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

合集下载

最新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最新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培养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新课改日渐深入,“问题学生”好像也越来越多了。

他们都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

有时在课堂上就会与老师顶起牛来,弄得教师异常尴尬。

课堂之外,他们也会给老师“出难题”,搞得教师们头疼。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觉得难以应付,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不免也长叹一声:现在的学生啊,是越来越难教了!很显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管理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为什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理了呢?这里除了我们教师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外,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下面,我想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的体会和前人的理论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为什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理了呢?究其原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导致了学生“难”管;陈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导致了学生“难”管;落后的课堂管理导致了学生的“难”管;落后的德育导致学生的“难”管。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如上原因中我更加关注的是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的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确定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学的过程应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不仅如此,新课程下的学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我们的教学和管理的目标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抱着陈旧的师生观念不去改变的话,很自然就会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现代学生观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现代学生观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现代学生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从这种意义上说,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改革,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场洗礼,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场革命。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就当前来说,是如此的迫切与需要。

我们要确立现代教学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师观和创新教育观。

在确立这些新的教育观念里面,首先是确立现代学生观。

检讨我以往的学生观,虽然有尊重,但尊重不够;虽然有民主,但民主不足;虽然能平等,但不够全面;虽然能爱护,但程度欠深。

眼光比较陈旧,观念亟待更新。

对待学生,有时急功近利,有时苛责太严,有时太过于强调学习成绩,有时却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时常在实践中反思,更在理论学习中寻求突破。

什么是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这样描述的: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什么是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教师应该确立怎样的现代学生观呢一、多看学生优点,学会赞美学生。

我们要多看学生优点,学会赞美他们,乐观估计学生天性。

关于人的天性问题(即人性论问题),中外思想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探讨。

董仲舒则主张人性不善不恶、有善有恶,他指出“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提出要通过教育发展人原有的本性。

汉朝另一位思想家扬雄主张人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自己的性情,使自己不断向善。

性善论者注重主体的自觉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者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矫正。

当前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性恶论角度来看学生,认为学生天性是破坏性的,是和教育要求对立的,不严厉管教就难以成人。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树立新的学习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

树立新的学习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

建立新的教育观、教课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此次是我弟二次参加网络培训,第一次是远程的形式,而此次是完整让我们亲自领会到培训里面的真实内涵和丰富的知识面,与此同时让我个人感觉到知识的一种升华从这里开始,总的来说,形式多样,出名师的专题解说和分享,有学员环绕专题而进行的互动议论,为我们的教育生涯拓宽了更长更宽泛的学习和教育方式,回顾这半年来的学习,我既有观点上的浸礼,也有理论上的提升,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课技艺的增加。

在学习时期,我深深地感觉了新的教育观点的冲击。

这个冲击来自于教材、来自于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方法。

出色的知识面,让我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理论大餐,并引起我不停的反省,并且专家们的那种自信和独到的个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我获得的远不不过专业的知识和作学识的方法的成长,而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事业、谨慎勤劳、专注研究、废寝忘食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和作为教师、作为学者的闪光的人品魅力给我的感染。

在这里,我宽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点,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省我的教育,能更严肃地思虑我所面对的挑战,思虑将来的路怎样去走。

我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意识到了作为素质教育的详细实行者在教育中的重量,意识到了建立新的教育观、教课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

我们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改革,以为只需考试选拔制度存在,教育只好是应试教育,任何先进的理念都不过美好的理想。

于是,我们中好多人安于现状,逗留于对教参的教授,对教育的不足、失误一味归罪于应试,归罪于学生的无知。

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不着重自己文化修养的提升,教育技术的砥砺磨炼,不着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即便学习,也不过装了一些新名词、新观点,不与教课实践联合,消化成自己的思想。

此刻想来,不经意间我已成了新课程实行的阻挡者。

“教师内行动研究中成长”,教授的讲座引起了我的思虑,过去的课题研究是为了却题而研究,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课题评审人员,一度造成课题研究假、大、空的场面,写个开题、结题报告,再补上一堆资料,便能够光明正大地结题了,长此过去,老师们关于课题的兴趣和踊跃性也无影无踪,再加上我们疲于对付平时教课,课题关于我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观,是对教学活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教学视为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种教学观已经逐渐被淘汰。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的活动。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同时,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以数学教学为例,过去可能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然后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

但现在,教师会通过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其中的几何形状,然后自己动手制作模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的看法。

过去,学生常常被视为需要被驯服和管教的对象,他们的个性和需求被忽视。

而现代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发展需求。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

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推理,有的学生则更具有艺术天赋;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更好地学习,而有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知识。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比如,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可以组织实验和制作活动。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3. 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 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 ☺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
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 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
7
二、新时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
师生关系强调赞赏 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反思自我,修正提高 同行之间强调合作
4
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与修正学生采取 的途径。
☺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
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与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 学生观、教材观
主讲教师:蓝茵
1
新时期的教师观
新时期的教师观
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 的使者。
3
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
1. 实现传授者角色转化 ☺ 由重传递(传道、授业、解惑)向重发展
转变 ☺ 由齐步走(工程师)向根据因材施教转变 ☺ 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 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项传递
要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
好能他。的方法
21
(六)课程管理 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
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2
四、重新审视教学过程
(一)师生关系关培的注养转学身变生心的和主谐体发性展,的
教师在教学过公程民中是应新与时学期生对积教极师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育识人与提培出养的能新力要的求关系,注重培养学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不仅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理念,也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进步的核心要素。

他们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步:学生观学生是学校的核心,他们是学校的生命和未来。

学生观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

学生观要建立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主力,使他们成为自我发展和探索知识的主动力。

第二步:教师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主体,承担了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

教师观即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互动、探究学习和人文关怀,力求做到师生共同成长。

好的教师应该具备科学严谨的理论素养、生动活泼的教学技艺、真挚关怀的教育情怀和顽强创新的教师精神。

第三步:教学观教学观是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服务的重要准则,是从以往“传道授业解惑”向“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转换的必要过程。

教学观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育真正与时俱进。

第四步:评价观评价观是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观点和态度。

评价观应建立在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评价应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和促进性的评价,并积极开展多元化评价和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总之,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是现代教育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只要我们坚持这些原则,从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才能培养胸怀博大、创新有为的未来人才。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未来。

在教育的领域中,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三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基石。

教学观,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态度。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教学视为知识的单向传递,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知识不再是简单地从教师传递到学生,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探究来共同构建。

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不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公式和定理,而是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挑战的乐趣。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正确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想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学生则在艺术方面有天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有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上暂时落后,但可能在体育或其他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同时,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误,会遇到挫折。

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给予学生改正错误和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要相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成长和进步,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时表现而对他们失去信心。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教育领域中,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和栋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启蒙。

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的焦点。

首先,正确的教师观应该是以“爱”为核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用爱心对待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其次,正确的教师观应该是以“敬”为准则。

敬是教育的基石,只有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懂得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严。

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再次,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以“尊”为理念。

尊重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责任。

学生要懂得尊重老师和同学,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知识和学术。

只有真正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导,感恩家长的关爱和支持,感恩社会的温暖和呵护。

最后,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以“学”为宗旨。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也是学生的责任。

学生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追求卓越的成绩和品质。

只有真正热爱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总之,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应该牢记的宗旨。

只有真正珍视教育工作,才能开创教育的美好未来,只有真正尊重学习的机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追求教育事业的光荣和辉煌。

【共1500字】。

四观两论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四观两论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四观两论教育理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深刻理解。

四观两论,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为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以下是我对四观两论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全球视野。

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教育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人生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人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教育学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面对挫折。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时,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确人生的意义,追求真善美。

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关爱生命,追求高尚品质。

三、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道德品质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改正在逐渐展开,这对于学生、教师和
教学观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下面将围绕着这三个观点来进行阐述。

学生观
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观念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现在的学生,随着社
会的不断进步,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求不仅仅是学校的传统课程,还需要更多的课外知识,以及更注重实践和操作性。

在这方面,新课
改的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型思维,将学
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充分调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
与性。

教师观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做的不
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我探索。

教师在课堂上
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同时还应该加
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教学观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学观也得到了变革,传统的一刀切教学需
要被改变,教学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现在的教学应
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BL、探究式学习等,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相互交织,在推进整个教育改革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不
断地通过实践进行改进和提升。

只有重视学生、尊重教师的作用,才
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迎接更
严峻的挑战。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一、教育观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

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

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黄克剑(华东师大)◆ 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

——何塞·马蒂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二、学生观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

——叶澜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

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角色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教师行为观: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基本内容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其核心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观答题模板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错误)的,体现(违背)了学生观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在教育教学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该教师的行为主要体现(违背)了以下×个方面。

(此段根据材料增删)(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存在巨大的潜能。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具有明显的不同。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地位和主体需求,他们的想法不应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具有发展的潜能和发展的需要,他们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教师观基本内容教师角色转变:1、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2、建设者与开发者: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3、反思的研究者: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4、社区型开放教师:学习型社会,走向社会教师行为转变:1、师生关系:尊重、赞赏2、教学:帮助、引导学生3、自我:反思,反思教育教学问题4、其他合作者:合作.相互合作、协调教育影响教师观答题模板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总:总体评价分:原理+分析材料总:怎么做教育观内容(一)素质教育的理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偏不倚地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树立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要做到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解决他们的疑惑和困扰。

只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品德观和学生观,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教师具备正确的师德和学生观,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让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学生们都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所谓光辉岁月,并不是在未来闪耀的日子,而是在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执着。

在教育领域,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的过程,师生应该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了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教学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第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研究共同体”。

第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因此,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更要注重过程。

第四,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视认知而轻视情感,注重教书而轻视育人。

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一定很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
这次是我弟二次参加网络培训,第一次是远程的形式,而这次是完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培训里面的真正内涵和丰富的知识面,与此同时让我个人感觉到知识的一种升华从这里开始,总的来说,形式多样,有名师的专题讲解和分享,有学员围绕专题而进行的互动讨论,为我们的教育生涯拓宽了更长更广泛的学习和教育方式,回首这半年来的学习,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在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观念的冲击。

这个冲击来自于教材、来自于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方法。

精彩的知识面,让我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理论大餐,并引发我不断的反思,而且专家们的那种自信和独特的个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我得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作学问的方法的成长,而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事业、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孜孜不倦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和作为教师、作为学者的闪光的人格魅力给我的感染。

在这里,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我的教育,能更严肃地思考我所面临的挑战,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我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意识到了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育中的分量,意识到了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

我们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改革,认为只要考试选拔制度存在,教育只能是应试教育,任何先进的理念都只是美好的理想。

于是,我们中很多人安于现状,停留于对教参的传授,对教育的不足、失误一味归咎于应试,归咎于学生的无知。

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育技能的砥砺磨练,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即使学习,也只是装了一些新名词、新概念,不与教学实践结合,消化成自己的思想。

现在想来,不经意间我已成了新课程实施的阻碍者。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的思考,以往的课题研究是为了结题而研究,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课题评审人员,一度造成课题研究假、大、空的局面,写个开题、结题报告,再补上一堆资料,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结题了,久而久之,老师们对于课题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荡然无存,再加上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

由此看来,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课题的本质和重要性。

几十年的辛苦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梦想,留下太多的茫然与困惑。

这半年来我们静静地聆听讲座,静静地写心得,徜徉在学习的快乐里。

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自己的浅陋,也看清了过去的自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吃老本念头多,终身学习意识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无意义的耗费时间多,有价值的尝试探索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

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我们今后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