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一)自考题-1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人力资源管理(一)自考题-13(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中的任务分析主要适用于( )A.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B.现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C.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分析D.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分析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中的任务分析主要适用于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
2.个人为接受教育、训练而放弃的收入是指( )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C.损失成本D.学费成本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3.任何生命的活体都有其生命周期,因此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使用都要受到限制,这表现了人力资源的( )A.再生性B.时代性C.时效性D.增值性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4.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种实践活动和结果都不能违反国家及地方法规及有关政策,这是人力资源规划要遵循的( )A.兼顾性原则B.合法性原则C.实效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解析] 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种实践活动和结果都不能违反国家及地方法规及有关政策,这是人力资源规划要遵循的合法性原则。
5.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功能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 ) A.人力资源规划B.工作分析、招聘C.薪酬、考核制度D.培训、工作指导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6.我国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活动过程中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这种观点属于( )A.“精神现象”说B.“员工群体意识”说C.“企业精神”说D.“共同价值观”说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7.企业在设计员工福利计划时要考虑的企业外部因素是( )A.企业的经济实力B.企业的发展阶段C.劳动力市场的状况D.员工的需求和绩效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8.现代工作分析思想起源于( )A.中国B.法国C.英国D.美国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解析] 现代工作分析思想起源于美国,泰罗对现代分析思想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含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含答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试题一、辨析题。
1、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人力资本就是人力资源。
(错)答: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对人力资本的解释(1)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
(2)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殖的资本形式。
(3)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比较: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这一点是一致的。
不同点:(1)、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关系上,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源是劳动者本身所拥有的。
(2)、角度和关注重点不同。
人力资本是从成本收益角度研究的,人力资源将人本身作为财富,从投入产出角度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计量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是存量概念,人力本钱是流量和存量的结合。
(4)、人力资源包孕现实的和潜伏的劳动能力,人力本钱则是能够直接创造代价的劳动能力。
2、人材属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属于人口资源。
(错)XXX: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代价创造起进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人口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一切人力资源、人材资源皆产生于这个最基本的资源中。
人才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
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
在本质上,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人,人力资源是能力,完全不同。
从数量上,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材资源3、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其他几个本能机能的基础。
(对)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本能机能: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干系管理。
职位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有本能机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简答题1.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1)获取:根据企业目标确定的所需员工条件,通过规划、招聘、考试、测评、选拔、获取企业所需人员。
获取职能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与使用等活动。
2)整合:通过企业文化、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谐、矛盾冲突的化解等有效整合,使企业内部的个体、群众的目标、行为、态度趋向企业的要求和理念,使之形成高度的合作与协调,发挥集体优势,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3)保持与激励:通过薪酬、考核、晋升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具有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增进员工满意感,使之安心满意的工作。
4)评价:对员工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其他方面作出全面考核、鉴定和评价,为作出相应的奖惩、升降、去留等决策提供依据。
评价职能包括工作评价、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等。
其中绩效考核是核心,它是奖惩、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决策的依据。
5)开发:通过员工培训、工作丰富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促进员工知识、技巧和其他方面素质提高,使其劳动能力得到增强和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员工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2。
简述传统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1)从对员工的态度来看,传统人事管理认为员工是被动的,员工仅仅是企业的生产要素,企业管理员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为员工是主动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应与员工相互比配,共同发展.2)从管理目标来看,传统人事管理认为管理就是服务员工,支持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为管理应通过员工的总体素质,培养员工中的核心人才,直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企业的总体优势。
人力资源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的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并且是企业经营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
2.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
人力资本包括用以形成和完善劳动力的各种投资。
3.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第二章1.人力资源战略:它是企业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制订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纲领性长远规划。
2.企业战略:它是指企业为了求得长远的发展,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所确定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谋划。
3.人力资源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计划,是企业根据自身的人力资源现状,科学地预测、分析企业在未来变化环境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所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并使企业和个人都获得长期的利益。
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它是指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未来某一时期所需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等进行预测的活动。
5.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它是指为了满足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力资源需求,而对将来某个时期内,企业从其内部和外部可以获得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
第三章1.工作分析:也称职务分析或岗位分析,是对组织中各岗位的设置目的、职责与权限、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等特征以及对完成此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后,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
2.工作描述:又称职务描述或工作说明,指用书面形式对组织中各类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职责与工作环境等所作的统一格式的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考试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考试及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25)1、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为(B)A。
人力资源B。
人口资源C。
人才资源D。
人力资本2、人力资源在各种活动中,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可能性和自身条件,有目的地确定活动方向,并选择自己的行为。
人力资源的这种特性称为(C)A。
生物性B。
再生性C。
能动性D。
时效性3、(B)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
A。
抽屉式管理B。
和拢式管理C。
破格式管理D。
一分钟管理4、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所有活动的(A)A。
基础和起点B。
灵魂和核心C。
目标和宗旨D。
控制和保障5、在企业人力资源变动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C)A。
根据企业现在人员结构状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B。
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C。
找出企业过去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D。
根据市场变化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6。
让秘书起草一份文件这是一种(A)A。
任务B。
职位C。
职务D。
职业7。
“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是以下哪种工作分析法的优点(B)A。
写实法B。
观察法C。
问卷法D。
参与法8。
对于高级人才和尖端人才,比较适合的招聘渠道是(B)。
A.人才交流中心B.猎头公司c.校园招聘D.招聘洽谈会9。
在进行人员素质测评时,罗夏墨迹测验属于(D)A。
公文处理测验B。
标准化测验C。
情境模拟测验D。
投射测验10。
环境对培训的影响很大,当培训的环境和工作的环境不一致时,培训效果则难以保证。
因为这里存在着一个(A)问题,而成功的学习转换,需要一系列积极的转换条件,同组织支持密切相关。
A。
培训效果的转化B。
学习的转换C。
环境的转化D。
全面的转换11、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这种方式叫做(A)A.岗前培训B。
在岗培训C。
离岗培训D。
业余自学12、案例分析法的首创地是(A)A。
哈佛大学B。
牛津大学C。
斯坦福大学D。
剑桥大学13、一个人一生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称为(A)A.职业生涯B.劳动过程C.个人经历D.职业发展14、根据霍兰德人业互择理论,具有分析性、批判性、好奇心、理想的、内向的、有推理能力的人格类型为(B)A。
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拟题(二)及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拟题(二)及答案课程代码:0609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人力资源能动性特征的是()。
A.人的自我强化B.选择职业C.接受培训D.积极劳动2.管理的重点就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是()。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3.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
A.实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平衡B.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C.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D.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4.按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分,人力资源规划包括()。
A.总体规划和业务规划B.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C.战略规划、战术规划和行动方案D.人员使用规划和人员晋升规划5.问卷法是指()。
A.以书面问答的方式对任职者进行调查,以获取工作要素信息的方法B.工作分析人员通过面对面询问而获取工作要素信息的方法C.工作分析人员通过对职务活动进行系统观察而获取职务要素信息的方法D.对完成工作的关键行为进行记录,选择其中最重要和最关键性的部分进行评定的方法6.下列不属于内部招聘方法的是()。
A.工作轮换B.校园招聘 A.工作告示 D.人才库和继任计划7.通过调动培训对象积极性,让其在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双方互动中学习的方法是()。
A.课堂教学法B.工作指导法C.影视法D.参与式培训法8.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划分?()A.个人角度B.企业角度C.个人和企业角度D.社会角度9.组织管理部门根据组织发展和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需要,根据员工自身的特点及岗位特征进行评价,协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过程,称作()。
A.职业生涯管理B.企业职业生涯管理C.个人职业生涯管理D.员工职业生涯管理10.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缋效计划制订、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称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历年真题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历年真题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2010年4月江苏自考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人假设之下,相应的管理模式必然是( B )A.集权管理B.参与管理C.民主管理D.应变管理2.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A )A.人事匹配B.发现人才C.绩效考核D.薪酬分配3.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者为( C )A.泰勒B.比尔C.德鲁克D.坎特4.人力资源战略,首先要确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战略和( A )A.目标B.使命C.理念D.内容5.一个企业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产品和“独特性”和“顾客价值”,若两者缺一,企业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提出这一观点的着作是( D )A.《管理与人力资本》B.《科学管理原理》C.《工业心理学》D.《竞争战略》6.企业建立分层的关键绩效评价体系,高层领导应采用( A )A.述职报告制度B.季度绩效考评C.月度绩效考评D.年度绩效考评7.由直线部门的经理根据本业务发展需要,预测出将来对某种人员的需求量,向自己的上级主管提出用人要求和建议,然后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横向和纵向战斗汇总,最后根据组织的经营战略形成总体预测方法是( B )A.经验预测法B.微观集成法C.工作研究法D.趋势分析法8.职位分类第一次实施( A )A.芝加哥市B.洛杉矶市C.匹兹堡市D.奥克兰市9.为达到某一目的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是( D )A.职称B.工作C.职业D.任务10.定性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D )A. 职位分析问卷法B.功能性工作分析C.职位评级D.关键事件法11.职位分析问卷法的开发者为( A )A.麦考密克B.麦克利兰C.泰勒D.梅奥12.根据“招聘金字塔”,接到录取通知书的人数与实际的就职人数比例宜保持在( A ):1 :1 :1 :113.测验的可靠程度和客观程度是( B )A.效度B.信度C.浓度D.密度14.目标明确,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友好,真诚,能成为团队的带头人,这种人格类型是( B )A.服务型人格B.稳妥型人格C.支配型人格D.交际型人格15.兴趣测验最早出现于( A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16.绩效考核中最为古老而又最流行的方法是( A )A.量表考核法B.强迫选择法C.关键事件法D.行为锚定法17.典型表现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管理形态为( B )A.贯彻型B.官僚型C.放任型D.专制型18.在相对稳定的货币工资以外,企业为改善企业员工及其家庭生活水平,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感、激发工作积极性等为目的而支付的辅助性货币、实物或服务等分配形式,这是( D )A.基本工资B.绩效工资C.奖金D.福利19.缴费和津贴的多少与个人的工资水平直接相关的公共年金计划是( A )A.社会保险计划B.普遍社会救助计划C.普遍养老金计划D.多重组合公共年金计划20.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学说始于( D )世纪 30年代世纪60年代世纪30年代世纪6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21.霍兰德的人格类型包括( ABCE )A.实际性向B.调研性向C.社会性向D.非常规性向E.企业性向22.管理人员培训包括( ABCDE )A.工作轮换B.工作扩大化C.研讨会D.案例教学E.管理游戏23.能力可分为( ABCDE )A.概念类比能力B.数学运算能力C.抽象推理能力D.空间推理能力E.机械推理能力24.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特征包括( ABCDE )A.内隐性B.学习性C.稀缺性D.路径依赖性E.强健有力性25.下列人格测验中,属于自陈式量表法的有( )A.冻结薪酬法B.延长增资法C.缩短工作时间D.控制奖金、津贴的支出E.适当裁员三、填空题26.历史地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是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第二次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试卷及答案-下列属于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人力资源管理》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即人力资源.2、企业是指集中各种资源,通过有效的方式加以整合和利用,从而实现自身利益并满足利益相关者要求的组织。
3、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保证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4、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当从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这两个层次来理解。
5、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目标是通过它所承担的各项职能和从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的.6、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7、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即企业文化.8、职位上每项职责的工作业绩衡量要素和衡量标准称为业绩标准.9、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人员的供需平衡,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员的需求。
10、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起人能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即职位规划。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不属于人力资源性质的是( D )A.能动性B.时效性C.社会性D.不变性2.下面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是( B )A.工业模式B.投资模式C.混合模式D.参与模式3.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辨认主要考虑的是 ( C )A.环境的复杂性与开放性B.环境的开放性与稳定性C.环境的复杂性与稳定性D.环境的稳定性与结果性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于( A )A.1994年7月5日B.1995年1月1日C.1995年7月5日D.1994年1月1日5.下面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的是 ( C )A.企业发展战略B.企业组织结构C.企业总经理D.企业文化6.下面不属于潜在人力资源的是( B )A.病残人口B.老年人口C.失业人口D.未成年就业人口7.劳动者的素质不包括( D )A.体能素质B.智能素质C.非智力素质D.以上都不是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B.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C.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D.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9.在辞退解雇方面,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其中不包括( B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C.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D.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构成重大损害10.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包括 ( D )A.创业阶段B.集体化阶段C.正规化阶段D.衰退阶段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面关于人力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A.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做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力。
人力资源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1、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答:(1)不可剥夺性。
人力资源属于人类自身所特有,具有不可剥夺性。
(2)时代性。
人力资源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只能在时代为他们提供的条件前提下,努力发挥其作用。
(3)时效性。
任何有生命的活体都有其生命周期,因此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使用都受到时间方面的制约和限制。
(4)生物性。
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
(5)能动性。
人力资源由劳动者的劳者能力构成,劳动者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可能性、自身的条件和愿望,有目的地确定活动的方面,创造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因此,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
(6)再生性。
人力资源在劳动过程中被消耗之后,还能够再生产出来,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7)增值性。
人力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更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使组织实现价值增值。
2、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答:(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3、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答:(1)获取。
获取是通过对职位和人员进行测评、选拔出与组织中的职位最为匹配的任职人员的过程。
(2)整合。
整合是指通过培训教育,实现员工个体的再社会化,使其具有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认同企业文化,遵循企业理念,最终成为组织人的过程。
(3)保持。
这包括保持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保持员工队伍相对稳定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4)开发。
这是指提高员工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各方面的资质,实现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过程。
(5)控制与调整。
这是对于工作行为表现以及工作达成结果情况作出的评价和鉴定的过程。
4、简述人力资源战略的特征。
答:虽然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有所差别,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人力资源战略提出总体方向,包括各种方案或者活动计划,涉及多种职能,有时时限会超过一年。
国开电大专科《人力资源管理》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四套)

国开电大专科《人力资源管理》一平台机考真题(第四套)说明:2024年1月整理资料,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一平台期末机考考试;前5个题相同则整套相同。
一、试题部分第一大题单选题(单项选择题:10个题;每小题2分,合计20分。
)1.()将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历史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即可形成一个时间数列。
A .趋势外推法B .劳动定额法C ,多元回归预测法D .劳动生产率分析法2.哈克曼和奥尔德姆提出了()。
A关系工作类型B.工作特征模型C.工作丰富化模型D ,工作扩大化模型3.()是设计组织中的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
A .定岗B .定编C .定员D .定责4.如果组织文化偏向于关心和合作,管理者强调关怀员工发展,采用()考核方法更加适合。
A .结果导向型B行为导向型C .特征导向型D .技能导向型5. 〃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
这句话表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什么?()A .资源B .成本C.工具D物体6.个人转化动机是培训成果转化的助推器,它与()息息相关。
A .评奖机制B .培训机制C •激励机制D .工作环境7.一般来说,()适用于岗位不雷同、岗位设置不稳定、对精确度要求较高的组织。
A.排序法8.分类法C ,要素计点法D ,要素比较法8.()是招聘总成本与实际录用人数之比。
A.招聘单位成本B.招聘成本评估C ,招聘成本效用评估D .招聘收益-成本比分析9.()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
A ,经济补偿金B.保险金C .工资D补贴10.员工因为与其他员工争吵产生的压力,这样的压力源属于()。
A时间性压力源B.遭遇性压力源C.情境性压力源D.预期性压力源第二大题多选题侈项选择题:5个题;每小题3分,合计15分。
)L美国著名职业管理学家萨柏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
A •萌芽阶段B ,建立阶段C .维持阶段D ,衰退阶段2.下列选项中属于工作分析的主要元素的有()。
简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作用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 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提 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展望未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和数字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将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多元化和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关注不同文化背景、性 别、年龄等员工的权益和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的支持,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以帮 助企业更好地吸引、留住和培养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 期望,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企业可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人 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福利待遇和保障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和保障制度,如五险一金 、带薪年假、节日福利等,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03
员工关怀和支持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通过提供员工关怀
和支持措施,如心理咨询、健康检查、员工援助等,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简答题简述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答案】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
2. 人力资源【答案】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体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3. 职位分类【答案】是以企业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将企业中所有的职位,按其工作性质、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的大小、承担本项工作的资格条件,加以分析比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每一个职位都归入适当的档次,以作为发放劳动报酬和任用、考核晋升、调配、奖惩职工的依据。
4. 职位说明书【答案】是对某类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方法、工作应用实例、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本职位人员资格条件所作的书面记录。
5. 人力资源规划【答案】即以企业整体目标为依据,在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人力需求及合理组合进行预测和决策,进而确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措施的过程。
6. 员工招聘【答案】即企业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寻找、吸引具备资格的个人到本企业来任职,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聘用的过程。
7. 员工培训【答案】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适应他们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8. 职业计划【答案】职业计划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第一,它是指企业员工个人为了实现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成长、发展和满意的愿望,追求自己理想的、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制定的计划。
第二,它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的协调员工个人的职业计划与企业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计划,也称职业管理。
9. 员工绩效考评【答案】是指对员工现任职务职责的履行程度,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并且是尽可能客观地考核和评价的过程,简称"考评"。
10. 工资制度【答案】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和工资政策制定的与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准则、标准、规定和方法的总称。
《人力资源管理(一)》第四章考点手册

《人力资源管理(一)》第四章人力资源规划018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分类和作用(★★二级考点,选择、简答)1.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中变化的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所需要的人才,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2.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或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它包括预测企业或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制定行动计划及控制和评估计划等过程。
3.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具体的提供人力资源的行动计划,如人员招聘计划、人员使用计划、退休计划等。
4.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了以下几层含义:(1)说明了一个组织的环境是变化的。
(2)一个组织应该制定必要的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如期实现。
(3)人力资源规划要使组织和个人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4)制定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保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
(5)搞清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6)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环节。
5.按照规划的独立性划分,可以划分为独立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附属性的人力资源规划。
6.按照规划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划分为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
7.按照规划的时间长短划分,可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类。
8.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企业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2)确保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4)使企业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
(5)有助于满足员工需求和调动其积极性。
(6)为企业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019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程序、原则和目标(★★★一级考点,选择、简答)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总体规划(全面性长远性)、配备计划(对未来)、退休解聘计划(退休年龄、合同期满、不再续聘)、补充计划(出现新的或空缺的岗位)、使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晋升和轮换)、培训开发计划、职业计划(企业的骨干)、绩效计划、薪酬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人力资源预算。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1、下面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形式的是( ABCDE )A.年龄构成B.学历构成C.职位分布D.部门分布E.素质构成2、定性职位分析的方法包括( ABCDE )A.访谈法B.观察法C.工作日志法D.工作实践法E.非定量问卷调查法3、定量职位分析的方法包括( ABCDE )A.职位分析问卷法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C.通用标准问卷D.O*NET系统 E.职能职位分析法4、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 BE )A.群体文化素质B.人口的总量C.人口的技术水平D.适龄人口的总数E.人口的年龄结构5、劳动法的全面保护原则,即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 A )、人身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A、财产权益B、获得报酬权益C、福利权益D、政治权益6、职工和用人单位发生内部劳动争议,应当( D ):A、首先按照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进行处理B、由劳动仲裁机关协助处理C、交由法院处理D、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予以处理7、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类,即( D ):A、统计预测方法和概率预测方法B、局部预测方法和全面预测方法C、宏观预测方法和微观预测方法D、直觉预测方法和数学预测方法8、岗位评价五要素,是岗位评价工作的基础,它们是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心理、劳动强度和( C ).A、劳动报酬B、劳动技巧C、劳动环境D、劳动能力9、按照劳动法以及配套政策的规定,集体劳动合同签定以后,应该在( B )日内由企业一方将集体劳动合同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A、 5 个工作日B、 7 日内C、 7 个工作日D、 10 日内10、工资调控,属于宏观经济策略,是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D ).A、最低生活和最低工资B、工资水平预测预警和最低生活C、工资水平预测预警和最低工资D、工资导向政策和保护政策11、《劳动法》规定,却是因为工作需要而要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个月不得超过( B )小时。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1.企业普通给销售人员实行的是( B )。
A.能力工资制 B.绩效工资制C.计件工资制 D.职务工资制2.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不包括( A )。
A.试用期限 B.劳动合同期限C.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D.劳动报酬3. 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的择业选择理论是由(A)提出的。
A.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B.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约翰.L.霍兰德C.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D.美国学者施恩教授4.李某总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并能主动地完成工作,承担责任。
李某的管理方式在对人的态度方面认为人是( D )。
A.“机器人” B.“经济人”C.“生活人” D.“社会人”5.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
这是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A )。
A.公平理论 B.效用理论C.因素理论 D.强化理论6.在理论界通常将( D )看做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之父。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C.A•马歇尔 D.舒尔茨7.当职位空缺有许多种,而且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又有足够的求职者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以下哪种招募形式 ( B )A.报纸B.广播电视C.杂志D.招募现场的宣传资料8.在人员甄选活动中,对一个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称之为 ( C )A.能力测试B.人格测试C.成就测试D.兴趣测试9.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为了保持组织在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而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称为 ( D )A.人力分配规划B.调配规划C.晋升规划D.招聘规划10.世界上第一个兴趣测验量表是 ( A )A.斯特朗男性职业兴趣量表B.比奈-西蒙量表C.库德职业兴趣测验D.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11.用轻的秤砣冒充重的秤砣会造成 ( B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信度变化D.效度升高12.下图反映的是 ( C )A.信度高效度高B.信度高效度低C.信度低效度低D.信度低效度高13.考核绩效中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工具是 ( A )A.图表评定法B.交替排序法C.配对照较法D.强制分布法14.360 度考核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 A )A.信度B.效度C.可接受度D.完备性15.失业保险所属的员工福利类型是 ( B )A.企业福利B.法定福利C.生活福利D.有偿假期16.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企业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并要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拟卷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下半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考前模拟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处于储备状态,正在培养成长逐步具有劳动能力的,或虽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从事社会劳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动员投入社会经济生活的人口总和称为()。
A.战略性人力资源B.形成的人力资源C.现实的人力资源D.潜在的人力资源2.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构成要素是经济资源和()。
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信息资源D.物力资源3.开发活动所指向的素质与能力是指().A.开发手段B.开发对象C.开发客体D.开发主体4.拔高型工作设计理论依据是()。
A.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古典工业工程学与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C.人类工程学D.人本主义5.人力资源的概念是在《管理实践》中加以明确界定的,明确者是()。
A.彼得·德鲁克B.赫茨伯格C.亚当斯D.康芒斯6.在绩效考核中,考核的重点在于产出和贡献,而不关心行为和过程的是()。
A.结果取向型B.行为取向型C.特征取向型D.过程取向型7.工作分析的基础是()。
A.现状B.战略C.分析D.假设8.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应摆在组织内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体现的原则是()。
A.因事设职原则B.因人设职原则C.能级层序原则D.权责对等原则9.工作分析逐渐成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并被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视为人力管理最基本的职能是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10.单个人所完成的任务与职责的结合是()。
A.工作要素B.职责C.职位D.工作11.X-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韦伯B.麦格雷戈C.法约尔D.威廉·大内12.以下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的是()。
A.成就感B.责任C.报酬D.认同13.主要是测量被测试者的内向性、稳定性、动机等的测试是()。
人力资源管理简答题论述题

人力资源管理简答题论述题 Author and Reviewer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绪论1、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答: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得总和..它应该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这个定义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一项重要要素;离开了人力资源;也就无所谓社会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2、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能力;离开劳动者;就无所谓人力资源..3、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的存量;表示该国该时期人力资源的多少;同时也以一定的指标衡量人力资源的质量..4、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正在被使用和尚未被使用的人力资源..2、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答:1、获取;对职位和人员进行测评;选拔出与组织中的职位最为匹配的任职人员的过程..2、整合;指通过培训教育;使员工具有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最终成为组织人的过程..3、保持;保持包括保持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保持员工队伍相对稳定两个方面..4、开发;指提高员工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各方面资质;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过程..5、控制与调整;这是对于工作行为表现以及工作达成结果情况作出的评价和鉴定的过程..3、简述美国人力资源专家诺伊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答:1、经营能力;即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尽可能精确的信息作出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具有支持作用的理性决策..2、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中涉及的工作分析、组织设计、招聘甄选、绩效评价、培训开发、薪酬等技术和方法;还要不断掌握新技术和方法..3、变革管理能力;即在诊断问题、实施组织变革以及进行结果评价等方面掌握变革过程管理的能力..4、综合能力;必须能够看到人力资源中的各项职能之间如何才能有效配合在一起..4、简述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和类型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关系答:指组织中一切与人有关问题的方向性的谋划;它是一种旨在充分合理地运用企业各种人力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优势;以符合企业的战略需求;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人力资源使用模式和活动的综合..人力资源战略类型可以分为累积型、效用型、协助型三种1、累积型战略:即用长远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才培训;通过甄选来获取合适的人才..以终身制为原则;以公平原则来对待员工;员工晋升速速慢;薪酬是以职务及年资为标准;高层管理者与新员工工资差距不大..2、效用型战略:即用短期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教少提供培训..企业职位一有空缺随时进行填补;非终身雇佣制;员工晋升速度快;采用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3、协助型战略:介于积累型和效用型之间;个人不仅需要具备技术性的能力;同时在同事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培训方面;员工个人负有学习的责任;公司只是提供协助..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关系:1、整体型..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过程..2、双向型..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分开的;但是是同时制定的..3、独立型..企业先期已经单独制定了企业战略;然后再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一个过程..5、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的阶段..主要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2、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展开;工作分析、心理测验、绩效考核、职业生涯、管理开发为主题..3、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这一时期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有质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4、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6、.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答:1、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2、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职能的外包和人才租凭..3、直线管理部门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4、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渐趋一致..7、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答: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使组织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间并购与重组;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头的挑战..2、多元化的融合与冲突:地域分散、文化背景、语言、法律和价值观的差异对于跨国公司的挑战..3、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管理方式的挑战;改变了组织结构的模式、工作方式以及沟通方式..4、人才的激烈争夺:高级人才和专业人才严重告急;全球化加剧了人力资源的竞争..第二章工作分析1、简述工作分析的意义答:1、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功能决策提供基础..2、通过对人员能力、个性等条件的分析;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3、通过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的分析;达到“才尽其职”的效果..4、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的分析;使人与物相互配合;相互协调..5、科学评估员工的绩效;有效地激励员工..2、简述工作分析的原则答:1、目的原则..在工作分析中;要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不同得目的决定了不同的侧重点..2、职位原则..工作分析以职位为出发点;分析职位本身的内容、性质、关系、环境及人员胜任特征..3、参与原则..工作分析需要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的积极参与..4、经济原则..应该本着经济性的原则选择工作分析的方法..5、系统原则..对某岗位分析要从总体上把握该敢给的特征及对人员的要求..6、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结果需要根据变化经常性的进行调整..3、工作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以及其优缺点答:1、观察法..优点: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了解工作情况..缺点:干扰正常工作行为或给员工带来心理压力;无法感受或观察到特殊事件;如果工作本质上偏重心理活动;则成效有限;可能出现“霍桑效应”..观察法原则:稳定原则、信任原则、隐蔽原则、详尽原则、代表性原则、沟通原则2、访谈法..优点:可获得完全的工作资料;可进一步使员工和管理者沟通;以获取谅解和信任;可不拘形式;问句内容较有弹性;可随时补充和反问;可发现新的、未预料的重要信息..缺点:员工可能会扭曲信息;耗时较多成本较高;对分析员的要求高;占用工作时间;妨碍生产..访谈法原则:尊重原则、互动原则、倾听原则3、问卷法..优点:成本低、时间短、可随时调查;信息量大且规范化..缺点:信息采集受问卷设计水平的影响大;难以设计出能收集完整信息的问卷;对任职者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不易唤起被调查对象的兴趣;调查难以深入..4、写实法:主要包括工作日志法和主管人员分析法..工作日志法对高水平、复杂的工作分析;显得经济且有效;但得到的信息零乱难以组织;对分析人员的要求高;任职者可能夸大工作重要性;会增加员工的负担..主管人员分析法相对前者;直接主管往往对任职者嗦担任的工作的理解更深;评价也更加客观;但可能存在主管的偏见..5、参与法..优点:获取工作信息的质量较高..缺点:受条件限制太多;往往难以实现..4、简述工作分析过程中收集信息阶段的主要内容简述工作分析过程中分析阶段的主要内容答:收集信息阶段:1、选择信息来源..信息来源一般包括员工、主管、顾客、分析专家、词典、文献汇编等..2、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分析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3、确定收集信息的原则..任职人员需如实填写;一方法信息收集不全;应及时用其他方法补充..4、确定信息收集的内容..工作活动、要求、背景、设备、绩效标准信息、人的行为信息等..分析阶段:1、工作名称分析..包括工作特征的分析语概括、名称的选择与表达..2、工作规范分析..指对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关系与工作强度的分析..3、工作环境的分析..包括对物理环境、安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分析..4、从事工作条件分析..对从事工作的员工需必备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分析..5、简述职位分析问卷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结构化分析包括:职位分析问卷法、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程序、功能性工作分析法答:是一种结构严谨的工作分析问卷;是最普遍和流行的人员导向职务分析系统..一种通用的、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方法来建立某职位的能力模型;同时运用统计推理进行职位间的比较;以确定相对报酬..优点:问卷的实施者可以根据五个基本维度对工作进行等级划分;按照五个方面对每项工作分配一个量化的分数..缺点:未对特定工作进行描述;职位任务之间的差异较模糊;问卷表的可读性不强;影响问卷使用范围..6、简述编制工作说明书需要注意的问题..工作分析的产出为职位说明书;包括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答:1、获得最高层的支持..管理层的支持和认同对完成工作分析及编写工作说明书具有决定性作用..2、明确工作说明书对管理的重要性..工作说明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3、工作说明书应该清楚、明确、具体且简单..4、工作说明书必须随组织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管理者必须随组织机构的变化而即使更新工作说明书..7、简述工作轮换的优缺点工作设计的方法: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答:优点:通过丰富员工工作内容;减少员工枯燥感;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员工竞争力;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个体适应总体的适宜环境;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益处;能扩大员工技能范围;管理人员安排工作时具有很大灵活性..缺点:工作轮换会使培训费用上升;当员工在原岗位效率很高时;轮换到其他岗位会影响组织的现有生产力;工作环境变换;员工需适应、调整;需管理人员付出很多精力来处理此问题..8、简述工作丰富化的措施..答:1、任务组合..尽可能把独立的和不同的工作合成一个整体..2、建立自然的工作单元..尽可能让集体工作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整体..3、建立员工—客户关系..使生产者及产品的使用者相联系..4、纵向的工作负荷..尽可能地给生产者计划、参与、控制自己工作的权利以提高生产者控制能力..5、开通信息反馈功能..让生产者获知有关生产结果的信息;如成本、质量、消费者抱怨等..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是基础和起点1、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答:人力资源的总体目标是尽可能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具体表现在:1、获取并保持一定数量的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各项工作提供基础..3、预测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并在供求失衡发生前调整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支出..4、与组织中的业务规划相联系;保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优化业务规划提供支持..5、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组织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提供保障..6、减少组织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唤起组织中各层级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2、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作用..答:1、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2、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适应动态发展需要的重要条件..3、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和重要依据..4、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控制人工成本..5、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人力资源规划分两层次;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简述具体规划的内容..答:1、岗位职务规划..2、人员配置规划..3、人员补充规划..4、教育培训规划..4、简述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程序..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的程序..答:1、根据职务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的要求..3、就上述统计结论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统计结论;该统计结论就是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1、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进行统计..2、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情况进行预测..3、将统计和预测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5、简述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简述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方法..答:需求预测方法有:1、德尔菲法..2、经验判断法..3、趋势分析法..4、比率分析法..5、散点分析法..6、回归预测法..7、计算机预测法..供给预测方法分为内部与外部;内部有:1、管理者继任模式..2、马尔科夫法..3、档案分析法..6、简述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的全国性因素与地区性因素..答: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可以分为全国性因素和地区性因素..1全国性因素..全国性因素具体包括:全国劳动人口的增长趋势;全国对各类人员的需求程度;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规模与结构;教育制度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如延长学制、改革教学内容等对职工供给的影响;国家就业法规、政策的影响..2、地区性因素..地区性因素具体包括:组织所在地区的就业水平、就业观念;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密度;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水平;地区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地区对人们得吸引力;地区的住房、交通、生活条件;组织本身对人们的吸引力;竞争对手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7、简述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信息的内容..答: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以下内容:1、工作信息..主要指与具体职位相关的信息..2、员工信息..主要指与人员相关的各种信息..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其所处行业的各种信息..2、劳动力市场信息..3、技术信息..4、政策法规信息..8、简述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答:1、建立组织的人力资源信息平台;构建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配备所需设备..2、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等各个子系统;确定子系统的具体方法..3、将收集来的各种信息分类归入人力资源数据库..4、运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各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和预测..5、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随时进行更新;确保数据的时效性..9、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答:1、为组织战略的制定提供人力资源数据..2、为人事决策提供信息支持..3、为组织人事管理效果的评估提供反馈信心..4、为其他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持..10、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应注意的事项答:1、组织整体发展战略及现有的规模..2、管理人员对有关人力资源信息掌握的详细程度..3、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潜在可能性及其传输速度和质量..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该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期望值和运用程度..5、其他组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情况..11、试述制定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应重点做好的工作..答:为使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充分体现弹性;适应未来高速变化的环境;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评估..弹的基础工作在于对组织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整体性的评估;以便能知道现有人力资源的“质”和“量”..2、核心人力资源..核心人力资源是决定组织生存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组织要确保核心人力资源群体数量的扩充和质量的提高..3、预备性支援人员..制定预备性的支援人员规划;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4、临时人员储备计划..建立临时人力资源库;以确保在产品需求或业务量大增时;保证组织的人力需求..第四章人员招募、甄选与录用1、简述人员招募的意义..答:企业中的人员总是处于不断变化..退休、自然减员、辞职、解聘等;会导致员工的减少;新事业的开拓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人员需求会增加;企业内部进行的岗位调动、提升、免职、处罚等;则会导致人员结构的改变;即使企业面临缩减规模的形势;招募仍然是必要的;这是补充新鲜血液;使企业保持保持良性循环的重要工作;它还使得社会更广泛深入地了解企业、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社会劳动力的合理配置..2、简述人员录用的各环节的意义..简述录用人员的主要步骤..答:1、背景调查..对应聘者的背景调查;避免不合适的员工给企业带来麻烦..2、体检..确定求职者是否符合空缺职位的身体要求;建立求职者健康记录;以服务于未来保险或雇员的赔偿要求;通过确定健康状况;可以降低缺勤率和事故发生率..3、做出录用决策..权衡职位标准以及候选人后;最终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决定..4、通知应聘者..及时通知能保证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也能彰显企业的诚意和效率..5、签订录用合同..建立劳资双方法定协议;能确保双方稳定..3、简述称职的招募团队成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答:1、招募团队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2、招募人员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可度、对企业的责任心和归属度..3、招募人员对人自身的了解、对人格特质的把握和合理运用以及对空缺职位的工作性质的综合理解..4、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5、广阔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能力..6、招募人员对工作过程的把握和控制、亲和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4、简历筛选应注意哪些问题人员甄选的方法:简历筛选、测试甄选、面试甄选答:1、求职者的就业历史..2、工作变化的频率..3、审核简历中职责描述不够具体的地方..4、审核简历中表达模糊的地方..5、面试甄选;为提高面试质量;面试人员要做好那几方面工作答:1、阅读工作规范和职位说明书..2、评价求职申请表..3、设计面试提纲..4、拟定面试评价表..5、面试过程的控制..6、面试结果的处理..7、克服常见的面试错误..6、外部招募渠道的类别答:1、招募广告..2、人才交流会..3、校园招募..4、职业介绍机构..5、雇员推荐和申请人自荐..6、猎头公司..7、简述内部提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答:优:1、得到升迁的员工会认为自己的才干被企业承认;因此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都会提高..2、内部员工比较理解企业的情况;为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指导和培训会比较少;离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3、提拔内部员工可以提高所有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他们在制定管理决策时;能做比较长远的考虑..4、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很大;充分利用现有员工的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缺:1、近亲繁殖;在所有管理层成员都是内部晋升上来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照章办事”和维持现状的倾向;不利于创新思想和新政策的贯彻和执行..2、那些没有得到提拔的应征者可能会不满;因此需要做解释和鼓励的工作..3、当新主管从同级员工中产生时;工作集体可能会有抵触情绪;这使得新主管不容易建立领导声望..4、许多企业要求管理人员将职位空缺情况公布出来;并且要求同所有的内部候选人进行面谈;而管理人员往往早就有意中人选;因为要同一大串并不看好的内部候选人面谈无疑是浪费时间..5、如果企业已经有了内部补充的惯例;当企业出现创新需要而急需从外部招聘人才时;就可能遭到现有员工的抵制;损害员工的积极性..8、试述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答:1、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2、霍兰德提出了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种人格类型;分析了其相应的职业..3、尽管大多数人的人格类型可以主要地划归为某一类型;但个人又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其人格类型在某种程度上相近与另外两种类型;也能适应另外两种职业类型的工作..4、霍兰德用六边形图简明地描述了六类型之间的关系..5、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重合的职业环境..6、如果个人不能获得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的工作环境;则可以寻找与其人格相接近的职业环境..7、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主要通过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来说明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问题..第五章人员测评方法1、简述人才测评的作用..答:人才测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可靠、客观的依据和参考性建议;它是人力资源决策的基本工具..其作用大致有三方面:1、配置人才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人才测评技术;有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2、推动人才开发..现代人才测评能够明确各人的长短优劣;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人才开发;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员的潜能..3、调节人才市场..通过人才真实价值的确定调节人才纵向、横向流动;促使社会人才资源合理布局..2、简述测评的类型和目的..答:1、选拔性评测;选拔性评测是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选拔性测评的基本原则是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可比性..2、配置型测评..即针对需要配置的职位对任职者的素质要求设计测试..3、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4、诊断性测评..是以了解素质现状为目的的测评..5、鉴定性测评..以考核与验证是否具备某种素质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鉴定性测评应注意一下原则:全面性原则、充足性原则、权威性原则..3、简述管理评价中心及其特点和适用对象..答:1管理评价中心是一套人员评测程序;用管理评价中心进行人员测评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在这期间;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由一组测试人员对他们进行包括心理测验、面试、多项情景模拟测验在内的一系列测评;测评结果是在多个评价人员系统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得到的;2、评价中心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情景模拟;在一次评价中心中包含多个情景模拟测验..可以说评价中心即源于情景模拟;但又不同于简单的情景模拟;是多种测评方法的有机结合;3、此方法主要用于招聘高级管理人员..4、简述人员测评中常用的内容维度..答:1、身体素质:强度;速度;耐力;灵活性..2、心理素质:智力;个性;观念..3、文化素质:结构;水平;品行..4、技能素质:种类;技能;效果..5、能力素质:种类;水平;效果..5、人员测评的常用工具..答:1、标准的纸笔测试..2、面试..3、心理测验..4、、基于模拟的测试..5、、管理评价中心..6、简述结构化面试的内涵与特点..答:1、内涵:结构化面试也称作“引导化面试”;是根据对职位的分析;确定面试的测评要素;在每一个测评的维度上预先编制好面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面试时;把预先确定的标准化的问题按一定顺序提问应试者..2、特点:标准化;有固定的程序;一致性;评价的标准和评分方法有严格规定;主观性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HRP)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
狭义: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广义:企业所有各类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称。
按期限分:长期(五年以上)、短期(一年及以内),介于两者的中期计划。
按内容分: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员工开发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将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转化成人力需求,以企业整体的超前和量化的角度分析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保证组织长期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利益的实现。
作用: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计划构成,为管理活动(如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持久的积极性,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对自己可满足的东西和满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
5.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检查和测算出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成本及其带来的效益。
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组织人员的变化,调整组织的人员结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是组织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内容: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五个方面1 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2 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3 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4 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5 费用规划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人力资源规划又可分为战略性的长期规划、策略性的中期规划和具体作业性的短期计划,这些规划与组织的其他规划相互协调联系,既受制于其他规划,又为其他规划服务。
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设计的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通过收集和利用现有的信息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预测。
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根据公司经营方针,通过确定未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来实现公司的即定目标。
因此,我们将人力资源规划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两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战略计划主要是根据公司内部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以及公司外部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来制定出一套跨年度计划。
同时还要注意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国家及地方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对于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于人才的各种措施。
国家各种经济法规的实施,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国家以及地方对于人力资源和人才的各种政策规定等。
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定影响公司内部的整体经营环境,从而使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应该随着有所变动。
2、公司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必须遵从公司的管理状况、组织状况、经营状况变化和经营目标的变化。
由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根据以下原则,根据公司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安定原则安定原则是在公司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以公司的稳定发展为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成长原则成长原则是指公司在资本积累增加,销售额增加,公司规模和市场扩大的情况下,人员必定增加。
公司人力资源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为了公司的壮大和发展。
3)持续原则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以公司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增长、并保持公司的永远发展潜力为目的;必须致力于劳资协调、人才培养与后继者培植工作。
3、人力资源的预测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公司内外环境的分析,而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为配合公司发展的需要,以及避免制定人力资源战术计划的盲目性,应该对公司的所需人员作适当预测,在估算人员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紧缩而所需增减的人员;2)因现有人员的离职和调转等而所需补充的人员;3)因管理体系的变更、技术的革新及公司经营规划的扩大而所需的人员。
4、企业文化的整合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公司的价值观,培育一种创新向上、符合实际的公司文化。
在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与公司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公司经营的特色,以及公司经营的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公司的人力资源特色。
二、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战术计划则是根据公司未来面临的外部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以及公司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的具体方案,包括招聘、辞退、晋升、培训、工资福利政策、梯队建设和组织变革。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后,就要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战术计划。
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包括四部分:1、招聘计划针对公司所需要增加的人才,应制定出该项人才的招聘计划,一般为一个年度为一个段落,其内容包括:1)计算本年度所需人才,并计划考察出可有内部晋升调配的人才,确定各年度必须向外招聘的人才数量,确定招聘方式,寻找招聘来源。
2)对所聘人才如何安排工作职位,并防止人才流失。
2、人员培训计划人员培训计划是人力计划的重要内容,人员培养计划应按照公司的业务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的培训能力,分别确定下列培训计划:1)专业人员培训计划;2)部门培训计划;3)一般人员培训计划;4)选送进修计划;3、考核计划一般而言,内部因为分工的不同,对于人员的考核方法也不同,在提高、公平、发展的原则下,应该根据员工对于公司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依据。
这就是绩效考核的指导方法。
绩效考核计划要从员工的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策定。
譬如科研人员和公司财务人员的考核体系就不一样,因此其在制定考试计划时,应该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计划。
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环境的变动性大小;工作内容的程序性大小;员工工作的独立性大小。
绩效考核计划做出来以后,要相应制定有关考核办法,常用的方法包括:排序法、平行法、关键事件法、硬性分布法、尺度评价表法、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目标管理法。
4、发展计划结合公司发展目标,设计核心骨干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通道。
明确核心骨干员工在企业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达到提高职业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程序: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即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包括组织内部信息和组织外部环境信息。
组织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计划、战术计划、行动方案、本企业各部门的计划、人力资源现状等。
组织外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形势、技术的发展情况、行业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政府的有关政策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总量预测和各个岗位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步骤一,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二,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三,未来人力资源流失情况预测。
步骤四,得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结果。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组织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步骤一,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三,将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和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汇总,得出组织人力资源供给总体数据。
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在对员工未来的需求与供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将本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数与在同期内组织本身可供给的人力资源预测数进行对比分析,从比较分析中可测算出各类人员的净需求数。
这里所说的“净需求”既包括人员数量,又包括人员的质量、结构,即既要确定“需要多少人”,又要确定“需要什么人”,数量和质量要对应起来。
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或培训,就为组织制定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本组织员工的净需求量,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
同时要注意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及各项业务计划之间的衔接和平衡,提出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时间段、计划达到的目标、情景分析、具体内容、制定者、制定时间。
1.规划时间段确定规划时间的长短,要具体列出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若是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长达5年以上;若是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如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则为1年。
2.规划达到的目标确定达到的目标要与组织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最好有具体的数据,同时要简明扼要。
3.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组织目前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
未来情景分析: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在计划的时间段内,预测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
4.具体内容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