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画品

合集下载

中国画论史读书笔记

中国画论史读书笔记

中国画论史读书笔记1、四王师古:(南)(1)王时敏:自出新意的画家被斥为谬种,主张不求形似;(2)王鉴:推元四家、董巨。

学古亦要有法,重在得其神;(3)王翚:主张博采众长,不以某家某派为师;(4)王原祁:A主张形神情思兼备,并皆指特定笔墨技巧所造成的某种情趣;B须以神遇,不以迹求,意在必先。

2、石涛:(北)朱道济,号苦瓜,重写生,写自然,反对一味师古,以山水、花卉为妙。

《石涛画语录》主论山水画创作(1)提出并论述了一画说A肯定了用线在中国画造型中的基础地位,间接说明了绘画与中国书法密切关系;B同道家思想相似,有形而下的技法意义及形而上的哲学思考。

既虚又实,实处为具体笔墨,一画并非指一笔、一点,是具有集合特征,代表意义的线条,虚指精神根本,以宇宙生成论为比喻,说一画是艺术之始,可比天地之元气,绘画创作论的立法之本;(2)论证了法与化的关系,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法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范畴,化是法德变通。

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

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3)提倡以造化为师,蒙养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将自然内化,体现主观感受。

(4)追求绘画艺术的物我交融,赋形式于意义,寓精神于物象;(5)重视笔墨技艺的表现,具有本体论意义,注重绘画的表现技巧。

3、郑板桥:(北)工诗词,善书画,长于兰竹,脱尽时习《郑板桥集》(1)继承了传统的形神认识,以神为主,不求真相求真魂;(2)反对借口写意不求神似的画风,认为先工而后写,先形而后神;(3)绘画创作应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有成竹即有意在胸,无成竹即无条条框框),这两点应立足于造化为师,重生活修养,又熔冶情思;(4)敢于创新,不生搬硬套,古为今用。

A师古应有选择,不惟古人为尊B古人不能囿于格法,学一般,撇一半;(5)过于文人化,过于粗放求新,难免有碍格调。

海际来风-------中国现代绘画理论历史基础:南北宗论1、继承派:齐白石:(1)作画妙在似与不似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此观点认识是对石涛等人此种画论的直接继承;(2)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反对一味临摹,主张创新。

《中国画论》考试大纲1

《中国画论》考试大纲1

解释:1、《宣和画谱》:中国画著录书。

无编者姓名。

二十卷。

卷首又赵佶宣和二年御制序,记录宫廷所藏历代画家二百三十一人发的作品共六千三百九十六件。

分为十门: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禽兽、花鸟、墨竹、蔬果。

每门先作叙论,次为画家评传,传后则列画目和件数。

在官家著录中,是一部画家传记较完备的巨著。

2、“六艺”: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艺指技艺,包括艺术。

3、吾道一以贯之: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

4、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

:古人都以古代圣人、贤人的形象事迹以图画文书的形式记录下来,意在作为鉴别贤者与愚者之间区别的参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治国平乱的目的。

5、顾恺之:东晋画家。

字长康,小字虎头,禁陵无锡人。

工诗赋、书法,由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著有《画论》、《摹拓妙法》、《画云台山记》等。

6、历代名画记:共十卷。

成书于大中元年,为中国最早的画史著作。

前三卷通论画学,并记述长安、洛阳两京和外州的寺观壁画,以及古书画的跋尾押署、宫廷和私人的收藏印记等。

后七卷系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间画家共373人的小传。

叙述简要,除吸取前人评论外,亦参己见,并收录若干画家画论。

7、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

:是指绘画创作要超逸于世俗的社会功利之外二达到向“道”的返璞归真,要带着内心情感对自然精神的领悟。

8、南北宗: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

他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青缘”和“水墨”两种画法风格的始祖,并从此把中国山水画分“南北宗”之说。

北宗,指“院画”,南宗,指“文人画”。

9、然参禅而知无功之功:是指在玄思冥然参禅而无功之功想后悟到了超越世俗功用。

10、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P5011、一画:指宇宙万物生成的规律和法则。

12、解衣磅礴:把衣服解开,舒展两足而坐状如簸箕。

一副神闲意定,不拘形迹的样子。

13、“图画者,有图之鸿宝,理乱之纪纲。

二十四诗品作者

二十四诗品作者

司空图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1] 。

晚唐诗人、诗论家。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

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

《全唐诗》收诗三卷。

新唐书之司空图列传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

父舆,有风干。

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

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

”渥即表为僚佐。

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

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图不肯往,章泣下。

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

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

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

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

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

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

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

”因自目为耐辱居士。

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

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

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当代中国审美的四种形态汇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当代中国审美的四种形态汇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当代中国审美的四种形态汇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当代中国审美形态是指今天在中国本土流行的审美形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中华民族传统的独有的审美形态;第二,本土化了的西方审美形态;第三,中西相通的传统审美形态;第四,正在生成的审美形态.这些形态文化的和美学的现实意义,都需要我们认真梳理,以便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一、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一)种类1.中和.这一源自儒家处世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审美形态,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由数百名表演者举着和字的招牌,随着鼓点做出的和字操,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和作为汉字,以方块的结构对称的组合,使得中和的概念得到形象、生动的图解.放眼看去,和谐不仅在故宫建筑那秩序井然,对称和谐的风格中可以看到,而且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建设中亦可见到;不论是皇家宫殿还是皇家园林,不论是四合民宅还是州府衙门,不论是荒城古堡还是古村遗镇,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和谐对称思想,在直观的形象上体现了中和的审美形态.这种建筑复古的潮流,实质上也是当代中国审美心理中中和这一传统审美形态的折射.由于中和分为外在的中和和内心的中和两种情况,而且内外一致,互为表里,因此,客体表现情感,情感投射到客体,就是理所当然的.外在中和以建筑、园林为主,而内在的中和却以延续了几千年的温柔敦厚的诗风和戏剧的大团圆结局为标志,都强调事物的和谐对称,情感的节制适中,以达到外在和谐与内心和谐的统一.当代审美趋于多样化,但保持中和,避免褊狭和刺激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因而,不仅在建筑上,而且在流行的山水写意、工笔花鸟、行楷草书以及古诗词的唱和中,在棋道、茶道中,尤其是在民俗主导的节庆活动中,中和都是当代富有生命力的审美形态.2.气韵.这一源自中国气的思想的审美形态,在当代的小说、舞蹈、书画、影视创作以及气功实践中仍在广泛流行.金庸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中,那些绝世的武功,大都离不开真气的功用,如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就凭着内功运气将封死的石门击碎;黄老邪吹起悠扬的笛声,却致落英缤纷,桃林挪移;各位绝世高人,都凭着内功发出的气韵而毙敌于无形,真可谓黯然销魂.当代电影《英雄》中,在秦军万箭穿屋之际,书馆的老先生仍在教授剑字的写法,室外是为师生抵挡箭镞的英雄豪杰,他们运气舞剑,击落万千乱镞,腾跃起舞,剑气倒逼千军万马;剑字之舞是一种气韵生动的武侠大写意.至今在进行中国书画创作时,提笔运气仍是一个基本的技法,无论是如椽巨笔,还是方寸狼毫,都是在气的推动下的落笔之作.不论是行楷还是草书,也不论是山水写意还是工笔写意,都讲究气的运行和气的节律历历如在目前.不仅书画作品要求气韵生动,而且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也要求有韵味、有生气、有气势,达到栩栩如生、生动别致的审美效果,从而显现出气韵作为传统审美形态,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和文艺创作中仍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3.神妙.这一源自中国古代大道哲学的名词,是对构成世界、构成大道的阴阳变化莫测的属性的揭示.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形态,神妙具有极强的统摄力和非常广泛的表现区域.从哲学到功夫;从艺术到技术;从精神到物体;从想象到创造;从过程到效果,都具有神不可测、妙不可言的审美效应.可以用来形容功夫表演的神功盖世,书画作品的神品、妙品,艺术魅力的妙不可言,文学创作的神来之笔,指挥艺术的用兵如神,科技创造的鬼斧神工,国家形象的神州大地,等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神妙这一审美形态,是基督世界、神佛世界、仙怪世界之外的侠客世界中神妙奇迹的集大成者,是侠又超侠的精神盛宴,充分体现了凡人的超乎想象的神奇魅力.由于人对于自身本质力量的延伸具有无限的期待,因而,神妙作为审美形态,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都会是充满魅力的审美形态.4.意境.这一在表现形态上体现为情景交融,在结构上具有道家的有无虚实统一、佛家的空寂与灵有辩证的最高审美形态,其结构决定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妙不可言的审美效果.在当代艺术如诗歌、绘画、园林艺术中意境仍然存在,而且是品评诗歌、绘画和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但当代艺术意境的最大特征在于已经得到了科技的武装,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从而有了更为广泛的表现空间.王扶林编导的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不仅音乐、歌曲和画面富有意境,而且达到了意境中的空灵.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和母亲》中,初恋的母亲在山间小道上的等待、追赶、盼望,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中那些密林深处的打斗,都具有很强的意境感.更值得注意的是,意境已经在大型节庆广场艺术和旅游实景艺术中再现.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国画卷轴,印象西湖、印象漓江、印象云南等,都借助于高科技的声光电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虚实统一、耐人回味的审美效果.另外,意境的实体景观化,有着与美国利用虚实真幻结合原理打造的全球影城娱乐和迪斯尼世界不同的审美效果.不同处就在于中国的实景艺术,是一种观的艺术,注重的是调动观众的想象,是对想象力的扩充.而美国的3D互动节目,是一种动的艺术,注重的是观众由惊悚引起的刺激,谈不上想象的发挥,因为都是一个个紧逼的冒险,有时令人窒息.当侏罗纪公园里的冒险河上张开大口的恐龙向人袭来时,还来不及恐惧,就已经随着船体掉进了几十米深的水道深渊;坠落的瞬间,五脏六腑都仿佛被整体掏空拽出,无疑是对想象空间的无情的切割.意境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独有的审美形态,在现代审美文化背景中边界似乎更加清晰了.5.飘逸.作为一种风貌或风姿,飘逸在功夫影视艺术和敦煌飞天造型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如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竹梢上的打斗, 《英雄》中水面上的较量,褒衣博带的当代飞天舞台形象,城市雕塑飞天形象,室内装潢飞天形象等,表现出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轻灵潇洒之美.尤其是基于飘逸这一审美形态的飞天,已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艺术形象,也不仅仅是中国电视艺术最高成就奖的标志,而且还是中华腾飞的飞天之梦的象征符号.中国之有飞天,就如美、德、俄诸国之有飞鹰的国徽,早已不是地上爬行的长虫,而是飞龙在天的同义.我们所说的飞天梦,已经落实到了人造地球卫星、神舟飞船,登月摘星正在变成现实.古代中国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就有了中国人改造古希腊古罗马的安琪儿、印度的神鸟、中亚细亚的羽人而形成的褒衣博带、满壁风动式的这个飞天.中国的飞天舞剧不仅在国内成为国家永久性保留剧目,而且在全球演出,誉满天下.一个修长、苗条、轻灵、风动的飞天,不仅是中国道家逍遥思想、隐逸生活、潇洒行为和理想身形的表现,而且还是中国人现代梦想的图腾.6.阴柔与阳刚.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阴阳互生并存观念,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一体双面的风格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写真.按照道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阴柔与阳刚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整体存在,是事物存在的理想状态.因此,中国传统并不认同一悲到底,一刚到底的直线的一去不复返的思维方式,而是承认事物在对立面中的转化生成,认可对立因素的此消彼长,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因此,尽管中国古代诗词流派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历代诗家往往能够在突出某一种风格的同时做到两种风格兼济.如李白、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这种刚柔相济的审美形态特征在当代得到了延展.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界一反时期样板戏高大全的绝对阳刚和缺乏人之常情,更加注重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和英雄人物性格的两面性.英雄既能顶天立地,又具儿女情长,少不了谈情说爱,风花雪月,从而赢得了观众和读者.中国文学终于走向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是跟阴柔与阳刚的传统审美形态得到恢复有着直接的关联.人性具有根本性,大于阶级性、政党性、民族性,是阴阳两面的有机统一.虽然表现在具体的个体身上,有时阳重阴轻,有时阴盛阳衰,但阴柔与阳刚的一体和合却是构成人性的基本前提.当代中国大阅兵中既有男性的雄伟、壮美,又有女兵的飒爽英姿,刚柔兼济,相得益彰,是壮美与优美的辩证,体现了阴柔与阳刚的统一.7.清丑.在庄子的着作中有大量的对于外表奇丑却有大德大能的男子的描述,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清丑这一审美形态.这一审美形态在道教传说和民间故事、风俗中广泛流传.如八仙的故事和人物画像、达摩的故事和画像、隋唐英雄的故事和画像,天王、门神的画像等,虽然有着凶煞的外貌,但因其内在的美德和镇邪降魔的功能而受到百姓的喜爱.清丑形象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不仅张果老出行倒骑毛驴极具喜剧效果,而且相对于钟馗的凶煞,《钟馗嫁妹》的画像却充满了谐趣.由于民俗是最难被强力改造和被外来文化所同化的,因而,清丑这种来自民间信仰和民间风俗的审美形态,就不仅是当代流行的审美形态,而且还已成为牢固的民间审美理念,成为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的形象标识.事实上,中国的这种建立在民间信仰和民俗传统基础上的清丑,是不同于西方文艺中所表现的丑陋形象的,如夸西莫多、欧米埃尔和恶之花等.这些都是凡俗中的丑陋,清丑却表现了传奇人物的非凡功德和形象力量,具有象征的意义和理想的寄托,而西方的丑陋形象却只有对比的意义.以上几类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历经千百年的检验和筛选流传了下来,而曾与它们相伴而生的更多的审美形态如《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画品》中的许多范畴却被历史所遗忘,早已遁出了人们的视野.除了其概念级差等级较低而没有统摄性外,还因其词汇语感也与今人的欣赏习惯不大合拍,很少被使用.而以上所列审美形态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发展的前景依然乐观.原因就不仅在于其符合今人的欣赏习惯,具有概念的统摄性和流行的久长性,更在于这些审美形态已经深入到了国民的审美心理中,成为民族审美观念的深层积淀,还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二)特点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传承性.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在当代依然具有生命力,依然为最广大的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就是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得到传承的见证.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当代流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体性,即从古到今的连续性,今人对古人的传承,是传统的现代生成和发展的根本所在.2.技术性.中国古代审美形态流传至今,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具有现代色彩.色彩之一就是技术包装.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在当代影视艺术、舞台艺术、大型实景艺术、广场艺术中,大多借助于影视技术、声光电能技术、3D技术和复制技术,使其内涵得以更广泛的展现,具有了为古代审美形态所不具有的现代性特征,表现出技术在审美活动中的助推功能和润滑功能.3.图像性.当代是一个图像增殖时代,视觉冲击已成为审美事实的构成要素.在古代只是作为诗歌想象中的意境,现在都可以变成图像,甚至成为影像.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艺术,如《印象漓江》、《印象西湖》等,将在古代只是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诗歌意境,变成了可视的艺术图像.4.展演性.古代审美形态在古代作为一种审美风格、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广泛地存在于艺术、人生、自然以及三者的结合之中,呈自然状态,并没有刻意的展现.而如今,古代审美形态往往在活动、体育活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图像包装,成为广场艺术、实景艺术而被充分展演.如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就是很好的例证.5.实用性.古代审美形态在古代具有自然存在的特点,因而具有超功利的属性,具有审美的纯粹性.而当代利用高科技充分展演的古代审美形态,其目的在于经济效益和外交上的获利,因而其实用功利色彩更浓,形式大于内容,视觉冲击力和炫酷特点对审美的表面无功利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不仅是艺术中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问题,而且更能说明中国审美形态发展的稳态性特征.文化的稳态性是一种文化的本体性存在的重要依据.如果缺乏这种稳态性,任何文化都无法确立自己的本体地位,将在诸多文化的碰撞中失去自我.以上中华传统审美形态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其稳态性特征正好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本体性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本土化了的西方审美形态(一)种类1.悲剧.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悲剧起源于西方,中国古代没有悲剧.对此,鲁迅就曾有过结论.中国有苦戏而无悲剧,表现在大团圆的结局与毁灭的结局的根本不同.但随着话剧的引进,产生了悲剧这一审美形态,最典型的莫过于写于上世纪30年代并获得巨大演出成功的《雷雨》.曹禺的《雷雨》以一种三一律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封建买办大家庭的悲剧.建国后,由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压制,拖曳光明的尾巴又具有回归传统大团圆的审美倾向.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于无声处》则是新时期的悲剧.但中国的悲剧只是西方悲剧剧种的移植,是西方审美形态的中国本土化.2.荒诞.属于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的审美形态,建立在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荒诞剧的基础上.荒诞剧也称反戏剧、反传统戏剧派.其艺术手法荒诞、夸张,多用梦魇和地狱特征的场景,人物奇形怪状,语无伦次,本能冲动.法国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犀牛》,贝格特的《等待戈多》都是代表作.荒诞剧起始于上世纪法国的荒诞戏.荒诞剧在上世纪90年代被移植到了中国.川剧作家魏明伦导演的《潘金莲》被视为中国的荒诞剧代表.荒诞作为起始于西方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的种类紧密相连.而中国古代则有荒诞意识而无荒诞艺术.中国禅宗的空手把犁头,步行骑水牛.船在桥上走,人流水不流,王维的《袁安卧雪图》中的雪中芭蕉等所表现的反常合道都具有强烈的荒诞意识.但要把这种只在少数禅宗公案中流行的怪诞之语视为纯粹的审美形态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它缺乏审美形态的普遍性特征.但荒诞作为西方审美形态,已经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3.崇高.中国古代有阳刚、壮美、豪放等审美形态,与西方的崇高有相近的含义.但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中国的这类表现壮美的审美形态缺乏西方的崇高中所具有的惨厉与冲突,因而不能被称之为崇高.就我所了解,中西方在面对人与人的冲突时的崇高具有一种共通性,都赞美和崇尚英雄.但在面对与自然冲突时,西方表现得特别强烈,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而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冲突更多地被对天地大美的赞赏所掩盖.建国以后尤其是50年代的中国小说、战争小说具有西方式崇高的特点,表现了主人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小说《黑海潮》、电影《唐山大地震》等,可以说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惨烈空前.可以预期,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渴望,表现人与自然冲突的崇高,将会有更大的表现空间.(二)特点在当代中国,已被本土化且在流行的西方审美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西方血统.来自于西方艺术体裁和种类,如悲剧、荒诞都是西方的剧种,是西方血统.崇高也来自于西方,最早与文体风格相关,后来才与大自然的巨大压力相联系.因此可以说,即使是中国移植了西方的悲剧、荒诞和崇高,但其根源或原始还在于西方,受到西方文艺体裁和种类的制约.这也就是文艺的形式对文艺的内容的制约性.2.中国精神.即借用西方的体裁和种类来反映中国的现实,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中国人的精神.因此,西方的形式受到了中国的内容和精神的制约,如崇高.中国的《红岩》表现的是视死如归,绝不苟合,不搞fine play.按照西方的好玩规则,在战争中不得已时的投降,做俘虏,都是战争游戏中的必然环节,并不是可耻之举.而在中国的《红岩》中,则表现了宁死不屈、宁死不降的大无畏精神和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可歌可泣.这一点甚至与中国古代的战争小说或小说中所表现的变通意识也完全不同.虽然在《三国演义》中,突出了关云长的宁死不降,而在《水浒传》中,并不十分强调宁死不屈. 《水浒传》的英雄白日鼠白胜就是因为扛不住打而招供的.打虎英雄武松面对蒋门神、张监军的酷刑只好求饶棒下留命,从而换来了大闹飞云浦的复仇.这被称为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而在西方正统崇高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小说,则突出了人不与敌人妥协的决绝精神.再如荒诞,西方的荒诞戏只是反戏剧,而中国的荒诞戏则是反常合道.让安娜卡列尼娜与潘金莲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人物同台对话,就是一种中国式的热闹和荒诞.3.融合性.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中国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单向影响,中西审美精神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如当代中国文艺中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在德国的《贞德》、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艺作品中找到根源,表现出中西审美形态的融合性特征.当代中国审美形态中的西方血统流行,一是表现出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的单向影响,二是展现了脱胎于文艺体裁和文艺种类的西方审美形态在与中国本土的审美实践相结合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这一规律的制约的现实.其结果只能是导致西方审美形态的形式化与中国审美内容的实质化的结合.三、中西共通的审美形态(一)种类1.优美.这是中西方共通的审美形态.尽管中西方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有所不同,但对于小巧、光洁、柔美、可爱的欣赏,构成了中西优美审美形态的共性.在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审美趣味的趋同,首先就表现在对优美的兴趣的大体一致上.世界性的选美,旅游景观的星级标准就是这种趋同性的说明.2.壮美.中西方都有对于壮美的兴趣和欣赏.高山大海、长空万里、大漠戈壁等是人们欣赏的壮丽景观,巨人、伟人、伟业,也是人们赞美的对象.世界各国在将大与小、强与弱、壮与秀进行对比以显示不同种类的审美形态的同时,往往以称大为荣,以称小为耻.尤其是在国与国之间,各国竞相称大,如大英帝国、大韩、大日本帝国等.而对敌对国则竞相称对方为小,如小日本、日本鬼子等,就都显示了世界各国对于壮美这种审美形态的认同.3.滑稽.滑稽是中西都有的审美形态.西方的滑稽来自于喜剧,中国的滑稽来自于模仿和取乐.优孟衣冠中的优孟就是中国先秦时代的滑稽艺术家,汉代的东方朔也是此类不依托于艺术体裁和种类而在生活中制造滑稽和娱乐效果的天才.当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的滑稽往往对中国人没有触动,中国的滑稽对西方人来说也难以理解,但对滑稽这种审美形态却有着共识.4.幽默.幽默有时也与滑稽相关,但幽默不需要借助表演,而是更多地借助语言而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幽默由于跟讽刺相关,表现出巧智和批判,但最终审美效果是引起忍俊不禁的笑,一种审美愉悦.幽默又分冷幽默和热幽默,热幽默表现为温馨赞美,冷幽默表现为冷嘲热讽或幸灾乐祸的黑色幽默.但由幽默所引起的开心的笑则是中西方所共同欣赏的.(二)特点1.普遍性.中西方共通的审美形态表现了人类某种共同的审美趣味或审美标准,体现了美的,因而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基于共同的人性.2.愉悦性.优美、壮美、滑稽、幽默这些中西方共通的审美形态,其共同的功能在于愉悦性.不同于悲剧的压抑和悲壮,不同于文艺与现实的悖谬,也不同于崇高的惨厉和冲突这些审美的逆向价值或逆倾向,它们更多地表现出审美的正向价值或顺倾向.3.大众性.文艺为绝大多数观众和读者所喜闻乐见是世俗生活的基本特征.而审美形态的大众性则表现为以优美和壮美取悦视觉,以滑稽和幽默取悦心意.但正是这一媚俗的大众性,决定了中西相通审美形态作为文化连接地或融合区的功能,使得中西文化在俗众认可、俗众愉悦的前提下展开交流和对话.如果取消了这一大众性,也许中西的科技交流、知识交流仍会进行,但文艺和审美的交融将会受到影响.总之,普遍性、大众性、愉悦性是构成中西相通审美形态普适性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同时具有消极与积极的意义.四、正在生成的中国审美形态(一)种类当代审美形态除了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延续和西方审美形态的本土化之外,还在不断生成新的审美形态.1.戏仿.按杰姆逊的说法,戏仿是滑稽地模拟原作独特风格以。

黄朗村《诗品》篆刻四及《二十四诗品》美学旨趣

黄朗村《诗品》篆刻四及《二十四诗品》美学旨趣

黄朗村《诗品》篆刻四及《二十四诗品》美学旨趣黄鹓(1798-1855),字朗村,号雄飞、三徐。

斋堂为慎思堂、者点山房。

清代嘉道年间著名篆刻家。

幼习六书之学,并能深研篆刻之技,刻印辑谱甚多,存世有《雄飞先生印谱》、《朱子格言印谱》(亦名《慎思堂印谱》)、《朗村印存》、《求是斋印稿》。

书中列举的一系列印谱是他用《诗品》语所刻制的篆刻集。

《二十四诗品》对应原文4:21.超诣匪神之灵,匪几之微。

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

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22.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群。

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

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23.旷达生者百岁,相去几何。

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歌。

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4.流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

夫岂可道,假体如愚。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

超超神明,返返冥无。

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人(今山西永济)。

少有俊才,生活在唐末大动荡的时代,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

唐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之后随恩师王凝而为幕僚。

唐僖宗广明元年为礼部员外郎,后迁礼部郎中。

黄巢起义后,司空图扈从不及,流落于乱兵之中,后逃归中条山王官谷的祖传别墅。

光启元年,唐僖宗返回凤翔,召司空图为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寻又遭乱,重回王官谷隐居。

唐昭宗继位后,又曾多次召他为官,都称病谢辞。

他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

朱全忠受禅后召他做官,加以拒绝。

知道唐哀帝被害的消息后,司空图不食而死。

黄钺《二十四画品》美学思想析探

黄钺《二十四画品》美学思想析探

2018/11*黄钺《二十四画品》美学思想析探文/何琪[曲阜师范大学]【摘要】黄钺《二十四画品》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风格美学评论的理论著作。

《二十四画品》异于传统品鉴方式,不分作品等级,专论其风格和境界。

本文从儒、道、释三方面阐释《二十四画品》的美学涵义,冲和淡逸的老庄情怀、沉雄刚毅的儒家精神和空灵清旷的人生境界都体现出黄钺对山水画的美学观念,并指出《二十四画品》是山水画美学理论的一次提升,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黄钺;《二十四画品》;风格;品鉴黄钺(1750—1841),字左田,一字左军,号壹斋,安徽当涂人。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嘉庆、道光两朝虽位居显赫但非权重之臣。

他善诗,著有《壹斋集》;画山水初学萧云从,晚年专学王原祁,笔墨苍厚;亦工花卉,学恽寿平,用色清丽典雅;尤能作书,曾为道光帝代笔写碑;兼能治印,被录入《飞鸿堂印人传》;曾担任《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总阅,内府所藏名迹俱经其过目鉴定。

以黄钺本身的艺术修养和感性创作体验,著《二十四画品》,专言丘壑林泉,对山水画之风格、境界做了全面的阐释。

他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阐释文人山水之意趣,并将其升华为独特审美境界。

一、清代山水画创作的“集大成”推动了《二十四画品》理论的形成清代是山水画创作“集大成”时期。

高居翰将清代山水画分为两大派,一派为正传大家;一派为独创主义者。

所谓“正传大家”,其代表人物为清初六家,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以及吴历和恽格六人。

他们扛着复古主义大旗,追随董其昌的脚步,带着明显的抑北宗南倾向,将其他画派视为邪派。

王翚提出“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唐人气韵,乃为大成”①的集大成风格,成为清代“正传大家”们以古为我的创作特色。

正宗派绘画追求构图的平整,笔墨隽逸,饱含书卷味。

所谓独创主义者,就是“不是肉身退入佛寺道观,就是在心理上遁入一种奇异的隐秘世界”②的文士,即清初的遗民画家。

朱耷、弘仁、石溪、石涛是遗民派绘画的代表人物。

【中华古籍】国学经典-二十四画品

【中华古籍】国学经典-二十四画品

二十四画品

● 五 沉 雄
目极万里,心游大荒。魄力破地,天为之昂。
括之无遗,恢之弥张。名将临敌,骏马勒缰。
诗曰魏武,书曰真卿。虽不能至,夫亦可方。
● 六 冲 和 暮春晚霁,赪霞日消。风雨虚铎,籁过洞箫。 三爵油油,毋餔其糟。举之可见,求之已遥。 得非力致,失因意骄。加彼五味,其法维调。
● 七 澹 远 白云在空,好风不收。瑶琴罢挥,寒漪细流。 偶尔坐对,啸歌悠悠。遇简以静,若疾乍瘳。 望之心移,即之销忧。於诗为陶,於时为秋。
● 十 八 明 净 虚亭枕流,荷花当秋。紫花的的,碧潭悠悠。 美人明装,载桡兰舟。目送心艳,神留於幽。 净与花竞,明争水浮。施朱傅粉,徒招众羞。
● 十 九 健 拔 剑拔弩张,书家所诮。纵笔快意,画亦不妙。 体足用充,神警骨峭。轩然而来,凭虚长啸。 大往固难,细入尤要。颊上三毫,裴楷乃笑。
二十四画品
造境无难,驱毫维艰。犹之理径,繁芜用删。
苦思内敛,幽况外颁。极其神妙,天为破慳。
洞天清閟,舍法大好。匪夷所思,势不可了。 曰一笔耕,况一笔扫。天地古今,出之怀抱。 游戏拾得,终不可保。是有真宰,而敢草草。
● 十 二 淋 漓 风驰雨骤,不可求思。苍苍茫茫,我摄得之。 兴尽而返,贪则神疲。毋使墨饱,而令笔饥。 酒香勃郁,书味华滋。此时一挥,乐不可支。
● 二 神 妙 云蒸龙变,春交树花。造化在我,心耶手耶? 驱役众美,不名一家。工似工意,尔众无譁。 偶然得之,夫何可加?学徒皓首,茫无津涯。
● 三 高 古 即之不得,思之不至。寓目得心,旋取旋弃。 繙金仙书,搨石鼓字。古雪四山,充塞无地。 羲皇上人,或知其意。既无能名,谁泄其秘?
● 四 苍 润 妙法既臻,菁华日振。气厚则苍,神和乃润。 不丰而腴,不刻而俊。山雨洒衣,空翠黏鬓。 介乎迹象,尚非精进;如松之阴,匠心斯印。

中国画论资料

中国画论资料

中国画论资料第一章《尚书》1•诗言志,歌咏言.2虞作绘3商画像《周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你诸其形容。

孑L子春秋末期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绘事后素(巧笑借兮,美日盼兮)2质与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3兴观群怨4孔子论色5周明堂画《左传》1铸鼎象物2 使明知神奸墨子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老子1五色令人日盲2大象无形庄子主张:无为,无欲,无知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解衣般礴3得意忘形4行行之不形韩非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1画鬼魅易,犬马难。

《淮南子》1画者谨毛而失貌2君行者3无形而生有形4萧条者形之君《礼记》1致中和2以素为贵王充《论衡》1图画不如文章2文人之笔,劝善惩恶王延寿《鲁灵光殿赋》1汉鲁灵光殿画第二章曹植《洛神赋》1画存乎鉴者(是知存乎鉴者何如也)王弼《周易略例》《老子指略》1立象以尽意陆机《文赋》1存形莫善于画(雅)(颂)王康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已之道)顾恺之《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传神写照正在阿渚中”宗炳《画山水序》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王微《叙画》(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王僧虔《论书》书之妙道,神彩为上。

谢赫《古画品录》“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姚最《续画品》是古画品的续篇,提出了:心师造化论第三章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名画著录王维《山水论》《山水诀》(远山须要低拍,近树谁宜拔进)張琛《绘境》提出了:外事造化,中得心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首次提出逸品,评价王维画意出尘外逸品三人:王墨李灵省张志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强调''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以真为师”1画无常工,以似为工2学无常师,以真为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最早的中国绘画史专著1画者,成教化,助人伦2图画之义疏体:笔不周意周(张僧吴道子)密体:笔意俱周(顾恺之陆探微)荆浩《笔记法》无形之病,气韵俱泯。

《二十四画品》体系结构及理论价值探究

《二十四画品》体系结构及理论价值探究

18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20年第3期总第174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文章编号:1003-9104(2020)03-0183-05《二十四画品》体系结构及理论价值探究”平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8)摘要:《二十四画品》是清代黄钺的代表性画论著作,书中二十四章分别讨论了山水画创作方法、艺术家人格、画风、审美等重要绘画概念,还对山水画艺术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和美学思想。

文章以《二十四画品》的“品评”范式为切入点,结合黄钺生平和所处时代,从画论结构体系入手,试图对论著进行更深层次的价值解读。

总体来看,《二十四画品》既重视画理,也强调高古的山水传统,为山水画艺术的评品提供了新标准,把山水理论从风格论上升到境界论,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关键词:黄钺;《二十四画品》;品评;结构分析;理论价值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黄钺(1750—1841),字左田,安徽芜湖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户部尚书。

工诗文,善书画,其著作有诗文集《壹斋集》,在画论方面著有《画友录》《二十四画品》,尤其是《二十四画品》在清代画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是清代艺术理论完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许多美术理论家都曾经对该书进行撰述或释读,如余绍宋在《书画书录解题》中称其为“措辞典雅清新,斐然可通”⑴赵;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称其“以四言韵语曲达画趣,足与《二十四诗品》并传”“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辑有《中国美学史资料汇编》,整体篇幅并不算太大,但在清代浩瀚的美学艺术文献中全文选录《二十四画品》,阳'足见编者对它的重视,以及对其中所蕴含艺术价值的肯定。

其后,现代美术史论家俞剑华、温肇桐、郭因等先生对《二十四画品》都有简短引用和评议,虽然有褒有贬,但总体而言都肯定了此书在古代画论和艺术理论中的重要价值。

黄钺《二十四画品》美学思想析探

黄钺《二十四画品》美学思想析探

黄钺《二十四画品》美学思想析探作者:何琪来源:《美术界》2018年第11期【摘要】黄钺《二十四画品》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风格美学评论的理论著作。

《二十四画品》异于传统品鉴方式,不分作品等级,专论其风格和境界。

本文从儒、道、释三方面阐释《二十四画品》的美学涵义,冲和淡逸的老庄情怀、沉雄刚毅的儒家精神和空灵清旷的人生境界都体现出黄钺对山水画的美学观念,并指出《二十四画品》是山水画美学理论的一次提升,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黄钺;《二十四画品》;风格;品鉴黄钺(1750—1841),字左田,一字左军,号壹斋,安徽当涂人。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嘉庆、道光两朝虽位居显赫但非权重之臣。

他善诗,著有《壹斋集》;画山水初学萧云从,晚年专学王原祁,笔墨苍厚;亦工花卉,学恽寿平,用色清丽典雅;尤能作书,曾为道光帝代笔写碑;兼能治印,被录入《飞鸿堂印人传》;曾担任《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总阅,内府所藏名迹俱经其过目鉴定。

以黄钺本身的艺术修养和感性创作体验,著《二十四画品》,专言丘壑林泉,对山水画之风格、境界做了全面的阐释。

他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阐释文人山水之意趣,并将其升华为独特审美境界。

一、清代山水画创作的“集大成”推动了《二十四画品》理论的形成清代是山水画创作“集大成”时期。

高居翰将清代山水画分为两大派,一派为正传大家;一派为独创主义者。

所谓“正传大家”,其代表人物为清初六家,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以及吴历和恽格六人。

他们扛着复古主义大旗,追随董其昌的脚步,带着明显的抑北宗南倾向,将其他画派视为邪派。

王翚提出“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唐人气韵,乃为大成”①的集大成风格,成为清代“正传大家”们以古为我的创作特色。

正宗派绘画追求构图的平整,笔墨隽逸,饱含书卷味。

所谓独创主义者,就是“不是肉身退入佛寺道观,就是在心理上遁入一種奇异的隐秘世界”②的文士,即清初的遗民画家。

朱耷、弘仁、石溪、石涛是遗民派绘画的代表人物。

《二十四画品》黄钺

《二十四画品》黄钺

二十四画品画论著作。

清黄钺撰。

一卷,专言林壑理趣。

二十四品指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俊爽、空灵、韶秀。

每品项下各有四言释义一篇,每篇一韵,每韵十二句。

词藻典丽,工整易诵。

黄钺,字太君,又字左田,号西斋,自号盲左,安徽当涂人,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年),乾隆庚戌进士;嘉庆时授礼部尚书;工书画,山水有姑熟派萧云从风,与大学士董诰并称董黄二家,年九十二,失明而卒,谥勤敏,著有西斋集。

《二十四画品》与《画友录》各一卷为黄氏晚年画论之两项著作。

按:立论品画之于中国,以南齐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为其端。

谢氏以所定“六法”为评画准绳,按画家成就及其优劣标分六品二十七人,每人均详加评语,手眼独具,为百代之宗;自此而后,画品之作,历代不乏其人。

黄氏二十四画品乃有清画品之佳作,上承谢氏遗意,惟其体例则仿唐司空表圣《二十四诗品》而作。

渠于小序曰:“昔者画缋之事,备于百工;两汉以还,精于学士。

谢赫姚最,并有书传,俱称画品。

于时山水犹未分宗,止及像人肖物。

钺涂抹余闲,乃仿司空表圣之例,着画品二十有四篇,专言林壑理趣,管蠡之见,曾未得其二三,后有作者,为其前驱可耳。

”所谓二十四品者,曰气韵、曰神妙、曰高古、日苍润、曰沉雄、曰冲和、曰澹远、曰朴拙、曰超脱、曰奇辟、曰纵横、曰淋漓、曰荒寒、曰清旷、曰性灵、日圆浑、曰幽遂、曰明净、曰健拔、曰简洁、曰精谨、曰儁爽、曰空灵、曰韶秀。

每品项下各有四言释义一篇,每篇一韵,每韵十二句,词藻典丽,工整易诵。

观其立论,首重画者抽象情态与艺术玄想之品味,分析画艺独到之不同境界,并标示其途径,与吴派标榜「古雅秀润」之文人画审美观形影不离。

其立论既专言山水,与谢赫之单论人物画者不同,而旨在鉴赏品评,不在胪定技工优劣或其高低,殊异于其它品画著作,对我国美学建立与审美价值之披露有无上之功。

如论气韵曰“如音栖弦,如姻成霭”、“读万卷书,庶几心会”;论苍润曰“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如松之阴,匠心斯印”;论沉雄曰“目极万里,心游大荒,魄力破地,天为之昂。

中国历代画论目录

中国历代画论目录

中国历代画论目录第一部分历代画论一、唐前《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画山水序》(南朝宋)宗炳撰《画云台山记》(摘抄)(晋)顾恺之撰《魏晋胜流画赞》(晋)顾恺之撰《叙画》(南北朝宋)王微撰《续画品》(南朝陈)姚最撰《续画品》(南朝陈姚最)臆解张新龙二、唐宋《宝章待访录》(宋)米芾撰《寳晋英光集》(宋)米芾撰《笔法记》(五代)荆浩撰《德隅斋画品》(宋)李廌撰《洞天清录》(宋)赵希鹄《翰林志》(唐)李肇撰《後画录》(唐)僧彦悰《画继》(宋)邓椿撰《画山水赋》(五代)荆浩撰《画山水诀》(摘抄)(宋)李澄叟撰《画说》(五代)荆浩撰《画苑补益·山水诀》(宋)李成撰《畫墁錄》(宋)張舜民撰《黄筌竹赞序》(宋)李宗谔《兰亭始末记》(唐)何延之撰《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撰《林泉高致集》(宋)郭思撰《山水纯全集》(宋)韩拙《山水节要》(五代)荆浩撰《山水论》《山水决》(唐)王维《山水训》(宋)郭熙《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撰《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撰《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虛《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撰《宣和画谱》(宋)无名氏《宣和畫譜》(宋)徽宗敕纂《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撰《益州名画录》注(宋)黄休复《韵语阳秋》论书画一卷(宋)葛立方《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三、元明《画禅室随笔》(明)董其昌《画尘》(摘抄)(明)沈灏撰《画继补遗》(元)庄肃《画鉴》(摘抄)(元)汤垕撰《画说》(摘抄)(明)莫是龙撰《画引》(摘抄)(明)顾凝远撰《画原》(摘抄)(明)宋濂撰《画竹谱》(摘抄)(元)李衎撰《绘画微言》(摘抄)(明)唐志契撰《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撰《六如画谱》注释(明)唐寅著《六如居士画谱》(明)唐寅辑《清秘藏》(明)张应文撰《书法要录·写梅》(明)沈襄撰《四友斋画论》画论部分(明)何良俊《天形道貌·论画人物》(明)周履靖撰《写山水诀》(元)黄公望《写像秘诀》(摘抄)(元)王绎撰《燕闲清赏笺·论画》(摘抄)(明)高濂撰《寓意编》(明)都穆《竹嬾论画》(摘抄)(明)李日华撰四、清代《板桥题画兰竹》(摘抄)(清)郑燮撰《傳神祕要》(清)蔣驥撰《东庄论画》(摘抄)(清)王昱撰《读画纪闻》(摘抄)(清)蒋骥撰《读画闲评》(清)俞蛟《二十四画品》(清)黄钺《过云庐论画》(摘抄)(清)范玑撰《好古堂家藏书画记》(清)姚际恒《好古堂書畫記》(清)姚際恒《画耕偶录·论画》(清)邵梅臣撰《画家知希录》(清)李放辑录《龚贤论画》(摘抄)(清)龚贤撰《画筌(附书筏)》(清)笪重光撰《画筌析览》(清)汤贻汾撰《画说》(摘抄)(清)华翼纶撰《画谭》(摘抄)(清)张式撰《画学心法问答》(摘抄)(清)布颜图撰《畫語録》(清)石濤《绘事发微》(清)唐岱撰《绛云楼题跋》(清)钱谦益《绛云楼题跋》论书画部分(清)钱谦益《芥舟学画编》(清)沈宗骞撰《芥子园画传》(摘抄)(清)王概等撰《苦瓜和尚画语录》(清)石涛撰《论画十则》(清)王原祁《梦幻居画学简明》(清)郑绩撰《明画录》(清)徐沁《南田画跋》(清)恽格著《南田画跋》(清)恽格撰《南田画跋》注疏(清]恽格著张建军疏《南宗抉秘》(清)华琳撰《浦山论画》(摘抄)(清)张庚撰《山静居画论》(清)方薰撰《山南论画》(清)王学浩《山水画式》(摘抄)(清)费汉源撰《石村画诀》(摘抄)(清)孔衍栻撰《书画涉笔》(清)陈撰纂录《松壶画忆·上卷》(清)钱杜撰《天下有山堂画艺》(摘抄)(清)汪之元撰《溪山卧游录》(清)盛大士撰《谿山卧游录》(摘抄)(清)盛大士撰《习苦斋题画》(摘抄)(清)戴熙撰《小蓬莱阁画鉴》(摘抄)(清)李修易撰《小山画谱》(国朝)邹一桂撰《写真秘诀》(摘抄)(清)丁皋撰《写竹杂记》(摘抄)(清)蒋和撰《学画杂论》(摘抄)(清)蒋和撰《扬州画舫录》(清)李斗《养素居画学钩深》(摘抄)(清)董棨《颐园论画》(清)松年撰《玉台画史别录》(清)汤漱玉撰《指头画说》(清)高秉撰《醉苏斋画诀》(摘抄)(清)戴以恒撰五、近代《陈子庄谈艺录》陈滞冬编著《觀畫答客問》傅雷《何海霞刍议用笔》《画引》(郑褧裳)《黄宾虹画语集萃》《黄永玉书画题跋辑录》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李可染谈艺录》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陆俨少论画学》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潘天寿画谈》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齐白石画语录》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山水画刍议》陆俨少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沈耀初画论》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石壶论画语要》陈子庄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石屋余渖》论书画(民国)马叙伦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吴冠中画语录》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吴湖帆画论》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徐志兴论画题画诗三百首》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许锦集论画》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张大千画论》中国历代绘画理论阅读大全《朱屺瞻画论》。

《二十四画品》全文-古籍

《二十四画品》全文-古籍

二十四画品《二十四画品》是一部绘画论著,仿司空图《诗品》而作,“专言林壑理趣”。

共分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澹逸、朴拙、超脱、奇辟、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明净、健拔、简洁、精勤、隽爽、空灵、韶秀等二十四品。

其中除气韵、性灵外,基本上都属于对绘画风格的描绘。

作者深受司空图的影响,虽也不排斥沉雄、纵横、淋漓、健拔等风格,但更为推崇冲和、澹、荒寒、清旷、幽邃、空灵等境界,这与当时文人士夫的审美趣尚是一致的。

《二十四画品》对绘画的美学探讨颇有创获。

“神妙”之“造化在我,心耶手耶”,“苍润”之“气厚乃苍,神和乃润”,“冲和”之“得非力致,失因意骄”,“超脱”之“意趣高妙,纵其性灵”,“奇辟”之“苦思内敛,幽况外颁”,“淋漓”之“兴尽则返,贪则神疲”,“健拔”之“体足用充,神警骨峭”,“简洁”之“务简先繁,欲洁去小”,“精勤”之“慎之思之,然后位置”等,都涉及创作论、方法论,其精简而形象的表达有很强的涵括力。

至如自谢赫以来代代相沿的“气韵”,黄钺有独到会心,即“意居笔先,妙在画外。

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很能发人深思。

言“性灵”的“自本自根,亦经亦史”,“听其自然,法为之死”,前者兼从自身的“根本”及外来的修养而言,很见全面,后者强调“自;然”而突破“法”障,也是对泥古、摹古思想的批判。

在涉及艺术风格时,《二十四画品》的描述更见形象、生动。

如以“繙《金仙》书,拓《石鼓》字”拟高古,以“山雨洒衣,空翠粘鬓”拟苍润,以“诗曰魏武,书曰真卿”拟沉雄,以“风檐虚铎,籁过洞箫”拟冲和,以“瑶琴罢挥,寒漪细流”拟澹逸,以“草衣卉服,如三代人”拟朴拙,以“粗服乱头,有名士气”拟荒寒,以“冲霄之鹤,映水之梅”拟清旷,以“紫花灼灼,碧潭悠悠”拟明净,以“香消炉中,不火而薰”拟空灵等,确是足资体味。

当然,作者所重在自己的感悟,未免有迷离恍惚的神秘主义色彩。

《二十四画品》(清)黄钺昔者画缋之事,备于百工。

画论精粹——《画品二十四则》

画论精粹——《画品二十四则》

画论精粹——《画品二十四则》画论精粹——《画品二十四则》黄钺(1750年9月5日-—1841年8月16日),字左田,又名左君,号壹斋、左庶子,安徽芜湖人,清朝大臣,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

是著名的教育家、画家、艺术评论家。

《二十四画品》是清代黄钺撰写的画论著作,黄钺,字太君,又字左田,号西斋,自号盲左,安徽当涂人,生于乾隆十五年,乾隆庚戌进士;嘉庆时授礼部尚书;工书画,山水有姑熟派萧云从风,与大学士董诰并称董黄二家,年九十二,失明而卒,谥勤敏,著有西斋集。

《二十四画品》与《画友录》各一卷为黄氏晚年画论之两项著作。

他的绘画理论著作《二十四画品》,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意境理论进行的总结,具有意境美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二十四画品》所列举的二十四种山水画审美境界,不仅继承了传统诗画品鉴范畴,也吸收了明清文艺观念的精华,并对创新山水画意境进行补充,使绘画品评的方式从传统的评论高下变为品其境界。

所以,《二十四画品》实际上是把山水理论从风格论提升到境界论的高度,它不仅在中国画论史上有重要之地位,而且在中国美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嘉庆十九(1814)年,黄钺担任《石渠宝笈》总阅,检校清廷内府所藏的历代名家笔墨,且他在京城居住期间,有“客以画请鉴甚夥”的情况。

因此。

黄钺丰富的鉴藏阅历成为《二十四画品》诞生的最重要理论基础。

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黄钺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和鉴藏阅历,为他提炼《二十四画品》做出良好的铺垫。

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形态,是基于其特有的审美意象。

如深受中国传统文人喜爱的山水画,用山水怡性,以山水寄情,以此卧游于天地之间,山水便蕴含着文人深沉的宇宙情怀。

黄钺《二十四画品》自序:“昔者画绘之事,备于百工,两汉以还,精于学士。

谢赫、姚最,并事书传,俱称《画品》。

于时山水犹未分宗,止及像人肖物。

钺涂抹余闲,乃仿司表圣之例,著《画品》二十有四篇,专言林壑理趣。

管蠡之见,曾未得其一二。

后有作者,为其前驱可耳。

《二十四画品》图文详解

《二十四画品》图文详解
观其立论首重画者抽象情态与艺术玄想之品味分析画艺独到之不同境界并标示其途径与吴派标榜古雅秀润之文人画审美观形影不离
《二十四撰写的画论著作。二十四品指画作的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俊爽、空灵、韶秀。每品项下各有四言释义一篇,每篇一韵,每韵十二句。词藻典丽,工整易诵。观其立论,首重画者抽象情态与艺术玄想之品味,分析画艺独到之不同境界,并标示其途径,与吴派标榜“古雅秀润”之文人画审美观形影不离。

如何鉴赏国画资料

如何鉴赏国画资料

《二十四画品》是清代黄钺撰写的画论著作。

二十四品是: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俊爽、空灵、韶秀。

每品项下各有四言释义一篇,每篇一韵,每韵十二句。

词藻典丽,工整易诵。

观其立论,首重画者抽象情态与艺术玄想之品味,分析画艺独到之不同境界,并标示其途径,与吴派标榜“古雅秀润”之文人画审美观形影不离。

气韵六法之难,气韵为最。

意居笔先,妙在画外。

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天风冷冷,水波濊濊。

体物周流,无小无大。

读万卷书,庶几心会。

云蒸龙变,春交树花,造化在我,心耶手耶。

驱役象美,不名一家,工似工意,尔象无哗。

偶然得之,夫何可加。

学徒皓首,茫无津涯。

即之不得,思之不至,寓目得心,旋取旋弃,翻金仙书,拓石鼓字,古雪四山,光塞无地。

羲皇上人,或知其意。

既无能名,谁泄其秘。

妙法既臻,菁华曰振。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

不丰而腴,不刻而俊。

山雨洒衣,空翠黏鬓。

介乎迹象,尚非精进。

如松之阴,匠心斯印。

沉雄目极万里,心游大荒,魄力破地,天为之昂,括之无遗,恢之弥张。

名将临敌,骏马勒缰,诗曰魏武,书曰真卿,虽不能至,夫亦可方。

暮春晚霁,頳霞曰消,风雨虚铎,籁过洞箫。

三爵油油,毋餔其糟。

举之可见,求之已遥。

得非力致,失因意骄。

如彼五味,其法维调。

白云在空,好风不收。

瑶琴罢挥,寒漪细流。

偶尔坐对,啸歌悠悠。

遇简以静,若疾乍瘳。

望之心移,即之销忧。

于诗为陶,于时为秋。

大巧若拙,归朴返真。

草衣卉服,如三代人,相遇殊野,相言弥亲,寓显于晦,寄心于身。

譬彼冬严,乃和于春,知雄守雌,聚精会神。

脘有古人,机无留停,意趣高妙,纵其性灵。

峨峨天宫,严严仙扃,置身空虚,谁为户庭。

遇物自肖,设象自形。

如意恣肆,如尘冥冥。

造境无难,驱毫维艰,犹之理经,繁无用删。

苦思内敛,幽况外颁。

极其神妙,天为破悭,洞天清閟,蓬壶幽闲。

以手扣扉,砉然启关。

积法成弊,舍法大好,匪夷所思,势不可了。

书法纸张作品的大小

书法纸张作品的大小

书法纸张作品的大小作者:情非与一般考级不同,由于毛笔书法的特殊性,因此对于考核所用的纸张尺寸都会有相应的规定。

以初中级水平为例,一般有33×66(厘米)、45×66(厘米)两种规格可供挑选,而在高级水平的考核当中,不仅要会两种或以上的字体笔法,还会有33×132(厘米)大规格纸张出现。

国画规格大小比喻(仅作参考)常有人与我谈起国画尺寸,一时很不易形容。

现整理出几个规格,牵强附会地近似值比喻一下,亦望方家斧正。

四尺整纸:69cm×138cm,超长的狭长餐桌。

四尺三裁(俗称四尺开三):46cm×69cm,比二张横的A3纸再大一点。

四尺四裁(横开):34.5cm×69cm,较一张竖的A3纸再加一张横的A4纸再大一点。

四尺方(对开)(俗称四尺斗方):69cm×69cm,纯粹一只小方桌。

四尺条(竖开):34.5cm×138cm。

五尺整纸:84cm×153cm,约两只麻将台。

六尺整纸:98cm×180cm,两个成年男子的长与宽。

六尺方(对开)(俗称六尺斗方):98cm×98cm,大一圈的八仙桌。

六尺条(竖开):49cm×180cm,像扇小门。

六尺三裁(俗称六尺开三):60cm×98cm。

六尺四裁(横开):90cm×98cm。

八尺整纸:125cm×248cm,大小类似桌球桌。

丈二整纸(俗称丈二匹):145cm×368cm,比四扇拼起来的普通房门小一点,也够大的了。

丈六整纸(俗称丈六匹):193cm×504cm,有六扇横过来的普通房门那么大,蛮吓人的,可以当地毯铺了。

关于落款。

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是与正文互为关联的。

落款的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

题款所用字体按照传统惯例,原则上遵守“今不越古”、“动不越静”的规矩。

金文书法艺术特征类分研究

金文书法艺术特征类分研究

精英论坛文/胡长春金文书法艺术特征类分研究内容提要:对金文书法艺术风格特征的把握,是作为古文字学研究对象和作为金石书法取法范本的分野所在。

目前我们对金文书法风格特征的把握还是基于古文字学的立场的描述,如商代后期、西周的金文按时间和王世的序列,春秋战国按地域风格,尤其是战国时期基本都采用五系分类或变化之,这种分法的优点是能全面揭示其风格特征,缺点是太复杂,因此笔者联想到金文书法艺术风格特征的细分问题。

笔者认为,与书法关系最密切的传统诗歌艺术的艺术风格来类分值得我们借鉴,笔者综合考察黄钺、杨景、卢派、金学智各家的分类品目,认为黄钺《二十四画品》的类分细目更适合用来类分金文书法风格。

关键词:金文;书法艺术;分类研究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创造出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

青铜器便是其间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品类繁多,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早在商代就开始出现了,铭文为族名标识或所祭奠父祖的日名。

到商代晚期开始有长达四五十字的记事铭文。

进入西周以后,更出现了百多篇百字以上的长篇铭文。

这些铭文里面有的是记载国君对自己的奖赏册命,有的是纪念战争中的功绩,有的是记录契约盟誓,也有一些是对后世子孙的训诫箴言。

因此,青铜器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有学者曾言,一篇长铭金文,可抵一篇《尚书》,可见其史料价值之珍贵。

一、作为古文字研究对象的金文青铜器铭文是古文字学研究的重要的材料,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属于古文字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只有按照古文字学的科学的研究手段具体地研究青铜器铭文在各历史阶段之字形特点、修辞、语句、文法的习惯及其演化过程,才能较深刻地理解此种文字。

 殷周金文在古文字学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它时间跨度大,上起殷代,下迄战国,它是古文字发展史上的中间环节,上承甲骨文,下启战国秦汉文字,是研究文字演变规律的重要依据和中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 和
暮春晚霁,頳霞曰消,风雨虚铎,籁过洞箫。
三爵油油,毋餔其糟。举之可见,求之已遥。
得非力致,失因意骄。如彼五味,其法维调。
澹 起
白云在空,好风不收。瑶琴罢挥,寒漪细流。
偶尔坐对,啸歌悠悠。遇简以静,若疾乍瘳。
望之心移,即之销忧。于诗为陶,于时为秋。
朴 拙
二十四畫品
【清】黄钺 撰
昔者画缋之事,备于百工。两汉以还,精于学士。谢赫姚最,并有书传。俱称画品。于时山水,犹未分宗,止及像人肖物。钺涂抹余间,乃仿司空表圣之例,著画品廿有四篇,专言林壑理趣。管蠡之曾见,未得其二三。后有作者,为其前驱可耳。
气 韵
六法之难,气韵为最。意居笔先,妙在画外。
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天风冷冷,水波濊濊。
体物周流,无小无大。读万卷书,庶几心会。
神 妙
云蒸龙变,春交树花,造化在我,心耶手耶。
驱役象美,不名一家,工似工意,尔象无哗。
偶然得之,夫何可加。学徒皓首,茫无津涯。
高 古
即之不得,思之不至,寓目得心,旋取旋弃,
翻金仙书,拓石鼓字,古雪四山,光塞无地。
性 灵
耳目既饫,心手有喜,天倪所动,妙不能已。
自本自根,亦经亦史,浅窥若成,深探匪止。
听其自然,法为之死。譬之诗歌,沧浪孺子。
圆 浑
槃以喻地,笠以写天,万象远视,遇方成圆,
画亦造化,理无二焉。圆斯气裕,浑则神全,
和光熙融,物华娟妍。欲造苍润,斯途其先。
幽 邃
山不在高,惟深则幽,林不在茂,惟健乃修。
毋理不足,而境是求。毋貌有余,而笔不遒。
息之深深,体之休休。脱有未得,扩之以游。
明 净
虚亭枕流,荷花当秋,紫蘤的的,碧潭悠悠。
美人明装,载桡兰舟,目送心艳,神留于幽。
净与花竞,明净水浮,施朱傅粉,徒招众羞。
健 拔
剑拔弩张,书家所诮,纵笔快意,画亦不妙。
韶 秀
间架是立,韶秀始基,如济墨海,此为之涯。
媚因韶误,嫩为秀歧,但抱骨妍,休憎面媸。
有如艳女,有如佳儿,非不可爱,大雅其嗤。
羲皇上人,或知其意。既无能名,谁泄其秘。
苍 润
妙法既臻,菁华曰振。气厚则苍,神和乃润。
不丰而腴,不刻而俊。山雨洒衣,空翠黏鬓。
介乎迹象,尚非精进。如松之阴,匠心斯印。
沉 雄
目极万里,心游大荒,魄力破地,天为之昂,
括之无遗,恢之弥张。名将临敌,骏马勒缰。
诗曰魏武,书曰真卿,虽不能至,夫亦可方。
大巧若拙,归朴返真。草衣卉服,如三代人,
相遇殊野,相言弥亲,寓显于晦,寄心于身。
譬彼冬严,乃和于春,知雄守雌,聚精会神。
超 脱
脘有古人,机无留停,意趣高妙,纵其性灵。
峨峨天宫,严严仙扃,置身空虚,谁为户庭。
遇物自肖,设象自形。如意恣肆,如尘冥冥。
奇 辟
造境无难,驱毫维艰,犹之理经,繁无用删。
体足用充,神警骨峭,轩然而来,凭虚长啸。
大往同难,细入尤要。颊上三毫,裴楷乃笑。
简 洁
厚不因多,薄不因少,旨哉斯言,朗若天晓。
务简先繁,欲洁去小,人方辞费,我一笔了。
喻妙于微,游物之表,夫谁则之,不鸣之鸟。
精 谨
石建奏事,书马误四,谨则有余,精则未至。
了然于胸,殚神竭智。富于千篇,贫于一字,
慎之思之,然后位置,使寸管中,有千古寄。
俊 爽
如见真人,云中依稀。如相骏马,毛骨权奇,
未尽谛视,先生光辉,气偕韵出,理将妙归。
名花午放,彩鸾朝飞。一涉想像,皆成滞机。
空 灵
栩栩欲动,落落不群,空兮灵兮,元气絪缊。
骨疏神密,外合中分,自饶韵致,非关烟云,
香销炉中,不火而薰。鸡鸣桑巅,清远扬闻。
酒香勃郁,书味华滋。此时一乐,真不可支。
荒 寒
Hale Waihona Puke 边幅不修,精采无既,粗服乱头,有名士气,
野水纵横,乱山荒蔚,蒹葭苍苍,白露晞未。
洗其铅华,卓尔名贵,佳茗留甘,谏果回味。
清 旷
皓月高台,清光大来,眠琴在膝,飞香满怀,
冲霄之鹤,映水之梅,意所未设,笔为之开。
可以药俗,可以增才。局促瑟缩,胡为也哉。
苦思内敛,幽况外颁。极其神妙,天为破悭,
洞天清閟,蓬壶幽闲。以手扣扉,砉然启关。
纵 横
积法成弊,舍法大好,匪夷所思,势不可了。
曰一笔耕,况一笔埽,天地古今,出之怀抱。
游戏拾得,终不可保。是自真宰,而敢草草。
淋 漓
风驰雨骤,不可求思,苍苍茫茫,我摄得之,
兴尽而返,贪则神疲。毋使墨饱,而令笔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