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古典贸易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它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上述的两个理论是在比较利益论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有其合理的成份和可借鉴的意义。大卫·李嘉图及穆勒和马歇尔都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交换,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俄林是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两国的交换是货币交换,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寻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研究更深入、更全面了,认识到了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他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实用价值,例如,关于国家间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一国某种生产要素丰富,要素价格低廉,出口该要素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某种生产要素稀缺,要素价格昂贵,进口这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对本国有利,出口这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则没有比较利益,这些观点或结论既有理论意义,也有政策意义。
二、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3
3.1
其次,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在各国生产技术相同,因而生产函数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商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最后,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俄林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对要素相对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而相对供给较稀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国家间要素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相对供给或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通过严密的分析,俄林得出了结ຫໍສະໝຸດ Baidu: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
3.3
李嘉图揭示了比较优势是产生价格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有利可图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而H-O理论则进一步揭示了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因此使得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有的不同的比较成本,这是形成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并且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说H-O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从古典向新古典理论发展的标志,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
4.3结论
H-O-S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以至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相同的地租报酬,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供应量或需求模式如何。
4.4
第一,它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经典教科书上一般是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看作是古典贸易理论,而将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理论及随后的贸易理论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最近兴起的以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贸易理论则被称为新贸易理论。
俄林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俄林在分析、阐述要素禀赋论时是一环扣一环,层层深人,在逻辑上比较严谨。
首先,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没有运输费用的假设前提下,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
3.2
H-O定理又称专业化分工定理、贸易格局定理、要素比例定理或要素贡献定理。即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关键词:新古典贸易理论H-0理论H-O-S理论S-S理论罗伯津斯基理论里昂惕夫悖论
Summary of new-classical trade theory
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evolved from the classical trade theory to the new classical trade theory, new classical trade theory and then to the new trade theory, and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emerging 80's four stages of classical trade theory. This development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re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ory is constantly advancing. Currently a number of scholars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sulting in some theoretical or policy confusion. Therefore we need to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relevant standards and content elabor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tudy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in the Neo-classical trade theory part of the theory of content, reveals the neo-classical trade theory covered by the theorem of view, and as a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theorem of the detail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classical trade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he status and role.
Key words:new classical trade theoryH-O theory H-O-S theory S-S theory Robert Rodzinski theoremLenotief paradox
目次
1 引言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4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理论(H-O-S理论)
4.1
1941年,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和斯托尔伯在美国经济统计周报上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用数学方法论证了俄林提出的由贸易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为此,国际贸易界有时又将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论称之为“赫克谢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式(H-O-S模式)”。20世纪60年代,萨缪尔森用数学的方式演绎了H-O模型,,形成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
4.2
是指无论两国的要素供给和需求格局如何,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也就是说两国的同质生产要素将获得相同的报酬,如生产能力相同的工人将获得相同的工资率,生产能力相同的单位面积土地将获得相同的地租收入。这一命题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或H-O-S理论。
贸易前,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两国的要素价格的不一致导致了同种商品价格的不同。但贸易开始后,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不仅如此,要素的价格和生产中的要素密集度也会达到均等。但是,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而在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或者存在生产技术条件的不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俄林批判地继承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在生产活动中,除了劳动起作用外,还有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各国产品成本的不同,必须同时考虑到各个生产要素。他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贸易学说,标志着要素禀赋说的诞生。俄林早期师承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也被称为赫—俄模式。该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基本模式。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超边际分析法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思想形式化,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合二为一,发展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因为本文所偏向研究的是新古典贸易理论部分的内容,所以在下面的文章中将着重讲解的是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包含的各种定理,并将详细解释各个定理的起源,内容及意义等这些相关知识,从了解定理入手来揭示研究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作用,以此来加深对整个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整体研究。
2 新古典贸易
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技术相同和成本差异,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2.2
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只有一种要素投入的模型中,厂商在要素方面没有选择,产品成本完全由该要素的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价格决定。要素的生产率及其价格都是给定的,都是由产品产量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对产品的成本来说,这些都是外生变量。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甚至连一国要素供给的绝对量都无关紧要了。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已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与产品价格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内生变量。
新古典贸易理论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再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四个阶段。这一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进而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这一发展过程的理解还有歧见,以致造成对某些理论甚至政策问题的混淆。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有关的标准和内容加以阐述。因此,在本文中试图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新古典贸易理论部分的理论内容,揭示新古典贸易理论中涵盖的各个定理观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从定理的详细内容解释来深入的了解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