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7篇)《大禹治水》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字词来挡路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鲧、大禹)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鲧——失败大禹——成功)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六、质疑再探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第4自然段)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7篇)
大禹治水教案《大禹治水》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的7篇《大禹治水》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
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
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
(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出示自读要求:(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设计意图: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1、齐读课题,生书空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滔滔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百姓无家可归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
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
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
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
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
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发展过程和结局。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等方式,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中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鲧禹治水》的故事文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2 教学重点: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3 教学难点:对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动机进行分析和理解。
对故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故事文本打印copies for each student相关图片或插图教学课件或幻灯片3.2 教学设备:Projector or smartboard for displaying the text and images Speakers for playing the audio materials if necessary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治水相关的故事,如《大禹治水》。
提问学生对治水的理解和看法。
4.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4.3 文本学习:分组朗读故事文本,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解释和讨论故事中的难懂部分。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作业5.1 课堂活动: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5.2 作业: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角色,写一篇关于该角色的简要介绍。
《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5篇
《大禹治水》教案《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5篇《大禹治水》教案1一、教学目标:认知: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
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
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同桌同学讲)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交流)引读:结果——(出示句子)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
(板书:伟大)[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鲧禹治水》教案
《鲧禹治水》教案《鲧禹治水》教案3篇《鲧禹治水》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14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14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神话想象丰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点,掌握“窟、栖、悯、矗、拯、疏、跋、涉、锹”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赏析神话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力量。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精神。
2、难点:分析合乎人物身份、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讲读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一般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语的学习,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难点:理解禹的不平凡的出生。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具准备]生字词的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转困的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他就是大禹。
(二)了解神话。
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灯,进行字词教学。
(四)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4)写鲧治水被杀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写大禹哭石生启,被尊为“大禹王”。
(五)讲读第一部分。
1、课文如何描绘这场大水灾?说明什么?明确:课文从田淹、房毁、人们无处栖身这几方面突出了上古这场水灾水势的浩大、灾难的深重。
这样写既点明了治水的必要,也为鲧治水失败被杀作了伏笔。
2、面对这场灾难,众神、鲧、天帝各采取了什么态度?明确:众神: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鲧:费尽心机偷来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对鲧违背他的旨意非常恼怒,派火神杀了鲧。
3、鲧是怎样治水的?如何评价他?明确:鲧治水方法不对,但他具有为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刚强的行为,是一个英雄。
小学语文《大禹治水》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大禹治水》教案(五篇)小学语文《大禹治水》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提问: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2.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溢、毒蛇猛善、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
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
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
③出示一组新词,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三、学*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 学生作业本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b. 板书课题《鲧禹治水》,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c.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d.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 分析讨论a.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鲧禹治水的哪些故事?”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鲧禹治水的哪些故事?”b.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 深入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物?”c.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d.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拓展延伸a. 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b. 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c.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过程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抓住课文重点,提炼信息,提高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鲧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进行适当的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鲧禹治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气候等知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鲧禹治水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鲧禹治水》。
2. 多媒体课件。
3. 生字词卡片。
4.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鲧禹治水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2)分析鲧禹治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鲧禹的精神品质。
4. 分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鲧禹治水的知识。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治水英雄鲧禹,通过阅读《鲧禹治水》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感受鲧禹的智慧和勇气。
1.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鲧禹的勇敢和智慧。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深入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鲧禹的勇敢和智慧。
第二章:阅读理解2.1 课文内容概述通过阅读《鲧禹治水》,让学生了解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在故事中,鲧禹面对洪水肆虐,勇敢地承担起治水的重任。
他通过观察和研究,找到了治理洪水的方法,最终成功阻止了洪水的侵袭。
2.2 问题讨论鲧禹是如何治水的?鲧禹治水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2.3 答案与解析鲧禹是通过观察和研究,找到了治理洪水的方法,最终成功阻止了洪水的侵袭。
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善于观察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章:生字词学习3.1 生字词列表鲧禹、洪水、肆虐、承担、治水、智慧、勇气3.2 学习与练习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老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进行造句练习。
第四章:写作练习4.1 题目:我心目中的鲧禹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心目中的鲧禹形象,可以描述鲧禹的外貌、性格、治水的方法等。
4.2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鲧禹的形象。
提醒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提高写作质量。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鲧禹治水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生字词。
学生应该从中体会到鲧禹的勇敢和智慧,以及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解决问题。
5.2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深入了解鲧禹治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学、交流,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他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生字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两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过渡:大禹治的是什么水?那是怎样的洪水呢?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人们心情如何?(指导朗读)3、我们一起看看这可怕的洪水(看视频)。
4、齐读一自然段。
(二)其它原因。
1、大禹治水,除了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还来自哪方面?2、指名说。
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大禹的精神。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大禹怎样治理洪水的?(1)指名回答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2)鲧采用了什么方法?是鲧办法好,还是禹办法好呢?(3)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禹办法好。
2、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1)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容易吗?(引导学生找句子,抓重点词语理解。
)(2)指导朗读。
3、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比较句子。
(2)指导朗读。
(3)师讲述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4)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治水的结果。
1、治水结果如何?2、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出示禹画像,师:面对他,你想说什么?2、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英雄们!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历尽千辛万苦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教案篇二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经过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鲧禹治水的方法和智慧。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生字词的学会与应用。
2. 鲧禹治水的方法与智慧的理解。
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鲧禹治水故事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鲧禹治水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鲧禹治水的方法与智慧。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鲧禹治水的特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穿插讲解鲧禹治水故事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
5. 巩固练习:(1)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加深记忆。
(2)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写鲧禹治水的故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鲧禹治水方法与智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
2. 鲧禹治水相关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鲧禹治水故事在各地的传说版本,进行比较学习。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古代治水英雄的其他故事,如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等。
3. 组织一次鲧禹治水故事的手抄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设计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及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比鲧、禹治水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治水英雄的事迹,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担当、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朗读与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及特点。
2.2 治水方法的分析:通过对比鲧、禹治水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古代治水知识:对古代治水方法、技术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讲解。
3.2 治水精神的领悟: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勇于担当、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教师悉心引导。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朗读材料:准备课文原文,以便学生朗读。
4.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治水的精神。
5.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对比鲧、禹治水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领悟到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鲧禹治水的精神。
5.7 作业布置六、教学延伸6.1 课内外结合教师推荐与鲧禹治水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知识面。
6.2 实践活动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朗读表现等。
7.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中的理解程度、表达水平、心得体会等。
八、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六年级鲧禹治水语文教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鲧禹治水》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了鲧和禹两位英雄人物治理洪水的过程。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感受鲧禹治水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理解文言文中生僻词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鲧禹治水的不同方法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鲧禹治水的精神,培养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洪水灾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鲧禹治水的艰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鲧禹治水的不同方法和结果。
3.比较法:对比鲧禹治水的过程,分析两位英雄人物的品质。
4.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播放洪水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英雄人物治理过洪水吗?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生僻词句,如“鲧”、“疏导”、“阻塞”等。
3.讨论分析(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鲧禹治水的不同方法和结果。
4.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鲧禹治水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鲧禹治水的故事吗?2.比较分析(1)引导学生比较鲧禹治水的过程,分析两位英雄人物的品质。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
3.小组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治理洪水,你会采取哪种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治水方案。
(1)每组派代表展示治水方案,其他学生点评。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认识到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鲧禹治水》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内容的讲解和讨论,包括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3. 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鲧禹治水》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讲解和讨论,包括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2. 教学难点:(1)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2)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3.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向学生介绍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理洪水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类需要治理洪水?治理洪水对人类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 朗读课文《鲧禹治水》:(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
3. 讲解课文内容:(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包括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思考:大禹为什么能够成功治理洪水?他的成功有什么意义?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大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贡献。
《鲧禹治水》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鲧禹治水》。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古代神话传说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情节。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及用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6.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拓展作业:收集其他关于治水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鲧禹治水》与其他治水故事进行对比,如大禹娶亲、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分析其异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鲧禹治水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
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
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后,派火神杀死了鲧。
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
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
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
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
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介绍《山海经》(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认读生字①出示生字“壤”(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②比较字形:壤嚷攘4.理解词语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拯救——挽救;救济。
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
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
形容汗出得很多。
【根据学生的要求理解词语,注意不要孤立得解释,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
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认读词语(课件)一片汪洋苦苦哀求斥逐洪水毫不理会悲惨遭遇大发雷霆山南海北成千上万挖渠开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不畏艰险汗流浃背毫不在乎冬去春来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天寒地冻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1.自学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指导。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①读第一自然段。
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
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④你怎么评价鲧?【对于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既要看到他的善良,不惧危险,又要看到他投机取巧的错误。
】●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句子: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治水开始::句子: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治水过程:a.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参考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
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
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
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
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
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
”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c.指导朗读,读出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治水后:句子: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说明大禹带领人们治水的地域广。
“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长,从“终于”一词可以看出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的不易,多么艰辛。
】E.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④小结: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
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交流四: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决心。
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三、拓展升华1.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2.总结:这个传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一、领悟写法1.引言: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
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2.交流。
(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3.小结: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
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二、讲述故事。
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讲好故事,然后学生自己练习,在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注意讲述后的评价与鼓励。
】三、课外作业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禹王锁蛟》《三过家门》的故事。
板书设计:1.鲧禹治水鲧偷宝物治水前:走遍摸清禹治水开始:亲自率领治水过程:大山横当烈日当空毒虫猛兽天寒地冻治水后:安定幸福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课后练习:1.读写词语。
一片汪洋苦苦哀求斥逐洪水毫不理会悲惨遭遇大发雷霆山南海北成千上万挖渠开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不畏艰险汗流浃背毫不在乎冬去春来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天寒地冻2.用词造句。
继承——推举——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
夏天,___________到了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神话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补充建议:1.课前让学生了解《山海经》,并找一找,读一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感受神话的特点。
2.让学生查找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有机的结合,加深对鲧禹治水的敬重,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
3.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问题展开对话交流,教师相机的引导,点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4.注意朗读的指导。
指导学生读出对大禹治水的敬佩,体会大禹的智慧、勇敢、无私的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