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递呈细胞

合集下载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2)分化、发育和迁移
目前,对淋巴样DC的分化发育过程知之甚少,而髓样DC 的分化发育过程已逐渐清楚,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DC 其表面标志和功能存在差别。 ① 前体期:髓系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血及 胎肝中,在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发育为单核 -吞噬细 胞和 DC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受 GM-CSF 、 TNF-a 、 IL-4 等作用,也能发育为DC。
专职APC: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抗原和其他参与T细胞 活化的共刺激分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树突状 细胞、B细胞等。
非专职APC: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它们通常情况 下并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受到IFN-γ诱导, 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处理和递呈抗原。 另外,机体有核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降解处理为多肽 片段,后者与MHC-I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并 递呈给CD8+T细胞。以前曾不将此类细胞归于严格意义上的 APC,而是称其为靶细胞,但近年亦将其称为APC。 目前,对APC的定义为: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 递呈抗原的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
与其他APC相比,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 MΦ、B细胞则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故DC是机
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在免疫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 来源、分化和种类
(1)来源
DC 主要由骨髓中髓样干细胞分 化而来,与单核-吞噬细胞有共同的 前体细胞。部分DC由淋巴样干细胞 分化而来,与淋巴细胞有共同的前 体细胞。上述两类DC各有不同的组 织分布、表面标志和功能特点。多 数骨髓来源的DC由骨髓进入外周血, 再分布至全身各组织。

抗原递呈的名词解释

抗原递呈的名词解释

抗原递呈的名词解释抗原递呈是指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在机体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异常细胞的免疫应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抗原递呈的概念、机制和意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抗原递呈的概念抗原递呈是指细胞表面的抗原被免疫细胞摄取、分解,并通过特定分子的结合和展示,呈现给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以引发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反应。

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有效应对外来病原体的关键环节。

二、抗原递呈的机制抗原递呈的机制主要涉及抗原提呈细胞(APC)和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APC通常是树突状细胞(DC)、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

在抗原递呈过程中,APC首先摄取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并将其分解成小片段。

然后,这些片段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形成MHC抗原复合物。

这样,抗原被呈现在APC表面的MHC分子上。

一旦抗原呈现在MHC分子上,它就可以与T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即T细胞受体(TCR)结合。

这个结合会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事件,最终导致T细胞的活化。

被活化的T细胞可以释放细胞因子,调节和增强免疫应答。

这种抗原递呈和T细胞激活的机制保证了机体对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的有效识别和清除。

三、抗原递呈的意义抗原递呈对于维持机体免疫状态和应对病原微生物非常重要。

通过抗原递呈的过程,机体可以识别和区分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从而避免自身免疫反应。

同时,抗原递呈还能够引发免疫耐受,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抗原递呈还对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递呈抗原的载体、调节抗原递呈细胞的活性和改变抗原递呈方式,可以增强或抑制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程度和效力。

这为疫苗的研发和免疫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最后,抗原递呈还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深入研究抗原递呈的机制和调控方式,可以探索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新的认识和思路。

综上所述,抗原递呈作为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过程,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医学免疫学PPT第十二章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课件

医学免疫学PPT第十二章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课件

★ DC的生物学功能
1. 对T细胞递呈抗原。
谁能激活 Naïve T?
唯一能将Ag递呈给童贞T细胞启动、
递呈功能最强大的细胞
激发初次免疫应答
2. 分泌IL-12 诱导Th1的分化; 3. 参与T细胞胸腺分化发育 4. 诱导免疫耐受 5. IDC和FDC可能参与免疫记忆 6. pDC分泌I型干扰素参与固有免疫
一、抗原的摄取 摄取方式:
胞吞作用(endocytois):细胞外的细菌等颗粒抗原或可溶性 蛋白抗原与APC的膜接触时,胞膜将其包围并吞 入胞内的过程——内化作用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单核吞噬细胞对细菌等 胞饮作用(pinocytosis):DC对蛋白分子的摄取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B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分子
表达MHC-II类分子并与抗原结合成MHC-抗原肽 复合体表达B7等协同刺激分子递呈抗原给CD4+T 细胞-TCR识别结合,并使T细胞活化
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靶细胞:提呈抗原给CD8+T细胞 非专职APC
抗原提供细胞:提供抗原给B细胞
专 职
APC
一、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 cells)
非淋巴组织的非成熟DC,分布在心脏、肾 脏、肝脏、肺脏等实质器官间质的毛细血 管附近 ;黏膜DC(哨兵细胞)
②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LC)
表皮和胃肠粘膜上皮的非成熟DC,高 表达FcR, 补体受体和MHC Ⅰ、Ⅱ类分子
3)体液中的DC(循环DC)
淋巴液中的隐蔽细胞、血液DC,淋巴DC
CD8+T CD4+T
外原性抗原递呈途径
APC与T细胞 间粘附分子的 相互作用

抗原呈递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简介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是一类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主要负责将抗原与T淋巴细胞结合,从而激活特定的免疫反应。

APCs能够主动摄取并加工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将其呈递给T淋巴细胞,并激活免疫应答。

常见的APCs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类具有强大抗原呈递功能的APCs。

它们具有突触样突起的特殊形态,使其能够高效地捕获外源性抗原,并将其分解为抗原片段。

DCs随后将这些抗原片段展示在其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上。

树突状细胞可分为两个主要亚群:专职的组织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DCs,cDCs)和各种特殊类型的DCs。

cDCs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中,包括皮肤、肺部和淋巴组织。

它们被认为是最重要的APCs,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的活化。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s)是一种大型的APCs,主要分布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各个部位。

它们能够吞噬和降解细菌、病毒和坏死细胞等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并通过MHC分子将抗原片段展示给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巨噬细胞的功能在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炎症和感染发生初期,巨噬细胞主要负责清除被吞噬的病原体和细胞碎片,并激活炎症反应。

而在后续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则通过辅助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效应T细胞的激活,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节。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s)也是一类具有抗原呈递能力的APCs。

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各种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下淋巴组织。

B细胞通过其表面的B 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与抗原结合,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交叉抗原递呈原理

交叉抗原递呈原理

交叉抗原递呈原理交叉抗原递呈是一种免疫反应过程,通过这种过程,机体可以识别和清除感染的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从而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交叉抗原递呈是由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介导的,其中最重要的APC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交叉抗原递呈的原理主要包括抗原的摄取、加工、递呈和激活T细胞四个步骤。

抗原摄取是指APC摄取外源性抗原或内源性抗原的过程。

APC通过吞噬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抗原引入细胞内。

抗原加工是指APC将摄取的抗原降解成小片段,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物。

然后,抗原递呈是指APC将抗原-MHC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和结合。

抗原递呈可分为内源递呈和外源递呈。

内源递呈是指APC将自身合成的抗原递呈给T细胞,外源递呈是指APC 将摄取的外源性抗原递呈给T细胞。

激活T细胞是指T细胞受到抗原递呈细胞表面抗原-MHC复合物的识别和结合后,通过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从而诱导T细胞增殖和分化,发挥免疫应答的效应。

交叉抗原递呈的过程中,MHC分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MHC分子是一类高度多态性的分子,可以分为MHC-I和MHC-II两类。

MHC-I分子主要表达在所有核细胞和部分非核细胞的表面,通过递呈内源性抗原,激活CD8+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MHC-II分子主要表达在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如DC、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通过递呈外源性抗原,激活CD4+T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除了MHC分子,共刺激分子也对交叉抗原递呈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共刺激分子包括CD28、CTLA-4、CD40、CD80、CD86等,它们通过与细胞膜上的配体结合,影响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交叉抗原递呈在免疫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交叉抗原递呈,机体能够识别和清除感染的病原体,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b细胞抗原递呈的试验方法

b细胞抗原递呈的试验方法

b细胞抗原递呈的试验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B细胞抗原递呈在免疫学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B 细胞如何通过呈递抗原来激活T细胞,从而引发体内免疫应答的过程。

正确地研究和理解B细胞抗原递呈的机制,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疫苗的研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B细胞抗原递呈的试验方法。

一、细胞培养进行B 细胞抗原递呈试验前需要进行细胞培养。

通常使用小鼠或人类来源的B细胞系进行试验,这些细胞系可以购买或者由实验室自行培养。

细胞培养基本步骤包括:细胞传代、培养基的准备、细胞密度的调整、培养条件的优化等。

确保细胞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是进行试验的基础。

二、制备抗原接下来是制备抗原。

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脂类或者糖类等,用于刺激B细胞的抗原受体。

一般采用合成或从天然来源提取的方式制备抗原。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根据所用抗原的特性确定浓度和处理方式,以确保有效刺激B细胞。

三、处理B细胞处理B细胞是进行B 细胞抗原递呈试验的关键步骤。

首先将培养的B细胞加入到含有抗原的培养基中,使其与抗原发生接触。

观察细胞对抗原的反应,包括细胞增殖、抗体分泌等。

在实验中也可以加入其他辅助因子,如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等,以模拟体内免疫应答的过程。

四、检测T细胞激活最终是检测T细胞的激活情况。

通过流式细胞术或ELISA等技术检测抗原处理后的B细胞对T细胞的激活情况。

观察T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分泌的细胞因子等指标,以评估B细胞抗原递呈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B细胞抗原递呈的试验方法的介绍。

正确地研究B细胞抗原递呈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相关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2000字】.第二篇示例:B细胞抗原递呈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过程,通过该过程,B细胞能够识别和吞噬外来抗原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从而触发进一步的免疫反应。

在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对B细胞抗原递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抗原递呈细胞(APC)与MHC

抗原递呈细胞(APC)与MHC

抗原递呈细胞(APC)与MHC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T细胞和B细胞起核⼼作⽤外,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也参加发挥作⽤,主要是处理和递呈抗原,故称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亦可称为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s,A cells)或A细胞。

APC能通过吞噬或胞饮作⽤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经过处理得到的含有抗原决定簇的多肽⽚段与MHCⅡ类分⼦结合,然后表达于细胞表⾯递呈给CD4+TH细胞。

具有抗原递呈作⽤的细胞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三类。

虽然有核细胞均表达MHCⅠ类分⼦,也能将胞浆内的蛋⽩抗原处理降解为多肽⽚段,与Ⅰ类分⼦结合后表达在细胞表⾯递呈给CD8+TC细胞,有递呈抗原作⽤,但习惯上不将这些细胞归类于专职APC,⽽称其为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s)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单核吞噬细胞有较强的粘附玻璃或塑料表⾯的特性,⽽淋巴细胞⽆此能⼒,可利⽤该特点分离和获取单核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有多种受体。

与免疫功能有关的重要受体有IgG的Fc受体(CD64)和补体C3b受体,以及某些淋巴因⼦受体。

巨噬细胞表⾯有较多的MHCⅠ类和Ⅱ类分⼦,与抗原递呈有关。

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如下: 1.吞噬和杀伤作⽤ 巨噬细胞可吞噬较⼤的病原微⽣物和衰⽼损伤细胞。

已被抗体(IgG)和补体(C3b)结合的细菌等抗原异物,更易被巨噬细胞吞噬,称为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

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在吞噬体内被杀伤或消化降解。

也可通过Fc受体与被IgG抗体结合的靶细胞发⽣结合,发挥ADCC作⽤杀伤靶细胞。

IFNγ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杀伤细胞内寄⽣菌和肿瘤细胞的活性。

但有时巨噬细胞对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等杀伤⼒有限,特别在未经上述细菌免疫的机体内,这些细菌可能存活并在巨噬细胞内增殖,造成感染的扩散或迁延。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性选择过程。
2020/4/18
12
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迁移
2020/4/18
13
FDC的扫描电镜图(串珠样结构 为捕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2020/4/18
14
体内几类主要的DC
皮肤
朗格汉斯细胞
隐蔽细胞
2020/4/18
15
外周淋巴器官
输入淋巴管
皮质 副皮质区
滤泡DC
HEV
2020/4/18
2、未成熟DC 正常情况下,体内绝大多数DC处于未成熟状态,它
们具有很强的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但由于低表达共刺激分子和 粘附分子,在体内刺激初始T细胞和在体外激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较弱。受炎症等因素影响,未成熟DC能从非淋巴组织进入次级淋巴组织 并逐渐成熟;未成熟DC摄取抗原后也可自发成熟。
主要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C)、间质性DC b、体液中的DC
主要包括外周血DC 、隐蔽细胞 c、淋巴样组织中的DC
主要包括并指状DC(IDC)、胸腺DC、 滤泡DC(FDC)
2020/4/18
10
1、朗格汉斯细胞(LC)
位于表皮和胃肠道上皮,属于未成熟DC。 LC胞浆内含特征性Birbeck颗粒,该颗粒与抗原提呈有关。
处理抗原能力强 处理抗原能力弱
低水平的MHC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缺乏共刺激分子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2)
递呈抗原能力弱 递呈抗原能力强
2020/4/18
9
DC的分布与命名
DC广泛分布在除脑以外的全身各器官,但数量极少,主要分布于 存在炎性细胞因子和抗原的微环境中。
根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将DC大致分为 a、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apc细胞

apc细胞

APC细胞APC细胞是指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和展示抗原,激活T细胞,并为免疫反应的启动提供必要的信号。

APC细胞可以是树突状细胞(DCs)、巨噬细胞、B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

APC细胞的功能APC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们能识别和内化外源抗原。

一旦吞噬了抗原,APC细胞可以将抗原加工为易识别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展示在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

这个过程被称为抗原递呈。

当T细胞受体(TCR)与MHC-抗原复合物结合时,会激活T细胞,引发进一步的免疫反应。

此外,APC细胞还能分泌不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性质。

例如,DCs能够分泌刺激T细胞增殖和活化的细胞因子,促进免疫应答的展开。

巨噬细胞则在吞噬病原体后,释放细胞因子并调控炎症反应。

APC细胞的类型APC细胞包括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在免疫反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中,树突状细胞是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能高效激活T细胞反应。

巨噬细胞则专门负责吞噬和消化微生物,同时能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B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也可以作为APC细胞参与T细胞的活化。

除此之外,一些非典型的细胞,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也能表现出APC细胞的功能,参与免疫调节。

APC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APC细胞在维持免疫平衡和应对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APC细胞可能误将自身组织中的抗原视为外源抗原进行递呈,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

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激活T细胞的APC细胞可用于增强免疫应答,帮助机体抵抗肿瘤细胞。

总的来说,APC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对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疾病防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APC细胞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对APC细胞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探究免疫系统的奥秘,为人类健康的维护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terodimer of 35 kD + 40 kD subunits IFN-α: 15-21 kD IFN-β: 20-25 kD Homodimer of 34-40 kD; 18 kD subunits 19-26 kD 13 kD 17 kD Heterodimer of unique 19 kD subunit and 40 kD subunit of IL12 Heterodimer of 28 kD and 13 kD subunits
• 固有免疫中的细胞因子:TNF、IL-1、 Chemokines、IL-12、IL-10,type I inteferon等 • 获得性免疫中的细胞因子:IL-2、IL-4、 IL-5、IFN-γ、TGF-β等
Cytokines of Innate Immunity
Cytokin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Size (kD) 17 kD; 51 kD homotrimer Principal cell source Macrophages, T cells Principal cellular targets and biologic effects Endothelial cells: activation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Neutrophils: activation Hypothalamus: fever Liver: synthesis of acute phase proteins Muscle, fat: catabolism (cachexia) Many cell types: apoptosis Endothelial cells: activation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Hypothalamus: fever Liver: synthesis of acute phase proteins Leukocytes: chemotaxis, activation; migration into tissues
Interleukin-1 (IL-1) Chemokines
17 kD mature form; 33 kD precursors 8-12 kD
Macrophages, endothelial cells, some epithelial cells Macrophages, endothelial cells, T cells, fibroblasts, platelets Macrophages, dendritic cells
IL-10
• IL-10是抑制活化巨噬细胞和DC功能 的细胞因子,对固有免疫反应和细胞 免疫起着控制作用。IL-10是宿主免 疫反应的抑制因子。 • IL-10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调节T 细胞分泌合成。 • IL-10的受体属于I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 族,通过Tyk2和Jak1活化STAT3 。 • IL-10可抑制活化巨噬细胞和DC中IL12的合成,IL-12是诱导IFN-γ分 泌,是固有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的细 胞因子,所以IL-10通过抑制IL-12的 表达,可终止这些反应,以免对宿主 造成伤害。 • IL-10还可以抑制协同激活因子和II类 MHC分子的表达,抑制T细胞的活 化,并终止细胞免疫反应。
T cells: inhibition of TH1 cells; role in TH1 differentiation? NK cells: IFN-γ synthesis
肿瘤坏死因子(TNF)
• TNF是急性炎症反应的重要介导因子。 • 可分为:TNF-α和TNF-β,TNF-β又称为淋 巴毒素(lymphotoxin LT)。 • TNF主要是由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产生 • TNF与其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两种结果:基因转 录和凋亡。 • TNF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诱导白细胞和单核细 胞向感染部位的迁移,引起炎症反应,来清除 病原微生物。
IFN-α: macrophages IFN-β: fibroblasts Macrophages, T cells (mainly regulatory T cells) Macrophages, endothelial cells, T cells Macrophages, others Macrophages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
IL-12
• IL-12是介导早期固有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因 子,同时也是细胞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最主要 诱导因子。 • IL-12是由35-kD亚基和40-kD亚基通过二硫键 构成的异源二聚体。 • IL-12主要由活化的DC和巨噬细胞产生。 • IL-12的受体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 结合后可通过JAK-STAT信号途径来进行信号 传导,通过Tyk2和JAK2活化STAT4。
第三节 几类主要细胞因子 及其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分类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s)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s)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s)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s) •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IL-1
• IL-1与TNF一样,主要功能是介导宿 主对感染的炎症反应。 • 也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产 生。 • IL-1存在两种形式:IL-1α和IL1β。 • 以前体形式合成,剪切是通过活化 的Caspase-1完成的。 • 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受体超家族, 细胞内结构是TIR的信号结构域,与 TLRs的胞内结构域相似。 • 主要功能是引起炎症反应,来清除 病原微生物。
Interleukin-12 (IL-12) Type I IFNs (IFN-α, IFNβ) Interleukin-10 (IL-10) Interleukin-6 (IL-6) Interleukin-15 (IL-15) Interleukin-18 (IL-18) Interleukin-23 (IL-23) Interleukin-27 (IL-27)
• I类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 复制。可促进合成一些 对病毒的转录及复制起 抑制作用的酶而实现 的,I类干扰素可抑制病 毒主要是通过旁分泌的 方式,也就是病毒感染 细胞可分泌I类干扰素, 然后作用于临近细胞, 去促进它们对病毒感染 的抵抗作用。 • I类干扰素可促进I类 MHC分子的表达。这样 可增强CD8 CTL对I类 MHC相结合的抗原的识 别,并行使杀伤功能,I 类干扰素还可增强NK 细胞的杀伤功能。
• IL-12可激活 NK细胞和T细 胞分泌IFNγ,IL-12与 IFN-γ一起 作用,促进 CD4 Th细胞 向Th1分化, IL-12可以增 强活化NK细 胞和CD8T细 胞的细胞毒 性功能。
Type I Interferons
• I类干扰素介导病毒感染的早期固有 免疫反应,主要是IFN-α和IFNβ。 • 浆状DC (plasmacytoid DC)和 单核吞噬细胞是产生I类IFN的主要 细胞。 • I类干扰素的受体属于II型细胞因子 受体,通过Tyk2和Jak1,活化 STAT1和STAT2,磷酸化的 STAT1和STAT2就形成异源二聚 体,然后与另一个转录因子IRF9相 互作用,形成STAT1/2:IRF9复合 物,这个三蛋白复合物就转移到细 胞核,结合到一个将ISRE的顺式 作用元件上,诱导基因的转录。
Cytokines of Adaptive Immunity
Cytokine Interleukin-2 (IL-2) Size (kD) 14-17 kD Principal cell source T cells Principal cellular targets and biologic effects T cells: proliferation, increased cytokine synthesis; potentiates Fasmediated apoptosis; promotes regulatory T cell development, survival NK cells: proliferation, activation B cells: proliferation, antibody synthesis (in vitro) B cells: isotype switching to IgE T cells: TH2 differentiation, proliferation Macrophages: inhibition of IFN-γ-mediated activation Mast cells: proliferation (in vitro) Eosinophils: activation, increased production B cells: proliferation, IgA production (in vitro) Macrophages: activation (increased microbicidal functions) B cells: isotype switching to opsonizing and complement-fixing IgG subclasses T cells: TH1 differentiation Various cells: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lass I and class II MHC molecules, increased 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to T cells T cells: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effector functions B cells: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IgA production Macrophages: inhibition of activation; stimulation of angiogenic factors Fibroblasts: increased collagen synthesis Recruitment and activation of neutrophils Lymphoid organogenesis B cells: isotype switching to IgE Epithelial cells: increased mucus production Fibroblasts: increased collagen synthesis Macrophages: increased collagen synthesis Endothelial cells: increased chemokine production Macrophages: increased chemokine and cytokine production Epithelial cells: GM-CSF and G-CSF produ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