至前足前,后足变前足。

交叉由同一足完成一进一退。

三角两足轮换进退三点,前点为一点,后点为左右两点,成三角形式。

跳跃孙氏拳中的跳跃步与田径跳远不同,要求纵跃时身体中轴正直平行运动,身体仍能自如地做出应变动作。

非为跳而跳。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五大理论“三合一拳架”什么是孙式太极拳的“三合一”,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三合一”是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也就是说跳架子就是推手,就是散手,在跳架子时也就同时练了推手和散手。

我在练习中发现拳架的每一式都是推手或散手的精华用法。

因此,我认为,练拳架时勤加体会,天长日久,必有感受,在推手和散手时自然就会运用出来。

孙式太极拳的所有的动作和拳架,都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的。

准确地说,就是每一个动作都是武术技击的精华全息元,也就是每一个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用法。

所以说,初学者应该学一些具体用法,但必须明白,绝对不能仅仅限于这几个用法,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突破具体用法而达到对全息元的理解,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无限胜有限,无招胜有招”、“无胜于有”。

“孙式太极拳修炼的三原则”要练好孙式太极拳,必须把握“三原则”,一是高度协调,在孙式太极拳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全身高度协调,而且身体和心灵也要高度协调。

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前言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名“中正拳”,系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先生晚年所创。

该拳以武氏太极为主体,融入形意、八卦乃至外家拳之精华,动作严整,丝丝入扣,内外双修、形神兼备,拳道合一。

这套太极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有明显不同,卍字手是其特有的手法。

该拳以“平、直、圆”为要领,以螺旋劲为内核,“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处处无不上弦”,行拳时“有力练无力,犹如风摆柳”,“手不离盘球,身形似水流”,“速度限而不停,如东方之日出”,劲气内蕴,生生不息。

对于这套拳,孙老先生从不轻易授人。

他在任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期间,结识了江南名医、“三学(佛学、易学、医学)博士”陈健侯先生。

陈健侯(1895—1969),清末民初史学家陈庆年次子,江南高等学堂本科毕业。

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

因精通《易经》,受到孙禄堂宗师的赏识,后因为孙师看病而成知交,孙老先生遂收他为徒,秘授以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此拳在南方只传陈健侯一人。

新发现的线索表明,此拳在北方当另有传人。

“三十六手”即“三十六式”或“三十六势”。

三十六手太极拳共有115式,其中不计重复的主式共有三十六个。

孙老先生称之为“三十六手”是有他的道理的。

即在注重“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同时,更强调了“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等手法。

太极拳主要是练手的,身和脚都是为手服务的,手随意动,手领身动,手动脚动,上下完整一气,作螺旋运动。

从档案馆查到的江苏省国术馆当时练武的照片,上面有“三体式”照片,文字说明是“三体手”。

“白鹤亮翅式”叫“白鹤亮翅手”。

故三十六势,称之为“三十六手”。

三十六在古代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表示其数无穷、变化无穷的意思,它和《易经》三十六个连体象正好相吻合。

陈健侯先师,一生淡泊名利,以医为业,闭门修炼,授徒极少。

完整地学完这套“三十六手太极拳”的仅张祚玉一人而已。

孙式太极拳拳谱

孙式太极拳拳谱

孙氏太极拳97式招式一、01、起式 02、懒扎衣二、03、开手 04、合手 05、单鞭 06、提手上势 07、白鹤亮翅三、08、开手 09、合手 10、左搂膝拗步(左式) 11、手挥琵琶(左式)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抱虎推山四、15、开手(右转) 16、合手 17、右搂膝拗步(右转) 18、懒扎衣五 、19、开手 20、合手 21、单鞭 22、肘底看捶 23、左倒撵猴 24、右倒撵猴25、手挥琵琶(右式) 26、白鹤亮翅六、27、开手 28、合手 29、左搂膝拗步(左式) 30、手挥琵琶(左式)31、闪通背(三通背) 32、懒扎衣七、33、开手 34、合手 35、单鞭 36、云手 37、高探马 38、右起脚 39、左起脚40、转身踢脚 41、践步打捶 42、翻身右起脚 43、披身伏虎 44、左起脚 45、右蹬脚46、上步搬拦捶 47、如封似闭 48、抱虎推山八、49、开手(右转) 50、合手 51、搂膝拗步(右式) 52、懒扎衣九、53、开手 54、合手 55、斜单鞭 56、野马分鬃 57、懒扎衣十、58、开手 59、合手 60、单鞭 61、右通背掌 62、玉女穿梭 63、懒扎衣十一、64、开手 65、合手 66、单鞭 67、云手 68、云手下势 69、金鸡独立70、倒撵猴 71、手挥琵琶(右式) 72、白鹤亮翅十二、73、开手 74、合手 75、搂膝拗步(左式) 76、手挥琵琶 77、三通背78、懒扎衣十三、79、开手 80、合手 81、单鞭 82、云手 83、高探马 84、十字摆莲85、进步指裆捶 86、退步懒扎衣十四、87、开手 88、合手 89、单鞭 90、单鞭下势 91、上步七星 92、退步跨虎93、转角摆莲 94、弯弓射虎 95、双撞捶 96、阴阳混一 97、收式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97式1、2合并)1、无极学2、太极学3、懒扎衣4、开手5、合手6、单鞭7、提手上式8、白鹤亮翅9、开手 10、合手 11、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15、抱虎推山 16、开手17、合手 18、搂膝拗步 19、手挥琵琶 20、懒扎衣21、开手 22、合手 23、单鞭24、肘下看捶25、倒牵猴左式 26、倒牵猴右式 27、手挥琵琶 28、手挥琵琶29、开手 30、合手31、搂膝拗步 32、手挥琵琶33、三通背 34、开手 35、合手 36、单鞭37、云手 38、高探马 39、右起脚40、左起脚41、转身踢脚 42、践步打捶 43、翻身二起 44、披身伏虎45、左起脚 46、右蹬脚 47、上步搬拦捶 48、如封似闭49、抱虎推山 50、右转开手 51、右转合手 52、搂膝拗步53、手挥琵琶 54、懒扎衣 55、开手 56、合手57、斜单鞭 58、野马分鬃 59、开手 60、合手61、单鞭 62、右通背 63、玉女穿梭 64、手挥琵琶65、懒扎衣 66、开手 67、合手 68、单鞭69、云手 70、云手下式 71、金鸡独立 72、倒牵猴73、手挥琵琶 74、白鹤亮翅 75、开手 76、合手77、搂膝拗步 78、手挥琵琶 79、三通背 80、开手81、合手 82、单鞭 83、云手 84、高探马85、十字摆莲 86、进步指铛捶 87、退步懒扎衣 88、开手89、合手 90、单鞭 91、单鞭下式 92、上步七星93、下步跨虎 94、转角摆莲 95、弯弓射虎 96、双撞捶97、阴阳混一 98、无极学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第一段1、起势2、揽扎衣3、开手4、合手5、单鞭6、提手上势7、白鹤亮翅8、开手9、合手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抱虎推山15、开手16、合手17、右搂膝拗步18、揽扎衣19、开手20、合手21、左单鞭22、肘底看捶第二段23、左倒卷肱24、右倒卷肱25、左搂膝拗步26、左揽扎衣27、开手28、合手29、右单鞭30、右云手31、高探马32、左分脚33、右分脚34、践步打捶第三段35、翻身二起脚36、披身伏虎37、左分脚38、转身右蹬脚39、进步搬拦捶40、如封似闭41、抱虎推山第四段42、开手43、合手44、左搂膝拗步45、揽扎衣46、开手47、合手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揽扎衣51、开手52、合手53、左单鞭第五段54、左云手55、云手下势56、金鸡独立57、闪通背第六段58、玉女穿梭59、高探马60、十字拍脚61、上步指裆捶62、活步揽扎衣63、开手64、合手65、左单鞭66、单鞭下势67、上步七星68、退步跨虎69、转身摆莲70、弯弓射虎71、双撞捶72、阴阳合一73、收势简化孙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揽扎衣3、开合4、左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进步搬拦捶7、如封似闭18、抱虎推山9、开合10、右搂膝拗步11、揽扎衣12、开合13、斜单鞭14、野马分鬃15、懒扎衣16、玉女穿梭17、下势18、金鸡独立19、倒牵猴20、左搂膝拗步 21、手挥琵琶22、三通背 23、懒扎衣24、开合 25、单鞭26、云手27、高探马28、右起脚 29、转身左蹬脚30、践步打捶31、转身摆莲32、弯弓射虎33、双撞捶34、阴阳混一 35、收势孙式太极十三式拳谱1、揽扎衣2、开合3、单鞭4、云手5、右通背6、玉女穿梭7、上步七星8、右起脚9、转身左蹬脚10、践步打捶11、转身摆莲12、双撞捶13、阴阳混一。

孙国标73

孙国标73

第16式 合手 ) 第18式 揽扎衣 第43式 合手 第19式 开手 第20式 合手 第21式 左单鞭 第22式 肘底看捶 第23式 左倒卷肱 第24式 右倒卷肱 第25式 左搂膝拗步
第44式 搂膝拗步(左) 第69式 转身摆莲 第45式 揽扎衣 第46式 开手 第47式 合手 第48式 斜单鞭 第49式 野马分鬃 第50式 揽扎衣 第70式 弯弓射虎 第71式 双撞捶 第72式 阴阳合一 第73式 收势
孙式太极拳国家标准竞赛套路拳谱
第1式 起势 第2式 揽扎衣 第3式 开手 第4式 合手 第5式 单鞭 第6式 提手上势 第7式 白鹤亮翅 第8式 开手 第9式 合手 第10式 左搂膝拗步 第11式 手挥琵琶 第12式 进步搬拦 第13式 如封似闭 第14式 抱虎推山 第15式 开手 第26式 左揽扎衣 第27式 开手 第28式 合手 第29式 右单鞭 第30式 右云手 第31式 高探马 第32式 左分脚 第33式 右分脚 第34式 践步打捶 第35式 翻身二起脚 第36式 披身伏虎 第37式 左分脚 第38式 转身右蹬脚 第39式 进步搬拦捶 第40式 如封似闭 第51式 开手 第52式 合手 第53式 左单鞭 第54式 左云手 第55式 云手下势 第56式 金鸡独立 第57式 闪通背 第58式 玉女穿梭 第59式 高探马 第60式 十字拍脚 第61式 上步指裆捶 第62式 活步揽扎衣 第63式 开手 第64式 合手 第65式 左单鞭 第66式 单鞭下势 第67式 上步七星 第68式 退步跨虎

孙氏太极拳起式练法简介——童旭东

孙氏太极拳起式练法简介——童旭东

孙氏太极拳起式练法简介——童旭东在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本没有起式这个名词,而是无极式和太极式。

孙禄堂先生指出:“以无极式为之根,以太极式为之体,斯二者,乃拳中万式之基础也。

”由此可知无极式、太极式的重要。

因此,在孙剑云老师编篡的《孙式太极拳》一书中将此二式统称为起式,意指此二式是行拳之起点与基础。

关于孙氏无极式的特点以及练习要点在前面博文已有论述。

在此不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次行拳时都要认真站无极式,一定要站上一会儿,站出了轴意,一轴顶天立地,并有氤氤氲氲、混混沌沌之感,体内自然生出一气,于是进入太极式。

身体合着此气向左旋转时,要平稳自然。

内不悖于此气之流动,外不失于肩胯之同步。

切勿产生扭腰、撇足之形,否则造成上下不同步。

常见之错误:上半身开始转了,足胯还没有动,造成上半身带着足胯转。

此处一错,体内旋转之气随即紊乱消失。

孙氏太极拳之真意尽失。

所以,孙氏太极拳中太极式这一转是非常有讲究的。

其中要领是:虚实潜换、稳固轻灵、内外合一、肩胯同步。

如何虚实潜换、稳固轻灵?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初练者要尽量做到几乎不变),先将重心潜换致左脚跟,身体中直,不得出现任何歪扭,然后右足尖微微翘起,身体随右足向左转45度后,重心即刻再落在右足跟处。

身体在此启动、转动和潜换过程中,要求是:意轴中直、周身松开,身体不得有任何摇晃、歪扭,上下不得有任何拖拉和僵硬,一步到位,同时在此启动和转动过程中身体不得有任何调整。

转动时身体略有凌空之意。

如门板绕门轴一般。

如要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有无极式的基础。

如何内外合一、肩胯同步?身体在转动时,肩、胯里根内缩。

转动时,肩胯上下要同步转动。

转毕,双手如抱球状提在小腹处,同时肩胯向外松放开。

双手之合抱与肩胯之外开力量均匀,相互对应。

此时气归丹田而肩胯有外开之意。

由此可见,这一站一转,决不可草率。

虚灵之气,松整升降,无形之轴,内开外合,虚实转换,连续轻固。

诸点皆不可失。

如果写到这里噶然而止,则许多行拳的要点都没有涉及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氏73式太极拳1.起势
2.揽扎衣
3.开手
4.合手
5.单鞭
6.提手上势
7.白鹤亮翅
8.开手
9.合手
10.左搂膝拗步
11.手挥琵琶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抱虎推山
15.开手
16.合手
17.右搂膝拗步
18.揽扎衣
19.开手
20.合手
21.单鞭
22.肘底看捶* 23.左倒卷肱24.右倒卷肱25.左搂膝拗步26.左揽扎衣27.开手28.合手29.右单鞭* 30.右云手31.高探马32.左分脚33.右分脚34.践步打捶35.翻身二起脚36.披身伏虎37.左踢脚38.转身右蹬脚39.进步搬拦捶40.如封似闭41.抱虎推山* 42.开手43.合手
44.左搂膝拗步45.揽扎衣46.开手47.合手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衣揽扎51.开手52.合手53.左单鞭* 54.左云手55.云手下势56.金鸡独立57.闪通背* 58.玉女穿梭59.高探马60.十字摆莲61.上步指裆捶62.活步揽扎衣63.开手64.合手65.左单鞭
66.单鞭下势67.上步七星68.退步跨虎69.转身摆莲70.弯弓射虎71.双撞捶72.阴阳合一73.收势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