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企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一、企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战略匹配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往往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一方面,企业战略对信息系统战略具有约束力,信息系统应该对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战略也可以反作用于企业战略,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及优势,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协调、和谐一致的状态,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企业运营成功。
在企业运营当中,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匹配不仅能显著改善其效率和效能,而且能改变企业的业务范围、管理方式、供应链和竞争优势,催生新业务并创造无限商机;反之则会成为企业的包袱,使企业的运作更为艰难。在实际中,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失败的例子相当多。很多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巨大而企业经营目标收益不明显,甚至出现负的投资收益比。这些例子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战略匹配的程度不够,它们之间缺乏适当的整合与匹配,信息化工程不能动态适应多变环境下企业战略的变化。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度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非常重要。
二、企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战略匹配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战略匹配存在宏观与微观两个目标:
从宏观的角度讲:一、实现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一致性”,即在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选择过程中,其目标相互参照,保持一致;
二、实现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动态性”,即战略一致性是一个持续适应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化战略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情况进行相互间的不断调整,且在过程中保持相对“一致性”。总而言之,企业战略不仅要指导企业信息化战略;同时,企业信息化战略也要支持和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和选择,并且有助于塑造企业战略。
从微观角度讲,根据诺兰模型将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匹配划分为六个阶段目标:一、初始阶段,组织引入了像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这样的数据处理系统。
二、普及阶段,实现组织内的各种自动化。三、控制阶段,根据各部门的不同需求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四、集成阶段,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五、数据管理阶,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段六、成熟阶段,正式的信息资源计划和控制系统投入使用,以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业务计划。
三、企业信息化工程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实现途径
在管理实践活动中,SAM的“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组织基础设施
和流程”、“IT基础设施和流程”四个领域之间将会随内、外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匹配方式。
当以企业战略为驱动,可以采取战略执行、技术变革两种方式。
战略执行方式是指企业战略已经确定,根据企业战略导出企业信息化战略。这与传统的层次化战略管理的观点一致。战略执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及流程→IS/IT基础设施及流程。在这一途径中,企业战略占据主导地位,在企业战略制定以后,设计出合适的组织结构,再通过IT的使能作用把新的IT基础设施整合到变化后的组织中去。这种匹配方法适用于业务流程比较固定,或者企业的基础架构尚不能很好地支持业务流程变化的企业。企业基础构架设置的本身就决定了业务流程是比较固定的,缺乏柔性,能够产生的变革很少。因此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支持日常的运营过程。典型的分析方法有CSF、BSP、IE。
技术变革方式是指通过合适的IT战略和明晰的ISA以及流程评价选择合适的企业战略。技术变革:企业战略→IS/IT战略→IS/IT基础设施及流程。这一途径由企业战略驱动,不受当前组织设计的约束,通过信息技术市场的定位,识别内在的信息系统构架,支持优化的业务模式,实现企业战略。这种匹配方法的实质就是基于IT的组织变革,应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进行BPR,实现企业整体的资源管理,从而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益
当以企业信息化战略为驱动,可以采取竞争潜力和服务水平两种方式。
竞争潜力方式利用出现的IT能力影响新的产品和服务、关键的战略属性和开发新的关系形式,它不把企业战略作为给定的因素考虑,允许通过现行IT能力重新塑造企业战略。竞争能力:IS/IT战略→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及流程。这一途径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来冲击新的企业战略目标、业务范围和商业模式。这种匹配方法的实质就是战略层面上经营模式的变革。这种匹配给企业带来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业务流程,而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变革将扩展到企业的供应链和顾客、分销商、合作伙伴中,支持企业战略获取竞争优势。这一策略发生的频度不高,但一次的成功足以改变一个行业的竞争态势,当然这种决策的风险也很大。
服务水平方式关注于如何建立世界级的IT服务组织以及如何利用Internet 或电子商务开拓全球市场。服务水平:IS/IT战略→IS/IT基础设施及流程→组织结构与流程。这一途径是在既定的IT战略下,改善现有的IS/IT基础设施,从而改进相应的组织结构以提高工作效率,来影响企业战略的实现。这种匹配方法的实质是服务与产品创新。一般出现在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产品,或者主要以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在企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以顾客的需求为主要的指标,业务流程中各项服务指标的要求将确定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管理过程,并形成企业的基础构架。在这种匹配中,必须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和心理因素,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支持,真正实现对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四、当前中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IT与业务战略匹配的现状
(一)、外部环境上供应链缺乏良好的对接
首先,企业间缺乏信息化统一的规划,相关标准和规范。其次,缺乏信息服务的良好宏观环境。再次,社会经济秩序不规范,有形市场尚不完善,企业间销售、采购、财务结算等系统无法对接。
(二)、内部环境上企业自身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匹配水平低
目前许多企业对电脑的应用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基本信息和数据处理上。企业各部门内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信息孤岛,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企业信息化与业务战略完全脱轨。
(三)、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人才缺乏
据中国企业家系统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大型企业建立信息机构的比例为17%,各类企业总体平均比例为22%,显见信息机构不健全在我国企业中还很普遍。另一方面,在企业中能够精通业务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水平的人才不够。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后继开发、应用比较慢.也使系统效益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只有当企业中的骨干队伍具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与能力.同时能够真正理解信息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的建设才有意义。
五、企业IT与业务战略匹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
企业领导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部分企业仍愿意停留在原来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不感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企业网站来实现运营与管理的自动化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与业务战略的匹配,导致信息系统只作为一种辅助业务的工具,无法实现对企业流程的引领作用。(二)、资金投入不足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缘故,在系统搭建的原则上往往选择价格低的外包开发形式,所造成的是系统在完备性、稳定性上无法保证,系统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三)、业务部门间利益冲突。
IT与业务匹配是一个由不匹配到匹配、由低级匹配到高级匹配而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势必会引起企业业务流程的不断重组和改进,不管是应用企业业务重组理论进行全面重新设计,还是应用过程管理理论的方法进行局部改善提高,必定要和企业业务产生关联。因此,IT与业务匹配过程,必然引起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业务与IT部门之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冲突。阻碍IT与业务匹配的程度。
(四)、IT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彼此认知上的差异。
IT与业务匹配是IT或业务不断调整自身适应对方的过程,基于IT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彼此认知上的差异和不同,二者在哪个部门应该做如何调整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差异,且因自身调整带来本部门工作量的增加会将差异激变成冲突。进一步阻碍IT也业务匹配的进度。
IT部门需要不断调整信息系统来适应业务的需要,业务部门需要调整流程适应IT的需要,流程调整往往会给业务部门人员带来工作上的改变,而一些企业的业务部门凭借自己是企业收入的来源而拒绝习惯上的调整,将IT与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