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物料中危险化学品的确定及分布情况
造气分厂:煤气、氨水、苯酚、焦油、二异丙醚、氢氧化钠、铯、中油、轻油;
净化分厂:煤气、硫化氢、甲醇、苯酚、重铬酸钾、二硫化碳、铯;
甲醇分厂:煤气、硫化氢、甲醇、液氨;
空分分厂:氧气、液氧、氮气、液氮
选煤分厂:铯-137
热电分厂:盐酸、氢氧化钠、柴油、液氨
供水分厂:液氯、盐酸、氢氧化钠、氯酸钠、磷酸
机修分厂:氧气、氩气、乙炔、二氧化碳、醇酸防腐漆、氯磺化防腐漆、稀释剂
剧毒品库:三氧化二砷、亚砷酸钠、迭氮钠、氯化汞、氰化钾、汞、苦味酸、硝酸铀铣。
综合库房:铝银粉、环氧富锌底漆、绝缘漆、耐酸漆、稀释剂、氧气、乙炔、、氮气、氢气、氩气、氦气、环氧树脂、信那水、丙酮、硫酸、硝酸、正丁醇、苯、二异丙胺、石油醚、叔丁醇、苯乙酮、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三氯甲烷
以上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理化指标,见本报告的附件8。
1.2 主要物料的危险因素分析
1.2.1煤及煤粉
煤是可自燃物质,在不需要外界火源情况下,会由自发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放出热量,当放出热量多于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时,就会造成热量蓄积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煤的自燃能力和煤的粉碎程度有关,煤粉或含煤粉的块煤比纯煤块更容易自燃。煤中不饱和化合物和硫化物含量越多越容易自燃。本项目气化炉采用的煤粉、热电分厂采用粒度0~30mm燃煤,但是在卸煤、输煤过程中,很多部位会产生粉尘,如果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在高温、碰撞、振动、明火等的作用下,会引起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扬尘,可能造成二次爆炸。
1.2.2煤气
在煤气分为粗煤气、净煤气、生产甲醇用的煤气,粗煤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净煤气和生产甲醇用的煤气(原料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均属于可燃气体,其主要危险为
1)一氧化碳、氢气、甲烷是煤气重要组分之一,是煤气生产中毒性及危害性较大的组分。由于密度较低,故在其泄漏时能迅速扩散,但在通风不良情况下会使有害气体聚集,进而存在着中毒、着火及爆炸危险的可能性。
2)氢气对设备、管道存在氢腐蚀作用,氢腐蚀是在高温、高压下,氢引起钢组织结构的变化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设备、管道的机械性能恶化,其特征如下:软钢或钢表面可见鼓包,微观组织
沿晶界可见许多微裂纹,被腐蚀的钢强度、塑性下降,易产生脆断,氢腐蚀与氢脆不同,不能用脱氢的方法使钢材恢复其机械性能。
3)煤气中的氮,造气时一部分氮混进入了煤气中,在甲醇合成时,氮气会在催化剂失效的情况下使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分压产生波动,使合成温度难以控制,从而使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4)煤气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酸性气,比重较大,它常聚集在通风不良的低凹处及地沟或窖井中。在浓度达5%(体积)以上时对呼吸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浓度大于20%(体积)时,能使呼吸中枢神经麻痹,当浓度再高时引起窒息,CO2的危害主要是窒息。
5)原料气中的催化毒物
煤气中的硫、磷、氯、砷、汞虽然是微量的,但都是催化剂的毒物,特别是对生产甲醇使用铜基催化剂影响很大,如硫的存在会使会使催化剂失活,给生产带来不利因素。
6)原料气中H2/CO比对甲醇合成的影响
一氧化碳是原料气组分之一,在原料气中其含量为9~10%(体积),一般来讲合成1摩尔的甲醇,需要2摩尔氢气和1摩尔的一氧化碳或3摩尔氢气和1摩尔的二氧化碳;原料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需根据甲醇的产量、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一氧化碳的甲醇转化率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合成反应是一个气相、可逆、放热反应,因此原料气制造时应具备调节和改变原料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的工艺,否则当原料气中氢气含量与一氧化碳含量比例失调时,极可能产生产事故,此外甲烷含量较高时,因为甲烷的热容量很低,还会使合成塔的内压增大而难以控制,从而影响生产的进行。
1.2.3甲醇
1)甲醇的理化性质
甲醇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其气味与乙醇(酒精)相似。属于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具有易燃性,易挥发性,粗制甲醇含有少量酮类和醛类杂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燃料,甲醇的有关物性参数见下表:操作区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应小于5mg/m3、居民区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应小于0.5 mg/m3,
甲醇易溶于水,甲醇燃烧时呈兰色不亮火焰,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用水稀释的的甲醇在一定温度下仍然能够燃烧,其自燃点和闪点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表1-1为不同浓度甲醇水溶液的自燃点与闪点。
甲醇对酚酞和石蕊均呈中性,因此一般情况下对金属容器没有腐蚀作用,但在空气中,甲醇易被氧化而生成甲酸,甲酸与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都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甲醇精馏装置中如有空气存在,腐蚀是较严重的;甲醇与一氧化碳作用,可生成醋酸;在催化剂存在时甲醇脱水可形成二甲醚,这些反应属于甲醇合成反应的副反应,在生产中是需要加以控制的。
2)甲醇的火灾、爆炸危险
液态甲醇易挥发,比重比空气大,其气体聚积于通风不良处不易扩散,如滞留于地沟或窖井中,可能形成中毒或火灾、爆炸危害。
甲醇蒸气与空气混合时爆炸下限为5.5%(体积),上限为36.5%(体积),甲醇蒸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混合物,其爆炸极限温度随混合气体中甲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3)甲醇对人体危害
(1)中毒机理
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对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具有特殊的选择性,由于醇脱氢酶的作用,导致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使视神经萎缩,严重者导致失明。此外甲醇蒸气对呼吸道和粘膜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2)侵入方式
甲醇中毒是由呼吸道吸入大量甲醇蒸气或因皮肤接触吸收造成。甲醇在人体内氧化为甲醛和甲酸,是一种在人体内具有明显累积作用的剧毒物质。
1.2.4氨
1)氨的理化性质
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范围为15.7%~27.4%,在130℃时明显分解,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596g/ml,0℃、1个大气压下氨气的密度为0.77Kg/m3;液氨为0.638 Kg/m3。
(1)氨的汽化潜热与饱和蒸汽压
汽化潜热:在常温下(15~30℃),将汽态氨加压至0.75~1.20MPa,或者在常压,将气态氨冷却到-33.4℃以下时能转变为液态氨,简称液氨,氨在77.3℃时,固结成略带臭味的无色结晶物,氨的临界温度为132.4℃,临界压力为11.2MPa。
由于氨分子和水分子相似,也能形成缔和分子,所以氨的汽化潜热很高,液氨汽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能,这就使得在氨气管线内带有液氨时会出现管壁挂水珠或形成一层白霜,人的皮肤接触液氨,会引起“冷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