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与解构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主义建筑专题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学的发展。

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

一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构的想法的影响。

虽然这个影响的程度仍然对受到怀疑; 而其他人则被重申的俄国人构成主义运动中的几何学不平衡想法所影响。

在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运动作另外的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

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

扎哈·哈迪德
作品有:中国广州歌剧院、丹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 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 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哈迪德至今一直从事学术研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任访问教授,在世界各地教授硕士研究生班和各种讲座。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哈迪德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

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哈迪德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

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

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

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

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务。

哈迪德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

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 A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

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2004年荣获普立兹建筑奖。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并非全然地西化与现代性。

在伊拉克长大的扎哈,从小便迷于波斯地毯繁复的花样,藉由织工的双手,波斯地毯将现实转化为交缠丰富的世界。

无独有偶地,织工也多半为女性。

对扎哈最直接的影响仍是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她在那里就学时,该学院可说是处于黄金时期,堪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

学院继承 "建筑图像派" 的传统,学院的多位师生一库克、库哈斯、楚米、寇斯,将现代世界的憾动转化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形。

他们勇于做为全新的现代主义者,尝试捕捉不断变化的能量,增加新视点,企图为现代性提出新视点。

不管是楚米的趣味狂笑、库哈斯的神秘拼贴,还是库克的宣示性,他们都将多向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形,和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意象-这些意像的表现乃是描述多于定义。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

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

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了……"――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闯进男性领域成就源于努力
女建筑师一直很难爬到她所在领域的最高层,但是一个来自巴格达,名叫扎哈?哈迪德的女人却奇迹般地成为这个“男性俱乐部”的一员。

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

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哈迪德也遭受过很多重大挫折。

正如评审团所指出的那样,哈迪德获得世人认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

2004年,扎哈获得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从此之后,扎哈的建筑像狂飙一样扫过城市,随着时光的砥砺,哈迪得的建筑语言越发成熟而坚定,逐步走上空灵飘逸的路数,使整个建筑界在相当程度上
笼罩了哈式光环。

扎哈·哈迪德作品:迪拜歌剧院
解构主义大师:改变我们感受空间的方式
扎哈操纵空间随心所欲,就像揉面团或是切菜一样。

猛然下沉的地板,倾斜的墙面,好像要飞走的天花板,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奇特和谐地融合成一体。

你永远想象不出她处理空间的方式。

她的设计前卫大胆,对传统和成规视而不见,随心所欲地运用空间和自己的建筑理念,为自己赢得了“解构主义大师”的美誉。

扎哈在当今建筑界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解构主义是作为国际风格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建筑流派。

解构主义在结构上采取不规则的手法,避免出现直角,通过歪斜设计寻求连续丰富的空间变化,然而扎哈又在解构主义派中独领风骚,她所提倡的景观建筑,实际上是在寻求建筑的有机性。

她将"打破传统建筑空间"作为自己的信条,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建筑.敢于向未知的世界发起挑战,将空间从人们一贯的思路中解放了出来,让思想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极大地扩展了建筑学的领域。

扎哈·哈迪德作品:意大利卡利亚里现代艺术博物馆哈式建筑的惊艳与华丽
近几年来,扎哈和她的团队“令人眼红”地赢得了不少世界顶级建筑项目:形状扭曲的米兰写字楼、螺旋式排列的巴塞罗那大学和会议建筑、伦敦2012年奥运会建筑、中国广州歌剧院、中国北京SOHO城的总体规划、伊斯坦布尔和新加坡城区的总体规划……她获得的项目遍布世界各地。

她的多产与节奏之快令所有人惊叹不已。

扎哈·哈迪德作品:北京朝阳门SOHO
扎哈·哈迪德作品: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大楼
扎哈·哈迪德作品:意大利卡利亚里现代艺术博物馆备受争议的背后
在3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扎哈的许多方案都因设计理念太过超前、往往要挑战现有结构、设备和施工等技术的极限,而无法实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几乎没有实际建成的作品,哈迪德也因此获得了“纸上建筑师”的称号。

有业内人士称:“扎哈的奇形怪状和飞扬跋扈的规划,把城市的格局弄得乱七八糟,我们需要更简单的设计和整齐的布局。

然而哈迪德固执而坚定地认为,奇幻图画定会变成现实物体,她从不打算放弃自己的设计风格。

她的成功和被质疑总是相伴相生……
有的人喜欢静止规整,有的人喜欢流动变化,这是品位的不同,无所谓优劣。

此外,任何一种创意,当被群体认同之后,都容易陷入事后诸葛亮的觉悟,仿佛前人的成就并无多少玄奥可言,所以继哈迪德之后,后来者甚至可以把同样的风格发挥得更好,这都不足为奇。

但这些不能动摇哈迪德存在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