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1、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

东之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必⋯⋯——《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

出。——《资治通鉴》请回答:⑴材料一和二描述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答:唐太宗唐玄宗

⑵历史上把他们的统治时期分别称为什么?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⑶他们统治时期为对外交

往做出贡献的是哪两位僧人,分别去了哪两个国家?答:鉴真玄奘印度

日本、2、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

哉。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河?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答:大运河隋炀帝⑵为什么要开通

此河?它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答: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它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⑶此河自北向南分别是哪四段?⑷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余杭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这条河的中心

点在哪里?

3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

过去的。——孙中山

请回答:⑴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⑵此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⑶此制度完善于哪个朝代?为此做出贡献的是哪几个关键人物?

⑷在这种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首创的有哪两项考试?

⑸此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

4、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颜公变法出新意,细劲入骨如秋鹰。——苏轼请回答:⑴材料一中“鉴真盲目航东海”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当时的帝王是谁?

⑵材料二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位书法家书法艺术的评价?与他同期的书法家还有谁?后人用哪四个字评

价两人的书法?

⑶从鉴真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精神?

鉴真:有远大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5、材料一:拉萨市大昭寺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 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

(2)元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今西藏地区?

(3)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重大措施。

(4)透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⑴材料中“文皇”和“朕”是不是指一个人?如果是,他是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⑵从材料中反映了“朕”之前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

⑶说一说“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

⑷“文皇”统治时,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曾将谁远嫁吐藩?当时该王国的赞普是谁?

6、元世祖上位之初,首昭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

本” ——《元史. 食货志》请回答:⑴以上说明了元世祖采取什么政策?

⑵元世祖在农业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最终的结果如何?

⑶元世祖在交通运输业上,开通了哪两段运河?后来使粮食运输逐步以何种方式为主?

⑷为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对中央、地方有何规定?

7、、“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请回答:⑴“开元”是谁的年号?他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他在位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⑵“贞观”是谁的年号?他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他在位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9、材料一: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韩非子. 有度》

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材料三:“渺茫无际,天水一色,惟以指南针为则,尽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

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请回答:⑴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分别能得到怎样的历史信息?

⑵指南针是经何人之手传入欧洲的?有什么重要影响?

10、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在一定程度和时间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的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①、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谁类似明太祖一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②、明朝废除了哪两项制度?

③、1421 年,谁迁都北京?

④、试分析一下:明朝前期,从那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11、“雍正皇帝时,一位进士因‘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两句诗而被斩首。”

①这则材料说明了清朝政府对知识分子的什么做法?

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做法盛行于那几个皇帝时期?

③这种做法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12、“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涨。

A、材料中的“永乐三年”是公元哪一年?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

B 、郑和先后几次远航?他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C、请你简要评价一下“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

1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14、“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2)他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你证明。

(3)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清政府于哪年在台湾设台湾府?有何意义?

1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①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②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③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④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16、材料一自洪武十三年,把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职官志》

材料二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军机处,议政之权虽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乾隆帝)特裁之。- 《议政大臣》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帝”指的是谁?“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⑵材料二主要表述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⑶材料一、材料二的做法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17、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的人数比其他科多。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①我国古代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唐朝的科举制是如何得以完善?

②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