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另外,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如果学生反映某些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人,我会考虑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题答案:
a.圆明园焚毁事件背后的原因: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轻视。影响:使中国遭受重大文化损失,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
b.天津教案的理解:天津教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地位:天津教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民族觉醒的象征,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外国侵略者的本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我们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关键事件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鸦片贸易问题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焦庄户之战、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b.案例研究:选择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如天津教案、圆明园焚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拓展建议:
a.组织历史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历史讲座,以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_ 图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_ 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和结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方面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战争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主旨英法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被焚毁的悲剧见证了列强掠夺的罪恶面目。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战争也客观上刺激了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寻找自强道路。
教学目标1、知道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
2、通过解读历史地图,强化时空意识;学会从各种不同类型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历史结论;初步学习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视角,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初步学习从主观和客观的视角,理解不平等条约及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多重影响。
3、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840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被清政府视为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
然而,《南京条约》签订14年后的1856年,英法却再次发动了对清朝的战争。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发疑问。
环节二:为何要修约?提问:英、法、美要修改哪些条约?从内容推测他们为什么提出“修约”要求?出示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状况的相关史料,示范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环节三:如何实现修约目标?设疑:英国向清朝廷提修约的依据是什么呢?讲述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及英国驻华公使的关于如何实现目的言论。
设计意图:强化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突出列强侵华的必然性。
环节四:为何战争是在1856年爆发?简单介绍克里米亚战争。
简单介绍马神甫事件。
出示英军随军画师的关于亚罗号事件的漫画。
设计意图:结合世界背景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分析亚罗号事件的漫画,示范图像证史的基本思路,使学生理解时政漫画涵盖了作者的个人观点以及政治目的,需要多重史料互证。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冼碧丽审核:八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
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难点: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1.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课:通过学习上节课鸦片战争中我们知道,西方侵略势力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获得了非常大的权益。
那么他们满足了吗?(没有)于是西方侵略者又做了什么呢?(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今天我们进入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一.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随之肆虐世界。
为了摆脱危机和扩大、掠夺殖民地,英法美等国侵略者要求修约,扩大其侵略权益。
)二.导火线:1.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中国走私船,违规被捕,英国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放人及道歉,中国放人但不道歉。
2.马神甫事件: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
(奸淫掳掠引起民愤)3.这两个事件只是借口,就算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等国还会找其他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英法等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侵略权益,战争是其最有效的途径。
三.过程:(第一阶段)1.1856年8月,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过程和影响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其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其异同,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历史图片、地图、教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观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列强侵略行为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吗?”让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已学知识,通过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事件。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采用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为学生展现战争的全貌,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探讨历史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战争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提前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完整、清晰。
2.图片、视频资料:收集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3.课堂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教师进行点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华罪行(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明确: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导入: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2、学习新课:第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58年(2)发动原因:外国侵略者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发动国家: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5)战争的经过: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战争。
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参与战争。
攻陷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攻占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签定了《天津条约》。
(6)《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④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古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设计教师年级八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隔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火烧圆明园,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美、俄也趁火打劫,充当英、法的帮凶。
战争前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史实。
拓展性目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的专制统治。
挑战性目标:通过火烧圆明园等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加强直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发挥学生学方法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展示历史图片,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感叹圆明园之辉煌,明白它的焚毁中国永远的耻辱。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1、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借口是什么?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西方列强又获得了哪些特权?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关键事件及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影响。
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能简单复述课堂所学,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为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尚存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列表等提交至学习平台或直接反馈给老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历史意义。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会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
2.了解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导学案
个性整合
导入新课
观察圆明园的废墟图片导入,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育。
认真观看图片,学生看后谈感受和认识。
1.幻灯片1(圆明园的废墟图片)
预习新课
1.提出预习要求: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案部分自学教材。
(2)在教材上做好笔记。
2.老师深入到小组并进行指导,检查学生自学的进度和情况。
1.根据预习案做好笔记,自学教材。
2.完成后激情记忆。
1.学生依据导学案的【预习案】
2.幻灯片 :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题目:
(1)能控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犯罪主体(主犯、从犯)及犯下的滔天罪行。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一定要结合历史地图来点拨。
(3)太平天国运动可以给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1.小组内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探究题目:(1)、(2)、(3)。
2.学生展示合作探究题目:(1)、(2)、(3)。
1.幻灯片3(列强的罪行归纳)、4(回归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四件)、5(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6(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7(太平天国运动)、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二课,主要分为“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三个子目。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沙俄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教师应结合上一课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可利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教材、观看视频资料以及补充史料,了解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焚毁圆明园的史实,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读表格与识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史实,,痛陈侵略者破坏文明的可耻罪行,联系现实,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警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强侵华的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五、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师生互动五、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历史,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实际交战方结果影响)师: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取了很多利益,但是他们就此满足了吗之后列强们又在我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那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一)【出示学习目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朗读。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战争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影响,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课堂讨论道具和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针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_第一单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_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这段历史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教学资源: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表格归纳理解为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基本史实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复习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回顾上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由此导入新课。
(一)祸患再起一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出示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表格,分析战争原因,明确根本原因是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出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图片,学生了解,明确直接原因过渡:面对英法联军的来势汹汹,清政府是如何备战的?结果又是如何?(二)节节败退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1、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以战地小记者的身份上台讲述战争的两个阶段。
2、出示材料,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
明确: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3、出示圆明园被毁和复原图片,提问:看到洗劫后的圆明园有何感想?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又使得西方列强获得哪些特权,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进入第三篇章一一危机加深(三)危机加深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出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明确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史实,分析影响4、表格归纳对比一鸦,二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借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史实;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的根源所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历史地图、音像及文字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分组合作,展开课堂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突破重点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新课导入】
投影:圆明园复原图
导入:曾经,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
然而,今天当我们前往参观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新授】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教师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学生回答:①割让香港岛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②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
③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④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补充:《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列强是否满足于既得利益呢?它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请学生们依据教材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材料,分组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归纳:列强的贪婪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它们想要通过修订条约
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在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企图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作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提问:英、法两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天津条约》是一个怎样的条约?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回答:“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将“万园之园”——圆明园放火焚毁。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英法——火烧圆明园
教师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三园。
园内珍藏着许多古今中外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它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教师展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照片:
教师讲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闯进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它化为灰烬。
英国《泰晤士报》一段关于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情况的报道,足以证明他们的罪行。
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外来无理的要求,大声说“不”。
议一议:近年来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也有人反对,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立场来进行解答。
(学生自由讨论即可)
◆《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提问:《北京条约》是一个怎样的条约?它扩大了侵略者的哪些权益?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教师强调:《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它进一步扩大了侵略者的侵略权益。
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侵略性。
更为可恶的是沙俄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
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去的?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会明白的。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请同学们观察《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
的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教师补充:学生再看教材并结合教材图表,总结出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
学生讨论:①趁火打劫;②武力相逼,调停为诱;③一纸定夺,强割强占;④步步蚕食。
教师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再妥协退让;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的一场农民运动,它担负着反对清朝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双重任务。
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史上添了浓重的一笔。
【归纳提升】
教师出示两次鸦片战争比较表,对比学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战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列强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制度落后及清政府腐败无能。
这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