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古诗两首2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24、古诗两首《江雪》课件
节奏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 “万径”指什么? 很多山,很多小路。 2、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在图上 找出鸟与人的踪影。 鸟飞绝 人踪灭 3、读读诗句,你体会到什么? 严寒 寂静 冷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 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题解
“江雪”,顾名思义是指江上的雪。
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冬季,给人一种寒 冷凄凉的感觉。
(创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政治治腐败黑暗, 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 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 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 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 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 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
一个寂静而又凄凉的世界。千山不见飞鸟,万径不见 人影,江中不见游鱼,只有一只小船和一位老人。
同学们,你们感受过孤独寂寞吗? 那是什么时候? 在人鸟绝迹、大雪纷飞的寒冷 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 垂钓,给人怎样的感受呢? 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 怎样的精神品质?
顽强不屈
顽强不屈
1.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 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 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根本: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 2.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 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 身上你看到了一种写古诗; 2、收集几首柳宗元的诗, 跟小伙伴分享。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资源与评价参考答案
1.老师,您好!三、1.情不自禁2.崇高3.真理七、1.比喻、美好、神圣2.教师、教学成果、教师的心血、学生2.但愿人长久五、1.欢、合、晴、缺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美好的样子;美好的月色3.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3.古诗两首三、1.和谐,协调;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出发;前往;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四、1.唐、刘禹锡、白银盘、青螺2.唐、李白、月映清江、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洞庭、峨眉、平羌、清溪、渝州。
聚沙成塔1.湖南、二2.四川、佛教3.瞿塘、巫、西陵4.秋天二、曲、片、把、张、串、滴、条、件、股三、1.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
2.无数颗闪亮的钻石。
四、1.更红更娇、更甜更好2.穿红袄、披紫袍、乐了、烦恼、笑了、在心灵酿造、苹果、葡萄、玉米、高粱、颜色第一单元检测六、1.(1)矇眬、现实(2)强壮、奇异 2.太阳落山了、太阳的身影消失了、晚霞已经消失了、分段略 3.略4.龙、森林、仙鹤、老头儿、小男孩5.(1)√(2)√(3)√6.略7.略5.天安门广场五、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方位、北端、中央、南端、东西两侧6.徐悲鸿励志学画五、1.外国学生语言中流露出对中国人的蔑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有骨气的中国人 2.结合徐悲鸿的做法论述(二)1.震动而惊讶2.当他看了徐悲鸿的作品后,被徐悲鸿的高超画技所震撼。
7.虎门销烟四、1.1839、6、30;虎门寨;23;二百多万;大海之中2.震惊中外;先;撒;再;抛;然后;倒(1)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24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
目的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具及多媒体课件
插图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4 古诗两首
2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元日》。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进程:一、导入活动: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爆屠曈换符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⑶、指名说。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江雪》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诗句,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进程:一、谈雪激趣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4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4)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苏教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则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刻璀璨的明珠,想看吗?2、看完之后你想说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古诗)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题目很长,读好他的停顿很重要。
3、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早上,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个人。
)是谁走出了净慈寺?是你还是我?(杨万里)4、题目的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我们再齐读一下课题把这个意思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
(再次齐读课题)二、指导诵读:1、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都预习了是吗?读了几遍?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
(2名学生)2、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
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3、请大家自己练一练(自由练读、指名读)4、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平长仄短”的古诗吟诵方法吗?师示范讲解第一句5、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6、用手势指导读好古诗三、理解诗意:1、学习古诗除了诵读古诗还不行,还要能正确理解诗意。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学期我培养了三个学习习惯:、、。
2、(1、《老师,你好》)“古今中外,!地北天南,!”改成陈述句是:。
“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
”其中,“春蚕”比喻,“理想的丝线”比喻,“甘露”比喻。
3、(2、《但愿人长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可以用课文中的“”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用课文中的“”来解释。
诗句中的“此事”指的是“”;“婵娟”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古诗两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样写到:。
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指_____________。
“镜”指____,比喻________。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 _________。
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分别把___________比作未磨的铜镜,把______比作了白银盘,把_____比作了青螺。
唐代诗人李白在《峨嵋山月歌》中这样写到:。
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的感情。
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夜发”指________。
“下”指__________。
诗中有五处地名是。
5、(4、《秋天》)秋天如同,;秋光如同 , 。
走在秋天,头顶有;捡一片黄叶 , 。
6、(《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早发白帝城》教案
这篇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早发白帝城》教案,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4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生:“泉眼无声惜细流……”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
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生:“春种一粒粟……”师:你背的是哪一首?(生沉思)师:谁来提示他?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
还有谁想背?生:我背《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
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
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
还知道别的吗?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还了解些什么?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知道杜甫吗?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
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同时板书)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
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
(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生读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草》是一首咏物诗,《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宠爱春天、宠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伴侣们,大家从小到如今确定会背不少诗吧,今日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
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稳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ng);平舌音:菜(ci)宿(s)。
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词背诵:请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题西林壁》和《枫桥夜泊》两首古诗,家长签字确认,以巩固课堂所学。
-提醒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诗词鉴赏:请同学们从课本或其他资料中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鉴赏心得。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鉴赏,如:诗人情感、表现手法、意象等。
3.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智慧,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热爱生活。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5.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在学习《24古诗两首》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逐渐浓厚,但古诗中的部分词汇、句式和意境对他们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所学: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
2.情感升华:强调古诗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关爱自然。
-教师可以这样总结:“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用诗词歌赋来赞美我们的美好生活。”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古诗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检测,巩固学生对古诗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
第六组单元备课教材简析: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
他们欢快流动的过程,就是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真情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关爱的花蕾含苞的过程。
这时候,哪怕有一丁点的风雨,都可能让这泓清泉泛起涟漪。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启蒙时期,便学习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
这是本组教材的立意所在。
“识字6”用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窗前的气球》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假如》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日记两则》则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情感熏陶: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古诗《回乡偶书》、《赠汪伦》展现的是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和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
这一组教材,是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依托。
在本组导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指导学生提高认识,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
本组教材以“真情关爱”为专题,可以先不点出专题,让学生通读教材,去体察并发现这一专题。
在本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广泛搜集材料,再通过说见闻、讲故事、唱歌、绘画、情境表演等,进行交流,使本组教学的专题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教学目标:1.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本单元的关爱的思想品德。
3.积累反义词,以及好词佳句。
4.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5.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6.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的词语,学会写日记的格式,并写日记。
3.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
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21/4/8
10
作业设计
1. 背诵古诗。 2. 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
描绘的意境写下来。
六安市长安小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2021/4/8
12
六安市长安小学
苏堤春晓
2021/4/8
13
曲苑风荷
六安市长安小学
2021/4/8
14
六安市长安小学
2021/4/8
花港观鱼 15
24 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 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南宋)杨万里
•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 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 接 天/莲 叶// 无 穷 碧, •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2021/4/8
21
六安市长安小学
资料背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
万里作品。六月的一天清晨,诗人在杭州
西湖南岸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看到西
早晨 走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2021/4/8
23
六安市长安小学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 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 明禅院”,饱经沧桑 。寺内有宗 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 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为著 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2021/4/8
24
五语下24《古诗两首》祥解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 理解中国部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豁达胸臆,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及诗人之心在朗读上体现出来。
四、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背诵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写生字,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及对古诗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借助概括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五、教与学的准备: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诗人苏轼、杨万里,完成预习单。
教师: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以西湖为话题导入: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你最先想到的是——西湖(课件展示3.是呀,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
在这些文人墨客中,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的当属北宋诗人苏轼。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知道吗?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他的诗词也赋予了西湖别样的魅力。
出示苏轼资料: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3.除了这些,同学们对苏轼还有哪些了解?生根据资料简单介绍对苏轼的了解,引导学生注意资料的整理与概括。
《江雪》教案
《江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24课《古诗两首〈江雪〉》教学目标: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
2、理解诗句,熟读古诗;背诵、默写《江雪》。
3、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使学生在课始时,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课外预习,课堂上通过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及时表扬、肯定的方法进行激励,让学生树立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与自信。
再通过质疑,为学生排除字词方面的拦路虎,以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诗句,为想象诗的意境,扫清障碍。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①诗句去除“绝、灭”想画面,说体会;并与原诗句进行对比。
②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远景。
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③师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1、2句诗。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
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①指导观察近处画面。
一位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江上默默垂钓……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板书:孤独指导书写:孤②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独钓)指名有感情读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导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下雨前:“黑云翻墨”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2)雨中:“百雨跳珠乱入船”此时感受到了什么?(雨大)
生活中见到这样的暴雨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3)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过天睛,你想到什么?体会诗人心境的舒畅。
6.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是多么的神奇。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景象的动态美。四句短小精焊,富于音乐美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让我们通过读来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吧!
7.指导朗读、配乐吟诵。
第五板块:小结,布置作业
学完了两首诗,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观,如雨后空气,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诗人以高招的笔法: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让我们再次高呼:“一切景语皆情语”。
注意诗歌的节奏。
尝试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奇特情境。
作者简介: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24.古诗两首
共几课时
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感受古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两首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3.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望湖楼:楼名,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边上。
西湖:湖名,在浙江杭州市城西,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结合古诗内容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
3.搜集作者苏轼的资料。
4.积累描写雷雨的文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古诗。(1分钟)
第二板块:展示预习(6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
资源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接天莲叶无穷碧,(与天相接的荷叶一片碧绿,望不到头)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
第四板块: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7分钟)
【学程单1】
①自由朗读诗歌,反复读,达到琅琅上口。
②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里交流交流。
③想想诗中描绘了哪一种自然形象,从哪些诗句可见?任选其中一句或几句用朗读或自己的话来描绘
第四板块:学习《望湖楼醉书》
1.导入:美丽的荷花固然为西湖增添了魅力,下边我们随着著名的诗人苏轼去领略一下,西湖边的另一种自然景象,看看作者在写诗中又流露出什么情感。
2.揭题,读题,释题。
简介“望湖楼”:望湖楼在西湖之滨,“登楼凭栏,取山形,岭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绿净,楼阁内境中悬”,确为西湖名楼。
第一板块:走进古诗。
同学们,对西湖有所了解吗?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景色的诗很多,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西湖美景是怎样的?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望湖楼醉书》这二首诗,想想,这两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指名朗读
3.谈谈初读后的感受
小结:是呀,同在西子湖畔,不同的作者领略了六月时西湖不一样的风光,并写得独具特色。
第三板块: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早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自由诵读古诗,说说在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欣赏:西湖荷花
1.读古诗。
2.谈谈初读后的感受
3.齐读古诗。
第三板块: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5分钟)
3.
千姿百态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玉洁冰清争奇斗艳出水芙蓉
6.预设:
毕竟:到底。
四时:和平时不一样。
接天:与天相接。
无穷碧:无边无际,一片碧绿。
别样红:特别的红艳。
毕竟西湖六月中,(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
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时的风景和四季不相同)
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
作业
设计
★有感情的背诵两首古诗
★★搜集、积累关于夏天的古诗。
★★★读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展开想象,写一写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交流: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跳珠:指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诗句的意思: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6.师:是呀,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些都能在诗句的景物描写中得到印证。现在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诗句,在品读过程中,你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做个记号,然后向组内同学探讨,解决不了的,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
7.学生自由感悟,就问题互相探讨。
8.学生反馈、互相解疑、品读诗句。
9.诵诗咏诗情
整首诗描写了西湖畔荷花的美丽,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离愁,就让这悠扬的乐声,穿透时光的河流,把我们带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真挚的明友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
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
4.一千年前的一个夏天,就是大诗人杨万里,随同友人刚刚走远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
5.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在诗句中,情感是线将语言的珠子串联起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刚才读到的是一份怎样的情?用最恰当的词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