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合集下载

北宋政治知识点总结简短

北宋政治知识点总结简短

北宋政治知识点总结简短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政治制度和运作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北宋的政治体制、官员选拔制度、地方政权和对外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政治体制北宋政治体制继承了唐代的政治制度,但也做了一些改革和创新。

北宋的政治体制主要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面。

朝廷由皇帝、宰相和各部官员组成,地方由州、县、乡、村四级政权组成。

北宋的朝廷政治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

宰相是朝政的最高官员,负责制定国家政策和处理重要事务。

而各部官员则负责具体的政务工作,如兵部负责军事、户部负责财政等。

这种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朝廷的统一和稳定。

二、官员选拔制度北宋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包括科举制度和举荐制度两种。

科举制度是北宋的主要选拔官员的途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具有文化素质和政治才能的官员。

而举荐制度则是通过官员相互推荐来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在北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设立了孔子庙、太学、国子监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人才。

科举考试从科举生到进士、解试、贡士、进士出身官员的路径,为北宋的政治选拔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来源。

三、地方政权北宋的地方政权由州、县、乡、村四级政权组成,地方官员由朝廷任命,负责管理各地政治、经济和治安事务。

地方政权在北宋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地方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四、对外政策北宋的对外政策以和平为主,以外交手段解决与邻国的矛盾。

北宋与辽朝和西夏等国家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外交关系,通过和平外交手段保护了北宋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五、总结北宋政治制度和运作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政治体制、官员选拔制度、地方政权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特点和特色都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运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于今天的政治制度建设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财政
(三司)
行政
军事 枢
(三衙)
卫 马 军 司
中 书 度 盐 户 门 支 铁 部 下
密 侍 殿 侍 院


卫 步 军 司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 ]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宋太祖 死后,其弟 赵光义登基 为帝,称宋 太宗。 宋太宗 时,灭吴越、 闽南、北汉, 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 割据局面, 基本实现了
局部统一。 P28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 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 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皇帝
强化皇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削弱 相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措施: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 人,位同副相,与宰相 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 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 财政权。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皇帝
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 制钱谷(财政权):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在 地 方
• 收精兵(兵权):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七年级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七年级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七年级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960年到1279年,历经18位皇帝。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北宋的政治制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此,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北宋政治知识点。

一、政治制度1.封建君主制度:北宋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严格的封建君主制度,皇帝是被视为上天神灵的存在,他可以统治天下,并且拥有绝对的权力。

2.地方制度:北宋的地方行政分为路、州、县三级,由地方官员负责,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管理。

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

北宋时期学生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有机会成为一名官员,并有机会实现社会上升。

科举考试有三个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每年只有很少的人通过考试。

二、官员制度1.宰相:宰相是北宋朝廷中最高的文官,也是皇帝的首席辅助,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各种政务。

2.三省六部制度:北宋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类。

文官主要在三省中任职,包括尚书省、大理寺和检察院;武官主要在六部中工作,包括兵部、刑部、礼部、工部、户部和吏部。

3.通判、知县、知州、刺史等官员:这些官员分别管理县级、区级、省级和地级,负责地方的行政管理和治安维护。

三、政治思想1.儒家思想:北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士人们非常注重儒家思想的学习与传承,这在政治上也有所体现。

皇帝也极为尊重儒家文化,常常亲自向儒生请教。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对北宋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民间常常崇拜道教的高僧和道士,认为他们能带给人们平静和安宁,使人们摆脱社会上繁琐的事务,回归真正的自我。

3.佛教思想: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比较高,佛教思想也对政治有所影响。

北宋的士人们常常将佛教的一些道理融入到政治思想之中,认为政治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众人福祉,让民众过上安定的生活。

总之,北宋政治上的这些知识点是七年级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认真复习,加深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理解,为今后的中国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宋的政 治》 讲义

《北宋的政 治》 讲义

《北宋的政治》讲义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北宋的建立,始于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

公元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回师开封,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建立了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即位后,依据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

他先后灭掉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

到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吴越与福建漳、泉二州的地方势力纳土归降,北宋最终消灭了北汉,基本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收兵权赵匡胤深知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将拥兵自重的弊端,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并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统领,直接对皇帝负责。

同时,他还实行更戍法,定期更换禁军将领,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将领与士兵形成深厚的关系。

2、削弱地方权力在地方上,北宋取消了节度使兼领支郡的制度,将各州直属中央。

在州一级设置通判,与知州共同管理政事,起到监督制衡的作用。

地方的财政权也被收归中央,设转运使负责将地方的财赋运往京师,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完善科举制度北宋扩大了科举录取的名额,提高了进士的地位,为文官治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严格了科举考试的程序,增加了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录取的考生成为“天子门生”,直接隶属皇帝,加强了君主对人才选拔的控制。

4、分割相权在中央,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这样,相权被大大削弱,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三、北宋的政治制度1、中枢机构北宋的中枢机构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通常设二至三人。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

三司则是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

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了“分权制衡”的政治格局。

2、官制北宋的官制十分复杂,存在官、职、差遣分离的现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1)时间:960年。

(2)建立者:赵匡胤。

(3)过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4)都城:开封。

2.统一南北(1)条件: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2)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认识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相关链接“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级军官们交出兵权。

赵匡胤与汉高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

“杯酒释兵权”作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妙招巧记可编写顺口溜,来记忆赵匡胤建立北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

960年,陈桥驿馆前,一场闹剧演,眨眼变皇颜。

主角赵匡胤,部下拥夺权。

回京建北宋,五代政权完。

4.加强中央集权(1)军事上: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经济上:①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历史 重要知识点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历史 重要知识点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注释:红色字体是重点知识点,要求记忆,黑色字体的部分了解)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都城:开封/东京
事件: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

2.北宋统一:采用先南后北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但是并没有统一全国)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兵—加强兵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控制军队调动③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权—加强行政权:
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
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钱—加强财权: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
2.表现: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北宋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
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弊端:①军队战斗力减弱②政府办事效率低下③增加财政支出。

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和练习

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和练习

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和练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练习题一、选择题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七年级宋代的政治发展知识点

七年级宋代的政治发展知识点

七年级宋代的政治发展知识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对于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宋代的政治发展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

一、宋朝政治制度概述宋朝采用了基本上继承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实行官吏制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采用了科举制度,官员分为三品、九品和十八品,国家机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

二、宋朝政治改革1.建立制度北宋开创了科举制度,此制度主要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配合官员管理制度,采取考试的方式,确定官员的资格。

这种制度的实行大大增加了吏治的公正性,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此外,北宋还建立了参政议政机构,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创举。

2.改革制度南宋时期,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对宝文试、礼部试、殿试进行精简,让更多的人能够参加考试,同时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将国家机构分为三省和六部,建立了武备县制,在行政管理中进行了改革。

三、宋朝政治制度运行的问题1.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的发展,使得地方政治和地方社会的自治得到了限制。

2.科举制度的问题科举制度虽然选拔人才公正,但也带来了官场的腐败问题,许多官员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得到了滋长。

3.官吏制度的问题宋代的官吏制度的变革使得官员的权利得到了控制,而官员的权力也往往是滥用的。

四、政治发展的影响1. 社会的进步宋代的科举制度带来的是知识分子的壮大和阶层的流动,从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2. 文化繁荣宋代文化繁荣的背后,是政治制度变革的影响,使得文化得到了广泛普及,进而推进了文化的繁荣。

总之,了解宋代政治发展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和赵匡胤有关的成语: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北宋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
1.目的: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再现
2.措施
(1)重视文官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朝通过扩大录取范围,增加录取名额来发展科举制度。

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常考题
唐太宗通过完善哪项制度来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三
省六部制
宋太祖采取什么办法削弱相权?分化事权。

宋代政治知识点总结

宋代政治知识点总结

宋代政治知识点总结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政治制度以其高度的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而闻名,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宋代政治制度、官制、国家机构、地方政府等方面对宋代政治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宋代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宋代政治制度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中央集权。

在宋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官员有着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中央政府设立了多个部门,例如中书省、门下省、东京留守等,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

2. 官僚体系宋代的官僚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体系。

官员们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根据考试成绩和品德等条件来确定官阶和官职。

宋代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分别负责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事务。

3. 科举制度宋代的科举制度是一个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举考试,能够选拔出一批有文化修养和政治才干的官员,为中央政府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4. 封建化的政治制度在宋代,政治制度已经开始呈现出封建化的特征。

皇帝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对国家的一切事务都有着最终的决定权。

封建制度的特点也体现在社会等级和封建礼仪等方面。

二、宋代官制1. 官员的等级宋代的官员分为九品官员和上、中、下三级官员。

九品官员是用来表示各级官员的等级和地位,上、中、下三级官员则表示官员的职权和管理范围。

2. 文官和武官宋代官员可以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

文官主要负责政治和行政管理,武官则主要负责军事指挥和防务。

3. 官员的选拔在宋代,官员是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的。

考试分为明经和明法两部分,通过考试的人可以成为官员,并且享有相应的官阶和待遇。

4. 官员的管理宋代的官员管理非常严格,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法规来约束官员的行为和权力,严格监督官员的执政行为。

三、宋代国家机构1. 中央机构宋代的中央机构主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东京留守等。

中书省负责制定和颁布政令,门下省负责处理国家机要事务,东京留守负责管理东京城的安全和治安。

部编版7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重点梳理

部编版7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重点梳理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框架】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点梳理】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建立和统一(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政治: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2.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措(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施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知识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1)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2)弊:守内虚外,边防力量削弱,军队人数增加,军队开支日益膨胀。

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北宋的政治第一部分:北宋的政治基础1.北宋的统治者北宋是一位强大的政治统治者,其统治时间为960年至1279年。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统治者通过实施有效的行政、经济和军事政策,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2.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北宋的统治者采用了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使其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

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有组织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持社会秩序,并建立了规模庞大而有效的官僚体系,以管理政府和国家机构。

3.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科举制度是北宋的政治基础之一。

在此制度下,每个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且没有不正当行为的男子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制度下,贫穷和平民出身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高层。

第二部分:北宋的行政管理1.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北宋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

它由皇帝和他的行政机构组成,其负责各个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统一。

皇帝是北京的唯一统治者,他通过各种方案和战略决定治理中国的方式。

2.中央和地方政府北宋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被分成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机密院组成。

地方政府被分为府、州、县和镇,由由地方行政官员管理。

3.税收和财政北宋在税收和财政管理方面非常繁荣。

国家设立专门的财政部门,颁布各种税收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财政收入和稳定。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状况强烈地影响到国家税收和财政稳定。

第三部分:北宋的军事战略1.边境防御北宋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他们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防卫关系。

首先,他们设立了与外国接壤的边境战略区域,组织和管理了一个强大和有能力抵御入侵者的军队。

2.军事基础北宋的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北宋统治者很重视军事力量的提高,他们使用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3.使用武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北宋的统治者也在国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基础知识梳理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基础知识梳理

第6课《北宋的政治》基础知识梳理
一、北宋的政治:
960年,后周禁军最高首领赵匡胤借口辽与北汉军要会师南下,趁机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

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宋太祖玩弄权术,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2.北宋中央设政事堂掌管政务,枢密院掌管军务,形成“二府”并立的格局。

又设“三司”掌管财政。

3.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

他下令将地方军队中的精兵全部调入中央军队,并禁止地方另行招兵。

北宋在州之上设转运史,负责将各地的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

这样,原由各地节度使掌管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政权都被中央收回。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原因: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太祖及其后继者采取了许多措施,明显具有削弱武将权力、降低其地位的倾向。

与此同时,文官、文士的地位却明显提高。

2.表现:宋朝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在中央,不仅政事堂、三司等机构的官员由文官担任,连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上由文官担任。

在地方,转运使、知州、知县等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1。

北宋时期的政治知识点归纳

北宋时期的政治知识点归纳

北宋时期的政治知识点归纳北宋时期的政治知识点归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

北宋时期的政治又是如何的?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宋时期的政治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北宋时期的政治》知识点一:考点指南1.北宋的建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识记北宋的建立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从目的、措施(军事、行政、财政、司法、科举制等)、影响(正面积极作用和负面消极作用))等方面掌握、理解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分析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表现;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内容)、结果;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与失败的原因。

《北宋时期的政治》知识点二:重点和难点精析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及影响(1)历史背景: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演变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②北宋建立之初,国家尚未统一,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北宋政府实力。

③宋太祖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为防止兵变历史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因此,北宋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君弱臣强”的局面和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政府采取分权的方法,从“权”、“钱”、“兵”三个方面人手,把政权、财权和兵权收归中央,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影响:积极影响: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宋以后直到清代社会,中原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像五代那样的军阀割据、朝代更替频繁的局面。

消极影响:①为了剥夺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政府大量赐田宅,又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快土地的集中。

地主官僚肆元忌惮地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北宋初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②官僚机构膨胀,机构臃肿重叠,官吏日益颓废,办事效率低下。

俸禄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

③过分的集中地方财权,造成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官吏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搜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3 教学课件_北宋的政治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3 教学课件_北宋的政治2
当上“公务员”既可名利双收,还可娶到大家闺秀。对于读 书人来说,科举取士是他们当上“公务员”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书生们把赶考走仕途 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但宋朝官位数量毕竟有限,经不起天下人争抢,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有望胜出。所以 大家只得卧薪尝胆,寒窗苦读,“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词,宋朝便有了 许多“剩男”。这也影响了宋朝的女士们,“女怕嫁错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 闺秀们便挤破头争当“官夫人”。 于是发榜之日,家有“剩女”的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甚至不 管相中的士子有没有婚配,年龄几何,有时还会为其中的才貌双全者争个头破血流。 这就形成了“榜下捉婿”的奇观。
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②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
(1)用材料一中的内容说出反映宋朝建立之初的局面。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用材料中的话回答。 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2)为解决材料一中这种局面,宰相赵普提出什么解决办法? 削夺地方武将的权力,减少他们的钱粮,减少他们的军队等。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宋统治者重视什么事业?说出采取的具体措施。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 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藩镇拥兵自重,与中央抗衡,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藩镇有赖以自持的 经济基础。为解决地方财政,宋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的财赋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 其余全部运往都城,收归中央。

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北宋的政治知识点

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北宋的政治可是相当有看头呢,就像一场大戏,各种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

北宋的中央政权设置就很有趣。

皇帝那自然是这场大戏的主角啦。

在皇帝之下,有宰相来帮忙处理政务。

这宰相啊,就像是皇帝的大管家,什么事儿都得操心。

不过呢,北宋的宰相权力可不像以前的朝代那么大。

为啥呢?因为皇帝老儿也怕宰相权力太大,抢了自己的风头呀。

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就搞出了好几个部门,像三司管财政,枢密院管军事,这就好比本来一个人干的活,现在分给好几个人干了。

这三司啊,就像家里管钱的,一分一厘都得算清楚。

枢密院呢,就像是保卫家庭安全的卫士长,军队的事儿都归它管。

这样一来,宰相想独揽大权就难喽,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坐在龙椅上啦。

北宋的官职任用也很有特色。

那时候科举制度可发达了。

科举就像是一座独木桥,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想从这座桥上走过,走到官场里面去。

一旦考上了科举,那可就是鲤鱼跃龙门啦。

不过呢,北宋的科举考试很注重公平性,不管你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还是穷乡僻壤的穷书生,只要你有才华,就有机会。

这就好比是一场长跑比赛,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看谁跑得更快更稳。

这样做有啥好处呢?能让朝廷招揽到各种各样的人才啊。

这些人才就像新鲜血液一样,注入到北宋的政治机体里,让北宋的政治变得更加活跃。

再说北宋的地方政治。

地方上有知州来管理州郡,就像每个小家庭都有个家长一样。

但是呢,皇帝可不会完全信任知州,还会派通判来监督知州。

这通判啊,就像是皇帝安插在知州身边的眼线。

知州做什么事儿,通判都能插上一嘴。

这就像两个人一起干活,一个人干的时候,另一个人在旁边盯着,稍微有点不对劲儿就得指出来。

这样做虽然有点麻烦,但是能保证地方上的权力也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呀。

北宋在军事方面的政治管理也很独特。

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北宋实行兵将分离的制度。

兵就像棋子,将就像棋手。

可是呢,这棋子和棋手老是换来换去的。

今天这个将带着这批兵,明天就换了另外一个将带这批兵。

这看起来好像是避免了武将拥兵自重,可也带来了问题啊。

高中历史课件考点09北宋的政治

高中历史课件考点09北宋的政治
北 建立: 960年;陈桥兵变;局部统一.
宋 建 立
①释杯酒兵权; ②三分禁军权;
中央:
军事: ③枢密院牵制; ④更戍法;另强禁军 行政: 分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军事: 削节度使权;强干弱枝;
强 集 权
强化 集权:
地方:
行政: 文臣知州;通判监督副署. 财税:赋税由转运使转运中央..
司法:司法隶属中央,死刑上报.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增录取-扩统治强集权.
评价:
积极-铲割据;利统一安定经济发展. 消极-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危 机 和 改 革
危机严重: 土地兼并;农民起义;三冗严重;辽夏威胁.
庆历新政:
1043,宋仁宗,范仲淹,吏治中心-升迁考核;限制恩 荫;加强保官;裁州县轻徭役;严肃政令,取信于民.
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
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6.(04江苏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
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
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
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返回
7.(05春季北京)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
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8.(05广东3)下列各项中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的是
A.市易法
B.岁币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一)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3.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4.都城:开封。

(二)北宋的统一
1.方针:先南后北。

2.意义: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主要地区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注意:并未实现全国范围的统一。

二、强化中央集权
(一)措施:
1.军事上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在中央(政治上)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a.设参知政事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b.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3.在地方
政治上:a.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

b.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上:a.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但是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造成官僚机构的臃肿。

三、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2.表现:(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影响:
积极: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

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四、北宋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