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导与练 第一章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专题二摩擦力学案人教版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专题二摩擦力学案人教版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专题二摩擦力(人教版)【考点透析】一本专题考点: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二理解和掌握的内容1摩擦力的产生相互接触又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若相对滑动则产生滑动摩擦力;若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则产生静摩擦力。

注意:(1)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起着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但应注意是阻碍相对滑动,并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即可以充当动力,又可以充当阻力(请读者自己针对这四种情况各举一例)(2)我们通常所说物体运动与否一般是以地为参照物的,所以不能绝对的说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就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就是滑动摩擦力;(3)由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规律不同,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应首先明确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 •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即A受B的摩擦力和A相对B滑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它的判断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接根据相对滑动的趋势判断。

一般采用“假设光滑法”,即先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分析物体将会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从而判断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分析。

关键是先搞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外力,然后做受力分析确定摩擦力方向。

如图1-7滑块随水平转台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指向圆心的向心力,受力分析知,这个力只能由静摩擦力EIL 7提供,由此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

当物体处在平衡态时则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判断。

(3)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判断。

(4)如果物体处于平衡态,可以根据力的平衡(各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判断。

3.摩擦力的大小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直接由摩擦力定律计算,即彳=卩N,注意其中N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如是静摩擦力,则不能用摩擦力定律计算,而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时作业(含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x ,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A.3x2 B.2x3 C.2x 5D.5x 2解析:3 s 内的位移12at 2=92a,2 s 内的位移12at ′2=2a ,则9a 2-2a =x ,解得a =2x 5.故A 、B 、D 错误,C 正确.故选C.答案:C2.(2019·福建泉州名校联考)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s =4t +2t 2,s 与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 ,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 .4 m/s 与2 m/s 2B .0与4 m/s 2C .4 m/s 与4 m/s 2D .4 m/s 与0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与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s =4t +2t 2相对比可以得到,物体的初速度的大小为v 0=4 m/s ,加速度的大小为a =4 m/s 2,选项C 正确.答案:C3.(2019·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一位4岁小男孩从高15层的楼顶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的高度为3 m ,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 1.3 s ,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g 取10 m/s 2)( )A .3.0 sB .1.7 sC .0.4 sD .1.3 s解析:楼高为:h =15×3 m=45 m .由h =12gt 2解得t =2hg=2×4510s =3.0 s ,Δt =3.0 s -1.3 s =1.7 s ,则至多允许反应的时间为1.7 s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4.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使物体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发生的位移为( )A.n 2-1v 022aB.n 2v 022aC.n -1v 022aD.n -12v 022a解析:设位移为x ,由题意知末速度为nv 0,由v 2-v 02=2ax ,得x =v 2-v 022a =n 2v 02-v 022a=n 2-1v 022a,选项A 正确.答案:A5.为估测一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 cm ,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 距石子起落点竖直距离约5 m ,g 取10 m/s 2,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 )A .1×10-3s B .1×10-2s C .5×10-2 sD .0.1 s解析:自由落体运动5 m 的末速度为v t =2gh =2×10×5 m/s =10 m/s.由于0.12 m远小于5 m ,故可以近似地将AB 段当作匀速运动,故时间为t ≈AB v t =0.12 m 10 m/s=0.012 s≈0.01s ,故选B.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物体( )A .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x 1+x 22TB .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3x 2-x 12TC .运动的加速度为2x 1T2D .运动的加速度为x 1+x 2T 2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v A =v =x 1+x 22T,A 正确;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则x 2-x 1=aT 2,所以a =x 2-x 1T 2,C 、D 错误;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B =v A +aT ,解得v B =3x 2-x 12T,B 正确.答案:AB7.(2019·海南文昌中学检测)假设列车从甲站开出后某段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10 m/s 增加到15 m/s 所用时间为t 1,位移为x 1;速度由15 m/s 增加到20 m/s 所用时间为t 2,位移为x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t 2B .t 1=t 2C .x 1=x 2D .x 1<x 2解析:因为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个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相等,故根据公式Δv =at 可得,所用时间相同,故t 1=t 2,选项A 错误,B 正确;根据公式x =v 2-v 022a可得x 1<x 2,选项C 错误,D 正确.答案:BD8.(2019·山东济南模拟)将一个物体在t =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 =0.8 s 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 m/s(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一定是在t =3.2 s 时回到抛出点B .t =0.8 s 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16 m/sD .t =0.8 s 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解析: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0.8 s 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gt =10×0.8 m/s=8 m/s ,由于初速度不为零,可知t =0.8 s 时刻速度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上,不可能竖直向下,物体处于抛出点的上方,故B 、D 错误;由v =v 0-gt ,代入数据解得v 0=16 m/s ,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 1=v 0g =1610s =1.6 s ,则回到抛出点的时间t =2t 1=2×1.6 s=3.2 s ,故A 、C正确.答案:AC[能力题组]一、选择题9.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 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是36 cm 、60 cm 、84 cm ,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2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1)∶(3-2)∶(2-3)解析:把多个铁垫圈的运动转化为一个铁垫圈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题意可知每两个相邻垫圈之间的距离差都为24 cm ,由Δx =aT 2可知垫圈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选项A 、D 错误,B 正确;由v =gt 可知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选项C 错误.答案:B10.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以10 m/s 的初速度在某高台边沿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向上为坐标轴正方向,g 取10 m/s 2.则3 s 内小球运动的( )A .路程为25 mB .位移为15 mC .速度改变量为30 m/sD .平均速度为5 m/s解析:由x =v 0t -12gt 2得位移x =-15 m ,B 错误;平均速度v =xt =-5 m/s ,D 错误;小球竖直上抛,由v =v 0-gt 得速度的改变量Δv =v -v 0=-gt =-30 m/s ,C 错误;上升阶段通过路程x 1=v 022g =5 m ,下降阶段通过的路程x 2=12gt 22,t 2=t -v 0g=2 s ,解得x 2=20 m ,所以3 s 内小球运动的路程为x 1+x 2=25 m ,A 正确.答案:A11.(多选)一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x 1=3 m ,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x 2=2 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 m/sB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C .位移x 3的大小为1.125 mD .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解析:由Δx =aT 2可得加速度a =-1 m/s 2,选项B 正确;第1 s 末的速度v 1=x 1+x 22T=2.5 m/s ,得初速度v 0=v 1-aT =3.5 m/s ,选项A 错误;物体速度由2.5 m/s 减小到0所需时间t =Δv a =2.5 s ,则经过位移x 3的时间t 3为1.5 s ,则x 3=-12at 32=1.125 m ,选项C正确;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v =x 3t 3=0.75 m/s ,选项D 正确.答案:BCD12.(多选)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停在D 点.已知AB =6 m ,BC =4 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到达B 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C .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4 sD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解析:设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题设条件得|Δv |=at =2 m/s ,AB 、BC 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Δx =at 2,解得t =Δx at =6-42 s =1 s ,a =2 m/s 2,选项B 正确;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2t =2 s ,选项C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 B =v AC =AB +BC2t=5 m/s ,选项A 错误;由速度与位移公式可得x AD =AB +v B 22a=12.25 m ,选项D 正确. 答案:BD 二、非选择题13.(2019·云南楚雄高三上学期月考)接连发生的马航MH370和台湾复兴航空客机的坠毁,使人们更加关注飞机的安全问题.假设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0=30 s、在速度达到v0=72 m/s时,驾驶员对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在速度达到v1=78 m/s时,必须做出判断,可以中断起飞或继续起飞;若速度超过v2=84 m/s时,就必须起飞,否则会滑出跑道.已知从开始到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的加速度保持不变.(1)求正常情况下驾驶员从判断发动机运行状态到决定中止起飞的最长时间.(2)若在速度达到v2时,由于意外必须停止起飞,飞机立即以大小为4.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要让飞机安全停下来,求跑道的最短长度.解析:(1)设飞机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飞机从静止开始加速到v0的过程有:v0=a1t0①设飞机从v0加速到v1所用的时间为t,则飞机在此过程中有:v1=v0+a1t②由①②代入数据,解得:t=2.5 s③(2)设飞机从静止开始加速到v2发生的位移大小为x1,则有:v22=2a1x1④设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发生的位移大小为x2,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v22=2a2x2⑤设跑道的最短长度为x,则依题意有:x=x1+x2⑥由①④⑤⑥代入数据,解得:x=2 310 m⑦答案:(1)2.5 s (2)2 130 m14.2018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继续在武汉进行,女子单人10米台,中国选手包揽冠亚军,其中小将张家齐以427.30分夺冠,卫冕冠军,任茜以403.85分获得亚军.图为某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起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求:(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 m/s2)(1)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v0;(2)从离开跳台到手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t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上升阶段:-v 02=-2gh 解得v 0=2gh =3 m/s (2)上升阶段:0=v 0-gt 1解得t 1=v 0g =310s =0.3 s自由落体过程:H =12gt 22解得t 2=2Hg=2×10.4510s≈1.45 s 故t =t 1+t 2=0.3 s +1.45 s =1.75 s 答案:(1)3 m/s (2)1.75 s。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1章知识点复习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1章知识点复习
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
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
方法。
4.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
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备考指导
1.本章公式、规律较多,熟练记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参考系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
24 h 37 min 22.6 s。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
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24 h 37 min 22.6 s”是指时刻
B.研究火星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C.火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
D.比较火星、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为参考系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思维点拨题目中所给出的初、末速度大小分别是4 m/s和10 m/s,因方向
未知,因此速度可能为±4 m/s和±10 m/s,由此可求得不同加速度。
-0
解析: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a=

高三物理第一轮2-2

高三物理第一轮2-2

力的本质上的替代.
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7页
(新课标· 通用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8页
(新课标· 通用版)
考点一
力的合成
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合力大小随两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C.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的减小而增大 D.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解析:合力可以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
(新课标· 通用版)
F1 Gtanθ 1 挡板 A、B 所受压力之比: = = , F1′ Gsinθ cosθ G F2 cosθ 1 斜面受两小球压力之比: = = . F2′ Gcosθ cos2θ
1 答案: cosθ
1 cos2θ
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27页
(新课标· 通用版)
题型二
正交分解法
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这个垂直于斜面的力并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两者的作用点不同,力的性质也不同.只不过是两者的大小相等,方向 相同而已. 答案:AC
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12页
(新课标· 通用版)
4.将力F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其中一个分力F1的方向与F 的夹角 为θ,如图2-2-3所示,则( )
A.只要知道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就可得到确定的两个分力
D.FN1减小,FN2增大
图2-2-12
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31页
(新课标· 通用版)
思路分析: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三个力中一个力 为恒力,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另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变化,符合上述
条件的均可采用图解法解答.
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如图2-2-13所示,受重力G、墙对球的支 持力FN1′和木板对球的支持力FN2′而平衡.作出FN1′和FN2′的合力F,它 与G等大反向.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教案+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共6套63页】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教案+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共6套63页】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专题一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教案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课时作业1运动的描述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课时作业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新人教版专题一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突破1 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x­t图象v­t图象a­t图象1.(2018·全国卷Ⅲ)(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解析:本题考查x­t图象的应用.在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1时刻,两图线的斜率关系为k乙>k甲,两车速度不相等,在t1到t2时间内,存在某一时刻甲图线的切线与乙图线平行,如图所示,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A错误、D正确.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为x1,甲车走过的路程小于x1,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都为x2-x1,选项C正确.2.(2019·山东泰安统考)甲、乙两辆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t1时刻,两辆汽车并排行驶,则在这段时间内( C )A.甲、乙两辆汽车的位移相同B.两辆汽车的平均速度均为v1+v22C.t=0时刻,汽车乙在汽车甲前方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解析:v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故汽车甲的位移大于汽车乙的位移,而在t =t 1时刻两车相遇,所以t =0时刻,汽车乙在汽车甲前方,A 错误,C 正确;如图所示,两虚线分别表示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大小均等于v 1+v 22,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小于汽车甲变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v 1+v 2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于汽车乙变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故B 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两车的加速度都在减小,故D 错误.3.(2019·安徽六安检测)一个物体沿直线向右运动,t =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2 m/s 、加速度为1 m/s 2,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 .t =5 s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6.25 m/sD .t =8 s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3.2 m/s解析:从题图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在不断变化,显然A 错.加速度与时间成一次函数关系,没有过坐标原点,因此不是正比关系,B 错.题图中的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表速度的改变量,由于a =1+0.1t (m/s 2),Δv =a 0+a t 2t =2+0.1t2t (m/s),当t =5 s 时,Δv=6.25 m/s ,v =v 0+Δv =8.25 m/s ,C 错.同理知D 对.读懂图象三步走第一关注横、纵坐标(1)确认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2)注意横、纵坐标是否从零刻度开始.(3)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不能忽视.第二理解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1)图线的斜率:通常能够体现某个物理量的大小、方向及变化情况.(2)面积:由图线、横轴,有时还要用到纵轴及图线上的一个点或两个点到横轴的垂线段所围图形的面积,一般都能表示某个物理量.如v­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3)截距:图线在纵轴上以及横轴上的截距.第三分析交点、转折点、渐近线(1)交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2)转折点:满足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对解题起关键作用.(3)渐近线:往往可以利用渐近线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考向2 运动学其他图象4.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A )解析:设小球下落的高度为H,依据题意,小球下落过程的位移为x1=H-v22g,速度为负值;弹回上升过程的位移为x2=H-v22g,速度为正值,选项A正确.5.(2019·湖北天门模拟)(多选)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BC )A .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v 202x 0C .该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12v 0D .该物体在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12v 0解析:根据v 2=v 20+2ax ,对比题图可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02x 0,选项B 正确;该物体在位移中点时v 2=12v 20,则v =v 02>v 02,选项C 正确;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零,故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12v 0,选项D 错误.故选BC.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将题目给出的情景分析透彻,然后根据情景分析图象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者直接将图象与题目所描述的情景相对照,看是否吻合进行判断.考向3 运动图象的应用6.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C )A .v =x tB .v =2x tC .v >2x tD.x t<v <2x t解析:该同学假设飞机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画出相应的v ­t 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的虚线.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虚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因为位移为x ,则得出初速度为2xt.实际上,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v ­t 图象切线的斜率减小,画出相应的v ­t 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的实线.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飞机着陆的速度v >2xt,故选项C 正确.7.(2019·江苏联考)某科学小组研制了一种探测器,其速度大小可随运动情况进行调节.如图所示,在某次实验中,该探测器从原点O 一直沿x 轴正向移动,且其速度大小与位移大小成反比.已知探测器在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4 m/s 和2 m/s ,O 点到B 点的位移为2 m ,则探测器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时间为( A )A.38 s B.18 s C.34 s D.14s 解析:根据题述的速度大小与位移大小成反比,可画出1v随位移x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v A x A =v B x B 可得O 点到A 点的位移为x A =1 m .根据1v随位移x 变化的图线与x 轴围成的面积等于探测器运动的时间,可得探测器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时间为⎝ ⎛⎭⎪⎫12+14×(2-1)×12 s =38 s ,选项A 正确.(1)对于实际问题在无法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的情况下,用图象法则会使思路豁然开朗. (2)运用图象法时,要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突破2 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考向1 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一辆汽车停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人骑自行车以v0=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2)当汽车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解析】解法1:用临界条件求解(1)当汽车的速度为v=6 m/s时,二者相距最远,所用时间为t=va=2 s 最远距离为Δx=v0t-12at2=6 m.(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有v0t′=12at′2解得t′=4 s汽车的速度为v =at ′=12 m/s.解法2:用图象法求解(1)汽车和自行车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t =2 s 时,二者相距最远.最远距离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Δx =12×6×2 m=6 m.(2)两车距离最近时,即两个v ­t 图线下方面积相等时,由图象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12 m/s解法3:用数学方法求解(1)由题意知自行车与汽车的位移之差为Δx =v 0t -12at 2因二次项系数小于零,当t =-v 02×⎝ ⎛⎭⎪⎫-12a =2 s 时有最大值,最大值Δx m =v 0t -12at 2=6×2m -12×3×22m =6 m (2)当Δx =v 0t -12at 2=0时相遇得t =4 s ,汽车的速度为v =at =12 m/s【答案】 (1)2 s 6 m (2)12 m/s(1)临界法: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若追不上则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2)函数法:设两物体在t 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 的方程f (t )=0,若方程f (t )=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 (t )=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能相遇.(3)图象法:①用位移图象求解时,分别作出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②用速度图象求解时,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1.(多选)在平直轨道上甲、乙两物体相距为s,同时同向开始运动,乙在前,甲在后,甲以初速度v1、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定甲能从乙旁边通过而互不影响,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CD )A.当a1=a2时,甲、乙只能相遇一次B.当a1>a2时,甲、乙可能相遇两次C.当a1>a2时,甲、乙只能相遇一次D.当a1<a2时,甲、乙可能相遇两次解析:甲从乙的旁边通过,说明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若a1=a2,则以后甲的速度将都大于乙的速度,故只能相遇一次,选项A正确;若a1>a2,甲经过乙的旁边以后,甲的速度增加更快,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故甲将一直在乙的前面,只能相遇一次,选项B错误、C正确;若a1<a2,则此后某一时刻乙的速度一定会大于甲的速度.若甲追上乙时,两者速度恰好相等,则两者只能相遇一次;若第一次甲追上乙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甲、乙还会相遇一次,故能相遇两次,选项D正确.考向2 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受台风影响,广东多地暴雨,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交通安全,在某公路的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40 m/s、v2=25 m/s,当轿车与货车距离为s0=22 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s=160 m才能停下来,两车均可视为质点.(1)求轿车刹车后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若轿车刹车过程中货车仍以v2匀速行驶,请分析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3)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2 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大小为a2=2.5 m/s2的加速度加速前进,请分析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解析】(1)对轿车经过s=160 m停下来的过程,设轿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0-v21=-2a1s解得a1=5 m/s2(2)恰好不相撞时两车的速度相等,设时间为t1,则v1-a1t1=v2轿车前进的距离s 1=v 1+v 22t 1 货车前进的距离s 2=v 2t 1联立解得s 1=97.5 m ,s 2=75 m ,相对位移s 1-s 2=22.5 m ,由于s 1-s 2>s 0,两车会相撞(3)假设两车经过时间t 速度相等,即v 1-a 1t =v 2+a 2(t -t 0)轿车前进的距离s 3=v 1t -12a 1t 2 货车前进的距离s 4=v 2t 0+v 2(t -t 0)+12a 2(t -t 0)2 解得s 3=8009 m ,s 4=6059m 由于s 3-s 4≈21.7 m<s 0,所以两车不会相撞【答案】 (1)5 m/s 2(2)会相撞 (3)不会相撞(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①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能否相遇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②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2.(多选)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PQR 和△MNR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1>s 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则( AC )A .若s 0=s 1+s 2,两车一定不会相遇B .若s 0<s 1,两车一定相遇2次C .若s 0=s 2,两车可能相遇1次D .若s 0=s 1,两车可能相遇2次解析:若s0=s1+s2,即s0>s1,由题图可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甲车在乙车前方,故两车一定不会相遇,选项A正确;若s0<s1,两车可能相遇2次,也可能相遇1次,选项B 错误;若s0=s2,两车速度相同前一定相遇1次,速度相同后可能相遇一次,选项C正确;若s0=s1,两车只能在速度相同时,相遇1次,选项D错误.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3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含砝码)(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 、B 、D 、E 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 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 ­t 图象.(3)观察v ­t 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绘v ­t 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Δx Δ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Δt 的要求是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解析】 本题考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1)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为50 Hz 的交流电源,测量各计数点间距离需用刻度尺.(2)图见答案.(3)因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 =v 0+at ,可知v ­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加速度.(4)v =Δx Δt,若用v 表示瞬时速度,Δt 越小越好,而选取的Δx 大小会影响速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偏差大小.【答案】 (1)A C (2)如图所示(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4)越小越好有关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为该同学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部分计数点(后面计数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出一个点).(1)为研究小车的运动,此同学用剪刀沿虚线方向把纸带上OB、BD、DF等各段纸带剪下,将剪下的纸带一端对齐,按顺序贴好,如图2所示.简要说明怎样判断此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各段纸带上方左上角(或上方中点、上方右上角)或各段纸带中点分别在一条直线上,或每段纸带比前一段纸带增加的长度相同(答对一条即可).(2)在图1中x 1=7.05 cm 、x 2=7.68 cm 、x 3=8.31 cm 、x 4=8.94 cm 、x 5=9.57 cm 、x 6=10.20 cm ,则打下点迹A 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0.74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63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若各段纸带上方左上角、上方中点、上方右上角或各段纸带的中点分别在一条直线上,则说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打下点迹A 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小车打下O 、B 两点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即v A =x 1+x 22T≈0.74 m/s.用逐差法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x 4+x 5+x 6)-(x 1+x 2+x 3)9T 2,代入数据可得a =0.63 m/s 2.(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只需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加速度的大小和决定其大小的因素无关,因此没有必要要求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及平衡摩擦力.(2)为了减小误差,计算加速度时应用逐差法.B 点为A 、C 的中间时刻点,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1.情景拓展2.改进获取数据的方法(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改进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改进测定遮光片的宽度d 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由v =dΔt求速度. (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改进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类型1 实验情景创新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由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必然受到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邻水滴(时间间隔相同)的位置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由题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其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 =3046-1 s =23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小车运动到题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 A =0.117+0.1332Tm/s≈0.19 m/s.根据逐差法,共有5组数据,舍去中间的一组数据,则加速度a =x 4+x 5-x 1-x 26T 2=(100+83-150-133)×0.0016×⎝ ⎛⎭⎪⎫232 m/s 2≈-0.037 m/s 2.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为0.037 m/s 2. 【答案】 (1)从右向左 (2)0.19 0.0372.(2019·福建质检)图甲为在气垫导轨上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示意图,滑块上装有宽度为d (很小)的遮光条,滑块在钩码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 以及遮光条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t ,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 ,示数如图乙,则d =0.75 cm.(2)实验时,滑块从光电门1的右侧某处由静止释放,测得Δt =50 ms ,则遮光条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 =0.15 m/s.(3)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只调节光电门2的位置,滑块每次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几组x 及其对应的t ,作出x t ­t 图象如图丙,其斜率为k ,则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与k 的关系可表达为a =2k .解析:(1)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应为d =7 mm +5×0.1 mm=7.5 mm =0.75 cm.(2)由于挡光时间极短,因此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等于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v =dΔt =0.75×10-2m 50×10-3 s=0.15 m/s.(3)滑块由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由位移公式x =vt +12at 2,整理得x t =12at +v ,因此可知图象的斜率k =12a ,则加速度a =2k .类型2 实验方法拓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 ,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 ,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 ;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 ,t ),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 ;④画出v ­t 图象.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 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 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v 0、g 和t 表示)(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3)根据v ­t 图象,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________cm.(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v =v 0+12gt .(2)描点画图,如图所示.(3)根据v =v 0+12gt 可知v ­t 图象的斜率k =g 2,解得g ≈9.7 m/s 2;图象与纵轴的截距为小球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 0,约为1.12 m/s ,根据v 20=2gh 得h ≈6.5 cm.【答案】 (1)v =v 0+12gt (2)见解析图 (3)9.7(9.5~9.9均可) 6.5(6.3~6.7均可)(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除了课本基本方法之外,常用方法还有落体法、滴水法及闪光照片来研究.(2)对于创新性实验,弄清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 V ,频率为50 Hz.(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实验时纸带的乙(填“甲”或“乙”)端和重物相连接.(3)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9.4 m/s 2. 解析:(1)交流220 V,50 Hz.(2)开始打点时,速度小,点距近,故乙端与重物相连接. (3)x 23-x 78=5aT 2,a =x 23-x 785T 2=(3.92-2.04)×10-25×(0.02)2m/s 2=9.4 m/s 2. 2.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 1、x 2、x 3、x 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 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9.80 m/s 2.单位:cm(1)物块的加速度a =4.30 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物块加速度小于g h s=5.88 m/s 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可知斜面是粗糙的.解析:(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 a =(x 3+x 4)-(x 1+x 2)(2T )2≈4.30 m/s 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s=5.88 m/s 2,由于a <a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3.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光电门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度释放),网兜.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 ,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 .(1)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2所示,则小球直径为1.170 cm.(2)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并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不变,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 2,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则h 、t 、g 、v 2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h =v 2t -12gt 2.(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h t­t 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 ,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k .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d =11 mm +14×120 mm =11.70 mm =1.170 cm.(2)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 2,则开始释放到经过光电门2的时间t 0=v 2g,从开始释放到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t 1=t 0-t =v 2g-t ,可得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gt 1=v 2-g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h =v 1+v 22t =v 2t -12gt 2.(3)根据h =v 2t -12gt 2得,h t =v 2-12gt ,故ht­t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 =12g ,重力加速度大小g =2k .4.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可测量重力加速度.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图中的M 为可恢复弹簧片,M 与触头接触,开始实验时需要手动敲击M 断开电路,使电磁铁失去磁性释放第一个小球,小球撞击M 时电路断开,下一个小球被释放.(1)为完成实验,除图示装置提供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和秒表.(2)用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测得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与M 的高度差为120.00 cm ,手动敲击M 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第80个小球撞击M 时测得总时间为40.0 s ,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 =9.6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该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可能的原因是AC. A .手动敲击M 时提前计时 B .手动敲击M 时延后计时C .记录撞击M 的小球个数时少数了一个D .记录撞击M 的小球个数时多数了一个解析:(1)由h =12gt 2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与M 的高度差h ,用秒表测量时间.(2)一个小球自由下落的时间t =40.080 s =0.50 s ,g =2h t 2=2×1.200 00.502 m/s 2=9.6 m/s 2.(3)手动敲击M 时提前计时或记录撞击M 的小球个数时少数一个都会增加自由下。

高三物理第一轮专题知识点总复习教案2

高三物理第一轮专题知识点总复习教案2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一、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是对运动电荷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推导:F 安=B I L ⇒推导 f 洛=q B v 建立电流的微观图景 (物理模型)垂直于磁场方向上有一段长为L 的通电导线,每米有n 个自由电荷,每个电荷的电量为q ,其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

在时间内有vt 体积的电量Q 通过载面,vt 体积内的电量Q=n ·vt ·q导线中的电流I=tQ = n v q 导线受安培力F=B I L= B ·n v q ·L (nL 为此导线中运动电荷数目) 单个运动电荷q 受力f 洛=电荷数F= q B v(1)洛伦兹力的大小:F =qvB sin α(α为v 与B 的夹角)注意:① 当v ⊥B 时,f 洛最大,f 洛= q B v (f B v 三者方向两两垂直且力f 方向时刻与速度v 垂直)导致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②当v // B 时,f 洛=0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当v 与B 成夹角时,(带电粒子沿一般方向射入磁场),可把v 分解为(垂直B 分量v ⊥,此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平行B 分量v //,此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为等距螺旋线运动。

磁场和电场对电荷作用力的差别:只有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才有可能受洛仑兹力,静止电荷中磁场中不受洛仑兹力。

在电场中无论电荷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受电场力作用。

f 洛=的特点:① 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对运动电荷永不做功,而安培力可以做功。

(所以少用动能定理,多与几何关系相结合)。

②不论电荷做什么性质运动,轨迹如何,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对粒子永不做功第3(2)洛伦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判断(难点).实验:判断f B v三者方向的关系1.洛伦兹力F的方向既垂直于磁场B的方向,又垂直于运动电荷的速度v的方向,即F总是垂直于B和v所在的平面.2.使用左手定则判定洛伦兹力方向:伸出左手,让姆指跟四指垂直,且处于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当是负电荷时,四指指向与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则姆指所指方向就是该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说明: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即四指的指向),负电运动方向跟电流方向相反.(3)洛伦兹力的特点洛伦兹力的方向一定既垂直于电荷运动的方向,也垂直于磁场方向.即洛伦兹力的方向垂直于速度和磁场方向决定的平面,同时,由于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的瞬时功率P=Fv cos90o =0,即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二、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1.洛伦兹力是单个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而安培力是导体中所有定向称动的自由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2.洛伦兹力一定不做功,它不改变运动电荷的速度大小;但安培力却可以做功.三、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分三种情况:一是匀速直线运动;二是匀速圆周运动;三是螺旋运动.2.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半径r=mv/qB;其运动周期T=2πm/qB (与速度大小无关).3.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和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时都做曲线运动,但有区别: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则做变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点评:凡是涉及到带电粒子的动能发生了变化,均与洛仑兹力无关,因为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永远不做功。

高三物理鲁科版一轮复习课件 1-2

高三物理鲁科版一轮复习课件 1-2

落,不计空气阻力,碎片将需多长时间落地?(取g=10
m/s2,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图1-2-1
解析 (1)因为在前 50 s 内,加速度可以看做均匀变化,则加速
度图线是倾斜的直线,它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就表示该时刻的 速度大小,所以有: 1 v= (15+20)×50 m/s=875 m/s. 2
(2)如果火箭是竖直发射的,在 t=10 s 前看成匀加速运动,则 t 1 2 1 =10 s 时离地面的高度是 h= at = ×15×102 m=750 m,如 2 2 果有一碎片脱落,它的初速度 v1=at=150 m/s,离开火箭后做 1 2 竖直上抛运动,有-h=v1t- gt ,代入数据解得 t=5(3+ 15) 2 s,t′=5(3- 15) s 舍去. 答案 (1)875 m/s (2)750 m 5(3+ 15) s
6秒到达斜面底端,已知斜面长为18米,则
(1)物体在第3秒内的位移多大? (2)前3秒内的位移多大?
解析
(1)第 1 s, 第 2 s, 第 3 s„„第 6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
5∶7∶9∶11, 因此第 3 秒内的位移 5 sⅢ= ×18 m=2.5 m, 1+3+5+7+9+11 (2)将 6 s 的时间分成 2 个 3 s, 1 前 3 s 内的位移 s3= ×18 m=4.5 m. 1+3 答案 (1)2.5 m (2)4.5 m
秀.质量为m的“歼10”飞机表演后返回某机场,降落
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以 速度v0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 a1, 运动时间为 t1 ;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 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s .求:第二个减速 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ppt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ppt
图6-2-3
2.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取 电流表一般用 0.6 A 量程,电压表量程要看小灯泡的额 定电压标值. 3.电路的选择 (1)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小灯泡内阻很小,当它与 0~0.6 A 的电流表串联时,电 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分压、限流电路的选择 为描绘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要求从 0 开始连续变化,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连接.
4.数据处理 改变 R 的值,测出多组 U、I 值,作出 U-I 图线,如图 6 -2-7 所示,图线与 U 轴交点的纵坐标即为电源电动势,图 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电源内阻.
图 6-2-7
5.注意事项 由于电源的内阻很小,即使电流有较大的变化,路端电 压变化也很小,为充分利用图象空间,电压轴数据常从某一 不为零的数开始,但 U-I 图象在 U 轴上的截距和图线斜率的 意义不变.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 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 6-2-2 甲,则该电阻的 阻值 R=________Ω.


图 6-2-2
(4)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 R,现有的器 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
待测圆柱体电阻 R 电流表 A1(量程 0~10 mA,内阻约 50 Ω) 电流表 A2(量程 0~50 mA,内阻约 30 Ω) 电压表 V1(量程 0~3 V,内阻约 30 kΩ) 电压表 V2(量程 0~15 V,内阻约 50 kΩ) 直流电源 E(电动势 4 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 R1(阻值范围 0~5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为 0.5 A)
【答案】 (1)D (2)10 41.7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实验原理 (1)电路:欧姆表是多用电表电阻挡的一个挡位,电路如 图 6-2-9.

2013届物理导与练一轮复习第1章---第2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013届物理导与练一轮复习第1章---第2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t1∶t2∶t3∶……∶tn= 1∶( 2-1)∶( 3- 2)∶……∶( n- n-1).
三、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2 ,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 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0-gt , (2)位移公式:h= v0t-12gt2 ,
公式 v=v0+at 虽然可由 a=v-t v0变形后得到,但二者含义不同: (1)a=v-t v0是加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变速运动(包括非匀变 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v=v0+at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 线运动.
[例1]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 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 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 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 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度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
(2)位移公式:x=v0t+12a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v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①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 Δx=x2-x1=x3-x2=……=xn-xn-1= a T 2. ②平均速度: v =v0+2 v= 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 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一半.
2.重要特性 (1)对称性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 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①时间对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特例
【测控导航】
1.(2011年重庆卷)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B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解析:石头下落看做自由落体,则h=gt2=20 m.
2.(2013济南外国语学校期中)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BC )
A. B. C. D.
解析:滑块末速度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沿斜面向下,即v=或v=,所以运动时间可能是t==或t==,故选项B、C正确.
3.(2011年安徽卷)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
A. B.
C. D.
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v 1=,v2=,由加速度定义式a=得a==,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4.(2012安徽淮南二中月考)在水平面上有相距20 cm的A、B两点,一质点以恒定的加速度从A向B做直线运动,经0.2 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C )
A.若加速度方向由A向B,则大于1 m/s;若加速度方向由B向A,则小于1 m/s
B.若加速度方向由A向B,则小于1 m/s;若加速度方向由B向A,则大于1 m/s
C.无论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
D.无论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
解析:通过A、B两点的平均速度为===1 m/s,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可证明v=>=1 m/s,选项C正确. 5.(2012西安质检)一辆汽车拟从甲地开往乙地,先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刚好到达乙地.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如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汽车
( AC )
A.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 s
B.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0 s
C.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0 s
D.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 s
解析: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 m/s2=3.0 m/s2,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t 1== s=4.0 s,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6.0 m/s2,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t2== s=2.0 s,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6.(2012北京朝阳区一模)科技馆里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暗处,顶部有一个不断均匀向下喷射水滴的装置,在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看到水滴好像静止在空中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所示.某同学为计算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了空中几滴水间的距离,由此可计算出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g取10 m/s2)( C )
A.0.01 s
B.0.02 s
C.0.1 s
D.0.2 s
解析:第1滴水滴与第2滴水滴的间距为
h1=10.0 cm-1.0 cm=9.0 cm,
第2滴与第3滴的间距为
h2=29.0 cm-10.0 cm=19.0 cm,
所以相邻水滴间距之差为
Δh=h2-h1=19.0 cm-9.0 cm=10.0 cm=0.1 m,
根据公式Δh=gT2可知,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T==
s=0.1 s.答案为C.
7.(2012云南联考)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末与5 s末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C )
A.5∶4
B.4∶5
C.3∶4
D.4∶3
解析: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t0=v0/a=4 s汽车停止运动,所以2 s末汽车的位移为x1=v0t-at2=30 m,5 s末汽车的位移为
x 2=a=×5×42 m=40 m,所以x1∶x2=3∶4.
8.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
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C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解析:由Δx=aT2得a=2 m/s2,
由x1=v0T-aT2得v0=10 m/s,
汽车刹车时间t m==5 s<6 s,
故刹车后6 s内的位移为x==25 m,选项C正确.
9.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
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解析:由题图可知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都为d,选项B对;由Δx=aT2=d可知选项C对;位置“3”是小球从位置“2”到位置“4”的中间时刻,据推论有v3==,选项D对;位置“1”到位置“2”的距离与位置“2”到位置“3”的距离之比为2∶3,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选A.
10.(2013重庆市一中摸底)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列车,临时需要在某中途车站停车,因此以大小为0.4 m/s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停车2 min,然后以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出站,最后恢复原运行速度.试计算该列车此次因临时停车共耽误多长时间.
解析:根据题意,列车匀减速运动阶段,
v0=72 km/h=20 m/s,a1=-0.4 m/s2,v t=0,
由v t=v0+a1t1解得列车匀减速运动时间t1=50 s.
匀减速运动位移s 1=v0t1+a1=500 m.
停车时间t2=2 min=120 s.
匀加速运动阶段,v0'=0,a2=0.5 m/s2,v t'=20 m/s.
由v t'=v0'+a2t3解得列车匀加速运动时间t3=40 s.
匀加速运动位移s
2=a2=400 m.
因临时停车行驶总位移s=s1+s2=900 m,
时间t=t1+t2+t3=210 s,
若不停车,列车匀速运动需要时间t'=s/v0=45 s.
此次因临时停车共耽误时间Δt=t-t'=210 s-45 s=165 s.
答案:165 s
11.(2012德州模拟)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 m/s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出,物块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 s内物块的位移是4 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此竖直井的深度.
解析:(1)设被人接住前1 s时刻物块的速度为v,
则h'=vt'-gt'2
故v== m/s=9 m/s
则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用总时间为
t=+t'= s+1 s=1.2 s.
(2)竖直井的深度为
h=v0t-gt2=11×1.2 m-×10×1.22 m=6 m. 答案:(1)1.2 s (2)6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