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常用技术

合集下载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一、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检测抗体、
抗原、免疫球蛋白等的含量和种类。

常见的免疫学技术包括酶联免疫
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凝集试验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疾病。

二、生化学技术
生化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肾功能、肝
功能、血脂等。

常见的生化学技术包括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这些技术可以反映机体内的物质代谢情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
有重要意义。

三、核酸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PCR技术是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可以对微生物的核酸进行扩增和
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四、细胞学技术
细胞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形态学及数量学特征,如血液细胞分类、细胞核形态、染色体核型等。

常见的细胞学技术包括涂片染色、
流式细胞术、显微镜观察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微生物学技术
微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如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真菌培养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致
病菌种类,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包括免疫学技术、生
化学技术、核酸检测技术、细胞学技术和微生物学技术等,这些技术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保
障患者的健康。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气体泄漏的检测与处理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气体泄漏的检测与处理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气体泄漏的检测与处理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实验室中,气体泄漏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因为气体泄漏可能导致爆炸、中毒或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检测和处理实验室气体泄漏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气体泄漏的检测与处理方法。

1. 检测实验室气体泄漏的检测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气体泄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气体探测器:实验室中常常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有毒气体探测器和氧气浓度探测器等进行气体泄漏的检测。

这些探测器可以及时发现气体浓度异常,发出警报以及提供准确的气体浓度读数。

(2) 色漏剂法:色漏剂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气体泄漏的方法。

它通过向潜在泄漏点喷洒特定颜色的液体来寻找气体泄漏的位置。

当气体泄漏时,漏剂会被吸入,并在泄漏位置形成液体斑点。

(3) 热成像仪:热成像仪利用红外成像技术来检测物体的热量分布。

当气体泄漏时,泄漏气体会产生温度变化,通过热成像仪可以快速定位气体泄漏点,提高检测效率。

2. 处理一旦发现实验室气体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1) 紧急撤离:当发现气体泄漏时,首先应立即通知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并引导他们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保持冷静,避免跑步和推挤,以免导致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2) 切断气源:在确认实验室人员已安全撤离后,应立即关闭与泄漏有关的气体源。

切断气源可以有效减少泄漏气体的扩散,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3) 通风换气:开启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和稀释,以减少泄漏气体的浓度。

同时,实验室人员不要贸然进入泄漏区域,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4) 寻求专业检修:建议实验室泄漏问题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和处理。

他们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能够更安全高效地解决气体泄漏问题。

实验室安全是每个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责任。

了解实验室气体泄漏的检测与处理方法,并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实验室气体泄漏事故,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p53基因与蛋白质水平检测技术方法

p53基因与蛋白质水平检测技术方法

p53基因与蛋白质水平检测技术方法
检测p53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常用技术方法有:
1. 基因测序:通过测序技术检测p53基因的DNA序列,从而
确定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缺失。

2. PCR(聚合酶链反应):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p53基因的片段,采用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扩增产物的数量。

3. Southern印迹: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并通过凝胶电
泳分离DNA片段,然后将片段转移到膜上并进行特异性探针
杂交,来检测p53基因是否存在缺失或重组。

4. Northern印迹:通过RNA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探针杂
交技术,来检测p53基因的转录水平。

5. Western印迹:通过蛋白质提取、SDS-PAGE凝胶电泳、膜
转移和抗体识别等步骤,来测定p5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抗体染色,来观察p53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

7. 免疫荧光染色: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细胞中的p53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p53蛋白质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特异性抗体与p53蛋白
质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发光或色素反应来测定p53蛋白质的浓度。

9.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通过分析p53蛋白质的质量和碎片谱图,确定蛋白质是否含有突变。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在基础科研和临床实验室中使用,用于检测p53基因和蛋白质的水平,以研究其在细胞内的作用及与疾病的关联。

临床科研常用实验室技术及研究策略

临床科研常用实验室技术及研究策略

临床科研常用实验室技术及研究策略
临床科研中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基因测序技术:用于检测和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变异,以及研究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2. 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功能,从而了解蛋白质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3. 免疫学技术: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免疫细胞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等。

4. 细胞培养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以及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等。

5. 动物模型技术: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疾病,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和治疗效果等。

在临床科研中,这些实验室技术常常与研究策略结合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策略:
1.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基本的研究策略,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疾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

2.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结果,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照不同暴露水平分为队列,追踪各队列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4.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素,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5.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一种在特定时间点对特定人群的调查方法,通过收集数据并分析各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这些实验室技术和研究策略在临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评估治疗效果等,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医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

医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

医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作为一位现代互联网思维的老师,我深知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项技术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医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

医学实验室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医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以及它们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血液分析技术血液分析是医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液分析技术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其他疾病,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细菌感染是常见的问题。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医生可以确定患者体内感染的细菌种类,并测试这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和治疗失败。

三、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医学实验室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对患者体内的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例如,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毒和细菌的核酸,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毒载量。

此外,分子诊断技术还可以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基因突变的筛查,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

四、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医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者是否存在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ELISA、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进展,为治疗提供依据。

五、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在医学实验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X射线、CT、MRI等设备,医生可以观察和分析患者体内的结构和功能,以诊断和治疗疾病。

检测技术原理

检测技术原理

检测技术原理
当涉及到技术的检测过程时,以下原理经常被应用:
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检测样品。

当光源通过样品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会导致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或散射。

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或散射特性,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或物质。

2. 电化学检测:电化学检测利用电化学方法来检测样品中存在的化学物质。

这种方法包括测量样品电导率、测量电势变化或测量电流等。

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电化学特性,可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和浓度。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分子或离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通过对缓冲区进行分析,可以分辨出样品中不同的化合物。

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将气相色谱
和质谱技术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然后质谱分析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识别和定量分析。

5.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用于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技术。

它基于原子核在外部磁场中的行为,通过测量核自旋和核磁共振信号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这些技术原理在不同领域的检测中被广泛应用,从环境监测到食品安全和医学诊断等各种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检测核酸的方法

在实验室检测核酸的方法

在实验室检测核酸的方法
实验室中常用的检测核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扩增目标DNA序列。

通过PCR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出大量目标DNA,使其能够被进一步分析和检测。

2.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qPCR结合了PCR和荧光探针技术,可以在PCR的同时进行定量检测。

通过检测PCR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实时监测并定量目标核酸的数量。

3. 等温扩增:等温扩增是一种在常温或接近常温下进行的核酸扩增方法。

常用的等温扩增方法包括LAMP(循环介导等温扩增)和RPA(递归螺旋扩增)等。

等温扩增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等特点。

4. 测序技术:测序技术是一种用于确定核酸序列的方法。

常用的核酸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如Illumina测序、Ion Torrent测序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对目标核酸序列进行测序,实现对其序列信息的分析和检测。

5. Northern blot:Northern blot是一种利用电泳分离和检测RNA的方法。

通过将RNA样品经过电泳分离后,利用亲和性探针进行靶向检测,可以确定目标RNA在样品中的存在和相对数量。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核酸的检测和分析,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rt-pcr原理

rt-pcr原理

rt-pcr原理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RT-PCR的原理及其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RT-PCR的原理主要包括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两个步骤。

首先是逆转录,即将RNA转录成cDNA。

在这一步骤中,首先需要一种特殊的酶——逆转录酶,它能够将RNA模板上的信息转录成相应的cDNA。

逆转录过程中需要一段RNA引物(primer)作为起始序列,使逆转录酶能够在该位置开始合成cDNA链。

经过逆转录反应后,RNA被转录成了cDNA,为后续的PCR反应提供了模板。

接下来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即利用DNA聚合酶在适当的温度下,将cDNA模板进行扩增。

PCR反应需要两段DNA引物,它们分别位于所需扩增片段的起始和终止位置。

在PCR反应的循环中,先是将DNA双链解旋,然后引物与模板结合,随后DNA聚合酶开始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新的DNA链。

通过多次循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出大量的目标DNA片段。

RT-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适用于检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核酸。

在病毒检测中,RT-PCR能够对病毒RNA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然后通过PCR反应扩增出目标病毒基因片段,从而实现对病毒的快速检测。

此外,RT-PCR还可以用于分析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mRNA水平,可以了解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表达情况,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除了基本的RT-PCR技术外,还有一些衍生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

qPCR在PCR反应中加入荧光探针,可以实时监测PCR产物的扩增过程,从而获得准确的定量信息。

这种技术在基因表达分析、病毒定量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百日咳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百日咳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百日咳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为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和其他检测机构规范开展百日咳实验室检测工作,准确识别百日咳确诊病例,确保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效率,制定本指南。

一、样本采集(一)采样人员要求。

从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方法和操作流程。

(二)样本采集。

样本种类主要有鼻咽拭子、鼻咽吸取液、血清等。

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患者建议采集鼻咽拭子,持续咳嗽2—3周或以上的患者建议开展血清学检测。

二、实验室检测(一)百日咳鲍特菌培养。

1.菌株分离培养。

细菌培养优先采集鼻咽拭子,其次为鼻咽吸取液。

采集鼻咽拭子后,可直接接种培养基,也可经增菌培养后接种,增菌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培养基一般为含选择性添加剂的鲍-金培养基(B—G培养基)或木炭琼脂培养基(R—L培养基)平板。

如不能立即接种,需将鼻咽拭子放入转运管中,4℃冷藏运送至实验室,分区划线接种后35℃—37℃培养,每日检查有无疑似菌落,连续观察3—7天,若无任何细菌生长痕迹,第7天可报告百日咳鲍特菌阴性。

若有疑似菌落生长,及时挑取疑似菌落,在不含选择性添加剂的B—G培养基或R—L培养基平板上进行纯菌分离培养。

2.结果判定。

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百日咳确诊病例。

可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染色镜检、生化反应等进行菌落种属鉴定,也可采取特定靶基因核酸检测、基因组测序或质谱检测等方式进行种属鉴定。

(二)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

1.提取DNA。

核酸检测优先采集鼻咽拭子,其次为鼻咽吸取液,也可使用培养接种后的拭子进行核酸检测。

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单独采样。

将拭子在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中洗脱,离心去除上清液,沉渣提取DNA,用于核酸检测;如不能立即提取,可—70℃保存备用。

2.结果判定。

国内常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百日咳鲍特菌。

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百日咳确诊病例。

阴性结果应进一步排除假阴性,假阴性的可能原因包括:样本质量差;样本采集时间过早或过晚;样本保存、运输和处理不当;其他原因如PCR抑制等。

白介素因子实验室检测方法

白介素因子实验室检测方法

白介素因子实验室检测方法白介素因子是一类蛋白质,它在调节免疫系统、细胞信号传导以及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检测白介素因子的实验室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炎症程度以及相关疾病的发展情况。

下面是关于白介素因子实验室检测的10条方法: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白介素因子的方法。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然后用酶标记的抗体进行检测,最后用染色剂检测酶的活性来确定目标蛋白的浓度。

2. 免疫荧光法:该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中的荧光信号,来确定目标蛋白的存在与否。

3. 电化学发光法(ECL):这是一种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

它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在特定的底物存在下,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发光信号,从而确定目标蛋白的浓度。

4. 蛋白微阵列技术(Protein microarray):该技术将大量的目标蛋白固定在晶片上,然后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通过分析荧光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可以确定目标蛋白的存在与否及其浓度。

5.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质谱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方法,可以对目标蛋白的质量、结构和浓度进行准确测量。

可利用质谱法检测目标蛋白的分子量以及相关的修饰等信息。

6.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该方法通过将蛋白样品进行电泳分离,然后转移到膜上,并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通过测定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确定目标蛋白的存在与否及其浓度。

7.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这是一种高通量的细胞分析技术。

通过对细胞进行染色和标记,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中白介素因子的存在与否,并可定量分析其浓度。

8. RNA表达分析:通过分析细胞中的RNA水平,可以了解细胞中白介素因子的表达情况。

这可以通过实时定量PCR等技术来实现。

9. 蛋白质互作分析:通过利用蛋白质互作技术,可以研究白介素因子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深入了解白介素因子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机制。

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检测、识别和鉴定病原体。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1.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是一种基本且常用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病原体的大小、形态、结构等特征,从而对病原体进行鉴定。

在显微镜下,病原体通常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此外,显微镜还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病理改变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分离培养分离是一种常用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通过将病原体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定时间,使病原体繁殖并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或病毒斑。

通过观察菌落或病毒斑的特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等指标,可以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和分类。

培养分离对于某些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细菌性痢疾、肺炎等。

1.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病原体中的抗原,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出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1.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基于分子杂交和基因测序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病原体基因序列中的特定片段,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芯片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1.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基于血清中抗体水平检测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和水平,可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并评估其免疫状态。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评估等。

1.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一种通过观察组织病理改变来诊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实验室主要技术方法和项目范围

实验室主要技术方法和项目范围

主要技术方法和项目范围
主要技术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血清学分型、生化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测、非高致病性病毒的分离、组织培养;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和鉴定、分子生物学分型。

项目范围:
1、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涉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及各种致病菌的增菌和分离工作,对分离到的各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的鉴定工作;
2、消毒产品与医院消毒监测工作:工作内容同上;
3、传染病细菌监测/检测工作:涉及肠道传染病中的霍乱、伤寒、痢疾等以及呼吸道传染病中的流脑、军团菌等分离培养与鉴定;
4、病毒性传染病检测/监测工作:涉及各种肠道和呼吸道病毒的血清学检测、HIV血清学检测、流感病毒的分离工作,均为已知病原;
5、不明原因肺炎检测/监测工作:对传染性未知、不能预测潜在的感染性的标本,进行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排查检测,操作包括标本的初步处理和分离物的血清学检测。

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的原理

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的原理

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的原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用于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在许多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的原理是通过扩增RNA转录产物中的cDNA,从而判断该基因是否在特定条件下发生转录。

本文将从PCR技术的基本原理、PCR在基因转录检测中的应用、PCR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PCR作为一种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在许多生物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连续进行三个步骤来扩增目标DNA片段,这三个步骤分别是变性、退火和延伸。

在变性步骤中,通过高温使双链DNA解链形成单链;在退火步骤中,引物(primers)会结合到目标DNA的两端;在延伸步骤中,DNA聚合酶会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新的DNA链。

通过不断循环这三个步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出数以百万计的目标DNA片段,从而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PCR技术在基因转录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检测RNA转录产物中的cDNA,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在特定条件下处于转录状态。

首先需要将RNA提取出来,通过逆转录酶将RNA转录为cDNA,然后利用PCR技术对这些cDNA进行扩增。

PCR扩增出的产物可以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确定目的基因在实验条件下是否处于转录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索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调控机制,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PCR技术在基因转录检测中有许多优势。

首先,PCR技术非常灵敏,可以在非常低的RNA浓度下进行检测,这对于检测低表达基因或者初步筛选基因表达差异都非常有帮助。

其次,PCR技术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根据引物的设计来选择性地扩增目标基因,避免了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此外,PCR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对于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来说非常方便。

PCR技术的类型原理及应用

PCR技术的类型原理及应用

PCR技术的类型原理及应用什么是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可以在体外扩增DNA片段。

PCR技术的出现为基因检测、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一段DNA模板序列在体外通过一系列的温度循环中,利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如Taq聚合酶),进行大规模扩增。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它通过热循环,迅速复制和扩增DNA。

PCR技术的类型PCR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常规PCR:常规PCR是最常用的PCR技术类型,也被称为标准PCR或常规聚合酶链反应,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NA扩增的长度。

常规PCR通常适用于生成较小的DNA片段,Typically, 优化后的反应条件是将样本DNA与引物,缓冲液和聚合酶加入于反应管中,反应管放入PCR仪中进行温度循环,使DNA扩增。

2.逆转录PCR:逆转录PCR是一种将RNA转录成DNA进行扩增的技术。

该技术首先将RNA逆转录成cDNA,然后对cDNA进行PCR扩增。

逆转录PCR在研究基因表达、研究RNA病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实时定量PCR:实时定量PCR是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可以即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的DNA扩增量。

实时定量PCR通常根据荧光信号的增加来监测反应的进程,可以实时定量和分析样本中的DNA含量。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

4.数字PCR:数字PCR是一种精确测量DNA的技术,可以绝对定量DNA的拷贝数。

和实时定量PCR相比,数字PCR可以更准确地测量目标DNA的拷贝数,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5.多重引物PCR:多重引物PCR(Multiplex PCR)是一种同时扩增多个目标序列的技术。

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通过引入多个不同的引物和多个目标DNA,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目标序列。

临床科研常用实验室技术及研究策略

临床科研常用实验室技术及研究策略

临床科研常用实验室技术及研究策略
临床科研常用的实验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检测和扩增DNA或RNA
分子,可用于疾病的快速诊断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

2. 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用于检测和定量蛋白质的
表达水平,并分析蛋白质的特异性。

3.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用于检测和定量抗体或抗原
的存在和浓度,常用于疾病的免疫诊断。

4. 细胞培养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生长、分化、转化等过程,可实验观察分子机制以及药物的毒性和效应等。

5. 流式细胞术:用于分析和鉴定混合细胞种群中特定细胞亚群的数量和表型。

6.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用于编辑和调控细胞基
因组,以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和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临床科研的研究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问题的明确和目标的设定:明确研究的科学问题和目标,有助于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的建立:通过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文献
资料和理论基础,为研究设计提供支持和指导。

3.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包括样本收集、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等。

4. 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结果解读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议和方向。

6. 结果的发布和传播:将研究结果撰写成科学论文,并通过学术会议、期刊等途径进行发布和传播,促进科学共享和交流。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放射性活度的技术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放射性活度的技术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放射性活度的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以及环境的保护,准确测量放射性活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放射性活度的技术。

一、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放射性活度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放射性粒子与探测器内的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能量会激发探测器中的闪烁材料,进而发出可见光信号。

该信号经过光电倍增管放大后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子学装置进行处理并计算放射性活度。

广泛应用的闪烁探测器包括钠碘晶体闪烁计数器、塑料闪烁体等。

二、核计数器核计数器是以测量放射性射线的数量为基础的一种技术。

它通常由探测器和电子学设备两部分组成。

当放射性粒子穿过探测器时,探测器会记录下每个粒子的事件,通过统计一定时间内粒子的数量,便可推算出相应的放射性活度。

核计数器具有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广、测量结果可追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性物质的测量。

三、液闪技术液闪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放射性活度的新技术。

它通过将放射性物质溶解在液体中,利用闪烁现象进行测量。

与传统的固体闪烁探测器相比,液闪技术具有更大的探测效率和更高的能量分辨率,能够提供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液闪技术还能实现多参数测量,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四、γ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是一种能够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快速、准确测量的仪器。

它基于射线与物质作用的能量转移原理,通过测量射线能量的分布来分析和判断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和活度。

γ射线谱仪广泛应用于核工业、材料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无损测量、快速分析等优点。

五、电离室电离室是一种用来测量放射性射线的设备,主要用于测量较高能量的γ射线或X射线。

电离室通过测量空气中发生离子化的粒子数量来计算放射性活度。

电离室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综上所述,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放射性活度的技术包括闪烁探测器、核计数器、液闪技术、γ射线谱仪和电离室等。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常用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使用各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和验证理论,探索新的发现。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方法: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和计算样品中的物质含量来确定样品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数量。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2.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物质或组分。

这种方法通过观察样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或反应性来判断物质的存在与否。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酸碱中和实验、沉淀反应实验等。

3.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分离技术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萃取、结晶等。

4.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用于通过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5.培养技术:培养技术用于在实验室中培养和繁殖微生物或细胞。

常见的培养技术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细胞培养等。

6.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

PCR在基因工程、疾病诊断和法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7.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的方法。

它利用电场作用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电泳带,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8.基因分析技术:基因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基因分析技术包括DNA测序、RNA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等。

9.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技术用于研究DNA或RNA的序列匹配和互补配对。

它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确定基因组的变异等。

10.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免疫学实验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组化实验等。

综上所述,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方法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

检验科药物浓度检测技术要点

检验科药物浓度检测技术要点

检验科药物浓度检测技术要点为了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我将以以下格式来书写文章:---检验科药物浓度检测技术要点药物浓度检测是检验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准确地检测药物浓度可以帮助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准确判断患者的药物剂量是否合理,从而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带来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药物浓度检测技术的要点,以保证检验科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在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时,首先需要根据具体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等。

根据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目标浓度范围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进行检测。

二、样品处理与前处理在进行药物浓度检测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与前处理,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样品处理包括采集样品、储存样品和稀释样品等步骤,而前处理则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纯化等,以去除干扰物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三、建立校准曲线和质控品为了准确测定药物的浓度,需要建立标准校准曲线和使用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

校准曲线是通过测量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绘制出浓度与测定值的关系曲线。

通过校准曲线,可以准确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同时,质控品是用于监控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样品,通过定期检测质控品,可以及时发现并修正仪器的偏差,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四、仪器操作与方法准确性在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时,操作仪器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仪器的操作要规范,操作人员需要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同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也需要验证,包括方法的选择、操作步骤、仪器参数等。

通过对方法的验证,可以确定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判读在完成药物浓度检测后,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结果判读。

数据分析包括计算样品的浓度值、计算误差和相对标准偏差等指标,以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随着人们消费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食品安全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是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有毒和有害物质,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传统的检测方法和现代的高级检测技术。

一、传统食品检测方法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传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例如,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测定食品中残留的农药、重金属和化学品等。

另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光谱分析法等技术也可以测量食品样品中的元素含量。

这些方法需要从食品中提取样品后进行分析,需要用到非常细致的实验室操作和设备,有时候会受到样品复杂性、操作技能和颜色等因素的影响。

2. 微生物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和酵母等。

这种方法最常用的技术是菌落计数法,通过在培养基上生长菌群,然后计算菌落数量来获得细菌含量。

另外,PCR和DNA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以被用来鉴定细菌和病毒等的遗传物质,以便对其进行精准的定量分析。

微生物检测法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对食品的卫生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能够直接评估食品是否安全。

二、现代进阶食品检测技术1. 光谱学检测法光谱学检测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物理性质,通过测量样品的吸光度、荧光和散射,可准确分析食品成分、含量和品质等。

如近红外光谱法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同时减少了常规化学检测带来的毒性风险、分析周期和成本。

另外,拉曼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原料与加工过程中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2. 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是基于最新的生物和化学技术发展起来的,这种技术能够利用生物材料和一系列生物反应来检测食品中的有毒和有害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实时检测,还可以直接测定食品的液态成分。

例如,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测定食品中的酸类、酶和氧化剂等。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响应速度快,能够帮助人们及时了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有机化学实验室是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场所,其中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是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的关键。

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仪器设备1.旋光仪旋光仪是一种测定物质旋光度的仪器,主要用于有机合成研究和实验中对化合物的光学性质的测试。

常见的旋光仪有手动旋光仪和自动旋光仪两种,手动旋光仪操作相对简单,而自动旋光仪则可以自动记录旋光度数据和温度数据,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2.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用于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气体或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仪器。

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气相色谱仪常用于分离、检测和分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脂肪酸甲酯、醇类、醛类、酮类等。

气相色谱仪具有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领域。

3.氢化装置氢化装置主要用于有机化学合成反应中的氢化反应,用于将不饱和的化合物氢化为饱和化合物。

常见的氢化装置有固定式氢化装置和流动式氢化装置两种,其中流动式氢化装置能够实现反应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4.激光拉曼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是一种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的光谱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对化合物的各项反射光谱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性质。

激光拉曼光谱仪比其他分析仪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材料、药物和生命科学领域。

二、实验技术1.溶剂的运用有机化学合成反应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各种溶剂,如乙醇、甲苯、氯仿等。

在实验中,正确选择适宜的溶剂非常重要,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量,并且不同的溶剂对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常用反应类型和实验技巧有机化学合成反应有多种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等。

通常使用合适的催化剂、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正确的操作技能等,可以有效地提高产率和纯度。

3.纯化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纯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合物的纯度。

常见的纯化方法有结晶法、蒸馏法、萃取法、柱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法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Van weemen、Schuars及 Perlmarn等相继分别报道后,现已引起广泛重视。
原理
将已知抗体或抗原结合在某种固相载体上,并保持其 免疫活性。测定时将待检标本和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 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 应,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物成分 ,然后加入底物显色,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操作过程
血清
血清加入量 稀释液 抗原
工作量补体
二单位溶血素 2.5%红细胞
判定结果举例
被检血清
0.5
0.5
0
0.5
0.5
0
0.5
0.5
0.5
0.5
0.5
0.5
++++ -
对照管
阳性血清
阴性血清 抗原
0.5
0.5 0.5 0.5 0
0
0.5 0 0.5 0
0.5
0 0.5 0
1
0.5
0.5 0.5 0.5 0.5
牛、马、鹿、骆驼 1:100血清稀释,猪、山 羊、绵羊和狗1:50血清稀释,出现“++”以上凝 集现象时,受检血清判定为阳性。
牛、马、鹿、骆驼 1:50血清稀释,猪、山羊 、绵羊和狗1:25血清稀释,出现“++”以上凝集 现象时,受检血清判定为可疑。 (GB/T 186462002)
补体结合试验
概念
血凝实验步骤
抗原(ul)
注:第12孔为阴性对照。
振荡混匀,于室温(20℃-25 ℃ )放置40分钟后判定 结果(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对照孔 红细胞将呈明显的纽扣状沉到孔底。
结果判定
将板倾斜,观察红细胞有无成泪滴状流淌。完全血凝 (不流淌)的抗原或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代表一个血凝 单位(HAU)。
抗原、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凝集试验管(三分管)、试管架、吸管及温箱
试管法
置37℃~40 ℃温箱24h,取出检查并记录结果。
试管法
每次试验均应设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抗原对照。
牛、马、鹿、骆驼血清稀释法与上述基本一致,差异 是第一管加1.2ml稀释液和0.05ml被检血清。
大规模检疫时也可只用2个稀释度,即牛、马、鹿、 骆驼用1:50和1:100,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和1:50 。
四单位抗原配置
根据血凝试验结果配置4HAU抗原。以完全血凝的病 毒最高稀释倍数作为终点,终点稀释倍数除以4即为含 4HAU抗原的稀释倍数。如血凝终点滴度为1:256, 则4HAU抗原的稀释倍数应是1:64(256/4)。
四单位抗原配置
四单位抗原回滴
4单位抗原(µl)
血凝抑制试验步骤
注:第11孔为阳性对照,第12孔为阴性对照。
注射剂量:不论大小牛只,一律皮内注射0.1ml(含2000IU) 。
注射方法:先以75%酒精消毒,然后皮内注射牛型结合分支 菌素PPD,注射后局部应出现小疱,如对注射有疑问,应另 选15cm以外的部位或对侧重做。
皮内注射后72h判定,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 反应,并以卡尺测量皮皱厚度,做好详细记录。
酶 酶标记 抗体 抗体
抗原 抗体
抗抗体
1.将抗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 2.如样品中含有抗体,则结合 为抗抗体-抗体复合物。 3. 加入抗原及酶标记抗体, 则结合为抗抗体-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
4.酶催化底物并显色。
固相载体
捕获法(抗-HAV IgM、抗-HDV IgM等)示意图
应用
疾病临床诊断、疾病监测、疾病普查、法医检查、兽医及 农业上的植物病害的诊断检定等。
37℃~38℃水浴20min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37℃~38℃水浴20min
++++ - - - -
溶血素 0
1.5 0 0
0.5 0.5
++++
补体 0
1.5 0
0.5
0 0.5
++++
结果判定
第一次判定要求不加抗原的,不加或加抗原的阴性血 清对照管,抗原对照管呈完全溶血反应。
玻片法
判定:
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 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 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 判为阴性(-)。(GB/T 18646-2002)
试管法
材料准备:
稀释液:0.5%石碳酸生理盐水。检验羊血清时 用含0.5%石碳酸的10%盐溶液,如果血清稀释用 含0.5%石碳酸的10%盐溶液,抗原的稀释也用含 0.5%石碳酸的10%盐溶液
内容
血清学检测: 血凝抑制试验 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皮内变态反应 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原学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本概念
抗原:抗原是指那些能够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 疫应答,产生抗体和致敏效应淋巴细胞,并在体内外 与之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分子, 和机体其他生物大分子一样是细胞的产物,分泌到体 液中或表现在细胞表面上。
实验准备
稀释液:0.85%生理盐水 绵羊红细胞悬液:采成年公绵羊血,用稀释液洗涤3-4
次,最后一次以2000r/min离心10min,以稀释液配置 成2.5%红细胞悬液 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溶血素 受检血清:用稀释液作1:10稀释,加热灭能 溶血素 补体 抗原
直接凝集试验
颗粒性抗原与凝集素直接结合并出现凝集现象的试验 称作直接凝集试验(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直接凝集试验按操作方法可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
玻片法
玻片法为定性试验。 此法简便快速,可用已知诊断抗原悬液检测待检血清
是否存在相应抗体。
玻片法
试验准备:
试验原理(续)
血凝抑制试验可以用于:①应用标准病毒悬液测定血 清中的相应抗体;②应用特异性抗体鉴定新分离的病 毒。
测定动物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必须首先:①滴定 病毒或其血凝素对相应红细胞的血凝效价;②应用某 种或某几种方法处理被检血清,除去其中的非特异性 血凝抑制物质。
实验准备
血凝板 0.5%-1%的红细胞悬液 100ul微量移液器 PBS或生理盐水 待检病毒液或检测抗原 待检血清及阳性血清
凝集实验
概述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吸附在胶乳、白陶土 、离子交换树脂和红细胞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 见的凝集团块,称为凝集试验(agglutination)。
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应的方式分为直接凝 集试验(简称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
抗原、抗体反应: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的反应亦称血清 学反应。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试验原理
某些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的使某种或某几 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 为血凝(hemagglutination,HA),也称直接血凝反 应。
当病毒的悬液中先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 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时,则红细胞表面的受 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红细 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 (hemagglutination ingibition,HI)反应,也称血凝 抑制反应。
ELISA可用于检测抗体,也可用于检测抗原。
实验的方法类型有多种,如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 竞争法和捕获法等,虽然原理不尽相同,但实验特点 和影响因素基本一样。

抗抗 体
酶标记 抗抗体
抗体
1.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
2.如样品中含有抗体,则结合 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3.再加入酶标记抗抗体,则结 合 为抗原-抗体-酶标记抗抗体复 合物。
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 无腐败气味 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 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 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玻片法
操作方法:
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 应血清0.03ml
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轻轻混匀,静置约40分钟。
结果判定
以完全抑制4个HAU抗原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HI 滴度。
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log2,阳性对照孔血 清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实验结果才有效。
HI价小于等于3log2判定HI试验阴性;HI价等于4log2 为可疑,需重复试验;HI价大于等于5log2为阳性。 (GB/T 18936-2003)
4.酶催化底物并显色。
抗原
固相载体
间接法(抗-HCV等)示意图
酶 酶标记抗体
抗体 抗原
1.将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 2.如样品中含有抗原,则结合 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3.再加入酶标记抗体,则结合 为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 物。
4.酶催化底物并显色。
抗体
固相载体
双抗体夹心法(HBsAg、HBeAg等)示意图
检,其结果仍为疑似反应时,经60d再复检,如仍为疑 似反应,应判为阳性。(GB/T 18645-200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概述
酶具有高效生物催化作用,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 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放大作用, 使得原来极其微乎其微的抗原或抗体在数分钟后就可被 识别出来,这种技术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试管法
结果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