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古交矿区概况

合集下载

古交市项目概况

古交市项目概况
9、《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0、《中小学设计规范》
11、《住宅设计规范》
12、《关于古交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招标文件》
13、甲方提供的选址意见书
14、甲方提供的地形图
15、本工程地形图采用的是黄海高程坐标系统
16、国家相关规范
(二) 规划原则:
腾飞路住宅小区和镇城底住宅小区的建设目的是基于古交矿区采煤沉陷的受灾居民的搬迁。由于受灾居民多,受灾情况严重,急待搬迁,而且用地有限,本着节约用地与投资经费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设计原则,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受灾居民创造一个环境优雅、交通便捷、安全有归属感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国家建设方节省建设时间和投资费用。因此本居住区在设计构思是注重了几方面的问题的解决:
2、综合治理原则
按照“ 安置与就业相结合,拆迁与维修加固相结合”的总原则,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在充分利用城镇已有基础设施的条件下,保证居民安居乐业。依据《古交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53)进行编制。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力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学校治理方案与工程量对比表
治理方案 数量(所) 建筑面积(平方米)
小区配建 中学
小学 1 3833
托幼 3 3741
小计 4 6574
整合及改扩建 中学 3 6846
小学 6 5494
小计 9 12340
择址重建 中学
小学 3 4140
托儿所
小计 3 4140

古交矿区精煤主要煤质特征

古交矿区精煤主要煤质特征

1 矿 区煤 质 变 化特 点
a .由地层 垂直方 向看 , 的变 质 程度 由上 而下 煤
逐渐增 高 。
2 煤 质 的 主 要指 标
古交 各 矿 浮 沉精 煤 的 主要 指 标 见 表 1 由表 1 。 可 以看 出 , 8号煤 硫分 大 于 2号煤 , 发 分 与粘 结 指 挥 数 由东 曲到 马兰逐 渐递 增 , 随着粘 结 指数 的增 加 , 胶
稳定 成分 。稳定 组 分 在 还 原 环境 中进 行 生 化 过程 ,
细胞 壁在 水 中不 断 吸水 , 以致 还 原 膨 胀 , 此 同 时 。 与 细胞 腔缩 小 , 后 细胞完 全失 去原 来 的结构 , 最 形成 了
胶体 或 者溶胶 , 胶 脱 水 变成 凝 胶 , 溶 因此 , 类 似 亲 有
自家庄 矿) 。
质 层指 数 y 值 增 加 , 质 牌 号 逐 渐 增 加 , 煤 自由膨 胀
序数 除马 兰外逐 渐增 加 。
表 1 古 交 各 矿 浮 沉 精 煤 的 主 要 指 标
矿 区 煤 层 编 号 灰 分 Ad / 东 曲 西 曲 屯 兰 镇 城 底 2号 2号 8号 2号 2号 8号 2号 马 兰 8号 0 2号 7 7 .8 7 2 .4 5 9 .7 53 .0 55 .3 6 5 .3 59 .6 5 6 .1 9 4 .2 挥 发 分 yd/ ^ f 1.8 7 7 2.4 0 8 1.3 7 0 2.4 0 5 2.0 6 1 2.9 2 9 2.0 6 5 2.5 5 3 2.4 72 全 硫 S, t/ d 0 4 .0 06 .0 1 5 .2 0 4 .9 0 5 .3 1 6 .3 0 6 .8 1 3 .6 0 4 .6 白膨 C N S 5 7 45 . 8 55 . 85 . 4 5 5 胶 质层 Y/ mm 粘 结 指数 G 1 0 1 4 1 0 1 7 2 6 2 5 2 5 2 7 2 5 7 2 8 6 7 2 8 9 9 5 8 7 9 0 9 4 9 1 煤 种 1 5号 焦 煤 2 5号 焦 煤 1 5号 焦 煤 2 5号 焦 煤 2 6号 肥 煤 2 6号 肥 煤 2 6号肥 煤 2 6号肥 煤 2 6号肥 煤

清河二矿

清河二矿

1.1井田概况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太原煤气化集团有限公司清河二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加乐泉以东,古交市区约14km,古交至太原既有太(原)─古(交)一岚(县)铁路,又有太佳公路相连,铁路里程54km,公路里程49km。

矿区内,自古交沿原平川至清徐、交城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太原至全国部分主要城市里程见表1-1-1。

表1-1-1 太原至全国主要城市里程表地名里程(km) 地名里程(km) 地名里程(km)北京514 石家庄231 连云港1065天津651 秦皇岛912 郑州320上海1497 青岛922 呼和浩特4101.1.2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区内居民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少数人参加煤炭采掘或其它工业生产。

矿区内多为贫脊的山地,农作物以小米、高梁为主,畜牧业也占有一定比例。

区内工业较少,主要是乡村、个体办小冶炼,其它工业不发达。

建材除钢材、水泥外,其它如石灰、砖瓦、砂石均可就地解决。

1.1.3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矿井供电电源一回引自该公司焦化厂35kv变电站,另一回电源引自该公司焦化厂自备电厂。

4.1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4.1.1确定开拓方式的主要原则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作好开采水平的接替;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6、力求简化生产系统,尽量减少井巷工程量;7、尽可能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安全高效;8、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

4.1.2开拓方案的确定1、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工业场地位置选择综合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原则如下:(1)井下条件①在井田走向方向的储量中央或靠近中央位置市井田两翼,可采储量基本平衡这样可使走向运输大巷的运输费用最低,同时在生产中能保持两翼均衡生产和采区的正常接替,而且巷道维护通风等相应费用也降低。

②在井田倾斜方面:采用单水平开采时考虑上下山合理的长度,井筒与上山下部运输大巷靠近,与井底车场形成一体,尽可能不搞石门。

古交地层

古交地层

1.3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条件1.3.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从东部到西部依次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

现根据地层出露情况结合钻孔揭露资料由老到新简叙如下:)1.3.1.1奥陶系中统(02为含煤地层之基盘,评价区东部有小面积的峰峰组地层出露,与上履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s):钻孔揭露厚度为60.92m,其岩性为:下部为泥灰岩、白上马家沟组(02云质泥灰岩夹石膏层。

上部为石灰岩及白云质石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含水性强。

峰峰组(0f):钻孔所见厚度113.52m。

按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2(1)下段: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夹石膏层或于层理及裂隙中充填次生石膏。

(2)上段:为厚层状石灰岩,质较纯,坚硬,有时夹有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露头见到豹皮状石灰岩。

1.3.1.2. 石炭系(C))中统本溪组(C2b以山西式铁矿和G层铝土矿为底,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岩层之上,厚度变化较大,厚14.83~49.58m,平均27.21m。

按岩性本组可分为铁铝岩段和半沟段:(1)铁铝岩段:主要为浅灰色,具鲕状结构、贝壳状断口的铝土岩(G层铝土)和黄褐色的山西式铁矿残留于奥陶系之上,厚薄不等。

(2)半沟段: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及2~4层深灰色薄层状石灰岩组成,含l~3层煤线。

上统太原组(C)3t)之底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

由石灰岩、泥灰岩,灰黑色泥以晋祠砂岩(K1岩、砂质泥岩、砂岩、粉砂岩,黑色炭质泥岩和6~11层煤组成。

为评价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可采煤层4层,其中8、9号煤层为稳定煤层,6、7号煤为较稳定煤层。

全组厚76.00~113.06m,平均88.32m。

1.3.1.3二叠系(P)下统山西组(Pls)自北岔沟砂岩底(K5)至骆驼脖子砂岩(K6)底,与太原组连续沉积,为本评价区另一主要含煤地层。

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黑色泥岩和8层煤组成。

西山古交矿区奥灰与下组煤带压开采

西山古交矿区奥灰与下组煤带压开采

西山古交矿区奥灰与下组煤带压开采刘丽;王芳;常永旺;李俊杰;车灿辉【摘要】古交矿区下组煤的开采深受中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威胁,存在严重的带压开采问题.介绍了前人对奥灰的研究,认为对下组煤造成影响的并不是整个奥灰,而是其中的某个含水层段;通过分析中奥陶系地层与下组煤之间的关系,认为O2f2是下组煤带压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O2s2+3是间接充水含水层;并且通过对揭露奥灰钻孔的地质、简易水文及抽水试验等资料的分析,认为O2f2富水性弱,对下组煤开采影响小,O2s2+3只有当存在集中导水通道时,才会对下组煤造成危害,并提出以O2f2作为中间指示含水层来监测、防治O2s2+3含水层.【期刊名称】《山西焦煤科技》【年(卷),期】2010(034)005【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奥灰;水文地质特征;带压开采;指示含水层【作者】刘丽;王芳;常永旺;李俊杰;车灿辉【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32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是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田基底,其分布范围广、厚度高达数百米至千余米、富水性强、水压高。

若将奥灰视为一个单一的含水层,那么其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给下组煤带压开采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防治水工作中,均将奥灰水视为难以防治的劲敌,大有谈“奥”色变之势,令人望而生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中奥陶统沉积时经历了三次海进和海退,沉积旋回明显,1975年峰峰地层会议上,专家将奥灰划分为三组八段,即峰峰组二段、一段(O2f2、O2f1),上马家沟组三段、二段、一段(O2s3、O2s2、O2s1)、下马家沟组组三段、二段、一段(O2x3、O2x2、O2x1),以后各省区相继对奥灰地层进行划分,虽然划分不一、名称不同,但大体上是可以相互对比的,如表1所示。

水文地质工作者通过对各层段中大量的水文地质试验数据对比和分析研究,认为各组一段的富水性较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而各组二、三段的富水性普遍较强,抽水孔或供水井水量均很大,是极具水资源开发价值的含水层段,同时又是煤矿生产最具威胁的含水层段。

古交地层

古交地层

1.3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条件1.3.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从东部到西部依次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

现根据地层出露情况结合钻孔揭露资料由老到新简叙如下:)1.3.1.1奥陶系中统(02为含煤地层之基盘,评价区东部有小面积的峰峰组地层出露,与上履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s):钻孔揭露厚度为60.92m,其岩性为:下部为泥灰岩、白上马家沟组(02云质泥灰岩夹石膏层。

上部为石灰岩及白云质石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含水性强。

峰峰组(0f):钻孔所见厚度113.52m。

按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2(1)下段: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夹石膏层或于层理及裂隙中充填次生石膏。

(2)上段:为厚层状石灰岩,质较纯,坚硬,有时夹有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露头见到豹皮状石灰岩。

1.3.1.2. 石炭系(C))中统本溪组(C2b以山西式铁矿和G层铝土矿为底,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岩层之上,厚度变化较大,厚14.83~49.58m,平均27.21m。

按岩性本组可分为铁铝岩段和半沟段:(1)铁铝岩段:主要为浅灰色,具鲕状结构、贝壳状断口的铝土岩(G层铝土)和黄褐色的山西式铁矿残留于奥陶系之上,厚薄不等。

(2)半沟段: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及2~4层深灰色薄层状石灰岩组成,含l~3层煤线。

上统太原组(C)3t)之底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

由石灰岩、泥灰岩,灰黑色泥以晋祠砂岩(K1岩、砂质泥岩、砂岩、粉砂岩,黑色炭质泥岩和6~11层煤组成。

为评价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可采煤层4层,其中8、9号煤层为稳定煤层,6、7号煤为较稳定煤层。

全组厚76.00~113.06m,平均88.32m。

1.3.1.3二叠系(P)下统山西组(Pls)自北岔沟砂岩底(K5)至骆驼脖子砂岩(K6)底,与太原组连续沉积,为本评价区另一主要含煤地层。

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黑色泥岩和8层煤组成。

山西古交矿区含煤岩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山西古交矿区含煤岩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山西古交矿区含煤岩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张海涛
【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5)003
【摘要】古交矿区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查明该区域含煤岩系元素参数、沉积环境、沉积物的来源等,不仅可以为研究地质运动发展提供资料,同时也能保障煤矿的安全
开采.针对古交矿区含煤岩系中泥岩的样品进行化学检测,研究表明:研究区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及亲石元素含量较上地壳中含量高,而亲铁和亲铜元素与上地壳中含
量接近,在稀土元素方面出现轻稀土元素较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现象.根据
Sr/Cu、V/(V+Ni)等指标可以判断研究区当时气候干热,整体沉积环境表现为还原
厌氧环境中的海陆过渡相沉积,且形成泥岩的物源以碎屑沉积物为主,同时发现山西
组还含有一些花岗岩物质,由此推测含煤岩系的物源区应该处于活动大陆边缘及海
陆接触处.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张海涛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宿州2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
【相关文献】
1.阳泉矿区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涂春霖;郭英海;胡敏;薛园园;张扬
2.织纳煤田中寨矿区晚二叠世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J], 任海鹰;葛运华
3.山西省古交市南岔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J], 张文华
4.北京周边二叠系山西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清俊;林海亮;柯柏林;林天懿;尹腾宇;付昌鸿;赵连海;邢罡
5.黔西月亮田矿区龙潭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J], 周泽; 慕熙玮; 汪凌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交地区上古生界聚煤环境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古交地区上古生界聚煤环境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要由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沼泽微相主
要为煤层、炭质泥岩以及泥岩沉积。山西组成煤环境
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河间洼地沼泽微相(图 2)。
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可见层理结构。太原组各煤层
可见星散状黄铁矿结核。2 号煤显微组分中有机组分
以镜质组为主,镜下鉴定多为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
体,有少量的碎屑镜质体;惰质组多为氧化丝质体。8
为瘦煤—贫瘦煤。
3
3.1
聚煤环境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3.2
对煤层气藏围岩的影响
二叠系山西组地层为一套泥岩和砂岩交互沉积
对煤层厚度及煤岩的影响
地层,泥岩沉积厚度大,且连续稳定。2 号煤顶板大多
古交地区煤层标高从北东东至南西西方向逐渐变
为灰黑色、灰色砂质泥岩,水平状层理,偶见少量云母
低,区块西部,受构造控制,存在一北西(NW)走向的向
2.62m、9 号煤平均厚度 2.69m。太原组煤层厚度及分
布特点表明泥坪沼泽的覆水深度适中,更利于泥炭化
作用的进行及保存。山西组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三角
洲平原相,在三角洲平原的支流间湾和泛滥盆地发育
大面积沼泽化。2 号煤层厚度为 0.9~2.8m,平均厚度
为 1.63m,区块内分布稳定,煤层厚度与沉积相呈现良
利。由图 3 可以看出,整体上随煤层厚度增加,含气量
逐渐增加,
整体上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图5
4
图3
煤层厚度与含气量的关系
(2)显微组分:煤储层中以吸附气为主,甲烷主要
吸附于有机显微组分表面或呈游离气、溶解气状态存
在于各种原生孔、粒间孔、外生孔和变质孔内,孔隙度
越大,微孔、小孔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气体的吸附。由图
度的煤层。聚煤环境首先控制了煤层分布范围、煤岩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晋祠组、太原组沉积环境与成煤模式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晋祠组、太原组沉积环境与成煤模式

要 : 野 外 剖 面观 察 与岩 心 柱 状 分 析基 础 之 上 , 在 综合 岩性 、 积 构造 、 生 物 及 地球 化 学标 志 , 文 分析 了 古 沉 古 本
交矿 区晋祠组和太原组沉积环境 , 划分 出主要 包括 陆表海碳酸岩 台地沉积体 系、 泻湖 一潮坪沉积体 系和三角洲沉积体
浅水 生 物 化 石 及 其 碎 屑 , 尚可 见 少 量 内碎 屑 , 成 形
于陆表 海碳 酸盐 台地 环境 。
3 沉 积 环 境 分 析
31 陆 表海碳 酸岩 台地 沉 积体 系 .
陆 表 海碳 酸 盐 台地 沉 积 体 系 是 含煤 建造 中 一
个重要沉积体系类型 , 在本 区 , 该体系包括开阔台
古交 矿 区隶 属 于西 山煤 田 , 内主要 含煤 地 层 区
有上 石炭 统 晋祠 组 , 二叠 统 太原 组 和 山西组 。 由 下 于煤 炭 资 源 丰 富 , 种 齐 全 , 为我 国煤 田地 质 研 煤 成 究 的重点 区域 。本 文从 在野外 剖 面调查 基 础之上 综
物 化石 , 部分 泥 岩 中含有 植 物 碎 片化 石 。泥 岩 与相 邻 岩层 有 成 因联 系 。位 于砂 岩 层之 上 的 , 为灰 黑 多 色 粉 砂 质 泥岩 或 底 粘 土 , 植 物 化 石 、 含 黄铁 矿 或 菱 铁矿结核 , 常夹 煤 线 , 潮 坪 或 泻 湖 海 湾 到 沼泽 环 为
具有 定 向构 造 、 毡状 构 造及 细 水平 层 理 。泥 质 岩含 较多 的菱 铁矿 结 核 , 见双 壳 类 、 腕足 类 、 皮类 等 动 棘
收 稿 日期 :0 0 0 — 9 21—52
具块 状 、 波状 或丘状 交错 层理 。生物 化石 种类 繁多 ,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设计说明书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设计说明书
1.3煤层特征
1.3.1煤层
本井田煤系地层分上、下两煤段。上含煤段煤层较为发育,主采4、8煤层,地层厚约193m左右,岩相及岩性变化较大以河床相及湖泊相沉积为主,煤层顶板偶有冲刷现象。中部砂泥岩层,以静水湖泊相沉积为主。
1.3.2煤层顶底板
4号煤层:伪顶为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厚度0.1~1.0m,一般为0.55m。直接顶为细砂岩、粗砂岩,厚度0.3~9.2m,一般为3.00m。老顶为细砂岩、粗砂岩及砂砾岩,厚度1.32~34.00m,一般为12.0m。底板为中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厚度0.15~7.00m,一般为1.37m。直接顶板为Ⅱ类偏高,老顶为Ⅱ类。
1.3.4瓦斯
该矿井的瓦斯含量较低,由瓦斯的结果分析可知,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6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6.59m3/t,属于瓦斯矿井。
1.3.5煤尘与煤的自燃
本矿煤层属一类不易燃煤层,自燃发火期为8~11个月。
2井田境界和储量
2.1井田境界
2.1.1井田范围
井田北部和西部以技术边界为界,南部以F7断层以及技术边界为界,东部以F3断层以及技术边界为界,形状不规则。
褶曲:多为短轴或波状褶曲,轴部宽缓,两翼倾角3°~6°或更小,地面不易察觉,主要为钻探和生产揭露资料控制。轴向与断层平行或斜交,延伸较远,对开采影响不大。
断层:本区内断层较多,为区内主要地质构造。
陷落柱:本区内陷落柱较少,据已开采情况,在区内中、南部发育有范围较小的陷落柱,小的约10~20米,大的约30~40米,对开采有一定影响。
1.3.3煤质
本井田的煤颜色为深黑色,具有玻璃光泽,断口为平坦及贝壳状,一般煤的内生节理比较发育,外生节理颇为少见。显示出本区煤受动力影响较差的特征之一。各煤层是以高等植物形成的陆植煤为主,混合生成煤少见。

山西古交矿区瞬变电磁法解释参数研究

山西古交矿区瞬变电磁法解释参数研究

山西古交矿区瞬变电磁法解释参数研究郭盛彬【摘要】为研究山西古交矿区地层电性参数,提高瞬变电磁探测异常区的解释精度,以古交矿区屯兰煤矿瞬变电磁探测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探采对比和统计学原理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低阻异常区的门槛值为5Ω·m,高阻异常区的门槛值为200Ω·m,高于200Ω ·m应解释为陷落柱,当达到260Ω·m时应解释为断层.【期刊名称】《山东煤炭科技》【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169-171)【关键词】古交矿区;瞬变电磁探测;异常区门槛值【作者】郭盛彬【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山西太原03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25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煤层底板奥陶系碳酸盐岩含水层和煤层顶板太原组灰岩裂隙含水层。

奥灰峰峰组水位标高860~880m,8号煤底板标高576.5~859.7m,下组煤全区带压,最大带压3.1MPa,煤层开采受到奥灰承压水威胁。

屯兰煤矿相邻的马兰煤矿和武家庄煤矿曾发生过陷落柱和断层导通奥灰水的突水事故。

煤层顶板太原组灰岩裂隙含水层在矿井北部靠近汾河区域富水性好,含水层受地表水补给,回采工作面局部富水区最大涌水量达到80m3/h,对生产影响较大。

曾经发生过无计划揭露断层导致瓦斯超限,对构造和富水异常区的超前探测十分重要。

结合近几年屯兰煤矿瞬变电磁超前物探的采勘对比总结得出的解释参数,以掘进工作面超前物探作为验证,对古交矿区屯兰煤矿地层电性参数进行进一步研究。

1 地质概况古交矿区屯兰煤矿地处西山煤田西北部,为典型的华北型石炭二叠系煤田。

井田整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W30~60°,倾向SW,倾角5~10°,主采2、8、9号煤层。

井田内陷落柱和断层较发育,至2017年底共揭露落差5m 以上断层共79条,陷落柱149个。

2 仪器与施工方法2.1 仪器本次探测使用仪器为飞翼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YCS160型瞬变电磁测深仪,YCS160矿用瞬变电磁仪对低阻充水破碎带反映特别灵敏,体积效应小,纵横向分辨率高,且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等优点[1-3],既可以用于煤矿掘进头前方,也可以用于巷道侧帮、煤层顶、底板等探测,为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水患和导水构造的超前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手段(表1)。

富水性等级划分依据探析——以太原西山古交矿区奥陶系峰峰组为例

富水性等级划分依据探析——以太原西山古交矿区奥陶系峰峰组为例

华北自^s s 丨论文Huabel Natural Resources 043富水性等级划分依据探析以太原西山古交矿区奥陶系峰峰组为例陈靖(朔州汇永地质勘査有限公司,山西朔州038300)摘要:钻孔单位涌水量q 是确定含水层、富水性等级的重要指标。

1991年国家技术标准局颁布了分级标 准,2009年又公布新标准。

两次标准的更新使用对钻孔单位涌水量q 值的影响,如何采用以往的q 值在补勘报 告中进行富水性评价分级。

文章以补勘报告中奥陶系峰峰组(〇/)含水层段为例展开讨论。

关键词:q值计算方法;评价对比;相对误差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 (2021) 01-43-31概况古交矿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以西60km的古交市,矿区面积302k r o 2,矿区交通位置图见图1。

图1古交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山西太原古交矿区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之一,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

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奥灰水文地质研究资料。

从2010年1月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古交矿区奥灰水文地质补勘报告》中收集到峰峰组(〇2沪)层段抽水资料(1966—2009)钻孔单位涌水量q的数据48个(具体数据略)。

其中,三次降深抽水7个;两次9个;一次32个。

在水文地质补勘报告中,应该如何利用和取舍这些数据,为富水性分级提供依据,下面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和相对误差概念的引入。

2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1991 一2009年)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值,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以下4级:弱富水性:q<0.1 L/s • m 中等富水性:0.1 L/s • m.〈q S l. 0 L/s ■ m 强富水性:1. 0 L/s • m<q<5. 0 L/s • m极强富水性:q >5.0 L/s ■ mq值的界定应用,在富水性评价的不同时段中,呈现了愈来愈靠近实际的科学展现。

古交焦_肥精煤的煤质特征及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古交焦_肥精煤的煤质特征及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架煤。同时, 该煤的显微组成中、活、惰性物的比例非 裂纹少、耐磨性好的焦炭。该煤的挥发分适中 (23 %
常合理 (镜质组在 60 % 左右, 惰性组在 30 % 左右) , 左右) , 粘结性能 (G 值为 84) , 结焦性能 (Y 值为 14
有利于获得质量良好的焦炭产品。
mm ) 及镜质组等活性组分非常理想, 且属低硫焦煤
转鼓强度进行了测试, 发现各单煤焦炭的抗碎强度
(D I3015和 SF ) 均较为理想, D I3015 均在 90 % 以上, 稳
① 作者简介: 杨建旗 男 1968 年出生 1990 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工程师 太原 030053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2. 52 1. 09 0. 67 17. 1
73. 6
83. 6
5. 0
12. 32 1. 49 0. 46 18. 3
70. 6
80
5. 6
11. 73 1. 38 0. 64 16. 8
74. 3
78. 4
6. 0
1) 焦炭的灰分、硫分和挥发分。 肥精煤 1# 焦、 焦精煤 2# 焦的灰分均能达到一级冶金焦的要求, 焦 精煤 1# 焦、肥精煤 2# 焦的灰分虽然稍微偏高, 但也 能达到二级冶金焦的要求。 对于硫含量, 焦精煤 1# 焦能达到一级冶金焦的要求, 其余 3 种焦炭含量稍 高, 但也能达到二级冶金焦的要求。各单种煤所炼焦 炭的挥发分均在 1. 5 % 以下, 表明焦炭成熟度较好。
2) 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 (CR I、CSR )。 CR I 和 CSR 值在出口焦炭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 视, 希望 CR I 低一些, CSR 高一些。古交矿区各焦炭 反应性均低, 反应后强度均较高, 在这一指标上很理 想。 需要指出的是, 采用单煤炼焦, 所得焦炭能有如 此低的反应性和如此高的反应后强度, 在我国炼焦 煤种中是罕见的, 这说明古交矿区焦、肥精煤的炼焦 特性非常优良。

太原市古交矿区概况

太原市古交矿区概况

太原市古交矿区概况(1)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也是吕梁山东麓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连接省城太原和晋西北的现代化工矿城市。

古交市地处北纬37°40′6〃至38°8′9〃,东经111°43′8〃至112°21′5〃之间,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3公里,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

全市辖10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万。

煤为古交市主要矿藏,储量大,品种多,质量优,分布广。

含煤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也含有不稳定的薄煤层或煤线;煤田面积为717平方公里,分布在古交、河口、镇城底3个镇和河南、刑家社、草庄头、原相、常安、姬家庄、梭峪、嘉乐泉、曹坪等9个乡;储量为98.3亿吨,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及热变质无烟煤等,媒质良好,硫、磷灰分含量较低。

1、位置与范围古交矿区位于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北端,在太原古交市境内,其东、南分别与西山矿区和清交矿区相接,西北和东北均为煤层露头。

矿区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约35km,面积约660km2 。

2、自然地理矿区地形复杂,外围地形较高,多在1500m以上。

东部庙前山标高1865m,西南部孤爷山标高2202m,区内标高一般多在1000~1350m之间。

矿区最低处寨上村汾河河谷,标高958.40m。

汾河自西而东横穿矿区,主要沟谷还有大川河、原平河、屯兰河、天池河等,均汇入汾河。

矿区西北汾河上游下石家庄附近建有汾河水库。

蓄水能力约7亿km3,汾河流量受其控制。

蓄水前汾河最大流量为945 km3/s。

矿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集中于7~9月,近年最大降雨量为632mm。

气温昼夜变化大,最高气温达40℃,最低为-20℃,自10月至翌年4月为结冰期,冻土深度为0.5~0.8m。

3、交通太(原)古(交)铁路,从太原市汾河站至古交西曲站41公里,往西穿过矿区经镇城底至岚县,岚县经方山至吕梁段在建设中。

最终说明书

最终说明书

1、位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古交辽源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古交市马兰镇南家山村附近,行政区划隶属马兰镇,即位于中国最大焦煤基地古交矿区(产能1650万吨)的马兰矿井(400万吨)南二采区附近。

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15″~112°10′58″,北纬37°53′15″~37°54′10″2、交通井田位于古交西南方向,直距15km,其间有简易公路相连,经古交铁路、公路可至太原,古交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该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东翼,属中低山区,沟谷纵横,切割强烈,沟谷两侧基岩出露,山顶多为黄土覆盖。

井田地势总体为南北高中部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角,海拔标高+1441.7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的沟谷中,海拔标高+1223.4m,最大相对高差218.3m。

三、河流井田水系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河流和地表积水,井田内沟谷纵横、冲沟发育,各大小沟谷平时干涸无水,只有雨季时才汇集洪水沿沟排泄,所汇集的水流向南汇入汾河的支流屯兰河。

据矿方调查资料,矿井工业场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为+1118.00m,风井场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为+1279.00m。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古交辽源煤业有限公司周边及区内以前开采煤矿较多,北部为古交市星星煤矿(由黄岩小煤矿和星星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批准开采02、2、4号煤层;东北部与古交市玉峁煤业有限公司接界(由原武昌煤矿和原玉峁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批准开采02、2、4、6、8、9号煤层;西南与马兰居委会煤矿(已关闭)相邻;西部为煤层露头,东部与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马兰矿相邻。

相邻矿井均留有保安煤柱,未发现临矿有越界开采现象。

本段地层沉积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灰岩内盛产动物化石。

③L4顶至K3砂岩底:岩性以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及6号煤层组成,含煤一层(6号),为局部可采煤层;全厚37.00m左右。

中部一般为中细粒石英砂岩。

厚度一般在12.0m 左右。

古交介绍

古交介绍

简 介
历史
民俗 资 源
正月初五:送穷日,前一日将室内 外清扫的垃圾堆放好,于初五拂晓 时送至门外,坟香放炮,谓之“送穷 土”。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晚上点谷面 蒸的灯。 四月初四:马王生日。 十月初一:这时已进入冬季,家家 上坟烧纸。新坟以五色纸做衣裤, 谓之"送寒衣"。 腊月初八:腊八节,农村均食馏饭 以代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是日普遍祭灶、地方
简 介
历史
民俗 资 源
隋 开皇十六年(596),析晋阳西境 置交城县,县置在古交镇。 唐 天授二年(691),交城县 治徙大陵庄(今交城县城),以 就驿道。先天二年(713),析交 城县北境于今古交境域置卢川县, 县治在今炉峪口。开元二年 (714),撤卢川县复并入交城县。 此后直到民国初年的1200多年中, 古交境内无县级建置。
简 介
历史
民俗 资 源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8月划 阳曲县的嘉乐泉、阁上、梭峪、 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与 交城县的河南、古交9个乡,初置 太原市河口工矿区、区领导机关 驻河口镇。同年11月上旬,又划 交城县的岔口、营立、姬家庄、 镇城底、原相、南头、草庄头、 刑家社8个乡,连前共17个乡,改 制太原市古交工矿区。1971年8 月,娄烦县的长足上大队和雁门 大队划归本区。1988年,经国务 院批准,古交撤区建市。
简 介
历史
民俗 资 源
1、煤为古交市主要矿藏,储量大, 品种多,质量优,分布广。含煤 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 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组,石炭系 中统本溪组也含有不稳定的薄煤 层或煤线;煤田面积为717平方公 里,分布在古交、河口、镇城底3 个镇和河南、刑家社、草庄头、 原相、常安、姬家庄、梭峪、嘉 乐泉、曹坪等9个乡;储量为98.3 亿吨,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 贫煤及热变质无烟煤等,媒质良 好,硫、磷灰分含量较低。

古交矿区铝土资源及其利用前景_李轶

古交矿区铝土资源及其利用前景_李轶

[ 1] 陈平 , 柴东浩 .山西铝土矿地质学研究[ M] .太原 :山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 2] 陈平 , [ 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7.
— 92 —
(三)其他利用
古交矿区“ G 层铝土” 可 分为上下 两层 , 上部 为硬质 粘土 , 下 部为 高铝粘土 , 其矿物成份 、化学成 份差异明 显 。 上部硬 质粘土矿 物成份 以高岭石为主 , 化学成份中 Al2O338.02 ~ 51 .43 %, Fe2O30.42 ~ 4 .01 %, 烧失量 10.42 ~ 14 .63 %。 下部高铝粘土矿 物成份以一水 硬铝石为主 , 化学成份中 A l2O347 .00 ~ 73 .71 %, Fe2O30 .06 ~ 5 .18%, A/S 比值 平均 为 5 .23 , 烧失量 1 .34 ~ 16 .09 %, 耐火度 1813 ~ 1964 ℃。 其 主要用途为 耐火粘土 、生产氧化铝及高铝水泥等 。
参考文献 :
本区部分矿石具有 Al2O3 含量高 、SiO 2 含量低的特点 , 这部分矿石 可用于高铝水泥的原料 。 矿层上 部的硬质 粘土主要 矿物成份 为高岭 石 , 部分质地纯净 , 可望成为生产 造纸涂料 及高岭石 或橡胶 、塑 料 、油 漆的功能性填料 。 另外尚可作为生产精铸砂等产品的原料 。
表 1 硬质粘土化学成份成果表
生 最大 最小
料 平均 最大
熟 最小
料 平均
SiO2 44 .34 28 .75 40 .14 51 .87 33 .10 46 .65
Al2O 3 51 .43 38 .02 42 .01 58 .58 44 .37 48 .78
Fe2O3 4 .01 0 .42 0 .97 4 .68 0 .49 1 .17

浅谈古交市嘉乐泉预查区铝土矿化学成分及变化规律

浅谈古交市嘉乐泉预查区铝土矿化学成分及变化规律

058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1 地理位置预查区位于古交市325°方向,直距11.5km的嘉乐泉乡一带,行政隶属于古交市嘉乐泉乡管辖。

区内村庄均有柏油路相通,勘查区南部距S104、S215省道约4km,距镇城底站约5km,距S56太古高速约20km,交通便利。

2 矿体地质特征2.1 矿体赋存层位区内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一段地层的中上部,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侵蚀面之上,矿层底距奥陶系侵蚀面0.00-4.62m,平均2.31m。

矿体直接顶板为硬质粘土矿、粘土岩,间接顶板为本溪组二段石灰岩、泥岩,少量为砂岩;矿体直接底板多为粘土岩、山西式铁矿、铁质粘土岩,少量与奥陶系石灰岩直接接触,间接底板为奥陶系石灰岩;矿体与其顶底板之间呈过渡关系,从底板、矿层到顶板为一套连续沉积的铁铝岩相建造。

2.2 矿体形态规模及厚度变化规律铝土矿产状与矿区地层产状一致,呈单斜产出,无大的波状褶曲出现,产状变化较小。

一般矿体顶部产状平缓,底部变化较大。

矿床形态简单,呈波状起伏的层状、似层状产出,相同层位在不同地区可以相变为粘土矿或粘土岩。

含矿层内部,铝土矿和粘土岩共生,具互为消长关系。

矿体一般为单层,个别地段有夹层,夹层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横向上与铝土矿渐变过渡。

受成矿条件的影响,矿体边界多呈不规则状。

在预查区内共发现铝土矿矿体9个,矿体厚度最大值为3.50m,最小值为0.30m,平均为1.72m。

铝土矿单工程矿体厚度频率曲线呈不明显的双峰状,厚度0.8-1.5m的占42.50%,厚度0.8-2.0m的占57.50%,厚度0.8-2.5m的占75%,厚度0.8-3.0m的占80.00%,说明区内铝土矿矿体厚度较稳定。

2.3 矿石矿物成分组成铝土矿的主要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以一水硬铝石(Al O·H O)为主,其次为高岭石。

据镜下观察,矿石矿232物除一水硬铝石及高岭石外,还含有赤铁矿、褐铁矿、锆石、金红石及电气石等多种矿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古交矿区概况(1)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也是吕梁山东麓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连接省城太原和晋西北的现代化工矿城市。

古交市地处北纬37°40′6〃至38°8′9〃,东经111°43′8〃至112°21′5〃之间,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3公里,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

全市辖10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万。

煤为古交市主要矿藏,储量大,品种多,质量优,分布广。

含煤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也含有不稳定的薄煤层或煤线;煤田面积为717平方公里,分布在古交、河口、镇城底3个镇和河南、刑家社、草庄头、原相、常安、姬家庄、梭峪、嘉乐泉、曹坪等9个乡;储量为98.3亿吨,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及热变质无烟煤等,媒质良好,硫、磷灰分含量较低。

1、位置与范围古交矿区位于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北端,在太原古交市境内,其东、南分别与西山矿区和清交矿区相接,西北和东北均为煤层露头。

矿区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约35km,面积约660km2 。

2、自然地理矿区地形复杂,外围地形较高,多在1500m以上。

东部庙前山标高1865m,西南部孤爷山标高2202m,区内标高一般多在1000~1350m之间。

矿区最低处寨上村汾河河谷,标高958.40m。

汾河自西而东横穿矿区,主要沟谷还有大川河、原平河、屯兰河、天池河等,均汇入汾河。

矿区西北汾河上游下石家庄附近建有汾河水库。

蓄水能力约7亿km3,汾河流量受其控制。

蓄水前汾河最大流量为945 km3/s。

矿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集中于7~9月,近年最大降雨量为632mm。

气温昼夜变化大,最高气温达40℃,最低为-20℃,自10月至翌年4月为结冰期,冻土深度为0.5~0.8m。

3、交通太(原)古(交)铁路,从太原市汾河站至古交西曲站41公里,往西穿过矿区经镇城底至岚县,岚县经方山至吕梁段在建设中。

从太原市区通往矿区的盘山公路长56km,古交至清徐也有油路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4、勘探程度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山西148队先后进行了,普、详、精勘查工作,提交了西曲,铁磨沟、屯兰、马兰,镇城底、梭峪等6件精查报告和邢家社普查报告1件,精查面积377km2 ,占56.52%,已为生产矿井利用。

太原市古交矿区概况(2)古交矿区位于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北端,其东、南分别与西山矿区和清交矿区相接,西北和东北均为煤田边缘的煤层露头,矿区东西宽约20公里,西北长约35公里,面积约660平方公里。

矿区内有太(原)古(交)铁路,从太原市汾河站到古交西曲编组站41公里,往西已至镇城底。

从太原市区通往矿区的盘山公路长56公里。

2.煤层与煤质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总厚150米,含煤13层,总厚11米,含煤系数为7%。

太原组共含煤7层,其中7、8、9号为主要可采煤层;山西组共含煤6层,其中1、2、3号为主要可采煤层。

矿区煤种齐全,贫煤、瘦煤、焦煤、肥煤都有。

山西组以焦煤、肥煤为主,灰分含量高,含硫低,可选性差。

太原组以焦煤、瘦煤为主,灰分含量低,中—富硫,中等可选。

各煤层、煤质纵横变化明显,在垂直分带由上而下变质程度逐渐加深。

3.开采技术条件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物理性质试验,石灰岩强度最大,抗压强度为608—1942公斤/厘米2,抗拉强度101—238公里/厘米2,抗剪强度394公斤/厘米2。

细粉砂岩抗压强度470—1164公斤/厘米2,抗拉强度64—167公斤/厘米2,抗剪强度163—181公斤/厘米2,砂质泥岩抗压强度51—896公斤/厘米2,抗拉强度44—146公斤/厘米2,抗剪强度125公斤/厘米2。

9号煤底板多为松软泥岩,常有底鼓现象。

瓦斯含量将随矿井开采深度而增加,浅部开采矿井属低沼气矿井。

煤尘爆炸指数一般为10—20%,应属于爆炸性煤层。

4.储量山西省人民政府授权省煤炭资源划分领导组于1983年12月对矿区煤炭资源进行了划定,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发(1984)第14号文批准矿区的资源划定。

其中:矿务局:规划矿井5对,占用32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2.84亿吨,规划能力1650万吨/年。

地方矿:生产矿井2对,规划矿井2对,总规划能力135万吨/年,占用15.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85万吨。

乡镇煤矿:划定8个区,面积2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78亿吨。

现有生产矿井91座,生产能力384万吨。

煤气化公司煤矿:规划2对矿井,占用20.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5亿吨,生产能力90万吨/年。

古交矿区地质分析(1)矿区地层中奥陶统峰峰组(O2ƒ)与马家沟组(O2s、O2x)该为兰灰色厚层状石灰岩,间夹灰黄色豺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灰岩在顶界面下50~150m,夹有石膏层。

总厚约400m。

中石炭统本溪组(C2b)该平行不整合复于峰峰组灰岩之上,厚25m,以灰、灰黄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1~4层薄层石灰岩及1~3层薄煤。

底部为铝土岩和铁矿层。

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该厚113m,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4~6层石灰岩和3层主要可采煤层组成。

L1 、K2 、L4 石灰岩在矿区发育稳定。

底部晋祠砂岩(K1)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下二叠统山西组(P1s)该厚45m。

以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砂岩为主,含煤3~5层。

下部泥岩中夹1~2层菱铁矿结核。

底部北岔沟砂岩(K3 )为灰白色中粒砂岩,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x)该厚90m,由灰、灰绿、黄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粒砂岩组成,夹有1~2层煤线。

底部中、粗粒骆驼脖子砂岩(K4)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该厚388m。

下段为灰绿、黄绿、紫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砂岩,其下为铝土泥岩,底部为中粗粒砂岩(K6),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

上段以黄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黄绿色、紫色细—中粒砂岩,中部夹—层锰铁矿层,底部为中粗粒砂岩(K7)。

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sh) 该厚200m,为红紫色、桃红色砂岩、砂质泥岩互层。

砂岩多为中细粒,上部夹有锰铁矿层和钙质结核,底部为一层中粗粒砂岩(K8)与上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

第三系红土该厚36m,不整合地复于下伏各时代基岩之上。

矿区北部梭峪一带比较发育,为赤红色粘土,含钙质结核,下部夹5~6层砾岩或砾石层。

第四系中更新统该厚20m,为红色粘土,含钙质结核,中夹砂层与粉砂层。

第四系全新统该厚0~10m,主要为近代冲积层,分布于各大河谷中,由砾石、泥、砂组成,松散、透水性好。

(2)含煤地层本区含煤地层为太原组(C3t)和山西组(P1s)兹分叙如下:a.太原组该厚84~136m,一般厚100m .可分为3段。

晋祠段该厚20~30m。

底部为晋祠砂岩(K1),为中、粗粒泥质石英砂岩或沉凝灰岩,顶部为吴家峪灰岩(Lo)之顶,其岩性厚度变化很大。

夹2层薄煤,编号为11号,为不可采煤层。

毛儿沟段该厚45~55m。

顶部为斜道灰岩(L 4)之顶,含7、8、9、10号煤层。

煤层之间夹砂岩和石灰岩,9、10号煤层之间为西铭砂岩,8、9号煤层之间为屯兰砂岩,8号煤层之上为庙沟灰岩(L 1)、L 1 之上为毛儿沟灰岩(K2),其间夹有不稳定的中砂岩,即下马兰砂岩。

K2一般分为2层,局部分为3层,其间夹有沉凝灰岩。

K2 与7号煤层间为上马兰砂岩,7号煤层之上为斜道灰岩(L 4)。

东大窑段该厚10~30m,顶部为北岔沟砂岩(K3)之底。

含5、6号煤层。

6号煤层之下为七里沟砂岩,之上东大窑灰岩(L5)。

在本区相变为泻湖相泥岩,含舌形贝及小型腕2.地下采煤诱发“地面变形”,黄土覆盖区引发“地面塌陷”,碎屑岩区产生“地裂缝”。

3.在较大河(沟)两侧建厂(矿)、筑路等,挤占河(沟)道,还将生产设备、材料、废渣,以及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倾倒,堵塞了河(沟)道,丰富了固体松散物,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4.加重水土流失,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漏失与污染。

(3)煤层瓦斯目前生产矿井均在浅部开采,相对沼气涌出量均<10m3/t.d,属低沼气矿井。

深部瓦斯含量将增加。

(4)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爆炸指数为10~20%,最高达40%。

煤层爆炸性试验属有爆炸性,火焰长度220mm,加岩粉量40.0%,各煤层均属有爆炸危险性。

(5)煤的自燃趋势接煤种分析肥煤、焦煤为易自燃或自然存在自燃倾向.4、地温地温梯度一般为1.4℃~3.0℃ /100m,石膏带达4.6℃ /100m,属地温正常区。

古交一些煤矿企业概况一、概况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西山矿务局,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

其主要开采西山煤田的西山矿区和古交矿区。

西山矿区位于太原市西郊,古交矿区位于古交市,井田总面积约536.3km2。

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赋存稳定,属近水平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种齐全:有肥煤、焦煤、瘦煤、贫煤、贫瘦煤,矿区煤层气资源和铝矾土资源也相当丰富。

各矿都有铁路专用线,西山矿区和古交矿区的铁路专用线分别经玉门站、太北站编组与京原线、石太线、同蒲线、太焦线等铁路相通;公路与全省、全国公路网连接。

二、生产情况古交市千峰精煤有限公司,下属一矿一厂两个子公司,职工 1000 人,资产总值上亿元,是古交市重要的经济支柱。

所属煤矿,是古交市储量最大的地方煤矿,井田面积6.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8236万吨,可采储量6980万吨,服务年限114年。

现采用机械化采掘工艺,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

可采煤层有2#、4、7#、8#、9#。

其2#、4#、7#煤层可采量分别为:800万吨、1220万吨、500万吨,含硫0.3-0.5%,胶质层厚度为8-10MM,挥发份19-22% ,粘结指数80%以上,发热量7500大卡,是优质的绿色环保型焦煤。

8#、9#可采量为2270万吨和2190万吨,含硫低,挥发份高,发热量大,属优质工业用煤。

古交市矾石沟煤焦有限公司,位于古交市西曲,由原矾石沟煤矿兼并大川河煤矿重组而成。

公司拥有两对矿井,总资产1.2亿元,职工1200余人。

矿井采用机械化高档采煤方法,技术力量雄厚,安全监控设施先进,年产原煤66万吨,年入洗精煤25万吨,煤质优良。

铁路专用线与古交站接轨直通井口,年外运能力逾百万吨。

产品销往华东、华北、华南等地。

多年来,公司积极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多种经营,可生产镀锌铅丝、金属织网和离心铸管。

一、概述山西省古交市山西一一煤焦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古交市镇城底镇阴家沟村,毗邻铁路太古岚线及省主干公路太克线,交通便利。

该集团公司是一个以能源为主导产业,集原煤开采、洗选、炼焦、化工生产、煤气发电、机械加工、铸造、建筑安装、运输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