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定义共识综合了国内外专家的观点,认为梅毒血清固定的定义为:梅毒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一期梅毒随访1 年,二期梅毒随访2 年,晚期梅毒随访3 年),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维持在一定滴度(一般在1 : 8 或以下,但超过1 : 8 也不鲜见)超过3 个月,排除再感染、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生物学假阳性等,即为梅毒血清固定。
流行病学共识指出,梅毒血清固定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一期梅毒3.80% ~ 15.20%,二期梅毒11.64% ~ 35.80%,三期梅毒45.02% ~ 45.90%,潜伏梅毒27.41% ~ 40.50%。
由此可见,梅毒血清固定已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
发病机制共识归纳的目前认为出现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机制,包括:梅毒螺旋体膜多肽抗原、脂蛋白及基因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机体免疫清除,机体免疫异常,包括免疫失衡及免疫抑制,T 细胞亚群、NK 细胞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等。
预后共识认为,梅毒血清学反应持续阳性对患者主要是心理及精神的影响。
但是,对于其是否会造成生理损害,目前尚没有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来评估梅毒血清固定的危害性,也尚不确定梅毒血清固定是否增加复发或有迁延至晚期梅毒的风险,对于追加青霉素治疗是否有益也没有定论。
处理路径共识形成了关于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规范,包括:在梅毒初治时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性接触史(感染时间、性伴的梅毒感染状态、近期危险性行为等)、既往治疗史(开始治疗的时间,所用药物种类、疗程、用量,随访情况等),以便对患者的疗后血清反应进行预估。
随访中,对于确定为梅毒血清固定者建议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必要时需多次反复检查。
同时应进行HIV 检查以排除HIV 感染。
心血管梅毒及其他内脏梅毒也需通过相应检查予以排除。
梅毒血清学假阳性也应该除外。
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需要做好病情解析和心理辅导。
已经接受过规范足量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如无临床症状复发,并经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系统性损害,且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长时间内维持在1 : 8 以下低滴度,可不必治疗,但需定期(一般每6 个月)随访。
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
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刘焕颜; 梁晓冬; 邓婕; 叶瑞贤; 熊绮颖; 张锡宝【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9(035)010【总页数】4页(P637-640)【关键词】梅毒; 血清固定; 血清反应素滴度【作者】刘焕颜; 梁晓冬; 邓婕; 叶瑞贤; 熊绮颖; 张锡宝【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23;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州 510095【正文语种】中文梅毒血清固定(serofast)是指梅毒患者经规范驱梅治疗后,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反应素滴度降低,并长期维持在一定滴度,没有完全阴转的现象。
目前国内外有关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不少,但就其具体概念或定义,尤其是梅毒患者初次治疗后经过多长时间的随访可判定为血清固定尚无统一定论。
在众多的观点中,笔者认为早期梅毒随访1年、晚期梅毒随访2年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不转阴,持续在某个水平不再降低超过3个月确定为血清固定比较合适。
若随访时间太长,病程已进入晚期,则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若观察时间较短,则尚难以确定药物疗效,同时,还应关注血清学反应随时间而发生的动态变化。
秦家碧等[1]认为对血清固定的定义应该把握几个关键信息:①梅毒需要经过正规驱梅治疗;②排除重复感染;③排除可能引起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反应素试验假阳性的可能因素及神经梅毒;④非梅毒螺旋体抗原素试验长期维持在低滴度不阴转。
血清反应素试验转阴是评价梅毒治疗效果极其重要的指标。
血清固定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有关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相关风险因素也较为复杂,严重阻碍了梅毒血清固定的防治。
因此,现就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1.1 发生率 Sena等[2]报道465例早期梅毒患者经过正规驱梅治疗6个月后,20.6%出现血清固定,其中一期梅毒13%,二期梅毒14.2%,早期潜伏梅毒37.9%。
Lin等[3]报道国内1208例患者在接受梅毒推荐治疗后1年内有34.02%(411例)表现为血清固定,其中一期梅毒13.83%,二期梅毒45.02%,潜伏梅毒39.31%。
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观察
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观察
汤海玲;胡斌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16
【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3239-3240)
【作者】汤海玲;胡斌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博罗,516100;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博罗,516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观察 [J], 汤海玲;胡斌
2.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观察 [J], 黄明珠;王卫亮;赵冬梅;陈玉芬;姚茜
3.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对其RPR阴转率、血清固定率的影响研究 [J], 柳文宏;荣静;笪苏蓉
4.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对早期梅毒患者RPR阴转率、血清固定率的影响
研究 [J], 尹雪锋; 丁克云
5.头孢曲松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疗效及对NK、CD4+、CD3+细胞水平的影响 [J], 沈一飞;纪翠芳;李欢;邢羽;张顺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2、IL-10水平检测及其相关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2月第8卷第36期ChinJMisdiagn,Dec2008Vol8No.368845张受限阶段,左房后负荷增加。
左房内径扩张。
结果使左房失代偿。
左房动力减低,LAEF及LA—Va、SR显著下降,左房收缩功能明显减退。
此外.比较发现,假性正常化或舒张功能受限组LAEF值低于其他两组。
综上所述,RT一3DE及TDI指标在高血压病早期变化先于二尖瓣口血流改变,揭示r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对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1]李方,张运,王黄,等.实时三维超声新动图检测冠心病左房容量与功能的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7)。
585—588.L2]PourtanenT,IkonenA,VainioP,eta1.LeftAtrialvolumeas—sessedbytrandthoraticthreedimensionalechocadiographyandi.magneticresounanceimagining:dynamicchangesduringtheheartcycleinchildrenheart[]].Heart,2004,83:537—542.收稿日期:2008—04—20;修回日期:2008—08—25责任编辑:李新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一12、IL一10水平检测及其相关分析包图雅1,于娜沙2,曾抗2【摘要】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2、IL-10水平,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梅毒I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一12,IL一10水平t并与健康组相对照。
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2低于健康对照组(P<o.01),而JIlL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O.01)。
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衡,IL一12、IL.10可能在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过程中发挥霞要免疫调节作用。
【主题词】梅毒/血液;自细胞介素lo/血液;白细胞介素12/血液[oo图分类号】R759.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647(2008)36—8845—02为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笔者采用EI。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45例临床及脑脊液结果分析
伴发尖锐湿疣者 2 例。一期梅毒 1 , 例 二期梅毒 6 例 ) 例脑 脊液 异 常患者 的血 清 固定 滴度 分 别为 1 例, 。7 : 潜伏梅毒( 包括早期潜伏梅毒 、 晚期潜伏梅毒及病期 4 2 )182 )1 1( 例 )13 ( 例 ) 5 患 ( 例 、 :( 例 、 :6 1 、:22 。4 例 不 明者 )8 。 3例 者 均 无 明显神 经 系统症 状 , 颅 MR 均未 见异 常 , 头 I 见 12 方 法 均 规 范青 霉 素 治 疗 1 5 疗 程 , 霉 表 1 . ~个 青
表 1 4 例梅毒 患者血 清固定形成 时间和滴度 5 例
( 血清 同定 形 成 时 间 指 初 诊 到 血 精 滴 度 【I 不再 降 低 的 时 间 ) 五定
3 讨
论
发 生 (11%)且 多 为 潜伏 梅 毒 患 者 。梅 毒 血 清 同 1.1 ,
对 于判 定 出现 梅 毒 血清 固定 的具体 时 间 , 目前 定 的形成 主要 与 梅毒 分期 有关 , 与患者 的性 别 、 而 年 尚无定论 。杨文林 等 … 为 , 间只是 判定血 清 固定 龄 、 P 认 时 R R试 验初 步滴度 无 显著相 关 。
11 临床 资料 .
诊 的 梅 毒血 清 固定 患 者 ( 规 治 疗后 按 规 定 时 间 随 正
4 例血清固定患者 中R R 5 P 滴度固定于原倍者 4
访 血 清反 应 不 阴转 且 滴度 无 下 降趋 势 或超 过 2 血 例 , :者 1 例 , : 者 l 例 , : 者 l 例 , :6 2 年 12 5 14 2 18 0 11者 清 反应 素 滴度 抗 体 不再 降 低 为判 定 依 据 )共 4 例 , 例 , : 2者 2例 ; 定 于 I 8及 以 下 占 4 , 5 13 固 : 1例
梅毒规范诊疗方案
梅毒规范诊疗方案一、治疗原则(一)及时治疗及早发现、及时正规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应给予治疗。
(二)剂量足够,疗程规则不规范治疗可增加复发机会,促使晚期损害提前发生。
按照国家推荐的治疗方案进行足量、足疗程的规范治疗,不得随意增大或减少药物剂量和疗程。
(三)追踪观察梅毒治疗后通常要经过2~3 年的追踪观察。
(四)性伴检查任何与梅毒患者发生性行为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因此,应对患者过去3个月内的所有性伴,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二、治疗方案(一)早期梅毒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病程在 2 年以内的隐性梅毒。
苄星青霉素240 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 1 次,共1~2 次;替代方案头孢曲松0.5g~1g,每日 1 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 日。
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 2 次,连服15 日。
(二)晚期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晚期隐性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隐性梅毒。
苄星青霉素240 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 1 次,共 3 次。
对青霉素过敏者服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 2 次,连服30 日。
(三)心血管梅毒如有心力衰竭,首先治疗心力衰竭,待心功能可代偿时,可注射青霉素,但从小剂量开始以避免发生吉海反应,造成病情加剧或死亡。
青霉素第 1 天10 万U,1 次肌内注射;第2 天10 万U,共 2 次肌内注射;第 3 天20 万U,共 2 次肌内注射;自第 4 天起按下列方案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80 万U/日,肌内注射,连续20 日为一疗程,共 2 个疗程(或更多),疗程间停药 2 周;或苄星青霉素240 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 次,共 3 次。
注意:1.所有心血管梅毒均需排除神经梅毒,合并神经梅毒的心血管梅毒必须按神经梅毒治疗。
2. 对青霉素过敏者服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 2 次,连服30 日。
梅毒"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
31 T . P膜 多 肽抗 原 、 蛋 白及 基 因 的改 变 脂
T P外
近 年来 梅 毒 发 病 率 逐 年 上 升 , 世 界 每 年 新 增 约 全 120 0 万新 病例 , 而在 我 国其 发 病 率 在 性 传播 疾 病 中
仅 次于生 殖 道 沙 眼 衣 原 体 感 染 , 第 二 位 。梅 毒 患 居 者 治疗后 出现 的 一 种 血 清 学 现 象 日益 受 到 关 注 , 即 梅 毒经 正 规 驱梅 治 疗 后 , 有少 数 患 者血 清 R R下 降 P 到某个滴 度 时不 再 降 低 ( P R R持续 阳性 ) 这 种 现象 ,
贴 切合理 2 发病 情况
道部 分患 者 口服 红 霉 素治 疗 , P R R滴 度 下 降 到 1: 2
国内学 者杨 文林等 回顾 1 间 4 3例梅 毒患者 0年 2
资 料发 现患 者 中 2年 内有 7 4例 ( 1 . % ) 占 75 出现 血
后 , 续观察 2年 , P 连 R R仍 未 转 阴 : 分 患 者 未 予 以 部
s t c ) 是 我们 在治疗 梅毒 患 者过 程 中所 面 临 的重 ia e , sn
大 难题 。
1 基本 概 念
血 清 固定 的 定 义 目前 仍 未 统 一 。一 般 认 为 , 梅 毒 患者 经正 规驱 梅 治疗 后 , 床症 状 消失 , 非 梅 使 T 致 P持续 慢性 感染 。
梅毒 ( 感染 后 2年 以内 ) 按 规定 时 问 ( 6个 月 ) , > 随访
如 R R仍不 转 阴 , P 晚期 梅 毒 ( 染 后 2年 以上 ) 按 感 ,
梅药 物 的使 用 对 治 疗 梅 毒 至 关 重 要 , 梅 药 物 剂量 驱 要 充 足 , 程 要 规 范 。胡 蔚 毅 等 对 6种 抗 生 素 治 疗 疗
梅毒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探究
3 讨 论
肠梗阻作为临床急腹症 , 可分 为三类 , 即肠腔外梗 阻、 肠腔 内 梗 阻以及肠道壁梗阻。临床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 治疗 。 其 中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为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即肠外 营养支持 、 胃肠减压 、 维持体 内水电解 质平衡 等内容。急性 肠梗阻引起的系 列症状 , 会使肠腔压力 逐渐升高 , 从 而使肠壁 的正 常血运产 生障 碍, 发生感染性休克 、 肠壁坏死等后果 。进行 胃肠减压治疗 , 可 以 逐渐缓 解肠腔 内压力 , 降低肠壁 的水肿程 度 , 从 而使肠道 功能逐 渐恢复 , 并可有效预防手术带来 的风 险。 普通 胃肠 减压长度 有效 , 无法充 分吸干净 胃腔 内的容物 ,且 无法有效缓解 肠管 的水肿情 况, 因此肠 内减压效果不够理想 。 肠梗阻导管的应用 , 可对 胃肠道 进行 全程减压 , 有效 清除肠壁 的血运 障碍 , 缓解肠 粘膜 的水肿程 度 。本文研究 结果表 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8 %, 对 照组治疗 总有 效率 为8 6 %,说 明观察组 明显优于 对照组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O . 0 5 ) ; 观察组患者 临床体征 的变化也优 于对照组 , 差异有 统 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提示经鼻型肠梗 阻导管具有较 好 的临床疗效 。 综上所述 , 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 梗阻 , 临床效果 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 的l 陆床症状 , 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 献: 『 1 ] 康 春博 , 刘金 洪 , 李旭斌 , 等. 经鼻型肠梗 阻导管在 急性麻痹 性 肠 梗 阻治 疗 中的应 用价 值 Ⅱ 】 .世 界 华 人 消 化 杂 志 . 2 0 1 3 ( 2 4 ) :
力, 减轻肠管 的血肿现象 , 并 能够有效缓解肠梗 阻。 为探讨 经鼻 型 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 阻治疗 中的临床疗效 ,本 文选 择2 0 1 1 年5 月- 2 0 1 4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 0 0 例 ,对 照组 采用普通鼻 胃管治疗 , 观察组则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 。比 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 隋况报道如下 。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
NTT持续阳性的相关因素
(五)梅毒患者经过正规驱梅治疗后NTT持续阳性 ▪ 早期潜伏梅毒、早期梅毒和部分不明病期潜伏梅毒患者经规范驱
梅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外周血NTT滴度可充分下降(治疗后3 ~ 6 个月滴度下降4倍及以上),并在规定的随访时间内转阴,但部分 患者在排除了神经梅毒等其他系统感染和再感染后,在规定的随 访期结束后或终身不转阴,导致了真正的梅毒血清固定,大部分 发生在三期梅毒、晚期潜伏或不明病期潜伏梅毒患者。
NTT持续阳性的相关因素
(三)宿主对感染反应的变异性导致NTT持续阳性状态:研究显示,机体 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清除Tp的过程,机体免疫的过度激活及持续存 在也可能导致组织长期免疫损伤,自体组织损伤可以释放心磷脂而使NTT 持续阳性。
(四)特殊生理状态或病理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导致NTT假阳性反应:既 往研究显示,机体在特殊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其外周血中存在抗心磷脂 抗体,前者如高龄者和妊娠者;后者如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 疾病及肿瘤患者。梅毒患者可以同时合并上述生理或病理状态,这种情况 下,NTT持续阳性可能不是梅毒本身所致。
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管理
(2)合并HIV感染:合并HIV感染的群体更容易加重其他感染和使感染 持续。因此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HIV感染时,可以建议患者加强随访。
(3)合并妊娠: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经过正规驱梅治疗的孕妇所生新生儿 可能罹患胎传梅毒,但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建议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妊 娠时,按妊娠合并梅毒的要求正规治疗1个疗程,并在孕期增加随访的频 率。
梅毒血清固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等因素有关 。 目前梅毒 血清同定的机制不 明 ,研究提 示 ,梅毒 血清 固定与机 体 的免疫 失衡 和免疫 抑制 有关 。从 调 节性 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Thl7细胞平 衡异常 、Toll. 样受体表达异 常 、Th1/Th2型细胞 因子的失衡 、T细
南华大学 附属 第一医院检验科 ,湖南 衡 阳 421000
摘要 :经正规驱梅 治疗 后 ,梅毒血 清固定患者血清反 应素滴 度可 长期 呈低滴 度不 下降 。血 清 固定 的发 生主要 与梅
毒分期 、血清初 始滴 度 、无症 状神经梅毒 、苍 白螺 旋体 (Treponema palladium,TP)重 复基 因型分 型和 细胞 免疫抑 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 6月第 46卷第 3期 Prog in Microbiol Immunol,Jun.2018。Vo1.46 No.3
·83 ·
确 ,如果 随访 不 确定 或重 复感染 ,则血 清学 评估 应更 频 繁 。综合 国 内外 专 家 的 观 点 ,对 于 血 清 固定 的定 义 主要 分歧 在 于经 正规 梅毒 治疗 后 随访 的强度 问题 以及血 清反 应素 滴度 持续 时 间 的问题 。
综 述 。
1 梅 毒 血 清 固定 的 定 义
血清 固定 亦 称 血 清抵 抗 ,目前 关 于梅 毒 血 清 固 定还 没有 明确 定 义 。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皮 肤性 病专 业 委员会 认 为 ,梅毒 患 者 经 规 范 的 抗 梅 毒 治 疗 和 充 分 随访 (I期 梅 毒 随访 1年 、II期 梅 毒 随访 2年 、III期 梅毒 随访 3年 ),非 梅 毒 螺 旋 体 血 清 学 试 验 维 持 在 一 定 滴 度 (一般 在 ≤1:8,部分 >1:8)超 过 3个 月 , 排 除再感 染 、神 经梅 毒 、心血 管 梅毒 和生 物 学假 阳性 等 ,即为梅 毒血 清 固 定 [4]。美 国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 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性 传 播疾 病 治疗 指南 》有 关 梅 毒 血 清 固定 的定 义 , 即在 原发 性或 继发 性 梅毒 治疗 后 6~12个 月 内非 特 异 性试 验 滴度 下 降 4倍 并 长时 间持 续 阳性 [5 J。CDC 对于初 始 梅 毒 不 同 阶 段 的血 清 学 随访 时 间并 未 明
2024版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
通过腰椎穿刺术采集脑脊液标本。
检测项目
结果判断
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梅毒螺旋体暗 视野显微镜检查、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 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等。
若脑脊液中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或其相关抗体 阳性,提示梅毒已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需进 行相应治疗。
04
CATALOGUE
临床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疑似病例判定标准
05
CATALOGUE
预防与控制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普及梅毒防治知识
通过各类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传播 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 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倡导健康性行为方式,避免不洁 性行为,减少梅毒传播的风险。
提高重点人群认知度
针对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 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活动,提高其梅毒防治意识和能力。
高危人群及影响因素
高危人群
性活跃人群、多个性伴侣者、性工 作者、同性恋者、HIV感染者等是 梅毒的高危人群。
影响因素
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性伴侣 感染史、免疫力低下、吸毒等因素 均可增加感染梅毒的风险。
02
CATALOGUE
临床表现与分型
早期梅毒(一期、二期)
一期梅毒
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单个无痛性溃疡(硬下疳),可伴有局 部淋巴结肿大。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标准不统一
目前梅毒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间存在差异,导致诊 断结果的不一致性和误诊率的增加。
早期梅毒识别困难
梅毒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 误治疗。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梅毒螺旋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 增强,给治疗带来挑战。
46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L a b Me d C l i n , Ap r i l 2 0 1 3 , Vo 1 . 1 0 , No . 8
・9 9 1・
由 以 上测 定 结 果 表 明 , 阴 道 炎 五 联 检 试 剂 盒 具 有 灵 敏 度
Lo i s e a u PM ,Bo r i e s C ,Sa n on A . The e hi t i n a s e s ys t e m
上 5 项 指 标 的判 断 可 以包 含 白带 常 规 镜 检 的 所 有 项 目 , 故 作 者 认为, 妇 科 五 联 检试 剂 能 满 足 临 床 检 测 的 需 要 , 有 一 定 的推 广 价 值。
.
Bi —
o me d P h a r ma c o t h e r , 2 0 0 2 , 5 6 ( 1 0 ) : 5 0 3 — 5 1 0 .
刘 小平 , 樊 尚荣 , 李建 武. 妊 娠 期 妇 女 外 阴 阴 道 念 珠 菌 病 的病 原 学 和 治 疗 研 究 [ J ] . 中华 围产 医学 杂 志 , 2 0 0 4 。 7
杜 丽新 , 李凤莲 , 李 书清 , 等. 细 菌 性 阴 道 病 的 实 验 室 检 测 方法 比较[ J ] . 检 验医学与临床 , 2 0 1 1 , 8 ( 1 5 ) : 1 8 7 2 — 1 8 7 3 .
余娟, 谢建渝 , 金慕华 , 等. 细菌 性 阴 道 病 实 验 室 检 查 的 临
参 考 文 献 [ 1 ] S h a r ma S , G u p t a B .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t r a c t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03例临床分析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03例临床分析黎志刚;曾仁山【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0(17)3【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36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各期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366例中,103例发生血清固定,占28.14%.103例血清固定患者中,曾有一期和二期临床表现的显性梅毒病人占20例(19.42%),属潜伏梅毒的占83例(80.58%),潜伏梅毒与显性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8.79, P<0.05).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80例,另外23例因青霉素过敏使用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使用青霉素与非青霉素治疗患者的血清固定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 =38.05, P<0. 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发生与梅毒分期有关,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较高,加强对潜伏梅毒的早期筛查及早治疗是防止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关键.【总页数】3页(P204-206)【作者】黎志刚;曾仁山【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1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相关文献】1.77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分析 [J], 卫建明;张丽;刘雪松;王蕊;李渝2.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临床分析 [J], 应作霖;王丰3.梅毒血清固定患者66例临床分析 [J], 阮黎明;刘晓艳;蒋筱凌;王懿娜;刘国英;陈鸿超4.梅毒血清固定患者36例临床分析 [J], 郑和国;谢小玲;郭恩德;连少惠5.宝安区石岩街道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分析 [J], 齐焕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临床分析
【 关键词 】 梅毒 ; 清固定 ; 血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79 1 R 4 . 19 R 5 . : 4 6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d i1 .9 9ji n 10 — 30 2 1.2 02 o:0 36 /.s . 02 1 1.0 2 0 .2 s
梅毒 是 由梅毒 螺旋 体感 染 所 致 的一 种性 传 播 疾 病, 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 还可通过胎盘传播引 起 流产 、 产 或 先 天 梅 毒 , 重 危 害 患 者 的生 命 健 死 严 康 。近年 来 我 国梅 毒 的 发 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临 床 上 发现 大 多数 梅毒 患 者经 过 正规 的青 霉 素驱 梅治 疗后 , 毒血 清反 应 素抗 体 可 在 ( 梅 1~2 年 内转 为 阴 ) 性 ,但仍 有 少 数患 者 的血清 反 应素 抗 体滴 度 下 降至
表 1 各 组梅 毒 患 者 的 血 清 固 定情 况
卫 生部 推荐 的梅毒 治 疗方 案进 行 规范 驱梅 治疗 即苄 星 青霉 素 20万 u , 两侧 臀 部 肌 肉 注射 ,每周 1 4 分
次 , 续 3周 。治 疗 后 定 期 随访 复查 血 清 快 速 血 浆 连
反 应素试 验 ( P 滴 度 。 R R)
1 6・ 0 性病 、 滋病 防治 ・ 艾 皮肤病 与性病
2 1 4月第 3 0 2年 4卷第 2期
JD ml o  ̄ adV nro  ̄, p 0 2 V 13 . O 2 e al t o n eeel A t 1 ,o.4 N . o 2
梅 毒 患 者 血清 固定 临床 分 析
应作霖 . 王 丰
1 2 方法 . 血 清 固定 以梅 毒 患 者 经 正 规 驱 梅 治 疗
联合治疗30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者的临床观察
C h i n a T r o p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 M a y 2 0 1 4 , V o 1 . 1 4 , N o . 0 5
・6 0 1 ・
・
短篇论著 ・
联合治疗 3 O 例女性 梅毒血清 固定 者 的临床观察
s y p h i l i s c a s e s t I I s e r o r e s i s t a n c e r e c e i v e d h e a l h t e d u c a t i o n o f s y p h i l i s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ss a e s s e d it w h S y mp t o m C h e c k l i s t 9 0 a n d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s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c o mb i n e d t h e r a p y o f p i d o t i mo d , Wu l i n g c a p s u l e a n d b e n z a t h i n e p e n i c i l l i n a n d t h o s e i n
G u a n g mi n g Ne w Di s t r i c t Pe o p l e " s Ho  ̄i t d, S h e n z h e n 5 1 8 1 o 6 , G u a n g d o n g , P . R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e c t o f c o mb i n e d t h e r a p y o n s y p h i i l s c a s e s w i t h s e r o r e s i s t a n c e . Me t h o d s S i x t y
梅毒血清固定合并妊娠临床病例分析
br so e edf U d v n ei ly h iif t i te t r o p T e ieec a s t t a s n cn e <0 5 b m a dt o ru ih, n a t a e o gnt p isna sn h h u , h f r e s t ii li i ac t d e sn f c i a s l n o e g r d f n h asc g f i . ) y o pr e op 0, c e ht g w
3 6 ・兜
者
・
Ma U , O.U N .4 yZ 1 V I , O1 1
梅毒血清 固定合并妊娠临床病例分析
康 曼
பைடு நூலகம்
( 广东省珠海 市妇幼保健 院妇产科 ,广东 珠海 5 9 0 ) 1 0 0
【 要】 目的 探 讨 血清 固定的梅毒 患者妊 娠后 的治疗 方法 、妊 娠 结局 。方法 将 4 例 确诊 为梅毒 血 清 固定的 孕妇 分为 两组 :治疗 组 2 摘 2 3例 ,
应 用苄星 青 霉素 ,每周 1 次肌 内注射 , 续 3周 ,孕早期 3个 月和 晚期 3 月各 治疗一 疗程 。 非治疗 组 1 ,全程 未 用抗 梅毒 药物 治疗 。 连 个 9例
梅毒血清固定的评价与处理
The e a ua i n a na e e fs p ltc S r r ssan e L O —i, v l to nd ma g m nto y hiii e o- e it c U nx HN h ocu (nt a Z a — n I s. h i
tt o r tl ya dV n rooyo i u nP oic l e l’ ue fDemaoo n e eel g g fSc a r v i o e Ho i l h n d 10 2 C ia h na P p s t ,C eg u6 0 7 , hn ) pa
定 的发 病率 也 明显上 升 。
l 血 清 固定 定 义
模 型试验 中证 实 ,P各 亚 群 T r 基 因存 在 高 度 变 异 T pK
性, 而这种高度变异性可能使 T P逃避机体对它的免疫
性, 致使 T P持 续慢 性感 染 。 目 前对于血清固定 的定义尚存在争议 , 大多数学者 22 梅毒 的病 程 、 别及 血 清滴 度 血 清 固定 的形 成 . 型 认 为 , 毒患 者经 规范 驱梅 治疗 后血 清反 应素抗 体 滴度 梅 与梅 毒病 程 长 短 、 期 及 类 型 有 一定 的 关 系 。 杨 文 林 病 下 降至某 个水 平后 不再 降低 , 持低滴 度 水平 持续 3个 保 等 对 43例 正 规治 疗 后 的梅 毒 患 者 进 行 了 2年 的追 2 月 者为血 清 固定 ; 有 学 者认 为 , 毒 患者 经 规 范 驱 梅 也 梅 踪 观 察 ,4例 发 生血 清 固定 , 生 率 为 1. % , 中潜 7 发 75 其 治 疗后早 期 梅毒 6个 月 、 期 梅 毒 l 月血 清 反 应 素 晚 2个 伏 梅 毒发 生率 最高 (05 ) 二 期梅 毒 次 之 (7 5 ) 4.% , 1. % , 试 验不 阴转 者 即为血 清 固定 。 期 梅毒 发生 血清 固定 的最 少 (. % ) 38 。因此 , 于梅 对 2 血清 固定 的影 响 因素 毒 患 者应做 到早 期诊 断治 疗 , 免 病 期 拖 延 至 晚期 , 避 导
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孙继伟【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水剂青霉素钠和苄星青霉素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一年复发率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试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ceftriaxone sodium treatment combination with thymopentin on patients with early syphilis serum fixed clinical ef ec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penicil in sodium and water benzathine penicil in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ceftriaxone sodium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ymopentin on the therapeutic ef 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one year recurrence rat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ative ef ect of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 <0.05). To implement one ~ year fol ow ~ up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 experimental recurrence rat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Ceftriaxone sodium treatment combination with thymopentinon patients with early syphilis serum fixed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 ect, reduce recurrence rate,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总页数】2页(P165-166)【作者】孙继伟【作者单位】130000吉林省长春市公安边防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相关文献】1.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王卫亮;谢汝汉;刘奉彬;林菊珍;汪卫红;吴雪2.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治疗的可行性 [J], 朱灵;魏竹君;包杰3.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观察 [J], 黄明珠;王卫亮;赵冬梅;陈玉芬;姚茜4.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王卫亮;谢汝汉;刘奉彬;林菊珍;汪卫红;吴雪5.胸腺五肽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RUST转阴率的影响 [J], 贺迎霞;张庆田;王冬梅;杨璐;赵敏;宋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
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针对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早期梅毒血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采取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240万U肌注qw×3复治;治疗组采取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头孢曲松钠1.0静脉滴注,qd×15复治。
将两组患者复治后第3、6个月均复查RPR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复治后6个月,治疗组痊愈24例,痊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19例,痊愈率为76.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χ2=4.452,P<0.05)。
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1例,无统计学意义。
(χ2=4.452,P<0.05)。
结论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头孢曲松钠优于苄星青霉素,机理可能缘于两者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差异。
【关键词】:头孢曲松;苄星青霉素;早期梅毒;血清固定Observation on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ceftriaxone sodium on serum fixation of early syphilis[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clinical effect of serum fixation of ceftriaxone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Methods 50 serum patients with early syphil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May 2019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 benzathine penicillin was used for treatment, and 2.4 million U was injected with qw×3 for re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ftriaxone sodium. Ceftriaxone sodium 1.0 intraven ous infusion, qd×15 retreatment.RPR results were reviewed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 after6 months, 24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cured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6.00%, while 1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ured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76.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2=4.452, P<0.05).No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 ca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hi-square = 4.452, P < 0.05).Conclusion ceftriaxone sodium is better than benzathine penicilli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key words 】: ceftriaxone;Benzathine penicillin;Early syphilis;Serum fixed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临床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七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等,其中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均可称为早期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
执笔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临床防治室(王千秋);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范瑞强)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11.001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10):753-755
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组织专家就梅毒血清固定开展讨论,最终形成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的专家共识,供临床参考使用。
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2014年全国报告梅毒病例数达41.9万[1]。
梅毒患者治疗后出现的血清固定反应(syphilis serofast reaction)或称血清抵抗(sero-resistance)发生率较高,按梅毒分期发生率分别为一期梅毒3.80%~ 15.20%,二期梅毒11.64% ~ 35.80%,三期梅毒45.02% ~ 45.90%,潜伏梅毒27.41% ~ 40.50%[2-5]。
血清固定已经成为梅毒临床处理的棘手问题。
一、定义
关于梅毒血清固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综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梅毒患者经抗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大多可转阴,但有少数患者血清反应滴度逐渐降低至一定程度后即不再下降,长期维持在低滴度,即为血清固定现象或称为血清抵抗,其标准一般认为早期梅毒治疗后2年、晚期梅毒治疗后2年以上血清反应仍保持阳性者[6];②梅毒患者在经过足量的抗梅毒治疗后,在1 ~ 2年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一直不转阴,或者滴度不下降者[7];
③早期梅毒患者经抗梅毒治疗后,按规定时间随访,血清仍不转阴,称为血清固定;早期梅毒治疗后1年或晚期梅毒治疗后2年血清反应素试验一直不转阴,为血清固定[8];④梅毒患者经正规的梅毒治疗和充分的随访(一期梅毒随访1年,二期随访2年,晚期随访3年)后,RPR长时间内维持在低滴度上,甚至伴随终生不转阴[9];⑤早期梅毒患者经规范驱梅治疗后6个月,部分患者的血清反应素试验虽然尚未转阴,但抗体滴度仍有下降趋势,此时不宜过早判定为血清固定,血清反应素抗体滴度至某个水平不再降低持续超过3
个月,可视为血清固定[10];⑥梅毒患者经规范驱梅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早期梅毒6
个月、晚期梅毒12个月,其血清反应素试验仍不转阴者[11];⑦梅毒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一般为6 ~ 12个月),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仅下降小于2个稀释度或持续保持阳性但非治疗失败(治疗失败定义为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滴度出现4倍或以上的增高)[12-13]。
以上定义的主要分歧在于规范治疗后随访时间不一,从半年、1年到2年不等。
我们认为梅毒血清固定可以定义为:梅毒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一期梅毒随访1年,二期梅毒随访2年,晚期梅毒随访3年),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维持在一定滴度(一般在1 ∶8或以下,但超过1 ∶8也不鲜见)超过3个月,排除再感染、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生物学假阳性等,即为梅毒血清固定。
有关血清固定和血清抵抗目前普遍认为二者概念上可以通用,但血清固定较常用。
二、形成机制
发生梅毒血清固定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可能影响患者治疗后血清反应的因素较多,如较年轻、分期较早、性伴侣较少、基线滴度较高以及初治后出现Jarisch-Herxheimer反应的患
者后期血清反应恢复较好,反之则较易出现血清固定[14-15]。
同时也可能与初治药物种类、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16-17]。
目前认为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可能机制包括:梅毒螺旋体膜多肽抗原、脂蛋白及基因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机体免疫清除,机体免疫异常,包括免疫失衡及免疫抑制,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等[18-23]。
三、危害及转归
目前尚没有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来评估梅毒血清固定的危害性,也尚不确定梅毒血清固定是否增加复发或有迁延至晚期梅毒的风险,对于追加青霉素治疗是否有益也没有定论
[24-25]。
梅毒血清学反应持续阳性对患者主要是心理及精神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预后和传染、社会歧视等而产生抑郁、焦虑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26-27]。
四、处理
由于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发生率较高,目前对这类患者的处理已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
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是防止梅毒血清固定的重要措施。
在梅毒初治时就应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性接触史(感染时间、性伴的梅毒感染状态、近期危险性行为等)、既往治疗史(开始治疗的时间,所用药物种类、疗程、用量,随访情况等),以便对患者的疗后血清反应进行预估[14-16]。
随访中,对于确定为梅毒血清固定者建议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必要时需多次反复检查[28-29]。
同时应进行HIV检查以排除HIV感染。
心血管梅毒及其他内脏梅毒也需通过相应检查予以排除[30]。
梅毒血清学假阳性也应该除外。
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需要做好病情解析和心理辅导[27]。
已经接受过规范足量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如无临床症状复发,并经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系统性损害,且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长时间内维持在1 ∶8以下低滴度,可不必治疗,但需定期(一般每6个月)随访。
建议随访时有条件者加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31-32],其可作为梅毒复发和再感染的标志物[32]。
在随访过程中发现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则表示有复发或再感染,需再次进行治疗。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需权衡利弊选择是否怀孕,如怀孕需定期随访,必要时可考虑给予预防性治疗[33],即在妊娠期间按妊娠梅毒规范治疗。
研究表明,妊娠梅毒患者按照规范化抗梅毒方案治疗可阻断98.5% ~100%的病例发生先天梅毒[34-36]。
中医药可以作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辅助治疗。
中医认为梅毒血清固定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正气不足,邪毒内蕴,正虚邪恋。
治疗原则是补脾益气、利湿解毒。
可选用北芪、白术、淮山药、灵芝、土茯苓、茵陈、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甘草等进行治疗[37]。
五、结语
此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对于梅毒血清固定的定义、发生机制、危害性和临床处理等方面初步形成专家共识,供临床参考。
今后应加强对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
本共识将随着今后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修改和更新。
参与共识起草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千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王向东(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王苏平(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白英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乐嘉豫(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刘全忠(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玉叶(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红兵(江苏省中医院)、李维云(天津长征医院)、张成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张毅(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范瑞强(广东省中医院)、陆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永锋(广东省皮肤病医院)、陈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陈信生(广东省中医院)、郑和义(中国医学科
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郑占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施伟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施辛(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段逸群(武汉市第一医院)、骆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耿立东(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徐文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徐金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曾凡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覃永健(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褚小玲(北京安贞医院)、廖元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主要执笔者王千秋范瑞强。